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股文入教材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11《反对党八股》(共26张ppt)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11《反对党八股》(共26张ppt)
这种八股文,无论内容还是形式都是僵化的,束缚着人们的思 想。光绪二十四年(1898),维新派代表康有为上书要求废除八股, 同年光绪皇帝遂宣布乡试、会试“一律改试策论”。光绪二十八年 (1902),朝廷正式下令废除八股。光绪三十一年(1905),禁 锢文人头脑五百余年的八股文终于被送进了历史博物馆。
何为“党八股” ?
言之无物
但是没有什么 造成坏习惯 众看
之有物
内容
合作探究1
列罪状
摆现象
论危害
挖根源
指办法
一、空话连篇,言 欢喜写长文章,但 散布坏影响。造成 下决心不要群众看 内容充实,言之有
之无物
是没有什么内容
坏习惯

二、装腔作势,怕人家驳,装 妨害真理
借以吓人
样子故意吓人
剥削阶级以及 讲科学,讲 流氓无产者所 真理,实事 惯用的手段 求是
合作探究2 本文的写作特点
三、语言生动活泼
(1)在词语的运用上,本文 使用了大量的俗语、成语、 文言词语及方言词语等。这 些词语的恰当运用和巧妙安 排使本文的语言既通俗易懂, 又丰富多彩、鲜活有力。
(2)在句式的选用上,本 文穿插使用了多种问句。 设问句,反问句、感叹句 等,使全文语言酣畅淋漓, 生动活泼。 (3)在修辞手法的使用 上,本文大量运用了比喻, 不仅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 和形象性,又营造了轻松 幽默的氛围。
三、无的放矢,故意写人们看 起不到作用, 不要老百姓看 有的放矢,
不看对象
不懂的
见不到成效
调查研究分
析宣传对象
合作探究1
列罪状
摆现象
论危害
挖根源
指办法
四、语言无 味,像个瘪 三
文章、演说没 有一点生动活 泼的语言

八股文入选杭州高中语文教材学者分析八股文起承转合组织意义

八股文入选杭州高中语文教材学者分析八股文起承转合组织意义

八股文入选杭州高中语文教材学者分析八股文起承转合组织意义2014-09-04 观察者网“是知观志士之所为,而天下无志者可以愧矣;观仁人之所为,而天下之不仁者可以思矣。

”新学期伊始,浙江省杭州市高级中学高二学生翻看自己的语文教材时发现,这篇《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八股文是他们接下去要学习的内容。

两篇八股文入选教材一提到八股文,很多人就会把它与“刻板”“陈腐”“明清科举”联系起来,往往会引起人们的反感。

八股文是中国古代封建科举制度的产物,后因科举考试规定必须采用固定格式(即要求四段对偶对仗)而僵化。

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顾炎武就曾说过:八股之害等于焚书。

杭州高级中学选编的语文教材中包含的两篇八股文分别是明朝初期王鏊的殿试之作《民既富于下,君自富于上》,著名心学大师王阳明的《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另外一篇则来自于“科举”紧密联系的多次担任科举监考官——曾国藩的《与诸弟书》。

“这种尝试不是要害学生”主持新教材选编的杭州高级中学语文组教研室组长周伟表示,当前孩子们在写作上“想法好,但写出文章来却没有体制”,1会出现新闻报道写成散文、散文写成议论文的情况,学习八股文则可以让学生的文章有“体”。

“我们对孩子的指导,没有我们老祖宗对文章的指导来得好。

”周伟说,八股文可以反映思维的过程,其中的由浅入深、起承转合都值得学习。

推荐王鏊和王阳明两篇八股文的高利认为八股文的价值不可否定:“明清两个朝代600年的八股文,是有合理成分的。

知识只是载体,希望学生能够开阔视野,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学。

”在采访的过程中,每位杭州高级中学的老师都提到了杭高的贡院文化:这所学校建校所在正是浙江省贡院的旧址,即古代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的地方。

这也是杭高将八股文选入教材的原因之一。

“这是我们杭高的底蕴,也是过去读书人的文化,不能废弃的。

”周伟认为虽然在一段时间内八股文受到了批判,但是历史上很多的名家大师参加过科举,留下过很好的八股文,八股文不只是陈腐和流于形式的文字。

八股文入选杭州高中语文教材

八股文入选杭州高中语文教材
化 学 、生 物六 科 中 自主 选 择3 个科
目的成绩 , 计 人高 考总分 。 考 虑 到 高 考 综 合 改 革 的 重 要 性、 复杂性 , 这 次改 革 将 先 选 择 在 条 件 比较 成熟 的上海 市 、 浙 江 省 开
展试 点 。今年 底 , 上 海市 、 浙 江省 两
刘 再 复 称 《 三 国 》 《 水 浒 》 是 中 国 人 的 地 狱 之 门
羊城 晚报 消息 ,刘 再复认 为对
以思 矣 。 ”新 学期伊 始 ,浙 江省 杭 州 市 高级 中学 高 二学 生 翻 看 自己 的语 文 教 材 时 发 现 ,这 篇 《 志士仁 人 , 无求 生 以害 仁 ,有 杀身 以成 仁》 八 股文 将是 他们 接下 去要 学 习的 内容 。 主持 新 教 材 选 编 的杭 州 高 级 中学 语
八股文 入选杭 国务院发布 《 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
新 华 网 消息 , 作 为 中央部 署 全
合 素质档 案 ,主要包 括学 生思 想 品 德、 学业 水平 、 身心 健康 、 兴趣特 长 、 社 会实 践等 内容 ;加快推 进高 职 院
校 分类 考试 ,高职 院校考 试招 生与 普 通高 校相对 分开 ,实行 “ 文 化素 质 +职业 技能 ” 评价 方式 ; 深化 高考
地 分 别 出 台 高 考 综 合 改 革 试 点 方 案, 从2 0 1 4 年 秋季 新 人 学 的 高一 学
生 开 始实 施 。高 二 、 高 三学 生 继 续
( 2 ) 改 革考试 形式 和 内容 : 完善 高 中学 业水平 考试 ,各地 要创 造条 件 为有 需要 的学生 提供 同一科 目参 加 两次 考试 的机会 ;规范 高 中学生 综 合素 质评价 ,建 立规 范的学 生综

《反对党八股》(统编版教材)

《反对党八股》(统编版教材)
• ③文言词语:臻于郅治、一言以弊之、从容避匿、 视同一律、装腔作势、以毒攻毒; ④口语:落水狗、靠科学吃饭、瘪三、不中用、扔 到垃圾桶去。 作用:这些词语的恰当运用和巧妙安排,使得语言 既通俗易懂,又生动有趣,体现了高超的语言艺术。
语言特色
• 本文说理严谨、周密,且语言生动活泼。请摘录相关语句, 具体说明生动活泼这一特点。
• 3.以“懒婆娘的裹脚”比喻“长而空”的文章之令人掩鼻,很新 鲜别致令人会心。
合作探究:下列论据论证什么观点?
• 1.斯大林的演说 • 2.《资本论》
文章要写得短而精 文章长短要“量体裁衣”
• 3.延安城墙上的标语
从反面论证写文章要看对象, 有群众观点
• 4.洗脸后照镜子
要有责任感
空话连篇,言之无物。 装腔作势,借以吓人。 无的放矢,不看对象。 语言无味,像个瘪三。 甲乙丙丁,开中药铺。 不负责任,到处害人。 流毒全党,妨害革命。 传播出去,祸国殃民。
背景简介
• 《反对党八股》是毛泽东同志于1942.2.8在延安干部会 议上的讲演。毛泽东同志的这篇讲演和《改造我们的学 习》、《整顿党的作风》,是整风运动的基本著作,是 我党思想建设的重要文献。 这篇文章着重谈的是关于改进“文风”的问题。它 深刻地论述了党八股产生的历史根源和阶级根源,阐明 了反对党八股的重要意义,并具体指出党八股的八大罪 状及其危害性,最后提出马克思列宁主义新文风的要求, 指明了今后努力的方向。本文节选的是《反对党八股》 中9─18 节。
内容空洞 动机不纯 目的不明 缺少文采 形式主义 责任心不足
危害后果
思想内容


文章形式
根源
危害
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符合人们认识 事物的规律,具有严密的逻辑性。

是否赞同八股文进中学教材

是否赞同八股文进中学教材

些 为人 处世 的哲 理 和 对 现 代 社 会有 推 动 作 用 的 思 想 。 同时 ,八
代 紧 密相 连 ,引起 思 想上 的共 鸣 。
而八 股 文 与我 们 学 生 的 生 活 毫 无
这 种 严格 的束 缚 下 写 出来 的 绝 美 华 章 ,才 具 有 后 人 研 究 的 价 值 ,
关 系 ,只是 古 代 帝 王 束 缚 人 们 思
想 和选 拔 官 员 的 工 具 ;再 说 新 课
知 ,八股 文 一 直 被 视 为 明清 封 建
专 制 的 工 具 , 自它 出现 以来 . 其
程 改革 重视 的 是 素 质 教 育 ,并 注
重 培养学 生 的想象 力和创 造力 , 而八 股 文 的 形 式 要 求 显 然 限 制 了
以害 仁 ,有 杀 生 以 成 仁》, 以 及
曾 国藩 的 《 与诸 弟 书》 三 篇 八 股
文入 选 自编 语 文教 材 , 引 起 社 会 热 议 ,这 是 传 统 腐 朽 的 逆 潮 ,还
词 !辩 论 刚开 始 , 双 方 就 锋 芒 毕 露 ,直击 要害 ,真是 精彩 至极 ! 下 面 让 我 们 一 起 进 入 第 二 个 环 节— — 自由 答 辩 。 首 先 , 请 正 方
八股 文 形 式 刻 板 , 内容 空 泛 ,严
学 生 的创 新 能 力 ,不 利 于 素 质 教 育 的 开 展 。 所 以 我 们 不 赞 同八 股
文 进 入 教材 。 主持 人:感谢双方 辩手 的陈
的 《 民 既 富 于 下 ,君 自富 于 上 》 和 王 阳明 的 《 民士 仁 人 ,无 求 生
褒 贬 存 废 , 从 未 止 息 。据 报 道 , 杭 州 市 高 级 中学 将 明清 时期 王鏊

八股文入选杭州高中语文教材 学者分析八股文起承转合组织意义

八股文入选杭州高中语文教材 学者分析八股文起承转合组织意义

八股文入选杭州高中语文教材学者分析八股文起承转合组织意义2014-09-04 观察者网‚是知观志士之所为,而天下无志者可以愧矣;观仁人之所为,而天下之不仁者可以思矣。

‛新学期伊始,浙江省杭州市高级中学高二学生翻看自己的语文教材时发现,这篇《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八股文是他们接下去要学习的内容。

两篇八股文入选教材一提到八股文,很多人就会把它与‚刻板‛‚陈腐‛‚明清科举‛联系起来,往往会引起人们的反感。

八股文是中国古代封建科举制度的产物,后因科举考试规定必须采用固定格式(即要求四段对偶对仗)而僵化。

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顾炎武就曾说过:八股之害等于焚书。

杭州高级中学选编的语文教材中包含的两篇八股文分别是明朝初期王鏊的殿试之作《民既富于下,君自富于上》,著名心学大师王阳明的《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另外一篇则来自于‚科举‛紧密联系的多次担任科举监考官——曾国藩的《与诸弟书》。

‚这种尝试不是要害学生‛主持新教材选编的杭州高级中学语文组教研室组长周伟表示,当前孩子们在写作上‚想法好,但写出文章来却没有体制‛,会出现新闻报道写成散文、散文写成议论文的情况,学习八股文则可以让学生的文章有‚体‛。

‚我们对孩子的指导,没有我们老祖宗对文章的指导来得好。

‛周伟说,八股文可以反映思维的过程,其中的由浅入深、起承转合都值得学习。

推荐王鏊和王阳明两篇八股文的高利认为八股文的价值不可否定:‚明清两个朝代600年的八股文,是有合理成分的。

知识只是载体,希望学生能够开阔视野,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学。

‛在采访的过程中,每位杭州高级中学的老师都提到了杭高的贡院文化:这所学校建校所在正是浙江省贡院的旧址,即古代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的地方。

这也是杭高将八股文选入教材的原因之一。

‚这是我们杭高的底蕴,也是过去读书人的文化,不能废弃的。

‛周伟认为虽然在一段时间内八股文受到了批判,但是历史上很多的名家大师参加过科举,留下过很好的八股文,八股文不只是陈腐和流于形式的文字。

八股文入课本引关注

八股文入课本引关注

八股文入课本引关注近日,刚刚开学的杭州高级中学高二学生拿到了学校自编语文新教材,其中两篇八股文格外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

“八股文”长什么样?为什么教材要引入八股文?就相关问题,笔者进行了多方采访。

八股文也有名篇佳作“取之无穷,何忧乎有求而不得?用之不竭,何患乎有事而无备?”“观志士之所为,而天下之无志者可以愧矣;观仁人之所为,而天下之不仁者可以思矣”,读之琅琅上口又工整对仗的两句古文,正是分别来自于王鏊的《民既富于下,君自富于上》和王阳明的《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生以成仁》。

而本次杭高的语文新课本就完整地收录了这两篇经典的八股文。

“其实,八股文如同唐诗宋词一样,只是一种文体,也能反映古代文学的一个侧面。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研究生陈君告诉笔者。

根据陈君的介绍,八股文如同当代的申论或议论文一样,讲究论述结构的完整和逻辑的严密。

“其中‘破题’就是开篇简要揭示题意,‘承题’则是连接开头和论点的过渡句。

而‘起讲’相当于说明观点,‘入手、起股、中股、后股’如同用相关论据进行论证的过程。

最后的‘束股’则是总结。

”另外,八股文还要求每两股必须成为一副对联,共四联,要求词性相对、平仄相对,通篇仅为数百字。

“如果在这样严格的要求下能写出好文章,那定是名篇佳句。

这次入选杭高课本的两篇文章就是代表作。

”参考八股写作有益处主持新教材选编的杭州高级中学语文组教研室组长周伟表示,当前中国的孩子在写作上“想法好,但写出文章来却没有体制”,学习八股文则可以让学生的文章有“体”。

淮北市实验高中语文老师问婉倩也告诉笔者,现在高中生的作文文体特征不明显,往往四不像,因此学会不同文体的基本写作方法很重要。

“选八股文,可以从中学习文章的写作思路,给经常拿到一个作文题不知从何下手的高中生提供写作思路和方法。

”除强调结构之外,也有专家指出,八股文内容来自四书五经,因而深受儒家伦理道德的熏陶,对于现代人的“修身养性”、“继承传统文化”也不无益处。

“八股文”进教材未必是坏事

“八股文”进教材未必是坏事

龙源期刊网 “八股文”进教材未必是坏事作者:舒曼来源:《作文周刊(中考版)》2014年第41期【素材展示】新学期开始,杭州高中二年级的语文课本里多了几篇八股文,分别是明朝王鏊的殿试之作《民既富于下,君自富于上》,著名心学大师王阳明的《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另外一篇是曾国藩的《与诸弟书》。

这个消息肯定让对“八股文”有传统记忆的人吃一惊,因为在过去的教育中,“八股文”几乎等同于迂腐和刻板,始终被认定是遏制才情的文学形式。

事实上,“八股文”就是明清科举考试时一种固定格式的文体,对句子的长短、字的繁简、声调的高低等也都有严格限制,其严谨规矩与现在仓皇出世的“网络语言”大相径庭。

前者如:“观志士之所为,而天下无志者可以愧矣;观仁人之所为,而天下之不仁者可以思矣。

”后者如:“不明觉厉”(不明白但是能觉得很厉害),“人艰不拆”(人间本身已经很艰难了,很多事情不便拆穿)。

稍有文化修养的人就不难判断出二者的差距。

与“八股文”的形式完美与逻辑缜密相比,“网络语言”缺少文化沉淀的厚重感,而后者却正逐渐充斥生活,甚至连带影响着整个社会的风气,产生负面影响。

从这个意义上说,“八股文”这种仪式感很强的文章,在当下引入中学课本也不一定是坏事。

(选自《北京晨报》2014年9月4日)【素材解读】我国古代以科举考试录用人才,而“八股文”也曾盛行一时,虽然它约束人们的思维、形式刻板,却也有一定的优势,至少凝聚了母语的厚重感。

如今,“网络语言”带着仓皇出世的滑稽与草莽,充斥着人们的生活。

然而,这种快餐式的语言能存留多久,还有待考验。

相比之下,将“八股文”引入教材倒是一件好事,它对母语的维护将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适用话题】教材内容、传承文化、传统与新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股文入教材
新学期伊始,浙江省杭州市高级中学高二学生翻看自己的语文教材时发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这篇八股文将是他们接下去要学习的内容。

除此之外,新教材选编的八股文还包括明朝初期王鏊的殿试之作《民既富于下,君自富于上》和曾国藩的《与诸弟书》。

(9月3日中国新闻网)
为了让学生们的写作“有体”,新学期伊始,杭州市高级中学在沿用多年的语文教材基础上,做了些许改动,在新教材中选编了三篇八股文,以此来对孩子们进行写作指导。

面对改编后的高中教材,不少网友,尤其是家有高中生的家长们纷纷表示质疑,认为此举很可能会影响孩子们的高考。

究竟“八股文入教材”会不会对孩子们的高考产生不良影响?我们不得而知,毕竟这次课改才刚开始,后续影响如何我们无法预知。

但可以肯定的是,“八股文入教材”只是一次聊胜于无的教材拓展与外延。

当地教育界之所以将八股文选编入高中语文教材,看起来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一方面,是出于对贡院文化的尊重。

在杭州当地人人都知道,杭州高级中学的建校所在地正是古代读书人参加科考的浙江省贡院的旧址。

另一方面,是出于对孩子们“无体写作”的纠偏与指引。

信息爆炸时代,孩子们的眼界更为开阔,思维更为活跃,在作文写作中当然也不缺乏好点子、好素材。

然而,开阔的眼界与活跃的思维,同时也凸显出它的弊端,那就是很多时候孩子们写出的作文没有题材可言,
甚至连基本的题材要素都不具备。

比如写出的新闻报道读起来像散文,写出的散文似议论文等等。

在当地教育人士看来,如果在语文教材中选编一些以体式严谨著称的八股文,用以指导孩子们学写“有体作文”,完全可以称得上是一次大胆而积极的尝试。

然而在笔者看来,尽管“八股文入选教材”流露出当地教育人士的良苦用心,但恐怕只是一次聊胜于无的教材拓展与外延,部分教师借力八股文指导学生“有体写作”的希望,可能只是一番美好愿景而已。

原因就在于,八股文退出教育舞台,是顺应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教育进步的必然,而看起来“刻板”有余的八股文,这一封建科举制度的产物,显然与当下主流的教育观显得格格不入。

如果将其再次引入教材,引领教育,无疑是在开“历史的倒车”。

除此以外,仅凭教材中零星点缀的三篇八股文,就想让学生们学习其思维的过程,了解其中的由浅入深、起承转合,指导孩子们“有体写作”恐怕有点儿不现实。

毕竟,八股文并不符合大众的语言习惯,不仅读起来结结巴巴,理解起来更是云蒸雾罩,对少数天资聪颖的孩子来说,恐怕也只是“囫囵吞枣”罢了。

当然了,笔者这么说,倒不是对八股文的价值予以否定,毕竟八股文曾长盛六百年而不衰。

但它的价值最好的表现形式和体现之处还在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贡献和文明进步的见证,而不是出现在课堂上、书本中,来所谓地指导学生们“有体写作”。

所以说,“八股文入选教材”只是一次教材的拓展与外延,仅供孩子们拓展知识的涉猎面和了解古代文化所用。

如果借力八股文指导
与规范孩子们写作,现实效果恐怕要事与愿违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