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居民消费的影响因素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居民消费的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消费作为社会再生产的重点和起点,对于实现社会再生产的良性循环、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消费有利于提高发展质量、增进民生福祉、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激活经济增长内生动力,实现持续健康高效协调发展。消费关系民生福祉,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内在要求。要刺激消费、扩大内需,必须找出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关键性因素,然后采用计量经济学计算出各个解释变量系数,建立居民消费水平计量模型对此进行分析。

关键词:居民消费水平居民可支配收入恩格尔系数消费物价指数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消费、投资、净出口是拉动经济发展的“三架马车”,但是消费需求才是经济增长真正而持久的原动力,与投资和出口相比,消费是最基础、最不可代替的因素,它是决定一国经济能否持续稳定增长的关键。只有本国居民消费不断得到相应增长,居民消费与投资良性互动、相互促进,才能为一国经济的增长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这样的经济增长才是健康的、可持续的。近年来,我国的投资和净出口对GDP的贡献率一直呈上升趋势,但是我国居民的消费率过低而储蓄率过高,消费增长的速度落后于经济增长速度,导致消费、投资与净出口的结构失衡。投资和净出口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但外需的不确定性和不可控性会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麻烦,过分倚重外需拉动经济增长不是长久之计;而通过扩大投资特别是加大政府对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虽然短期内可直接拉动经济增长,但将来仍然会出现内需不足的问题,经济仍将面临停滞的危险,内需不足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障碍。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大国,要保证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从长远来看只能依靠消费,尤其是依靠居民消费来拉动经济。党中央在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着力扩大内需,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要拓宽和开发消费领域,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因此,研究我国居民消费的影响因素对于扩大内需、促进我国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文献综述

王田、梅洪常、张伟(2005)现期收入、利率、收入差距、社会保障体制、分配体制、收入增长率、失业率、个体特征等因素对预期收入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失业率、价格指数、税率、现期借贷、现期消费等因素通过对预期支出的影响而影响预期收支状况的估计,即使其他条件完全相同,由于个体特征的差异而表现出不同的预期结果。

王吉恒,李敏,孟菲(2012)研究表明,国内生产总值、居民收入、居民储蓄、通货膨胀及社会保障对我国居民消费均有明显的影响。其中,国民生产总值和居民收入对消费的影响最为显著,而居民储蓄、通货膨胀和社会保障对我国居民人均消费增长也有比较大的贡献。

齐吴珍(2012)分析了影响我国居民消费的五个主要因素:收入增长率;收入分配差距;不确定性;流动性约束;房价。其中收入增长率方面,收入是决定

居民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收入增加的快慢是影响居民消费需求变化的重要原因。收入分配方面,收入分配的差距对整体居民的消费率有负影响。不确定性方面,医疗、住房、教育等各方面的花费具有很多不确定性和风险,使得我国城乡居民普遍比较节俭。流动性约束方面,我国的消费信贷制度还处在初步阶段,存在很大的流动性约束,居民很难从银行取得消费信贷,且很多人没有借钱消费的理念,这些都使得流动性约束在我国相当严重。房价方面,我国持续多年高速上涨的房价使很多居民难以负担得起,高房价很可能挤压了居民的消费。

叶小青、李先玲、李毅(2013)研究得出我国城市居民和农村民居均具有稳定的消费习惯,且稳定性随着收入水平递增;人均收入与居民消费率负相关;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率的挤入效应随着收入水平增加逐渐变小;城市老年抚养比和少年抚养比与居民消费率均为正相关,农村少年抚养比与居民消费率负相关;利率对居民消费率的影响随收入水平增加呈倒U型形状的变化。

刘慧敏(2013)研究表明其他因素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我国居民消费水平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物价水平存在以下关系: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为正向的0.27倍,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为正向的0.97倍,物价水平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为负向的1.07倍。

王金安(2014)研究发现可支配收入是影响中国居民消费的最主要因素;股票和房地产资产虽然对消费也有显著影响,但是作用较小;居民收入差距对消费的影响不可小觑;医疗、教育和住房制度改革直接导致居民消费支出的减少并对资产的财富效应大小产生影响。

二、实证研究

(一)、模型依据

消费水平是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人们在消费过程中对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满足程度。本文以分析居民消费水平为目的,同时考虑了其他一些指标的分析需要,根据计量经济学模型的构思,在建模时作了如下处理:

(1)该模型为线性模型。

(2)主要采集的样本是1995年至2014年20年间的完整数据

(3)模型中将居民消费水平作为被解释变量,根据经验引入居民家庭可

支配收入、消费物价指数、税收、国内生产总值,以求能使模型具有更高的可

操作性。

(二)、确定变量

在现实生活中,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很多。例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收入水平、消费物价指数、利率水平、收入分配状况、消费者偏好、国民可支配收入、消费信贷状况、未来消费预期及风俗习惯等。考虑到我国经济的实际情况和样本数据的可取得性,本文选择了以下一些因素决定居民消费水平: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消费物价指数(CPI)、税收、国内生产总值(GDP)。

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居民可支配收入是居民家庭在调查期获得并且可以用来自由支配的收入。即工资收入中扣除掉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公积金、个人所得税等剩下的那部分。它标志着居民即期的消费能力,这个指标增长得越快,就反映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越快,反映他的消费能力就越强。

消费物价指数(CPI):是一个反映居民家庭一般所购买的消费商品和服务价格水平变动情况的宏观经济指标。它是度量一组代表性消费商品及服务项目的价格水平随时间而变动的相对数,是用来反映居民家庭购买消费商品及服务的价格水平的变动情况。它是一个政府用来衡量通胀的一个数据。通胀往往伴随着物价的持续上涨,而物价的上涨会影响到消费者的消费情绪和使消费者的实

际购买力下降,因此也是影响居民消费的因素之一。

税收:税收是国家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凭借公共权力,按照法律所规定的标准和程序,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强制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特定分配方式。税收作为一种经济手段,不仅承担着为公共物品的提供筹资的职能,还承担着调节微观经济主体经济活动的职能。税收会通过改变或影响纳税人的选择来影响消费量或者消费种类。税收作为一种操作性较强的政策工具可以对纳税人的行为产生影响从而对消费品的组合和数量同时进行调节。因此,扩大消费可以从税率的变化和税种的选择入手。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国内生产总值增加意味着国民经济水平提高,居民收入增加,居民的消费能力提升,消费水平随之提高。反之,国内生产总值减少,居民的收入同步减少,消费水平降低。

(三)、数据搜集

通过《中国统计年鉴》和国家统计总局收集的数据,得出下表:

表1:居民消费水平与相关影响因素数据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