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运动
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

一.洪秀全与金田起义
(一)爆发的原因1.根本原因2.主要原因3.直接原因 (二)概况 1.起义发生(1)时间(2)地点(3)领导人(4)国号(5)起义军 2.起义发展——永安封王 3.太平运动的高峰(1)(2)(3) 二.太平天国运动的转折 (一)天京事变1.时间 2.原因(1)根本原因(2)直接原因
(一)爆发的原因 1.根本原因:鸦片战争的失败,进一步加深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 2.主要原因:随着剥削的加重,统治阶级与劳动群众之间的矛盾日益尖 锐。 3.直接原因:洪秀全在科举的道路上屡屡失败,创拜上帝会。 (二)概况 1.起义发生
(1)时间:1851年1月11日 (2)地点:广西桂平县金田村 (3)领导人:洪秀全(天王)
(二)意义: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谱写了 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
思考:与历代农民运动相比太平天国运动的新特点 (1)背景新:发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 (2)指导思想新:借助西方基督教思想。 (3)面对的敌对力量新:封建地主阶级和美国反动势力联合镇压。
思考题
一.单选题
时空观念:认识太平天国运动的时空特征。 史料实证:运用课文提供的史料、图片并搜集资料,探究太平天国运动的 史实。 历史解释:通过史料、图片,理解太平天国运动,培养有效解读材料,自 主归纳知识的能力。 家国情怀:通过学习太平天国运动,认识到关注民生的重要意义,树立社 会主义核心价观的理念。
一.洪秀全与金田起义
4.影响:太平军损失惨重,人心士气受到严重影响,天平天国由盛转衰。 (二)挽救危局措施 1.封洪仁玕为干王,总理朝政。 2.提拔陈玉成、李秀成等一批青年将领,取得浦口、三河大捷。 3.洪仁玕写成《资政新编》,向西方学习发展资本主义,没能实现。
太平天国运动-完整PPT课件

失败原因:思想上:不能用科学的理论作指导 客观上:内组外织反动上势:力难的联形合成绞统杀一坚定的领导核心
主观上: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根本原因)。太平天国无法提出切合实际的
革命纲领,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的腐败,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 团结。
历史意义: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坚持
斗争14年,转战大半个中国,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 侵略势力。
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 目 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 的 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
想社会
《天朝田亩制度》主张在小 评 生产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 价 平均社会财富,是不可能实
现的,实际上也没有实行
北伐西征:推翻清朝统治和巩固政权
曾逼近天津,最后 全军覆灭
取得巨大胜利,掌握 了安徽、江西、湖北 东部和江苏部分地区。
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进 入全盛时期。
洪秀全天京的生活
天王宝座
天王府模型 天王府花园
(1856年) 概况:
天京事变
洪秀全
逼
杀
疑
杨秀清 杀 韦昌辉 责 石达开 走
天京事变后,太平军损失惨重人心 士气受到严重的影响。天京事变使 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运动后期: 重建领导核心
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 政等,但受当时历史条件 限制,未能付诸实践
第一单元பைடு நூலகம்
第三课 太平天国运动
一、历史背景
二、太平天国运动
金田起义
(1851年1月11日)
洪秀全
太平天国运动形势图
(三)太平天国运动

(三)太平天国运动1、背景⑴外国的侵略,清政府的腐败导致中国社会矛盾的激化,广大农民被迫走上反抗斗争的道路——根本原因⑵自然灾害严重——直接原因(3)广西连年灾害,各种矛盾尤为突出(4)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组织和发动群众,为太平天国运动兴起作了准备。
①特点:将西方的基督教与中国的民间宗教相结合。
②拜上帝会与基督教的关系:改造与利用2.过程(1)兴起:1851年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2)初步建立政权:永安建制(3)正式建立与清王朝对峙的政权:1853年定都天京(4)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5)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①天京事变(1856年)②后期防御(劲敌—湘军)③天京陷落(1864年)★思考:联系史实,分析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及其启示。
1.失败的原因主观上:军事上的策略失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等级制度、天京变乱。
客观上: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2.启示: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3、太平天国运动的治国方案★《天朝田亩制度》1853年和1859年★洪仁玕——《资政新篇》1859年4.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及局限:(1)性质与双重任务: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战争。
(2)作用:①它扫荡了王朝秩序,冲击了旧纲常名教,动摇了清朝统治的政治基础,一定程度上也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②它表达了农民群众的理想追求;提出了近代中国第一个具有发展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改革方案《资政新篇》,对后来的民主革命有重大影响,因此可说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
★太平天国运动同以往历次农民运动相比较有何新特点?⑴背景有所不同:以往的多因土地兼并、政治黑暗、自然灾害,而太平天国则是增加了外国的侵略,发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⑵起义的组织工具不同:以往利用的宗教是中国自身的宗教,而太平天国利用的是外来宗教,吸收了西方的“平等”思想;⑶斗争任务有所不同:太平天国主要是反封建但也具有反侵略的性质;⑷农民阶级的思想认识有所不同:制定了比较完整的革命纲领,特别是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思想主张----<资政新编>;⑸失败的原因有所不同:除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封建势力的镇压外,太平天国是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的。
太平天国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及意义
性质: 太平天国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农民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
最大、人数最多、时间最长的一次农民战争。 意义: 1.太平天国揭开了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并且提出了中 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 2、太平天国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太平天国颁布天朝 田亩制度,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太平天国革命沉重地冲 击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 了民族资本近代工业的出现。 3、太平天国深远的影响和激动人心的革命精神,在中国近 代史上起了伟大的推动历史前进的带头的作用。 4、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 6、具有世界意义,打击了西方殖民势力,推动了亚洲民族 解放运动
发展历程
► 前期发展 ► 1843年(道光二十三年),在广东花县首创“拜上
帝教”。 ► 1847年,洪秀全和洪仁玕到广州跟随美国美南浸信 会传教士罗孝全学习《圣经》 。 ► 1849年,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达 开结为异姓兄弟,并称东、西、南、北、翼五王。
► ► 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生日,拜上帝会众万人在
金田村“恭祝万寿”起义,是为金田起义。洪秀全 称天王,建立“太平天国”。
北伐西征
• 1853年3月太平军攻占南京,改名“天京”并定都
• • •
在此,随即展开北伐及西征。 1853年5月洪秀全派林凤祥、李开芳、吉文元等率 2万多太平军将士北伐。北伐军因孤军深入,后援 不继,最终在1855年全军覆没。 1853年秋,翼王石达开奉命出镇安庆,节制西征。 1854年西征军在湖南遭遇新建立的湘军抵抗,湘 军反攻至九江附近。
重要人物简介
洪秀全(1814年1月11日—1864年6月1日), 太平天国创建者及思想指导者,称“天王”, 原名仁坤。广东花县人。道光年间屡应科举 不中,遂吸取早期基督教义中的平等思想, 创立拜上帝会,主张建 立远古“天下为公” 的盛世。 杨秀清(1821年或1823年-1856年),原 名嗣龙,广西桂平人,太平天国重要领袖之 一,被天王洪秀全封为东王,称九千岁,后 在1856年的“天京事变”中被杀。
太平天国运动

(4)《资政新篇》继承了《天朝田亩制度》反封建的一面,弥 补了《天朝田亩制度》在社会改革方面的空想性和落后性。
(√ )
三、历史作用 清朝统治 1.扫荡了王朝秩序,冲击了旧纲常名教,动摇了__________
的政治基础 _____________。
天朝田亩制度 2.颁布的《_____________》表达了农民群众的理想追求。 3.提出了近代中国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改革方 《资政新篇》 案——______________,是当时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 理的智慧结晶。
3.《天朝田亩制度》的四种特性。
(1)革命性:①明确主张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这是对封建制 度的彻底否定。②从各方面冲击了封建礼教和纲纪。
(2)空想性:①平分土地在当时社会无法实现,只能是小生产
者的一种迫切愿望。②绝对平均分配产品的国库制度违背了小 生产者的阶级本性,无法实现。③社会关系上的人人平等,随 着太平天国政权逐步封建化和等级制度的建立,也成为泡影。 (3)落后性:它把封建自然经济作为追求的理想化目标,主张 小私有制,废除商品经济,不符合经济发展的规律和趋势。 (4)封建性:规定了天王的高度集权、官员的世袭制等,都表 现出封建的等级关系。
【知识点拨】 1.理解“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声的回音”。
(1)太平天国运动是长期以来不断激化的阶级矛盾在民族矛盾
刺激下的总爆发。 (2)鸦片战争的军费和战后赔款及随之出现的外国经济侵略,
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新的灾难,阶级矛盾激化。
(3)鸦片战争后西方基督教传播加快,为农民利用、改造,成 为反对武装起义的新的思想工具。 (4)它担负起反侵略、反封建的双重任务,勇敢地抗击中外反 动势力。
②环境紧张,无暇顾及,太平天国后期,军事斗争形势异常紧
1.11 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年)

一轮复习导学提纲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年)【考纲解读】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基础知识清单】一、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与发展1、兴起原因:(1)根本原因:阶级矛盾激化(2)间接原因:鸦片战争加重人民的负担(3)直接原因:自然灾害严重2、目的:推翻清朝统治3、经过:(1)准备: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2)兴起和发展:1851年金田起义,1853年定都天京,1856年全盛世时期;【史料补充】湘军湘军是晚清时对湖南地方军队的称呼,或称湘勇。
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后,清朝正规军无法抵御,不得不利用地方武装,湘军就是在这时发展起来的。
除了镇压太平天国时期的曾国藩创建的湘军,还包括该部一直延续到抗日战争时期的湖南军队。
直到何键下台,蒋介石才把湘军改造为半中央军。
到1949年,半中央化的湘军全部被解放军消灭,湘军的历史至此终结。
二、重要文献:(1)《天朝田亩制度》(1853年)内容: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和产品,建立“四有二无”理想社会结果:无法实施(根本原因:绝对平均主义,违背了社会发展的规律)。
评价:是太平天国的建国纲领。
革命性: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对封建土地制度的彻底否定。
局限性:绝对平均主义,无法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是空想,无法实现(空想性:平均分配财产必将严重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根本无法实现;落后性:平均分配一切财富,显然与中国当时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的方向相违背;《天朝田亩制度》是由农民的小生产者的经济地位决定的,在具体实践中是无法实行的)。
(2)《资政新篇》(1859年)内容:①政治:主张中央集权,反对结党营私,提倡广开言路②经济:发展工矿、交通、邮政、水利等事业;准许私人开办工业③文教:奖励科技发明,兴办学馆④外交:中外自由通商,平等往来评价:进步性: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局限性:不是农民革命实践的产物,没有反映当时农民最迫切的愿望要求,脱离当时社会实际,无法实现。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三课《太平天国运动》课文笔记和知识点汇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三课《太平天国运动》课文笔记和知识点汇
- 洪秀全与金田起义: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 永安封王:太平天国初步建立起政权组织,洪秀全称“天王”,东王杨秀清、西王萧朝贵、南王冯云山、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
- 定都天京(南京):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内容为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目的是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 评价《天朝田亩制度》:①有很大空想色彩而在实践中难以施行。
②反映千百年来农民要求得到土地的强烈愿望。
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

二.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过程 (一)起义开始——金田起义
时间: 1851.1.11
领导人: 洪秀全
起义地点: 广西桂平金田村
建号: 太平天国
金田起义(1851)
金田起义浮雕
二.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过程
(二)政权初建——永安建制
北伐失败,全军覆没;西征取 得重大胜利
影响:
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进入全盛时期。
二.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过程
(五)天京事变——影响: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1856年
洪
洪秀全相貌复原图
1逼
5
密处 疑
诏 死4
杨
韦
石
2杀
3责
6走
洪
秀
全
翼王石达开
天父杀天兄,终归一场空。
二.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过程 政治上 (六)重建领导集团—— 干王新政
1864年夏,洪秀全病逝。湘军冲入城内,天京陷落。
标志着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 的失败。
根据材料,分析太平天国运动为何失败?
材料一 :占领南京后,太平军应一鼓作气地攻下北京,这样就有可能
推翻清朝。可是林凤祥率主领观之北原伐因军:并非①太战平略军上主力的,失而误是一;支孤军
深入敌境、自取灭亡的偏师。——徐中约主编:《中国近代史》
军事上
洪秀全任洪仁玕为干王, 总理朝政。
洪仁玕 先进的中国人
(1822-1864) 最早在中国提 出的发展资本 主义的方案
提拔青年将领
先后取得浦口 三河大捷,但 未能从根本上 改变军事上的 英王陈玉成 不利局面。 忠王李秀成
没有反映农 民对土地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是在西方列强的野蛮侵略下步入近代社会门槛的,这就决定了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畸形社会。
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统治、压迫下的中国,国家贫穷落后,人民饱尝苦难。
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成为阻碍中国社会进步的两大反动势力。
因此,反帝反封建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任务。
这就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发生的历史大背景。
这个历史大背景在前一单元《列强武装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已经展现出来。
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这一学习主题的基本内容。
太平天国运动教案
对于太平天国运动大家能想到什么?(学生回答洪秀全、杨秀清等)接着让学生主动讲解洪秀全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
从而引出第一个问题:太平天国运动的原因。
故事1:清代有很多人参加科举考试,指望获取功名,出人头地。
广东花县有个农家子弟,叫洪火秀,1814年出生。
花县距当时的广州城很近,现在的花县隶属广州市。
洪火秀9岁开始读四书五经,家里其他人都务农,供养他一个人念书,指望他光宗耀祖、改变家境。
他从14岁就参加秀才资格的考试,考不上就再准备,隔几年就再考。
1843年,洪火秀第4次应试又落榜了。
这年他29岁,整整考了15年。
问题1:连秀才都考不上,打击太大了。
他会怎么想呢?对,他要造反了。
洪秀全领导农民运动是因为科举没成功,那么当时的人民群众为什么跟着他造反?
一、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
(一)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 (学生讨论总结出一下原因)
1.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
2.阶级矛盾的激化
3.自然灾害严重
【师】:时势造英雄,正当社会阶级矛盾愈演愈烈之际,一场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农民战争爆发的时机日渐成熟,为此洪秀全做了哪些准备?
(二)兴起和发展
1、酝酿阶段
(1)理论来源:基督教教义、儒家大同思想、农民平均主义
(2)理论准备:创拜上帝教。
(3)组织准备:六人领导核心形成。
(4)根据地建立:冯深入广西紫金山区活动,建立根据地。
2、前期斗争
《太平天国形势示意图》
【师】:现在请两位同学到前面来。
胜利进军路线:
金田→永安(初步建立政权)→全州(冯云山战死)→长沙(萧朝贵战死)→武汉三镇→南京(改名天京,定为都城,正式建立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思考:前期太平军胜利进军的原因有哪些?定都天京后所面临军事形势怎样?为此洪秀全、杨秀清采取那些军事措施?结果如何?
太平军占领南京后,改名为天京,定为都城,正式建立政权。
太平军从金田起义、永安建制、进军武汉到定都天京,历时两年三个月。
天京这个政权巍然屹立于南方,同清政府的北京政权遥相对峙,坚持斗争长达十余年之久,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
原因:主要是因为洪秀全等制订的斗争目标比较明确;太平军纪律严明,人民群众热烈拥护和支持太平军;清军腐败无能。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清军在天京附近建立了江南、江北大营以围困天京。
为了巩固政权,推翻清朝统治,太平军又进行了北伐、东征和西征,军事上达到全盛。
【师】:太平军对外采取军事行动解除天京之围的同时,对内整纲建制,大力加强内政建设,颁行比较完整的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
二、《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
(一)《天朝田亩制度》(1853)──建国纲领
1、内容:《天朝田亩制度》从字面上理解是太平天国的土地制度。
但实际上它不仅涉及土地问题,同时还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司法等各个方面的社会改革措施。
它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
因为以土地问题为核心,所以称为《天朝田亩制度》。
提问:《天朝田亩制度》既以土地问题为核心,那是怎样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的哪?。
(1)原则:“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2)土地分配问题:
分配方式:以户为单位,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
原则:“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
(3)产品分配问题:
方法: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
【师】:通过这些详尽而细致的规定,太平天国是想使每一个农民都能永保一份平均财产,建立“四有二无”的理想社会。
这是太平天国设计的理想蓝图,这一美好社会能否实现呢?
2、评价:
⑴进步性——革命性:是几千年农民反封思想结晶;是农民阶级所能提出的最完整的反封建纲领。
也是使太平天国运动成为中国历代农民战争最高峰的重要标志之一
⑵局限性——落后性、空想性。
体现的是一种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绝对平均主义。
(阶级局限性)农民是小生产者,他们要实现的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小生产决定了他们的觉悟是自私的,平均主义满足了他们要求土地的愿望,但“从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分配原则,又超越了他们的觉悟,无法调动他们的生产积极性,因此是一种无法实现的空想。
【师】:我们从进步性与局限性两个方面分析《天朝田亩制度》的历史作用,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因素,这一方案并未得以真正实施。
天京变乱后,由于国势日衰,洪仁玕提出改革内政、整顿朝纲的方案《资政新篇》。
(二)《资政新篇》(1859)
【师】:《资政新篇》是洪仁玕在怎样的背景下提出的?内容包括那些方面?(☆学生回答并总结,不宜“纠缠”,点到为止)
1、背景:天京变乱,国势大衰,为重振朝纲,提出改革内政和建设国家的系统的新方案。
2、内容:(1)政治:提倡建立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
(2)经济: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3)文教:学习近代教育和先进技术
(4)外交: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
3、评价:
⑴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集中反映了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近切愿望。
⑵缺乏实现这一政纲的社会条件(经济发展,新的阶级出现),且战争环境也不具备实行这一革新的客观条件,因此未能真正实行。
(强调: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师】:然而,1856年,当太平军西征与东征胜利,军事形势一片大好之际,天国领导集团内部由于争权夺利,矛盾却日渐尖锐化,导致天京变乱发生,天国的事业开始由盛而衰。
三、太平天国的失败
(一)天京变乱——由胜而衰的转折点(1856年)
(☆讲述杨秀清被韦昌辉杀害、洪秀全借机杀掉韦昌辉,石达开受猜疑率部出走的故事,增强学生历史学习兴趣)
【师】:太平天国发展到顶峰之时,集团内部为什么会发生变乱?
1、天京变乱的根本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经济上,农民是分散的个体小生产者
政治上,不能提出切实可行的革命纲领阶级局限性
思想上,不能用科学的理论作指导
组织上,难形成统一坚强的领导核心
2、天京变乱的经过(略)
3、影响:太平天国由盛而衰的转折点,从战略进攻走向战略防御的转折点。
【师】:经过这场变乱,太平天国元气大伤,出现国中无人、朝中无将的危险局面。
敌人得到了喘息之机,重建江北、江南大营,再次围困天京,太平天国的军事斗争开始转入防御阶段。
(二)重建领导核心——英王、忠王、干王
【师】:为了打破敌人的包围与封锁,挽狂澜于既倒,拯救岌岌可危天国事业,进行那些军事斗争?(略)
(三)后期防御战(1856——1861):再破江北大营—三河镇大捷—再破江南大营—受挫上海—安庆失守——天京沦陷
(四)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及历史意义
【师】:作为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斗争水平最高的农民战争,太平天国运动历时长达14年,席卷十多个省份,并建立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
尽管如此,最终还是归于失败。
那导致其失败的原因有那些呢?(提示学生从领导力量、斗争对象等角度分析)
1、失败原因:
(1)主观:根本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师】:运动期间,最能体现农民阶级局限性的事例是?结合书中48页、49页小字阅读材料,想一想太平天国采取怎样的对外政策?西方殖民国家对此做何反映?
(2)客观: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
【师】:由于太平天国运动发生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背景下,所以与以往历次农民战争相比较,呈现出新的时代特征。
具体表现有那些?
2,时代特点:
(1)反封建的同时反侵略,从而具有了民主革命的性质。
(2)一些领导入主张学习西方,向西方寻找真理。
(3)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而失败。
(4)作为“亚洲革命风暴”的组成部分,太平天国还同其他国家人民反殖民主义斗争相互推动、相互影响。
【板书】
一、太平天国的兴起和发展
1、原因
(1)主要原因: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2)外部原因:而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起了催化剂的作用
(3)直接原因:自然灾害
2、酝酿
(1)洪秀全创拜上帝教──思想发动
(2)太平天国领导核心的形成──组织准备
3、兴起和发展(投影:《太平天国形势示意图》)
(1)金田起义──运动爆发 1851年
(2)永安建制──初建政权
(3)定都天京──同清对峙
(4)北伐、西征和东征──军事上全盛(投影:《太平天国形势示意图》)
二、《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
(1)《天朝田亩制度》──建国纲领
概念内容评价:革命性、空想性、落后性(2)《资政新篇》
三、太平天国的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