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子论诗谁似公,曹刘须在指挥中。”原文、赏析

合集下载

考点:元好问《论诗三十首》整理与解析

考点:元好问《论诗三十首》整理与解析

考点:元好问《论诗三十首》整理与解析小序:元好问是宋金时期的北方文雄,一首《雁丘词》,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让后世感慨颇深。

他的这组诗《论诗三十首》是继杜甫《戏为六绝句》以诗论诗后的又一个诗评代表作。

这组诗涉及到了曹植、刘桢、刘琨、张华、潘岳、阮籍、陶渊明、谢灵运、沈佺期、宋之问、陈子昂、李白、杜甫、元稹、韩愈、李贺、孟郊、柳宗元、卢仝、李商隐、陆龟蒙、刘禹锡、欧阳修、梅尧臣、王安石、苏轼、黄庭坚、秦观、陈师道等著名诗人,还涉及到了建安风骨、大李杜、苏黄、欧梅、江西诗派等著名组合,同时还对内容和形式、继承与创新、人品和作品等文学史上的恒久话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在这组诗中,元好问崇尚的是自然天成、刚健雄阔、真情实感、温柔敦厚的诗风,批评的是绮靡、过分追求声律等形式上的追求,朦胧、婉约的语言风格,俳谐怒骂的态度。

但元好问的论诗三十首,对一些著名的诗人也没有提及,如盛唐的山水诗人、边塞诗派、白居易的新乐府等等,略有遗憾。

此外,元好问在反对嬉笑怒骂的时候,本身就是在用一些讽刺的手法来批评江西诗派、批评苏黄后学。

在批评孟郊贾岛的苦心练字、批评李商隐是晦涩难懂、批评秦观的诗是女郎诗、批评刘禹锡玄都观诗中的感情外露上评价也有失公允,但正是因为这种旗帜鲜明,感情充沛的风格,所以这组诗让人难以忽略,难以忘怀。

第一首汉谣魏什久纷纭,正体无人与细论。

谁是诗中疏凿手?暂教泾渭各清浑。

题解:第一首诗是《论诗三十首》的序言,说明为什么要写这组诗。

“汉谣”指的是汉乐府诗歌,“魏什”指的是建安诗歌。

元好问认为汉乐府民歌与建安诗歌是对《诗经》的风雅传统“正体”继承与发扬,是值得借鉴与学习的,而宋金诗坛上“伪体”盛行,汉魏诗歌传统得不到弘扬,迫切需要有“诗中疏凿手”出世来正本清源,引领诗歌发展的正确方向。

疏凿,就是开凿的意思。

“诗中疏凿手”就是我们今天的“诗评家”。

泾渭各清浑,泾水清,渭水浊,泾渭分明,这里的意思是要分清诗歌的真伪,正邪问题。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诗歌阅读综合练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诗歌阅读综合练

古诗歌阅读综合练(一)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8分)酬张祜处士见寄长句四韵杜牧七子论诗谁似公?曹刘须在指挥中。

荐衡昔日知文举①,乞火无人作蒯通②。

北极③楼台长挂梦,西江④波浪远吞空。

可怜故国三千里,虚唱歌词满六宫⑤。

[注] ①文举:指孔融,曾向曹操推荐祢衡。

②蒯通:汉初人,著名谋士。

《汉书·蒯通传》载,蒯通当时任曹参门客,有人劝他应该向相国曹参推荐处士梁石君等人,他以邻家妇乞火作比,答应推荐,最后曹参果然重用了他们。

③北极:指朝廷。

④西江:指长江,张祜居地丹阳临近长江。

⑤张祜《宫词》中有“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之句,为人所传唱。

1.从题材上看,本诗是一首。

(2分)参考答案:应酬之作2.请赏析诗歌的尾联。

(6分)答:解析:解答本题,主要从使用的手法、作用等角度思考。

从使用的手法的角度,尾联运用了引用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张祜才华的肯定以及对张祜不受重用的悲痛和愤慨。

另外,尾联以诗人的慨叹作结,令人回味,引人思考。

参考答案:①引用了张祜的诗句,说其传唱度很高,表达了诗人对张祜才华的肯定。

②“可怜”和“虚唱”两词表达了诗人对张祜才高却不能被重用的痛心和愤慨。

③以深沉的情感结束全诗,给读者留下无穷感叹。

(每点2分)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3~4题。

(8分)一丛花令张先伤高怀远几时穷①?无物似情浓。

离愁正引千丝乱,更东陌、飞絮濛濛。

嘶骑渐遥,征尘不断,何处认郎踪!双鸳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桡②通。

梯横画阁黄昏后,又还是、斜月帘栊。

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

[注] ①穷:尽,这里有“了结”之意。

②桡:船桨,这里借指船,一作“桥”。

3.上片点明了本词的写作意旨为,感情基调为。

(2分)参考答案:伤高怀远愁(每空1分)4.下片最后三句为作者赢得了“桃杏嫁东风郎中”的雅号,请赏析这三句。

(6分)答:参考答案:①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桃杏比作女子,将桃杏在春风中飘落比作嫁给东风,形象生动;②将女主人公与桃杏作对比,桃杏尚能嫁给东风,女主人公只能在形影相吊中消磨青春,表现了女主人公的幽怨;③借羡慕桃杏嫁东风,表现了女主人公对爱情的执着和对独守空闺生活的抗议,设想新颖,颇有艺术魅力。

《论诗》赵翼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论诗》赵翼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论诗》赵翼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论诗》赵翼原文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论诗》为清代学者赵翼的组诗名,这组诗为七言绝句,借议论表达了对诗歌创作的一些观点。

是诗人为批驳当时社会上流行的“诗必称古”“厚古薄今”的观点而创作的。

其中可以看出唐人杜甫《戏为六绝句》以及金人元好问《论诗绝句》的影响!作品原文论诗其二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入选教科书人教版七下“课外古诗词背诵”P243,苏教版七下“课外古诗词背诵”;苏教版八下“诵读欣赏”(见课本251页)作品注释1、论诗:选自《瓯(ōu)北集》卷二八(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

《论诗》五首,都是七言绝句。

本篇是第二首,传诵最广。

2、李杜:指唐代大诗人李白、杜甫(此处指大李杜,小李杜指李商隐和杜牧。

)3、江山代有才人出:国家代代都有很多有才情的人。

才人,有才华的人。

4、风骚:指《诗经》中的“国风”和屈原的《离骚》。

后来把关于诗文写作的诗叫做“风骚”。

这里指在文学上有成就的“才人”的崇高地位和深远影响。

作品译文李白和杜甫的诗篇曾经被成千上万的人传颂,如今读起来感觉已经没有什么新意了。

国家代代都有很多有才华的诗人,他们的诗篇文章以及名气都会流传数百年(流芳百世)。

作品赏析一赵翼论诗提倡创新,反对机械模拟,此诗就体现了这一点。

为了说明诗风代变的道理,诗人举出了诗歌史上的两位大诗人,唐代的李白与杜甫为例。

以为即使是李、杜这样的大诗人,他们的诗作因流传千年,播于众口,已经不再给人以新鲜感了。

以历史发展的眼光来看,各个时代都有其标领风骚的人物,不必惟古人是从。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是广为传诵的名句。

作品赏析二诗的前两句以李白、杜甫的诗为例来说理:“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李白、杜甫的诗歌万古流传,无人能与之相比,然而,就是如此伟大的诗篇,至今也觉得不新鲜了。

可见,“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国家代代都有有情的人出现,他们各自的影响也不过几百年而已。

杜牧最有名的100首诗

杜牧最有名的100首诗

1、清明杜牧〔唐代〕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2、秋夕杜牧〔唐代〕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3、泊秦淮杜牧〔唐代〕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4、江南春杜牧〔唐代〕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5、赤壁杜牧〔唐代〕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6、山行杜牧〔唐代〕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7、寄扬州韩绰判官杜牧〔唐代〕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8、赠别二首·其一杜牧〔唐代〕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9、赠别二首·其二杜牧〔唐代〕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尊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10、题乌江亭杜牧〔唐代〕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11、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杜牧〔唐代〕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12、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二杜牧〔唐代〕新丰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回。

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

13、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三杜牧〔唐代〕万国笙歌醉太平,倚天楼殿月分明。

云中乱拍禄山舞,风过重峦下笑声。

14、遣怀杜牧〔唐代〕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15、九日齐山登高杜牧〔唐代〕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霑衣。

16、金谷园杜牧〔唐代〕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

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

17、长安秋望杜牧〔唐代〕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

唐代杜牧七律诗选

唐代杜牧七律诗选

唐代杜牧七律诗选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

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唐代杜牧七言八句律诗92首01杜牧《河湟》元载相公曾借箸,宪宗皇帝亦留神。

旋见衣冠就东市,忽遗弓剑不西巡。

牧羊驱马虽戎服,白发丹心尽汉臣。

唯有凉州歌舞曲,流传天下乐闲人。

02杜牧《送别》溪边杨柳色参差,攀折年年赠别离。

一片风帆望已极,三湘烟水返何时?多缘去棹将愁远,犹倚危亭欲下迟。

莫殢酒杯闲过日,碧云深处是佳期。

03杜牧《雁》万里衔芦别故乡,雪飞雨宿向潇湘。

数声孤枕堪垂泪,几处高楼欲断肠。

度日翩翩斜避影,临风一一直成行。

年年辛苦来衡岳,羽翼摧残陇塞霜。

04杜牧《旅怀作》促促因吟昼短诗,朝惊秾色暮空枝。

无情春色不长久,有限年光多盛衰。

往事只应随梦里,劳生何处是闲时?眼前扰扰日一日,暗送白头人不知。

05杜牧《早雁》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

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

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

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

06杜牧《贵游》朝回佩马草萋萋,年少恩深卫霍齐。

斧钺旧威龙塞北,池台新赐凤城西。

门通碧树开金锁,楼对青山倚玉梯。

南陌行人尽回首,笙歌一曲暮云低。

07杜牧《金谷怀古》凄凉遗迹洛川东,浮世荣枯万古同。

桃李香消金谷在,绮罗魂断玉楼空。

往年人事伤心外,今日风光属梦中。

徒想夜泉流客恨,夜泉流恨恨无穷。

08杜牧《新柳》无力摇风晓色新,细腰争妒看来频。

绿荫未覆长堤水,金穗先迎上苑春。

几处伤心怀远路,一枝和雨送行尘。

东门门外多离别,愁杀朝朝暮暮人。

09杜牧《洛阳》文争武战就神功,时似开元天宝中。

已建玄戈收相土,应回翠帽过离宫。

侯门草满宜寒兔,洛浦沙深下塞鸿。

疑有女蛾西望处,上阳烟树正秋风。

10杜牧《柳长句》日落水流西复东,春光不尽柳何穷。

巫娥庙里低含雨,宋玉宅前斜带风。

论诗绝句三十首其二

论诗绝句三十首其二

论诗绝句三十首其二
论诗三十首·其二
金朝:元好问
曹刘坐啸虎生风,四海无人角两雄。

可惜并州刘越石,不教横槊建安中。

译文
曹操和刘备气势很大,虎虎生风,四海之内没有和这两个人匹敌的。

只可惜诗风刚健雄放的刘琨,却无法进入建安七子中。

注释
不教:不叫,不让。

横槊:形容气概豪迈。

简析
这首诗反映了元好问推崇建安诗人刘琨文具有雄浑刚健中骨之美文诗歌。

他首推曹植和建安七子之一文刘桢为诗中“两雄”,以“坐啸虎生中”形象地比喻他们文诗歌中格雄壮似虎。

曹、刘是建安中骨文杰出代表,钟嵘评曹植文诗“其源出于国中,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粲溢今古,卓尔不群”,评刘桢“其源出于古诗。

仗气爱奇,动多振艳,真骨凌霜,高中跨俗”。

标举曹刘,实际上是标举了他们所代表文内容充实、慷慨刚健、中清骨俊文建安文学文优良传统。

西晋诗人刘琨,被认为“雅壮而多中”(《文心雕龙·才略》),“言壮而情骇”(《文心雕龙·体性》),有“清拔之气”(《诗品》)。

元好问推出刘琨,正是从其可比建安诸子文慷慨悲壮,梗概多气文艺术中格着眼文。

岑参函谷关歌,送刘评事使关西赏析翻译

岑参函谷关歌,送刘评事使关西赏析翻译
年)卒于成都。
人物争议 籍贯争议 关于岑参的籍贯,学界有两说:一谓江陵人,一谓南阳人。闻一多《岑嘉州系年考证》谓岑参唐江陵人,其先世本世居南 阳棘阳,梁时长宁公善方始徙江陵。诸书称岑为南阳人,盖从其郡望。此后陈铁民等撰《岑参年谱》亦同意闻说之考证。但此
后学者中亦有人坚持“南阳”说,如任晓润《岑参生年籍贯考》就认为,岑参的籍贯应是唐代棘阳人;廖立《唐代户籍制与岑参 籍贯》则从唐代户籍制的考察入手,论证岑参的籍贯当为“南阳”;刘开扬《岑参诗集编年笺注·岑参年谱》也认为,岑参“祖籍
官,再次出塞,报国立功之情更切,边塞诗名作大多成于此时。安史乱起,岑参东归勤王,杜甫等推荐他为右补阙。由于“频 上封章,指述权佞”,乾元二年改任起居舍人。不满一月,贬谪虢州长史。后又任太子中允、虞部、库部郎中,出为嘉州刺 史,因此人称“岑嘉州”。罢官后,东归不成,作《招北客文》自悼。客死成都舍。享年56岁。
人物生平
家世背景 岑参于开元三年生于河南仙州,时父为仙州刺史。岑参的高祖善方时已由南阳棘阳迁居荆州江陵。他出身于一个官僚贵族 的家庭,曾祖父岑文本相太宗,伯祖长倩相高宗,伯父羲相睿宗。但长倩被杀,五子同赐死,羲亦伏诛,身死家破,岑氏亲族 被流徙的数十人。他的父亲植曾作过仙、晋二州刺史,不幸很早就去世。
常清返京之前。在胡文发表后不久,孙映逵撰《岑参“西征”诗本事及有关边塞地名》与胡文商榷,孙文认为西征与破播仙是一 役,闻说是确当的,岑诗中的“西征”即是征讨入寇吐蕃,同时也是征讨吐蕃支持下的叛镇播仙;而且三诗所写地理位置亦合, 在行军路线和地点上也无矛盾。胡大浚《再论“西征”本事――答孙映逵同志》再次强调“西征”与“破播仙”并非一役,且就二诗
壮中亦不乏淡远。岑诗的题材也是多种多样。
仕宦生涯 岑参二十岁岁至长安,献书求仕无成,奔走京洛,漫游河朔。天宝三载,登进士第,授右内率府兵曹参军。及第前曾作 《感旧赋》,叙述家世沦替和个人坎坷。天宝八载,充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初次出塞,满怀报国壮志,在戎马 中开拓前程,但未得意。天宝十载,回长安,与李白、杜甫、高适等游,深受启迪。十三载,又充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判

2020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诗歌阅读综合练

2020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诗歌阅读综合练

古诗歌阅读综合练(一)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8分)酬张祜处士见寄长句四韵杜牧七子论诗谁似公?曹刘须在指挥中。

荐衡昔日知文举①,乞火无人作蒯通②。

北极③楼台长挂梦,西江④波浪远吞空。

可怜故国三千里,虚唱歌词满六宫⑤。

[注] ①文举:指孔融,曾向曹操推荐祢衡。

②蒯通:汉初人,著名谋士。

《汉书·蒯通传》载,蒯通当时任曹参门客,有人劝他应该向相国曹参推荐处士梁石君等人,他以邻家妇乞火作比,答应推荐,最后曹参果然重用了他们。

③北极:指朝廷。

④西江:指长江,张祜居地丹阳临近长江。

⑤张祜《宫词》中有“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之句,为人所传唱。

1.从题材上看,本诗是一首。

(2分)参考答案:应酬之作2.请赏析诗歌的尾联。

(6分)答:解析:解答本题,主要从使用的手法、作用等角度思考。

从使用的手法的角度,尾联运用了引用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张祜才华的肯定以及对张祜不受重用的悲痛和愤慨。

另外,尾联以诗人的慨叹作结,令人回味,引人思考。

参考答案:①引用了张祜的诗句,说其传唱度很高,表达了诗人对张祜才华的肯定。

②“可怜”和“虚唱”两词表达了诗人对张祜才高却不能被重用的痛心和愤慨。

③以深沉的情感结束全诗,给读者留下无穷感叹。

(每点2分)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3~4题。

(8分)一丛花令张先伤高怀远几时穷①?无物似情浓。

离愁正引千丝乱,更东陌、飞絮濛濛。

嘶骑渐遥,征尘不断,何处认郎踪!双鸳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桡②通。

梯横画阁黄昏后,又还是、斜月帘栊。

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

[注] ①穷:尽,这里有“了结”之意。

②桡:船桨,这里借指船,一作“桥”。

3.上片点明了本词的写作意旨为,感情基调为。

(2分)参考答案:伤高怀远愁(每空1分)4.下片最后三句为作者赢得了“桃杏嫁东风郎中”的雅号,请赏析这三句。

(6分)答:参考答案:①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桃杏比作女子,将桃杏在春风中飘落比作嫁给东风,形象生动;②将女主人公与桃杏作对比,桃杏尚能嫁给东风,女主人公只能在形影相吊中消磨青春,表现了女主人公的幽怨;③借羡慕桃杏嫁东风,表现了女主人公对爱情的执着和对独守空闺生活的抗议,设想新颖,颇有艺术魅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子论诗谁似公,曹刘须在指挥中。

出自唐代杜牧的《酬张祜处士见寄长句四韵》
原文
七子论诗谁似公,曹刘须在指挥中。

荐衡昔日知文举,乞火无人作蒯通。

北极楼台长挂梦,西江波浪远吞空。

可怜故国三千里,虚唱歌词满六宫。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

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创作背景:该诗作于会昌五年(845),杜牧时任池州刺史。

张祜,见《登池州九峰楼寄张祜》注。

张祜有《江上旅泊呈池州杜员外》,此即唱和之作。

译文
建安七子论作诗哪个比得此公?曹植刘桢也应当在您指挥之中。

虽知当日推荐祢衡有个孔文举,可叹没有人再作“乞火”的蒯通。

朝廷的楼台常常牵动您的魂梦,像那西江波涛远远遮蔽天空。

第 1 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我司不为其真实性及所产生的后果负责,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