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抗战_人生故事
京剧打虎上山情感

京剧打虎上山情感
京剧《打虎上山》是一出古老而富有传统的民间抗战英雄故事,
它讲述的是一位名叫李文忠的大英雄的典故,非正非反地保护百姓免
受土匪的威胁,他不惜拿自己的性命冒险,最终完成了一次危险的打
虎上山之行。
据说当时有一群土匪,把贵州德江县当成自己的地盘,肆意抢劫
百姓,所以当地的百姓受尽折磨,生活急切期盼有人拯救他们。
就在
他们拼命祈祷的时候,一个叫李文忠的大英雄站了出来,听他的呼声
决定把自己的性命献给这个义军。
他带领一群义士,在深夜里把土匪赶回来后,再把他们赶到皮山里。
土匪们非常疯狂,举止凶悍,李文忠拼命把他们赶到山上,他把
自己的生死拼在了这一场抗战中。
在这种危险之中,李文忠绝不退缩,他站在山腰上,拿起碗碗弹,用碗碗弹把土匪们打得逃走了。
百姓们看到这个惊险的场面,感激他
的勇敢和牺牲,情不自禁的为他叫好,直到他真正完成了他的使命。
京剧《打虎上山》把李文忠的勇敢和牺牲永远烙印在了人们的心中,他的故事引发了人们的仁义道德的理想,他的英勇是一代又一代
百姓追随的楷模。
他的精神永存,永不更改,也就是现在通行的“打
虎上山情感”。
京剧《沙家浜》所讲述的抗日故事

涵芬阁茶馆,这是中共地下交通站,接 待过谭震林、夏光、任天石等新四军领 导。1941 年 7 月,日伪“清乡”期间,陈 关林被捕遇害。陈二妹直到 1997 年 去世,终年 83 岁。1982 年,谭震林故 地重游回到常熟,见到了分别 40 年之 久的陈二妹,竟然一下子认出了她,并 脱口而出:“关林嫂。”从此之后,就有 了“陈二妹就是真正的阿庆嫂”之说。
至于剧中伤病员的领导人郭建 光,实际上是从太仓县长郭曦晨、当时 中共常熟县委书记李建模和新四军第 五路军参谋长夏光三人名字中各取一 字而成的。而剧中地下负责人陈天民 的名字,则是由当地革命者陈刚、任天 石、薛惠民三位名字中各取一字组成。
吴志勤老人:我们当时有 36 个伤 员呢
“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挺然屹 立傲苍穹。八千里风暴吹不倒,九千 个雷霆也难轰……俺十八个伤病员, 要成为十八棵青松!”这一段铿锵有力 的唱词是《沙家浜》的压轴戏。
老人告诉记者,在战斗中负伤的 他,和刘飞、夏光等其他伤员留在了阳 澄湖畔的后方医院养伤。“所谓的后方 医院就是借农民的客堂、灶间侧屋,实 在没地方了,就把老百姓家里的牛棚 猪圈腾出来作为伤员的病房。”当时, 吴志勤右腿受伤严重,日伪和恶霸势 力经常来搜查,吴志勤和战士们就用 卸下的门板当床铺,敌人一来,他们就 撤到几条小船上,藏匿于河流支岔的 芦苇丛中。
两个月后,在当地群众的帮助下, 36 名伤病员基本痊愈,又再次集中起 来。1939 年 11 月 6 日,“江南抗日义 勇军东路司令部”——新“江抗”宣告 成立。以 36 名伤病员为火种,江南地 区的抗日力量再次燃起,继续执行新 四军东进战略。
徐耀良馆长:反“清乡”涌现了一 大批“阿庆嫂”
京剧《沙家浜》让常熟和沙家浜地 区名满天下,但实际上,常熟本无沙家 浜这一地名,今日的沙家浜,当年叫横 泾乡,1992 年 3 月 12 日,撤乡建镇时, 考虑到沙家浜在全国人民心目中的影 响,就选择了当年是抗日后方医院的 横 泾(芦 荡)乡 改 名 为 沙 家 浜 镇 。 之 后,又在当年的后方医院所在地建起 了沙家浜旅游风景区,每年接待 200 多万游客,讲述着那段激荡人心的烽 火传奇。
京剧简短小故事

京剧简短小故事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瑰宝,以其独特的唱腔、表演和艺术形式,深受观众喜爱。
下面将为您带来几个简短的京剧故事,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个充满传统韵味的艺术世界。
故事一:《穆桂英挂帅》故事梗概:穆桂英是中国明朝时期的一位著名女将。
在这个故事中,她在丈夫被困敌军围攻的关键时刻,奋起挂起将旗,鼓舞士气,最终打败了敌人。
全剧一开始,士兵们纷纷向后逃走,穆桂英看到局势不妙,决定做出决策。
她高声喊道:“穷寇莫追,大丈夫一生何惧!现在离敌人不远,为何不战!”她说完之后,决然挂起将旗,鼓舞着士兵们的士气。
敌人看到我方的士气大振,也感到有些惊讶。
然而,他们毫不气馁,还是决定进攻。
穆桂英奋力抵挡,她的儿子跟在她身后支援。
在战斗过程中,她继续高唱着,激励着士兵们。
最终,我方士兵们击败了敌人,而穆桂英也凭借自己的英勇表现,成为了一位传奇的女将。
这个故事展示了穆桂英的坚韧意志和英勇精神,激励了人们勇往直前,决不退缩的精神。
故事二:《红灯记》故事梗概:这是一个爱情故事,讲述了贵族第三夫人白雪仙和红楼掌柜阿庆嫖妓之后相识相爱的故事。
白雪仙是一个长相娇媚、身材窈窕的女子,她众星捧月般的美貌引起了许多人的注意。
而阿庆是一个正直善良的人,他当时因为厌倦了那些娇柔软弱的妓女,而去找了白雪仙。
他们彼此一见钟情,相处下来渐渐产生了爱情。
然而,他们的爱情并不被人们接纳。
贵族阶层为了保持家族的纯洁血统,不允许贵族娶入民间人家。
他们的爱情遭到了世俗的压力和阻挠。
白雪仙对阿庆的深爱使得她愿意赴死来证明自己的坚贞。
最终,在白雪仙自杀未遂之后,他们在黑暗中匆匆相会,为了爱情忘记了一切。
这个故事讲述了爱情的力量,它超越了人们对身份、地位的划分,使两个人能够勇敢地面对一切困难和打击。
故事三:《窦娥冤》故事梗概:这是一个关于社会正义的故事,讲述了太原府的知府窦娥受害的经历和她的报仇之路。
窦娥是一个善良、美丽的女子,却因为一场悲剧而遭受不白之冤。
一个富家少爷被杀害后,真凶利用自己的权势将罪责推到了窦娥身上。
【名人故事】梅兰芳的爱国故事:蓄须明志

【名人故事】梅兰芳的爱国故事:蓄须明志梅兰芳是中国京剧艺术的传奇人物,被誉为“旷世奇才”。
他的艺术造诣深厚,被誉为京剧“大师”。
梅兰芳的爱国故事也令人深感敬佩。
梅兰芳在传统中国文化的熏陶下,早年就养成了读书和学习的好习惯。
他小时候就立下志向,要成为一名著名的戏曲演员。
梅兰芳天赋异禀,自幼具有舞台才华,经过长年的苦练,最终成为了中国著名的京剧名角。
梅兰芳并不仅仅是一位出色的戏曲演员,他还是一位具有强烈爱国情怀的艺术家。
在抗日战争期间,梅兰芳所属的京剧团体受到了日军的威胁,被迫停演。
他没有选择逃跑,而是毅然决然地决定加入八路军,为民族的独立和抗击日本侵略者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抗战期间,梅兰芳曾多次参加战斗,甚至因英勇善战而受到表彰和嘉奖。
他不仅仅依靠战争的受伤,还积极地为战地促销舞台,为战士们提供精神慰藉和娱乐。
他将京剧与士兵的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塑造了一些有爱国主义精神和战斗精神的角色,激发了士兵们的战斗意志。
在战争期间,梅兰芳还继续艺术创作,并将军旗护卫的事迹通过京剧表演展现在观众面前。
他的演出以其深厚的艺术功底和坚定的爱国情怀而闻名,广大观众对他的敬仰和爱戴无以复加。
抗战胜利后,梅兰芳回到了舞台,继续他的艺术生涯,并成为了中国京剧艺术的代表性人物。
梅兰芳始终不忘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
他在舞台上大力宣传爱国主义和革命精神,通过艺术表演传递社会正能量。
梅兰芳的爱国故事告诉我们,一个艺术家不仅要有才华和艺术追求,更要有坚定的爱国情怀。
在国家需要的时候,我们应该主动投身到国家的建设和保卫中,为了国家的繁荣,为了人民的幸福,而不只是停留在舞台上。
梅兰芳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一个艺术家的责任和担当。
他的爱国情怀激励着无数后人,成为了青年一代学习的榜样。
他的故事会永远流传下去,激励我们为了国家的未来而努力奋斗。
梅兰芳爱国生平事迹作文1500字左右

梅兰芳爱国生平事迹作文1500字左右全文共8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梅兰芳爱国生平事迹】大家好,我是小明。
今天我要给大家讲一个很伟大的人,他就是梅兰芳先生。
梅兰芳先生是个非常伟大的京剧艺术家,他不但把京剧演绎得淋漓尽致,而且还是一个非常爱国的人。
梅兰芳先生出生于1894年,是清朝时期的人。
从小他就被父亲梅瑞庭送进了京剧班学戏。
梅老师很有天赋,学戏特别快,不到10岁就登台演出了。
当时的北京有很多京剧戏班,梅老师先后在好几家戏班学习过。
他勤恳好学,不但学习基本功夫,还研究许多传统戏曲的表演技巧。
渐渐地,梅老师的演技越来越纯熟了。
梅老师的艺术生涯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少年时代,主要在各大院宅里为达官显贵们表演。
第二阶段是成年时期,开始在大型戏园为普通观众演出。
到了第三阶段,梅老师已是国宝级的高手,他的艺术已臻炉火纯青。
在舞台上,梅老师可以自由塑造各种人物形象,无论是楚宫怨妃、昆仑奇侠还是窃案奇缘,他都能把这些角色演绎得活灵活现。
观众看了,就仿佛置身戏曲情节之中。
梅老师的艺术魅力,让无数观众痴迷折服。
不过梅老师除了是艺术大家,更是一位爱国志士。
在抗日战争时期,梅老师四处奔走,为中国人民募集抗战经费,鼓舞大家的抗战信心。
在国难当头的危难时刻,梅老师以自己的方式用行动支持中国抗战。
梅老师还多次向日本人表达中国人民的爱国热忱。
有一次,一个日本人在梅老师的签名簿上写了"支那梨园"。
梅老师立刻在旁边写下"中华梅氏",表达了中国人对祖国的热爱之心。
后来,当八路军、新四军在延安与日军作战时,梅老师亲自到山西代县,给抗日将士们表演了一场精彩绝伦的京剧。
梅老师的艺术,鼓舞了前线将士们的抗战热情。
梅老师不仅把自己的艺术贡献给了抗战,在抗战胜利后,他又积极支持了国共内战。
梅老师游走各地,举办演出,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募集军费。
他用自己的方式,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1961年,梅老师作为北京文化界的代表前往莫斯科访问。
关于梅兰芳的故事

关于梅兰芳的故事梅兰芳(1894年10月22日-1961年8月8日),名澜,又名鹤鸣,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出生于北京,祖籍江苏泰州。
中国京剧演员,景星学社社员。
举世震惊的“九·一八”事变,引起梅兰芳无比强烈的愤慨。
1933年,梅兰芳放弃了惨淡经营的北京故居,在上海马思南路的一所英式洋房定居下来。
为了鼓舞人民抵抗日本侵略者的斗争,梅兰芳与叶玉虎等一起编演了《抗金兵》。
高超的表演艺术与激烈的抗敌剧情融为一体,使观众的激情升华到了大顶点。
他还编演了《生死恨》,反映了敌人刺刀下,沦陷区人民的痛苦生活,以激励民族气节。
1937年8月13日,日寇进攻上海,上海沦为孤岛,黑暗弥漫了大地。
像梅兰芳这样享有国际声誉的艺术家,在日本帝国主义者看来,是大可利用他来帮助收买人心、点缀升平的。
而汉奸也纷纷出马游说,企图利用他做向主子邀功请赏的工具。
梅兰芳义正严辞坚决拒敌。
1938年春,他毅然决定息影舞台,暂居香港。
他蓄须明志,坚决不为侵略者和汉奷演岀。
香港的日军几番来请,他凛然拒之;南京伪政府派专机来请,他不去。
再三威逼下,他注射药品使自己发高烧来拒演。
为了维护民族尊严,他不惜损伤身体来抵制敌伪的胁迫。
1941年12月香港沦陷。
次年夏天梅兰芳举家回到上海,杜门谢客,以画自遣。
当时他已经济拮据,为了坚持蓄须明志,他拒绝戏院老板要他摆脱经济困境、剃须登台的屡次要求,并画了一张松树斗方,题了前人诗句“岂中罹霜雪,松柏有本性”借以自勉。
朋友们劝他:“既不去演戏,何不卖画为生。
”既是为了消遣,也是为了生计,梅兰芳在他的“梅花诗屋”里,研墨调色,伸纸落笔,从夜半到天明,挥毫泼墨。
1945年春,在朋友们的帮助下,他举办了画展。
梅兰芳借画言志,在摹《达摩面壁》图上,他题了语意双关的跋语:“穴居面壁,不畏魍魉,壁破飞去,一苇横江。
”在艰难困苦的境地里,他对抗战胜利充满了信心,坚信总有一天他会重登舞台,把自己的艺术献给人民的。
梅兰芳爱国小故事简写

梅兰芳爱国小故事简写
梅兰芳爱国小故事简写:
梅兰芳是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家,他在艺术上非常有才华,被誉为"京剧皇帝"。
在抗日战争时期,梅兰芳深感国家的危机,决
定投身抗战事业。
有一天,日军的轰炸机飞临北京城,想要对中国人民进行恐吓和打击。
梅兰芳听到炸弹的声音后,立刻意识到国家的危险。
他决定用自己的艺术,来鼓舞人民的士气。
梅兰芳找到了当时著名的作曲家聂耳,请求他为自己创作一首宣传歌曲,以鼓舞人民的抗战精神。
聂耳感受到梅兰芳的真诚和爱国情怀,立刻着手创作。
通过不懈的努力,聂耳创作了一首名为《义勇军进行曲》的歌曲,以梅兰芳的演唱进行了首次演出。
这首歌曲迅速传播开来,成为了抗战时期的代表歌曲,激励了全国人民为祖国抗战到底。
梅兰芳并不满足于只是通过艺术来支持国家,他还积极参与了抗日战争。
他组织了许多义演活动,筹集了大量的战争物资和捐款。
除了在前线支持抗日战争,梅兰芳还在国内进行了大规模的演出,希望通过自己的艺术,继续激励人民的抗战意志。
梅兰芳的爱国行为感动了许多人,他成为了抗战时期的民族英
雄。
他用自己的才华和热血,为祖国的解放事业奉献了自己的一生,成为了人们心中永远的英雄。
梅兰芳事迹简介100字

作文一<<梅兰芳事迹简介 100 字>>梅兰芳可是个超级厉害的人物!他是著名的京剧大师。
小时候就对京剧着迷,刻苦学习。
长大后,他的表演那叫一个精彩,一亮相,全场都被迷住了。
他还把京剧带到国外,让世界都认识了中国的艺术瑰宝。
他的精神激励着我们追求梦想。
作文二<<梅兰芳事迹简介 100 字>>梅兰芳,那可是咱中国的大名人。
他从小就爱唱戏,天天苦练。
他扮相美,唱腔好听,演啥像啥。
在困难时期,他也不放弃,坚持演出。
他还创新京剧,让它更有魅力。
他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只要有梦想,努力就能成功。
作文三<<梅兰芳事迹简介>>梅兰芳可是一位超级厉害的人物呢!他是著名的京剧大师。
从小就刻苦学戏,长大后凭借着精湛的表演征服了无数观众。
他在舞台上的扮相美极了,一颦一笑都那么动人。
抗战时期,他还蓄须明志,坚决不为敌人演出,真是令人敬佩!作文四<<梅兰芳事迹简介>>梅兰芳,那可是响当当的大名人。
他对京剧那叫一个热爱,每天都努力练功。
他演的戏可好看啦,好多人都争着去看呢。
他不仅戏唱得好,还很有骨气。
在困难的时候,绝不向坏人低头,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作文五<<梅兰芳事迹简介>>梅兰芳是我国著名的京剧大师。
他从小就对京剧充满热爱,刻苦学习。
长大后,他凭借精湛的表演征服了无数观众。
在抗战时期,他蓄须明志,坚决不为日本人演出,展现出高尚的民族气节。
他的艺术成就和爱国精神令人敬佩。
作文六<<梅兰芳事迹简介>>梅兰芳可是个了不起的人物。
他自幼痴迷京剧,勤奋苦练。
他扮相俊美,唱腔动听,演啥像啥。
在困难时期,他坚守底线,不向敌人低头。
他把京剧带到了世界舞台,让外国人也领略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真是我们的骄傲。
作文七<<梅兰芳事迹简介>>梅兰芳是一位超级厉害的京剧大师。
他从小就刻苦学戏,长大后凭借精湛的表演征服了无数观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京剧抗战
具有大众化群众基础的京剧为宣传抗战立下大功。
1931年9月18日晚,在北平中和园,梅兰芳正在卖力地表演京剧名段《宇宙锋》,台下坐的贵客是少帅张学良。
刚演了一半,张学良就匆匆走人了。
散场后,梅兰芳才知道,日本关东军打过来了,“九一八”事变爆发。
山河万里几多愁
后来,梅兰芳举家由北平搬到上海,搜集资料花了3个月时间编了一部名为《抗金兵》的戏,受到观众热烈欢迎。
受到鼓舞的梅兰芳又把京剧《易鞋记》改编为《生死恨》,突出其中能唤醒民众奋起抗敌的部分,后来成为京剧的梅派名段,唱词中有“说什么花好月圆人亦寿,
山河万里几多愁,金酋铁骑豺狼寇,他那里饮马黄河血染流,尝胆卧薪权忍受,从来强项不低头,思悠悠来恨悠悠,故国月明在哪一州”,真是字字泣血,句句伤痕。
北平沦陷后,程砚秋不与日本人合作,不演“义务戏”。
1942年9月,程砚秋在北京前门火车站遭到日伪便衣的搜身和攻击。
舞台上总是扮演典雅闺秀的程砚秋以一对五,虽然耳朵受伤,但最终以平时健身常练的太极拳完胜便衣,程老板会武术自此成为京城美谈。
不过,程砚秋此后便搬到京郊荷锄务农,不再演戏,直到抗战胜利。
演员四亿人,战线一万里
1938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成立了“第三厅”,郭沫若任厅长,田汉任第六处处长,主要负责艺术宣传,手下有洪深、冼星海、马彦祥等人。
为了让艺术更好地为抗战服务,田汉组建了抗敌宣传演剧队,
还举办了歌剧演员战时讲习班。
所谓歌剧,事实上主要还是指以京剧为代表的戏曲,通过艺人的速成培训来达到统一思想的目的。
剧目上,田汉创作了《土桥之战》《新雁门关》两部戏,受到观众的欢迎。
为了显示改良过的京剧与以往旧剧的区别,田汉还让人在戏院里用彩笔刷上了各种标语,如“女子要学花木兰、梁红玉,男人要学岳武穆!”“在抗战中建立新的戏剧!”。
观众一进门先被标语轰炸了一番。
舞台上,到处都是红绸,象征革命,田汉用行书亲手写了“抗战必胜,建国必成”几个白色大字代替以往京剧舞台上出入口“出将、入相”,舞台正中横批是“大放光明”。
舞台上摆的戏桌的桌帷都是用红绸制成,上面还有田汉写的标语:“演员四亿人,战线一万里。
全球作观众,看我大史剧。
”
根据地的京剧革新
除了沦陷区和国统区外,在抗日根据地,京剧的演出也十分频繁。
当时,延安是中共中央所在地和陕甘宁边区的中心。
抗战时期,在艰苦的条件下,延安仅专业京剧团体就有鲁艺实验剧团、军委平剧团、八路军120师战斗平剧社、延安平剧研究院等,还有兼演京剧的八路军留守兵团烽火剧团、西北战地服务团、抗大总校文工团等,票友性质的有延安业余平剧团、中央党校平剧分会、中央党校俱乐部大众艺术研究社等。
鲁艺实验剧团是在中央的授意下成立的,由阿甲任团长。
在延安,阿甲因为能用“西皮流水”的京剧旋律翻唱抗日歌曲《游击队之歌》,在根据地一举成名。
团里人员都是拼凑出来的,团长阿甲并非科班出身,但练功很刻苦。
有一次阿甲表演京剧中的“喷口”——需要在演唱或念白时,使字有力地喷放出来,喷得是否有力是评判标准。
阿甲用力过猛,一颗假牙穿过髯口,被喷到前排一位观众的眼镜上。
不过,
根据地的观众并不十分挑剔,仍然把看京剧视为难得的娱乐活动。
1938年4月,在陕甘宁边区工人代表大会的晚会上,毛泽东看完京剧《升官图》等戏曲节目后,说:“你们看,群众非常喜欢这种形式,群众喜欢的形式,我们应该搞,但就是内容太旧了,应该有新的革命内容。
”
毛泽东强调“宣传上要做到群众善闻乐见,要大众化”,京剧无疑具有这种大众化的群众基础和审美技术,日本人、国府干部、中共领导人都看到了这一点。
但是在争夺京剧为我所用时,京剧演员们大部分坚定地选择了抗战,利用京剧的大众化地位为抗战的宣传立下功劳,但也使京剧偏离了“为艺术”的发展轨迹,在“为政治”的道路上载浮载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