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金属钠的化学性质说课稿
高中化学《钠》说课稿

高中化学《钠》说课稿一、前言《钠》作为高中化学中的一部分,是化学元素的一个重要代表。
本文将围绕钠的基本性质、性质与应用、同位素及资源利用等方面进行详细解析,希望能够为高中化学老师进行课堂教学提供参考和帮助。
二、基本性质1. 基本性质概述钠(Na)是一种在自然界广泛存在的金属元素,化学符号为Na,原子序数为11,属于第一周期第一族元素。
其原子量为22.99,密度为0.97 g/cm³,融点为97.8℃,沸点为882.8℃。
2. 基本性质解析钠是活泼金属,能够与氢气及非金属元素快速反应生成化合物。
在空气中,钠容易被氧气氧化生成Na₂O、Na₂CO₃等化合物。
钠的比能大,熔融能力强,因而常被用作核反应堆中的冷却剂、合成纤维及合成橡胶等方面。
三、性质与应用1. 钠的性质钠是常见的一种金属元素,具备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塑性。
另外,钠还具有活泼的反应性,在化学反应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2. 钠的应用钠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同时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钠的主要用途有以下几点:1.用作生产溶钠金属、氢氧化钠等化合物的原材料;2.用于制造合成橡胶、合成纤维等;3.用作钠灯、焊接助剂、核反应堆冷却剂等。
四、同位素钠的同位素主要有以下几种:1.Na-22:半衰期为2.6年;2.Na-23:稳定同位素;3.Na-24:半衰期为14.9小时。
五、资源利用1. 资源存量钠的世界储量约为2290亿吨,其中以美国、俄罗斯、中国等国家为主要储藏地。
2. 资源利用与保护钠作为重要的化工原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同时也对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一定的危害。
因此,在使用和开发钠资源时,需要加强保护和管理,降低对环境和人体的影响。
六、总结本文主要从钠的基本性质、性质与应用、同位素及资源利用等方面对高中化学《钠》进行了详细的解析。
作为化学元素的重要代表,钠在工业和科技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需要在保护和管理的前提下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金属的化学性质——钠》说课稿范文

《金属的化学性质——钠》说课稿范文《金属的化学性质——钠》说课稿范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金属的化学性质——钠》说课稿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金属的化学性质——钠》,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指导和教学程序等几个方面谈谈自己对这节课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金属的化学性质——钠》是高中化学必修1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本章开始学生初步、系统地接触元素化合物知识,内容在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和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之后。
在本章和本节中,学生初步尝试从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去探索(金属)物质化学性质;从基本原理(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去深化对这些性质的理解,这种学习方式的过程和方法一经掌握后,可以驾轻就熟地学习后一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内容。
2、教学目标依据新课程理念,本着对教材结构和内容的深刻理解,提出本节教学的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金属和非金属的反应,金属钠,铝与氧气的反应,探索金属的性质和金属的原子结构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从实验的角度探索和认识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本领。
体验通过实验发现化学问题,揭示物质性质的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奇妙的化学实验的操作(如钠的切割)和精彩的化学实验现象(如钠的燃烧反应)感受化学世界的美妙变化,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3、教学重、难点重点:钠在不同条件下和氧气的反应以及如何从实验的角度揭示这些反应的过程是本节课堂的重点难点:钠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及其产物的比较分析是本节教学的难点,,以及金属的性质与金属的原子结构之间的关系。
二、教法分析以上的重点和难点的突破是本节成功与否的关键,通过什么样的教法和学法显得异常重要。
我的教法是:1、边讲边实验。
这是化学教学的常用方法,也是非常有用的方法,可以充分展示知识的建构过程,充分体现建构理念。
金属钠的性质说课稿

金属钠的性质说课稿一、说教材本文是高中化学课程中关于金属钠性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金属钠作为典型的活泼金属,在化学反应中表现出独特的性质,对于学生理解元素周期律、化学反应原理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在课文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1. 地位:本文是学习活泼金属性质的开篇,为学生后续学习金属钾、钙等打下基础。
2. 主要内容:本文主要介绍了金属钠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钠的重要化合物。
包括钠的密度、熔点、沸点、硬度等物理性质;钠与水、酸、氧气等物质的化学反应;钠的氧化物、氢氧化物等化合物的性质。
3. 教学作用:通过学习金属钠的性质,使学生掌握活泼金属的一般性质,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说教学目标学习本课需要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金属钠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其重要化合物;了解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与其他元素的关系。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提高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
三、说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金属钠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其重要化合物。
2. 教学难点:金属钠与水、酸、氧气等物质的化学反应原理及实验操作;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与其他元素的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重点知识的讲解,同时针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剖析,确保学生能够掌握金属钠的相关知识。
四、说教法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金属钠的性质,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并在教学过程中突显自己的独特之处:1. 启发法:在讲解金属钠的性质时,我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例如,在介绍钠与水反应时,我会提问:“钠与水反应为什么会生成氢气?”通过这样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使他们主动探究化学反应的原理。
亮点:与其他教师不同的是,我在启发学生思考时,不仅关注问题本身,还会引导学生从元素周期表、电子排布等角度分析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NA性质说课稿

各位同学大家好,我是来自化学系2011级1班的杨正,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金属na的性质》,接下来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与教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一)教材地位和作用本节课位于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三章第一节,本节内容安排在氧化还原反应之后,可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做进一步巩固。
同时它也是高中阶段学习的第一种金属元素,学好钠的性质可帮助学生掌握学习金属元素知识的一些方法,比如为后面铝、铁的性质做了铺垫,所以学习本节内容对以后其它金属元素的学习具有指导性作用和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钠是一种很活泼的金属,了解钠的物理性质和保存方法,掌握钠的化学性质。
过程与方法:通过思考交流、实验观察、科学探究等,培养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形成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一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奇妙的化学实验的操作(如钠的切割)和精彩的化学实验现象(如钠与水反应)感受化学世界的美妙变化,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本着高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从钠的原子结构特征掌握钠的化学性质,教学难点: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描述和归纳。
二、说学情初中na的学习仅仅体现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上,其他金属内容很少,金属的性质以物理性质为主,高中则是系统地接触元素化合物知识,并且尝试从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去探索,这一仗的学习还为后一章非金属打基础三、说教法与学法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以学生情况为依据,以教学内容为基础,以培养能力为目的事先编写学案,课堂上采用实验探究、小组交流合作等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中获取知识,在“探究”中发展能力。
所以,我采用:在教法方法上:实验探究、启发、多媒体教学法在学生学法上:自主学习、实验探究、观察、归纳、交流合作法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力求以组织者、支持者和合作者的身份与学生共同获取知识解决问题,让学生“学会”。
金属钠的化学性质 说课课件

特殊性质知之甚少。
四、教 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金属钠的性质,重点掌握钠与氧气的反应、 钠与水的反应。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观察并分析实验现象,研究 金属钠的性质; (2)通过类比推理,预测金属钠的其他性质,如 与其他氧化剂的反应、与酸、与盐溶液的反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1 )通过分析钠的原子结构,体会结 构决定性质,对物质进行宏观认识和微观 结构探析相结合的学科特点; ( 2 )通过联系实际,体验化学知识对 实践的指导作用,体验学习化学的意义和 价值。
切金属钠
钠和水的反应
总结实验现象和结论
加热金属钠
熔化
黄色火焰
淡黄色Na2O2
结构分析
实验证明钠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通过分析其 微观结构来解释原因,体现了化学学科素养中的宏 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思维拓展
分析金属钠在空气中的变化,体现化学学科素 养中的变化观念和平衡思想。
六、教学反思
1、通过两个视频引入,增强学生的安 全意识; 2、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语言表述能 力欠缺; 3、从实验现象推出实验结论的环节, 应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
括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化学性质又包括
钠与氧气的反应、钠与水的反应,最后从微观 结构解释钠具有很强活泼性的原因。
三、学情分析
初三化学第8单元已经学习过金属的物 理通性和常见金属的一些化学性质,并了解 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因此可以对钠的性质做 出大致预测。但自然界不存在游离态的钠, 学生对单质钠比较陌生,所以对于它的一些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钠和氧气的反应、钠和水的 反应。
难点:钠和水的反应。
六、教学环节
切金属钠 天 津 大 爆 炸 预 测 钠 的 性 质 实 验 探 究 结 构 分 析 思 维 拓 展
钠的优秀说课稿范文(精选4篇)

钠的优秀说课稿范文(精选4篇)钠的说课稿1一、说教材:《钠》是高一化学第二章《碱金属》的第一节,碱金属是高中系统学习的唯一的金属元素族,是学习元素周期表知识的前提和基础,通过典型的代表元素钠的学习,初步学会元素族知识的学习方法以及结构、性质、存在、用途之间的联系。
钠---本节知识教材包括三部份内容:钠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钠的存在用途。
二、说重难点:1、重点钠的化学性质-----钠与水反应2、难点对钠的性质实验的观察、分析、探究性学习三、说教学目标:1、掌握钠的化学性质2、了解钠的保存、用途3、初步从钠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认识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四、说教法:本节课主要体现“学教并重”的教学理念,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
本节教材为边讲边做实验模式,重视实验给学生的感性认识,通过实验演示、学生观察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科学的学习态度。
在教学中,重点应放在引导学生如何观察实验现象,以及如何根据现象分析钠的相关的性质。
本节知识,课本讲解顺序是先讲解物理性质,后讲解化学性质。
由于这节课是以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为主,为了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节课,我将知识作了一些处理,先讲解化学性质,在学生探究了钠的化学性质,并分析现象本质原因后,再讲解物理性质。
物理性质是学生根据知识原理自己推理得出的,而不是教材生硬的灌输的。
学生的学习效果要好些。
五、说学生的学法:本节知识,学生要重视实验分析,注重分析各种现象的原因。
学生的学习以探究式学习为主,重在培养科学的学习方法。
六、说教学过程:通过练习书写钠、钾的原子结构简图,并引导学生察看课本中的锂、钠、钾、铷、铯等原子结构简图,通过对原子结构的分析,电子的得失关系,得出碱金属元素名称的由来。
同时可以引导学生纵观高一化学教材有关章节内容。
如:〈碱金属〉、〈卤素〉、〈氧族元素〉、〈碳族元素〉等内容。
引导学生了解课本元素族知识的'编排方法,每一族元素相关知识都是以某一元素为代表,然后按一定的原理递变,推理得出其它元素性质。
高中化学说课《钠》说课稿

高中化学说课《钠》说课稿《钠》是高中化学中的重要知识点之一,它是一种金属元素,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本篇文章将以引言概述+正文内容的方式,分为五个部分,分别介绍钠的基本性质、制备方法、化学反应、应用领域以及安全注意事项。
一、钠的基本性质1.1 钠的物理性质:钠是一种银白色金属,具有低熔点和低沸点,是常温下存在的固体。
它的密度较小,能够漂浮在水面上。
1.2 钠的化学性质:钠是一种活泼的金属,容易与氧气、水和酸等发生反应。
在空气中容易氧化,形成氧化钠。
与水反应时会放出氢气并产生碱性溶液。
二、钠的制备方法2.1 电解法:将氯化钠溶解在熔融态下,通过电解产生钠金属和氯气。
2.2 碱金属法:将氯化钠与碳酸钙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氯化钙,然后通过加热分解碳酸钠得到氢氧化钠,再经过电解制备钠金属。
2.3 钠铝法:将氧化铝与氯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氧化钠,再通过加热分解氧化钠得到钠金属。
三、钠的化学反应3.1 与氧气的反应:钠与氧气反应会产生氧化钠,反应剧烈放热,并且会发生燃烧现象。
3.2 与水的反应:钠与水反应会放出氢气,并生成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剧烈放热,并且会有火花飞溅的现象。
3.3 与酸的反应:钠与酸反应会产生氢气,并生成相应的盐和水,反应剧烈放热,并且会有气体释放的现象。
四、钠的应用领域4.1 钠在冶金工业中的应用:钠可以作为还原剂用于提取金属,如铝、钛等。
4.2 钠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钠可以用于合成有机化合物,如醇、醚等。
4.3 钠在制备其他化合物中的应用:钠可以用于制备氨、氢氧化钠等化合物。
五、钠的安全注意事项5.1 钠与水反应剧烈,应在安全环境下进行实验,并注意保护眼睛和皮肤,避免直接接触。
5.2 钠具有较强的腐蚀性,应妥善保存,避免与空气、水等物质接触。
5.3 钠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应避免与酸、氧化剂等物质接触,以防发生危险事故。
总结:本文详细介绍了高中化学中的《钠》这一知识点。
通过对钠的基本性质、制备方法、化学反应、应用领域以及安全注意事项的阐述,使读者对钠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金属钠的化学性质》说课稿

《金属钠的化学性质》说课稿《金属钠的化学性质》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金属钠的化学性质》。
我将从以下几方面说课: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金属钠的化学性质》是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第二课时的内容,是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起始章节。
元素化合物知识是中学化学重要的基础知识,也是学生今后在工作、生活中经常要接触,需要了解和应用的基本知识。
通过对“钠”这种代表性元素的学习,旨在向学生介绍金属元素的学习方法。
本节教材介绍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在叙述钠的活泼性后,再根据性质介绍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和用途。
教材内容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和认知规律。
本节学到的钠是一种典型的金属元素,是必修化学课程标准中要求的重要元素化合物知识,也是高中阶段学习的第一种金属元素,学习本节内容对以后其他金属元素的学习具有指导性作用;本节内容安排在氧化还原反应之后,可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做进一步巩固;本节重点讨论钠的化学性质,引导学生从现象入手,去分析钠的活泼性。
为此,教材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然后将实验现象加以分析,找出规律性的知识,并根据这些规律性的知识进一步对一些物质作出推论和预测,再经实验验证。
这种科学方法模式的训练,有利于今后元素化合物的学习,也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元素周期律和原子结构等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依据新课程理念,本着对教材结构和内容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认知特点,经细化后,确定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金属钠和相关实验现象,能够简要说出钠的物理性质.(2)通过分析金属钠原子的结构,能够推测其化学性质.(3)通过分组实验,能够准确无误的阐述钠的化学性质,并能正确写出相关反应方程式.(4)通过举例,能够说出生活中常见的钠的有关应用.2、过程与方法通过钠的有关性质实验以及对实验现象的讨论,培养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提高其科学探究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课时)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1、地位和作用
本章是学生刚开始初步、系统地接触元素化合物知识,内容安排在从实验学化学和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之后。
学生初步尝试从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去探索(金属)物质化学性质;从基本原理(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去深化对这些性质的理解,这种学习方式的过程和方法一经掌握后,能够驾轻就熟地学习后一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内容。
1.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以及学生实际情况确立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了解金属和非金属的反应,探索金属的性质和金属的原子结构的关系,初步学会从实验的角度探索和理解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本领。
2.过程与方法目标:体验通过实验发现化学问题,揭示物质性质的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奇妙的化学实验的操作(如钠的切割)和精彩的化学实验现象(如钠的燃烧反应)感受化学世界的美妙变化,提升学习化学的兴趣。
1.3、重点、难点
的反应。
(1)教学重点:Na、Al与O
2
(2)教学难点:Na、Al与O
的反应实验现象的观察。
2
要实现以上的教学目标,我认为:我们不可能在一节课中面面俱到的讲清楚所有的金属的所有的性质,要有所侧重,其中钠在不同条件下和氧气的反应以及如何从实验的角度揭示这些反应的过程是本节课堂的重点。
但是因为学生以前没有看到过钠,更谈不上钠的化学反应了,燃烧后得到的过氧化钠化学式特殊,学生比较难以接受,所以钠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及其产物的比较分析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同时也应该由点到面,能够学会几种金属之间性质的比较具体情况,以及金属的性质和金属原子的结构之间的密切关系,这些都是本节教学的难点所在。
二、教法和学法
以上的重点和难点的突破是本节成功与否的关键,通过什么样的教法和学法显得异常重要。
教法:
1.实验探究。
这是化学教学的常用方法,也是非常有用的方法,能够充分展示知识的建构过程,充分体现建构理念。
具体如何去做呢?方法是教师演示和学生演示相结合,比如用小刀切钠,为什么不能让学生去做呢?让学生去实验,去体验,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己去思考,这样做完全符合新课程的学生主体的
理念,不要老是老师做学生看,老师提问题学生回答问题,是在启发不假,但常常启而不发。
当然教师要注意引导。
2. 提出问题展开讨论并即时总结归纳。
能够是老师提出问题,也能够让学生在充分理解实验现象的基础上提出问题,能够是学生与学生的讨论,也能够是师生讨论。
如能够在钠、铝和氧气反应学习完了以后,即时总结这些物质和氧气反应时表现出来的还原性,从反应的难易水准总结还原性的强弱,从整体上把握金属和非金属的反应。
学法是: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能够多做比较,如学生在学习铝和氧气反应的时候能够去比较,两个实验做法不同但是现象一样,又如钠在不同的条件下和氧气反应,不比较难以深刻理解过氧化钠和氧化钠的区别。
那么,这种教法和学法如何应用到具体的教学中去呢?下面谈谈教学过程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堂。
其实,书本上的思考和交流部分就是引导学生展开对金属部分的学习,但是不具体。
我让学生自己畅所欲言,去列举在生活中了解到的金属的反应,比如铁的生锈,铜绿的产生,铁质菜刀为什么表面是黑色而刀口是银白色等,激发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学习兴趣。
(二)复习旧知。
初中已经接触到一些金属,这里复习金属的物理性质,让学生理解金属的通性;复习和金属相关的化学性质,并分类归纳:铁能够和氧气反应,活泼的金属能够和酸、盐发生置换反应等。
最后总结性思考这些反应中金属原子的失电子情况,引出性质和结构的相互关系。
(三)由此及彼,提出问题。
铁能够和非金属单质氧气反应,那么其他的金属呢?从金、铁、镁和氧气的反应看,难易水准是不一样的。
能够让学生去思考:更多的金属呢?水到渠成的提出典型金属钠、铝分别和氧气反应的情况。
(四)师生互动,边讲边实验,探究钠的相关性质。
展示钠的存放,取用和切割,从中让学生领悟钠的物理性质;从切割后截面的颜色变化让学生体会过程中的化学变化,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思考,去理解钠的化学性质活泼,并根据化合价自己去尝试书写反应方程式。
为了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强化学生主体的理念,接下来让学生去思考钠燃烧的情况怎样,让学生自己去取用,切割钠,提供必要的仪器让学生去加热钠,使之燃烧,观察现象,比较性的提出问题,引出钠的燃烧反应。
从产物的颜色理解到这是不同于氧化钠的新的物质,此时引导学生从化合价的角度初步理解过氧化钠。
(五)比较着做实验,理解铝和氧气的反应。
从钠的反应和镁、铝表面有氧化膜的层次,让两位学生比较着做实验,观察铝在打磨掉氧化膜前后两种情况下加热融化后的现象,让学生自发思考为什么现象会一样?理解到反应的发生,体
会到致密的氧化膜的保护作用。
让学生在认真阅读教材的基础上开放性的思考对铝的氧化膜的理解,能够作为课外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的拓展,提升学生能动的学习和收集材料并加工整理的水平。
(六)课堂小结。
由点到面,让学生思考金属化学性质的相似性:很多金属能够和非金属氧气发生反应,从化合价的变化理解到这些反应中金属都体现出还原性。
这样和前面的氧化还原反应相呼应,并和本节课开始的时候金属的物理性质的通性相呼应,增强课堂的完整性。
还能够进一步提出问题,从反应的难易水准入手让学生理解到不同金属还原性的强弱区别。
四、理解和思考
新课程倡导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这是广大教师课堂教学中所要积极探索的问题。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力图尝试指导学生使用这种方式实行学习,让广大学生不但要“学会”,还要“会学”、“乐学”,当仁不让的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
不但要授人以鱼,还要授人以渔,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这种“渔”的过程。
当然本节课还存有着很多的缺点和不足,请各位给予指正和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