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复习》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教学设计 公开课教案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教学设计 公开课教案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济南版初中《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章第三节内容。

绿色植物进行的光合作用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来源之本。

本节内容较为抽象,因此,教材设计了分组实验、演示实验以及探究活动,通过对现象的感官认识增强学生的理性认知,进而逐步理解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总过程。

〖学情分析〗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学生已大体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并且已具备了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如变量的控制、对照实验的设置等,为本节课开展的实验、探究活动奠定了基础。

除此之外,学生对实验原理中涉及到的化学知识并不了解,很多实验器材是学生第一次见到,因此,需教师在讲课过程中进行指导和演示。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描述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过程;2、阐明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3、列举光合作用的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观察分析、总结归纳的能力;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并逐步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素养,提高探究能力、思维分析能力和合作探究的精神。

情感目标:1、认同绿色植物能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并制造淀粉这一过程;2、增强爱护植被的意识;〖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分组实验: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2、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场所;3、光合作用的过程;4、保护环境教育;教学难点:1、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2、光合作用过程中能量的变化;〖教法学法〗教法:以联系生活实际为原则,以掌握知识为前提,采用分组实验、演示实验、探究活动、讲授、小组合作讨论、直观演示法、多媒体教学、问题导学法、情景教学法。

1、从学生熟知的日常生活经验出发,创设问题情境;2、运用多媒体、图片、视频等手段将教学内容形象直观化;3、通过分组实验、演示实验、探究活动等增强学生的科学素养;4、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和现象分析,使学生体验知识的生成;5、采用“引导发现法”进行设计,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不可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初中生物_光合作用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生物_光合作用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专题复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描述光合作用的过程,阐明光合作用的实质。

2.尝试设计有关光合作用条件、原料以及产物的实验方案,进一步提高设计实验的能力及操作技能。

3.利用实验检验种子中的有机物。

(2)能力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设计实验方案,认识绿叶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是淀粉,明确光合作用的条件、原料及产物的探究方法,进一步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实验探索,明确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意义及实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以及热爱大自然、热爱生物的情感。

重点难点:1、探究光合作用的产物和条件、原料、场所。

2、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公式。

3、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4、验证种子中的成分实验。

教学过程:导入:播放光合作用过程的动画,回顾光合作用的过程及相关知识。

一.光合作用的实质复习学生回答有关光合作用相关问题的填空。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光合作用的实质并写出光合作用的反应式。

让学生到黑板上展示,教师进行评价。

通过相关知识点的复习,了解并说出光合作用的意义。

二.光合作用相关实验复习1.教师引导学生首先复习光合作用需要光的探究实验。

明确实验的具体过程以及各步骤中需要注意的相关问题。

如:暗处理的目的,设置对照实验的方法、叶片脱色的方法等。

复习了实验各部的步骤后,老师展示整个实验的流程,让学生对实验有整体的认知。

通过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果并总结出实验的结论。

对结果和结论要进行区分。

2.教师给出与光合作用相关的其它实验(验证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

首先让学生明确实验的变量。

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具体的实验过程。

小组代表回答,教师发现学生知识上的相关问题并及时进行引导和评价。

3.在学生描述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出示重点问题的填空,让学生对相关知识有更明确的认识。

(1)探究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实验中,共形成了两组对照,甲、丙对照,变量是,乙、丙对照,变量是。

实验证明了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

第二单元第一章第三节《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第一章第三节《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第一章第三节《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教学设计
一பைடு நூலகம்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光合作用的概念,了解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及其在生物圈中的重要性。
2.学会使用实验仪器和观察方法,观察和分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现象,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光合作用现象,提高知识运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特布置以下作业:
1.完成课后习题:请同学们结合教材,认真完成课后习题,特别是关于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及意义的题目,以检验自己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2.观察生活中的光合作用现象:请同学们观察身边的绿色植物,记录它们在不同光照、环境条件下的生长状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可能的光合作用机制。
2.基本概念:讲解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和影响因素,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
3.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光合作用实验,观察绿色植物在不同光照、二氧化碳浓度等条件下的光合作用现象,培养学生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
4.知识运用: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光合作用现象,提高知识运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情感态度:通过讨论光合作用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和生态文明观念。
此外,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接触过简单的实验操作,具备一定的基础实验能力,但对于复杂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可能仍感吃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适时给予指导和鼓励,提高他们的实验素养。
在情感态度方面,学生对绿色植物和生态环境普遍怀有好奇心和热情,这为本章节的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情感基础。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生态文明观念。

初中生物_《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生物_《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复习课教学设计复习目标:1、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原料和产物。

2、阐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3、举例说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

4、提高归纳总结能力,提高知识的整合迁移能力,提高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光合作用概念的再次构建。

教学难点:运用光合作用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复习框架、多媒体课件、近两年中考试题。

教学流程:能不能有启发?出示小资料:现代化的塑料大棚。

二氧化碳的浓度提高到4%-6%,光合作用的效率最高。

高大棚内二氧化碳浓度。

五、链接中考今天我们的复习已经接近尾声,我们来检查一下复习效果。

1、出示2014年泰安试题27题。

(此题考查的内容涉及到了我们今天复习的主要内容,又结合考察了探究实验的有关知识点)2、(2013菏泽20)右图表示一段时间内某植物叶片吸收二氧化碳与光照强度关系示意图。

以下分析正确的是学生练习展示学生讨论后回答通过出示2014年泰安市最后一道题目来检查学生的复习效果。

通过及时反馈、纠错,再次提升学生复习效果。

《光合作用》复习课课后反思《生物学课程标准》认为,“概念是对事物的抽象或概括。

生物学概念是生物学课程内容的基本组成。

生物学重要概念处于学科中心位置,包括了对生命基本现象、规律、理论等的理解和解释,对学生学习生物学及相关科学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有时具有超越课堂之外的持久价值和迁移价值,为学科之间提供联系。

围绕着生物学核心概念来组织并开展复习活动,能有效地提高复习效益,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迁移应用。

我觉得以“多切入点复习光合作用这一重要概念”能达到高效复习的效果。

在本节课堂中设计了以下环节。

1、以实验为切入点复习光合作用概念。

有关光合作用的实验有:分组实验“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演示实验“验证光合作用产生氧气”、探究活动“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在课堂中通过设计一系列问题来引领复习实验的装置、步骤、现象、结论。

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2.1.4《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复习课教学设计

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2.1.4《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复习课教学设计
要求:学生在完成作业时,注意理解题意,规范答题,对于疑问之处可查阅课本或与同学交流,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2.实践应用题:设计一道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应用题,让学生观察身边的绿色植物,运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知识解释某一生物现象。
要求: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新课导入: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图文并茂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复习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基本概念,为新课学习打下基础。
3.课堂讲解:结合课本内容,详细讲解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过程,强调二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4.课堂互动:设置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就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实际应用展开讨论,培养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针对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采用生动的实例和形象比喻,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认识。
2.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联系与区别,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针对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结合生活实际,设计相关教学活动,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激发学生探索生命奥秘的热情,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2)通过实例分析,引导学生理解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在生物体内的作用,提高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3)设置课后实践作业,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生物现象,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巩固所学内容。
(二)教学设想
1.课堂导入:以问题导入法引起学生的兴趣,如“为什么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而动物不能?”等,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过程及其相互联系。
2.掌握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在生物体内的生理意义。

2024年初中生物《光合作用》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2024年初中生物《光合作用》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2024年初中生物《光合作用》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第七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第三节“光合作用”。

详细内容包括:光合作用的定义、公式、场所和条件;光合作用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影响光合作用效率的因素。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光合作用的定义、公式、场所和条件,了解光合作用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以及影响光合作用效率的因素。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与光合作用相关现象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提高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光合作用的公式及其推导过程,影响光合作用效率的因素。

教学重点:光合作用的定义、公式、场所和条件,光合作用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光合作用实验装置。

2.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植物生长现象,引导学生思考植物生长的能量来源,从而引出光合作用的概念。

2. 新课导入:讲解光合作用的定义、公式、场所和条件,通过实验演示光合作用的过程。

3.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关于光合作用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与光合作用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巩固所学知识。

5. 影响光合作用效率的因素:讲解光照、二氧化碳浓度、温度等外界因素对光合作用效率的影响。

六、板书设计1. 光合作用定义: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和氧气的过程。

公式:6CO2 + 6H2O + 光能→ C6H12O6 + 6O2场所:叶绿体条件:光照、二氧化碳、水、适宜的温度2. 影响光合作用效率的因素光照二氧化碳浓度温度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光合作用的定义、公式、场所和条件。

(2)举例说明影响光合作用效率的因素。

(3)解释生活中一个与光合作用相关的现象。

2. 答案:(1)见板书设计。

(2)影响光合作用效率的因素有:光照、二氧化碳浓度、温度等。

初中生物_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生物_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三单元《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复习》教学设计【知识目标】1.说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条件、场所、原料和产物。

2.说出光合作用的实质。

3.掌握光合作用的过程表达式。

4.说出光合作用对整个生物圈的意义。

【能力目标】1.通过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场所、原料和产物,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

2.通过复习回顾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构建知识网络的能力。

【情感目标】形成不断探究新知识的精神,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说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条件、场所、原料和产物。

教学难点:探究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条件、场所、原料和产物。

教学突破:1.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场所、原料和产物。

2.利用典型题例,落实学生对知识的把握情况。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七年级上册课本、自主学习指导课程、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学案的材料等。

教法和学法1.梳理知识法、构建知识网络、讨论法、探究法等。

2.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展示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多媒体出示三副图片一道美食醋溜藕片、一份莲藕和荷叶。

师:今天来给大家分享一份美食醋溜藕片,原料是什么?莲藕中的有机物来自哪里?生: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师请一位同学上黑板写出光合作用表达式,其他同学写到学案的相应位置。

引导学生说出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场所。

从而引出本节课复习的内容《第三单元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二.多媒体出示考点扫描学生对照考点扫描,通过阅读课本相关知识梳理考点,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完成学案。

三. 生展示交流,师补充完善师引导生总结出检验二氧化碳、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的方法步骤:1.黑暗处理一昼夜;2.设置对照实验,照光若干小时;3.摘叶,酒精脱色;4.清水漂洗;5.滴加碘液;6.清水漂洗,观察叶片颜色变化。

四.师再次引导生回到光合作用表达式,让生说出光合作用的实质和意义。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复习课:《植物的光合作用》复习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复习课:《植物的光合作用》复习优秀教学案例
2.提问学生:“你们知道植物是如何利用阳光进行生长的吗?”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搭建桥梁。
3.课件展示植物光合作用的动画,激发学生对新课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二)讲授新知
1.教师详细讲解植物光合作用的基本概念、反应式、场所及条件,阐述光合作用在生物圈中的重要作用。
2.通过实例和实验现象,解释光合作用过程中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原理,让学生深入理解光合作用的意义。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生活实例,如“为什么绿色植物能在阳光下茁壮成长?”等问题,引发学生对植物光合作用的思考。
2.创设实验情景,通过观察叶片在阳光下进行光合作用的实验现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3.结合课本插图、动画等资源,形象展示光合作用的过程,增强学生的直观体验,提高学习兴趣。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途径主动探究植物光合作用的过程。
2.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动画、图片等,形象生动地展示光合作用的过程,帮助学生形成直观的认识。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让学生在互动中共同提高。
4.设计具有针对性和实践性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反思与评价相结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案例注重学生的自我反思和教师评价相结合,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知识掌握、实验操作等方面的不足,为后续学习提供借鉴。同时,开展小组互评,培养学生客观评价他人、自我认识的能力,促进全面发展。
5.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案例中,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实践,通过实验操作、观察现象等环节,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光合作用的知识。此外,布置具有实践性的课后作业,鼓励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复习》教学设计
【知识目标】
1.说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条件、场所、原料和产物。

2.说出光合作用的实质。

3.掌握光合作用的过程表达式。

4.说出光合作用对整个生物圈的意义。

【能力目标】
1.通过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场所、原料和产物,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

2.通过复习回顾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构建知识网络的能力。

【情感目标】
形成不断探究新知识的精神,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说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条件、场所、原料和产物。

教学难点:探究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条件、场所、原料和产物。

教学突破:
1.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场所、原料和产物。

2.利用典型题例,落实学生对知识的把握情况。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七年级上册课本、自主学习指导课程、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学案的材料等。

教法和学法
1.梳理知识法、构建知识网络、讨论法、探究法等。

2.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展示等。

课时安排
1 课时教
学过程
一.导入多媒体出示三副图片一道美食醋溜藕片、一份莲藕和荷叶。

师:今天来给大家分享一份美食醋溜藕片,原料是什么?莲藕中的有机物来自哪里?
生: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师请一位同学上黑板写出光合作用表达式,其他同学写到学案的相应位置。

引导学生说出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场所。

从而引出本节课复习的内容《第三单元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二.多媒体出示考点扫描
学生对照考点扫描,通过阅读课本相关知识梳理考点,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完成学案。

三. 生展示交流,师补充完善
师引导生总结出检验二氧化碳、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的方法步骤:
1.黑暗处理一昼夜;
2.设置对照实验,照光若干小时;
3.摘叶,酒精脱色;
4.清水漂洗;
5.滴加碘液;
6.清水漂洗,观察叶片颜色变化。

四.师再次引导生回到光合作用表达式,让生说出光合作用的实质和意义。

五.达标检测1 . 下面是“绿色植物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请回答有关问题。

(1)绿色植物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填序号):。

(1)在步骤 3 中,遮盖黑纸的目的:。

(3)实验前,要将一盆天竺葵植物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

(4)光照数小时后,撕下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隔水加热,酒精的作用是,
需要“隔水”的原因是。

(5)在步骤 6 中,滴加的试剂是,目的是为了检验植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是。

(6))本实验的变量
是。

(7))本实验得到的
两个结论:
①;②。

2.右图所示是验证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两套实验装置,甲装置的水槽
里放的是氢氧化钠溶液,乙装置里的水槽里放的清水。

把甲、乙两装置同时
放在黑暗处 24 小时,然后一起移到阳光下。

(1)数小时,摘下甲装置内的叶片,经过处理后加碘液数滴,叶片颜色
,证明叶片中没有产生。

水槽里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

(2)摘下乙装置内的叶片,经处理后加碘液数滴,则叶片的颜色。

原因是。

(3)将两装置先放在黑暗处 24 小时的目的是。

(4)该实验说明了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光能
( 储 存 着
能 (5) 实验中起对照作用的是 。

六.板书设计
第三单元 复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二氧化碳 + 水
有机物 + 氧气
叶绿体
1. 黑暗处理一昼夜;
2. 设置对照实验,光照数小时;
骤 方 3.
摘叶,酒精脱色; 法 4. 清水漂洗; 步 5. 滴加碘液;
6. 清水漂洗,观察叶片颜色变化。

附:第三单元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复习学案考点扫描
1.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条件、场所、原料和产物。

2. 光合作用的实质。

3. 光合作用的过程表达式。

4. 光合作用对整个生物圈的意义。

知识梳理
1.
实验步骤:黑暗 选叶 摘叶
清水漂洗 分析现象得出结论
绿叶在光下制2.实验现象:遮光的部分
,见光的部分 造有机物
光合作用
3. 实验结论: ;
4. 实验注意事项:暗处理的目的 遮盖黑纸的目的 酒精的作用 ,需要“隔水”的原因
光合作用还能产生
光合作用的场所
探究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实验的变量 ,选用的植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