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桥本氏甲状腺炎的临床研究进展_陈银
桥本甲状腺炎的中医研究进展

桥本甲状腺炎的中医研究进展1. 引言1.1 疾病背景桥本甲状腺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甲状腺组织受到炎症和破坏,最终导致甲状腺功能减退或亢进。
研究表明,桥本甲状腺炎在全球范围内的流行率逐年上升,特别是在女性群体中。
这种病症会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极大的困扰,甚至影响生育和胎儿的健康。
目前,西医治疗桥本甲状腺炎主要以激素替代治疗为主,但长期使用激素会带来一系列副作用,需要寻找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1.2 中医研究意义桥本甲状腺炎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主要特点是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常伴有自身抗体阳性。
在中医研究领域,桥本甲状腺炎的治疗一直备受关注。
中医药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在桥本甲状腺炎的治疗中展现出独特的优势。
中医研究桥本甲状腺炎的意义在于挖掘中医药在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独特优势,寻找中医药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的有效方案,并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的新途径。
通过深入研究桥本甲状腺炎的病因机制和中医治疗方法,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治疗选择,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
中医研究桥本甲状腺炎也有助于推动中医药在现代医学中的发展,促进中西医结合治疗模式的不断完善,为提升桥本甲状腺炎患者的生活质量贡献力量。
【字数:237】。
2. 正文2.1 桥本甲状腺炎的病因桥本甲状腺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病因主要与遗传、环境、免疫调节失衡等因素有关。
遗传因素在桥本甲状腺炎的发病中起着关键作用,家族史阳性的患者比一般人群更容易患病。
环境因素包括放射性碘摄入、感染、药物、外界压力等,这些因素可能引起免疫系统异常应答,导致自身抗体对甲状腺组织的攻击。
免疫调节失衡是桥本甲状腺炎发病的另一个重要因素,体内对自身组织产生的免疫应答异常,导致免疫系统攻击甲状腺组织,最终引发炎症反应和甲状腺功能障碍。
除了上述主要病因外,还有一些辅助因素可能影响桥本甲状腺炎的发展,如雌激素水平的变化、微量元素缺乏、精神压力等。
中医药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的研究进展
徐波
【期刊名称】《中医研究》
【年(卷),期】2022(35)10
【摘要】桥本甲状腺炎(hashimoto's thyroiditis,HT)是一种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疾病,起病隐匿,进展缓慢,病情严重会影响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健康。
近年来,该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目前,西医治疗方法有限,而中医药治疗是研究的重要方向。
中医药治疗在改善该病的中医证候积分、甲状腺自身免疫抗体及缩小肿大的甲状腺方面疗效显著。
通过总结分析近年来中医药治疗HT相关文献资料,从中医药现代作用机制、中医病因病机及中医治疗方法等方面概述HT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认为中医药治疗HT较常规西药治疗具有一定优势,具有临床实用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总页数】6页(P91-95)
【作者】徐波
【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中医医院内分泌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81.4
【相关文献】
1.中医药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的研究进展
2.中医药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研究进展
3.桥本甲状腺炎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4.中医药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的研究进展
5.中医药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的研究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桥本甲状腺炎的中医研究进展

桥本甲状腺炎的中医研究进展桥本甲状腺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甲状腺功能减退和甲状腺组织的炎症。
在中医中,桥本甲状腺炎可归为“甲状腺疾病”或“痰瘀互结证”范畴,中医理论认为桥本甲状腺炎主要由气滞、瘀血、阴虚、痰浊等多种因素引起。
近年来,中医在桥本甲状腺炎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中医药对桥本甲状腺炎的治疗取得了一定效果。
中医药治疗以调整气血、清热解毒、祛瘀化痰为主要治疗原则,常用药物包括桃仁、川芎、丹参、红花等。
研究表明,中医药能够改善患者的甲状腺功能,减轻炎症反应,改善临床症状,并且对抗体水平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中医药还可以改善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减少疾病的复发。
针灸疗法对桥本甲状腺炎也有一定的疗效。
针灸能够通过调理气血,改善气血循环,促进瘀血的排除,从而改善甲状腺功能,减轻炎症反应。
研究表明,采用濒厥法针刺曲池、气海等穴位,可以显著降低患者抗体水平,改善甲状腺功能,减少病情的发展。
中医草药的辅助运用也取得了一些进展。
常用的中药方剂包括桂枝茯苓丸、玉屏风散、五帝散等。
研究表明,这些中药方剂能够改善患者的气血运行,清热解毒,祛瘀化痰,从而改善甲状腺功能,减轻炎症反应。
部分中药还具有抗氧化和免疫调节作用,有助于提高机体的自身修复能力。
中医治疗桥本甲状腺炎也更加注重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和体质辨证施治,不仅可以更好地调理病情,还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中医治疗桥本甲状腺炎不仅仅是接受药物和针灸等治疗,还包括调整饮食结构,改善生活习惯,减轻精神压力等方面,这些综合治疗措施对改善桥本甲状腺炎的疗效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中医对桥本甲状腺炎的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中医药、针灸疗法和中药辅助运用等治疗手段,能够改善甲状腺功能,减轻炎症反应,并且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对于桥本甲状腺炎的治疗具有一定的疗效。
由于桥本甲状腺炎的发病机制复杂,治疗难度较大,中医的研究还需要更多的临床和实验数据的支持,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中医药治疗桥本氏甲状腺炎的临床研究进展_陈银

成”,提出瘿瘤是气、痰、瘀壅结而成的观点。《杂病 源流犀烛·瘿瘤》中描述道:“瘿瘤者,气血凝滞,年 数深远,渐 长 渐 大 之 症。何 谓 瘿,其 皮 宽,有 似 樱 桃,故名瘿,亦名瘿气,又名影袋。”明确指出了瘿病 的发生与气血凝滞有关。综合上述古代文献,其病 机始于情志 不 畅,肝 郁 气 滞,日 久 则 血 行 不 畅 而 致 血瘀,或气 郁 化 火,火 热 炼 液 灼 津,肝 阳 上 亢,致 木 克脾土,致水谷运化失常,无法化气成精,精微化生 不足,则肾阳亏虚,见“虚劳”“浮肿”等证。其病机 特点可以概 括 为 本 虚 标 实,本 虚 为 脾 虚 等,标 实 为 气滞、痰浊、瘀血等。
现代医家 对 此 有 进 一 步 的 认 识。 林 兰 教 授[11] 提出了甲状 腺 为“奇 恒 之 府,助 肝 疏 泄,助 肾 生 阳 ” 学说,认为其特点为肝郁脾虚和脾肾阳虚。冯建华 教授[12]认为本 病 发 病 多 因 正 气 亏 虚,卫 外 不 固,外 感风热毒邪,与 气 痰 搏 结 壅 于 颈 前 而 发 病,属 正 虚 邪实;或患者素体阳气偏盛、肝郁火旺者,发病则易 表现为心肝 火 旺 之 证; 日 久 正 气 更 衰,多 以 脏 腑 虚 损、痰气瘀 血 内 结 为 主,尤 以 脾 肾 阳 虚 为 甚。 程 益 春[13]认为本病 多 起 于 情 志 内 伤,加 之 温 邪 侵 袭,邪 正相搏,导 致 气 血 失 和,阴 阳 失 调,肝 失 调 达,肝 郁 气滞,郁而化火,发为本病。
桥本甲状腺炎的中医研究进展

桥本甲状腺炎的中医研究进展桥本甲状腺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常见于女性,其发病机制至今尚不十分明确。
在西医学中,桥本甲状腺炎的治疗主要包括对甲状腺素替代治疗和免疫抑制剂的使用。
随着中医药的研究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中医药在桥本甲状腺炎的治疗中具有一定的疗效。
本文将就桥本甲状腺炎的中医研究进展进行全面的介绍。
一、中医对桥本甲状腺炎的认识中医认为桥本甲状腺炎属于“瘀热内蕴”的范畴,即病因主要是由于情志不畅、饮食不节等引起的肝郁脾虚、痰瘀内生,导致气血运行不畅,最终形成桥本甲状腺炎。
在中医的治疗中,常用的方法包括清热利湿、化痰活络、调和气血等。
中医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的核心理念是调整体内的阴阳平衡,消除瘀热、和解痰瘀、平衡气血,从而达到治疗和缓解桥本甲状腺炎的目的。
二、中药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的临床应用1. 清热利湿类中药中医认为,桥本甲状腺炎患者体内常常存在湿热、瘀热等病邪,因此清热利湿类中药在桥本甲状腺炎的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
常用的中药包括黄连、栀子、茵陈等,这些药物具有清热泻火、利湿解毒的作用,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体内环境,减轻炎症反应。
2. 调和气血类中药3. 活络祛痰类中药针灸作为中医传统疗法之一,在桥本甲状腺炎的治疗中也有较好的临床应用效果。
针灸治疗桥本甲状腺炎主要通过调理体内的气血、平衡阴阳,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常用的穴位包括风池、足三里、关元等,通过刺激这些穴位,可以促进体内气血的运行,改善病情。
临床研究表明,针灸治疗桥本甲状腺炎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甲状腺功能、减轻炎症反应,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明显提升作用。
四、中医药与西医药的结合治疗在临床上,中医药与西医药的结合治疗桥本甲状腺炎已成为一种趋势。
中医药能够通过调整体内的气血、平衡阴阳,改善患者的整体体质,减轻病情。
而西医药则能够通过激素替代治疗、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快速控制病情,减轻炎症反应。
综合运用中西医治疗桥本甲状腺炎,能够取长补短,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中医药在桥本甲状腺炎防治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中医药在桥本甲状腺炎防治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桥本甲状腺炎是一类自身免疫性疾病,本病属袓国医学的“瘿病”范畴,中医药治疗主要以调节脏腑功能及提升机体免疫功能为主,对治疗效果及安全性具有明显的优势。
近年来的多项研究证实了中医药防治桥本甲状腺炎具有不错的效果。
本文通过分析、归纳整理中医各家对桥本甲状腺炎的文献,从病因病机、临床治疗等方面体现研究进展,为中医药在桥本甲状腺炎防治中的研究提供基础。
桥本甲状腺炎(Hashimoto Thyroiditis,HT)目前仍无特殊治疗方法,近几年研究发现其和甲状腺癌的发病具有一定的相关性[1]。
目前临床上常用甲状腺制剂、甲状腺素等药物治疗,但疗效不明显,且后遗症明显[2]。
近年来中药对免疫系统独特的调节作用已广泛为大家所认同,中医药治疗有其独特的优势,毒副反应小,能早期治疗和干预,可以起到明显的预防作用。
中医药在治疗时更注重从患者的整体治疗入手,对疾病进行整体控制及调节。
本研究收集近几年有关桥本甲状腺炎的中药防治的相关文献,对中医治疗HT的现状和进展进行如下综述,为了更好裨益今后的临床治疗。
1 概念桥本甲状腺炎(Hashimoto Thyroiditis,HT)是由于自身免疫、炎症损伤和异常凋亡等因素导致甲状腺正常分泌功能受到损害的一类自身免疫性疾病[3-4]。
本病的主要病理变化是甲状腺腺体呈弥漫性肿大,腺泡增生,间质各处有大量浆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及淋巴滤泡形成。
HT主要临床特点是血清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或者甲状腺微粒体抗体(TMAb)阳性及甲状腺内出现淋巴细胞浸润,最终导致甲状腺组织结构破坏和甲状腺功能低下[5]。
HT发病率为0.3%~10%不等,女性患者是男性的5~10倍[6]。
近年来,由于环境和社会因素的影响,HT发病率逐年增加,严重影响人类的健康及生活质量。
新近研究发现,HT与甲状腺癌发病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7-8],HT可通过促使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上升及一些自身免疫机制促使甲状腺癌形成。
桥本甲状腺炎的中医研究进展

桥本甲状腺炎的中医研究进展桥本甲状腺炎是一种甲状腺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点为甲状腺组织中存在自身抗体,导致甲状腺功能减退。
中医学认为,桥本甲状腺炎的病因主要为肝肾不足、气血不足、脏腑功能紊乱,因此中医治疗通常从补肝肾、益气血、调理脏腑入手,下面是桥本甲状腺炎中医研究进展的相关内容。
1、中药治疗针对桥本甲状腺炎的中药治疗常常采用补肾壮阳、益气血、调理脏腑的方剂。
其中,补肝肾为主的方剂以六味地黄丸、右归丸等为代表,兼有补肝益气、调理脾胃的功效;益气血为主的中药方剂以四物汤、八味地黄丸等为代表,可起到调和气血、养阴和虚的作用;调理脏腑为主的方剂如参苓白术散、六君子丸等则主要起到镇静、缓解病情的作用。
有研究表明,在辅助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的过程中,中草药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可以缓解患者的症状,提高甲状腺功能,但需要注意用药量和用药时间,避免药物产生副作用。
2、针灸治疗针灸治疗桥本甲状腺炎主要采取平肝调气、扶正祛邪的方法,医师使用针刺手太阴肺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等穴位进行治疗。
如针刺太冲、三阴交、足三里、合谷等穴位,以达到平补开合、协调阴阳的目的。
此外,还有一些针灸疗法,如耳针疗法、电针疗法、艾灸疗法等,也被广泛运用于桥本甲状腺炎的治疗中。
这些针灸疗法主要是利用针刺或按压穴位,调整体内机能,增强体质,对于桥本甲状腺炎的症状有所缓解,可以促进身体功能的恢复。
3、饮食调理对于桥本甲状腺炎患者而言,饮食调理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在保证营养的前提下,补充人体所需的各类维生素和矿物质,增强抵抗力,达到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的目的。
中医上,建议患者多吃一些具有滋阴补肾、益气养血的食物,如牛肉、羊肉、鸡肉、鸭肉、深海鱼类、绿叶蔬菜等。
此外,还可以加入一些滋阴益肾、润肺止咳的食品,如莲子、枸杞子、鸽蛋、百合、沙参等。
这些食材对于调理身体,增强体质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总之,中医治疗桥本甲状腺炎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综合治疗。
桥本甲状腺炎的中医研究进展

桥本甲状腺炎的中医研究进展桥本甲状腺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特征是甲状腺组织受到免疫系统攻击,导致甲状腺功能减退。
传统中医学认为,桥本甲状腺炎是由脾胃虚弱、肝气郁结、肾气不足等多种因素引起的。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医学家开始关注桥本甲状腺炎的中医治疗方法,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进展。
中医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的核心思想是调整全身的阴阳平衡,激活正常的气血运行。
首先需要明确患者的体质特点,如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等不同的体质类型,针对不同的体质特点进行治疗。
一些研究发现,采用中药治疗桥本甲状腺炎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免疫功能,减少自身抗体的产生。
中药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的常用方剂包括四君子汤、六君子汤、四逆汤等。
这些方剂主要成分包括黄芪、白术、茯苓、甘草、黄连等。
这些中药可以补益体质,调整机体的阴阳平衡,激活气血运行。
有研究表明,这些中药可以减少自身免疫的攻击,并促进甲状腺功能的恢复。
针灸疗法也被广泛应用于桥本甲状腺炎的治疗中。
针灸可以通过调整气血的运行,激活经络系统,促进机体的自愈能力。
一些临床实验发现,针灸治疗可以显著减少甲状腺抗体的产生,减轻炎症反应,并改善患者的症状。
中医还强调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这包括良好的饮食习惯、适度的运动、合理的心理调节等。
一些研究发现,过度疲劳、情绪波动、不良饮食习惯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加重甲状腺炎病情,因此改善生活方式对于治疗和预防桥本甲状腺炎非常重要。
针对桥本甲状腺炎的中医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中药治疗和针灸疗法。
这些治疗方法可以调整机体的阴阳平衡,激活气血运行,促进甲状腺功能的恢复。
良好的生活方式也对于桥本甲状腺炎的治疗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中医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的研究还相对较少,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和临床验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分证论治:根据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桥本氏甲 状腺炎的相关文献的描述,临床上多将本病分为肝 郁气滞证、痰瘀互结证、气阴两虚证和脾肾阳虚证。 (1) 肝郁气滞证:长期忿郁恼怒或忧思郁虑,肝气失 于条达,气 滞 痰 凝 壅 结 颈 前 而 成 瘿,是 桥 本 病 重 要 的中医病 机。 治 疗 瘿 病,古 有“顺 气 为 先 ”之 训,所 以历代医家无不以疏肝理气为治疗大法。以疏肝 理气为治法的自拟方( 柴胡 24 g,香附 12 g,夏枯草 15 g,浙贝 10 g,白芍 10 g,甘草 6 g) ,可以使甲状腺 肿大及结节消退,改善患者自觉症状[17]。临床上采 用加味柴胡疏肝散( 黄芩 10 g,牡丹皮 10 g,柴胡 10 g,枳壳 10 g,当归 10 g,白术 10 g,茯苓 10 g,浙贝母 10 g,白芍 20 g,三棱 6 g,桃仁 6 g,甘草 6 g) ,能明 显降低 TGAb 和 TPOAb 水平[18]。服用理气消瘿汤 ( 当归、白芍、柴胡、半夏、陈皮、夏枯草、浙贝母、栝 楼、海藻、昆布等) 对于治疗早期桥本病有良好的临 床疗效,可 以 提 高 机 体 的 免 疫 功 能、减 轻 甲 状 腺 的 自身免疫反应[19]。而用疏肝散结汤( 柴胡、香附、郁 金、陈皮、夏枯草等) 治疗 33 例桥本氏甲状腺炎患 者,结果中药治疗 2 个月后的有效率可达 78. 8% , 证明了 疏 肝 理 气 法 对 桥 本 氏 甲 状 腺 炎 有 较 好 疗 效[20]。而在此 基 础 上,吴 深 涛 教 授[21] 根 据 刘 完 素 的“五志过极皆能化火”“六气皆从火化”之说,将与 本病发生密切相关的七情内伤、五志过极等因素都 归为“火郁 ”范 畴,运 用“火 郁 发 之 ”的 理 论 治 疗 本 病,主张在 疏 肝 理 气 的 基 础 上 宣 发 郁 热,临 床 上 常 以加味逍遥丸或普济消毒饮辨证治疗本病,可以使 患者临 床 症 状 减 轻,甲 状 腺 抗 体 水 平 大 幅 下 降。 (2) 痰瘀互结证:在认识桥本病的病理因素中,历代 医家同时也 很 重 视 痰 凝、血 瘀 这 两 个 病 理 因 素,并 强调痰瘀互结在桥本病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基金项目:中国中医科学院“名医名家传承”资助项目(No. CM20121003) 作者单位:1.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 100053;2. 北京中医 药大学,北京 100029 通讯作者:魏军平,Email:weijunping@ 126. com
成”,提出瘿瘤是气、痰、瘀壅结而成的观点。《杂病 源流犀烛·瘿瘤》中描述道:“瘿瘤者,气血凝滞,年 数深远,渐 长 渐 大 之 症。何 谓 瘿,其 皮 宽,有 似 樱 桃,故名瘿,亦名瘿气,又名影袋。”明确指出了瘿病 的发生与气血凝滞有关。综合上述古代文献,其病 机始于情志 不 畅,肝 郁 气 滞,日 久 则 血 行 不 畅 而 致 血瘀,或气 郁 化 火,火 热 炼 液 灼 津,肝 阳 上 亢,致 木 克脾土,致水谷运化失常,无法化气成精,精微化生 不足,则肾阳亏虚,见“虚劳”“浮肿”等证。其病机 特点可以概 括 为 本 虚 标 实,本 虚 为 脾 虚 等,标 实 为 气滞、痰浊、瘀血等。
·790·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4 年第 9 卷第 7 期 World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 2014,Vol. 9,No. 7
郁理气为 治 疗 大 法,由 柴 胡 疏 肝 散 为 基 本 方 加 减; 中期病机多为肝郁脾虚,以消瘰丸为基础方随症加 减;后期常 伴 有 甲 状 腺 功 能 减 退 的 症 状,病 机 特 点 主要是以脾 肾 阳 虚 为 本,局 部 痰 气 瘀 互 结 为 标,常 取生脉散加 软 坚 散 结 的 药 物 治 之。 许 芝 银 教 授[15] 则认为本病中期以痰瘀互结为主,方用桃红四物汤 合二陈汤加减。还有医家[16]指出:(1) 甲亢期为阴 虚阳旺期,常以杞菊地黄汤为基本方治疗;结汤 ( 夏枯草、三棱、莪术、浙贝母、猫爪草、山慈菇等) ; (3) 甲减期为正虚邪实期,常用自拟三和汤( 黄芪、 白术、防风、桂 枝、麻 黄、芍 药、甘 草、柴 胡、半 夏 等 ) 为基本方治疗。
现代医家 对 此 有 进 一 步 的 认 识。 林 兰 教 授[11] 提出了甲状 腺 为“奇 恒 之 府,助 肝 疏 泄,助 肾 生 阳 ” 学说,认为其特点为肝郁脾虚和脾肾阳虚。冯建华 教授[12]认为本 病 发 病 多 因 正 气 亏 虚,卫 外 不 固,外 感风热毒邪,与 气 痰 搏 结 壅 于 颈 前 而 发 病,属 正 虚 邪实;或患者素体阳气偏盛、肝郁火旺者,发病则易 表现为心肝 火 旺 之 证; 日 久 正 气 更 衰,多 以 脏 腑 虚 损、痰气瘀 血 内 结 为 主,尤 以 脾 肾 阳 虚 为 甚。 程 益 春[13]认为本病 多 起 于 情 志 内 伤,加 之 温 邪 侵 袭,邪 正相搏,导 致 气 血 失 和,阴 阳 失 调,肝 失 调 达,肝 郁 气滞,郁而化火,发为本病。
《外科正宗》指 出: “瘿 瘤 之 证,非 阴 阳 正 气 结 肿,乃 五脏瘀血、浊气、痰浊而成。”朱丹溪也强调“凡人身 上中下有 块 者,多 是 痰 ”。 近 代 医 家 更 是 认 为 痰 瘀 互结这一病机贯穿于本病的始终[22]。因此,在桥本 病的治疗上 应 注 重 活 血 化 痰 祛 瘀。 陈 如 泉 教 授[23] 认为本病 病 位 在 肝 经 循 行 之 部 位,其 病 机 以 痰 凝、 血瘀为主,因 此 治 疗 的 重 点 应 在 活 血、化 痰、祛 瘀, 自拟活血消瘿汤加减( 柴胡、郁金、香附、青皮、栝楼 皮、山 慈 菇、土 贝 母、三 棱、莪 术、蜣 螂 虫、自 然 铜 等) ,在临床治疗中取得了较理想的疗效。(3) 气阴 两虚证:桥 本 病 发 病 初 期 多 表 现 为 实 证,久 病 由 实 致虚,可见 气 阴 两 虚 的 症 候,临 床 多 表 现 为 颈 脖 粗 大、少气懒言、低热、多汗、心悸等。有研究[24]发现, 历代医家治疗桥本病时在益气滋阴类药物的使用 频率上远较理气化痰软坚类药为少,对于气阴两虚 这一病机的认识不足。因此,现代中医药治疗桥本 病应综合考虑,在治疗上以益气养阴为主。唐汉钧 教授[25]主张以益气养阴消瘿法辨治本病,临床上以 自拟方( 生黄芪 30 g,太子参 30 g,丹参 30 g,白术 15 g,茯苓 15 g,白芍 15 g,黄精 15 g,何首乌 15 g,生 地黄 18 g,天冬 12 g,枸杞子 12 g,玄参 12 g,夏枯草 9 g,浙贝母 9 g,红枣 20 g,炙甘草 6 g) 治疗 22 例患 者,总有效率 95% ,且其后未复发。以益气养阴活 血汤( 黄芪、何首乌、柴胡、桑椹子、夏枯草、紫河车、 川芎、丹参、甘草等) 合优甲乐联合治疗,发现中药 不但可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同时对西药可产生协同 作用[26]。予补中益气汤加减方( 人参 25 g,黄芪 30 g,焦白术 15 g,当归 10 g,升麻 10 g,柴胡 10 g,夏枯 草 10 g,半夏 6 g 等) 治疗 60 例患者,得出中医药治 疗桥本病可 取 得 长 期、稳 定、可 靠 的 疗 效[27]。( 4 ) 脾肾阳虚证:桥本病发病后期,病及于脾肾,表现有 面色萎黄、肢体肿胀、肢体寒冷、厌食等一系列甲减 症候。因此,治 疗 上 也 应 从 温 补 脾 肾 的 方 法 入 手。 服用自拟补肾健脾疏肝方( 熟地黄 15 g,山萸肉 15 g,茯苓 15 g,太子参 15 g,夏枯草 15 g,浙贝母 15 g, 生地黄 15 g,泽泻 10 g,丹皮 10 g,麦冬 10 g,五味子 10 g,柴胡 10 g,白芍 10 g,郁金 10 g,白术 20 g,生黄 芪 20 g,山药 20 g)6 个月可扶正固本,能明显改善 桥本氏甲 状 腺 炎 患 者 的 临 床 症 状,降 低 患 者 血 中 TPOAb 或 TgAb 及促甲状腺素 ( TSH) 水平[28]。具 有温补脾肾、散寒通滞作用的消瘿方( 炙麻黄 10 g, 制附片 10 g,桃仁 10 g,川芎 10 g,山慈菇 10 g,仙灵 脾 10 g,防己 10 g,肉桂 5g) 治疗本病患者 15 例,可 以通 过 降 低 甲 状 腺 自 身 抗 体 水 平,调 节 CD4 + /
【关键词】 桥本氏甲状腺炎;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R581. 4;R2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 13935 / j. cnki. sjzx. 140736
桥本氏甲状腺炎( Hashimoto thyroiditis,HT) 又 称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 病,其患病率高达 3% ~ 4% ,而女性的发病率显著 高于男性[1 - 2],近年来呈明显上升趋势[3]。临床以 甲状腺肿大和甲状腺自身抗体升高为特征[4],部分 伴见甲状 腺 功 能 异 常[5]。 目 前 西 医 主 要 认 为 本 病 的发病与细胞、病毒、遗传、环境等因素有关。在治 疗方面主要是根据患者甲状腺功能情况采取甲状 腺激素替 代 治 疗,但 临 床 常 存 在 激 素 副 作 用 较 大、 停药后易复发,而手术及放射碘治疗往往会发生低 血钙及其 他 手 术 后 遗 症[6]。 而 目 前 新 型 的 疗 法 是 基因治疗,已有研究[7]证实其对免疫调节及病理改 变过程具有决定性作用,但所需剂量较大[8]。近年 来的临床研究显示,中医药治疗本病有其独特的优 势,现综述如下。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4 年第 9 卷第 7 期 World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 2014,Vol. 9,No.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