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子吟》赏析
游子吟原文翻译及赏析3篇

游子吟原文翻译及赏析游子吟原文翻译及赏析3篇游子吟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译文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为即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
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
谁说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注释游子:古代称远游旅居的人。
吟:诗体名称。
游子:指诗人自己,以及各个离乡的游子。
临:将要。
意恐:担心。
归:回来,回家。
谁言:一作“难将”。
言:说。
寸草:小草形容非常微小。
这里比喻子女。
心:语义双关,既指草木的茎干,也指子女的心意。
报得:报答。
三春晖:春天灿烂的阳光,指慈母之恩。
三春:旧称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合称三春。
晖:阳光。
形容母爱如春天温暖、和煦的阳光照耀着子女。
韵译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
为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
临行她忙着缝得严严实实,是耽心孩子此去难得回归。
谁能说象小草的那点孝心,可报答春晖般的慈母恩惠?赏析:【评析】: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
诗中亲切真淳地吟颂了伟大的人性美——母爱。
诗的开头两句,所写的人是母与子,所写的物是线与衣,然而却点出了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之情。
中间两句集中写慈母的动作和意态,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深笃之情。
虽无言语,也无泪水,却充溢着爱的纯情,扣人心弦,催人泪下。
最后两句是前四句的升华,以通俗形象的比喻,寄托赤子炽烈的情怀,对于春日般的母爱,小草似的儿女,怎能报答于万一呢?全诗无华丽的词藻,亦无巧琢雕饰,于清新流畅,淳朴素淡的语言中,饱含着浓郁醇美的诗味,情真意切,千百年来拨动多少读者的心弦,引起万千游子的共鸣。
《游子吟》是孟郊在溧阳所写。
作者早年漂泊无依,直到五十岁时才得到了一个溧阳县尉,结束了长年的漂泊流离生活,便将母亲接来住。
诗人饱尝了世态炎凉,更觉亲情可贵,于是写出这首感人至深的颂母之诗。
孟郊一生窘困潦倒,直到五十岁时才得到了一个溧阳县尉的卑微之职。
高中语文 课外古诗文 孟郊《游子吟》原文、译文、赏析

孟郊《游子吟》原文、译文、赏析游子吟唐·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习,报得三春晖。
[作者简介]孟郊(751—814),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省武康县)人。
四十六岁才中进士,曾任协律郎等职.他一生穷愁潦倒,不苟同流俗。
虽有韩愈、李观等人为之揄扬,却始终未能免于饥寒冻馁,被人称之为「寒酸孟夫子」。
六十四岁时赴山南西道任官,行至阌乡暴卒。
孟郊存诗共四百余首,其中绝大多数是倾诉穷愁孤苦的作品。
他的朴实而深挚的诗风,在当时是别开蹊径而富于创造性的。
他苦心孤诣,惨淡经营,以白描的手法抒情写景,却能达到深刻的境地.苏东坡赞美他「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是很恰当的。
他的诗,语言缺乏藻饰,也不讲求音韵的谐和、响亮,但大都表达了他内心的情志。
有《孟东野集》。
[注释]游子吟:游子,在外作客的人。
吟,诗歌的一种名称。
寸草:在这里象征子女.心:草木的基干叫做心.在这里“心”字双关。
三春:指春季三个月,农历正月称孟春,二月称仲春,三月称季春,合起来叫三春。
三春晖:是指春天的阳光,比喻说明慈母之爱难以报答。
[译诗、诗意]兹母用手中的线,缝好了出门远行的儿子身上的衣服。
她在儿子临行时密密麻麻地缝了一针又一针,心上怕的是独生子迟迟不回家.谁说小草的嫩茎,能够报答春天阳光的恩德.慈母做着手里的针线活,为将要出远门的儿子缝制衣服。
外出的行装,缝得密密实实,怕的是儿子短期内回不来,在外地没有人给他缝补。
谁能说细嫩的小草能够报答得了春天的阳光给它的恩情呢?孩子们同样无法报答母亲的恩惠呀![赏析]孟郊一生窘困潦倒,直到五十岁时才得到了一个溧阳县尉的卑微之职。
诗人自然不把这样的小官放在心上,仍然放情於山水吟咏,公务则有所废弛,县令就只给他半俸。
本篇题下作者自注:“迎母溧上作”,当是他居官溧阳时的作品。
诗中亲切而真淳地吟颂了一种普通而伟大的人性美──母爱,因而引起了无数读者的共鸣,千百年来一直脍炙人口。
古诗游子吟原文及赏析

古诗游子吟原文及赏析古诗游子吟原文及赏析「篇一」《游子吟》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伸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这首古诗的意思是: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
为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
临行她忙着缝得严严实实,是担心孩子此去难得回归。
谁能说儿子像小草的那点孝心,说儿子像小草的那点孝心。
以前,是上语文课才知道这首古诗的意思,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会这么喜欢这首古诗,只要是考试出这种题,我第一首想到底就是:《游子吟》,这首诗你去细细品味就会被感动,尤其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在这句诗里面,可以看出,母亲告诉多么的爱自己的孩子,但又要很久才能见到自己的孩子从这首诗里面,我知道了:全世界最伟大的爱就是母爱!所以,我长大一定要报答爸爸妈妈!整体赏析深挚的母爱,无时无刻不在沐浴着儿女们。
然而对于孟郊这位常年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游子来说,最值得回忆的,莫过于母子分离的痛苦时刻了。
此诗描写的就是这种时候,慈母缝衣的普通场景,而表现的,却是诗人深沉的内心情感。
开头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实际上是两个词组,而不是两个句子,这样写就从人到物,用“线”与“衣”两件极常见、最普通的东西将“慈母”与“游子”紧紧联系在一起,写出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之情。
紧接两句“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写出了人的动作和意态,把笔墨集中在慈母上。
这里通过慈母为游子赶制出门衣服的动作和心理的刻画,深化母子的骨肉之情。
行前的此时此刻,母亲的千针万线,针针线线“密密缝”是因为怕儿子“迟迟”难归。
慈母的一片深笃之情,正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节自然地流露出来。
朴素自然,亲切感人。
这里既没有言语,也没有眼泪,然而一片爱的纯情从这普通常见的场景中充溢而出。
前面四句采用白描手法,不作任何修饰,但慈母的形象真切感人。
最后两句是前四句的升华,以当事者的直觉,翻出进一层的深意:“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作者直抒胸臆,对母爱作尽情的讴歌。
这两句采用传统的比兴手法:儿女像区区小草,母爱如春天阳光。
游子吟(孟郊)原文及赏析

游子吟(孟郊)原文及赏析游子吟(孟郊)原文及赏析《游子吟》是唐代孟郊的一首名篇。
孟郊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他的作品大多描绘了北方边疆的苍凉景象和军民的艰辛生活。
本文将为您呈现《游子吟》的原文和赏析。
《游子吟》的原文如下: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游子吟》以写母爱为主题,描绘了游子离家时母亲为他缝制衣物的情景。
首两句描写了慈母手中拿着线,为游子缝补衣物的情景。
其中的“慈母”二字表达了母爱的伟大和深沉,而“游子身上衣”则凸显了游子离家在外的艰苦生活。
接下来的两句则描述了母亲在游子离家前,急切地为他缝制衣物,生怕他回来时季节已过,无法穿上全部的衣物。
最后一句以反问的方式强调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母亲用心缝制的一寸布料,换来的却是长久的春光。
《游子吟》以简洁的形式表达了深沉的情感,展示了母爱的无私和伟大。
通过描绘慈母为游子缝制衣物的场景,诗人将母爱的伟大和深沉展现得淋漓尽致。
游子离家在外,母亲的牵挂和关怀在每一针线的缝制中得到了完美的表达。
诗人通过“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排比手法,表达了母爱的无私和深远影响,以及游子对母亲的感恩之情。
《游子吟》的形式简洁明了,每句仅有四个字。
这种形式上的简洁直接反映了边塞诗歌朴素的表现风格。
而语言上的简练,则使情感得以凝聚和升华。
整首诗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家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母亲的感恩和敬爱之心。
综上所述,《游子吟》是一首诗人用简洁明了、感人至深的文字,表达了对母爱的赞美与怀念。
诗歌以边塞为背景,通过对母亲为游子缝补衣物的场景的描写,展现了母爱的伟大和深沉,以及游子对母亲的感恩之情。
这首诗不仅表达了个人情感,更代表了许多游子对家乡和母亲的思念,触动了人们心中那根根缕缕的情感纽带。
游子吟古诗全文赏析

游子吟古诗全文赏析游子吟古诗全文赏析《游子吟》是唐代诗人孟郊的五言古诗,属于古体诗。
全诗共三句三十字,采用白描的手法,通过回忆一个看似平常的临行前缝衣的场景,凸显并歌颂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表达了诗人对母爱的感激以及对母亲深深的爱与尊敬。
游子吟古诗全文赏析,一起来看看。
游子吟唐·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注释】1、吟:吟诵。
2、游子:出门远游的人。
本诗中指孟郊3、临:将要。
4、意恐:担心。
5、归:回来,回家。
6、言:说7、寸草:萱草。
萱草(花)是我国传统的母亲花,相对于西方的康乃馨。
8、寸草心:以萱草(花)来表达子女的孝心。
9、三春晖:指慈母之恩。
三春:春季的三个月。
旧称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温暖、和煦的阳光照耀着我们。
【翻译】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为即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
临行时她忙着缝儿子远征的衣服,又担心孩子此去难得回归。
谁能说像萱草的.那点孝心,可报答春晖般的慈母恩惠?【赏析】深挚的母爱,无时无刻不在沐浴着儿女们。
然而对于孟郊这位常年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游子来说,最值得回忆的,莫过于母子分离的痛苦时刻了。
此诗描写的就是这种时候,慈母缝衣的普通场景,而表现的,却是诗人深沉的内心情感。
开头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用“线”与“衣”两件极常见的东西将“慈母”与“游子”紧紧联系在一起,写出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感情。
三、四句“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通过慈母为游子赶制出门衣服的动作和心理的刻画,深化这种骨肉之情。
母亲千针万线“密密缝”是因为怕儿子“迟迟”难归。
伟大的母爱正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节自然地流露出来。
前面四句采用白描手法,不作任何修饰,但慈母的形象真切感人。
最后两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作者直抒胸臆,对母爱作尽情的讴歌。
这两句采用传统的比兴手法:儿女像区区小草,母爱如春天阳光。
《游子吟》赏析精选四篇

《游子吟》赏析《游子吟》赏析精选四篇导语:《游子吟》这首诗无华丽的词藻,亦无巧琢雕饰,于清新流畅、淳朴素淡的语言中,饱含着浓郁醇美的诗味和真切情意。
《游子吟》赏析一“母爱”是人类纯真崇高的感情,是文学创作的永恒性主题。
讴歌之惟恐不逮,佳作自然不少。
早在《诗经》就有“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欲报之德,昊天罔极”的诗句,简括而形象地唱出了人子的心声。
而唐代诗人孟郊(字东野,751一814,湖州武康人)的《游子吟》,更是一首歌颂伟大母爱之作。
它把人类伟大的母爱置于特定的艺术氛围中,加以弘扬和歌颂,使之脍炙人口,连不识字的妇孺都会记诵不差: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这是一首乐府诗,诗人捕捉住生活中的“一瞬”,用简括的语言勾勒出慈母为游子缝制衣裳的场景,抒发了游子思乡念亲的至深情感。
首联,“游子”,本谓远游的客子。
《史记》“游子悲故乡”。
也许慈母意想到了游子的奔走之劳,风霜之苦和孤寂之悲,如此,诗一开头,就似笼著一层淡淡的哀愁。
另外,就唐诗看,“游子”也可指离乡远游的举子。
有唐以来,开科取士,游子不绝于途,辗转流徙,饥寒相侵,倍受艰辛,“古若不置名,道路无欹倾”。
诗人以其亲身体验和感受,把游子的悲苦和哀愁加以浓缩和“转嫁”,让人细味和借人传达,如此,曲折地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的生活实况,赋予了诗的社会意义,表明了自己对生活的评价。
接著,诗人进行了合理的想像,揭示了慈母情爱的含蕴,原来临行缝制的游子衣上,密密匝匝飞走的针线,竟是慈母的丝丝缕缕情思。
“游子无寒衣”,“游子暮何之”,也许就是慈母系情的“意恐迟迟归”的内涵。
“短章蕴藉”(《白石道人诗说》),是诗意的生发,更是意境的升华。
末尾二句,从意义上说,是从“欲报之德,昊天罔极”化出,但较之原诗句,比拟切当,对比强烈,形象更为鲜明;而且“游子不言苦,家书但云安”,要解脱和抛却的是悲苦和哀愁,知难而前,锐意进取,冀报恩于万一,给人以奋发和鼓舞,因此,诗句的思想意义也更深刻和积极。
《游子吟》全诗及赏析

《游子吟》全诗及赏析《游子吟》全诗及赏析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根据写作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
你知道作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游子吟》全诗及赏析作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诗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出处】唐·孟郊《游子吟》。
【意思】谁说区区小草,能报答得了春天阳光给予它的恩泽? 寸草心:寸草,小草。
心,草木的茎干也叫做心。
寸草心喻指儿女的孝心。
三春晖:三春,指春季三个月。
晖,阳光。
三春晖喻母亲养育抚爱之恩。
【赏析】寸草:小草,喻指游子。
三春晖:喻指慈母之恩。
三春:春季的三个月。
旧称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合称三春。
晖:阳光。
全诗共六句三十字,通过回忆一个看似平常的临行前缝衣的场景,凸显并歌颂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表达了诗人对母爱的感激,以及对母亲深深的爱与尊敬。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两句诗以形象的比喻,写出儿子对母亲的真情。
整句意思是:谁说儿子像小草般细微的孝心,报答得了像春天阳光般博大温暖的母爱呢?【用法例释】一、用以说明儿女尽管孝顺,仍报答不了父母的养育之恩和慈爱之心。
[例]是的,我从小离家读书,在外面有了工作,有了家,也有无数条理由不能照顾到父母,可是父母的心却每一刻都随着我的心在跳动。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代诗人的体验,是多么深刻而透彻啊! (竹林《永远的赞歌》)二、用以比喻个人难以回报祖国、人民或党的恩情。
[例]我作为一个在党的阳光雨露哺育下成长起来的青年,深感党和人民给予自己的很多,而自己的贡献太少了。
虽然自己也做了一些工作,然而正如古诗所写:“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金戈《有感于“欠账”》)【全诗】《游子吟》.[唐].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注释】①游子吟:乐府旧题,属杂曲歌辞。
②迟迟:时间长久貌。
③“谁言”两句:以小草报达不尽春天阳光沐浴的恩情,比喻儿子永远报达不尽母亲哺育之恩,赞美伟大的母爱。
游子吟古诗的意思及赏析

游子吟古诗的意思及赏析《游子吟》是唐代诗人孟郊最为脍炙人口的诗作。
全诗共六句三十字,通过回忆一个看似平常的临行前缝衣的场景,凸显并歌颂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表达了诗人对母爱的感激以及对母亲深深的爱与尊敬。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游子吟古诗的意思及赏析,欢迎阅读。
游子吟唐乐府·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注解】:1、寸草:比喻非常微小。
2、三春晖:三春,指春天的孟春、仲春、季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和煦的阳光。
【韵译】: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
为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
临行她忙着缝得严严实实,是耽心孩子此去难得回归。
谁能说象小草的那点孝心,可报答春晖般的慈母恩惠?【评析】: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
诗中亲切真淳地吟颂了伟大的人性美——母爱。
诗的开头两句,所写的人是母与子,所写的物是线与衣,然而却点出了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之情。
中间两句集中写慈母的动作和意态,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深笃之情。
虽无言语,也无泪水,却充溢着爱的纯情,扣人心弦,催人泪下。
最后两句是前四句的升华,以通俗形象的比喻,寄托赤子炽烈的情怀,对于春日般的母爱,小草似的儿女,怎能报答于万一呢?全诗无华丽的词藻,亦无巧琢雕饰,于清新流畅,淳朴素淡的语言中,饱含着浓郁醇美的诗味,情真意切,千百年来拨动多少读者的心弦,引起万千游子的.共鸣。
【古诗鉴赏】诗篇作者自注:“迎母溧上作。
”这是作者孟郊老年出任溧阳尉时专程接母亲来溧阳时所作。
此诗的第一、二句为工整的对句。
“慈母上中线,游子身上衣。
”只此两句变生动而形象的勾画出夜深人静,年迈的老母亲弓着腰、默默无言地、细心地为即将远行的儿子赶制征衣的动人情景。
第三、四两句中的“密密”和“迟迟”相互对仗,含义深厚。
“临行密密缝”的母亲,在儿子离家后,将相一针一线缝衣时一样,一天一天的屈指计算着儿子的行期,更热切盼望着自己的亲身骨肉早日归来。
在如此伟大的母亲抚养下长大成人的子女,无论怎样报答母恩,也永远报答不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huī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 作者简介
孟郊:(751-814)字东野,唐代诗人,唐朝
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有“诗囚” 之称,又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 瘦”。擅长作五言古诗。现存诗歌500 多首,其代表作《游子吟》是流传最为 广泛的唐诗作品之一。
• 抒发对母亲的爱(说说你读过的赞
美母爱的文章、句子或名言,或成语故事)
母
母
.
爱
爱
—— ——
是
是
一
世
罗 曼 罗 兰
种 巨 大 的 火
米 尔
间 最 伟 大 的
焰
力
。
量
【孟母三迁】孟轲的母亲为选 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三次 迁居。形容家长教子有方。
【舐犊情深】舐:舔;舐犊: 老牛舔小牛的毛以示爱抚。比 喻对子女的慈爱之情。
古诗赏析方法
知诗人,解诗题。 读诗句,明诗意。 诵诗文,悟诗情。
【儿行千里母担忧】子女出远 门在外,做母亲的心里总是牵 挂不已。形容母爱真挚深厚。
• 妈妈,我想对你说、、、、、
你也一定被你的父母深深的 感动过,也许是一次送别, 也许是一个眼神,也许是一 份特殊的礼物,请你叙述一 件令你最为感动的事?
世间的爱千万种, 惟有父母之爱最无私。 时间的长河可以带走一切, 但带不走父母的爱。 它已深入我们的骨髓, 溶入我们的血液。 这爱留在我们的心中, 时刻温暖我们的生命历程。
• 学习三四句: 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母亲担心儿子走后迟迟回 不来,就把衣服的针脚缝 得密密的,使它更结实, 更耐穿一些。
• 学习五六句: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把小草比作儿女的心愿, 把阳光比作母爱。小草 不能报答阳光的恩情, 儿子也难以报答母亲的 爱,突出了母爱的伟大。
• 慈母手中拿着针线,正给准备 外出的儿子缝制衣服,母亲担 心儿子走后会迟迟不回来,就 把衣服的针脚缝得密密的,使 它更结实更耐穿一些,正像小 草难以报答春天的阳光一样, 儿子怎能报答母亲那深重的恩 情呢?
游子吟
孟郊
游子:出门远游的人
吟诵 吟咏 游子吟:出门远行的人
的吟诵、吟咏。
六人一组,互相读一读古诗,再 联系图,讲一讲对诗意的理解。 遇到不懂的诗句,相互讨论。如 果还不明白,就记下来。
• 游子: 出门远游的人。诗中指孟郊。
吟: 吟诵。吟:诗歌的一种名称。 临: 将要。 意恐: 担心。
归: 回来,回家。
• 想象一下画面内容,试着做一 个动作,有旁白解说。(小组 合作)
• 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父母的爱,伟大无私。通过儿 子临行前的一些举动来表达父 母对儿女的无私的爱,号召我 们要懂得父母的那份爱之心, 努力奋斗,将来报答父母的养 育之恩。
拓诗境,抒诗情
学习了这首诗,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寸草: 萱草。萱草(花)是我国传 统的母亲花,相对于西方的 康乃馨,比喻非常微小。
三春晖:
比喻慈母之恩, 三春:春
季的三个月。旧称农历正 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 三月为季春;辉;阳光;形 容母爱如春天和煦的阳光。
• 分句赏析
学习亲拿着针线在昏暗 的油灯下,正给准备 外出的儿子缝制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