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秋期中阅读
2014年秋期中考试八年级语文

2014年秋期中考试八年级语文试题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一、古诗词名句填写:(8分)1、少壮不努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树树皆春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波撼岳阳城。
4、黄鹤一去不复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人民安居乐业、和平幸福的境况(或描写老人和小孩神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陋室铭》中的主旨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望岳》中表现作者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路漫漫其修远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语言基础与实际应用:(26分)9、将下列句子工整的抄写在田字格中。
(3分)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10、根据提示将对应的汉字按顺序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1)病入膏(huāng):形容病情十分严重,无法医治。
(2)长( xū)短叹:长一声、短一声不住地叹气。
形容发愁的神情。
(3)流言( fēi)语:指背后散布的诽谤性的坏话。
(4)无( jī)之谈:没有根据的说法。
2014年秋季学期九年级语文期中试题(附答案)

2014年秋季学期九年级语文期中试题(附答案)一、(共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A.庸碌(lù)黎民百姓(lí)媚上欺下(mèi)恃才放旷(shì)B.繁衍(yǎn)恼羞成怒(nǎo)气吞斗牛(dòu)面面厮觑(qù)C.谀词(yú)恪尽职守(kè)弥留之际(mí)精血诚聚(jù)D.亵渎(xiè)数风流人物(shǔ)孤军奋战(gū)润如油膏(rùn)2.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A.妄自菲薄,能使我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有助于我们取得更大的进步。
B.就冲着你三顾茅庐的这番情意,明天的宴会我是去定了。
C.唐雎这种凛然不可侵犯的独立人格和自强的精神,在历史的长河中一直熠熠生辉。
D.“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是周恩来少年时就立下的鸿鹄之志。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由于“神六”的成功返回,使祖国加入了航天开发大国的行列。
B.在学习上,老师要求我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究、互相合作。
C.为防止不再发生类似的教学楼房倒塌事故,教育局采取了很多安全措施。
D.几个学校的老师找刘成辉同学就克服学习困难交换了意见。
5.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A.《鲁滨孙漂流记》的主人公鲁滨孙热衷于航海,性格坚毅。
他在小人国、大人国历险多年,吃尽千辛万苦,终于得到了可观的财富。
B.《骆驼祥子》中的祥子最终也没能拥有一辆自己的洋车:第一次买的车被大兵抢走了,第二次买车的钱被侦探敲诈去了,第三次买的车安葬虎妞时卖掉了。
C.《水浒》中的英雄性格各不相同,但在“义”这一点上却是共同的。
晁盖劫取生辰纲是“义”,宋江私放晁盖是“义”,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也是“义”。
D.《名人传》是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的一部人物传记,它叙述了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和列夫•托尔斯泰苦难的一生,赞美了他们高尚的品格和顽强的奋斗精神。
2014秋学期九年级期中考试语文答案

2014秋学期校际第一次联合阶段性目标检测初三语文答案一、积累与运用:(35分)1.古诗文名句默写:(10分)(错一字本句不得分)(1)树德务滋(2)不拘一格降人才(3)自古圣贤多贫贱(4)自去自来梁上燕(5)正是河豚欲上时(6)泪眼问花花不语(7)宵眠抱玉鞍(8)白露未晞(9)黄发垂髫(10)其实地上本没有路2. (1)泓 suō huì(3分)(2)舒改为疏 (1分) (3)淡妆浓抹总相宜(1分)3. C (2分)4. B (2分)5. D (2分)6. (1) 格列佛游记小人国(2分)(2)A.祥子因买上了第一辆自己的车,高兴得要哭。
B. 祥子因虎妞难产而死卖车,难过得哭不出声来。
(2分)7.(1)汉字遭遇书写危机。
(2分)(2)示例一:在对学生的综合评价中加大对汉字书写的考查力度。
示例二:创办一些以汉字书写研究为主的社团,培养师生对汉字书写的爱好。
(每条建议1分,合理即可得分。
)(2分)(3) ①“晕菜”应为“荤菜”。
(1分)②有称呼,语言委婉即可。
(3分)8. A. 纬度 B. 地势高下(2分)二、阅读理解(55分)(一)9.(6分)(1)(3分)“寒”既写出了水中汀州在黯淡无光的夕阳照射下的清冷场景(1分),也暗示了诗人的凄凉心境。
(2分)(2)(3分)“七十五”以较大的数目写出了诗人家乡的遥远(1分),从而更加突出了作者因思乡而产生的惆怅(或落寞、失落、怅惆等)之情。
(2分)(二)(18分)【甲】(9分)10. (2分)①用竹板打②等到 11.D (2分)12. (2分)即使仅能免于斩刑,但戍守边塞死的人本来也有十分之六七。
13. (3分)有远大抱负(或有建功立业思想),有敢于反抗的精神,有卓越的宣传组织能力。
【乙】(9分)14. (2分)①持;或“拿”;或“握”②回头;或“回头看”;或“转过头看”;或“看”。
15. (4分)“牧豕于大泽”目的围绕“奉养母亲”回答;“驱豕入草”目的围绕“拒绝做官”回答。
2014年秋期中考试七年级语文试卷

二O一四年秋季学期期中考试(2)我本来愿意显露一下自己的学识,而他们则地揭露我的无知。
(3)“请再给我一次机会吧。
”他说这话的时候,脸上现出般的神色。
(4)他无法统计失败了多少次,他毫不气馁,他总结失败的。
A、舒畅千方百计央求教训B、舒畅千方百计渴求教导C、舒服诡计多端央求教训D、舒服诡计多端央求教训5、下面语段中,画线部分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几年前,(A)在彩电市场经济不容乐观的情况下,(B)长虹电器厂大幅度率先降价销售,虽然亏了本,但赢得了产销两旺,经济效益一下子跃居全国同行业前茅。
(C)长虹电器厂的经营理念,使我们懂得了一个道理:(D)企业如果善于运用“亏本”策略,就能柳暗花明或锦上添花;反过来,死死把住“只赚不赔”的框框,不肯牺牲眼前的小利,弄不好到头来连血本都会亏掉的。
6、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老师告诉我们读书不能囫囵吞枣....,要读深读透。
B.由于运输部门的大力支持,全部器械都安然无恙....地被运到灾区。
C.这个花瓶造型别致,图案新颖,真是花团锦簇....。
D.动物园里的老虎过惯了养尊处优....的生活,已不像凶猛残忍的兽类了。
7、仿照下列句式,造两个句子。
(3分)(“爱”的对象可以填人、景、物等,仿写应扣住人、景、物的特征。
)例句:人们都爱秋天,爱她的天高气爽,爱她的香飘四野。
二、阅读(40分)(一)(9分)《论语》十二章(节选)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⑤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⑥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8.解释下列加点的字(2分)A.不亦说.乎 B.人不知而不愠.C.吾日三省.吾身 D.不逾.矩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4年秋季八年级期中考语文试测卷

友谊学校2014年秋季八年级期中考试测卷语文科班级______姓名_______座号_____成绩________一、积累运用:12分(一)填空:10分1、《长歌行》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生哲理,寄寓于朝露易干、秋来叶落等鲜明形象中,发人深省。
2、《野望》中描写一派秋意颇浓的山野景色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乡泪客中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气蒸云梦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黄鹤楼》中描绘眼前所见美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予谓菊,_______________;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_______________。
(二)仿写(2分)例:母爱是一缕阳光,让你的心灵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到温暖如春;母爱是一泓清泉,让你的情感即使蒙上岁月的风尘依然纯洁明净。
仿写:父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51(一)文言文阅读20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苏、黄共阅一手卷。
2014年秋季期中考试七年级语文试题

瓦子小学2014年秋季期中考试七年级语文试题(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25分)1、能写一手漂亮的字是令人骄傲的,请你用正楷字认真抄写下面的文字。
(2分)“不要小看自己,因为人有无限的可能。
”2、下面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酝酿..(yùn liàng)沐.浴(mù)黄晕.(yùn)鸟巢.(cháo)B、贮.蓄(zhù) 澄.清(chén) 着.落(zhuó) 应和.(hè)C、栖.息(qī)梦寐.( mèi ) 枯涸.(hè)竦峙..(sǒngzì)D、树杈.(chà)分歧.(qí)匿.(nì)笑暴风骤.(zhòu)雨3、下面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祷告憔悴劝慰水泼粼粼B.徘徊瘫痪攥着牵桂C.占据黑痣脸颊姊妹D.譬如尴尬缭亮刹那4、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够恰当的一项是( )。
(2分)A、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B、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C、德高望重的老桥,你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D、山尖全白了,给蓝天盖.上一道银边。
5、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
(2分)A.《我的老师》这篇课文的作者是魏巍写的。
B.山村里,满山遍野到处都是果树。
C.我们讨论了并且听了老红军的报告。
D.每个学生都应该养成上课认真听讲的好习惯。
6、对何其芳的《秋天》中的第二节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 (2分)向江面的冷雾撒下圆圆的网,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
芦篷上满载着白霜,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A、这节诗描绘了一幅“霜晨归渔图”。
B、“冷雾”一词烘托出一派朦胧的诗意,又与季节吻合。
C、“归泊”既写景,又暗示时间,与上节诗中的“清晨”相呼应。
2014年秋期中联考七年级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4年秋季期中联考七年级语文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30分)1、阅读下面一段话,按要求作答(7分)生活是无字的书,眼光敏rui 的人看得见精采的诗句;书是有字的生活,感情丰富的人闻得到甜美的芳香。
点滴就是生活折射出来的光彩!在赞赏和礼让中,因恭敬父母而懂得孝顺,因恭敬师长而明白遵师重道,因恭敬兄弟姊妹而互相友爱,更因恭敬万事万物而懂得感恩付出。
让生活充满爱与欢喜,无形中英营造出积极健康的和偕氛围。
⑴加点字“氛”的读音是;“敏”字后面应填的字是。
(2分)⑵这段文字中有三个错别字,请改正。
(3分)改为;改为;改为。
⑶选段中中“恭敬”的意思是。
(2分)2、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3分)A、《我的老师》这篇课文的作者是魏巍写的。
B、山村里,满山遍野到处都是果树。
C、每个学生都应该养成上课认真听讲的好习惯。
D、我们讨论了并且听了老红军的报告。
3、根据你的阅读积累,在空格处填写恰当的内容。
(2分)进入初中半个学期以来,在老师的引领下,我们泛舟书海,品读美文。
我们追随老舍先生的足迹走进济南,感受济南冬天的_________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一道领略莎莉文老师,隽永深沉的爱心和高超的教育艺术;通过学习,我们深深感到徜徉于语文世界是多么快乐。
4、默写(12分)(1)_______________,洪波涌起。
(《观沧海》曹操)(2)海日生残夜,_______________。
(《次北固山下》王湾)(3)夕阳西下,_______________。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4)___________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5)_______________,把酒话桑麻。
(《过故人庄》孟浩然)(6)君问归期未有期,_______________。
(《夜雨寄北》李商隐)(7)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_ 。
2014级一年级语文期中试卷及参考答案

2014——2015学年秋季学期期中考试14级三校生语文试卷及答案制卷人:朱煜宝试卷说明1、本试卷共六大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考生在答题卡上答题,在试卷上和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监考教师只收答题卡。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捎.带眉梢.稍.微艄.公B.点缀.辍.学拾掇.赘.述C.蹁.跹翩.然偏.爱篇.章D.缥.缈剽.窃漂.白饿殍.答案:A2、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沙砾镂空健硕本末倒置B.焦炭訇然蕴含盘根错节C.逶迤药捻铁锹餐风宿露D.遒劲苍穹皱摺触目惊心答案:D3、在下面句子中横线处填入关联词语,最恰当的是( )小屋的光线富于科学的时间性,富于浪漫的文学性。
A.虽然但是B.只有才C.既也D.不但而且答案:C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适宜心灵散步,眼睛旅行,也就是古人说的赏心悦目....。
B.他以身试法....,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去劝导别人。
C.每个夜幕深垂的晚上,山下亮起灿烂的万家灯火....,山上闪出疏落的灯光。
D.老师深情的说:同学们,你们是明日黄花....,是祖国的未来呀!答案:C5、下列各句中,对修辞手法辨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只有山长久地存在着,从而能够客观地聆听狼的嗥叫。
(拟人)B.这位女市长开着“霸道”,因为违规驾驶,轧死了一名学童。
市民们非常愤慨。
(借代)C.这样一座山看起来就好像什么人给了上帝一把大剪刀,叫他成天只修建树木,不做其他事情。
(比喻)D.农民们都说:看见这些鲜绿的苗,就嗅出馒头的香味来了。
(比喻)答案:D6、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学习中,我们要及时发现并解决存在的问题。
B.会不会用心观察,能不能重视积累,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基础。
C.课堂上,老师对我们提出了“独立思考,积极合作”的要求。
D.初中三年的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使我们开拓了视野,增强了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梯子①年轻的爸爸和他的儿子一起在后花园放风筝。
小小的园地,小小的风筝。
小小的风筝飞呀飞的,就飞到了墙头上。
墙头上的野花,把风筝紧紧地缠着。
于是爸爸说,必须去拿一架梯子来,然后爬上梯子,取下墙头上的风筝。
爸爸要爬上梯子,但是儿子说:“爸爸,让我来吧!”②爸爸看了看他九岁的儿子,想了又想,终于说:“也好,让你来就让你来。
”猴子一般地,儿子爬到梯子的最高一级了。
儿子转过头来,嘻嘻地笑。
他的笑声,像用早晨的牵牛花吹出来的。
解开了风筝绕在野花上的线,正要下来,爸爸却用一只大手和一个声音制止了他,爸爸说:“慢着!”③儿子停住了,望着爸爸,用眼睛问爸爸:“怎么啦?”爸爸说:“我先讲个故事给你听了,你再下来。
”于是儿子笑得更开心,他一手抓住梯子,一手拿着风筝,等爸爸讲故事,爸爸讲的故事,没有一次不好听的。
④爸爸说:“从前有个爸爸,告诉他那个站在一架很高很高的梯子上的儿子说:你跳下来!你一跳下来,爸爸一定会在下面把你抱住。
听见爸爸这么说,儿子很放心,就像游泳时跳进水里去一样,纵身一跳。
哪里知道当儿子就要投进爸爸的怀抱里的前一秒钟,爸爸的身体一闪,站在一边。
儿子扑了个空,掉在地上,屁股差一点就开花。
哭哭啼啼地站起身来,儿子问爸爸:为什么要骗他。
爸爸说:我要给你一个教训,连你爸爸的话都靠不住,别人说的话,更不必说了。
”停了一停,爸爸继续说:“我们也来照着做一次好不好?”儿子一听,脸都变白了。
爸爸说:“不要怕,勇敢一点,你只要跳那么一次就行了。
我要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免得你以后长大了,容易上人家的当。
”⑤但是儿子显然并没有被爸爸的话所说服。
他脸上惊愕的表情,丝毫没有消退。
然而他还是不敢违抗命令。
他站在那儿,动也不敢动。
爸爸开始发号施令了:“听着啊,我喊一二三,喊到三的时候,你就跳下来,然后我就把伸出去假装要接住你的手缩回来,让你跌一个屁滚尿流!”站在梯子上,儿子的脸像一个还没熟透的橘子。
⑥爸爸喊了:“一……二……三!”咬紧牙根,忍着泪,儿子从梯子上跳下来了。
他等待着自己的身体像一个南瓜,扑的一声,摔得支离破碎……⑦然而,好奇怪,爸爸的手竟然没缩回去,他的身体也没移开。
他还是定定地站在原来的地方。
他把掉到他两手中的儿子,牢牢固固、结结实实地接住了,抱住了。
儿子虽然不曾受伤,但是他的神情,比刚才还要疑惑。
张大了眼睛,他问:“爸爸,你为什么骗我?”⑧爸爸笑出声来,爸爸说:“爸爸要让你知道,即使是别人的话,有时也是可以信任的,何况是爸爸的话呢!”⑨所有的玫瑰花,都回到儿子脸上。
他笑着搂住爸爸,不住地吻爸爸的双颊。
爸爸和儿子拉着风筝,向后园的一角跑去。
1、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内容和主题。
2、请用文中的词语,填写出儿子表情变化的过程。
笑——→——→——→笑3、下面两个描写句的意思是什么?它们分别表现了儿子脸上怎样的神情?①儿子的脸像一个还没熟透的橘子。
②所有的玫瑰花,都回到儿子脸上。
4、“儿子虽然不曾受伤,但是他的神情,比刚才还要疑惑”,为什么“比刚才还要疑惑”?5、两个爸爸,两种教育,你赞赏哪一种?简要说说理由。
6、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小说借梯子为道具,通过父与子两个人物的对话,传达了这样一种思想观念:人对人的认识必须是防范和信任共存。
B.这篇小说没有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爸爸和儿子只不过是两个道理的传声者,就如相声里的甲、乙两个角色,因为微型小说不要求要素齐备。
C.写儿子在梯子上,爸爸却让他长时间地站在上面听自己讲故事,这一情节不真实;还不如让儿子跳两次,既可避免拖沓,给儿子的教训又更深刻。
D.父亲讲述的那个儿子是一个勇敢的儿子,父亲的儿子是一个胆怯的儿子,两者构成鲜明的对比,有力地突出了主题。
E.小说主要以儿子上梯子、在梯上、下梯子构成故事情节,充分体现了微型小说的选择材料和剪裁材料的一个突出特点:时间跨度小,写典型的生活横截面。
7、小说中的爸爸具有怎样的性格?请简要概括。
8、文中写到了哪几种花?分别简析其作用。
9、文中的爸爸先说:“我要给你一个教训,连你爸爸的话都靠不住,别人说的话,就更不必说了。
”后来又说:“爸爸要让你知道:即使是别人的话,有时也是可以信任的,何况是爸爸的话呢!”你对其中的哪一方面有较深的理解,请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1、通过爸爸要儿子跳梯子的故事,揭示了人与人之间还是可信任的道理。
(答案中能答出“人与人之间是可信任的”的意思即可)2、惊愕疑惑3、①描写儿子又黄又青的脸色。
写出了儿子的惊恐神情。
②儿子的面色恢复红润,笑容灿烂。
写出了儿子高兴的神情。
4、原来只是奇怪,没有摔屁股;现在是感到困惑:爸爸为什么骗我?5、提示:故事里的爸爸是教育孩子不要轻易信任别人,文中的爸爸是教育孩子别人的话有时也是可以信任的。
两种教育,赞赏哪一种都行,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如能综合分析更好。
言之有理,文句通顺,就应该给满分。
6、A、E 解析B人物、立意、情节是构成一篇小小说必不可少的“三要素”;C“这一情节不真实”评价错误,违背了小说创作原则;D“两者构成鲜明的对比”错误)7、答案爱儿子;善于抓住时机,巧妙地教育儿子;是一位具有难得的理性的爱的父亲。
8、答案墙头上的野花:在交代事情的起因;笑声像牵牛花吹出来的:生动地描绘出儿子笑声的欢快和开心;所有的玫瑰花,都回到儿子的脸上:形象地描绘出儿子的灿烂笑容,表现其内心由惊惧转为欣喜的变化和对爸爸的感激之情。
9、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窗前的母亲肖复兴①在家里,母亲最爱呆的地方就是窗前。
②自从搬进楼房,母亲就很少下楼,我们都嘱咐她,她自己也格外注意:楼层高、楼梯陡,自己老了,如果磕着碰着就会给孩子添麻烦。
每天,我们在家的时候,她和我们一起忙乎着做家务,手脚不失闲儿;我们一上班,孩子一上学,家里只剩下她一个人时,大部分时间,她就呆在窗前。
③那时,母亲的房间,一张床紧靠着窗子,那扇朝南的窗子很大,几乎占了一面墙,母亲坐在床上,靠着被子,窗前的一切就一览无余。
阳光总是那样灿烂,透过窗子照得母亲全身暖洋洋的,母亲就像向日葵似的特别爱追着太阳晒,让身子有暖烘烘的感觉。
有时候,不知不觉她就依在被子上睡着了。
一个盹打过来,睁开眼睛,她会接着望窗外。
④窗外有一条还没有完全修好的马路,马路的对面是一片工地,恐龙似的脚手架簇拥着正在盖起的楼房,切割..着那片湛蓝的天空,遮挡了远处的视线。
由于马路没有完全修好,来往的车辆不多,人也很少,窗前大部分时间是安静的,只有太阳在悄悄地移动,从窗子的这边移到另一边,然后移到窗后面,留给母亲一片阴凉。
⑤我们回家,只要走到楼前,抬头望一下那扇窗子,就能看见母亲的身影。
窗子开着的时候,母亲花白的头发会迎风摆动,窗框就像恰到好处的画框。
等我们爬上楼梯,还没掏出门钥匙,门已经..开了,母亲站在门口。
不用说,我们从楼下看见母亲时,母亲也看见我们了。
那时候,我们出门永远不怕忘记带房门钥匙,有母亲在窗前守候着,门后面总会有一张温暖的脸庞。
有时我们晚上很晚才回家,楼下已经黑糊糊一片了,母亲也能看见我们。
其实,母亲早就老眼昏花,不过是凭感觉而已,可她的感觉从来都十拿九稳,她总是那样及时地出在家门的后面,替我们早早地打开门。
⑥母亲最大的乐趣,是对我们讲她这一天在窗前看见的新闻。
她会告诉我们:路上开过来的汽车比往常多了几辆;今天对面的路边卸下好多的沙子;今天咱们这边的马路边栽了小树苗;今天她的小孙子放学和同学一前一后追赶着,像一阵风似的;今天还有几只麻雀落在咱家的窗台上……都是些平淡无奇的小事,但她有枣一棍子、没枣一棒子地讲起来时津津有味。
⑦母亲不爱看电视,总说她看不懂那玩意儿,但她看得懂窗前这一切,这一切都像是放电影似的,演着重复的和不重复的琐琐碎碎的故事,沟通着她和外界的联系,也沟通着她和我们的联系。
听母亲讲述那些八竿子都打不到一起的事情,让我感到岁月的流逝、人生的沧桑就是这样在她的眼睛里闪现着。
有时候,我偶尔会想,要是把母亲的这些都写下来,那才是真正的意识流呢。
⑧母亲在这座新楼里一共住了五年。
母亲去世以后,好长一段时间,我出门总是忘记带钥匙。
而每一次回家走到楼下的时候,我也总是习惯地望望楼上的那扇窗,可那空荡荡的窗像是没有画幅的镜框,像是没有了牙齿的瘪嘴。
这时,我才明白那五年里窗前母亲的身影对我们是多么珍贵而温馨,才明白窗前有母亲的回忆,也有我们的回忆。
⑨当然,我更明白了:只要母亲在,家里的窗前就会有母亲的身影。
那是每个家庭里无声却最动人的一幅画。
1.文章第(6)段说母亲最大的乐趣,是对子女讲她这一天在窗前看见的“新闻”,又说那“都是些平淡无奇的小事”,前后是否矛盾?为什么?(3分)2.体会下列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4分)(1)恐龙似的脚手架簇拥着正在盖起的楼房,切割..着那片湛蓝的天空,遮挡了远处的视线。
(2)等我们爬上楼梯,还.没掏出门钥匙,门已经..开了,母亲站在门口。
3.赏析下面的句子(3分)可那空荡荡的窗像是没有画幅的镜框,像是没有了牙齿的瘪嘴。
4.文章开篇说“在家里,母亲最爱呆的地方就是窗前”,分析其中的原因。
5.阅读下面两个句子,联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
(4分)(1)由于马路没有完全修好,来往的车辆不多,人也很少,窗前大部分时间是安静的,只有太阳在悄悄地移动,从窗子的这边移到另一边,然后移到窗后面,留给母亲一片阴凉。
(2)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生儿养女一辈子,满脑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
时间都去哪了?还没好好看看你眼睛就花了,柴米油盐半辈子,转眼就只剩下满脸的皱纹了。
6.本文的线索是什么?(3分)7.试比较下面两个句子,说说哪一个在文中的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5分)(1)只有太阳在悄悄地移动,从窗子的这边移到另一边,然后移到窗后面(2)只有太阳悄悄地移过窗前8.探究思考:写母亲的角度可以有很多,本文为什么单单选择写“窗前”的母亲?(8分)答案:1.不矛盾。
“新闻”是从母亲的角度来说的,“平淡无奇的小事”是从子女的角度来说的。
母亲成天站在窗前,所见所闻非常有限,所以在子女看来是平淡无奇的小事,在母亲看来就是新闻了。
这样写,是为了对比突出母亲生活的单调、寂寞。
2.(1)表现出了人物面对窗外自然风景被新建的楼房破坏和遮蔽的无奈、痛苦之情。
(2)“还”和“已经”。
它们简洁生动地表现了母亲盼望儿女归家的急切心情。
3.比喻。
生动形象地将失去母亲的窗比作没有画幅的镜框和没有牙齿的瘪嘴,突出了母亲在子女心中的重要地位,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追忆和思念。
【解析】确认修辞手法后,要结合上下文分析该句的内涵,必须注意,该句出现的语境是在母亲去世后回望家中的窗户,脱离此背景,泛泛作答,便会失分。
4.(1)因为母亲不能下楼,她对外界的感知就是通过“窗”,“窗”是联系母亲和外界的纽带。
(2)“窗”是母亲目送子女出去、盼望子女归来的地方,“窗”是联系母亲和子女的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