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大纲-辽宁大学研究生院
辽宁大学2024年研究生考试大纲 836 俄语专业基础课

辽宁大学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科目代码:836
科目名称:俄语专业基础课
满分:150分
一、考试目的
俄语专业基础课考试作为俄语语言文学专业研究生考试综合科目,其目的是考察考生俄语理论语法、俄语修辞、俄罗斯文学、俄罗斯国情等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水平。
二、考试性质与范围
本科目考试是一种专项俄语知识和俄语能力的考试。
考试范围包括俄语理论语法、俄语修辞、俄罗斯文学、俄罗斯国情等。
三、考试基本要求
1、俄语理论语法
要求在掌握实践俄语语法基础上,较为系统地掌握俄语理论语法,包括俄语语音、构词、词法、句法等内容。
2、俄语修辞
考察学生对俄语修辞学概念的理解,重点要求学生掌握几种基本俄语语体。
3、俄罗斯文学
考察学生对俄罗斯文学的掌握情况,包括文学史的发展概况、文学流派、作家、作品、人物形象、作品的艺术特色以及文学批评流派、
理论等内容。
4、俄罗斯国情
考察学生对俄罗斯国情知识的掌握情况,包括俄罗斯政治、经济、历史、地理、文化等内容。
要求学生基本掌握俄罗斯国情知识。
四、考试形式
本科目考试采取客观试题与主观试题相结合,单项知识检验与综合知识检验相结合的方式。
辽大档案学考研大纲

辽大档案学考研大纲摘要:一、辽大档案学考研初试参考书目概述1.档案学概论2.档案逻辑管理3.档案物理管理与保护二、辽大档案学考研复试笔试科目及参考书目1.电子文件管理基础2.档案学基础理论三、辽大档案学考研难度与竞争情况1.相对冷门专业,竞争较小2.跨专业报考可行四、初试与复试成绩加权排名录取原则1.初试成绩达到复试资格线方可参加复试2.复试成绩决定最终录取结果正文:辽大档案学考研大纲为广大考生提供了参考书目和考试内容,帮助考生更好地备战考研。
以下是针对辽大档案学考研的详细解析,以供参考。
一、辽大档案学考研初试参考书目概述辽大档案学考研初试涉及三个科目,分别是档案学概论、档案逻辑管理、档案物理管理与保护。
具体参考书目如下:1.档案学概论:丁海斌、方鸣、陈永生,《档案学概论》,辽宁大学出版社2012年7月。
2.档案逻辑管理:华林、倪丽娟、苏晓轩,《档案逻辑管理》,辽宁大学出版社2012年7月。
3.档案物理管理与保护:赵淑梅、侯希文,《档案物理管理与保护》,辽宁大学出版社2012年6月。
二、辽大档案学考研复试笔试科目及参考书目辽大档案学考研复试笔试科目为电子文件管理基础和档案学基础理论。
参考书目如下:1.电子文件管理基础:丁海斌、卞昭玲,《电子文件管理基础教程》,辽宁大学出版社2011年8月。
2.档案学概论:同上。
三、辽大档案学考研难度与竞争情况辽大档案学虽然是所谓的“冷门专业”,但竞争相对较小。
对于跨专业报考的考生,如学会计学的基础,这样的跨专业报考是可行的。
祝愿您成功!四、初试与复试成绩加权排名录取原则研究生招生具有初试和复试两个环节。
录取时,初试和复试成绩会按照一定比例进行加权排名。
达到复试资格线的考生方可参加复试。
需要注意的是,即使初试成绩较高,最终录取仍需通过复试。
因此,在备考过程中,务必重视复试科目的学习。
总之,辽大档案学考研具有一定的难度,但通过刻苦学习和科学备考,相信广大考生一定能够取得理想的成绩。
辽宁大学2020研究生招生考试考试大纲——432统计学

辽宁大学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科目代码:432 科目名称:统计学满分:150分I 考查目标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应用统计硕士专业学位《统计学》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应用统计硕士生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考试科目。
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攻读应用统计专业硕士所必须的基本素质、一般能力和培养潜能,以利用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法制观念和国际视野、具有较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统计专业人才。
考试要求是测试考生掌握数据处收集、处理和分析的一些基本统计方法。
具体来说。
要求考生:1.掌握数据收集和处理的基本方法;2.熟练掌握描述统计基本原理和方法;3.熟练掌握了基本的概率论知识;4.熟练掌握概率统计基本原理和方法;5.掌握基础的数据分析基本原理和方法;6.掌握国民经济统计基础知识;7.了解经典计量经济学初级原理;8.具有运用统计方法分析数据和解释数据的基本能力2 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180分钟。
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允许使用计算器(仅仅具备四则运算和开方运算功能的计算器),但不得使用带有公式和文本存储功能的计算器。
3 考试内容1.统计学基本概念了解统计学、统计数据的基本概念。
2.统计数据的描述掌握统计整理方法,熟练掌握描述统计数据特征的各类指标。
3.概率、概率分布与抽样分布了解抽样的概率抽样方法、理解抽样分布的意义,了解抽样分布的形成过程理解中心极限定理,理解抽样分布的性质4.参数估计了解估计量与估计值的概念,掌握点估计与区间估计的区别,熟练掌握评价估计量优良性的标准、一个总体参数的区间估计方法、两个总体参数的区间估计方法、样本容量的确定方法。
5.假设检验理解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原理和步骤,掌握一个总体参数的检验、两个总体参数的检验、P值的计算与应用。
辽宁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国古代学与文献考研大纲

辽宁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国古代学与文献考研大纲《中国古代学与文献》考试大纲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中国古代语言文学基础知识包含了汉语言文学大学本科的两门主要基础课:中国文学
史和中国古典文献学。
文学史部分主要考查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基本脉络、重要作家及流
派等相关知识以及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阅读和欣赏能力,文献学部分主要是考查中国古典
文献学的基本常识及识读、辨析、理解古书的基本能力。
要求学生掌握运用文学史和文献
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要求学生具备条理明晰、逻辑清楚地
表述自身思想的能力。
二、考试的内容
第一部分中国文学史
(一)各种文学文体的发展演进 1.诗词等韵文文体 2.各体散文
3.小说戏曲等俗文学文体
(二)从先秦到近代各历史时期的文学风貌 1.各历史时期的文学创作思潮
2.各历史时期文学在内容与艺术等方面的独特表现 3.社会历史文化与文学发展的
关系
(三)重要作家、文学团体和文学流派 1.重要作家的生平、思想及创作特色
2.重要文学团体的产生时代、成员、文学主张及创作特色 3.重要文学流派的形成、主张、影响及流变
(四)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品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辽宁大学820 管理学2020年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1.领导者权力体系的来源与构成 2.早期领导理论 3.领导的权变理论 4.领导的最新观点 十五、控制 1.控制的内涵 2.控制的主要内容 3.控制的类型及其优究生招生考试初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
科目代码: 820
科目名称:管理学
满分:150 分
一、管理与组织导论 1.管理内涵 2.管理职能 3.管理角色 4.管理技能与管理层次之间关系 5.组织及特征 6.职责和职权 7.管理和领导的联系与区别 二、管理理论 1.管理理论 2.科学管理理论 3.一般行政管理理论 4.定量方法理论 5.组织行为理论 6.系统论 7.权变理论 8.管理理论当前的问题 三、组织文化环境
3.公司业务组合分析中的 BCG 矩阵法 4.业务层战略 5.波特五力模型 6.核心竞争力 7.公司战略、业务层战略和职能层战略的关系 八、组织结构与设计 1.组织结构 2.影响组织集权和分权的因素 3.机械式组织和有机式组织的异同 4.指挥链 5.传统的组织设计 6.现代的组织设计 7.项目型结构和矩阵型结构的异同 九、管理沟通与信息技术 1.沟通 2.沟通障碍 3.跨部门沟通的方法 十、人力资源管理 1.人力资源管理 2.人力资源规划过程 3.人力资源管理过程 4.绩效评估方法
5.人力资源管理中面临的新问题 十一、变革与创新管理 1.变革的两种力量 2.变革过程的两种观点 3.管理变革的方法 4.创造与创新 5.管理者如何减缓员工压力 十二、群体和团队 1.群体的发展阶段 2.群体决策的优缺点 3.关于冲突的不同观点 4.团队 5.工作团队的类型 6.如何管理高效率团队 十三、激励 1.动机 2.早期动机理论 3.当代动机理论 4.如何激励员工 5.职务设计选择 6.工作特征模型 十四、领导
1.组织文化及评价 2.组织文化对管理实践的影响 3.环境对管理者的影响 4.管理与组织环境的关系 5.利益相关者及其如何管理利益相关者关系 四、社会责任与管理道德 1.社会义务和社会响应 2.社会责任的两种观点 3.管理的绿色化 4.共享价值观 5.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 五、制定决策 1.决策假设的前提 2.决策制定的过程 3.决策风格 4.如何制定合理的决策 六、计划的基础 1.计划 2.区别传统的目标设立与目标管理 七、战略管理 1.战略管理 2.管理者如何选择企业战略
辽宁大学2020研究生招生考试考试大纲——638文学概论与外国文学

辽宁大学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科目代码:638 科目名称:文学概论与外国文学满分:150 分文学概论部分考试大纲(75分)导论:1、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性质和方法2、学习文学理论为什么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第一编马克思主义与文学理论一、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创立和发展1、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产生的历史条件和思想来源2、马克思恩格斯对创立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划时代贡献二、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在中国的发展1、毛泽东文艺思想的贡献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文艺思想第二编文学的性质及其价值与功能三、文学的性质1、文学是社会意识形态2、文学是审美的艺术3、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四、文学的价值与功能1、文学的价值2、文学的功能第三编文学活动的构成五、文学创作1、文学创作过程2、文学创作的心理机制3、文学创作的主体条件和追求六、文学作品1、文学作品的语言2、文学作品的形象3、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4、文学作品的意蕴5、文学作品的体裁七、文学接受1、文学接受的构成2、文学接受的过程3、文学接受的创造性与文学经典八、文学批评1、文学批评的性质、原则及其意义2、文学批评的类型与方法3、文学批评实践第四编文学活动的发生与发展九、文学的历史演变1、人类实践活动与文学的发生2、文学的历史发展3、文学的风格、流派与思潮十、文学活动的当代发展1、当代的文学生产与消费2、现代传媒与文学发展3、全球化语境与文学发展外国文学部分考试大纲(75分)一、考试的总体要求本课程之目的是使学生了解世界文学发展的过程及规律;能够运用新的文学批评方法和理念去理解、评价、分析、吸纳外国文学思潮、流派与作家创作实绩;运用正确的阐释方法去解读、鉴赏外国文学作品。
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理论和知识去观察、分析丰富复杂的文学现象,评论文学作品,研究文学规律。
二、考试的内容(一)了解外国文学文体的发展演进1.史诗、抒情诗、十四行诗等诗歌文体2.悲剧、喜剧等戏剧文体3.小说等非表演性叙事文体4.具体到各文学发展阶段的细分文类(二)从古代到现代各历史时期、各国别区域的文学风貌1.各历史时期的文学创作状况2. 各国家区域代表性的文学发展特征2.各历史时期各国别区域文学在内容与形式等方面的突出贡献3.各国家区域历时性社会历史文化状况与文学发展的关系(三)重要作家、文学文本和文学流派1.重要作家的生平、思想、创作文本及艺术特征2.重要文本、重要文体的产生时代、主要艺术手法、结构特征、形象塑造、观念表达的状况3.重要文学流派的形成、主张、人员构成、代表文本、影响及流变(四)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品1.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2.作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影响3.作品形成的文化背景、理论支撑、主要贡献4. 叙事性文本的叙事特征5. 人物塑造、观念表达的独特性(五)文学思想与批评1.重要作家、理论家的文学思想与主张,以及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辽宁大学2024年研究生考试大纲 839 影视传播理论

辽宁大学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科目代码:839科目名称:影视传播理论满分:150分第一部分(一)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体系1.传播学的定义2.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和宗旨3.传播学的学科特点4.传播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5.传播学的知识层次和理论框架(二)传播学的研究方法1.传播学研究方法的基本特点2.传播学研究方法的主要种类(三)传播学的回顾与展望1.传播学的欧洲渊源2.美国传播学的孕育3.传播学的五位创始人4.传播学的完善者(四)传播1.传播的概念和特点2.传播的分类3.传播的革命4.传播的模式5.传播的功能6.传播的原则(五)传播者1.个人层面的传播者2.媒介组织3.传播制度研究(六)传播与信息1.信息研究简述2.信息的传播分析3.信息的特征与分类4.信息爆炸与信息匮乏5.信息污染与信息侵略(七)传播与符号1.符号、意义与传播2.符号的特性、功能与易读性3.语音符号与非语言符号4.传播的符号学研究(八)传播媒介1.传播媒介的概念与特点2.传播媒介的类型3.媒介理论述评(九)传播的谋略与技巧1.传播的谋略2.传播的技巧(十)受众1.受众的形貌2.受众研究的理论3.受众的心理和选择机制4.受众的反馈5.意见领袖(十一)传播环境1.传播与环境的关系2.传播环境的特征和类型3.地理环境与物理环境4.媒介环境与社会环境5.传播环境与媒介生态(十二)传播效果1.传播效果研究的历程与阶段理论2.传播效果研究的断面理论3.传播效果的实质4.传播效果的形成第二部分(一)影视传播的发展(二)影视传播的属性(三)影视传播的内容、功能和效果(四)影视传播的符号系统(五)影视传播的语言系统(六)影视传播的形态和过程(七)影视传播的接受(八)影视的文化美学品格。
辽宁大学2021年研究生考试大纲档案学专业 科目一627 图书馆学与档案学基础理论

辽宁大学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科目代码:627科目名称:图书馆学与档案学基础理论满分:150分Ⅰ考查目标掌握档案学、图书馆学的基础性、总体性知识,认识档案与档案事业、图书馆学的基本规律,全面把握档案学、图书馆学基础理论。
Ⅱ考查范围分为档案学概论、图书馆学概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档案学概论》第一篇档案第一章档案概念与档案现象第一节档案的定义及其分析第二节档案与相关事物的关系第三节档案的种类第二章档案的源流第一节档案的起源第二节档案形态的演变第三章档案的价值与作用第一节档案的价值与作用概述第二节档案的价值形态第三节档案的作用第四节实现档案价值的规律与条件第二篇档案事业第四章档案事业及其构成第一节档案工作的内容第二节档案工作的基本原则第三节档案事业的管理体制第五章档案机构第一节公共档案馆第二节内部档案机构第三节档案行政机构第四节新型档案机构第六章档案工作的特点、规律与发展第一节档案工作的特点、地位与效益第二节档案工作的发展规律第三节档案工作的合作与交流第四节档案信息化建设第七章档案法规与档案职业道德第一节档案工作法律概述第三节《档案法》的属性特征、作用、施行及修改第四节档案行政法规与行政规章第五节档案职业道德第八章档案工作标准与标准化第一节档案工作标准概述第二节档案工作标准化的涵义与形式第三节制定档案工作标准的原则、要求与方法第四节档案工作标准体系第五节档案工作标准的贯彻实施第三篇档案学第九章档案学的学科内容、特点与发展第一节档案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第二节档案学的学科特点第三节档案学的学科体系第四节档案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第五节中国档案学的产生与发展第十章档案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档案学理论的发展趋势第一节档案学基础理论概述第二节来源原则第三节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第四节档案鉴定理论第五节档案学理论的发展趋势第二部分《图书馆学概论》绪论第一章图书馆学:对象、体系与内容第一节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第二节图书馆学的体系结构第三节图书馆学的研究内容第二章图书馆学:性质、方法与趋势第一节图书馆学的学科性质第二节图书馆学的相关学科第三节图书馆学的研究方法第四节图书馆学的发展趋势第三章图书馆及其社会职能第一节图书馆的概念第二节图书馆的起源与发展第三节图书馆的属性第四节图书馆的社会职能第五节图书馆与现代社会第四章图书馆的类型第一节图书馆类型划分的意义及标准第二节国家图书馆第三节公共图书馆第四节高等学校图书馆第五节科学、专业图书馆和信息中心第六节其他类型图书馆第五章图书馆事业第一节图书馆事业建设的原则第二节我国图书馆事业建设的成就第三节我国图书馆事业的结构第四节馆际合作与资源共享第五节图书馆合作与图书馆联盟第六节图书馆业务辅导工作第七节图书馆法第六章图书馆业务工作第一节图书馆业务机构的设置第二节文献资源建设第三节用户服务工作第四节图书馆特藏工作与特色馆藏建设第五节信息环境下图书馆服务的拓展第六节图书馆免费服务与信息增值服务第七节图书馆自动化第七章图书馆管理第一节图书馆管理原理第二节图书馆规章制度第三节图书馆统计第四节图书馆工作评价与图书馆评估第五节图书馆工作标准化第八章数字图书馆与虚拟图书馆第一节数字图书馆第二节虚拟图书馆第三节智慧图书馆第九章图书馆现代化与电子版权问题第一节图书馆馆藏文献数字化工作第二节图书馆2.0技术及其应用第三节图书馆现代化中的电子版权问题结语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发展方向附件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共图书馆宣言(1994年)附件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物化学综合》考试大纲一、考试目的考察考生是否掌握了基本的有机化学、药物化学概念、知识,能否适应将来的硕士学习及科研需要。
二、考试的性质与范围本大纲适用于辽宁大学药学院药物化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三、考试基本要求(一)有机化学方面:1、掌握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法、同分异构、化合物结构及性质、化合物重要合成方法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2、应用价键理论的基本概念,理解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应用分子轨道理论的基本概念解释乙烯、丁二烯、苯及类似物的结构。
3、掌握诱导效应和共轭效应,并能运用和理解有机物结构和性质的关系。
4、了解过渡态理论,初步掌握碳正离子、碳负离子、碳游离基等活性中间体及其在有机反应中的应用。
5、掌握亲核取代、亲电取代、亲核加成、亲电加成、消去反应、游离基反应和缺电子重排反应的历程。
并能初步运用来解释相应的化学反应和合成上的应用。
6、掌握常见有机金属化合物(锂、镁、锌)的重要反应。
7、掌握立体化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
化合物手性的判断。
8、理解测定结构的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的方法,并能解析简单的谱图。
9、掌握各类重要有机化合物的来源、工业制法及其主要用途。
了解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主要生物碱等天然产物的结构、性质和用途。
10、掌握各类重要有机人名反应及反应历程。
11、掌握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和原理。
12、综合运用有机化学基本知识,设计目标化合物的合成路线;推测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及不同类型化合物的分离与鉴别。
(二)药物化学方面:1、掌握药物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
2、掌握药物的分类及结构类型。
3、掌握药物的名称、化学结构、理化性质和用途。
4、掌握药物作用的基本原理。
5、掌握药物的化学结构与药效的关系。
6、掌握药物代谢的重要途径。
7、掌握一些重要药物的合成方法,一些重要药物及重要药物中间体的合成路线。
8、初步具备综合运用药物化学知识进行药物开发研制的能力。
四、考试知识点基本要求(一)有机化学方面:1、烷烃掌握烷烃的同系列和构造异构,乙烷和丁烷的构象、优势构象、用Newman投影式表示构象;烷烃的系统命名法和普通命名法,正、异、新的概念,常见的烷基;烷烃的物理性质。
熔点、沸点的变化规律;烷烃卤代反应及其历程,自由基的稳定性,过渡态和中间体的概念。
熟悉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对反应速度和产物的影响。
了解常见烷烃;烷烃的氧化反应和热裂反应。
2、脂环烃掌握环烷烃的命名方法,构造异构,构型异构;环丙烷的结构,小环烷烃的加成反应;环已烷及一取代和二取代环已烷的构象,船式,椅式、平伏键和直立键的概念,取代环已烷的优势构象。
熟悉十氢萘的构型和构象。
了解:桥环、螺环烃和螺环分子中存在的对映异构;手性轴的概念。
3、立体化学掌握旋光度α、比旋光度[α]、手性分子,对映体、非对映体、内消旋体和外消旋体的概念;含一个手性碳的光学异构,手性分子的旋光性、手性分子的表示方法、费歇尔投影式;用D/L和R/S标示构型的次序规则。
含二个手性碳的光学异构和构型的标示。
熟悉绝对构型、相对构型、赤型、苏型和差向异构的概念。
了解含更多个手性碳的光学异构,外消旋体拆分,烷烃卤代反应中手性分子的立体化学。
4、卤代烃掌握卤代烷的分类和命名;卤代烷的亲核取代反应和消除反应;格氏试剂的生成和性质;卤代烷亲核取代反应的历程和卤代烷结构,亲核试剂,溶剂,离去基团对反应影响的一般规律。
正碳离子的结构,稳定性和对反应活性的影响,不同卤素对反应活性的影响;消除反应的历程,消除反应的扎依采夫规律及其解释。
了解卤代烷的结构和物理性质;多卤代烷的特性。
5、烯烃掌握烯烃的分子结构;sp2杂化,π键的形成及特性;烯烃的分子通式,顺反异构现象的产生及用顺反和Z/E标示顺反异构;烯烃的系统命名;烯烃亲电加成反应(与HX、H2O、H2SO4、X2及HOX等)亲电加成反应的历程,正碳离子的重排,加成反应的立体化学,马氏规则及其现代理论解释,σ-π共轭;硼氢化反应及反应方向和应用。
烯烃的氧化反应(KMnO4、O3/H2O和环氧化),不断键氧化的方向及其立体化学;烯烃的α-卤代反应,p-π共轭。
烃与HBr加成的过氧化物效应和原因。
熟悉物理性质;聚合反应。
6、二烯烃和炔烃掌握二烯烃的分类和命名;共轭二烯烃的结构,π-π共轭和共轭效应;电子离域的概念,共振论的基本概念;二烯烃的1,2-加成和1、4-加成及其解释。
D-A反应;炔烃的结构,sp杂化;炔烃的命名;炔烃的亲电加成(与H2、X2及HX等加成)、加成反应的方向。
炔烃的水合反应及其应用,氢化反应;末端炔烃的酸性,金属炔化物的生成及用途。
熟悉二烯烃和炔烃的氧化和聚合反应。
了解分子轨道法对1、3-丁二烯的结构和性质的描述。
7、芳香烃①苯及其同系物掌握苯的结构和表示法,芳香大π键及苯的稳定性;苯及其同系物的命名;苯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卤代、硝化、磺化和傅-克反应;苯环侧链的卤代和氧化反应;苯环亲电取代反应的历程,定位规律和应用;芳卤烃卤原子的稳定性及其原因。
了解苯环的加成反应;芳卤烃的亲核取代;苯炔。
②多环芳烃了解萘的氧化和加氢;蒽和菲的化学性质。
③非苯芳烃掌握利用Huckel规则判定化合物的芳香性;环戊二烯负离子和环庚三烯正离子的芳香性。
8、醇、酚和醚①醇掌握醇的分类、命名、结构、沸点、以及水溶解度的关系;氢键对物理性质的影响;醇的酸性及与金属Na,PX3,H2SO4,HNO3等的反应,卢卡斯试剂;醇的消除反应,分子间消除成醚,分子内消除成烯烃,消除的扎依采夫规律;醇的氧化反应,伯、仲、叔醇对氧化反应的不同活性,欧芬脑尔氧化;频哪醇重排;邻二醇与Pb(Ac)4和HIO4的反应;醇的制备:烯烃水合、硼氢化反应,格氏试剂和醛酮加成。
②酚掌握酚的结构和命名;钠熔法制备酚;酚的酸性,环上取代基对酸性影响的一般规律;酚环上亲电取代反应的特点;瑞曼-梯曼反应,柯尔柏-斯密特反应,傅瑞斯重排和克莱森重排。
酚和FeCl3的呈色。
了解制备酚的异丙苯法和芳卤烃水解法;卡宾的概念。
③醚和环氧化合物掌握醚的分类和命名;用氢卤酸断裂醚键的反应;环氧化物的取代开环反应,环氧丙烷开环的方向和历程,环氧化物和开环反应的立体化学。
熟悉醚羊盐的形成,过氧化物的形成。
了解硫醇和硫醚;醚的物理性质。
9、醛和酮掌握醛酮的系统命名;羰基的结构;醛酮的亲核加成反应及历程;α-H的卤代,卤仿反应,酮式-烯醇式互变异构,羟醛缩合反应及其历程,负碳离子,克莱森-斯密特反应,柏琴反应,安息香缩合,曼尼希反应和魏悌希反应;用NaBH4和LiAlH4的还原反应,克莱门森还原,黄鸣龙还原,用斐林试剂和杜伦试剂氧化醛,康尼查罗反应;α、β-不饱和醛酮的亲核加成,麦克尔加成反应,插烯规律。
熟悉醛酮的制备反应;物理性质;醌的结构。
了解常见的醛酮;乙烯酮;醌的制备。
10、羧酸和取代羧酸掌握羧酸及取代羧酸的结构和命名;氢键对物理性质的影响;羧酸的酸性和成盐,结构和取代基对酸性的影响及其一般规律,诱导效应的影响;与醇作用成酯的反应;形成酰卤、酐和酰胺的反应;酯化反应的历程及其影响因素;还原反应和脱羧反应;羧酸的制备,腈水解、格氏试剂法和醇氧化。
熟悉α-H的反应;二元酸、羟基酸和羰基酸在受热时的反应;卤代酸的水解反应;氨基酸的等电点、偶极离子和显色反应。
了解常见羧酸的性质;多肽和蛋白质。
11、羧酸衍生物掌握羧酸衍生物的结构和命名法;亲核取代反应(水解、醇解、氨解);与格氏试剂的反应;用LiAlH4的还原反应,催化氢化还原反应。
酯水解反应的的历程及影响因素;酯缩合(克莱森缩合)反应及其历程;乙酰乙酸乙酯的α-亚基烃基化、酰基化、酸式分解、酮式分解及其在合成上的应用;丙二酸二乙酯在合成上的应用;酰胺的Hoffmann降解反应,酰胺和酰亚胺的酸碱性。
丙二酰脲的结构;胍的碱性和芳香性。
熟悉酰卤和酸酐的制备;羧酸基和卤烃反应制备酯;羧酸铵盐脱水制酰胺;贝克曼重排;酯的物理性质。
了解常见的酰卤、酸酐、光气、脲、胍和硫脲的结构。
12、有机含氮化合物掌握胺的分类、命名、碱性以及取代基对碱性影响的一般规律;胺的烃基化和酰基化反应;与亚硝酸的反应;芳胺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胺的制备:硝基还原,卤烃氨解,腈和酰胺的还原,还原胺化,盖布瑞尔合成法;季铵盐和季铵碱的形成,季铵碱的消除及其消除的方向和历程,立体化学和在测定结构上的应用;芳香重氮盐的制备,被卤素取代,被CN 取代,被氢、羟基和硝基取代等。
偶合反应。
熟悉胺和醛生成希夫碱;异腈反应;重氮盐的还原反应;重氮甲烷的性质;硝基对苯环上亲核取代活性的影响。
13、杂环化合物掌握五元单杂环和六元单杂环的命名;吡咯、呋喃和噻吩的电子结构,芳香性和多π特性;吡咯、呋喃和噻吩的酸碱性、稳定性及其亲电取代反应。
呋喃的D-A反应、呋喃甲醛的特殊反应;吡唑、咪唑、噁唑、异噁唑和噻唑的结构和命名;吡啶的电子结构、芳香性和缺π特征;吡啶的溶解度、偶极矩、碱性、稳定性、亲电取代反应、氧化和还原反应。
N-氧化吡啶的生成和取代反应。
吡啶的亲核取代反应;吲哚、嘌呤的结构和命名。
熟悉吡咯、呋喃和噻吩的偶极矩、熔点、沸点和水溶解度;吡唑、咪唑、噁唑和异噁唑的结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咪唑和吡唑的互变异构;吡喃和吡喃酮的结构、稳定性和水解反应;啶的主要衍生物如烟酸、VB6等;嘧啶环的合成;嘧啶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喹啉的合成;喹啉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嘌呤的重要衍生物的结构;香豆素,色酮和黄酮的结构;吡喃的水解反应。
14、糖类掌握单糖链状结构的表示法(Fischer投影式)和构型(D、L及赤藓型和苏阿型等);重要的单糖赤藓糖、苏阿糖、核糖、葡萄糖、甘露糖和半乳糖等;以葡萄糖为例,结合实验事实掌握环状结构、Haworth透视式、优势构象及有关基本概念(如:端基异构体,α、β判定方法,呋喃、吡喃型和变旋现象等);单糖的化学性质:成脎反应,氧化反应(与吐伦试剂和斐林试剂反应,被硝酸和溴水氧化),还原反应,与含氮试剂的反应,环状缩醛和缩酮的形成及碱性条件下的反应和酸性条件下的脱水等;还原糖的判断和主要性质,甙类的结构特点和性质;重要双糖(蔗糖、麦芽糖、乳糖和纤维二糖)的组成、结构、名称、还原性和非还原性,双糖的类型(α或β)和甙键类型;重要多糖淀粉和纤维素的结构特征和两者的区别(甙键类型),淀粉的主要性质(非还原性、遇碘成蓝色和水解等)。
了解双糖的系统命名法和优势构象;肝糖(动物淀粉)的结构和用途;环糊精、核糖核酸和2-去氧核糖的结构。
(二)药物化学方面:1、绪论了解药物化学的起源与发展;熟悉药物化学的研究内容和发展方向。
2、新药研究与开发概论熟悉新药研究与开发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3、药物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药物产生药效的过程(三个阶段:药剂学阶段,药代动力学阶段,药效学阶段,或药剂相、药代动力相、药效相);先导化合物发现的方法和途径;先导化合物优化的各种方法;药物的结构和药效的关系;定量构效关系方法;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