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式太极拳简化太极拳详解教学 ppt课件

合集下载

24式太极拳

24式太极拳

练习中心要静、无杂念、用意不用 力、轻松自然,刚柔相济,涉及全身各 大肌肉群和关节的运动。因此,24式太极 拳不断继承了传统太极拳所具有的“练 脑,练身、练气”的三大作用,蕴涵有 健身、健心和防治疾病的诸多功效,而 且还具有简单、易学易练、不受场地限 制,不论男女老幼、体质强弱均可练习等 优点。所以,在学校众多文化活动中,具 有特殊的地位。
弱等疾病有很好的疗效 。
1、调整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太极拳采用心静用意,全神贯注,不存杂念 的练法,亦即是强调练意、练气和练身三结合。 这种意识结合身体锻炼的方法,能使大脑皮质 有关中枢神经形成一个特殊的优势兴奋性,而
周期其他区域则处于抑制状态。由于负诱导 机理,使某些与慢性病有关的兴奋灶加强了抑 制,而神经中枢的相互诱导,使病灶得到积极 的调理。久之,可修复和改善某些神经中枢的 生理功能和病理状态,因而病状得到控制、减 轻或消失,使机体康复。
第三部分常见错误动作与纠正
二十四式太极拳完整动作
的负担,血压也相应有所降低。可预防心
血管疾病的发生。
3.促进呼吸系统的作用
太极拳的呼吸遵循缓慢深长 ,其作用 是:
①呼和吸都比较充分 ,吸足、呼够。
②肺(血管)内气体交换充分。
③呼吸肌运动柔和。
④腹压、胸压的变化平缓、渐进 ,对内脏 起到“按摩”作用 ,使呼吸器官得 到充足 的血液供应 ,从而使呼吸系统的生理功能 得到改善。
5.增强运动系统的作用
练拳时要达到“一动无有不动” , 要求全身的骨骼、关节、腰腹肌群都要 充分调动,从而提高关节的柔韧性、灵 活性以及脊柱的活动幅度。肌肉和关节 由于血液循环的改善而得到充足营养, 增强肌肉的弹性、伸展性和灵活性,发 展了肌肉力量。因此,对颈、 肩、腰、 腿痛和关节瘀血等疾病起到防治的作用。

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说课课件

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说课课件
(2)通过小组合作,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 精神。
03

学情分析
2.1 对象分析
授课对象
• 我授课的对象是中职高二年级养服49和养服 50班的学生,本学期养服49班42人,养服50 班45人,这两个班级男生都比较少
• 高中生的在生理上表现少年好动,注意力易 分散;知识掌握上,许多学生对原有的知识 易出现知识遗忘。
1.2 目标分析
STEP
1.知识目标
(1)让学生了解太极 拳的起源,流派和动 作特点等基础理论知 识。
(2)通过学习24式太 极拳的第1---3式,使 学生掌握基本手型和 步形。
01
STEP
02
2.能力目标
通过小组相互评价,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
STEP
3.情感目标
(1)通过了解中国传 统文化太极拳,激发 学生的爱国情感。
2.新授
(1)小组讨论(5分钟) ①太极拳是谁创立的? ②太极拳有哪些特点?太极拳有哪些流派? ③打拳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2)小组展示(5分钟) 学生展示关于小组讨论的三个问题的结果,教师补充。 (3)教师示范,学生跟学(8分钟)起势,左野马分鬃,有野马分鬃, (4)学生练习(7分钟) 以小组为单位,学生练习巩固,教师巡查纠正动作。 (5)小组展示,学生互评,教师补充评价(12分钟) 随机抽查两个学习小组展示, (6)课堂小结(3分钟) 总结本节课学生的课堂表现,表现好的学生德育银行奖1分,表现不积极 的德育银行扣1分。
桃 威演

源讲
县 职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业陈
中 专





24式太极拳(超精致版)PPT

24式太极拳(超精致版)PPT

太极拳的技法
虚灵顶劲 含胸拔背 圆裆松胯 沉肩坠肘 动如抽丝 虚实分明 动静有常 连绵不断 心静体松 内宜鼓荡 气沉丹田 松腰敛臀 尾闾中正 舒指坐腕 步如猫行 转换灵活 势势均匀 势正招圆 力由意生 外示安逸
太极拳的三大误区
误区一:“太极拳是老人练的即老人拳”。 误区二:“太极拳仅能健身而不能用于技击、防身。” 误区三:“太极拳易学”,从社会上流传的口头禅“耍太
中医学理论认为,人体是高度统一 的阴阳调控系统。 太极拳松静安舒、周身协调、通畅 气血、阴阳平衡、导引经络、气贯全身 、神形合一。从整体上把握人体阴阳的 平衡,对神经系统和内脏器官的调整具 有功效。
7.调养心的作用
从气功角度说:太极拳的“精神内收”,充 分强调人的精神能动性的作用,被誉为 “精神 体操”,具有提高精神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可以 淡化喜、怒、忧、思、悲、恐、惊这七种心理感 情。而许多生理上的疾患,都与这“七情”有关。 太极拳讲究柔化,刚柔相济,随机转化,有利于 人们的心态、心理的调整,减少内向性格的负面 影响,增进身心的健康。
极”可见一斑,有人认为跟学生为什么要学习太极拳
太极拳是一项松静自然,正稳细绵的武术 运动。是融拳、哲、医三理于一体的一项健 身运动,是实现健身、防身、养身、娱身、 修身功能的最直接、最重要的手段。长期坚 持锻炼,不仅能强身健体,修身养性,防治 疾病,更能使人身心健康,延年益寿。
2、保养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太极拳对心血管系统有很好的保养作用。 太极拳吸气时扩大腹腔;呼气时收缩腹部,运 动轻灵,外柔内实,刚柔相济。腹压增大有助 于血液循环的通畅。腹压的改变又相应地调节 胸压 ,有利于增强心脏的功能。同时,在练拳 过程中全身肌肉有节奏的放松与收缩,起到使 毛细血管反射性扩张和血流通畅的作用。从而 可减轻心脏的负担,血压也相应有所降低。可 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24式太极拳(超精致版)PPT

24式太极拳(超精致版)PPT

8.抗老防衰的作用
太极拳以其轻、柔、平稳 ,没有忽起忽 落的明显变化和激烈的跳跃动作,在用力均 匀的全身运动状态下,使身体各肌群都能得 到锻炼,从而增加了肌力、肌弹性、肌肉的 兴奋性 ,使人精神充沛,不易疲劳。
“太极拳”汇集了佛学,道学,儒学,医学, 武学的精髓,将他们有机地运化于一体,是多代 人锲而不舍地钻研、实践的结晶。 通过练习太极拳可以改善自身的身体素质和 健康状况。所以,太极拳健身是具有坚实的科学 基础,是中国传统养生、医疗、保健运动方法的 典型代表。
太极拳动作柔和、缓慢、轻灵,处处带有 螺旋和弧形,运动绵绵不断、势势相连。它不 仅是一种合乎生理和体育原理的健身运动,也 是一种治疗和预防疾病的有效手段。因为它是 练意、练身、练气三结合的运动,使人达到心 静气和的状态,调和人体之阴阳,疏通人体之 经络,故而是健身强体延年益寿的最佳运动之 一。
太极拳的功效
整个套路虽然只有24个动作,但相比 传统的太极拳套路来讲,其内容更精炼了, 动作更规范了,并且也能充分体现出太极 拳的运动特点。正是因为24式太极拳套路 结构简单,数量合理,内容充实,易学易 练,所以深受太极拳学练者喜爱。是较为 理想的太极拳入门套路。
24式简化太极拳的特点
全部内容选自传统杨式太极拳,动作柔和均 匀,姿势中正平稳,老幼咸宜, 人人可练,易于推广。为传统套路的1/4~1/3 ,适于在早操、工间操活动中开展。 内容尽量减少重复。保留了传统太极拳的主要技术 内容及基本规格要领,同时又避免了传统套路中半数以 上为重复动作的现象。
24式简化太极拳动作
一、起势 二、左右野马分鬃 三、白鹤亮翅 四、左右搂膝拗步 五、手挥琵琶 六、左右倒卷肱 七、左揽雀尾 八、右揽雀尾 九、单鞭 十、云手 十一、单鞭 十二、高探马 十三、右蹬脚 十四、双峰贯耳 十五、转身左蹬脚 十六、左下势独立 十七、右下势独立 十八、左右穿梭 十九、海底针 二十、闪通背 二十一、转身搬拦捶 二十二、如封似闭 二十三、十字手 二十四、收势

二十四式太极拳ppt课件完整版

二十四式太极拳ppt课件完整版

含胸拔背
胸部略含,背部肌 肉舒展拔长,保持 上身中正。
虚实分明
身体重心在两腿间 灵活转换,保持身 体平衡。
呼吸配合原则与方法
01
02
03
04
起吸落呼
动作向上时为吸,动作向下时 为呼。
开吸合呼
动作向外开展时为吸,动作向 内收合时为呼。
进吸退呼
身体前进时为吸,后退时为呼。
蓄吸发呼
力量蓄集时为吸,力量发放时 为呼。
节奏掌握
根据音乐或口令的节奏变 化,调整演练速度,使招 式之间更加协调。
提高演练水平的有效途径
观摩学习
观看高水平太极拳演练视频或现 场表演,学习借鉴优秀选手的演
练技巧和艺术表现力。
勤加练习
通过大量反复的练习,不断提高 自身技术水平,加深对太极拳内 涵的理解。
参加比赛
积极参加各级太极拳比赛,锻炼 实战能力,提高心理素质和竞技 水平。
身体后坐时容易后仰或前俯;挥臂时 耸肩或手臂伸直。
纠正方法
身体后坐时注意收腹敛臀、立腰松肩; 挥臂时以腰带臂、沉肩垂肘。
04
二十四式太极拳身法与呼吸配合
身法要求及注意事项
沉肩坠肘
两肩松开下沉,两 肘自然下垂,保持 上肢松活。
松腰落胯
腰部放松,胯部下 沉,使下肢稳定有 力。
虚领顶劲
头部保持正直,下 颌微收,颈部放松, 眼神自然。
太极拳的缓慢、均匀的动作有助于缓 解紧张情绪,减轻心理压力。
对呼吸系统的影响及改善作用
பைடு நூலகம்
增强呼吸肌力量
01
太极拳的深呼吸和缓慢动作有助于增强呼吸肌的力量和耐力。
提高肺活量
02
通过长期练习,太极拳可以提高肺活量和呼吸效率,改善肺功

二十四式太极拳ppt

二十四式太极拳ppt


稍右转体 收脚抱球 转体上步 弓步分手

(1)上体微向右转,身体重心移至右腿上,同 时右臂收在胸前平屈,手心向下,左手经体前向

右下划弧放在右手下,手心向上,两手心相对成 抱球状,左腿随即收到右脚内侧,脚尖点地,眼

看右手。 (2)身体微向左转,左脚向左前方迈出,右脚

跟后蹬,右腿自然伸直,成左弓步,同时上体继 续向左转,左、右手随转体慢慢分别向左上、右
• 太极拳是运用中国古代的 阴阳、太极学说的哲学理 论来解释拳理的一门学问, 它要求人们客观、辩证、 一分为二地对待事物、看 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 问题。它是以万事、万物 的本身皆有既互相对立又 互相统一的哲理为基础的 一种思想认识。我们把这 种对待事物的思想认识称 为太极思想。太极拳是太 极思想与人体运动相结合 的具体表现。它是一个科 学的人体辩证运动过程, 在这个运动过程中势势处 处、时时刻刻都包涵、体 现着人体内的阴阳变换、 虚实相间和刚柔相济。
习太极拳时,思想上 应排除一切杂念,不 受外界干扰;所谓 “体松”,可不是全
本要求。而是否做到“圆 活连贯”才是衡量一个人 功夫深浅的主要依据。太
身松懈疲塌,而是指 极拳练习所要求的“连贯”
在练拳时保持身体姿 是指多方面的。其一是指
势正确的基础上,有 肢体的连贯,即所谓的
意识地让全身关节、 肌肉以及内脏等达到 最大限度的放松状态。
“节节贯穿”。而“圆活” 是在连贯基础上的进一步 要求,意指活顺、自然。
三、虚实分明。 一般来说,下肢 以主要支撑体重 的腿为实,辅助 支撑或移动换步 的腿为虚;上肢 以体现动作主要 内容的手臂为实, 辅助配合的手臂 为虚。总之虚实 不但要互相渗透, 还需在意识指导 下变化灵活。

简化二十四式太极拳ppt课件-PPT课件

简化二十四式太极拳ppt课件-PPT课件

3.动作要领
(1)意识引导动作。即把注意力贯注到动作中去,所有的动作都要 用意识来支配,“神为主帅,身为驱使”,“意动形随”。要做到这点, 在未动之前就要端正姿势,呼吸自然,情绪安宁,排除杂念,集中注意 力。一切安排就绪,自觉全身放松,心静气和,然后开始动作,不断用 意来指导每一动作的正确性、连贯性和圆活性。 (2)注意放松,不用拙力。太极拳的放松,不是全身的松懈疲怠, 而是在身体自然活动或稳立的情况下,使某些可能放松的肌肉和关节做 到最大限度放松。只有全身应该放松的都放松了,劲力才能毫无阻碍地 集中到一点,避免了僵劲和拙力,体现出太极拳那种轻灵而有沉重的富 有弹性和韧性的内劲。 (3)虚实分明,重心稳定。练太极时,身体的姿势不断改变,处处 贯穿着手法、身法、步法的变换和转移重心的活动,由虚到实,或由实 到虚,既要分明,又要连贯不停,势势相连。要使虚实变化得当,身体 必须平衡稳定。凡旋转的动作,应先把身体稳住再提腿换步;凡进退的 动作,应先落脚而后再慢慢改变重心,以达到太极拳“中正安舒”的要 求。 (4)呼吸自然,配合动作。练太极拳时,不要因为动作而引起急促 呼吸,要求呼吸自然。一般来说,凡是由实转虚,劲力含蓄、动作屈合 时,配以吸气;凡是由虚转实,劲力沉实集中、动作开伸时,配以呼气。 但在练一些过渡动作及个人感到呼吸难以结合动作时,仍需进行自然呼 吸,这样才能保证呼吸与动作的结合自然妥善,符合太极拳“气以直养 而无害”的原则要求
第三组 7. 左揽雀尾 (1)转腰分手(2)抱手收脚(3)转腰向前上步 (4)弓步朋手(5)转腰摆臂 (6)坐腿转腰后捋 (7)转身搭手 仍然转向正前方(8)弓步前挤(9) 坐腿引手(10)弓步前按 8. 右揽雀尾 (1)转身扣脚分手(2)坐腿抱球收脚抱球 (3)转身 上步分手 (4)弓步朋手(5)转腰摆臂(6)坐腿转腰后捋 (7)转身搭手仍然转向正前方(8)弓步前挤(9) 坐腿引手 (10)弓步前按 第四组 9. 单鞭 (1)转体扣脚(2)丁步勾手(3)转体上步(4)弓步推掌 10.云手 (1)转体扣脚(2)转体云手(3)收步云手(4)开步云手 (5)收步云手(6)开步云手(7)收步云手 11. 单鞭(1)丁步勾手 (2) 转体上步 (3)弓步推掌

24式太极图解8页word

24式太极图解8页word
要点:完成式时,头颈正直,松腰松胯,两拳松握,沉肩垂肘,两臂均保持弧形。双峰贯耳式的弓步和身体方向与右蹬脚方向相同。弓步的两脚跟横向距离同“揽雀尾”式。
第十五式:转身左蹬脚
①左腿屈膝后坐,身体重心移至左腿,上体左转,右脚尖里扣;同时两拳变掌,由上向左右划弧分开平举,手心向前;眼看左手。
②身体重心再移至右腿,左脚收到右脚内侧,脚尖点地;同时两手由外圈向里圈划弧合抱于胸前,左手在外,手心均向后;眼平看左方
<
<
③上体微向左转,左脚向左前侧方迈出,右脚跟后蹬,成左弓步;在身体重心向左腿的同时,左掌随上体的继续左转慢慢翻转向前推出,手心向前,手指与眼齐平,臂微屈;眼看左手。
要点:上体保持正直,松腰。完成式时,右肘稍下垂,左肘与左膝上下相对,两肩下沉。左手向外翻掌前推时,要随转体边翻边推出,不要翻掌太快或最后突然翻掌。全部过渡动作,上下要协调一致。如面向南起势,单鞭的方向(左脚尖)应向东偏北(大约15度)。
③两臂左右划弧分开平举,肘部微屈,手心均向外;同时左腿屈膝提起,左脚向左前方慢慢蹬出;眼看左手。
要点:与左蹬脚式相同,只是左右相反。左蹬脚方向与右蹬脚成180度)(即正西偏北,约30度)。
第十六式:左下势独立
(1)左腿收回平屈,上体右转;右掌变成勾手,左掌向上、向右划弧下落,落于右肩前,掌心斜向后;眼看右手。
<
<
<
①上体后坐,身体重心逐渐移至左腿上,右脚尖里扣;同时上体左转,两手(左高右低)向左弧形运转,直至左臂平举,伸于身体左侧,手心向左,右手经腹前运至左肋前,手心向后上方;眼看左手。
②身体重心再逐渐移至右腿上,上体右转,左脚向右脚靠拢,脚尖点地;同时右手向右上方划弧(手心由里转向外),,至右侧方时变勾手,臂与肩平;左手向下经腹前向下划弧停于右肩前,手心向里;眼看左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
四:左右搂膝拗步
(一)左搂膝拗步 1.收脚托掌:上体右转,右手至头前下落,经 右胯侧向后方上举,与头同高,手心向上,左 手上摆,向右划弧落至右肩前;左脚收至右脚 内侧成丁步;眼视右手。
2.弓步搂推:上体左转,左脚向左前方迈出 一步成左弓步;左手经膝前上方搂过,停于 左腿外侧,掌心向下,指尖向前,右手经肩 上,向前推出,右臂自然伸直。
14
六:左右倒卷肱
(一)右倒卷肱 1.退步卷肱:上体稍右转,两手翻转向上,右 手随转体向后上方划弧上举至肩上耳侧,左手 停于体前;上体稍左转;左脚提起向后退一步, 脚前掌轻轻落地;眼视左手。
2.虚步推掌:上体继续左转,重心后移,成 右虚步;右手推至体前,左手向后、向下划 弧,收至左腰侧,手心向上;眼视右手。
11
(二)右搂膝拗步 1.收脚托掌:重心稍后移,左脚尖翘起外撇, 上体左转,右脚收至左脚内侧成丁步;右手经 头前划弧摆至左前肩,掌心向下,左手向左上 方划弧上举,与头同高,掌心向上;眼视左手。
2.弓步搂推:同前弓步搂推,惟左右相反。
12
(三)左搂膝拗步 动作与右搂膝拗步相同,惟左右相反。
学练要点:两手划弧时要以腰带动;推掌时要
(三)左野马分鬃:同前左野马分鬃。
8
学练要点:弓步时,不可将重心过早前
移,造成脚掌沉猛落地,后脚应有蹬碾动 作。分手与弓步要协调同步。转体撇脚时, 先屈后腿,腰后坐,同时两臂自旋。
注意:抱球是太极拳每一势动作中的一个节点,
它作用就是在步法的配合下;运用螺旋折叠劲,化 解对手的进攻;以杠杆力;螺旋力将彼旋转而起, 使其失去重心,打开彼门户;为发劲冲击扫清障碍。
6
一:起势
1.左脚开立:左脚向左分开,两脚平行同肩宽。 2.两臂前举:两臂慢慢向前举,自然伸直,两手心向下。 3.屈腿按掌:两腿慢慢屈膝半蹲,同时两掌轻轻下按至 腹前。
学练要点:起脚时先提脚跟,高不过足踝,落脚时前
脚掌先着地,要做到点起点落、轻起轻落。上举两臂时, 不可耸肩,不要出现指尖朝下的“折腕”。屈膝时松腰 敛臀,上体保持正直,两掌下按时沉肩垂肘。
沉肩垂肘,坐腕舒掌。搂推协调,转身蹬地推掌。
13
五:手挥琵琶
1.跟步展臂:右脚向前收拢半步落于左脚后; 右臂稍向前伸展。
2.虚步合手:上体稍向左回转,左脚稍前移, 脚跟着地,成左虚步;两臂屈肘合抱,右手 与左肘相对,掌心向左。
学练要点:两手摆掌时有上挑并向里合之
意。合臂步抱球:上体稍左转,右脚向前跟步,落于 左脚后;同时两手在胸前屈臂抱球。
(二)虚步分手:上体后坐并向右转体,左脚稍向前 移动,成左脚虚步;同时右手分至右额前,掌心向内, 左手按至左腿旁,上体转正;眼平视前方。
学练要点:抱球与跟步要同时,转身时身体侧
转不超过45度,左脚前移与分手同时完成。
15
(二)左倒卷肱 1.退步卷肱:同前退步卷肱,惟左右相反。
2.虚步推掌:同前虚步推掌,惟左右相反。
5
预备势
身体自然站立,两脚并拢,两手垂于大腿 外侧;头项正直,口闭齿扣,胸腹放松;眼平 视前方。
注意:“心静.体松”是太极拳的最基本的要求。“心静”就是
一种内静,就是要思想集中,排除一切杂念,不要胡思乱想,专心致志 地投入到练拳的过程中去;“体松”是意识上的放松,只有意识上 的放松才能使肌体得到放松。体松就是身体各部位自然舒展,动 作的自然顺遂。
7
二:左右野马分鬃
(一)左野马分鬃 1.抱球收脚:上体稍右转,右臂屈抱于右胸前,左臂屈抱于腹前,成右抱 球;左脚收至右脚内侧成丁步。 2.弓步分手:上体左转,左脚向左前方迈出一步,成左弓步;同时两掌前 后分开,左手心斜向上,右手按至右胯旁,两臂微屈。
(二)右野马分鬃 1.抱球收脚:重心稍向后移,左脚尖翘起外撇;上体稍左转,左手翻转在 左胸前屈抱,右手翻转前摆,在腹前屈抱,成左抱球;重心移至左腿,右 脚收至左脚内侧成丁步。 2.弓步分手:同前弓步分手,惟左右相反。
2
练拳前要做好必要的准备活动
一般来说,练拳以清晨为宜。最好能排空大小便,喝一点豆 浆、麦乳精之类的饮料,或吃几片饼干,但千万不要吃饱。接着 可结合散步做一些随意的准备活动,然后静立片刻,调匀呼吸, 排除杂念,准备操拳。
3
练拳时要用意而不用力
太极拳的每一个动作都是由意识来支配的,从而达到精神和肌肉两方 面的锻炼。老年人在操拳时,最好能选择一个清静避风的环境,以保持良 好的心理状态、不要边练拳边与人交谈,以致失去锻炼的功效。同时,要 根据个人不同的体质和健康状况,选择一定的姿势,做到量力而行。如年 高体弱的,可采取姿势较高的小架子,尤其患有高血压、心脏病者,在做 “分腿”、“踢腿”、“下势”等动作时,千万不要用力抬腿或下蹲,只 要意识上想到了,同样可以得到锻炼效果;练拳时尽可能做到柔、缓、松、 轻相结合:由于老年人受到体力上的限制,练拳应尽量柔和、放松、自然、 缓慢,避免造成呼吸急促、心跳增快等副作用,即使初学者,也要做到这 一点,尤其身体较弱或患慢性病的老年人,更要掌握好这个要领(正在咯 血、出血的患者则暂时不宜练拳)。
24 式 太 极 拳 详 解 教 学 (快速掌握)
1
简介
24式简化太极拳是国家体育总局于1956年 组织太极拳专家汲取杨氏太极拳之精华提炼而 成的,内容更显精练,动作更显规范,并且也 能充分体现太极拳的运动特点。
长期习练太极拳能使心跳缓慢而有力,提 高心脏功能,改善心肌营养,促进血液循环, 对防治高血压病,动脉硬化有明显作用,并且 能起到改善神经系统,扩大肺活量,提高人的 平衡能力,防止骨质疏松等积极作用,特别适 合中老年人长期习练。
4
练拳时应掌握匀细深长的呼吸
匀细深长的呼吸,不但可以提高“吐故纳新”的效果,同时 也能改进血液循环和内脏活动机能。由于这是一种与动作相结合 的腹式运动,初学者可能感到有困难,应在锻炼中慢慢适应,不 要急于求成,千万不要故意用力呼吸来达到所谓的“气沉丹田”, 以免出现头晕目眩,心跳气促等现象,影响自然呼吸。老年人练 拳以适度为宜,久而久之,随着身体素质的增强,逐渐做到行气 结合,得心应手,操之过急是万万不行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