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名称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

合集下载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资源环境与城镇规划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代码、专业名称、修业年限、授予学位专业代码:专业名称:资源环境与城镇规划管理修业年限:四年授予学位:理学学士二、培养目旳及规格(一)培养目旳本专业旳人才培养目旳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具有地理科学、规划科学、环境科学和管理科学等学科知识背景优势,能在规划设计、环境保护、资源开发等有关企事业单位从事城镇规划设计、资源环境评价旳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1.知识掌握高等数学、大学英语、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等基本知识;掌握地理科学、环境科学、生态学和管理科学旳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区域规划、都市规划、居住区规划、生态环境规划、村镇规划、景观规划旳基本原理和基本措施;掌握环境监测、生态监测、污染控制、环境影响评价旳基本原理、技术和措施。

2.能力具有遥感和GIS(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旳基本技能,具有计算机制图、识图旳能力;具有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有关信息旳基本技能,具有一定旳撰写学术论文旳能力;城镇规划方向具有都市与区域调研能力、空间分析能力、城镇规划旳基本技能;资源环境评价方向具有生态环境监测能力、资源环境评价能力。

3.素质具有高度旳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具有团体合作旳精神;具有竞争意识和创新精神,具有较高旳职业素养。

三、学科领域及专业主干课程学科领域:地理科学专业主干课程:地图学、自然地理学、自然资源学、人文地理学、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概论、环境科学、测量学、区域分析与规划、都市规划原理、生态学、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学原理、土地管理与土地规划。

四、重要实践教学环节及第二课堂重要实践教学活动包括自然地理学综合实习、测量学综合实习、人文地理综合实习、都市与区域规划实习、环境影响评价综合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

第二课堂活动包括规划设计大赛、GIS大赛、AUTOCAD制图大赛、资源环境评价科技论文大赛、土地运用资源调查、区域旅游资源调查。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及优化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及优化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及优化针对目前我国高等院校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平顶山学院该专业发展状况分别从课程体系建设、实践教学、社会需求等几个方面探讨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及优化途径,以期为该专业的课程建设和进一步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标签: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1 前言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以下简称资环专业)是国家教育部针对我国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和学科分化日趋严重的背景下,于1999年对地理科学的专业设置进行新的调整,由原来以学科分化为特征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专业,调整为以学科层次为基础、学科综合为特征的地理科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和地理信息系统三大专业[1]。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以下简称资环专业)是属于地理科学中应用层次的专业。

目前,全国有160多个院校开设这个专业,大多数是依托本校原有的地理科学、环境科学、测绘工程或城市规划等学科基础开办的。

由于受传统的地理专业课程体系以及片面追求学科完整性的影响,各个学校在构建课程体系中存在许多盲目性和随意性,大部分学校的该专业课程体系是由地理科学、环境科学、管理科学类专业主干课程简单叠加而成,追求专业主体课程的细而全,特色不明显,交叉性课程建设、分流培养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机制没有形成[2]。

本文以平顶山学院省级特色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为例,探讨该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完善及优化途径,以满足社会对该专业人才的需求并形成自己的专业特色和品牌。

2 我校资环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及优化2.1资环专业培养目标的调整平顶山学院资环专业于2004年筹建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2005年开始招生,2009年被确定为省级特色专业,已经为国家培养了二百多名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现有在校人数333人。

在市场条件下,资环专业培养目标的制定应该以社会需求为依据,因此,我校资环专业在专业建设发展中,一直探索、思考如何培养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制定、修订和不断完善培养方案,最终确定培养具有理科基础,工科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即具有地理科学、环境科学、管理科学和规划科学等学科知识背景优势的资源环境评价和城乡规划应用型人才),突出城乡规划特色方向。

武汉大学培养方案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07

武汉大学培养方案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07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代码、名称专业代码:070702专业名称: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 Resource Management 二、专业培养目标培养能够运用现代地理学理论和“3S”技术,从事有关空间信息采集、处理及分析、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开发、地图制图、区域规划、土地资源规划和管理、生态环境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研究的高级技术人才。

三、专业特色和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将系统学习资源环境与地理科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熟练掌握“3S”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技术,能够从事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开发、区域城乡规划、国土资源规划管理、生态环境管理与评价。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资源环境与地理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2.掌握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和全球定位系统(3S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具有较强的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开发能力、遥感应用分析能力和地图制图能力;4.具有城乡规划管理的基本能力;5.具有国土资源管理和规划的基本能力;6.具有生态环境管理和评价的基本能力。

四、学制和学分要求学制:四年。

学分要求:150学分。

五、学位授予: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六、专业主干(核心)课程学科平台课程:自然地理学、地貌学、经济地理学与区域规划、数字测图与GPS、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遥感技术及其应用。

其他主干课程: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地图设计与编绘、自然资源学、资源环境管理信息系统、环境评价与规划、土地资源规划设计、资源环境遥感分析。

七、双语课程遥感技术及其应用(Introduction to Remote Sensing)八、主要实验和实践性教学要求数字测图与GPS实习2周地理信息系统原理课程设计2周地理综合实习2周地图设计与编绘课程设计2周遥感技术及其应用实习1周遥感数字图像处理实习2周土地资源规划设计实习3周环境评价与规划课程设计2周资源环境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课程设计4周毕业论文14周九、毕业生条件及其它必要的说明达到学校规定的毕业生必须具备的条件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教学计划表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辅修与双学位培养方案。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070702)培养方案(精)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070702)培养方案(精)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070702)培育方案Program for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 Resource management一、培育目标、基本要求与专业方向本专业培育具备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的特意人才。

学生毕业后可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和各级行政管理部门从事城市规划与管理、资源开发与利用、气象应用、房地产开发与管理、地图与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旅行资源开发、饭馆管理等从事科研、教课、科技开发、规划与管理等工作。

ⅠE ducational Objectives and Learning OutcomesThis program is designed to train and bring up professional talents acquiring the fundamental principles, knowledge & skills of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 Resource management. Graduated students can undertake urban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resources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meteorological applications,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 maps and GIS applications,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t resources and hotel management in research institutes, colleges and other departments, such as resource, environment, programming, planning etc.二、骨干课程及课程系统:主要课程包含自然资源学、管理学、经济学、生态学、遥感原理与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全世界定位系统、计算机协助设计、数据库技术及应用、城市整体规划,地区规划、土地管理学总论、土地利用规划、旅行规划、丈量学与地图学、自然地理、经济地理、人文地理、气象学与天气学等。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英文名称:Resources Environment and the Management of Urban and RuralPlanning)★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城乡规划方向):培养具有良好科学素质、坚实基础理论知识和应用研究能力的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有:建筑学、工程规划、城市规划原理、城市学、生态学、地理信息系统(CAD制图)、区域规划、旅游规划等。

毕业生适宜在各级城乡规划、国土资源以及科研、高校等部门工作。

主干课程: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计量地理学、经济学原理、地图学、建筑学、城市地理学、城市规划原理、区域分析与规划、城市生态学、旅游地理与旅游规划。

本专业培养的是具有一定的技术经济、交通、遥感、管理及相关学科知识,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有关政策、法律法规的基本知识;具有独立获取知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了解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学科的新发展、新成就信息和更新知识的能力;初步受到科学研究训练,具有一定的试验设计和科研能力;具有较好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较顺利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具有一定的从事资源与城乡规划管理工作的能力和适应相邻专业工作的能力和素质的复合型管理与科研人才。

工作方向一般是在政府决策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科研院所从事资源环境开发、保护与规划,城乡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规划。

开设的专业课有地质与地貌学、测量与地图学、遥感及其应用、土地评价与土地管理、生态环境规划、国土规划与管理、环境规划与管理、旅游资源与文化开发规划、区域分析与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地理学原理等。

就业方向以去应聘城市规划设计、旅游规划类的,譬如说城市规划设计单位,旅游规划设计公司,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等等;也可以去国土资源局、规划局之类的,不过这类一般都要考公务员等等;还可以进稍大型的地产类的企业,应聘企业规划设计部内的一些园林规划等职位。

武汉大学培养方案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07

武汉大学培养方案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07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代码、名称专业代码:070702专业名称: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 Resource Management二、专业培养目标培养能够运用现代地理学理论和“3S”技术,从事有关空间信息采集、处理及分析、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开发、地图制图、区域规划、土地资源规划和管理、生态环境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研究的高级技术人才。

三、专业特色和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将系统学习资源环境与地理科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熟练掌握“3S”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技术,能够从事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开发、区域城乡规划、国土资源规划管理、生态环境管理与评价。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资源环境与地理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2.掌握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和全球定位系统(3S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具有较强的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开发能力、遥感应用分析能力和地图制图能力;4.具有城乡规划管理的基本能力;5.具有国土资源管理和规划的基本能力;6.具有生态环境管理和评价的基本能力。

四、学制和学分要求学制:四年。

学分要求:150学分。

五、学位授予: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六、专业主干(核心)课程学科平台课程:自然地理学、地貌学、经济地理学与区域规划、数字测图与GPS、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遥感技术及其应用。

其他主干课程: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地图设计与编绘、自然资源学、资源环境管理信息系统、环境评价与规划、土地资源规划设计、资源环境遥感分析。

七、双语课程遥感技术及其应用(Introduction to Remote Sensing)八、主要实验和实践性教学要求数字测图与GPS实习2周地理信息系统原理课程设计2周地理综合实习2周地图设计与编绘课程设计2周遥感技术及其应用实习1周遥感数字图像处理实习2周土地资源规划设计实习3周环境评价与规划课程设计2周资源环境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课程设计4周毕业论文14周九、毕业生条件及其它必要的说明达到学校规定的毕业生必须具备的条件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教学计划表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辅修与双学位培养方案。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就业前景和就业方向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就业前景和就业方向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就业前景和就业方向本科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存在着比较明显的“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

一方面,好的科研、企业单位是理想的择业对象,可是其要求自然也比较高,本科生的竞争优势不是很强,各个方面的能力都需要提高;另一方面,基层单位就业容易,可是条件差,发展也不太理想。

对于求职来说,文凭其实只是一小方面,招聘单位对文凭作出规定,无非也是希望应聘者有更高的专业能力。

所以说,专业知识、能力过硬才是最重要的条件,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意识的锻炼、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也是增强竞争优势的方法。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就业前景: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原专业名称: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是以人口、资源、环境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应用、管理为内容的基础性与应用性相结合的专业。

它涉及地理科学、人文科学、城乡建设规划、地理信息系统管理等多个领域的内容。

其目的是为了适应城市建设、房地产业、旅游业等方面飞速发展,为社会提供更多的专门人才。

在我国,如何解决人口、资源、环境的问题,已经被作为基本国策提出,三者成为各级政府施政纲领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研究的内容就是通过城乡规划和管理,合理利用资源和环境,促进城乡人口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该专业的社会需求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旺盛势头。

该专业培养掌握地理学、经济学、管理学、城乡规划等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城乡规划设计、土地资源利用和规划、旅游资源规划等专业基本技能,熟悉资源与环境、城乡规划有关政策和法规,了解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领域发展动态,能够从事城乡规划设计、城建管理、土地规划和管理、旅游规划和开发及相关领域工作中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就业前景最好的地区有:1、北京、2、成都、3、广州、4、南京、5、宁波、6、合肥,平均薪酬在4500元。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就业方向: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领域广泛,主要服务于城市、乡镇、区域、资源、环境、交通、人口、住房、土地、基础设施和规划管理等领域,从事与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有关的应用研究、生产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或到科研机构、高等学校等地从事地理学、资源、环境等方面的科学研究、教学工作。

武汉大学培养方案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07

武汉大学培养方案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07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代码、名称专业代码:070702专业名称: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 Resource Management二、专业培养目标培养能够运用现代地理学理论和“3S”技术,从事有关空间信息采集、处理及分析、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开发、地图制图、区域规划、土地资源规划和管理、生态环境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研究的高级技术人才。

三、专业特色和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将系统学习资源环境与地理科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熟练掌握“3S”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技术,能够从事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开发、区域城乡规划、国土资源规划管理、生态环境管理与评价。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资源环境与地理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2.掌握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和全球定位系统(3S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具有较强的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开发能力、遥感应用分析能力和地图制图能力;4.具有城乡规划管理的基本能力;5.具有国土资源管理和规划的基本能力;6.具有生态环境管理和评价的基本能力。

四、学制和学分要求学制:四年。

学分要求:150学分。

五、学位授予: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六、专业主干(核心)课程学科平台课程:自然地理学、地貌学、经济地理学与区域规划、数字测图与GPS、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遥感技术及其应用。

其他主干课程: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地图设计与编绘、自然资源学、资源环境管理信息系统、环境评价与规划、土地资源规划设计、资源环境遥感分析。

七、双语课程遥感技术及其应用(Introduction to Remote Sensing)八、主要实验和实践性教学要求数字测图与GPS实习 2周地理信息系统原理课程设计 2周地理综合实习 2周地图设计与编绘课程设计 2周遥感技术及其应用实习 1周遥感数字图像处理实习 2周土地资源规划设计实习 3周环境评价与规划课程设计 2周资源环境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课程设计 4周毕业论文 14周九、毕业生条件及其它必要的说明达到学校规定的毕业生必须具备的条件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教学计划表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辅修与双学位培养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业名称】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
【专业代码】
【内容简介】本专业培养具有坚实的地理科学基础和开阔的区域经济视野,较强的空间分析和综合信息处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具备从事资源环境评价、城乡规划管理,以及房地产市场分析能力的技能性人才。

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科学态度、职业道德和较强的实践与创新能力。

本专业始终坚持严谨治学与科研项目带动相结合的办学理念。

本专业既拥有在学术界享誉海内外的终身教授,又有大批活跃于学术研究及社会管理应用的骨干教师。

以土地利用与房地产估价、区域经济与旅游规划为两个重点研究方向,学生在校期间有较多机会参与科研实践。

本专业每年约有三分之一左右的毕业生考取或免试推荐为硕士研究生。

许多毕业生发挥专业所特有的综合运筹能力的特长,已经走上省市县各级政府管理部门的领导岗位。

【主干课程】地球科学概论、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遥感与图像处理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地图学、环境科学导论、城市规划原理、区域分析与规划、房地产评估、房地产开发与策划、旅游规划与设计、旅游经济学等。

【特色课程】
【实践环节】实验分析、规划设计、软件应用、专业调研、专业设计、毕业设计等。

学生在学期间可以参与相关教授科研工作,从事房地产估价、房地产市场分析、旅游项目规划设计、土地利用规划等相关科研项目的研究实践。

【修业年限】
【授予学位】
【就业方向】本专业的毕业生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掌握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技能,在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方面获得较多训练,适合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国土、旅游、计划、规划、环保等政府管理部门从事相关科研、教学和管理等工作,或进入房地产、旅游、规划设计等企业机构。

每年有1/3左右的毕业生考取或免试进入硕士阶段学习或硕博连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