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国考行测常识要点:中国古代科技史
中国科技史知识点总结

中国科技史知识点总结中国科技史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农业、冶炼、纺织等领域。
古代中国人在农业、医药、建筑、天文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成就,为世界科技史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中国科技史也经历了不断的发展和变革,为世界科技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中国科技史可以分为古代科技、近代科技和现代科技三个阶段。
在古代科技时期,中国人在农业、医药、建筑、文化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的成就。
例如,在农业方面,中国人发明了耕耙、犁耕法等农具,使农业产量大幅提高;在医药方面,中国人发明了针灸、草药等治疗方法,奠定了中国医学的基础;在建筑方面,中国人设计了许多伟大的建筑,如长城、汉长城等,展示了中国人工程技术的卓越智慧。
近代科技时期是中国科技史上一个重要的阶段,中国在这时期开始接触西方的科学技术,对中国科技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个阶段,中国人学习了西方的科学知识,掌握了西方的科学方法,复制了西方的科学成果,使中国的科技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例如,中国在这一阶段发明了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等重要的科学技术,为中国的科技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动力。
现代科技时期是中国科技史上一个积极向上的阶段,中国在这一阶段开始进行了大规模的科技改革,为中国的科技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这个阶段,中国加大了对科技的投入,扩大了科技人员的规模,提高了科技人才的水平,积极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使中国的科技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例如,中国在这一阶段成功地研制了原子弹、氢弹、卫星等科技成果,使中国的科技水平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总的来说,中国科技史是一个充满了荣辱、辉煌和挫折的历史,中国在这个历史时期经历了无数的风雨,取得了无数的重大成就,为中国科技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中国的科技史是世界科技史的一部分,它不仅记录了中国人民的科技成就,也反映了中国人民的科技精神和科技情怀。
中国科技史的研究意义重大,它不仅可以帮助人们了解中国科技的发展历程,也可以帮助人们了解中国人民的科技智慧和创造力。
行测常识历史部分

行测常识历史部分行测常识:历史部分一、中国古代历史概述中国古代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100年左右的夏朝,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记载的朝代。
夏朝之后,历史进入了商、周、春秋、战国等时期,这些时期见证了中国历史的发展和变迁。
公元221年,秦始皇统一了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大一统王朝——秦朝。
二、中国古代社会制度中国古代的社会制度主要有封建制度和官僚制度。
封建制度是指君主将土地赏赐给亲信的贵族,贵族通过领地来管理、统治百姓。
官僚制度则是指由中央政府任命的官员来管理地方事务。
封建制度和官僚制度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组织形式。
三、中国古代的科技与发明中国古代有许多重要的科技和发明,其中最著名的是四大发明: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和火药。
这些发明在世界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四、中国古代的文化与艺术中国古代文化是世界上独特而丰富的文化之一。
中国古代的文化表现在许多方面,如文学、哲学、绘画、音乐、戏剧等。
其中,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的文化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
五、中国古代的外交与对外关系中国古代的外交政策主要由中央政府制定和执行。
中国古代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主要是以和平共处和贸易为基础的。
中国古代通过丝绸之路与西方国家进行贸易往来,也与邻近的国家进行了一些战争和征服。
六、中国古代的制度与法律中国古代的制度与法律主要体现在封建制度和法律体系上。
封建制度是中国古代的统治体制,法律体系则是中国古代的法律制度。
中国古代的法律体系包括律令制度、刑法、民法等,这些法律对古代社会的秩序和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七、中国古代的战争与军事中国古代的战争与军事发展具有独特的特点。
中国古代的战争主要是由君主和贵族领导的,军事力量主要依赖于兵员的数量和武器的装备。
中国古代的战争包括内战和外战,其中最著名的是秦朝的统一战争和三国时期的战争。
八、中国古代的经济与贸易中国古代的经济以农业为主,农业生产是中国古代经济的基础。
2017年吉林省直事业单位通用知识:中国古代科技史知识总结

2017年吉林省直事业单位通用知识:中国古代科技史知识总结公共基础考试涉及到文史方面的知识就需要各位考生平时注意积累学习,那么要积累哪些知识可能是大家疑惑的,而有些知识散落在教材的各个部分,对于大家的积累和识记来说带来了不少困难,在这里中公教育为大家带来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中国古代科技史》,按照朝代顺序先后将古代科技方面的成就系统总结,希望可以帮助各位考生顺利备考事业单位考试。
1. 《尚书》——最早的日食记录。
2. 商代甲骨文已记载日食、月食,并出现了原始历法——阴阳历。
3. 战国,扁鹊发明“望闻问切”,后世尊称“脉学之宗”。
4. 战国,发明“司南”,南宋时,指南针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
5. 汉代,《汉书·五行志》——最早的太阳黑子记录。
6. 汉武帝时期,《太初历》——第一部完整的历书。
7. 西汉,《神农本草经》——最早的药物学著作。
8. 东西汉时期,最早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
9. 东汉末,“医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
10. 东汉末,“神医”华佗发明“麻沸散”。
11. 东汉,张衡对月食作了最早的科学解释,发明地动仪。
12. 南北朝,祖冲之编制大明历,求得圆周率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
13. 南北朝,贾思勰《齐民要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农书。
14. 隋唐,最早的雕版印刷品——《金刚经》。
15. 隋唐,僧一行,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测定子午线长度,创黄道游仪。
16. 唐代,“药王”孙思邈《千金方》。
17. 唐高宗时期,世界上最早由国家编订和颁布的药典——《唐本草》。
18. 北宋,毕昇——活字印刷书。
19. 南宋,世界最早的管型火器“突火枪”。
20. 元,郭守敬,《授时历》。
21.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
22. 明代,徐光启《农政全书》。
23. 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综合性科学技术著作, 被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24. 明代,徐宏祖《徐霞客游记》——第一次较全面地对自然地理现象及其成因理论进行探索。
中国古代科技知识点归纳

中国古代科技知识点归纳中国古代科技是世界科技史上的瑰宝,它不仅涵盖了广泛的领域,而且创造了许多具有重要影响的发明和创新。
本文将对中国古代科技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
一、造纸术造纸术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05年的东汉时期。
通过使用纤维素质的植物纤维,如桑树皮、麻和黄麻,中国人成功地开创了制造纸张的方法。
这一发明对于传播知识、促进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最终传播到世界各地。
二、指南针指南针是中国古代的一项重大科技发明,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世纪的战国时期。
这项发明革命性地改变了航海和导航的方式,并对世界贸易和探险产生了重要影响。
指南针的原理是利用磁性物质指向地磁场的方向,帮助航海者确定方位,提高了航海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三、火药火药是中国古代发明的一项伟大创举,对军事、烟花和炼金术等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
早在公元9世纪的唐朝时期,中国人就已经发现了火药的制造方法。
火药的组成成分包括硝石、炭和硫,通过混合并点燃这些成分,可以产生爆炸效果。
火药的发明推动了军事技术的发展,加强了中国古代对外防御和军事扩张。
四、印刷术印刷术是中国古代的又一伟大发明,于公元7世纪的唐朝时期开始出现。
通过使用雕版印刷、活字印刷和木刻印刷等技术,中国人成功地开创了一种高效、快捷的印刷方法。
这项发明极大地促进了书籍、文化和思想的传播,为文化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
五、天文学中国古代天文学在观测、观念和仪器相关方面都具有重大的贡献。
中国古代天文学家通过观测星象和制作天文仪器,如天球仪和浑仪,对天体运行规律进行了详细研究。
中国古代天文学家还提出了一些重要的天文理论,如天圆地方说和三纲五常说等,为后来的科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六、农业技术中国古代农业技术也是中国古代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发明犁、耕田机械、种植和灌溉技术等,中国古代农民显著提高了粮食产量,增强了农业生产能力。
2017国考试题及答案

2017国考试题及答案一、常识判断1.下列关于我国古代四大发明的表述,正确的是:A. 造纸术是汉代蔡伦发明的B. 印刷术是唐代毕昇发明的C. 火药是宋代发明的D. 指南针是战国时期发明的答案:B2.下列关于我国古代文学的表述,正确的是: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B. 《楚辞》是屈原创作的一部诗歌总集C. 《史记》是司马迁所著,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D.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所著,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答案:C3.下列关于我国古代科技成就的表述,正确的是:A. 张衡发明了地动仪B. 祖冲之计算出圆周率的精确值C. 华佗发明了麻沸散D. 李时珍著有《本草纲目》答案:D4.下列关于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A. 西周时期的分封制B. 秦朝的郡县制C. 唐朝的科举制D. 明朝的内阁制答案:A5.下列关于我国古代经济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A. 井田制是西周时期的土地制度B. 均田制是北魏时期的土地制度C. 屯田制是唐代的土地制度D. 一条鞭法是明代的土地制度答案:A二、言语理解与表达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是:A. 他虽然年轻,但是经验丰富。
B. 他不仅年轻,而且经验丰富。
C. 他年轻,但是经验丰富。
D. 他年轻,而且经验丰富。
答案:B7.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是:A. 他像一只小鸟一样飞快地跑开了。
B. 他跑得像一只小鸟一样快。
C. 他像一只小鸟一样轻快。
D. 他跑得像一只小鸟一样。
答案:A8.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是:A. 他喜欢唱歌、跳舞和画画。
B. 他喜欢唱歌,喜欢跳舞,喜欢画画。
C. 他唱歌、跳舞和画画都喜欢。
D. 他喜欢唱歌,喜欢跳舞,也喜欢画画。
答案:B9.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反问修辞手法的是:A. 他难道不聪明吗?B. 他不聪明吗?C. 他聪明吗?D. 他难道聪明吗?答案:A10.下列句子中,使用了设问修辞手法的是:A. 他为什么迟到了?B. 他迟到了吗?C. 他迟到了,是因为他生病了吗?D. 他迟到了,因为他生病了。
公务员考试总结—三科技知识

科技史之古代中国一、四大发明(一)造纸术发明:西汉时发明植物纤维纸改进: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二)印刷术隋唐:雕版印刷术现存最早的印刷品是唐朝雕版印刷的《金刚经》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三)火药中国古代炼丹家在炼制丹药时发明了火药唐末用于战争,宋还用于狩猎、采矿(四)指南针战国时发明司南北宋使用人工磁体指南针,用于航海二、天文学(一)天文观测商朝有世界最早的日食记录春秋有世界最早的慧星、哈雷慧星的记录汉代有世界最早的太阳黑子的记录(二)天体测量东汉张衡:地动仪、浑象仪;地圆学比欧洲早 1000 年;。
唐代僧一行:测出子午线长度;水运浑象仪元代郭守敬:发明简仪三、数学春秋:九九乘法表;筹算计算法东汉:《九章算术》计算面积、容积、正负加减、一元二次方程南朝:祖冲之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领先世界 1000 年四、医学西汉:《黄帝内经》,战国问世,西汉编订。
东汉:“医圣”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华佗发明麻沸散,创“五禽戏”唐朝:药王孙思邈著成《千金方》明朝:李时珍著《本草纲目》“东方医学巨典”五、农学北朝贾思勰:《齐民要求》,现存第一部完整农书明代徐光启:《农政全书》,介绍西方自然科学,被誉为“中国近代科学先驱”明朝宋应星:《天工开物》:17 世纪工艺百科全书科技史之国外一、第一次科学革命时间:17 世纪前后代表人物:牛顿科学成就:牛顿力学天文学:1543 年哥白尼“日心说”医学:注:牛顿力学被称为物理学第一次大综合。
二、第一次技术革命时间:18 世纪代表人物:瓦特代表成就:蒸汽机三、第二次技术革命时间:十九世纪代表人物:爱迪生代表成就:电力应用直流电机:德国西门子电灯:爱迪生电话:贝尔电视:贝尔德四、第二次科学革命时间:19 世纪末代表人物:麦克斯韦代表成就:电磁学。
注:电磁学被称为物理学第三次大综合。
五、现代科学革命时间:20世纪19世纪末物理学三大发现:X射线(伦琴)放射性(居里夫人)电子(英汤姆逊)代表人物:爱因斯坦、普朗克代表成就:相对论、量子力学六、第三次技术革命时间:20 世纪代表人物:电子计算机代表人物:冯诺依曼(美)注:20 世纪的四大发明:计算机、半导体、激光器、原子能中国科技一、科技规划1.基础理论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简称“937 计划”,2.应用科学计划1)星火计划:振兴农村经济,普及科学技术、带动农民致富的指导性科技计划,1986年实施,由科技部负责。
行测 历史科技文化

2.战国时期,许多思想家发表各自的主张,形成不同的学派,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
当时的思想家主要有墨家的墨子、儒家的孟子和荀子、道家的庄子和法家的韩非子。
★(诸子百家简表)学派代表人物代表作主要思想观点a儒家孟轲《孟子》仁政,民贵君轻b 墨家墨翟(墨子)《墨子》兼爱,非攻c法家韩非《韩非子》“法”治,中央集权d道家老子《老子》顺应自然,无为而治庄周《庄子》天人合一,清静无为。
韩非的法家思想在战国时期最有用。
他提出的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法治”等思想符合当时历史发展趋势,又符合封建统治者建立中央集权唐代影响最大、成就最高的诗人当推李白和杜甫。
李白的诗的风格:雄奇飘逸,想象丰富,激昂奔放,富有浪漫主义精神。
人称“诗仙”。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时期。
的诗的风格:沉郁顿挫,语言精炼细腻,感情真挚动人,富有现代主义精神。
诗的内容多位反映社会现实生活。
后人称他为“诗圣”,称他的诗为“诗史”。
代表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三吏”、“三别”。
8、元曲:元杂剧和散曲合称元曲。
元杂剧作家重最负盛名的是关汉卿,代表作《窦娥冤》。
王实甫,西厢记;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汉宫秋9、明小说:在明朝以叙事为主的通俗文学成为中国文学的主流。
明清时期的四大名著有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明)、施耐庵的《水浒传》(明)、吴承恩的《西游记》(明)和曹雪芹的《红楼梦》(清)。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步长篇历史小说,《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颠峰。
汤显祖言”。
蒲松龄,字留仙,清代文学家。
代表作品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曹雪芹、名露,雪芹为其号,清代大小说家,《红楼梦》一书的作者。
《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成就,纪昀,即纪晓岚,清大学者。
著有《阅微堂随笔》。
龚自珍,清末思想家、文学家。
文章《送钦差大臣侯官林公序》、诗歌《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较为有名。
李宝嘉.字伯元,通称李伯元,清末小说家。
著有《官场现形记》。
中国古代历史科技知识点归纳

中国古代历史科技知识点归纳中国古代历史是世界上最为悠久的历史之一,也是科技发展的黄金时代。
在这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中国人民创造了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科技成就。
本文将对中国古代历史中的一些重要科技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
一、造纸术中国古代的造纸术是世界文明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公元105年,汉朝宦官蔡伦发明了造纸术,使用麻和葛等植物纤维制成纸张。
这项发明大大提高了书写和传播知识的效率,对于古代文明的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
二、指南针指南针是中国古代伟大的科技发明之一。
北宋时期,中国发明了最早的磁铁指南针,它基于磁性所显示的指南针方向,使得航海活动更加准确和安全。
这一发明对于中国古代航海和地理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三、火药火药的发明和应用是中国古代科技的一大突破。
相传,东汉时期,中国人民发明了火药,最初用于医药和祭祀活动。
随后,火药在军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对于中国古代军事技术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四、活字印刷术活字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另一项重要科技成就。
南宋时期,印刷技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使用活字印刷术大量印刷了许多经典著作和文化作品。
这一技术不仅大幅提高了印刷效率,也推动了文化的传播和普及。
五、造船技术古代中国的造船技术也是举世闻名的。
从古代木船到唐宋时期的大型海船,中国人民对船舶设计和建造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术。
这为海洋贸易和航海探险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并为中国古代的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
六、农业科技中国古代农业科技在农业生产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陶瓷农耕工具的发明、水利工程的建设、棉花和丝绸的种植与加工等,都为农民提高生产效率和农业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七、纺织业中国古代的纺织业发展也卓有成就。
丝织品的生产和销售推动了城市和贸易的繁荣,培养了许多巧妙的纺织技术。
丝绸、棉花、麻织品等成为中国古代特色的出口产品,丰富了国家的财富和文化。
总结起来,中国古代历史中涌现了许多伟大的科技成就。
造纸术、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术、造船技术、农业科技和纺织业等,都对中国古代文明的繁荣和发展产生了显著的推动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国考行测常识要点:中国古代科技史
中国古代的科技史也是国考行测的常考点哦,YJBYS小编为大家搜集了一篇“2017国考行测要点:中国古代科技史”,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商代甲骨文已经记载了日食、月食,并且出现了原始历法一—阴阳历。
2•《尚书》记载了公元前2137年的一次日食,为人类最早的日食记录。
3.春秋战国时期,二十八宿体系已经建立。
4•春秋战国时期,采用的是古四分历,取周年长度为365又
1/4天,采用19年7闰的方法。
5.战国时期,扁鹊米用“望闻问切”四诊法诊断疾病,后世尊
为“脉学之宗”。
6.战国时,发明“司南”,到南宋时,指南针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
7•《汉书•五行志》中有世界最早的太阳黑子记录。
8.汉武帝时,编制我国第一部完整历书一一《太初历》。
9•东汉末年,张仲景著有《伤寒杂病论》,后人尊为“医圣”。
10.东汉末年,华佗发明的麻醉剂剂“麻沸散”,比西方早1600
多年,被人誉为“神医”。
11•东汉时,蔡伦造蔡侯纸。
12.东汉张衡对月食作了最早的科学解释,发明地动仪,比欧洲
早1700多年。
13.南北朝时期的祖冲之编制的大明历取一周年长度为365.24231481 天,和近代科学测定的数值相差仅50余秒。
14.隋唐时期,印刷了世界上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品一一《金刚经》。
15.隋唐时期著名学者僧一行进行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对子午线长度的测定,创制了用于天体测量的仪器一一黄道游仪。
16.唐代孙思邈著有《千金方》。
17.唐高宗时编《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由国家编定和颁布的药典。
18.北宋时,平民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19.南宋时制造出世界上最早的管形火器“突火枪”。
20.宋元时代传统的天文仪器发展到尽善尽美的程度。
元朝科学
家郭守敬编制的恒星多达2500颗。
他在1280年完成了中国古代登峰造
极的历法一一《授时历》,以365.2425日为一年,比公历早300 年。
21.明代李时珍编著了中医学巨著《本草纲目》。
22.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黄帝内经》、《难经》、《伤
寒
杂病论》、《神农本草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