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合集下载

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认识论部分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是绝不容忽视的一部分,其中对于认识发展过程中的理性认识,尤其是理性认识三种形式的理解在多次考试当中均有涉及。

认识的发展是在实践基础上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又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能动飞跃。

理性认识属于认识的高级形式、高级阶段,是人们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和内部联系的认识,是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经过思考、分析,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整理和改造之后形成的,主要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其特点是间接性和抽象性。

01 概念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是构成理性认识科学体系核心的要素。

人们在实践中对客观事物的感性认识有了大量积累之后,从中抽出事物的本质属性,也就是本质、全体和内部联系,然后用一定的物质外壳词语把它标志起来,这就产生了概念。

例如:在认识苹果的初期,获得了对苹果的各种感性材料积累,通过对单一的感觉、综合的知觉以及回忆再现的表象整体的思考、分析,最终抽离出苹果的概念,也就是所谓含义的界定,苹果是水果的一种,是蔷薇科苹果亚科苹果属植物,其树为落叶乔木。

苹果的果实富含矿物质和维生素,是人们经常食用的水果之一。

02判断反映事物关系的思维模形式,是对事物的状况和性质有所判定的思维形式,判断其实是展开了的概念,是对某一事物内部联系作出肯定与否定的论断的思维形式。

例如:通过苹果是什么、不是什么,将苹果的概念再细化,也就是所谓的判断。

苹果是植物,不是动物,形状近乎圆形,不是三角形、方形,颜色常见为红黄绿,不是黑蓝紫…03推理由已知合乎规律地推出未知的思维形式,是通过对某些判断的分析和综合再引出新的判断的过程,能反映出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

例如:苹果中营养成份可溶性大,易被人体吸收,有利于溶解硫元素,可以推理出苹果是美容佳品,既能减肥,又可使皮肤润滑柔嫩;苹果中含有铜、碘、锰、锌、钾等元素以及大量维生素C,可以推理出苹果可以保护人体的心血管、增强人体免疫力并且改善呼吸系统和肺功能等。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在概念和三个方面都不同。

1,概念不同
1.知觉知识与“理性知识”相对,指的是由直接作用于人类感觉器官(眼睛,耳朵,鼻子,舌头,身体)的客观事物在大脑中产生的反射形式。

2.理性知识是指人们在抽象思维的帮助下,总结和整理出大量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对事物的本质,万物的内在关系和事物本身的规律的理解。

2,形式不同
1.知觉知识包括三种形式:感觉,知觉和表示。

感觉是人对事物的最初反映,它是主体的感觉器官对内部和外部环境中适当刺激的反映形式。

感知是对表面现象或客观事物外部关系的全面反映。

它提供了对象的客观对象的整体图像。

外观是对曾经作用于人类意识中的事物的外部形象的保存,重新出现或重新组织。

2.理性认知具有三种形式:概念,判断和推理。

概念是一种思维形式,反映了事物的本质属性和构成科学系统核心的逻辑元素。

判断是一种思维形式,可以反映事物之间的关系并
确定事物的状态和性质。

推理是一个过程,在这种过程中,依法从已知的知识中推导出未知的思维形式,而新的判断则是通过对某些判断的分析和综合而得出的。

3,不同的特点
1.知觉知识的特点是直接,生动和具体。

为了获得感知知识,我们必须参与社会实践并直接与客观事物接触。

知觉知识是知识的来源和理性知识的基础。

2.理性知识是认知过程中的重要阶段。

在实践中,基于对客观事物的大量感知知识,人们掌握了事物的本质属性,即提取事物的本质,整体和内部关系,并用某些物质的外壳词对其进行标记,这导致了这个概念。

概念是一种思维形式,反映了对象的基本属性。

它的出现是认知过程中的飞跃。

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的关系

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的关系

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的关系(1)感性认识: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通过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及其外部关系和事物各方面的知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突出特点是直接性,局限性是不深刻。

(2)理性认知: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总结和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对事物本身的性质、总体性、内在联系和规律性的认识。

理性认知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形式。

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其特征是抽象性和间接性。

(三)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统一的认识过程中的两个阶段,它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区别:1.感性认知和理性认知是人类对客观世界反映的两个不同层次,也是认知过程的两个不同阶段。

2.两者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质的区别。

联系: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互相依存。

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深化为理性认识。

2.在实际认识过程中,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容。

这说明两者并没有绝对清晰的界限。

(1)感性中渗透着理性的因素。

(2)理性中渗透着感性的因素。

(3)理性认识不仅基于感性认识,还基于文字、符号等感性形式。

(4)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统一的,二者统一的基础是实践。

(四)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1)在实践的基础上,尽可能获取丰富实用的感性材料。

这是正确实现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基础。

(2)运用辩证思维的科学方法,通过理性思维,对丰富的感性材料由表及里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加工。

(5)人的认知过程是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

理性因素:人的理性直觉和理性思维能力。

理性因素在认识活动中的作用:(1)指导作用;(2)解释作用;(3)预见作用。

非理性因素:人的情感、意志,从广义上看,还包括认识能力中具有不自觉、非逻辑性等特点的认识形式,如联想、想象猜测、直觉、顿悟、灵感等。

非理性因素可以激活、驱动和控制人的认知能力和活动。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感性认识是指人们在实践过程中,通过自己的肉体感官(眼、耳、鼻、舌、身)直接接触客观外界,引起许多感觉,在头脑中有了许多印象,对各种事物的表面有了初步认识,这就是感性认识。

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把所获得的感觉材料,经过思考、分析,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整理和改造,形成概念、判断、推理。

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飞跃,它反映事物的全体、本质和内部联系。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1、与认识对象的联系不同:感性认识是认识主体通过感觉器官在与对象发生实际的接触后产生的,它与认识对象之间的联系是直接的,具有直接性。

理性认识是认识主体通过抽象思维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而获得的,它与认识对象的联系是间接的,具有间接性。

2、反映的方式不同:感性认识通过感觉器官与认识对象接触,形成关于对象的生动的、直接的形象,它以具体形象的方式反映对象,具有形象性。

理性认识是通过抽象思维,从现象中揭示出本质,从偶然性中揭示出必然性,它以抽象的方式反映对象,具有抽象性。

3、反映对象的深度、层次不同:感性认识反映的是事物的具体特性、表面性和外部联系。

理性认识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内在联系和规律。

正因为两者有质的不同,所以,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中的一次飞跃。

认识通过感觉、知觉、表象等形式,接受客体的各种信息,感知客体的外部属性、状态和形象,并保留在观念中成为关于客体的鲜明的感性映象。

因此,"生动的直观"在认识过程中有重大的作用,它在主体同客体之间建立起一种直接的感性联系,没有这种联系,主体的认识就没有对象,因而也就不可能有关于对象的认识。

但是,"生动的直观"还不能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它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

理性认识的基本形式是概念、范畴、判断、推理。

这些形式是在感性认识形式基础上形成和起作用的。

它们是主体思维活动的结果和产物,又是主体思维活动的手段和工具。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什么是理性知识?人们对事物的本质,事物的整体以及事物的内部关系的理解是通过抽象思维对知觉知识材料进行处理,分类和总结而形成的。

它具有抽象性和普遍性的特征,其内容反映了事物的本质。

理性认知包括三种形式:概念,判断和推理。

概念是相似事物的共同一般特征和本质属性的概括和反映,是最基本的思维形式和思维单元。

例如家庭,社会,国家和国籍,是一些基本概念。

在结合和深化概念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了其他形式的理性认知。

判断是对事物本质和事物间关系的反映,是对事物是什么,不是什么,是否具有某些属性或关系的判断和确定。

审判是一个扩展的概念。

推理是判断与形式判断之间的联系,从逻辑上从已知事物的本质或关系推论未知的反射形式。

理性认知是认知发展的高级阶段。

理性知识取决于感性知识。

感性知识在实践的基础上,人们通过感觉器官对外界的直接反映是他们对事物各个方面和对外关系的理解。

知觉知识的特征在于图像,其内容是事物和现象的反映。

在感知知识中,人脑不仅反映了客观对象的个体属性,而且还链接了对象的各种属性,以反映客观事物的整体形象。

它还可以重组并再现过去在内存中感知到的事物的图像,从而反映出目前尚未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

这是感知知识的三种相互关联的形式:感觉,感知和表示。

感觉是人类感觉器官对个人属性和客观事物各个方面的直接反映,例如人类的视觉,听觉,触觉等。

它是感知知识和整个知识的起点。

感知是人体感觉器官对客观事物外部特征的全面反映。

如果将颜色,香气和味道结合在一起,就会形成苹果的整体感。

图像是感知知识的一种高级形式,它是人脑根据过去的感受和感知而形成的,它是曾经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再现。

知觉认知是认知发展的低阶阶段,认知的知觉阶段需要发展到理性阶段。

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是

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是

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是?
理性认识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

概念:对事物本质属性的概括。

判断:在概念的基础上对事物的各种关系进行区分和识别。

推理:由一个已知的判断推出另一个判断。

理性认识属于认识的高级形式、高级阶段,是人们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和内部联系的认识,是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经过思考、分析,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整理和改造之后形成的,主要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其特点是间接性和抽象性。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主要有概念、三方面的区别。

一、概念不同1、感性认识与“dao理性认识”相对,是指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眼、耳、鼻、舌、身)在大脑中产生的反映形式。

2、理性认识是指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的认识。

二、形式不同1、感性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

感觉是人对事物的最初反映,是主体的感官对内外环境适宜刺激物的反映形式。

知觉是对客观事物表面现象或外部联系的综合反映,它为主体提供客观对象的整体映象。

表象是曾经作用于感官的事物的外部形象在人的意识中的保存、再现或重组。

2、理性认识有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形式。

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是构成科学体系核心的逻辑要素。

判断是反映事物关系的思维形式,是对事物的状况和性质有所判定的思维形式。

推理是由已知合乎规律地推出未知的思维形式,对某些判断分析和综合再引出新判断的过程。

三、特点不同1、感性认识的特点是直接性、生动性和具体性。

要获得感性认识,必须亲自参加社会实践,直接接触客观事物。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来源,是理性认识的基础。

2、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的重要阶段,人们在实践中对客观事物的感性认识大量积累的基础上,抓住事物的本质属性,即抽出事物的本质、全体和内部联系,用一定的物质外壳语词把它标志起来,这就产生了概念。

概念是反映对象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它的产生是认识过程中的飞跃。

感性认识是指bai人们在实践过程中,通过自己的肉du 体感官(眼、耳、鼻、舌、zhi身)直接接触客观外界,引起许多dao感觉,在头脑中有了许多印象,对各种事物的表面有了初步认识,这就是感性认识。

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把所获得的感觉材料,经过思考、分析,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整理和改造,形成概念、判断、推理。

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飞跃,它反映事物的全体、本质和内部联系。

理性认识

理性认识
理性认识相对于感性认识而言。是指属于概念、判断和推理阶段的认识,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的反映。 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由感性认识发展而来的,它表现为一系列的抽象、概括、分析和综合的过程。
编辑本段理性认识的特点
认识过程中的飞跃
人们在实践中对客观事物的感性认识大量积累的基础上,抓住事物的本质属性,即抽出事物的本质、全体和内部联系,用一定的物质外壳语词把它标志起来,这就产生了概念。概念是反映对象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是思维的“细胞”,它的产生是认识过程中的飞跃。
目录
理性认识定义
认识过程
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和前提发展趋势
推理阶段的认识
理性认识的特点认识过程中的飞跃
间接的反映
理性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识 定义
认识过程
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和前提 发展趋势
推理阶段的认识
理性认识的特点 认识过程中的飞跃
间接的反映
展开 编辑本段理性认识
定义
间接的反映
判断是展开了的概念,是对某一事物内部联系作出肯定与否定的论断的思维形式。推理是从已知判断推出新的判断的思维形式。它能反映出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由此可见,概念、判断和推理是理性认识的三种基本形式。此外还包括假说和理论等形式。理性认识的特点,是对客观事物抽象、概括、间接的反映。
扩展阅读:
1

2
http://magic
理性认识百科名片
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的重要阶段,以事物的本质规律为认识对象,是对事物的内在联系的认识,具有抽象性、间接性、普遍性。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有:慨念——对事物本质属性的概括,判断——在概念的基础上对事物的各种关系进行区分、识别;推理——由一个已知的判断推出昂一个判断。理性认识的这三种形式是认识的不断深化,具有递进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