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系统基础知识

合集下载

计算机基础知识

计算机基础知识

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系统包含计算机硬件和计算机软件两大部分,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一、计算机硬件计算机基本部件有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

从外部看到,显示器、主机、鼠标、键盘。

主机:1、CPU: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是一块超大规模的集成电路,是一台计算机的运算核心和控制核心。

主要包括运算器(ALU,Arithmetic and Logic Unit)和控制器(CU,Control Unit)两大部件。

此外,还包括若干个寄存器和高速缓冲存储器及实现它们之间联系的数据、控制及状态的总线。

它与内部存储器和输入/输出设备合称为电子计算机三大核心部件。

提取——解码——执行——写回Intel Core i5 650 @3.2GHzAMD、Intel两大厂商生产的CPU需要不同的主板进行支持。

主要性能指标:主频、CPU缓存(一级、二级、三级)、最大支持内存、处理位数等。

2、主板:主板一般为矩形电路板,上面安装了组成计算机的主要电路系统,一般有BIOS芯片、I/O控制芯片、键盘和面板控制开关接口、指示灯插接件、扩充插槽、主板及插卡的直流电源供电接插件等元件。

BIOS:它是一组固化到计算机内主板上一个ROM芯片上的程序,它保存着计算机最重要的基本输入输出的程序、系统设置信息、开机后自检程序和系统自启动程序。

其主要功能是为计算机提供最底层的、最直接的硬件设置和控制。

主板报错3、内存:也被称为内存储器,其作用是用于暂时存放CPU中的运算数据,以及与硬盘等外部存储器交换的数据。

内存主要性能指标:容量、刷新频率、数据传输位宽虚拟内存:电脑中所运行的程序均需经由内存执行,若执行的程序占用内存很大或很多,则会导致内存消耗殆尽。

为解决该问题,Windows中运用了虚拟内存[1]技术,即匀出一部分硬盘空间来充当内存使用。

当内存耗尽时,电脑就会自动调用硬盘来充当内存,以缓解内存的紧张。

计算机基础知识点总结

计算机基础知识点总结

计算机基础知识点归纳1一、硬件知识1、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包括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硬件系统分为三种典型结构:(1)单总线结构(2)、双总线结构(3)、采用通道的大型系统结构中央处理器CPU包含运算器和控制器。

2、指令系统指令由操作码和地址码组成。

3、存储系统分为主存—辅存层次和主存—Cache层次Cache作为主存局部区域的副本,用来存放当前最活跃的程序和数据。

计算机中数据的表示Cache的基本结构:Cache由存储体、地址映像和替换机构组成。

4、通道是一种通过执行通道程序管理I/O操作的控制器,它使CPU与I/O 操作达到更高的并行度。

5、总线从功能上看,系统总线分为地址总线(AB)、数据总线(DB)、控制总线(CB)。

6、磁盘容量记计算非格式化容量=面数x(磁道数/面)x内圆周长x最大位密度格式化容量=面数x(磁道数/面)x(扇区数/道)x(字节数/扇区)7、数据的表示方法原码和反码[+0]原=000...00 [—0]原=100......00 [+0]反=000...00 [—0]反=111 (11)正数的原码=正数的补码=正数的反码负数的反码:符号位不变,其余位变反。

二、操作系统操作系统定义:用以控制和管理系统资源,方便用户使用计算机的程序的集合。

功能:是计算机系统的资源管理者。

特性:并行性、共享性分类:多道批处理操作系统、分时操作系统、实时操作系统、网络操作系统。

进程:是一个具有一定独立功能的程序关于某个数据集合的一次运行活动。

进程分为三种状态:运行状态(Running)、就绪状态(Ready)、等待状态(Blocked)。

虚拟存储器:是指一种实际上并不以物理形式存在的虚假的存储器。

页架:把主存划分成相同大小的存储块。

页:把用户的逻辑地址空间(虚拟地址空间)划分成若干个与页架大小相同的部分,每部分称为页。

页面置换算法有:1、最佳置换算法OPT2、先进先出置换算法FIFO3、最近最少使用置换算法LRU4、最近未使用置换算法NUR使独占型设备成为共享设备,从而提高设备利用率和系统的效率。

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

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

(2)应用软件 在计算机软硬件基础上为某一专门应用目的而设计开发的软件称为应 用软件.应用软件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通用应用软件,用于专门行业的应 用软件和定制软件. 1.2.4 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硬件组成 1.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 CPU即中央处理单元,又称微处 CPU即中央处理单元,又称微处 理器.是一块集成了运 算器和控制器的半导体芯片,是整个计算机系统的 "大脑". 大脑" 2.系统主板(Main board)系统主板又称为母板是微型计算机中最大的一块集 .系统主板(Main board)系统主板又称为母板是微型计算机中最大的一块集 成电路板.
1.2 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及工作原理
1.2.1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有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部分组成.
运算器 CPU 控制器 主 机 内存(主存) 硬件系统 计 算 机 系 统 输入设备:键盘,鼠标,扫描仪 输出设备:显示器,打印机,绘图仪
系统软件:操作体统,语言处理程序
软件系统
CMOS ISA 插槽 主板电池 控制芯片 PCI 插槽 串 行/并 口 插 槽 Socket7 插槽 键盘插座 CACHE 内存插槽
3.内存储器 (1)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RAM) )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Memory,简称RAM)
(2)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简称ROM) )只读存储器(Read Memory,简称ROM) 只读存储器简称ROM.CPU从它们中读取信息,而不能写入信息. 只读存储器简称ROM.CPU从它们中读取信息,而不能写入信息. (3)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 )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

计算机基础知识大全

计算机基础知识大全

1、计算机工作原理:1)什么是计算机计算机( Computer)是一种能接收和储藏信息,并依照储藏在其内部的程序(这些程序是人们意志的表现)对输入的信息进行加工、办理,尔后把办理结果输出的高度自动化的电子设备。

2)计算机工作原理——冯·诺依曼原理(又称为储藏程序原理)(1)组成计算机的物理设备(硬件)包括运算器、控制器、储藏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部分;(2)全部程序和数据都以二进制形式储藏在储藏器中;(3)计算机系统在程序控制下自动运转。

2、计算机的发展:1)计算机的发展:计算机从出生发展到今天,已经经历了四个阶段,现正向第五代过渡。

见下表。

计算机发展的四个阶段代次起止年份所用电子元器件数据办理方式运算速度应用领域第一代1946~1957电子管(真空管)汇编语言、代码程序几千 ~几万次 / 秒国防及高科技第二代1958~1964晶体管高级程序设计语言几万 ~几十万次 / 秒工程设计、数据办理第三代1965~1970中、小规模集成电结构化、模块化程序几十万 ~几百万次 /工业控制、数据办理路设计,实时控制秒第四代1970~今在规模、超大规模分时、实时数据处几百万 ~上亿条指令工业、生活等各方面集成电路理,计算机网络/ 秒2)微型计算机的发展:上世纪 70 年代初,美国 Intel 企业等采用先进的微电子技术将运算器和控制器集成到一块芯片中,称之为微办理器( MPU)。

其发展大体经历了六个阶段,以下表。

微机的六个发展阶段代次起止年份典型 CPU数据位数主频第一代1971~1973Intel 4004、8008 4 位、 8 位1MHz第二代1973~1975Intel 80808 位2MHz第三代1975~1978Intel 80858 位2~5MHz第四代1978~1981Intel 808616 位>5MHz第五代1981~1993Intel 80386、 8048632 位>25MHz第六代1993~今Pentium 系列64 位60MHz~2GHz 3)我国计算机的发展情况我国的计算机事业始于20 世纪 50 年代。

计算机基础知识知识点归纳

计算机基础知识知识点归纳

计算机基础知识知识点归纳计算机基础知识是指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中所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数据结构、算法等各个方面。

了解和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对于从事计算机相关领域的工作者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计算机基础知识中常见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

一、计算机硬件知识点1. 主机与外部设备:主机是计算机系统中最核心的部分,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内存(RAM)、硬盘、光驱等。

外部设备包括键盘、鼠标、显示器、打印机等。

2. 存储器与存储介质:存储器包括内存与硬盘,内存主要用于临时存储数据,硬盘则用于永久存储数据。

存储介质有磁盘、固态硬盘、光盘等。

3. CPU与运算:CPU是计算机的核心,负责执行计算机指令和运算操作,包括算术逻辑运算、取指令、存储与读取数据等。

4. 主板与总线:主板是计算机的核心组件之一,上面连接了CPU、内存、硬盘等设备。

总线负责传输数据和指令。

5. 输入与输出设备:输入设备用于将外部数据输入到计算机系统,如键盘、鼠标等;输出设备则将计算机处理后的结果输出,如显示器、打印机等。

二、计算机软件知识点1. 系统软件与应用软件:系统软件是计算机基本工作环境的一部分,如操作系统、编译器、驱动程序等;应用软件是为特定应用目的而编写的软件,如办公软件、图形处理软件等。

2. 操作系统: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软件,负责管理硬件和软件资源,并提供用户与计算机之间的接口。

常见的操作系统有Windows、Linux、macOS等。

3. 编程语言与编程思想:编程语言是人与计算机沟通的工具,常见的编程语言有C、Java、Python等。

编程思想则指导着程序员如何组织和解决问题,如面向对象编程、函数式编程等。

4. 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用于管理和组织大量数据,提供方便的数据存储和检索功能。

常见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有MySQL、Oracle、MongoDB等。

三、计算机网络知识点1. 网络拓扑与协议:网络拓扑指网络中各个设备之间的连接形式,常见的拓扑有星型、总线型、环形等。

计算机系统的基础知识

计算机系统的基础知识

计算机系统的基础知识计算机系统是由硬件和软件组成的,它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要理解计算机系统的运行和原理,需要掌握一些基础知识。

本文将从计算机硬件、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网络三个方面介绍计算机系统的基础知识。

一、计算机硬件计算机硬件是指计算机系统中的物理组件,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内存、输入输出设备等。

CPU是计算机的大脑,它执行计算机程序中的指令,并进行数据处理和控制操作。

内存是存储数据和程序的地方,它分为主存和辅存。

输入输出设备用于人机之间的数据交互,例如键盘、鼠标、显示器和打印机等。

二、操作系统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的核心软件,它负责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硬件资源,提供给应用程序运行的环境。

操作系统可以分为批处理操作系统、分时操作系统和实时操作系统等。

批处理操作系统适用于处理大量相似任务,分时操作系统则允许多个用户同时使用计算机资源,实时操作系统则要求系统在有限的时间内响应事件。

操作系统还包括文件系统、进程管理和内存管理等子系统。

文件系统负责管理存储在计算机上的数据,包括文件的创建、读取和删除等操作。

进程管理控制着计算机系统中的各个进程,可以分配和回收资源,保证程序的顺利运行。

内存管理决定了程序的加载和执行,它将物理内存划分成不同的区域,用于存储程序和数据。

三、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连接了世界各地的计算机和设备,使得信息能够在不同的计算机之间传输和共享。

计算机网络可以按照规模划分为局域网(LAN)、城域网(MAN)和广域网(WAN)等。

局域网用于一个办公室或一个建筑物内部的计算机连接,城域网则跨越一个城市,广域网则可以连接全球范围内的计算机。

计算机网络有不同的协议和技术,常见的网络协议包括TCP/IP、HTTP、FTP等。

TCP/IP是互联网上常用的协议,它负责将数据分割成小的数据包,并通过网络传输。

HTTP是使用在Web浏览器和服务器之间的协议,FTP则用于文件传输。

总结计算机系统的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硬件、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等方面。

计算机系统的基础知识

计算机系统的基础知识

计算机系统的基础知识有关计算机系统的基础知识本章主要内容计算机系统结构基础计算机操作系统基础1.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基础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基础概念主要研究软件、硬件功能分配,确定软件、硬件界面,即从机器语言程序员或编译程序设计者的角度所看到的物理系统的抽象。

计算机系统的分类Fly分类SISDSIMDMISDMIMD2.CPU结构及分类CPU的结构运算器控制器寄存器输入输出总线分类16位32位64位3.指令系统及其分类指令系统的基础概念指令系统是计算机所有指令的集合。

程序员用各种语言编写的程序都有翻译成以指令形式表示的机器语言后才能运行,所以指令系统反映了计算机的基本功能,是硬件设计人员和程序员都能看到的机器的主要属性。

分类复杂指令系统(CISC):随着硬件成本的不断下降,软件成本的不断提高,使得人们热衷于在指令系统中增加更多的指令和复杂的指令,来提高操作系统的效率,并尽量缩短指令系统与高级语言的语义差别,以便高级语言的编译和降低软件成本,同时为了保证程序兼容,新的计算机的指令系统只能增加而不能减少,所以就使得指令系统越来越来复杂精简指令系统(RISC):通过简化指令使计算机的结构更加简单合理,从而提高运算速度!RISC的特点及其优缺点4.存储系统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存储器主要用于存放计算机的程序和数据,存储器系统指的是存储器硬件设备以及管理该存储器的'软、硬件设备。

对存储器的基本要求是增大容量、提高速度、降低价格。

单一的存储器硬件(主存储器)难以满足要求。

所以就提出了多层次的存储体系结构(即:寄存器---Cache--主存—外存)在计算机中存放当前正在执行的程序以及被程序所使用的数据(包括运算结果)原存储器称为主存储器。

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内存5.主存储器的种类按读写功能来分:是否需要定期刷新:静态:不停电情况下能长时间保留不变,速度快,但容量小,成本高动态:不停电的情况下也要定期刷新,容量大,成本低,常用在计算机系统中,常见的有:SDRAM、DDR等可读写(RAM)可擦写只读:EPRM(可擦写,用紫外线擦写)EERM(可用电擦写)FLASH(电读写,但只能以块为单位,速度快,成本低,现在最常用)可编程:ERM(通过编程一次性写入)只读:RM(制造时一次性写入)6.存储器容量的扩展位扩展:位扩展是对存储器的位数进行扩充字扩展:是对存储器的容量进行扩展位、字扩展:对位数和容量都进行扩展7.多体交叉存储为了协调存储器与CPU速度的,其工作原理是:将存储器分成几个独立的个体,这样第一次就能进行多个字的数据读写!影响多体交叉效率的因素:多体存储的模值M数据的分布情况较移指令8.Cache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在多级存储体系中,Cache处于CPU与存储器之间,其目的是使程序员能使作一个速度与CACHE相当而容量与主存相当的存储器。

第二章 计算机系统基础知识

第二章 计算机系统基础知识
从用户输入完整的操作命令到系统显示应答 信息为止的这段时间
单位时间内系统完成的工作量
用户提交作业到执行后改作业返回给用户所 需要的时间
WEI 坚持不懈 奋勇向前
性能指标
分类 内存的主要技术
指标
鼠标的主要技术 指标
硬件系统基础
指标 存储容量 存取时间 存储周期 灵敏度
按键点按次数
取样频率
含义
一个存储器中可以容纳的存储单元总和
WEI 坚持不懈 奋勇向前
性能指标
分类 CPU主要性能指标
计算机系统的效率
硬件系统基础
指标 主频 内存总线速度 扩展总线速度 总线宽度
响应时间 吞吐量 周转时间
含义
CPU时钟频率 主频越高CPU的速度越快
主频=外频*倍频
CPU与二级高速缓存和内存之间的通信速度
CPU与扩展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速度
数据总线宽度:CPU与二级缓存、内存、输 入输出设备时间一次数据传输的信息量
WEI 坚持不懈 奋勇向前
计算机系统概述
计算机的发展 根据计算机采用的物理器件,将计算机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代
第二代
名称
电子管计算机
晶体管计算机
存在时间 代表器件 内存储器 外存储器
1946至1959 电子管
水银延迟线或磁鼓 穿孔卡片、纸带
1959至1964 晶体管 磁芯 磁带
应用范围 代表产品 软件
CPU
WEI 坚持不懈 奋勇向前
主要部件
硬件系统基础
计算机硬件功能机构:
➢ 运算器:主要进行算数运算和逻辑运算,并把运算的中间结果暂存在运算器内的寄存器中。 (算术运算是指加、减、乘、除等;逻辑运算是指非、与、或等运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系统基础知识一、单选题1.计算机(Computer)也称为电脑,是一种依靠()自动、高速、精确地完成各种信息存储、数据处理、数值计算、过程控制、数据传输的电子设备。

A、程序B、规则C、技术D、操作答:A2.计算机科学的奠基人是英国科学家()(Alan Mathison Turing,1912-1954)。

A冯·诺依曼B、阿兰·图灵C、爱萨克·牛顿D、帕斯卡答:B3.著名的冯·诺依曼原理的主要思想是()。

A、存储数据与数据控制B、存储数据与程序控制C、存储程序和程序控制D、存储程序与数据控制答:C4.国际公认的第一台计算机是()2月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制成功的ENIAC(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

A、1945年B、1946年C、1947年D、1948年答:B5.第一代计算机主要元器件采用电子管,称为电子管计算机。

第二代计算机主要元器件采用晶体管,称为晶体管计算机。

第三代计算机主要元器件采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称为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第四代计算机则采用()作为主要元器件。

A、大规模集成电路B、超大规模集成电路C、极大规模集成电路D、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答:D6.当前,计算机技术发展的主要趋势为:巨型化、微型化、网络化、()、多媒体化。

A、智能化B、规模化C、自动化D、模糊化答:A7.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于1989年提出按照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字长、存储容量等综合性能来对计算机进行分类的标准将计算机分为巨型机、小巨型机、大型主机、超级小型机、工作站和()六类。

A、微型计算机B、大众计算机C、廉价计算机D、个人计算机答:D8.PC机以微处理器为核心,通用性非常强,它以设计先进、功能相对较强、应用软件主富、()等优势占领了很大的计算机市场,从而极大地推动了计算机的普及。

A、结构复杂B、应用单一C、价格便宜D、功能强大答:C9.通常,人们将PC机分为三类:台式机、()、个人数字助理。

A、便携机B、微型机C、笔记本机D、立式机答:C10.()是客观世界的一种本质属性,它同物质、能源一样重要,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三大基本资源之一。

A、数据B、信息C、程序D、软件答:B11. ()是指存储在某种媒体上的可以识别的物理符号,它通常作为信息的载体,用来表示信息。

A、信息B、程序C、数据D、软件答:C12.信息技术包含三个层次的内容:()、信息系统技术、信息应用技术。

A、信息学技术B、控制论技术C、微电子技术D、信息基础技术答:D1 3.信息处理通常也称为()。

它是指利用计算机系统对信息进行采集、转换、分类、存储、计算、加工、查询、检索、统计、分析、传输和输出等操作。

A、数据处理B、信息加工C、信息应用D、数据加工答:A14.计算机在信息处理方面具有许多突出的优点,计算机具有极高的处理速度、强大可靠的存储能力、精确主富的计算功能和()能力。

A、加工计算B、输入输出C、逻辑判断D、存储传输答:C15.归纳起来,计算机的应用方面主要有()、自动控制、数据处理、信息加工、计算机辅助工作、人工智能、电子商务、办公自动化等。

A、工程计算B、科学工程C、科学技术D、科学计算答:D16.分布式客户机/服务器计算(Distributed Client/Server Computing)是在()发展起来后出现的计算模式。

这种计算模式由于能够较好地利用网络资源、提高数据管理效率、节约用户投资而被广泛使用。

A、计算机服务器B、汁算机网络C、计算机主机D、计算机客户机答:B17.在信息技术领域中,数据一词所包括的内涵很广泛。

通常,数据是指记录在()上的可以识别的物理符号。

国际标准化组织对数据所给出的定义是:“数据是对事实、概念或指令的一种特殊表达形式,这种特殊的表达形式可以用人工的方式或者用自动化的装置进行通信、翻译转换或者进行加工处理。

”A、某种媒体B、存储媒体C、传输媒体D、表现媒体答:A18.在计算机中,各种形式的数据以一种“特殊的表达形式”——()形式来表示。

人们以各种存储设备来存储数据;通过各种软件来管理数据;使用各种应用程序来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

A、十进制编码B、二进制编码C、八进制编码D、十六进制编码答:B19.数据通常分为数值数据和非数值数据两大类。

非数值型数据是指除了数值数据以外的其他数据,它通常包括字符数据、()以及多媒体数据。

A、声音数据B、图像数据C、逻辑数据D、文字数据答:C20.一般来说,信息既是对各种客观存在的事物的()的反映,又是各个事物之间作用和联系的表征。

人类就是通过接受信息来认识事物的,信息是对人们有用的,是接受者原来不了解的知识。

A、变化和特征B、变化C、特征D、联系2 1.在信息技术领域中,数据通常作为信息的(),用来表示信息,所谓“数据处理”是指将数据经过处理转换从中提取有用数据(信息)的过程,所以有时也称为“信息处理”。

A、载体B、表现C、记录D、体现答:A22.计算机的()决定了二进制是其数制基础。

A、工作过程B、软件组成C、硬件结构D、数理逻辑答:C23.在二进制计数制中,使用“0”和“1”两种数码,它的“基”为(),进位规则为“逢二进一”。

A、2B、8C、10D、16答:A24.将r(F=2、8、16等)进制数转换为十进制数时,所使用的方法是按照数的()展开。

A、基数B、数位C、数码D、位权答:D25.将十进制数转换r进制数时,首先要将此十进制数分为整数与小数两部分,()部分连续整除r取余,直到整除所得的商为零,另一部分连续乘以r取整,直到乘后积的小数部分为零或达到所需要的精度。

A、小数+B、整数C、分数D、数答:B26.普通代数研究的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数量关系,而逻辑代数研究的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关系。

A、原因B、结果C、质量D、因果答:D27.逻辑与表示两个简单事件A与B构成逻辑相乘的复杂事件,并当A与B事件()满足条件时整个复杂事件的结果才为真,否则结果就为假。

A、随机B、同时C、不同时D、偶尔答:B28.逻辑或表示两个简单事件A与B构成逻辑相加的复杂事件,并当A与B事件中()满足条件时整个复杂事件的结果就为真,否则结果就为假。

A、有一个B、有两个C、仅一个D、没有答:A29.在计算机内部或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进行数据传输时,如果是采用一个字节的8个二进制位同时传输的并行方式,则传输速率的计量单位为()(bps)。

A、字节/秒B、千字节/秒C、兆字节/秒D、字位/秒答:A30.在计算机网络中,传输二进制数据通常采用一个一个字位的串行传输方式,传输速率的计量单位为()(bps),也常称为比特率、波特率。

A、字节缈B、比特/秒C、千比特/秒D、兆比特/秒答:B31.在计算机中,对于数值数据来说,我们把该数据本身称为真值,把该数据在计算机内的二进制形式称为()。

A、代码B、原码C、补码D、机器数32.机器数最简单的表示方法是原码,原码表示的规则是:机器数的()表示符号,“0”表示正、“1”表示负;剩余各位为该数值绝对值的二进制表示。

A、最低位B、低位C、最高位D、高位答:C33.反码表示的规则是:对于正数,其反码与原码相同;对于负数,其反码的符号位为1,数值位是其绝对值二进制的各位取()。

A、与B、或C、异D、反答:D34.求负数的补码,有一个简便的方法:符号位取1,其余各位按照其真值取反,然后在其末位加()。

A、1B、2C、3D、4答:A35.数值数据的定点表示法规定所有数据的小数点的位置()固定于某个位置,这样的数据被称为定点数。

通常,小数点固定在数值的最高位之前或最低位之后。

A、隐含B、默认C、显式D、随机答:A36.在浮点表示法中,数据的小数点的位置不是固定的。

因此,小数点位置在数中必须()给出。

A、隐含B、默认C、显式D、随机答:C37.计算机中西文信息采用的字符集以及相关的码表是ASCII码(美国信息交换标准代码),它采用了()位二进制的编码方式,可以表示128个西文字符。

A、七B、八C、九D、十答:A38.由于计算机中普遍采用8个二进制位为1个字节,所以计算机中ASCII码的b7位通常置为0,并称为基本ASCII码。

也可以将b7位置为1,然后另外安排128个字符(如希腊字母等),通常称为()ASCII码。

在传输西文字符信息时,也常将b7位作为奇偶校验位。

A、补充B、特殊C、扩展D、非基本答:C39.在计算机处理汉字时,输入、处理、存储、传输、输出的各个环节的编码要求各不相同,所以需要进行一系列的编码和()。

A、规范B、校验C、扩充D、转换答:D40.整个GB2312-80字符集是一个二维平面,排成一张()的字符表。

表中的行称为区,表中的列称为位。

A、47行×47列B、47行×94列C、94行×47列D、94行×94列答:D41.由GB2312-80字符集中的字符的()所决定的代码,被称为区位码。

区位码常用4位十进制数字符号表示,区号在前,位号在后。

A、区和位B、行和列C、区和行D、位和列答:A42.国标交换码简称为国标码,也常称为交换码。

国标码是GB2312-80编码字符集所规定的代码,为()个七位二进制所组成的代码。

A、一B、二C、三D、四答:B43.汉字字符的字形编码的作用是把汉字某种编码转换为人们可以阅读的方块字形象,当计算机系统需要对汉字字符进行()时,需要用到字形码。

也就是说,汉字的字形编码描述了汉字的形象。

A、存储B、处理C、输出D、输入答:C44.汉字字形的描述方法有点阵法和轮廓法两种。

轮廓法将汉字的字形转化为一组直线和曲线并记录这些直线和曲线的数学描述数据,当需要输出时再将这些数据转化为字形。

点阵法将汉字的字形离散为由()组成的方阵,每个点用一位二进制数据描述,由此组成汉字的字形点阵(称为字模)。

A、曲线B、轮廓C、点D、直线答:C45.汉字在计算机中存储和处理的过程中都是以()的形式存在的,由于汉字字符的机内码、交换码、输入码以及字形码的编码方式与西文字符的编码方式不同,所以相应程序能够正确区分汉字字符和西文字符,从而作出正确的处理。

A、输入码B、字形码C、机内码D、交换码答:C46.计算机系统由计算机硬件和计算机软件两大部分组成。

硬件是软件的工作基础,软件使硬件的功能()。

A、扩充B、完善C、扩充和完善D、改变答:C47.广义的计算机系统包括()、规章制度、机器设备以及程序数据和文档。

A、人员B、法律C、能量D、电源答:A48.硬件系统包括()和外部设备两部分。

A、内部设备B、处理设备C、其他设备D、主机答:D49.软件系统则由系统软件和()两部分组成。

A、应用软件B、非系统软件C、功能软件D、商业软件答:A50.计算机硬件是计算机系统中所有实际的物理装置的总称,主要由()、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各种输入输出设备等功能部件组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