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之中心论点

合集下载

议论文找中心论点

议论文找中心论点
(4)对比论证,两个方面比较,使 要论证的观点“······”更加突出分明。
六、分析文章首段或尾段的作用
1. 首段(开头)的作用: 答题技巧:(1) 直接提出中心论点;(2)以某种事例或名言 引出中心论点;(3)引出论题;(4)充当论据证明了中心 论点(4)引出下文;(5)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2.尾段(结尾)的作用: 答题技巧:(1)深化中心论点,得出结论 ; (2)发出号召或勉励人们;(3)补充论证 , 使论证严密。
• ⑤大时代需要大担当,大担当方有大作为。今天,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给我们赋予
• 了更多的责任和担当。但是,敢于担当绝不是停留在嘴边,而是落到踏踏实实的行动 上。只有这样,个人的担当才会真正推动集体事业的进步,个人的梦想才能融入更多
人的梦想!
复习目标:
寻找中心论点
论点 :作者的主张、看法、观点。
• 1.开门见山,提出论点。题目即中心论点; • 2.针对生活中存在的现象、自己的一段经历、发现
的问题,提出论点或者提出论题,通过分析论述, 归结出中心论点; • 3.通过批驳错误观点从而提出中心论点; • 4.引用名言、警句、俗语、格言引出中心论点。 • 5.摆事实讲道理后归结论点;
方法一 看题目
牛刀小试:
辨别下列标题,看哪些能作为中心论点,
哪些不能,并说明理由。
论读书
否。论题不是论点
幸福究竟是什么 否。论点不能用疑问句表示
我们不能再这样下去了否、论点不能只用否定句表示 独立与合作 否。只交代论题 学会谅解 是。虽是短语,但能揭示一定的道理
• 谈热忱 ①明朝的地理学家徐霞客,自幼喜爱寻幽探
中心论点:用心专一,事业方可成功;反之,则 一事无成。
方法二 看开头

议论文写作:议论文中心论点及其提出方式

议论文写作:议论文中心论点及其提出方式

议论文写作:议论文中心论点及其提出方式议论文中心论点及其提出方式中心论点及其提出方式一直是各地中考议论文常出的题型,属于整体感知的考点,一般是议论文的第一道题,能够胸有成竹答好这道题,对本语段的整体阅读非常重要。

中心论点的找法可从五个方面考虑。

第一,看位置。

虽然中心论点可能在任何位置,但最常见的是在总说部分,即标题、开头、结尾。

如果标题是一个完整、全面的道理性的句子,那么标题就是中心论点。

如生活中需要思索、传统文化须敬畏。

如果开头、结尾都有观点性的句子,那么开头的会是论点,结尾的可能是结论。

第二,看句式。

中心论点一般是一个陈述句,尤其是判断句。

还有复句,如只有……才……等。

如学习的目的就是‘善其身、曾其智、兴其国’、每个人只有给自己的人生正确定位并发挥潜能,才能在他所选择的领域取得成功。

第三,看关键词。

中心论点的前面常有我认为、由此可见等提示性的关键词。

第四,看论题。

如果标题不是论点,一般会是论题。

我们找到的中心论点应该是围绕论题展开的。

如《责任》一文,论题是标题,论点是每一个公民都要自觉承担起自己应尽的责任。

第五,看论据。

看文章所用的事实和道理是不是证明这个中心论点的。

当然,如果中心论点不在文中,则需要自己概括。

中心论点的提出方式一般有四种:标题即中心论点,开门见山(开宗明义)即开篇直接提出中心论点,通过材料引出中心论点,在具体论证之后归结中心论点。

近年来最常见的是通过材料引出中心论点。

这个答案中最关键的得分点是对中心论点前面的内容进行梳理和概括。

需要概括出是谁做什么事什么结果,或是引用了谁关于什么的名言,或是举出社会上的什么现象。

如果中心论点前面的内容不止一个,则需要注意几个材料之间的衔接。

这时,论点的提出方式就成了论证思路的一部分。

【例文】当美德成为智慧(1)在美国波士顿二战犹太人蒙难纪念碑上,刻着德国新教牧师马丁·尼莫拉留下的铭文:在德国,起初他们追杀共产主义者,我没有出来说话──因为我不是共产主义者;接着他们追杀犹太人,我出没出来说话──因为我不是犹太人;此后他们追杀工会成员,我没有出来说话──因为我不是工会成员;后来他们追杀天主教徒,我没有出来说话──因为我是新教教徒;最后他们奔我而来,那里却再也没有人能够站出来为我说话了。

如何寻找议论文中心论点

如何寻找议论文中心论点

——如何寻找议论文的中心论点
如何寻找议论文的中心论点呢?
一、标题即中心论点。

《敬畏自然》,谈论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题目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

二、首段亮中心论点。

《马说》\《敬业与乐业》首节末尾用“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使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揭示出中心论点。

三、中部显中心论点。

《怀疑与学问》中间部分承上启下,提出中心论点:“怀疑不仅是……,也是……”《想和做》同样在中间部分揭示出中心论点。

四、篇末现中心论点。

有些议论文,先摆事实,讲道理,最后水到渠成,篇末归纳中心论点。

富兰克林的《哨子》结尾推出中心论点。

五、有的议论文的中心论点分解为好几个分论点,需要我们对分论点逐个加以分析,总结出中心论点。

六、有的议论文的中心论点看似不明显,需要分析论据是为了证明什么的,这“证明什么”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

提醒:中心论点一定是表示判断的肯定句,不能是问句、否定句或某个词。

中心论点是什么

中心论点是什么

中心论点是什么
中心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的最基本看法。

是作者在文章中所提出的最主要的思想观点,是全部分论点的高度概括和集中。

中心论点的判定:
中心论点是作者对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

阅读议论文,最终要求读者能把握住文章的中心论点。

如何准确地提炼议论文的中心论点,这既是考查的重点,也是学生感到困难的难点。

要准确地提炼文章的中心论点,就必须要有科学的解题思想和有效的解题方法。

那么,怎样提炼议论文的中心论点呢?
首先,用排除论据法。

排除论据法就是在整体阅读全文的基础上,找出所有的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因为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绝对不是论点,因此要加以排除。

其次,用论据检验法。

在排除论据以后,一篇议论文一般就只剩下几句议论性语句了。

要从它们中间确定论点,就要使用论据检验法。

根据论据所列举的事实和阐明的道理,来看它们是否在共同证明某一种看法或是为论证某一句话而服务。

如果是,那么,这一看法或者一句话就是本文的中心论点,否则,就不是本文的中心论点。

另外,有的文章论点是由作者提出的,文中引用名人的话,是为了增强论证的权威性和说服力。

也有的文章以引用名人的一句话作为论点,全文论据都是为证明这一论点服务的,为此,也要使用论据检验法进行验证。

议论文之中心论点知识梳理+对点训练

议论文之中心论点知识梳理+对点训练

议论文之中心论点知识梳理+对点训练【知识精讲】一.论点和论题1论点的概念:论点,就是作者在文章中提出的基本观点,也是文章阐述的中心问题,而中心论点,就是作者观点的核心。

准确地分析、归纳论点,首先要辨清两个问题:(1)论点与论题。

论题是作者论述的对象和范围;论点是作者对论题所持的看法,它应该是明确的判断,在形式上应该是完整的句子。

论点不能是疑问句,不能只有一个短语,不能使用比喻。

(2)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有些文章既有中心论点,又有分论点。

要记住:一篇议论文只能有一个中心论点,设置分论点,是为了对中心论点起证明作用或补充作用。

分论点是中心论点的支撑材料。

二、解题技巧①看标题②看首尾段③看关键词句(如:总说句/分说句/过渡句)2.论点的特点:从内容上讲:一是正确,就是能揭示真理,表现规律,符合客观实际;二是鲜明,就是是非清楚,不含糊,不隐晦,赞成什么,反对什么,态度明朗;三是新颖,就是表达的见解非常独特,〃言前人所未言,发前人之未发〃,令人耳目一新。

从形式上讲:语言简练,多用判断句,是完整的句子。

3.论点的表现形式:一种是论点直接表现于文章之中,即可以在文章中(包括题目)直接找到表现论点的句子。

另一种是不能在文章中直接找到作为论点的句子,只能在全面理解文章、领会其内容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概括出论点。

三、常考题型1中心论点的概括:①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②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2.分论点的概括:本文围绕中心论点,分别论述了、、几方面的内容。

3•根据文章内容,完成表格填空(一般是提取论点与分论点)。

注意:需要概括论点的文章难度较大,在答题时要反复阅读文本,此类题目需要多加练习。

4G时代,我们应该怎样读网文?①网文,不仅包含网上的经典宏文,也包括各类新闻、消息和资讯,还包含时下流行的鸡汤文,笑话等短文。

十多年前,我们争论该不该读网文。

而今,据工信部统计,截止2018年2月末,我国4G用户总数达到10.3亿,网民日均读网文千字左右。

确立议论文中心论点的原则

确立议论文中心论点的原则

大家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和论证,缺一不可。

而在三要素中,论点是最重要的,什么是论点呢?论点就是作者对论述的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

我们在确立论点时要注意这样三个原则:第一,论点要正确。

也就是说作者所提出的论点要符合辩证法不能带有主观性和片面性。

论点要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并揭示其规律。

如果论点不正确,就会示其规律。

如果论点不正确,就会使整篇文章失败。

第二,论点要鲜明。

就是说在一篇议论文中,赞成什么,反对什么,主张什么,态度要十分明确,不能含糊其辞,模棱两可。

论点鲜明还包含另外一层含义,那就是确立的论点要有明确的目的。

议论文所要论证的事情概括起来有三种:一种是解答“是什么”的问题,一种是解答“为什么”的问题,一种是解答“怎么办”的问题。

第三,论点要新颖。

写作议论文,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有不同于“旧识”的新观念,能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

时代在前进,在发展,我们的观念也应随之改变,做到“与时俱进”。

可以对前人的看法提出补充意见也可以是匡正性论点。

论点在文章中的表现类型有如下几种情况:第一,文章的题目直接点明文章的中心论点。

如《人的高贵在于灵魂》《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

第二,文章的开头提出中心论点。

这种类型也有几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直接提出中心论点。

如《谈骨气》(论点是: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第二种情况从一则故事、一则谜语、一则名人名言、一则材料引发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如《从三到万》是从一个故事引出文章的中心论点,《怀疑与学问》是从一个格言引出文章的中心论点,《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是从一道选择题引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第三,文章的结尾归纳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比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就是这样。

第四,在文章的中间提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这种类型,往往是用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句作为文章的中心论点。

如《想和做》这篇议论文,一开始先摆出想和做的两种现象加以分析,自然而然地得出论点然后又继论述怎样解决二者的关系。

议论文题目和中心论点摘抄

议论文题目和中心论点摘抄

议论文题目和中心论点摘抄一、中心论点:语言是沟通的钥匙1.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利于亲情的沟通。

2.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利于友情的沟通。

3.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利于爱情的沟通。

二、中心论点:人生需要勇敢(从“是什么”方面拆分)1.勇敢是富贵不能淫的品质。

2.勇敢是贫贱不能移的人格。

3.勇敢是威武不能屈的气节。

三、中心论点:人要有这山望着那山高的追求①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一种永不满足的精神;②这山望着那山高,是-种精益求精的精神;③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一种进取开拓的精神;④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一种力争上游的精神。

四、中心论点:阅读是一种孤独1.阅读是一种环境上的孤独。

2.阅读是一种心理上的孤独。

3.阅读是一种精神.上的孤独。

五、中心论点:人要有点班门弄斧精神1.班门弄斧,是一种积极进取的态度;2.班门弄斧,是一种开拓创新的精神;3. 班门弄斧,是一种永不言败的激情。

六、中心论点:坚守良知(一) 1.良知是法律的底线,只有坚守良知才能在诱惑面前保持清醒。

2.良知是道德的最低标准,只有坚守良知才能经得起良心的拷问。

3.良知是行为与理智的捍卫者,只有坚守良知才能成就人生的高尚。

(二)1.坚守良知,就是坚守自己的一份理想。

2.坚守良知,就是坚守心中的正义,不向恶势力低头。

3.坚守良知,就是敢于承担过错,减轻良心上的重负。

七、中心论点:做一个真正的英雄(一)1.真正的英雄是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在道义式微时铁肩担当的侠者与义者。

2.真正的英雄是在重压之下挺直腰杆在狂风暴雨中执着前行的强者与勇者。

3.真正的英雄是在社会动荡时上下求索在功成名就后保持自我的知者和智者。

4.真正的英雄是在身处江湖时传播仁爱在身居庙堂时坚守清廉的仁者与廉者。

(二)1.因为英雄泛黄的史册闪烁着永恒,的光芒。

2.因为英雄,危亡的民族焕发出蓬勃的生机。

3.因为英雄,式微的道义迎来了新生的黎明。

(三) 1.因为英雄,照亮了一个时代。

2.因为英雄,振奋了一个民族。

议论文中心论点的分解方法

议论文中心论点的分解方法

2012年伦敦奥运会在决赛第9枪还领先对手1环 多的情况下,埃蒙斯的最后一枪只打出7.6环,将 几乎到手的银牌拱手“送给”韩国选手金钟铉,只 获得了一枚铜牌。
然而,鉴于已有两次将金牌“拱手相让”的经 历,埃蒙斯对这次“失误”显得很淡定。“比赛结 束前什么都有可能发生。”埃蒙斯说,“任何时候 都有站上奥运会领奖台的机会,这种的感觉妙不可 言。打出最后一枪后,我低下头想,嘿,我得到了 一枚铜牌,真酷。”
5、每次转变,总会迎来很多不解的目光,有时甚
至是横眉冷对千夫指。但对顺境逆境都心存感恩,
使自己用一颗柔软的心包容世界。(林清玄)
可编辑版
8
6、涵容以待人,恬淡以处世。(李叔同) 7、决定一个人心情的,不是在于环境, 而在于心境。(柏拉图)
可编辑版
9
1、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2、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3、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 意,望天外云卷云舒。
的构造特性及其不惟一性问题的研究》,让许多人
称赞不已。对钱老而言,名誉只是浮云,只有保持
一颗平常心,“活到老,学到老”,与时俱进,才
能不断创造自己的辉煌。可见,拥有一颗平常心,
才能品味到成功的滋味。
可编辑版
18
学其优:保持一颗平常心,往往能创造成功。(明确观点)怀 揣一颗平常心,以一颗平常心去懂得遵循自己的本性,那么, 世间就会如云如水,清心爽目。(扣题性的解说)钱伟长的一 生都是在学习中度过的。他64岁以后学习计算机,独创了“钱 码”,并获得1985年上海科技发明奖。88岁时他还写了一篇 50多页的长篇论文《中国魔方的构造特性及其不惟一性问题的 研究》,让许多人称赞不已。(事实论据)对钱老而言,名誉 只是浮云,只有保持一颗平常心,“活到老,学到老”,与时 俱进,才能不断创造自己的辉煌。可见,拥有一颗平常心,才 能品味到成功的滋味。(引申挖掘,再议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议论文复习教案本节课复习目标:1、找准或归纳文章的论点2、找出或归纳文章的论据3、指出论证方法及其作用复习重难点:找准或归纳文章的论点;找出或归纳文章的论据;指出论证方法及其作用复习过程:一.导入二.明确中考议论文阅读的考查内容三.出示本节课的复习目标四.中考真题示例:议论文阅读科学不怕挑战①挑战是针锋相对的竞争。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没有竞争,生物不会进化,至今地球上就只有原始生物。

②科学发展史是不断接受挑战的历史。

③量子力学理论刚提出时,由于它的基本概念与传统观念根本不同,有些科学家一时难以接受。

爱因斯坦反对量子力学的解释,说:“我不相信上帝在掷骰(tóu)子。

”他还多次提出“理想实验”进行挑战。

玻尔是量子力学的创始人之一,他奋起应战,据理反驳。

爱因斯坦屡败屡战,苦思冥想出一个特别刁钻的“理想实验”。

玻尔彻夜未眠,苦思不得其解,直到清晨才豁然开朗,利用相对论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但爱因斯坦仍然固执己见,以至另一位科学家厄伦费斯特都忍不住说:“爱因斯坦,你真不像话!你简直在批判你自己的相对论了。

”爱因斯坦挑战量子力学,虽败犹荣,他提出的“理想实验”,促进了量子力学的发展,还对量子密码、量子计算机等新技术起到了催生作用。

④进化论从诞生之日起就被挑战,从未停止过。

创世说从信仰出发频频发难,甚至采用行政手段禁止进化论的传播。

结果怎样呢?进化论身经百战,越战越勇,而创世说却破绽百出,只好以百万元大奖向科学家频送秋波求援。

⑤科学不怕挑战,怕挑战的不是科学。

⑥至今为止,仍不断有人为躲避挑战而打出“科学”旗号,把它当作挡箭牌。

其实,这些人趁早收旗为好,否则,等到发现挡箭牌其实是箭靶子时,悔之晚矣。

⑦大浪淘沙,沙不除金不现。

直面挑战,意在求真求是。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第③④段运用了事例来论证,请分别概括这两个事例的内容。

3、说说画线句子使用了哪种论证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五.常用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举例论证: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答题表述示例:此句运用了___论证方法,列举___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___的观点,有现实意义(针对性)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答题表述示例:此句运用了___论证方法,充分有力地论证了___的观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比喻论证:通过比喻进行证明,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答题表述示例:此句运用了___论证方法,把___比作___,形象生动的论证了___的观点。

对比论证:通过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做对比,使论证得到突出和强调。

答题表述示例:此句运用了___论证方法,将___和___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___的观点。

六.实战演练阅读(一)永远的追寻①古往今来,大凡深入知识殿堂,在知识的宝库里孜孜不倦地刻苦求索的人,都是与骄傲自满绝缘,而与谦虚好学为伍的。

②自然科学的泰斗牛顿说:“我不知道世人怎样看待我,我只像是一个在沙滩上玩耍的男孩,一会儿找到一颗特别光滑的卵石,一会儿发现一只异常美丽的贝壳,就这样使自己娱乐消遣;而与此同时,真理的大海在我眼前未被认识,未被发现。

”③社会科学领域的哲人马克思说:“任何时候我也不会满足,越是多读书,越是深刻地感到不足,越是感到自己的知识贫乏,科学的奥妙是无穷的。

”④这些科学巨匠何以这样虚怀若谷呢?⑤首先,因为他们深深的感到,知识是一片浩瀚的汪洋大海,不管他们的学识如何丰富,不管他们的成就如何巨大,但比起广阔的未知世界来,他们所拥有的只不过是沧海一粟而已,来不得半点骄傲自满。

即便是所知道的稍多一点吧,也同样没有值得骄傲的理由。

有关这个道理,古希腊哲学家艾诺就以一个生动的比喻作了透彻的阐发。

他把自己掌握的知识比作大圆圈,他的学生掌握的知识比作小圆圈,说大圆圈比小圆圈掌握的知识似乎多一点。

但是因为大圆圈的圆周长,那么,它与外界的空白(代表为掌握的知识)的接触也比小圆多。

因此,便更要感到知识的不足,更加需要学习。

⑥其次,因为他们透彻地了解到,任何一门科学都是不断发展、逐步完善的。

也就是说,真理永远不会终极,需要人们不断地去求索。

求知之道,就好比登山之路那样逶迤绵延,我们登上了又高又险的一座山,还有更高更险的那一座岭在等着我们。

谁要仅仅满足于眼前的美景,那就绝不可能真正享受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无限欢乐。

宋代诗人杨万里有诗云:“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它这首诗形象深刻地道出了我们在学习上必须虚心好学,不懈追求的道理。

⑦求知的道路曲折又漫长,我们还远没有像知识的巨匠们那样成为攀越的好手,成为弄潮的健儿,而只是一跌一倒,步履不稳的幼稚学步者。

在学步前进的道路上我们也许会偶尔发现几朵鲜花,瞥见几只贝壳,综合固然令我们激动,令我们欣喜,但也无须急于采摘,无须止步不前,而要至始至终将目光盯着远方。

正如印度诗人泰戈尔所说的那样:“只管走过去,不必逗留着去采了花朵来保存,因为一路上花朵自会继续开放的”。

我们应该时刻牢记:我们所真正要发现的绝不是沿途的花朵,而是那耸入云端的峰顶;我们所真正要追寻的绝不是沙滩上的贝壳,而是那五光十色的知识大海。

山路漫漫,知识的峰顶奇丽迷人却又遥远难及,我们只有不遗余力地做不懈的攀登,日后才能如愿以偿;海水茫茫,知识的大海魅力无穷却又浩渺无垠,我们只有义无反顾地永远追寻,最终才能满载而归。

1、归纳总结选文的中心论点。

2、找出文中的一例道理论据,并谈谈它在文中的作用。

3、第⑤段运用的主要论证方法是______生动形象的论证了___ 的观点。

(二)读书莫忘做笔记⑴做笔记是读书的重要方法,是读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读书时,左边是书,右边是笔记本。

遇到好词佳句则随手摘抄,心有所感便顺写下,既能加深印象,积累知识,亦方便日后检索,为作文治学打下基础。

⑵前人读书治学,多有做笔记的习惯,学问也常常从笔记本中得来。

顾颉刚先生一生治学,勤于做读书笔记,从1914年至1980年逝世,做笔记的习惯从未间断,60余年积累笔记近百册,共四五百万言。

他所从事的古史研究需大量考据,做笔记是他治学研究、著书立说的基础,“为笔记既多,以之汇入论文,则论文充实矣;作文既多,以之灌于著作,则著作不朽矣。

”此外,在他看来,相对于长篇大论的学术文章而言,笔记可长可短,有简洁之美,做笔记“可以自抒心得,亦可以记录人言;其态度可以严肃,亦可以诙谐,随意挥洒,有如行云流水,一任天机”,笔记实乃学术界的小品文。

⑶钱锺书读书也爱做笔记,从上世纪30年代到90年代一直坚持,单是外文笔记就达200多本、3.5万多页。

据杨绛所言,他的笔记本“从国外到国内,从上海到北京,从一个宿舍到另一个宿舍,从铁箱、木箱、纸箱,以至麻袋、枕套里出出进进。

”其笔记不仅数量惊人,内容也广袤博杂,从精深博雅的经史子集,到通俗的小说院本、村谣俚语和笔记野史,古今中外,无所不容。

把这些笔记前后参照、相互引证、融会贯通后,才有了如《管锥编》里那样汪洋恣肆、行走于东西之间游刃有余的文章。

(4)可见,对于治学之人,做笔记是读书应有的步骤;而对于普通读者来说,做笔记亦是一种值得吸取的方法。

不管读书是为长见识,为陶冶性灵,还是只为娱乐消遣,遇到有趣、有启发、有感于心的文字则随手记之,这文字便会在我们内心加深一层印象;日久天长,这笔记本便成了我们平日读书精华之积累,是我们知识丰富、心灵成长的记录,是一种珍贵的纪念。

若干年后,当我们重温当年的笔记,看到自己熟悉的字迹时,或许还会回想起某时某地写下这笔记时的情形,内心一定无比自得与安宁。

(5)做笔记固然重要,但经常温故笔记更重要。

虽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但只记笔记却不温习,一样容易遗忘,时常巩固方能加深记忆,需要用时才能信手拈来;此外,温故而知新,在翻阅读书笔记时,往往能够前后贯通,发现新的问题。

钱锺书当年就常常爱翻阅一两册中文或外文笔记,把精彩的片段读给杨绛听。

(6)做笔记需要时间,如钱锺书做一遍笔记的时间大约是读这本书的一倍。

但当你将做笔记看成是读书的一部分,认识到做笔记的益处,便不会认为这时间白白浪费了。

现在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唯独读书不能快,做笔记不能急躁。

(7)时代在进步,电子笔记的出现让笔记的记录、保存和使用更为便捷:键盘输入、复制粘贴可以代替手写,电脑和手机客户端皆能同步保存;此外,这种云笔记还带有关键词检索功能,极大地方便了我们对材料的收集和整理。

(8)读书思考,随手记之,同时不忘时常温故,无论对于治学之人还是普通读者,这习惯都值得我们承袭并坚持。

无论这笔记是手抄笔记还是电子笔记,它都会成为我们好读书之人一笔宝贵的财富。

(《人民日报》2015年03月31日24 版1.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观点?2.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是一项是()A.学者、作家都必须作笔记;对于普通人,笔记可做可不做。

B.时代在进步,作笔记的方式也越来越多,做电子笔记也是很好的。

C.现代人们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书报杂志也越来越多,因此,读书做笔记也要越来越快。

D.自己做的笔记自己是做清楚的,不用温习也可以前后贯通,发现新问题。

七.拓展延伸:有人说过:任何时候都应该积极抗争,不应该屈服退让。

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请谈谈你的理由。

八.小结九.作业:完成中考1号第99至101页的模拟演练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