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的七步诗

合集下载

七步诗 曹植原文四句鉴赏

七步诗 曹植原文四句鉴赏

诗句鉴赏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燃:动词,燃烧的意思。 豆萁:豆茎,有些地方也称豆杆。 釜:古代锅的一种称谓。 解释:煮豆是用豆杆燃烧来煮的,豆子在
锅中哭泣。 引申:这里豆和豆萁都是豆苗生长的,是 不同的部位,同根长出的,为后买埋下伏 笔。
诗句鉴赏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煎:煎熬,动词,比喻迫害。 解释:本来都是同根生长的兄弟,为什么
要这么着急煎熬逼迫呢? 引申:比喻古往今来在皇权争斗中,人伦 丧失的无奈,兄弟君臣之间多有阴谋隔阂, 难有人伦温情。
感谢聆听
七步诗
曹植
七步诗原文
七步诗(曹植)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古诗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景
曹操病逝后,魏文帝曹丕继位,由于对争 封太子的经历耿耿于怀,担心曹植威胁到自 己的帝位,故一心想除掉自己的兄弟,据史 书记当时载魏文帝曹丕命曹植在七步内作诗, 如作不出将予以处决,曹植面对亲情冷血, 在极度悲愤中应声成诗。

《七步诗》赏析

《七步诗》赏析

《七步诗》赏析《七步诗》赏析《七步诗》赏析1《七步诗》曹植著其一: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其二: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创作背景曹植《七步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残害弟弟,这是诗人对兄弟相逼、骨肉相残之事的悲愤与斥责。

《七步诗》千百年来使人们对曹植抱着深切的同情,而在道德上对曹丕多怀厌弃,并一定程度影响到在文学上对曹植、曹丕的’评价。

《七步诗》用比喻手法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对兄弟骨肉相残的悲哀指责,情真意切,十分感人。

现代著名文学家、学者郭沫若在史实与文学的。

方面,对“抑丕扬植”提出反对。

他认为在文艺批评和七言诗的发展史上,曹丕占有开山地位,是三国时期重要的诗人,并认为南朝梁·刘勰的评价:“文帝以位尊减才,子建以势窘益价”是较为公允的。

《七步诗》赏析2鲁迅著反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萁在釜下泣;我烬你熟了,正好办教席。

创作背景及鉴赏对于这首脍炙人口的“七步诗”,历代有不少仿作。

现代文学大师鲁迅就曾反其意而作,赋诗以新旨,作有题为《替豆萁申冤》的“反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萁在釜下泣;我烬你熟了,正好办教席!”这首诗写于1925年6月5日,发表于1925年6月7日《京报副刊》,是附在杂文《咬文嚼字(三)》中问世的。

此诗涉及的历史背景是:1925年春,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校长杨荫榆与段祺瑞政府沆瀣一气,专事迫害进步学生。

学生忍无可忍,奋起自卫,并由刘和珍、许广平等倡导组织了学生自治会,与其展开斗争,是为女师大学生风潮。

杨荫榆为了制造舆论,责令其亲信哲教系代主任汪懋祖于1925年6月2日,在《晨报》上发表致全国教育界意见书,极力颂扬杨荫榆功德,指责反杨学生,谓之“今反杨者,相煎益急”,将杨荫榆压迫进步学生,说成是“兄弟相煎”。

鲁迅当时在女师大任教,他对于受迫害的青年学生深表同情,对于杨荫榆之流深恶痛绝,而对于帮闲文人汪懋祖之辈的奇谈怪论则嗤之以鼻,以子之矛攻子之盾,遂撰此“反七步诗”一首,旨在为“豆萁”鸣屈申冤。

曹植《七步诗》的意思及赏析

曹植《七步诗》的意思及赏析

曹植《七步诗》的意思及赏析曹植《七步诗》的意思及赏析七步诗曹植煮豆持作羹,漉菽1以为汁。

萁在釜2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1漉(lù):过滤。

菽(shū):豆。

这句的意思是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作羹。

2釜:锅。

煮豆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做羹。

豆杆儿在锅下燃一烧,豆子在锅里哭泣。

“我们本来是同胞兄弟,你何必那么急迫地加害于我?”【同根之美】这是曹植写给兄弟曹丕的诗,他们两个都是曹一操一的儿子,但是为了王位,曹丕故意刁难弟弟。

于是曹植就以此诗作答。

豆一茎一晒干后可以做柴火,而它烧的正是与自己同根而生的豆子!豆一茎一与豆子,曾经同为一体,就像亲兄弟一样。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句话,成为人们亲兄弟之间相互忍让的普遍用语,因为同根之情,是能够化解一切的。

【赏析】曹植写了豆子和豆一茎一的故事,来劝兄弟不要相互残杀。

想一想,如果让你写一篇文章来劝邻里之间不要争吵,要和睦相处,你会拿什么来表达这样的意思呢?这里有一个材料可以参考:有两家相隔很近,因为修墙闹了矛盾,他们去请宰相主持公道,宰相回信说: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两家人看了信,都退让了三尺,就有一个“六尺巷”。

【启示】当我们不小心犯了错误,心中总是祈求能够得到原谅。

每个人都是这样想的,所以当别人犯了错误的时候,想一想如果那个人是自己,就知道怎样做了。

普通人之间尚且要宽大为怀,亲人之间就更是要以和为贵,相互体谅了。

曹植和曹丕都是优秀的人,但是两人不和,曹魏的大业没有能传到第三代,一个家也好,一个国也罢,都需要和睦这个“镇国之宝”。

七步诗原文不带拼音曹植

七步诗原文不带拼音曹植

七步诗原文不带拼音曹植两汉:曹植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版本一)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菽一作:豉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版本二)译文及注释译文锅里煮着豆子,豆秸在锅底下燃烧,豆子在锅里面哭泣。

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豆秸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豆子呢?(版本一)锅里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来作羹。

豆秸在锅底下燃烧,豆子在锅里面哭泣。

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豆秸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豆子呢!!(版本二)注释⑴持:用来。

⑵羹:用肉或菜做成的糊状食物。

⑶漉:过滤。

⑷菽(豉):豆。

这句的意思是说把豆子...译文及注释佚名译文锅里煮着豆子,豆秸在锅底下燃烧,豆子在锅里面哭泣。

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豆秸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豆子呢?(版本一)锅里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来作羹。

豆秸在锅底下燃烧,豆子在锅里面哭泣。

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豆秸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豆子呢!!(版本二)注释⑴持:用来。

⑵羹:用肉或菜做成的`糊状食物。

⑶漉:过滤。

⑷菽(豉):豆。

这句的意思是说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作羹。

⑸萁:豆类植物脱粒后剩下的茎。

⑹釜:锅。

⑺燃:燃烧⑻泣:小声哭⑼本:原本,本来。

⑽煎:煎熬,这里指迫害。

⑾何:何必。

参考资料:1、毕磊菁.《艺术知识与文学常识》: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年4月第二次印刷:14创作背景三国时期,魏国曹操去世后,他的长子曹丕即位,而曹丕的弟弟曹植被封为丞相。

曹植很有才华,精通治国理家,说起朝中政事滔滔不绝且管治有方,因此在朝中很有威信,可谓是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曹丕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心中的妒火油然而生,对曹植产生了怨恨之心,把他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处处苦苦相逼。

众臣渐也明其中理,阿谀奉承地在皇帝面前说三道四,谣言惑众:朝中一日有曹植,宫内鸡犬不宁,如他日造反,图谋篡位,何不为宫...三国时期,魏国曹操去世后,他的长子曹丕即位,而曹丕的弟弟曹植被封为丞相。

七步诗曹植翻译

七步诗曹植翻译

七步诗曹植翻译七步诗曹植翻译 在我们平凡的⽇常⾥,说到古诗,⼤家肯定都不陌⽣吧,古诗有四⾔、五⾔、七⾔、杂⾔等多种形式。

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家都称赞的呢?下⾯是⼩编精⼼整理的七步诗曹植翻译,欢迎阅读与收藏。

《七步诗》 作者:曹植 煮⾖持作羹, 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 ⾖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 相煎何太急? 注释 尝:尝试。

持:⽤来。

羹(gēng):⽤⾁或菜做成的糊状⾷物。

漉(lù):过滤。

⿎(gǔ):⾖。

这句的意思是把⾖⼦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汁作羹。

萁:⾖类植物脱粒后剩下的茎。

釜:锅。

燃:燃烧。

本:原本,本来。

煎:煎熬。

相煎:指互相残害全,表达了曹植对曹丕的不满。

泣:⼩声哭泣。

何:何必。

作品译⽂ 版本⼀ 煮⾖来做⾖羹,过滤的⾖⼦做成汁。

⾖杆在锅下燃烧,⾖⼦在锅⾥哭泣。

⾖杆和⾖⼦本是从同⼀条根上⽣长出来的,为什么要相互煎熬逼迫的那么狠呢? 版本⼆ 锅⾥煮着⾖⼦,⾖秸在锅底下燃烧,⾖⼦在锅⾥⾯哭泣。

⾖⼦和⾖秸本来是同⼀条根上⽣长出来的,⾖秸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呢! 创作背景 传说曹丕做了皇帝以后,对才华横溢的`胞弟曹植⼀直⼼怀忌恨,有⼀次,他命曹植在七步之内作诗⼀⾸,如做不到就将⾏以⼤法(处死),⽽曹植不等其话⾳落下,便应声⽽说出六句诗来。

曹丕好不羞愧,只得饶过曹植。

因为限⽌在七步之中作成,故后⼈称之为《七步诗》。

作品鉴赏 此诗纯以⽐兴的⼿法出之,语⾔浅显,寓意明畅,⽆庸多加阐释,只须于个别词句略加疏通,其意⾃明。

前四句描述了燃萁煮⾖这⼀⽇常⽣活现象,曹植以“⾖”⾃喻,⼀个“泣”字充分表达了受害者的悲伤与痛苦。

第⼆句中的“漉豉”是指过滤煮熟后发酵过的⾖⼦,⽤以制成调味的汁液。

“萁”是指⾖茎,晒⼲后⽤来作为柴⽕烧,萁燃烧⽽煮熟的正是与⾃⼰同根⽽⽣的⾖⼦,⽐喻兄弟逼迫太紧,⾃相残害,实有违天理,为常情所不容。

诗⼈取譬之妙,⽤语之巧,⽽且在刹那间脱⼝⽽出,实在令⼈叹为观⽌。

曹植的《七步诗》

曹植的《七步诗》

曹植的《七步诗》原文如下: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这首诗的大致意思是:用大豆煮成豆羹,过滤豆子做成汁液。

豆茎(萁)在锅底下燃烧着,而豆子在锅中仿佛在哭泣。

本来是同一株植物长出的豆与萁,如今却一个被火烧煮,一个遭受煎熬,以此来比喻兄弟之间自相残害实属不该,因为彼此本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

这首诗反映了曹植在面对兄长魏文帝曹丕的逼迫时,以极其短的时间内创作出的诗篇,借“豆与萁”的关系,表达了自己身处险境和对骨肉相残的悲愤之情。

【诗歌鉴赏】《七步诗》曹植赏析

【诗歌鉴赏】《七步诗》曹植赏析

【诗歌鉴赏】《七步诗》曹植赏析七步诗曹植
煮豆持作羹,
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
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注释
尝:尝试。

持:用来。

羹(gēng):用肉或菜做成的糊状食物。

漉(lù):过滤。

鼓(gǔ):豆。

这句的意思是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作羹。

萁:豆类植物脱粒后剩下的茎。

釜:锅。

燃:燃烧。

本:原本,本来。

煎:煎熬。

相煎:指互相残害全诗,表达了曹植对曹丕的不满。

泣:小声哭泣。

何:何必。

译文
锅里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子汁来做成糊状食物。

豆茎在锅下燃烧,豆子在锅里哭泣。

它说:我们本来是同条根上生出来的,你又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我呢?
(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残害弟弟,表现了作者对兄弟相逼,骨肉相残不满与厌恶。

)
赏析
此诗纯以比兴的手法出之,语言浅显,是寓意明畅,无庸多加阐释,只须于个别词句略加疏通,其意自明。

诗人取譬之妙,用语之巧,而且在刹那间脱口而出,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二语,千百年来已成为人们劝戒避免兄弟阋墙、自相残杀的普遍用语,说明此诗在人民中流传极广。

通过燃萁煮豆这一日常现象,抒发了曹植内心的悲愤。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曹植的七步诗是什么

曹植的七步诗是什么

曹植的七步诗是什么曹植的七步诗是什么《七步诗》曹植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

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注释1、羹:(gēng)2、漉:(lù)3、萁:(qí)翻译煮豆子正燃着豆秸,因煮熟豆子来做豆豉而使豆子渗出汁水。

豆秸在锅下燃烧着,豆子正在锅里哭泣。

本来我们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你为什么要这样紧紧逼迫呢?赏析据《世说新语·文学》记载:曹植的哥哥曹丕做了皇帝后,担心弟弟曹植与他争夺皇位,于是命令曹植在走七步路的短时间内做一首诗,做不成就杀头。

结果曹植应声咏出这首《七步诗》。

诗人以箕豆相煎为比喻,控诉了曹丕对自己和其他兄弟的残酷迫害。

前两句“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一“燃”一“泣”写出“萁”“豆”的尖锐矛盾,及豆萁对豆子的残酷迫害。

最后两句“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画龙点睛提示诗歌主题。

“同根”一语双关,表面上指“萁”和“豆”是在同一根上面生长起来的,实际上是说自己与曹丕是同一父母所生,责问曹丕为什么要对同胞兄弟逼迫得这样急。

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残害弟弟,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残酷斗争。

诗的比喻十分贴切,浅显生动。

虽然诗歌本身是否真为曹植所作,还难以确定,但这首诗反映曹魏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倒是十分形象真切的,确实是一首好诗。

作者简介曹植(192年-232年12月27日),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出生于东武阳(今山东莘县),是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

曹植是三国时期曹魏著名文学家,作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与集大成者,他在两晋南北朝时期,被推尊到文章典范的地位。

其代表作有《洛神赋》、《白马篇》《七哀诗》等。

后人因其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

其诗以笔力雄健和词采画眉见长,留有集三十卷,已佚,今存《曹子建集》为宋人所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曹植的《七步诗》赏析
七步诗
煮豆持作羹,
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
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注释
尝:尝试。

持:用来。

羹(gēng):用肉或菜做成的糊状食物。

漉(lù):过滤。

鼓(gǔ):豆。

这句的意思是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作羹。

萁:豆类植物脱粒后剩下的茎。

釜:锅。

燃:燃烧。

本:原本,本来。

煎:煎熬。

相煎:指互相残害全,表达了曹植对曹丕的不满。

泣:小声哭泣。

何:何必。

译文
锅里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子汁来做成糊状食物。

豆茎在锅下燃烧,豆子在锅里哭泣。

它说:我们本来是同条根上生出来的,你又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我呢?
赏析
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残害弟弟,表现了作者对兄弟相逼,骨肉相残不满与厌恶。

此诗纯以比兴的手法出之,语言浅显,是寓意明畅,无庸多加阐释,只须于个别词句略加疏通,其意自明。

诗人取譬之妙,用语之巧,而且在刹那间脱口而出,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二语,千百年来已成为人们劝戒避免兄弟阋墙、自相残杀的普遍用语,说明此诗在人民中流传极广。

通过燃萁煮豆这一日常现象,抒发了曹植内心的悲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