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七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竹里馆》教案
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竹里馆》《春夜洛城闻笛》(教学设计)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竹里馆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体会诗人淡泊闲适的心境。
2.正确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歌的“诗中有画”的特点。
3.根据意象鉴赏诗歌,知人论世,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体会诗人淡泊闲适的情怀。
2.正确理解诗歌大意。
教学难点:1.体会诗歌的“诗中有画”的特点。
2.鉴赏诗歌,知人论世,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朗读诗句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苏轼《於潜僧绿筠轩》2.导入新课古往今来,很多文人墨客都喜欢与竹为伍。
今天让我们走进走进盛唐,走进王维,一起欣赏《竹里馆》。
二、揭示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体会诗人淡泊闲适的情怀。
2.正确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歌的“诗中有画”的特点。
3.根据意象鉴赏诗歌,知人论世,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
三、预习交流1.作者简介王维(约701—761),字摩诘,唐代杰出的诗人、画家。
开元年间进士,后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有“诗佛”之称。
其诗与孟浩然齐名,世称“王孟”。
王维精通佛学,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维摩诘向弟子们讲学的书,王维很钦佩维摩诘,所以自己名维,字摩诘。
苏轼评价王维的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王维以五言律诗和绝句著称。
王维的诗有两种风格,前期的诗大都反映现实,后期则多是描绘田园山水,王维最擅长的也是田园诗。
开元十九年(731年),王维状元及第,官太乐丞,随即因为署中伶人舞黄狮子犯禁,受了牵连而谪为济州司仓参军。
31岁的时候,妻子难产而死,不再续娶,几十年一直独身。
开元二十三年(735年),张九龄执政,他很赏识王维,拔擢王维为右拾遗。
加上王维文采好,又精通音律,当时的皇帝唐玄宗也特别喜欢音乐,王维于是声名鹊起。
但是好景不长,张九龄在李林甫的各种手段下罢了相,李林甫接任了宰相的位置,开始权倾朝野。
新人教版(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三单元 . 课外古诗词诵读 竹里馆》示范课件_18

4、你认为这首诗主要表达了怎样的一种思想感情?
对现实生活的厌倦以及由此而生的隐逸情趣。 申白的桀骜、顽强的性格和自己崇尚自由、洁身自好的人生
追求。 通过对静谧、安逸、优美、相知的(与明月互为知照)的赞
颂反照对现实人生注重状况的痛恨、不满。
5、读了这首诗,你觉得这首诗最感人的地方在哪里?
a. 生活情调 b. 旷达的心境 c. 超然的意趣 d. 独特的审美情趣 e. 卓有诗意的生活方式
课外古诗词
竹里馆
• 你感觉这样的环境怎么样?幽深的竹林,清幽、 秀美。尤其雨后的竹林,真是宛若人间仙境。置 身于这样优美的环境中,想必整个人的身心都会 受到陶冶吧!
•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诗就是描写这种竹林中的 生活体验的。让我们一起在阅读这首诗中细心体 味诗之美、景之美、思之美。
王维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子”为伴获得诸多教益。
小结
• 诗,虽然简短,然而其表现的意境、传达的幽情、流露 的思想却令人回味无穷,正所谓辞隽意蕴、辞约意丰。 大家以后作文也要在“言简而意骇”方面多下功夫。
作业
• 1、拓展阅读:王维《山居秋暝》,对比本诗,感 受王维诗歌独特的艺术风格。 • 2、对本诗熟读成诵,并会默写。
再见!
8、谈谈:这首诗给你的启发是什么?
• 如:
要善于发现和感受生活中的美。 生活中遇到不如意的事,不妨静下心来,换一个角度,换一个心境,换一
种方式,也许立马就会“天高云淡”。 要多交朋友,不然会像王维一样只得一明月相伴。 要培养自己高雅的情趣,争取过上高雅的生活。 培养自己的艺术才能。——偶尔可以借艺术排解心情、陶冶性灵。 要多读书,这样在提高自己阅读水平、语文素养的同时,还可时常与“君
2020-2021学年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竹里馆》

幽是深的意思,篁指竹林。
(人)撮口发出长而清脆的声音。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指“幽篁”
与“独坐”相应,意思是说,独坐幽篁,无 人相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偏来相照。
译文:独自一人坐在幽深寂静的竹林里,一边弹着琴一边清
脆地发出长啸的声音。在这片幽深的竹林里,没有人知道(我在
这里),只有一轮明月来(与我)相伴。
七年级语文下册
部编版·语文·七下·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竹里馆》
-.Leabharlann 课程导引1通过作家生平、作品 背景了解诗歌内容
3
培养朗诵、赏析 诗歌的能力
2
品味诗句,感悟诗 歌意境
走近作者
【王维】唐朝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 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 号摩诘居士。王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 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
写作背景
诗人是在意兴清幽、心灵澄净的状态下 与竹林、明月本身所具有的清幽澄净的属性 悠然相会,而命笔成篇的。
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诗歌,采取各种形式把诗歌读通读顺,注
意读准字音、节奏。
竹里馆
王维
huáng
独坐/幽篁里,
xiào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精读细研
反复朗读诗歌,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分析讨论
请简要分析“竹”这一艺术形象在诗中的作用。
诗中的竹与夜色、明月一起,营造了幽深静谧的氛围,烘托 了诗中抚琴者特立独行、自在放旷的形象,表现出诗人醉心美好 自然、厌弃纷杂俗世的志趣。
请结合诗句,说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全诗的格调幽静闲远,仿佛诗人的心境与自然的景致全部融为 一体了。在这样一个幽静的世界里,没有尘世的喧嚣,没有名利的 羁绊,诗人的精神可以彻底放松。虽然“人不知”,却有明月相伴 ,因此诗人并不感到孤独。月华如水,涤荡胸怀,诗人在与自然对 话、与天地精神往来的惬意中,充分领略着隐居生活的美好。
七年级下《竹里馆》四首古诗赏析

崇信佛教,晚年专诚奉佛 →诗佛
精通诗、画
→苏东坡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以山水诗成就为最
→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
七年级下《竹里馆》四首古诗赏析
注释:
1.幽篁:幽是深的意思
竹里馆
,篁是竹林。
2.啸:发出长而清脆的
——王维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声音, 类似于打口哨。 3.深林:指“幽篁”。 4.相照:与“独坐”相 应,意思是说,独坐幽 篁,无人相伴,唯有明
七年级下《竹里馆》四首古诗赏析
本诗写诗人与竹林相伴的情 景,形成了高雅的意境,传达出 诗人宁静、淡泊的心境。
七年级下《竹里馆》四首古诗赏析
赏析诗句
七年级下《竹里馆》四首古诗赏析
4、全诗传达出诗人怎样的心 境?能体现诗人思想感情的 词语有哪些?
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心 境。“独坐”、“弹琴 ”“长啸”。
七年级下《竹里馆》四首古诗赏析
李白,中国唐代伟大的浪漫 主义诗人,被后人尊称为“ 诗仙”,与杜甫并称为“大 李杜”。(小李杜为李商隐 和杜牧)终身不得志,在其 诗中表达出追求自由和对未 来积极向上的精神。
七年级下《竹里馆》四首古诗赏析
《春夜洛城闻笛》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开元二十三年(735)李白游洛阳
七年级下《竹里馆》四首古诗赏析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修辞角度:运用反衬,以动衬静,以 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寂静,表现 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境。
炼字角度:“独”是“独自”的意思,诗 人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用弹琴、 长啸来陶冶情操,表达了诗人宁静淡 泊的心境。
七年级下《竹里馆》四首古诗赏析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_课外古诗词诵读_赏析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古诗译文】 阵阵悠扬的笛声,是从谁家中飘出来的?随着春风的飘扬,传遍洛阳全城。就在今夜,听到令 人哀伤的《折杨柳》,有谁的思乡之情不会油然而生呢? 【全诗主旨】 本诗是作者李白游洛阳时所作。全诗描写在夜深人静之时,听到笛声而引起的思乡之情。
K12 教育初中语文
课外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古诗译文】 我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里,一边弹琴一边高歌长啸。没有人知道我在竹林深处,只有明月相伴 静静地照耀着。 【全诗主旨】 这是诗人晚年隐居时创作的一首五绝。诗中意境淡雅、月华如水、涤荡胸怀。诗人在与自然对 话、与天地精神往来的惬意中,充分感悟隐居生活的美好情趣。 【名句赏析】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意思是说,自己僻居深林之中,也不为此感到孤独,因为那一 轮皎洁的月亮还在时时地照耀着自己。这是使用了拟人化手法,把倾洒银辉的一轮明月当成心心相 印的知心朋友,显示出诗人非常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 【诵读默写】
【名句赏析】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此两句诗使用拟人化的手法,展现出杨花、榆荚也不甘 示弱,化作雪花随风飘舞,为晚春增添一景。启示人们:一个人无才思不可怕,要紧的是珍惜光阴, 不失时机,去创造价值。
如果没有您爱的滋润,怎么会绽放那么多美好的灵魂之花!
[w@ww.zzste*p.#%co&m]
【名句赏析】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在夜深人静时,听到伤离惜别的曲调,勾起诗人无尽 的乡思。这两句写诗人自己的情怀,却从他人反说,这是主观情感的推衍,更见诗人感触之深、思
如果没有您爱的滋润,怎么会绽放那么多美好的灵魂之花!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竹里馆》教案

此外,学生在仿写古诗词时,对于诗词的结构和韵律掌握不够熟练。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加强对古诗词基础知识的讲解,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诗词创作技巧。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竹里馆》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竹里馆》教案,主要教学内容包括:
1.诗歌背景及作者简介:王维,唐代著名诗人、画家,以山水田园诗闻名于世,《竹里馆》选自其诗选。
2.诗词原文:准确朗读与背诵《竹里馆》,理解诗句的字面意义。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竹里馆》的背景、意境和诗词鉴赏方法。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古诗词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学会欣赏自然之美,体会诗词的魅力。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竹里馆》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古诗词的兴趣还是比较浓厚的。通过引导他们理解诗句的意境,我发现大部分同学能够逐渐体会到诗中所表达的情感。然而,教学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教材,注重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鉴赏和创作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为:
1.提高文化传承与理解能力:通过学习《竹里馆》,使学生了解唐代诗词风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理解古代文人隐居思想及其时代背景。
2.培养审美鉴赏能力:指导学生从诗词的语言、形象、情感等多方面进行审美鉴赏,提升学生对古诗词艺术魅力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美。
2.体会诗歌的意境和诗人表达的情感,背诵诗歌。
3.品读诗歌,培育对传统文化的审美情趣。
1.体会诗歌的意境和诗人表达的情感,背诵诗歌。
2.品读诗歌,培育对传统文化的审美情趣。
2课时◆任务一:学习《竹里馆》导入:“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这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对王维诗歌的评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王维的《竹里馆》,领略其诗歌亦诗亦画的意境。
1.朗读古诗,整体感知要求:采用多种方式(自由读、齐读、范读、指名读)朗读诗文,注意读音和节奏,读出诗歌情感。
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huáng)/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朗读指导:这首诗采用的是“二二一”和“二一二”拍。
整首诗感情基调有清冷、寂寞、空灵、淡泊、宁静、优美、平白、忧郁、伤感等,因此诵读时应有一种寂寞、伤感的意味。
2.描绘画面,理解诗意要求: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尝试理解这首诗的大意。
【注释】幽篁:幽深的竹林。
深林:这里指“幽篁”。
相照:与“独坐”相应,意思是说,独坐幽篁,无人相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来相映照。
诗意:(我)独自闲坐在幽静的竹林里,一边弹琴一边高歌长啸。
竹林里僻静幽深,无人相伴,只有一轮明月静静地与我相伴。
3.赏析诗句,领悟诗情出示问题:同学们,通过反复朗读,我们的脑海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1)请同学们找诗中出现了哪些意象?请加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这些意象组合在一起,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请用优美的语言加以描绘,用2分钟的时间组织语言写下来。
预设:幽篁——我看到了一棵棵修长的竹子或直立、或歪斜,彼此之间枝叶相交,在夜风中轻轻颤抖,窸窸窣窣。
独坐、弹琴复长啸——我看到了诗人独自一人坐在竹林里,手中拨弄琴弦,兴尽之时,仰天长啸。
明月——我看到了漆黑的天空中挂着一轮皎洁的明月,月光如水,温柔的洒在竹林中,透过竹林的缝隙一束束月光洒在地上,洒在诗人的身上。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课后作业——2020-2021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含答案)

课外古诗词诵读一、补写出下列各句中的上句或下句1.,弹琴复长啸。
(王维《竹里馆》)2.,散入春风满洛城。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3.马上相逢无纸笔,。
(岑参《逢入京使》) 4.杨花榆荚无才思,。
(韩愈《晚春》)二、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名句5.王维在《竹里馆》中,描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的诗句是“,”。
6.王维《竹里馆》一诗中写人物活动,体现诗人高雅闲淡、超拔脱俗的气质的句子是“,”。
7.李白在《春夜洛城闻笛》中,用“,”表达了对家乡的依恋和思念。
8.李白在《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写笛声暗送,似乎意在飞来给在外做客的人听,以触动其离愁别恨的句子是“,”。
9.岑参《逢入京使》中,运用夸张手法传达惜别深情的诗句是“,”。
10.岑参《逢入京使》一诗中,写诗人由于行色匆匆,只好用捎口信的方式表达怀亲之情的句子是“,”。
11.韩愈在《晚春》中,写百花盛开,万紫千红,花木像是知道春将归去的句子是“,”。
12.韩愈在《晚春》一诗中表面揶揄“杨花榆荚”,实则是对它们更深层次赞许的句子是“,”。
三、划分句子朗读节奏13.下列诗句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弹琴/复长啸B.散入/春风/满洛城C.故/园东/望路漫漫D.草树/知春/不久归四、古代诗歌阅读14.(四川南充中考)阅读《竹里馆》这首诗,回答下面的问题。
(1)请你发挥联想和想象,描绘该诗所展示的画面。
(2)全诗传达出诗人怎样的心境?15.阅读《春夜洛城闻笛》这首诗,回答下面的问题。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折柳”,指《折杨柳》,汉代乐府曲名,内容多叙述离别之情。
B.这首诗全篇紧扣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
C.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D.李白这首诗写的是闻笛,但它的意义全在于描写音乐之美,笛声之婉转。
(2)“散入春风满洛城”中的“散”字富有表现力,试简要赏析。
16.阅读《逢入京使》这首诗,回答下面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节二:赏
1、引导学生把诗歌内容中所涉及 的竹林、琴、诗人王维、明月等 内容一一找出,以艺术板书的形
3、出示王维时代关 于唐朝人生活的文 献以及诗歌资料,并 引导学生思考:王维 的生活与其有什么 不同?从中可以看 出王维是一个怎样 的人?
资料补充:宴 会 、烹饪 、饮酒、
整体把握
式呈现。
2、补充“竹”的资料(如下), 并提问:通过这些关于竹的诗 歌,以及诗歌中的“明月”、 “琴”等内容,思索:这幅画呈 现出怎样的风格特点?
(3)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诗的用字造语、写景(幽 篁、深林、明月),写人(独坐、 弹琴、长啸)都极平淡无奇。然 而它的妙处也就在于以自然平淡 的笔调,描绘出清新诱人的月夜
(这些提问,让整堂 课有了一个角度和 制高点)
幽林的意境,融情景为一体,蕴 含着一种特殊的美的艺术魅力, 使其成为千古佳品。以弹琴长 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 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表 面看来平平淡淡,似乎信手拈 来,随意写去其实却是匠心独 运,妙手回天的大手笔。
伶人及其表演、杂 耍、摔跤、幻术、驯 兽表演、舞蹈、戏剧、 傀儡戏、说书、打猎、 蹴鞠、马球、斗鸡、 围棋、投壶……
全班指名回答 思考,交流
环节三:悟
1、全班交流
(1)诗句中写景的:
诗中写到景物,只用六个字 组成三个词,就是:“幽篁”、“深 林”、“明月”。
(2)写人的:
诗中写人物活动,也只用六 个字组成三个词,就是:“独坐、 弹琴、长啸”。
课题:课外古诗词诵读《竹里馆》
学 科: 语文
执教教师:
执教班级: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材分析
在本模块诗歌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全面梳理诗歌,并运用
已有知识储备,在读懂的基础上读出深度,读出个性。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 51 人。本班里大部分数学生对语文课的知识接受还存在问 题,其中有部分学生连拼音和识字都很难进行,更别说理解诗歌和文言文 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品味、积累写景的优美诗句。
教学重难 点
重点:了解诗中写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难点:运用所学诗词鉴赏方法赏析自己喜欢的诗句
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资料,准备制作幻灯片,采用多媒体教学。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媒体或技 二次修改
术应用
体现出诗人高雅 闲淡、超拔脱俗
的气质
背诵诗歌,默写诗歌
初读课文
环节一:读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资料补充:
①我生性放诞,雅欲 逃自然。嗜酒爱风 竹,卜居必林泉。
②可使食无肉,不可 居无竹。无肉令人 瘦,无竹令人俗。
PPT
诵读法,讨 论法,读写 结合法。
③我种南窗竹,戢戢 已抽萌。坐获幽林 赏,端居无俗情。
3、王维《竹里馆》一诗中,写诗 人的活动的两句是:
答;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4、王维《竹里馆》一诗中,写夜 静人寂、明月相伴情景的两句 是:
答: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板书设计:
隐
者
幽篁:幽
的
闲
写景 深林:深
适
生
活
明月:明 “相照”→拟人化的手法
情
趣
独坐
把明月当成心心相印的知己
材中要求背诵的课文、段落、古诗,多数的学生都能完成。在 阅读的过程中,能积累一些好的词语和句子。在读课文方面,大部分的学 生都能做到读正确。但是对于理解古诗意象、意境,感受作者情感,还存 在一定困难。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古诗有关知识;2、品味语言,体味古诗意境;3 背诵诗词。
过程与方法
教学目标
有感情的反复诵读,体会古诗的意境。
意见
教学环节
导入
1、范读、生跟读。
导语设计:同学们,苏东坡 曾这样评价王维的诗歌:“味摩诘 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 中有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 习诗人王维的《竹里馆》,看看这 里面为我们呈现了一幅怎样的 画?
2、教师从韵律、词 义、情感等角度指导 学生朗读。
3、找同学读,齐读。
4、出示问题:通过反 复朗读,我们的脑海 中出现了一幅怎样 的画面?
2、前两句写了什么?
从诗人坐在竹林里所做的事 情中,可以看出诗人怎样的性 情?
写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 密的竹林之中,一边弹着琴弦, 一边又发出长长的啸声。
表现出诗人高雅闲适、超凡脱俗 的气
3、第三、四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 法?自己觉得孤单吗?抒发了情 感?
小组思考,交流
(1)拟人;自己并不孤单 (因为有明月相伴)。
激活求知欲
(2)通过写夜静人寂,明月 相伴的情景,传达出诗人宁静、 淡泊的心境。
环节四:当堂检测
1、《竹里馆》中,写了周围环境 寂静、幽深、优美的句
子:
,
答: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2、《竹里馆》中,写出夜静人
寂,明月相伴的优美、高雅意
境,传达出诗人淡泊名利之情的
句子:
,
答: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