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水利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22春“形考”《环境水利学》作业考核题库高频考点版(参考答案)试题号2

国家开放大学22春“形考”《环境水利学》作业考核题库高频考点版(参考答案)一.综合考核(共50题)1.根据水质组分,水质模型可分为_____。
A、单一组分B、耦合组分C、多重组分D、稳态模型参考答案:ABC2._________的任务就是要查清工程所在流域的环境质量现状,针对工程特征和污染特征,对工程在自然、社会、生态环境方面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各种影响的范围、程度,预测可能发展的结果,对不利影响要提出相应的工程防止措施与环境对策;根据评价结果回答工程项目的可行性、合理性与方案选择。
A、水利工程环境影响评价B、水利工程环境影响识别C、水利工程环境影响预测D、水利工程环境影响监测参考答案:A3.水功能区划的方法有______。
A、系统分析法B、定性判断法C、定量计算法D、综合决策法参考答案:ABCD4.水环境修复要遵循最小风险和最大效益原则。
()A、对B、错参考答案:A5.水环境质量标准和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是水环境标准体系中的两个基本标准。
()A、对B、错参考答案:A6.生活饮用水一般规定浑浊度不超过1度。
()A、对B、错参考答案:B7.水环境修复的原则有____。
A、地域性原则。
根据地理位置、气候特点、水体类型、功能要求、经济基础等因素,制定适当的水环境修复计划、指标体系和技术途径B、生态学原则。
根据生态系统自身的演替规律分步骤分阶段进行修复、并根据生态位和生物多样性原则构建健康的水环境生态系统C、最小风险原则D、最大效益原则参考答案:ABCD8.被降雨、径流等动力因素带入河湖中,沉淀到水底,以沙粒、粘土、有机物残体为主的沉积物,称为水底沉积物,又称为底质或底泥。
()A、对B、错参考答案:A9.人口环境容量是在一定的生产水平、生活水平、环境质量要求下,一个地区能够长期稳定地承受的人口数量。
A、对B、错参考答案:A10.废水处理的方法中,________不属于物理法。
A、沉淀法B、过滤法C、反渗透法D、氧化还原法参考答案:D11.引水式水电站的基本特点是没有调节库容,利用河川天然径流发电。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环境水利学》形考任务8试题及答案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环境水利学》形考任务8试题及答案形考任务8一、单选题(5个*8分=40分)题目1水利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包括两大部分:一是编制评价工作大纲,二是()。
选择一项:A. 开展调查B. 编制工作计划C. 编制进度计划D. 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题目2移民安置目标的评价指标中的关键指标是资源指标和( )。
选择一项:A. 生活指标B. 生态指标C. 生产指标D. 公共设施指标题目3________是指以定性或定量的方法预估工程施工后会引起环境因子改变的程度,包括预估有关因子在有工程和无工程条件下的状态。
()选择一项:A. 水利工程环境影响评价B. 水利工程环境影响识别C. 水利工程环境影响预测D. 水利工程环境影响监测题目4水利工程环境影响识别常用的方法有清单法、_____、网络法和叠置法。
()选择一项:A. 物理法B. 矩阵法C. 化学法D. 生物法题目5_________的任务就是要查清工程所在流域的环境质量现状,针对工程特征和污染特征,对工程在自然、社会、生态环境方面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各种影响的范围、程度,预测可能发展的结果,对不利影响要提出相应的工程防止措施与环境对策;根据评价结果回答工程项目的可行性、合理性与方案选择。
()选择一项:A. 水利工程环境影响评价B. 水利工程环境影响识别C. 水利工程环境影响预测D. 水利工程环境影响监测二、多选题(3个*10分=30分)题目6水利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的任务有_____。
()选择一项或多项:A. 查清工程所在流域的环境质量现状B. 针对工程特征和污染特征,对工程在自然、社会、生态环境方面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C. 预测各种影响的范围、程度,预测可能发展的结果,对不利影响要提出相应的工程防止措施与环境对策D. 根据评价结果回答工程项目的可行性、合理性与方案选择题目7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写提纲包括______。
()选择一项或多项:A. 总则、工程概况、工程分析B. 环境现状、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对策措施C. 环境监测与管理、环境保护投资估算与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D. 环境风险分析、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结论题目8人口环境容量是在一定的生产水平、生活水平、环境质量要求下,一个地区能够长期稳定地承受的人口数量,其特点有_____。
国家开放大学《环境水力学》形考作业1-9参考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环境水力学》形考作业1-9参考答案形考任务1一、单选题(2个*15分=30分)1._______的含义是“以人类社会为主体的外部世界的总体”。
A. 环境B. 自然界C. 生态系统D. 无2.资源水利的核心是()。
A. 水利工程设施的建设B. 水资源的优化配置C. 注重经济效益,轻视社会效益D. 工程的技术可行性二、多选题(2个*20分=40分)3.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总体,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等。
A. 大气、水、海洋、土地B. 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C. 自然古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D. 风景名胜区、城市、乡村4.环境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是()。
A. 环境与经济是对立统一的,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
B. 环境是发展经济的物质条件和基础,可以直接支持和促进经济发展。
C. 环境的承载力是有限的,因此环境又会在一定时期制约着经济发展的方向、规模和速度。
D. 经济增长战略和增长方式符合生态经济规律,经济发展就会有利于环境保护,可以为改善环境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否则若以大量消耗资源、粗放经营为特征的传统发展模式盲目地进行掠夺式的开发建设,牺牲环境求发展,势必造成环境的污染与破坏。
三、判断题(3个*10分=30分)5.所谓“工程水利”,就是以水利工程设施的建设为核心,通过工程措施除水害、兴水利,以满足人们安居乐业的需要和实现社会经济的发展。
(√)6.所谓“资源水利”,就是把水资源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紧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开发,科学管理,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主要体现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和保护等六个方面。
(√)7.资源水利是工程水利的基础,工程水利是资源水利的发展与提高。
(×)形考任务2一、单选题(5个*8分=40分)1.化学指标是评价水质优劣的主要指标之一,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化学指标。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环境水利学》形考任务6试题及答案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环境水利学》形考任务6试题及答案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环境水利学》形考任务6试题及答案
形考任务6
一、单选题(5个*8分=40分)
题目1
废水处理的方法中,________不属于物理法()。
选择一项:
A. 沉淀法
B. 过滤法
C. 反渗透法
D. 氧化还原法
题目2
废水处理的方法中,________不属于化学法()。
选择一项:
A. 混凝法
B. 过滤法
C. 化学沉淀法
D. 氧化还原法
题目3
按照不同的处理程度,废水处理系统可分为一级处理、二级处理、三级处理。
______的主要任务是水质要求很高时,进一步去除废水中的营养物质(氮和磷)、生物难降解的有机物和溶解盐类等。
()选择一项:
A. 一级处理
B. 二级处理
C. 三级处理
D. 四级处理
题目4
按照不同的处理程度,废水处理系统可分为一级处理、二级处理、
三级处理。
______的主要任务是只去除废水中较大的悬浮物质。
()选择一项:
A. 一级处理
B. 二级处理
C. 三级处理。
国开形成性考核00688《环境水利学》形考作业(1-9)试题及答案

国开形成性考核《环境水利学》形考作业(1-9)试题及答案(课程ID:00688,整套相同,如遇顺序不同,Ctrl+F查找,祝同学们取得优异成绩!)形考作业一一、单选题(2个*15分=30分)题目:1、(A)的含义是“以人类社会为主体的外部世界的总体”。
【A】:环境【B】:自然界【C】:生态系统【D】:无题目:2、资源水利的核心是(B)。
【A】:水利工程设施的建设【B】:水资源的优化配置【C】:注重经济效益,轻视社会效益【D】:工程的技术可行性二、多选题(2个*20分=40分)题目:3、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总体,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等。
(ABCD)【A】:大气、水、海洋、土地【B】: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C】:自然古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D】:风景名胜区、城市、乡村题目:4、环境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是(ABCD)。
【A】:环境与经济是对立统一的,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
【B】:环境是发展经济的物质条件和基础,可以直接支持和促进经济发展。
【C】:环境的承载力是有限的,因此环境又会在一定时期制约着经济发展的方向、规模和速度。
【D】:经济增长战略和增长方式符合生态经济规律,经济发展就会有利于环境保护,可以为改善环境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否则若以大量消耗资源、粗放经营为特征的传统发展模式盲目地进行掠夺式的开发建设,牺牲环境求发展,势必造成环境的污染与破坏。
三、判断题(5个*6分=30分)题目:5、环境水利学是一门“重理论,轻实践”的课程,只要掌握基本理论就可以了。
(X)题目:6、环境水利学是水利科学与环境科学密切结合、相互渗透的新学科。
(V)题目:7、所谓“工程水利”,就是以水利工程设施的建设为核心,通过工程措施除水害、兴水利,以满足人们安居乐业的需要和实现社会经济的发展。
(V)资源水利是工程水利的基础,工程水利是资源水利的发展与提高。
环境水利学试题答案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开放教育试点环境水利学答案考核册形成性学生姓名:学生学号:分校班级: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编制环境水利学作业一本次作业对应于文字教材1至2章,应按相应教学进度完成。
一、问答题(简要回答,每题4分,共44分)1、环境与环境保护的概念是什么?环境的含义是:以人类社会为主体的外部世界的总体,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是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体,社会环境则指人类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所创造的人工环境。
环境保护就是利用现代环境科学的理论与方法,在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深入认识并掌握污染和破坏环境的根源和危害,有计划的保护环境,预防环境质量的恶化,控制环境污染,保护人体健康,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造福人民,贻惠于子孙后代。
2、环境水利学的基本内容有哪些?环境水利学的基本内容包括:绪论、水环境与生态学基础知识、水体污染与水体自净、水质模型与水环境容量、水环境保护与管理、水利工程环境影响分析、水利建设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水利工程建设与运行期的环境管理。
3、环境水利学课程的任务与特点是什么?课程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了解环境水利的发展过程,认识水环境干扰与变化的规律,掌握水环境保护与修复的基本知识和技术、水利水电工程的环境影响极其评价方法,了解水利水电工程的环境管理,为从事与环境有关的专业技术工作打下基础。
学习特点:环境水利学是水利科学与环境科学密切结合、相互渗透的新科学,是环境学建立以后,向水利工程学渗透而形成的一个分支。
环境水利学是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是研究水利工程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变化的环境给水利科学提出的新问题的一门学科。
.4、现代水利与传统水利的差异有哪些?现代水利是对传统水利的发展,是立足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而形成的系统的水利发展理论体系。
与传统水利相比,现代水利以水资源的管理、开发利用、节约保护和优化配置为重点,突出了水资源与人口、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之间的协调关系。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环境水利学》形考任务5试题及答案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环境水利学》形考任务5试题及答案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环境水利学》形考任务5试题及答案形考任务5一、单选题(5个某8分=40分)题目1水环境一般可以分为静态水环境和动态水环境,_______属于静态水环境。
()选择一项: A.水库、湖泊B.河流C.渠道中的水流D.奔腾的大海题目2________是一个用于描述污染物质在水环境中的混合、迁移过程的数学方程或方程组。
()选择一项: A.水质模型B.水环境容量C.水质指标D.水环境检测题目3以管理和规划为目的,水质模型可分为________。
()选择一项: A.河流水质模型、河口水质模型、湖库水质模型以及地下水水质模型 B.单一组分、耦合组分和多重组分 C.稳态模型的和非稳态的模型 D.零维、一维、二维、三维水质模型题目4水质模型建立的一般步骤是_____。
()选择一项: A.模型性质研究;模型概化;参数估计;模型验证;模型B.参数估计;模型概化;模型性质研究;模型验证;模型应用 C.模型概化;模型性质研究;参数估计;模型验证;模型应用D.模型概化;参数估计;模型性质研究;模型验证;模型应用题目5污染物有保守物质和非保守物质之分。
所谓保守物质,是指在运动过程中,污染物自身不发生化学变化,原物质的______保持恒定。
()选择一项: A.能量B.总量C.动能D.动量二、多选题(3个某10分=30分)题目6水质模型主要求解方法有_____。
()选择一项或多项: A.理论解析解B.数值解法(数值模拟方法)C.物理模型D.原型观测、类比分析题目7根据水质组分,水质模型可分为_____。
()选择一项或多项: A.单一组分B.耦合组分C.多重组分D.稳态模型题目8从运动阶段上考察,移流扩散大致分为_____阶段。
()选择一项或多项: A.第一阶段为初始稀释阶段。
该阶段主要发生在污染源附近区域,其运动主要为沿水深的垂向浓度逐渐均匀化B.第二阶段为污染扩展阶段。
国家开放大学22春“形考”《环境水利学》作业考核题库高频考点版(参考答案)试题号5

国家开放大学22春“形考”《环境水利学》作业考核题库高频考点版(参考答案)一.综合考核(共50题)1.________是一个用于描述污染物质在水环境中的混合、迁移过程的数学方程或方程组。
A、水质模型B、水环境容量C、水质指标D、水环境检测参考答案:A2.环境监理是从属于监理,本身不具有独立性。
()A、对B、错参考答案:B3.废水处理的方法中,________不属于化学法。
A、混凝法B、过滤法C、化学沉淀法D、氧化还原法参考答案:B4.湖泊生态系统的特点是流水生态,湖水流速比较快,冲刷作用比较强。
()A、对B、错参考答案:B水质模型建立的一般步骤是_____。
A、模型性质研究;模型概化;参数估计;模型验证;模型应用B、参数估计;模型概化;模型性质研究;模型验证;模型应用C、模型概化;模型性质研究;参数估计;模型验证;模型应用D、模型概化;参数估计;模型性质研究;模型验证;模型应用参考答案:C6._______是利用物理、化学、生物和生态的方法减少或去除水环境中的污染物质,使污染的水环境功能得到部分或完全恢复。
A、水环境容量B、水环境修复C、水环境管理D、水环境影响评价参考答案:B7.农业水体污染的控制有_____对策。
A、发展节水型农业B、合理利用化肥和农药C、加强对畜禽排泄物、乡镇企业废水及村镇生活污水的有效处理D、降低农业发展速度,控制农业发展规模参考答案:ABC8.从时间看,施工时期水利水电工程本身对环境的影响,是()。
A、间接的、长期的B、间接的、短期C、直接的、短期D、直接的、长期的参考答案:C9.()A、对B、错参考答案:B10.资源水利的核心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11.水库对降水的影响主要是使水库周围降水的地理分布发生了变化,即引起了降水再分布,对整个水库流域范围内的平均降水量影响很小。
()A、对B、错参考答案:A12.跨流域调水工程对水量调入地区的影响有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开放教育试点环境水利学形成性考核册学生姓名:学生学号:分校班级: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编制使用说明本考核册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环境水利学”课程形成性考核的依据,与《环境水利学》教材(许士国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配套使用。
形成性考核是课程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强化和调节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反馈学习信息,提高学习者综合素质能力的重要保证。
“环境水利学”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工学科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环境水利的发展过程,认识水环境干扰与变化的规律,掌握水环境保护与修复的基本知识和技术、水利水电工程的环境影响及其评价方法,了解水利水电工程的环境管理。
课程主要包括:环境水利基础知识;水体污染与水体自净;水利工程的环境影响;水环境的修复与管理;水质模型与水环境容量;水利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了解水利工程的环境管理等内容。
为从事与环境有关的专业技术工作打下基础。
本课程紧密联系水利水电建设实际,同时由于国民环境意识的提高以及国家建设坚持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指导思想,课程相关内容具有不断更新的特点。
另外,环境水利所涉及的知识范围很广,除了水利工程技术,还涉及环境科学、生态学等多个学科,课程内容也比较多,给学习带来一定困难。
开放式教育是新型的远距离教育模式。
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以在第一线工作的技术人员为主要培养对象,以业余学习为主要方式,旨在提高学习者的文化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
本形成性考核册的编写,考虑到学员的能力和环境,贯彻以“学生自学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循序渐进,理论联系实际,努力做到介绍学科最新知识,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以计分作业方式进行形成性考核。
全部课程要求完成4次计分作业,分别对应于文字教材的1~2章、3~4章、5~6章和7~8章。
学员应按照教学进度及时完成各次计分作业。
每次计分作业满分为100分,由教师按照学员完成作业的情况评定分数,并按4次作业的分数计算学员的计分作业总成绩。
因各次作业量不同,应按4次作业的加权平均分数计算总成绩(即形成性考核成绩),计算公式为:形成性考核成绩= 计分作业总成绩= 第1次作业分数╳0.2 + 第2次作业分数╳0.3 + 第3次作业分数╳0.3+ 第4次作业分数╳0.2形成性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20%,终结性考试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80%。
课程总成绩满分为100分,60分为及格。
本次作业对应于文字教材1至2章,应按相应教学进度完成。
一、问答题(简要回答,每题4分,共44分)1、环境与环境保护的概念是什么?环境是“以人类社会为主体的外部世界的总和”,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环境保护就是利用现代环境科学的理论与方法,在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深入认识并掌握污染和破坏环境的根源和危害,有计划的保护环境,预防环境质量的恶化,控制环境污染,保护人体健康,促进经济发展、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造福人民,贻惠于子松后代。
2、环境水利学的基本内容有哪些?(1)第一章为绪论,在简要介绍环境水利学的产生与发展之后,提出了被教材的课程规划。
(2)水环境与生态学基础知识水环境是环境水利学研究的主体,要了解水环境的定义与特点,以及与水环境质量相关的水质化学基本概念及相关知识,水化学条件对污染物迁移转化的影响,主要的水质指标及度量方法和生态学基础知识。
(3)水体污染与水体自净水体污染源,水体主要污染物及其危害,水体污染的机理,水体自净的原理,不同水体的自净特点,影响水体自净的主要因素等。
(4)水质模型与水环境容量静、动态水域中的分子扩散问题,扩散方程的解析,包括河流水质模型,水库、湖泊水质模型及地下水水质模型等。
水环境容量的定义及其影响因素,河流水环境容量,湖泊、水库水环境容量的推求方法等。
(5)水环境保护与管理水环境保护标准及有关的法律法规,水体污染监测和分析的技术要点及方法,常用的水体污染控制方法和污水治理技术,目前正在深化完善中的水功能区划工作。
(6)水利工程环境影响水利水程的环境影响包括蓄水工程的环境影响,灌溉工程的环境影响,径流式水电站的环境影响,跨流域调水工程的环境影响等。
(7)水利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水利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类型,环境影响评价原则和程序,水利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方法,水利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等。
(8)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与运行期的环境评价与管理建设期和运行期环境管理的特点、内容与标准、环境管理制度等。
3、环境水利学课程的任务与特点是什么?任务:环境水利学既研究与水利有关的环境问题(例如工业排放污水引起的河流污染,水土流失引起的河道和水库淤积,导致兴利效益下降等),也研究与环境有关的水利问题(例如修建大型水库后,上下游河道变形,库区附近土地盐碱化,水生生态系统改变等)。
包括研究环境与水利的相互要求以及应采取的相应对策和措施等,是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管理与环境生态相互协调,真正达到兴水利、除水害和改善环境的目的。
特点:环境水利是水利科学与环境科学密切结合、相互渗透的新学科,是环境学形成以后,向水利工程学内渗透而形成的一个分支。
环境水利广义上是研究水利与环境相互之间的关系,狭义上是研究人类所利用的水及其与水环境的关系,以及水环境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体系。
其目的是研究如何使水利更好地造福于人类,特别是通过水资源开发工程的建设,使江河、湖泊等水资源如何为国民经济和生产、生活服务,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技术、理论和手段。
4、现代水利与传统水利的差异有哪些?现代水利是对传统水利的发展,是立足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形成的系统的水利发展体系。
与传统水利相比,现代水利以水资源的管理、开发利用、节约保护和优化配置为重点,突出了水资源与人口、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之间的协调关系。
现代水利在治水原则、水功能的开发和利用、防洪减灾的手段、管理机构的设置、水资源的利用等方面都将体现其先进性、科学性和合理性,也必然对水利可持续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5、简述生态平衡的含义?生态系统不是静止不变,而是始终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中。
在长期的演变过程中,生态系统内各因素间有可能建立相互适应、相互协调、相互补偿和相互制约的关系,同时也能具有一定的通过自我调节排除外界干扰的能力。
此时系统内部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保持稳定,信息传递保持流畅。
通常把生态系统的这种结构与功能都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叫生态平衡。
生态平衡是动态的平衡,一方面系统内、外因素的改变、干扰总是会使平衡状态破坏;另一方面遭破坏的生态系统又能通过自我调节机制向平衡状态过渡。
生态平衡也是有条件的平衡。
只有在满足输入输出物质数量平衡,结构、功能稳定的基础上,生态系统才可能成为一个各因素相互适应、协调的平衡系统。
6、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表现在那几个方面?态系统的功能表现在生态系统中有规律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
(1)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流动,是通过“食物链”这个渠道来实现的。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有两个显著的特点。
一是能量在流动过程中,数量逐级递减,二是能量流动的方向是单程不可逆的,因而要使生态系统功能正常的运行,就应有能量不断地输入生态系统中。
(2)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在生态系统中物质的循环与能量流动是密切结合的。
物质是化学能量的运载工具,又是有机体维持生命活动所进行的生物化学过程的结构基础。
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的物质具有不同的循环途径,最基本的也是与环境关系最密切的是水、碳、氮三种物质的循环。
1)水循环2)碳循环碳是构成生物有机体的基本元素。
植物(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把环境中的CO2带入生物体内,结合成碳水化合物,又经过消费者和分解者,在呼吸和残体腐败分解过程中从生物体内以CO2的形式重返环境。
3)氮循环氮是构成生命物质-蛋白质的重要元素之一。
它在常温下为不活泼的气体,通常只能通过间接形式进入生物体内。
它被植物吸收后,形成氨基酸,进一步合成为植物有机体。
然后它又通过食物链以蛋白质的形式进入消费者体内。
在消费者的新陈代谢过程中,蛋白质分解成含氮物质排入土壤。
尔后在土壤中形成硝酸盐,再可被植物吸收利用,从而完成氮的循环。
(3)生态系统中的信息联系在生态系统各组成部分之间及各组成内部都存在着各种形式的信息。
生态系统可以通过系统内信息的传递,把系统各组成部分联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信息的形式主要有四种:物理信息(即通过鸣叫、颜色等物理因素来传递生物间的信息)、化学信息(指生物在特定阶段特定情况下通过分泌出特殊的化学物质传递信息)、营养信息(指通过营养交换形式把信息从一个种群传递给另一种群)和行为信息(指动物通过自己的各种行为和动作向同伴们发出信息)7、阐述食物链在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中所起的作用。
食物链是生态系统长期发展形成的,它维持着生态系统的平衡。
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相互依存,其中某一种群的数量突然发生变化,都必然牵动整个食物链,在食物链上反映出来。
另外食物链还具有浓缩和降解效应。
当环境被污染时,化学污染物既可以通过食物链被降解净化,又可以在生物体内被逐级浓缩。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能量流动过程中,数量逐级递减;二是能量流动的方向是单程不可逆的。
因而能使生态系统功能正常地运行,就应有能量不断地输入生态系统8、在环境水利中,水体与水有何不同?水体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或自然综合体,除了贮水体中的水外,还包括水中的悬浮物、溶质、水生生物和底泥。
9、什么是生态系统?它由哪几部分组成?生态系统是自然界一定空间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不断演变、不断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并在一定时间内达到动态平衡,形成相对稳定的统一整体,是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单位。
生态系统由四种基本成分构成: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
(1)生产者凡含有叶绿素的绿色植物(包括单细胞的藻类)以及化学能合成细菌都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生产者是生命能量的基本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营养结构的基础,是生态系统中最积极,活跃的因素。
(2)消费者消费者是指直接或间接地以生产者为食,从中获得能量的异养生物,主要指各种动物、营寄生和腐生的细菌类,也应包括人类本身。
消费者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中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
(3)分解者分解者指各种具有分解能力的微生物。
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把动植物的尸体分解成简单化合物或“无机盐”,部分用于保持自身生命运动,部分又回归环境,重新供植物吸收、利用。
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极为重要,它们分解动植物的尸体,从而保证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4)非生物成分生态系统中的非生物成分(也叫做非生物环境)是生物生存栖息的场所、物质和能量的源泉,为各种生物有机体提供了必要的生存条件和环境,也是物质交换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