高中生物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外界因素对物质跨膜运输影响的曲线分析微专题突破新人教版必修
四川省部分中学2023高中生物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总结(重点)超详细

四川省部分中学2023高中生物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总结(重点)超详细单选题1、某泌盐植物生长在含盐较多的土壤中,通过叶片表面的吐盐结构,将植物体内多余的盐排出体外,以防止盐分过多对自身造成伤害。
为探究泌盐方式是主动运输还是被动运输,某同学利用生理状态相似的植物设计了甲(实验组)、乙(对照组:保证正常的细胞呼吸)两组实验,一段时间后测定植物泌盐量。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与乙组相比,甲组需抑制叶肉细胞的细胞呼吸B.若测得甲、乙泌盐量相同,则泌盐方式为协助扩散C.若测得甲组植物的泌盐量小于乙组,则泌盐方式为主动运输D.若叶肉细胞通过主动运输泌盐,则泌盐时载体空间结构会改变答案:B分析:探究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实验设计(1)探究是主动运输还是被动运输(2)探究是自由扩散还是协助扩散A、主动运输与被动运输的主要区别是否消耗ATP。
甲组抑制细胞呼吸,产生ATP减少,看其泌盐量是否降低,乙组作对照,A正确;BC、若甲、乙结果相同,只能说明泌盐方式为被动运输,至于是协助扩散还是自由扩散无法确定,若测得甲组植物的泌盐量小于乙组,则泌盐方式为主动运输,B错误、C正确;D、主动运输所需要的载体蛋白与运输物质结合,空间结构会发生改变,D正确。
故选B。
2、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是某些生物细胞响应外界水分变化而发生的渗透调节过程。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质壁分离和复原中,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和选择透过性B.质壁分离开始前的细胞液浓度,分离程度明显的细胞要大于分离程度不明显的C.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降低D.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有时能自动复原,原因是细胞吸收了外界溶液中的溶质分子答案:B分析:质壁分离的原因分析:外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内因: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
A、质壁分离及复原过程的基础是生物膜的流动性和选择透过性,A正确;B、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质壁分离的细胞,分离程度越明显,说明细胞液与外界溶液的浓度差别越大,故质壁分离开始前的细胞液浓度,分离程度明显的细胞要小于分离程度不明显的,B错误;C、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由于细胞吸水,渗透压降低,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降低,C正确;D、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有时能自动复原,原因是细胞吸收了外界溶液中的溶质分子,细胞液浓度加大,当细胞液的浓度高于外界溶液时,植物细胞吸水,发生质壁分离自动复原的现象,D正确。
高中生物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第一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4.1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

有半透膜 ②_____ 半透 (3)总结渗透作用发生的两个条件:①_________; 膜两侧溶液有浓度差 。 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延伸】渗透作用的动态特点
(1)水分子的运动方向:两溶液间的水分子进行双向运 动,发生渗透平衡只意味着半透膜两侧水分子移动达到 平衡状态,既不可看作没有水分子移动,也不可看作两 侧溶液浓度相等。所观测到的现象只是水分子双向运 动差异所导致的液面改变。
2.下列有关渗透装置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装置中两溶液之间的膜为半透膜பைடு நூலகம்
B.装置中两溶液存在浓度差 C.装置中两溶液之间的膜可用纱布代替 D.装置中两溶液之间的水分子可以相互进出 【解析】选C。装置中两溶液之间的膜为半透膜,可允 许小分子通过,不允许大分子通过;纱布不属于半透膜。
3.(2017·宁波高一检测)下列没有发生渗透作用的是
三、物质跨膜运输的其他实例
1.物质跨膜运输的特点:
(1)运输方向与浓度的关系:物质跨膜运输并不都是 顺相对含量梯度 的。 _______________ (2)进出物质的种类:细胞对于物质的输入和输出有 选择性 。 _______
2.选择透过性膜: 细胞膜 和其他生物膜都是_____________ 选择透过性膜 。 (1)种类:_______
( A.一杯清水中加入食盐变咸 B.红细胞在水中破裂 C.植物细胞在盐溶液中发生质壁分离 D.红细胞在蔗糖溶液中皱缩 )
【解析】选A。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是具有半透膜和半 透膜两侧溶液具有浓度差。一杯清水中加入食盐变咸 , 不存在半透膜,没有发生渗透作用;红细胞膜相当于半 透膜,在水中,红细胞通过渗透吸水涨破,发生了渗透作
高中生物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案新人教必修

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第3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学习目标】1.举例说明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类型及特点。
2.说明两种被动运输方式的异同,被动运输与主动运输的区别。
3.三种物质跨膜运输速率曲线分析及影响因素4.知道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运输方式5.参与课堂讨论与交流,同时培养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
【重点】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及影响三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主要因素【难点】三种物质跨膜运输速率曲线分析及影响因素【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组织教学][导入新课]复习提问:1、细胞膜具有哪些功能?2、细胞膜具有什么样的结构?3、细胞膜的功能特性和结构特性分别是什么?情境导入:妈妈在厨房里做菜,你在客厅里便闻到了香味,这是一种什么现象?(答案略)如果用一层塑料薄膜将厨房和客厅隔开,你还能闻到香味吗?(答案略)如果把塑料薄膜换成生物膜,假想是细胞膜,你还能闻到香味吗?(答案略)师述:细胞膜是如何控制物质进出的呢?本节课我和同学们共同来探讨“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导学达标]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一、小分子物质和离子的过膜方式展示人工合成的脂双层膜,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讨论以下问题:1、这张图所反映的膜是生物膜吗?为什么?2、什么样的物质能够通过脂双层?什么样的物质不能通过脂双层?3、P70“问题探讨”中的2、3小题。
师述:通过分析可以看出,蛋白质在物质跨膜运输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我们学习“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知道物质有顺浓度梯度的跨膜运输,也有逆浓度梯度的跨膜运输,我们把物质顺浓度梯度的扩散称为被动运输;物质逆浓度梯度的运输称为主动运输。
(一)被动运输下面请同学们自学“被动运输”,并通过同桌及前后桌同学讨论解决以下问题:1、被动运输的方式有几种?每种运输方式各有何特点?2、自由扩散与协助扩散有什么异同?3、影响自由扩散与协助扩散的因素各有哪些?学生讨论结束后,教师以课件展示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的动画过程,同时解决布置的讨论题。
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知识点

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知识点
生物必修一第四章关于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的知识点主要包括:
1. 细胞膜(细胞质膜):细胞膜是细胞的外层边界,通过选择性渗透作用来控制物质
的输入和输出。
2. 渗透:指溶质在溶剂中的扩散。
渗透作用可以使水和其他物质通过细胞膜进入和离
开细胞。
3. 渗透压:指细胞内外水分子浓度的差异所产生的压力。
4. 渗透调节:细胞通过改变渗透物质浓度和水分子的运动来调节细胞内外渗透压的平衡,维持细胞内外环境的稳定。
5. 主动运输:细胞膜通过选择性通道和蛋白质携带器来主动转运物质,需要消耗能量。
6. 被动运输:利用浓度梯度使物质自动通过细胞膜进入或离开细胞,不需消耗能量。
7. 渗透透过细胞膜:水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或离开细胞外的过程,包括均衡渗透、
胀溃和渗透调节等。
8. 胀溃现象:当细胞浸泡在低浓度或高浓度的溶液中时,细胞内外渗透压不平衡,导
致细胞体积增大或减小,最终导致细胞死亡。
9. 胞吞作用:细胞通过细胞膜将固体颗粒或液滴包裹进细胞内部,形成胞吞小泡,并
通过胞吞小泡融合或分泌到细胞外部。
10. 胞吐作用:细胞通过胞吞小泡合并成一个大的胞吐小泡,将内部物质释放到细胞外。
以上是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生物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细胞质或细胞液浓度 外界液浓度 细胞质或细胞液浓度 外界液浓度
细胞质或细胞液浓度= 外界液浓度
细胞失水
(质壁分离)
细胞吸水
(质壁分离复原)
动态平衡
1、动物细胞吸水和失水 高渗溶液
细胞吸 水膨胀
细胞失 水皱缩
正常红 细胞
2、成熟得植物细胞和外界溶液组成一个渗透系统
原生质层:细 胞膜、液泡膜 以及两膜之间 得细胞质。
水稻 番茄
和Mg2+浓度增高。
0 Mg2+ Ca2+ Si4+ 离子
2)不同作物对无机盐得吸收有差异吗? 不同作物对无机盐得吸收就是有差异得。
2、人体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吸收碘得特点
I- 20 —25倍
血液中碘得浓度
甲状腺细胞
250mg/L
人体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具有很强得摄取碘得能力,其细 胞内得碘浓度比血液高20-25倍。
细胞吸收该载体运载得物质一速度不再增大。
2)能量:凡影响细胞内产生能量得因素,都能影响主 动运输。如氧气浓度、温度等。
A
a bc
B
a bc
C
a bc
D
5、利用高浓度盐水(NaCl溶液)杀菌防腐得原理就是
( )D
A、盐水中得Cl-有杀菌防腐得作用 B、盐水中得Na+不利于细菌得生活 C、盐水就是中性得,不适于细菌得生活 D、由于渗透作用使细菌细胞内得水分渗出而死亡
6、在“观察植物细胞得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
得实验中,之所以用已经成熟得紫色洋葱表皮细胞做
渗透作用
扩散作用
概 水分子(或其她溶剂分 念 子)通过半透膜得扩散
区 条 具有一层半透膜;半透 别 件 膜两侧溶液存在浓度
高一生物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知识要点

高一生物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知识要点一.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本节考核的重点主要包括渗透作用和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这个实验。
对渗透作用可考核通常单独显现,考核大家对渗透作用产生的条件以及规律的知道,通常以挑选题的情势显现;对于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实验的考核情势比较多,情势多样,但重点考核的问题通常是实验原理和实验现象,内容不仅仅局限于课本上的材料。
具体知识点请看:新人教版高一生物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知识点二、生物膜的活动镶嵌模型本节考核的重点是细胞膜的活动性和挑选透过性的实验验证和分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的探究等。
高考对本节内容的考核方式主要是以图文结合的方式,结合有关细胞的基础知识,综合考核对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的相干知识的知道和运用。
具体知识点请看:高一新人教版生物生物膜的活动镶嵌模型知识点三、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细胞膜的结构和其他的生物膜是有些区分的,如细胞膜的外表面有少量的糖类,这些糖类通常和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蛋白,也有少量的糖类和脂质结合形成糖脂来实行特定的功能,而这些结构在其他的生物膜中是不存在的。
这个也能够作为判定细胞内外的一个根据。
具有一定的活动性是细胞膜的结构特定,挑选透过性是细胞膜的功能特性;细胞膜的活动性是表现其挑选透过性的结构基础,由于只有细胞膜具有活动性,只有它是运动的,才能运输物质,才能表现其挑选透过性。
载体是细胞膜上的一类蛋白质,当然,细胞膜上除了载体外还有很多种蛋白质,如组成细胞膜结构的结构蛋白等等;载体具有特异性,在细胞膜上的数量是有限的,这叫做载体的饱和现象,当细胞吸取该物质的载体都参与运输的时候,细胞吸取该物质的速度到达值。
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的本质区分要看是否需要消耗能量。
具体知识点请看:新人教版必修一生物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知识点四、典型例题讲授以下哪些进程是主动运输()A、氯离子在血细胞和血浆之间运动B、钠在肾小管中的重吸取C、尿素的重吸取D、氧在血液中的运输E、红细胞吸取葡萄糖F、小肠上皮细胞吸取葡萄糖G、红细胞从血浆中吸取钾离子解析:该题主要考察主动运输概念的知道和运用。
河南省高中生物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题型总结及解题方法

河南省高中生物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题型总结及解题方法单选题1、适宜条件下,制作紫鸭跖草叶片下表皮临时装片,观察蔗糖溶液对气孔开闭的影响,图为操作及观察结果示意图(注:图中两个保卫细胞贴近气孔部分的细胞壁较厚,伸缩性较小,外侧较薄,伸缩性较大)。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比较保卫细胞的细胞液浓度,③处理后>①处理后B.质壁分离现象最可能出现在滴加③后的观察视野中C.滴加③后有较多水分子进入保卫细胞D.推测3种蔗糖溶液浓度高低为③>①>②答案:C分析:质壁分离指的是原生质层与细胞壁的分离,在高浓度溶液中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
AD、滴加蔗糖溶液①后,气孔大小几乎不变,说明进出保卫细胞的水分子动态平衡,①为保卫细胞的等渗溶液,蔗糖溶液①的浓度=保卫细胞细胞液浓度;滴加蔗糖溶液②后,气孔变小,说明保卫细胞失水皱缩,②为保卫细胞的高渗溶液,蔗糖溶液②的浓度>保卫细胞细胞液浓度;滴加蔗糖溶液③后,气孔变大,说明保卫细胞吸水膨胀,③为保卫细胞的低渗溶液,蔗糖溶液③的浓度<保卫细胞细胞液浓度,因此3种蔗糖溶液浓度高低为②>①>③,③处理后细胞吸水,而①处理后水分子进出动态平衡,因此③处理后细胞的细胞液浓度<①处理后,AD错误;B、滴加蔗糖溶液②后一段时间,保卫细胞气孔关闭,说明保卫细胞在蔗糖溶液②中失去一定水分,即②处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①几乎不变,而③处细胞吸水,故质壁分离现象最可能出现在滴加②后的观察视野中,B错误;C、滴加③后细胞大量吸水,故滴加③后有较多水分子进入保卫细胞,C正确。
故选C。
2、某同学用物质的量浓度为2mol·L–1的乙二醇溶液和2mol·L–1的蔗糖溶液分别浸泡某种植物细胞,进行细胞质壁分离实验,实验现象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蔗糖分子能够进入细胞液,而乙二醇则不能B.AC段细胞液浓度先减小后增加C.AD段细胞液吸水能力先逐渐增大后基本不变D.BD段没有水分子的进出答案:C分析:质壁分离是植物生活细胞所具有的一种特性(细胞体积大,成熟的细胞才能发生质壁分离)。
高中生物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专题4.1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基础(预)新人教版必修1(2021

2018-2019学年高中生物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专题4.1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基础版)(预)新人教版必修1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2019学年高中生物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专题4.1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基础版)(预)新人教版必修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2019学年高中生物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专题4.1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基础版)(预)新人教版必修1的全部内容。
专题4.1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学习目标】1.举例说出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2.尝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3.总结关于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设计和操作【知识点梳理】1.当外界溶液浓度比细胞质浓度时,细胞吸水膨胀;当外界溶液浓度比细胞质浓度时,细胞失水皱缩;当外界溶液浓度与细胞质浓度时,水分进出细胞处于动态平衡。
2。
活细胞吸水或失水的多少取决于。
3。
根据“水分进出哺乳动物红细胞”实验,请回答:(1)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等有机物 (能/不能)透过细胞膜。
(2)红细胞的细胞膜相当于一层。
(3)当外界溶液浓度低时,红细胞将会发生。
(4)红细胞内外溶液浓度的差值较大时,或较多.4.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由、和三层组成。
5。
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 .当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时,细胞通过失水,细胞壁和原生质层发生分离,此现象称为。
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当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时,细胞通过吸水,细胞壁和原生质层慢慢恢复成原来状态,此现象称为。
6.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证明水分子是可以出入的物质;而且水分子进出细胞的方向取决于两边溶液的浓度,细胞吸水和失水是水分子顺进行跨膜运输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脂溶性小分子物质不能通过方式 a 运输 B.与方式 a 有关的载体蛋白覆盖于细胞膜表面 C.方式 b 的最大运输速率与载体蛋白数量有关 D.抑制细胞呼吸对方式 a 和 b 的运输速率均有影响
【解析】 从图像看,a 曲线表示自由扩散;b 曲线表示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 脂溶性小分子物质通过自由扩散运输,故 A 项错误。由于 a 曲线表示自由扩散, 自由扩散中没有载体蛋白的参与,故 B 项错误。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都不消耗能 量,故 D 项错误。协助扩散与载体蛋白有关,在被转运分子的浓度足够大的情况 下,载体蛋白数量的多少决定某物质的最大运输速率,故 C 项正确。
(1)说明:影响主动运输的因素有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种,前者包括生物膜 上载体蛋白的种类和数量,后者包括氧气浓度、温度、pH 等,这些影响细胞呼吸 的坐标的含义,认准曲线代表的含义外,还要关 注曲线的起点、交点、折点和终点,分清自变量和因变量,曲线的走势等,并深 入挖掘题目中的有效信息,结合具体的设问进行作答。
温度或 pH 主要通过影响与细胞 呼吸有关的酶的活性,影响物质 的吸收速率
①AB 段,载体蛋白未饱和,随 物质浓度增大,吸收速率加快 ②BC 段,载体蛋白已饱和,限 制因素主要是载体蛋白的数量 ③CD 段,物质浓度过高,细胞 渗透失水,影响了细胞的正常代 谢活动,吸收速率下降 ④自由扩散的运输速率与物质 浓度成正比
【解析】 A 点氧分压为 0,呼吸作用是无氧呼吸,B 点呼吸作用是有氧呼吸, 所以 A、B 两处用于根代谢活动的酶不同,选项 A 正确;K+进入根细胞是主动运 输,消耗能量,选项 B 正确;B 点以后,K+的吸收速率受载体数量限制,与氧气 含量无关,选项 C 错误,D 正确。
【答案】 C
3.图中曲线 a、b 表示物质跨(穿)膜运输的两种方式,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导学号:19040182】
微专题突破
核
外界因素对物质跨膜运输影响的曲线分析 对
心
点
精
训
要
练
影响因素 氧分压
图解
图形分析
①A 点时,无氧呼吸为物质 吸收提供能量 ②AB 段表示随氧气增多, 有氧呼吸加强,主动运输速 率加快 ③BC 段限制吸收速率的因 素主要是载体蛋白的数量 ④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不 受氧分压的影响
温度或 pH 物质浓度
【解析】 分析题图,由于离子的吸收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协 助和消耗能量,消耗能量与氧浓度有关,图中 A、B 两点的氧气浓度相同,说明氧 气浓度不是限制因素,影响因素为载体的数量;B、C 两点为钙离子的吸收曲线, 载体蛋白的数量是相同的,区别是氧气浓度不同,氧气浓度影响呼吸作用强度。 故 D 正确。
1.(2016·南昌市八一中学高一测试)下图表示番茄随环境中氧浓度的变化,从培 养液中吸收 Ca2+和 Si4+的曲线。影响 A、B 两点与 B、C 两点吸收量的主要因素分 别是( ) 【导学号:19040181】
A.离子浓度、载体数量 B.离子浓度、呼吸作用强度 C.载体数量、离子浓度 D.载体数量、呼吸作用强度
【答案】 D
2.右图是番茄根细胞对 K+吸收速率和氧分压的关系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 是( )
A.图中 A、B 两处用于根代谢活动的酶不同 B.A→B 段,ATP 是限制根细胞对 K+吸收速率 的主要原因 C.在 B 点以后,通过中耕松土可进一步促进对 K+的吸收 D.氧分压为 8 时,AB 曲线最可能演变为 M2 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