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疗药物外渗的处理
住院患者化疗药物出现外渗的应急预案及程序

住院患者化疗药物出现外渗的应急预案及程序应急预案:一、应立即停止化疗药物的输注,并报告医师和护士长,二、护士应及时了解化疗药物的名称、剂量、输注的方法,评估患者药物外渗的穿刺部位、面积、外渗药物的量、皮肤颜色、温度、疼痛的性质。
三、护理人员准确评估外渗药液损失量,如损失量超过原药量的10%,再重新输注时应遵医嘱补足损失量。
四、出现化疗药物外渗时应立即做皮下封闭。
护士长或值班医生指导护士立即应用0.5%的利多卡因给患者做皮下封闭。
五、对于药物外渗轻度者,第一天行皮下封闭2次,两次时间间隔以6—8小时为宜,第二天1—2天次,以后酌情处理。
同时要将过程记录在护理记录中。
六、对于药物外渗严重者,第一天行皮下封闭3—4次,第二.三天各2次,时间间隔以6—8小时为宜,以后酌情处理。
护士应每天严密观察患者皮肤药物外渗处的情况,如:皮肤颜色、温度、弹性、疼痛的程度等变化,做好护理记录。
七、局部选用33%硫酸镁湿敷:纱布浸硫酸镁溶液,以不滴液为宜;湿敷面积应超过外渗部位外围2—3cm,湿敷时间应保持24小时以上。
八、局部也可中药外敷:将如意金黄散调成糊状,敷于外渗部位,用皮肤覆膜覆盖于中药之上,防止中药水分丢失干裂影响治疗效果,敷药时间应保持24小时以上。
九、外敷时,注意保持患者衣服、床单的清洁、干燥。
十、患者自感外渗部位有外渗部位有烧灼感时,遵医嘱用冷敷,禁止使用任何方式的热敷。
十一、因药物外渗局部有破溃、感染时,应报告医师及时给与清创、换药处理。
十二、抬高患肢,减轻因药液外渗引起的肢体肿胀。
下肢药液外渗时,应让患者卧床休息,床位抬高15度。
上肢药液外渗,可用绷带悬吊上肢,尽量减轻肢体负担。
十三、外渗部位未痊愈前,禁止在外渗区域周围及远心端再行各种穿刺注射。
十四、护士在整个化疗药液外渗处理过程中,要关心体贴患者,做好心理护理,减轻患者的恐惧、不安情绪,已取得患者的合作。
【程序】立即停止应用化疗药物→了解化疗药物的性质→评估外渗药液损失量→皮下封闭→记录过程→严密观察患者皮肤→局部用33%硫酸镁湿敷或中药外敷→禁用热敷→破溃、感染时报告医生→抬高患肢→做好心理护理。
化疗药物外渗的应急预案

一、目的为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护理质量,制定化疗药物外渗应急预案,以便及时发现、处理化疗药物外渗,减轻患者痛苦,降低医疗风险。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院化疗药物外渗的预防和处理。
三、应急预案1. 预防措施(1)严格执行化疗药物管理制度,规范化疗药物的使用和保管。
(2)加强护理人员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化疗药物外渗预防和处理能力。
(3)合理选择静脉穿刺部位,避开关节、神经、血管等部位。
(4)在化疗药物输注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发现药物外渗迹象。
2. 药物外渗的识别(1)观察注射部位皮肤颜色、温度、肿胀程度、疼痛程度等。
(2)询问患者是否出现局部疼痛、烧灼感、麻木等症状。
(3)挤压针管,观察有无回血,判断针头是否在血管内。
3. 药物外渗的处理(1)立即停止化疗药物输注,并报告值班医生及护士长。
(2)评估药物外渗的部位、面积、药物种类、剂量等。
(3)根据外渗药物的性质和严重程度,采取以下措施:①轻度外渗:局部冷敷,观察皮肤颜色、温度、肿胀程度、疼痛程度等。
②中度外渗:局部冷敷,同时给予硫酸镁湿敷,观察皮肤颜色、温度、肿胀程度、疼痛程度等。
③重度外渗:局部冷敷,给予硫酸镁湿敷,必要时给予局部封闭治疗,观察皮肤颜色、温度、肿胀程度、疼痛程度等。
4. 药物外渗的记录(1)详细记录药物外渗的时间、部位、药物种类、剂量、处理措施等。
(2)观察并记录患者病情变化,包括皮肤颜色、温度、肿胀程度、疼痛程度等。
(3)做好交接班工作,确保信息传递的准确性。
5. 药物外渗的总结与反馈(1)定期对药物外渗事件进行总结,分析原因,制定改进措施。
(2)将改进措施纳入护理工作流程,提高护理质量。
四、应急预案的培训与考核1. 定期对护理人员开展化疗药物外渗应急预案的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外渗预防和处理能力。
2. 对护理人员进行应急预案的考核,确保护理人员熟练掌握应急预案的内容。
五、附则1.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 本预案由护理部负责解释。
化疗药物外渗的应急预案

化疗药物外渗的应急预案引言化疗是常见的癌症治疗方法之一,通过使用化学药物来攻击和杀死癌细胞。
然而,在进行化疗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化疗药物外渗的情况,即药物泄漏到患者体外。
化疗药物外渗不仅会造成药物的浪费,还可能对患者和医务人员产生危害。
为了应对化疗药物外渗的情况,制定一份完善的应急预案显得十分必要。
应急预案的制定目的化疗药物外渗的应急预案旨在规范化疗过程中可能发生的药物外渗事件的处理流程,确保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并最大程度地减少药物的损失。
应急预案的内容1. 应急队伍组织为应对药物外渗事件,需要组织一支应急队伍,由经验丰富的护士、医务人员和药剂师组成。
应急队伍成员应接受相关培训和演练,熟悉应急预案的内容和操作流程。
2. 事故报告和记录当发生药物外渗事件时,相关人员必须立即上报,并详细记录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药物名称和数量,以及可能的原因等。
3. 快速处置流程药物外渗事件发生后,应急队伍应立即行动。
以下是快速处置流程的步骤:3.1 确保安全首要任务是确保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
如果发现患者皮肤已接触药物,应立即将患者转移到安全位置,并通知相关医务人员一起处理。
3.2 停止药物供应应立即停止给予药物,并关闭输液泵或静脉接入装置,以防止更多药物泄漏。
3.3 清洁药物泄漏区域使用防护手套和眼镜,使用吸收材料(如吸油纸、吸油棉等)迅速清理药物外渗区域,避免颗粒扩散到其他区域。
3.4 处理废弃物药物外渗后产生的废弃物应正确处理,根据相关规范进行分类、包装和标记,并妥善存放,避免对环境和人员造成污染和伤害。
3.5 患者和医务人员处理如果患者的皮肤接触到药物,应立即通知医生进行评估和采取必要的措施。
医务人员应使用适当的防护措施清洗和处理皮肤,并及时记录相关信息。
4. 事后处理和调查药物外渗事件结束后,应急队伍应进行事后处理和调查,以分析事件的原因和漏洞,并提出改进措施。
相关记录应保存并进行归档,以供今后参考和培训。
化疗药物外渗处理措施八点

化疗药物外渗处理措施八点引言化疗药物外渗是指化疗药物在输液过程中从输液袋或管路中外渗出来的现象。
化疗药物具有毒性,如果化疗药物外渗,可能会对患者和医务人员造成伤害。
因此,正确处理化疗药物外渗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八个化疗药物外渗处理措施,帮助医务人员正确应对该情况。
1. 注意初步处理一旦发现化疗药物外渗,首先要做的是注意迅速处理。
医务人员应该立即戴上手套,以避免直接接触药物。
同时,将药物包扎或纸巾放在外渗的部位,以吸收或固定溢出的药液。
2. 封闭输液袋或管路为了防止进一步的外渗,医务人员应该尽快封闭输液袋或管路。
如果外渗发生在输液袋上,可以用胶带或胶布将输液袋口封闭。
如果外渗发生在输液管路上,可以使用夹子或固定器将管路封闭。
3. 温水冲洗使用温水冲洗外渗的部位是一种常见的处理方法。
将温水倒入一个容器中,然后将外渗的部位放入容器中浸泡。
温水有助于稀释化疗药物,并减少对皮肤的损伤。
医务人员应该持续冲洗至少15分钟。
4. 防止化疗药物的进一步吸收化疗药物外渗后,有可能被皮肤吸收进入体内。
为了防止化疗药物的进一步吸收,应使用无菌盐水彻底冲洗外渗部位,以帮助彻底清除化疗药物的残留。
5. 炎症处理化疗药物外渗后,可能会导致局部炎症反应。
医务人员应对炎症进行处理,以防止感染扩散。
可以应用非酒精消毒剂或适当的抗炎药物局部涂抹,以帮助减轻疼痛和红肿。
6. 情况记录对于化疗药物外渗事件,医务人员应该及时记录相关情况。
记录的内容应包括患者姓名、药物名称、外渗发生位置和时间、处理过程和结果等重要信息。
这些信息对于进一步的处理和做出决策非常重要。
7. 寻求专业帮助化疗药物外渗是一种严重的情况,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对患者和医务人员带来严重危害。
因此,当遇到化疗药物外渗时,医务人员应立即寻求专业帮助。
可以联系药剂师或毒理学专家,获得适当的指导和建议。
8. 进行安全评估化疗药物外渗事件发生后,医疗机构应进行安全评估。
评估内容包括外渗事件的原因分析、预防措施的制定和培训、设备和管路的检查和维修等。
化疗药物外渗的应急预案

化疗药物外渗的应急预案化疗药物外渗是指在进行化疗治疗期间,化疗药物意外地从静脉输液管路外渗出来,进入到周围组织或者皮肤中,导致局部组织损伤或意外中毒现象。
化疗药物外渗对患者的健康和安全造成很大的威胁,因此,需要制定出应急预案,有效地应对化疗药物外渗事件,保障患者的安全。
一、化疗药物外渗应急预案的制定原则1.安全第一:化疗药物外渗对患者的健康和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制定应急预案的第一原则就是保证患者的安全。
2.及时有效:化疗药物外渗需要立即进行处理,因此应急预案需要具备及时有效的特点。
3.科学和合理:制定化疗药物外渗应急预案需要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比如药物的种类、剂量、患者的基本情况,以及应急人员的能力等。
4.全面覆盖:制定化疗药物外渗应急预案需要考虑各种情况的可能性,并对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全面覆盖,以保证应对的全面性和有效性。
二、化疗药物外渗应急预案的内容1.事前准备①明确责任人员:化疗药物外渗应急处理是危急情况下的救治行动,需要专人负责。
因此,在制定应急预案时,需要明确责任人员,各方人员要清楚在应急处理过程中的职责和责任。
②设备和药品的准备:在进行化疗药物外渗应急处理时,需要准备一些必要的设备和药品,如毛巾、敷贴、吸管、温水、药物解毒剂等等。
③现场监控的准备:化疗药物外渗应急处理需要对现场进行严密的监控,并对患者的情况进行及时记录,需要准备现场监控设备和工具,以便及时的记录和保存现场信息。
2.事故的处理①快速处理药物外渗:在发现化疗药物外渗时,应立即停止输液,并积极处理药物外渗部位。
首先要用温水冲洗药物外渗部位,然后用毛巾或者纱布轻轻按压,把药物吸尽,避免药物不断流失,造成持续性的伤害。
②及时测量患者的生命体征:化疗药物外渗会产生不同程度的中毒反应,需要及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心率、呼吸、血压、体温等,及时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以便及时采取下一步的救治措施。
③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药品解毒:化疗药物外渗会导致中毒反应,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药品解毒,如西咪替丁、普萘洛尔、地塞米松等,以帮助患者尽快缓解中毒反应。
化疗药外渗的应急预案

化疗药外渗的应急预案一、化疗药外渗的原因和危害化疗药外渗是由于多种因素导致的药物泄漏到血管周围组织的情况。
这可能会引起疼痛、组织损伤、皮下硬结、皮肤溃疡甚至坏死等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给病人带来极大的痛苦,还可能影响病人的生命健康。
因此,制定化疗药外渗的应急预案,及时处理化疗药外渗,对病人和医护人员来说都至关重要。
二、化疗药外渗的应急预案1. 化疗药外渗的预防•加强宣教:医护人员应对患者进行详细的化疗药物知识宣教,让他们了解化疗药的名称、作用、用法和可能的副作用,提高患者自我观察和报告的能力。
•合理选择血管:在选择血管时,应选择粗大、血流丰富的血管,避免选择细小、弯曲的血管。
•合理使用静脉通路:对于高渗性药物,应选择中心静脉导管或PICC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等深静脉导管。
•正确注射方法:采用正确的注射方法,如交替注射、使用多通道注射等,以减少药物外渗的风险。
2. 化疗药外渗的应急处理•立即停止药物输注:一旦发现化疗药物外渗,应立即停止药物输注,拔出针头或导管,防止药物继续外渗。
•评估损伤程度:医护人员应对外渗部位进行初步评估,观察有无红肿、疼痛、皮下硬结等症状。
如出现明显的皮肤组织损伤或溃疡,应立即报告医生。
•局部冷敷:对于轻度外渗,可采用局部冷敷的方法,以减轻局部炎症反应和肿胀程度。
一般使用冰袋或冰毛巾进行冷敷,每次敷15-20分钟,每天敷3-4次。
但需注意,局部冷敷不能用于化疗药物外渗严重的情况。
•局部热敷:对于药物外渗后局部肿胀严重的情况,可采用局部热敷的方法,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和药物的吸收。
一般使用热水袋或热毛巾进行热敷,每次敷15-20分钟,每天敷3-4次。
但需注意,局部热敷不能用于化疗药物外渗严重的情况。
•药物治疗:对于药物外渗严重的情况,医生可能会根据具体情况开具药物治疗方案,如激素类药物、抗生素类药物等。
•心理支持:化疗药物外渗会给患者带来恐惧和不安的情绪,医护人员应注意对患者进行心理支持,帮助他们缓解压力和焦虑情绪。
医院各类化疗药物外渗的处理方法

长春新碱、威克
渗漏处理
1.立即停止输液,设法吸出渗出液。
2.拔出留置针。
3.用1至3ml生理盐水稀释150u透明质酸酶,并用
25号针头皮下注射于渗出部位周围。
4.热敷15-30分钟, 72小时内每天4次。
5. 抬高患肢至少48小时。
透明质酸酶应避免通过静脉使用。
忌在渗出部位加压。
6.忌在渗出部位加压。
避免静脉应用透明质酸酶。
丝裂霉素渗漏处理
1. 立即停止输液,设法吸出渗出液。
2.按医嘱在10ml生理盐水里加入2ml(100mg)VitB6及2ml(100mg)氢化考的松,缓慢静脉注射。
3. 根据医嘱给予1-2ml 50% 二甲亚矾局部渗漏部
位涂擦,每6小时一次,连续使用7-14天。
各班周工作重点周一来自周二周三周四周五
主管护士
查急救车
公休座谈
健康宣教
实习护士、新护士专科知识讲解
查本组各班病历
护士长查病情了解
护理班
测身高、体重、血压
大换床单,衣服
清洁心电监护仪、输液泵、血压计
检查病历前后顺序、床头牌
六洁、全面整理病房卫生
换药室
大换无菌物品
彻底清洁卫生
补充物品
大换无菌物品
收拾单子月末钉一次,彻底检查过期物品。
3. 局部冷敷6-12小时
刺激性药物渗漏处理(搏来霉素、5-Fu、氮烯咪胺、异环磷酰胺)
1. 立即停止输液,设法吸出渗出液。
2. 2%普鲁卡因2ml+生理盐水5~10ml或50~100mg
氢化可的松局部注射
3. 局部予以冷敷6-12小时
4. 抬高患肢48小时
化疗药物的渗漏处理

一、概述
内 容 概 要
二、分类
三、治疗和防护措施
一、概述
渗漏 化疗药物在输注过程中意外地漏出或渗浸到皮下组织 临床表现 导致局部组织疼痛、红、肿胀,重者导致组织溃疡、坏死 不良后果 外科清创、植皮、截肢、经济负担 引起医疗纠纷、医疗事故
二、分类
腐蚀性
渗漏后可引起局部 组织坏死的药物。
硫代硫酸钠
该药可与细胞毒药物二氯甲基二乙胺结合形成非毒性的
硫酯从肾脏排泄, 从而中和了二氯甲基二乙胺的细胞 毒作用。
硫代硫酸钠是唯一对氮芥毒性作用有效的拮抗剂。当高
浓度的顺铂外渗, 也可用此药进行。
用法:取4ml的10%硫代硫酸钠与6ml注射用水混合,于
外渗部位皮下注射,数小时重复。
碳酸氢钠
刺激性
渗漏后可引起灼 伤或轻度炎症而无 坏死的药物。 卡氮芥、紫杉醇、 异环磷酰胺、环磷 酰胺、氮烯咪胺、 足叶乙甙、博来霉 素、链脲霉素、顺 铂、卡铂、氟尿嘧 啶等。
非刺激性
无明显发疱或刺激 作用的药物。 塞替派、甲氨喋呤、 阿糖胞苷等
长春新碱、长春花 碱、长春地辛、长 春瑞宾、丝裂霉素、 阿霉素、表阿霉素、 柔红霉素、放线菌 素D、氮芥等。
• 在渗漏部位注射碳酸氢钠以控制局部酸碱度, 减少阿霉 素的细胞吸收, 可有效防治阿霉索所致的渗漏性损伤。
• 用法:1ml碳酸氢钠与等量生理盐水混合成1:制剂, 于外渗局部注射,总量不超过10ml,也用于局部冷敷
• 碳酸氢钠能提高局部皮肤发热pH值, pH值的升高可促 进细胞对蒽环类化疗药物的摄取。因此不可盲目使用。
、黄柏加3%硼酸湿敷等均可治疗化疗药物所致的渗漏 损伤。
二甲亚砜
• 二甲亚砜(DMSO)是一种含硫有机化合物,渗透性强, 外用吸收快。具有消炎、止痛,是一种较强的自由基 清除剂。可用于化疗药物渗漏性损伤的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疼痛者可遵医嘱给与止痛药物。 (4)局部有破溃、感染时,应报告医生,给与清创、换药处理。 抬高患肢减轻肿胀。 (5)局部未治愈前不可在外渗区域及远心端进行各种穿刺注射。 5、记录渗漏部位和处理情况,向病人交代注意事项。 6、严密观察渗漏处皮肤颜色、温度、弹性、疼痛的程度和变化。
11
化疗药物外渗的程序
化疗药物外渗的处理
感谢您的阅览
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 • 外科手术 • 化学药物治疗 • 放射治疗 • 粒子植入
2
化疗常用药物
• 烷化剂(环磷酰胺、达卡巴嗪) • 抗代谢类(5FU、培美曲塞、吉西他滨) • 抗生素类(阿霉素、表阿霉素、吡柔比星) • 植物类(长春新碱、紫杉醇、多西他赛、足叶乙苷) • 激素类(强的松、地塞米松、甲羟孕酮) • 其他类(顺铂、卡铂、奥沙利铂)
3
化疗药物外渗的定义
• 是指化疗药物在输注过程中漏出或者渗浸到皮下组织中。
4
引起局部反应的药物分类
• 发疱性 渗漏后可引起局部组织坏死的药物。 • 刺激性 渗漏后可引起灼伤或轻度炎症而坏死的药物。 • 非发疱性 无明显发疱或刺激作用的药物。
5
化疗药物外渗的原因
• 药物因素 • 血管因素 • 操作因素 • 其他因素
13
化疗药物外渗防治要点
• 具备高度的责任心 • 具备熟练的业务技术 • 掌握化疗药物的特点 • 应用过程中细心观察、做到早发现,早处理,减轻或预防化疗药
物外渗的发生。
14
Dr.Feng
2021/2/10
化疗药物外渗的处理
15
• 立即停止输液—报告主管医生及护士长—评估外渗情况—局部处 理—向病人说明并交代注意事项—严密观察渗漏处皮肤、温度、 弹性、疼痛的程度和变化—记录—上报科护士长、护理部。来自12关于化疗损伤的安全制度
• 执行医院化疗告知制度 • 健康指导 • 加强观察 • 外渗处理 • 严格交接班制度 • 记录和随访
6
下列情况应考虑外渗
• 病人主诉注射部位有尖锐的刺痛或烧灼感 • 注射部位有肿胀 • 静脉推注时有阻力 • 滴注过程中滴速突然减慢
7
临床表现
• 一期:局部组织炎性反应期,早期局部肿胀、红斑,持续刺痛。 • 二期:静脉炎性反应期,渗漏后2-3天,沿静脉走向条索状肿胀、
发红,引起淋巴结肿大、疼痛,可引起发热。 • 三期:组织坏死期,浅层组织坏死、溃疡形成累及皮下肌层甚至
深部组织结构受累。
8
化疗药物外渗的预防
• 合理选择血管 • 提高专业技术 • 合理使用药物 • 加强患者配合
9
化疗药物外渗的处理
1.立即停止输液,报告主管医生及护士长。 2.保留针头接注射器回抽皮下、残留针头、血管内及组织内的漏出药 物。 3.评估外渗的面积、药量、局部的颜色、温度、疼痛的性质。 4.局部继续处理: (1)立即用2%的利多卡因、地塞米松、生理盐水混合后局部皮下注 射封闭。 (2)局部冷敷24h或酒精纱布外敷48-72h,禁止热敷。冷敷期间严 防冻伤,冷敷后取如意黄金散膏涂于外渗部位,面积大于肿胀面积边 沿0.5cm,每日涂抹4-6次,连敷2-3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