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层层析常用显色剂配制及显色方法
薄层实验方法展开剂各项

1.方法原理薄层色谱是一种微量分析的分离过程,它将样品点在以玻璃板或铝、塑料等片材为载体的多孔吸附剂薄层的固定相上,利用流动相在特定的展开室中将混合物中的组份推移到不同距离处,在色谱展开整个过程中,样品的成份受到正反不同的力的作用。
(1) 流动相利用毛细管力带着样品穿过固定相。
(2) 样品与固定相的相互作用是指组份在移行过程中由于偶极 - (诱导) - 偶极相互作用,氢键和范德华力的作用而产生不同程度的延缓、吸附、分散、离子交换和络合等分离机理。
由于样品组份与流动相和固定相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程度不同,整个毛细管流动过程中分离运动都在进行。
基于这点,TLC系统(流动相和固定相)必须与样品很好地匹配。
用显色试剂处理,许多组份可在日光或紫外灯光下检视。
色谱可用肉眼或使用光密度计和照相机记录或影像系统方法来评价。
2. 薄层板2.1手工自制板2.1.1玻璃板的要求:用于制备薄层板的玻璃板要求表面光洁、平整,最好使用厚薄1~2mm的优质平板玻璃,普通窗玻璃一般不宜用于制作薄层板,玻璃板需洗净至不挂水,晾干,贮存于干燥洁净处备用。
玻璃板反复使用时,应注意经常用洗液及碱液清洗,保持玻璃板面的光洁是保证薄层板质量的最基本要求2.1.2制作方法:除另有规定外,将1份吸附剂加适量的水(如1份硅胶G一般加3份水),在研钵中用研杵沿一个方向小心研磨至成均匀的有适当粘稠度的胶浆,立即倾入涂布器中,均匀地向前推进涂布在玻璃板上;或按照不同涂布器的规定操作涂布;涂布好的薄层板于室温下在水平台上晾干,再在规定的温度(一般为105℃~110℃)下烘约30分钟活化,贮于干燥器中备用。
薄层板的厚度一般为0.25~0.5mm.。
2.2 商品化供应的预制板和高效板2.2.1板的尺寸20x20cm 10x20cm 20x10cm 10x10cm图1 不同的板尺寸TLC/HPTLC预制板有不同的规格供应。
常用的尺寸为20 x 20,10 x 20,20 x 10,或10 x 10 cm。
薄层层析法具体操作注意事项

之阿布丰王创作薄层层析法具体把持注意事项铺板铺板用的匀浆不宜过稠或过稀:过稠,板容易呈现拖动或停顿造成的层纹;过稀,水蒸发后,板概况较粗拙.匀浆配比一般是硅胶G:水=1:2~3,硅胶G:羧甲基纤维素钠水溶液=1:2.研磨匀浆的时间,根据经验来定,与空气湿度有关,一般通过拿起研棒时匀浆下滴的情况来判断,越稠越难下滴.匀浆的稀稠除影响板的平滑外,也影响板涂层的厚度,进一步影响上样量.涂层薄,点样易过载;涂层厚,显色不那么明显.通常,板的质量对薄层鉴另外影响不是很年夜,影响最年夜的是展开剂的配制和展开系统的饱和.点样尽量用小的点样管.如果有足够的耐性,最好只用1微升的点样管.这样,点的黑点较小,展开的色谱图分离度好,颜色分明.样品溶液的含水量越小越好,样品溶液含水量年夜,点样黑点扩散年夜.样品溶液的溶剂一般是无水乙醇、甲醇、氯仿、乙酸乙酯.点好样的薄层板用电吹风的热风吹干或放入干燥器里晾干.展开剂配制选择合适的量器把各组成溶剂移入分液漏斗,强烈振摇使混合液充沛混匀,放置,如果分层,取用体积年夜的一层作为展开剂.绝对不应该把各组成溶液倒入展开缸,振摇展开缸来配制展开剂.混合不均匀和没有分液的展开剂,会造成层析的完全失败.各组成溶剂的比例准确度对分歧的分析任务有分歧的要求,尽量到达实验室仪器的最高精确度,比如:取1ml的溶剂,应使用1ml的单标移液管,移液管应符合计量认证要求,尽管大都时候这不是必需的.展开系统的饱和一般使用的是双槽的展开缸,一槽用来放展开剂,另一槽可加入氨水或硫酸.把待展开的板放入两槽间的平台,斜架着,盖上展开缸的盖子.让展开剂的蒸气布满展开缸,并使薄层板吸附蒸气到达饱和,防止边缘效应,饱和时间在半个小时左右.展开时难免要翻开盖子把薄层板放入展开剂中,不外对薄层板与蒸气的吸附平衡影响不年夜,固然举措应该尽量轻、快.温湿度的控制温湿度对薄层影响都很年夜.不解冻的前提下,通常温度越低分离越好,较难的分离需在高温下分离,例如人参皂苷.湿度的影响,估计主要是影响薄层板的吸附能力,招致选择性(容量因子)的变动,湿度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温度控制使用空调器或冰柜,湿度控制是通过在另一展开槽放置相应浓度的硫酸.显色喷显色剂显色最重要是有好的雾化器常说的过柱子应该叫柱层析分离,也叫柱色谱.我们经常使用的是以硅胶或氧化铝作固定相的吸附柱. 柱子可以分为:加压,常压,减压. 压力可以增加淋洗剂的流动速度,减少产物收集的时间,可是会减低柱子的塔板数.所以其他条件相同的时候,常压柱是效率最高的,可是时间也最长,比如天然化合物的分离,一个柱子几个月也是有的. 减压柱能够减少硅胶的使用量,感觉能够节省一半甚至更多,可是由于年夜量的空气通过硅胶会使溶剂挥发(有时在柱子外面有水汽凝结),以及有些比力易分解的工具可能得不到,而且还必需同时使用水泵抽气(很年夜的噪音,而且时间长).以前曾年夜量的过减压柱,对它有比力深厚的感情,可是自从检验考试了加压后,就几乎再也没动过减压的念头了.加压柱是一种比力好的方法,与常压柱类似,只不外外加压力使淋洗剂走的快些.压力的提供可以是压缩空气,双连球或者小气泵(给鱼缸供气的就行).特别是在容易分解的样品的分离中适用.压力不成过年夜,否则溶剂走的太快就会减低分离效果.个人觉得加压柱在普通的有机化合物的分离中是比力适用的. 关于柱子的尺寸,应该是粗长的最好. 柱子长了,相应的塔板数就高.柱子粗了,上样后样品的原点就小(反映在柱子上就是样品层比力薄),这样相对的减小了分离的难度.试想如果柱子十厘米,而样品就有二厘米,那么分离的难度可想而知,恐怕要用很低极性的溶剂慢慢冲了.而如果样品层只有,那么各榉志捅冉先菀椎玫酵耆掷肓恕5比徊捎么执蟮闹右冉隙?的硅胶和溶剂了,不外这些成秘闻对产物来说也许就不算什么了(有些不环保的说, 不外溶剂回收重蒸后也就减小了部份浪费). 现在见到的柱子径高比一般在1:5~10,书中写硅胶量是样品量的30~40倍,具体的选择要具体分析.如果所需组分和杂质分的比力开(是指在所需组分rf在0.2~0.4,杂质相差0.1以上),就可以少用硅胶,用小柱子(例如200毫克的样品,用2cm×20cm 的柱子);如果相差不到0.1,就要加年夜柱子,我觉得可以增加柱子的直径,比如用3cm的,也可以减小淋洗剂的极性等等. 关于无水无氧柱,适用于对氧,水敏感,易分解的产物. 可以湿柱,也可以干柱.不外在样品之前至少要用溶剂把柱子饱和一次,因为溶剂和硅胶饱和时放出的热量有可能是产物分解,究竟要分离的是敏感的东东,小心不为过.也是因为分离的工具比力敏感,所以接收瓶一定要用可密封的,遵循schlenk把持.至于是加压、常压、减压,随需而定.因为是schlenk把持,所以点板是个问题,如果样品是显色的,恭喜了,不用点板,直接看柱子上的色带就行了.如果样品无色,只好准备几十个schlenk瓶,一瓶一瓶的点,不外几次之后就知道样品在哪,也就可以省些了.像我以前过一根无水无氧柱,需要六个schlenk,现在只一个就能把所要的全收集到. 无水无氧柱中用的比力多的是用氧化铝作固定相.因为硅胶中有年夜量的羟基裸露在外, 很容易是样品分解,特别是金属有机化合物和含磷化合物.而氧化铝可以做成碱性、中性和酸性的,选择余地比力年夜,可是比硅胶要贵些. 听说有个方法,就是用石英做柱子,然后用HF254做固定相,这样在柱子外面用紫外灯一照就知道产物在哪里了,没有验证过.哪位做过可以提出来年夜家参详参详. ※关于湿法、干法上样. 湿法省事,一般用淋洗剂溶解样品,也可以用二氯甲烷、乙酸乙酯等,但溶剂越少越好 ,否则溶剂就成了淋洗剂了. 很多样品在上柱前是粘乎乎的,一般没关系.可是有的上样后在硅胶上又会析出,这一般都是比力年夜量的样品才会呈现,是因为硅胶对样品的吸附饱和,而样品自己又是比力好的固体才会发生,这就应该先重结晶,获得年夜部份的产物后再柱分,如果不能重结晶那就不论它了,直接过就是了,样品随着淋洗剂流动会溶解的. 有些样品溶解性差,能溶解的溶剂又不能上柱(比如DMF,DMSO等,会随着溶剂一起走, 显色是一个很长的脱尾),这时就必需用干法上柱了.样品和硅胶的量有一种说法是1: 1,我觉得是越少越好,可是要保证在旋干后,不能看到明显的固体颗粒(那说明有的样品没有吸附在硅胶上). 溶剂的选择. 固然是最廉价,最平安,最环保的了.所以年夜多选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文献中有写用正己烷的,太贵了,除非特别需要不要用否则银子哗哗的,流的比淋洗剂还快,不外因为极性很小,有时还是非它不成.乙醚也可以用,可是就是容易睡觉,注意坚持清醒别让溶剂流干了,那样柱子也就不爽了.二氯甲烷也有用的,可是要知道,它和硅胶的吸附是一个放热过程,所以夏天的时候经常会在柱子里发生气泡,天气冷的时候会好一些 .甲醇,据说能溶解部份的硅胶,所以产物如果想过元素分析的话要留神,应该经过后继处置,比如说重结晶等.其他的溶剂用的相对较少,要依个人的分歧需要选择了. 由于某些原因,用到的淋洗剂多是年夜包装的(廉价嘛),我们这里是用10升或25升的塑料桶装的,就要注意这些工业品的纯度是较低的.经常能够从送来的年夜桶底部看见有色的杂质,其他的杂质就可想而知了,所以在比力严格的柱分时就要对溶剂重蒸.固然过原料时就可以免去这一步了,反正下面还有提纯的方法. 另外溶剂在过柱子后最好也回收使用,一方面环保,另一方面也能节省部份经费,缺点是要消耗一定的人工.这里要注意的是,一般在过柱同时进行的是减压旋蒸,石油醚和乙酸乙酯的比例由于挥发度的分歧会招致极性的变动,一般会使得极性变年夜,在梯度淋洗时比力合适,正好极性越来越年夜了.在过完柱子后,溶剂最后回收要采纳常压,因为在减压旋蒸时会有部份低沸点的杂质一起出来,常压时就会减少这种现象,如果杂质和你下面要过的样品有反应那就惨了. 关于把持问题.1 装柱. 柱子下面的活塞一定不要涂润滑剂,会被淋洗剂带到产物中的,可以采纳四氟节门的. 干法和湿法装柱觉得没什么区别,只要能把柱子装实就行.装完的柱子应该要适度的紧密(太密了淋洗剂走的太慢),一定要均匀(否则样品就会从一侧斜着下来).书中写的都是不能见到气泡,我觉得在年夜大都情况下有些小气泡没太年夜的影响,一加压气泡就全下来了.固然如果你装的柱子总是有气泡就说明需要多练习了.可是柱子更忌讳的是开裂,甭管竖的还是横的,城市影响分离效果,甚至作废!2 加样. 用少量的溶剂溶样品加样,加完后将下面的活塞翻开,待溶剂层下降至石英砂面时,再加少量的低极性溶剂,然后再翻开活塞,如此两三次,一般石英砂就基本是白色的了. 加入淋洗剂,一开始不要加压,等溶样品的溶剂和样品层有一段距离(2~4cm就够了) ,再加压,这样防止了溶剂(如二氯甲烷等)夹带样品快速下行.3 淋洗剂的选择. 感觉上要使所需点在rf0.2~0.3左右的比力好.不要认为在板上爬高了分的比力开,过柱子就用那种极性,如果rf在0.6,即使相差0.2也不容易在柱子上分开,因为柱子是一个屡次爬板的状态,可以通过公式的比力:0.6/0.8一次的分离度,肯定不如(0.2/0.3 )的三次方或四次方年夜.4 样品的收集. 用硅胶作固定相过柱子的原理是一个吸附与解吸的平衡.所以如果样品与硅胶的吸附比较强的话,就不容易流出.这样就会发生,后面的点先出,而前面的点后出.这时可以采纳氧化铝作固定相. 另外,收集的试管年夜小要以样品量而定,特别是小量样品,如果用年夜试管,可能一根就收到了三个样品,wuwu.如果都用小试管那工作量又太年夜.5 最后的处置柱分后的产物,由于使用了年夜量的溶剂,其中的杂质也会累积到产物中,所以如果想送分析,最好用少量的溶剂洗涤一下,因为年夜部份的杂质是溶在溶剂里的,一洗基本就没了,需要时进行重结晶. 另外,再过柱的时候,有时会呈现气泡,一是和使用的溶剂有关,如果是易挥发的溶剂,如乙醚、二氯甲烷等,在室温稍高的情况下,很容易呈现这种现象,因此,在室温高的时候, 可以选择沸点较高,挥发相对小的溶剂.还有,使用混合溶剂时,使用的两种溶剂的沸点应该相差不年夜,如:乙酸乙酯和石油醚(60~90),而乙醚却要选择30-60的石油醚.二是:不论是用带砂板的还是塞棉花的, 在装柱之前,都要将空气用加压方法将空气排干,这样就可防止柱中有空气!过柱子需要耐心,不要着急.。
薄层色谱的展开剂和显色剂

薄层色谱展开剂与显色剂展开剂的选择:一般常用溶剂按照极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大概为:石油迷<己烷<苯<乙醚<乙酸乙酯<丙酮<乙醇<甲醇使用单一溶剂,往往不能达到很好的分离效果,往往使用混合溶剂通常使用一个高极性和低级性溶剂组成的混合溶剂,高极性的溶剂还有增加区分度的作用,常用的溶剂组合有:< p>Petroleumether/Ethylacetate,petroleumether/Acetone,Petroleumether/Eth er,Petroleumether/CH2Cl2, ethylacetate/MeOH,CHCl3/ethylacetate展开剂的比例要靠尝试.一般根据文献中报道的该类化合物用什么样的展开剂,就首先尝试使用该类展开剂,然后不断尝试比例,直到找到一个分离效果好的展开剂。
展开剂的选择条件:①对的所需成分有良好的溶解性;②可使成分间分开;③待测组分的Rf在0.2~0.8之间,定量测定在0.3~0.5之间;④不与待测组分或吸附剂发生化学反应;⑤沸点适中,黏度较小;⑥展开后组分斑点圆且集中;⑦混合溶剂最好用新鲜配制。
一般来说,弱极性溶剂体系的基本两相由正己烷和水组成,再根据需要加入甲醇、乙醇,乙酸乙酯来调节溶剂系统的极性,以达到好的分离效果,适合于生物碱、黄酮、萜类等的分离;中等极性的溶剂体系由氯仿和水基本两相组成,由甲醇、乙醇,乙酸乙酯等来调节,适合于蒽醌、香豆素,以及一些极性较大的木脂素和萜类的分离;强极性溶剂,由正丁醇和水组成,也靠甲醇、乙醇,乙酸乙酯等来调节,适合于极性很大的生物碱类化合物的分离。
很多时候,展开剂的选择要靠自己不断变换展开剂的组成来达到最佳效果。
一般把两种溶剂混合时,采用高极性/低极性的体积比为1/3的混合溶剂,如果有分开的迹象,再调整比例(或者加入第三种溶剂),达到最佳效果;如果没有分开的迹象(斑点较“拖”),最好是换溶剂。
有机薄层层析法中TLC板显色问题的讨论

有机TLC板显色问题的讨论★(转)①硫酸常用的有四种溶液:硫酸-水(1:1)溶液;硫酸-甲醇或乙醇(1:1)溶液;1.5mol/L硫酸溶液与0.5-1.5mol/L硫酸铵溶液,喷后110oC烤15min,不同有机化合物显不同颜色。
②0.5%碘的氯仿溶液对很多化合物显黄棕色。
③中性0.05%高锰酸钾溶液易还原性化合物在淡红背景上显黄色。
④碱性高锰酸钾试剂还原性化合物在淡红色背景上显黄色。
溶液I:1%高锰酸钾溶液;溶液Ⅱ:5%碳酸钠溶液;溶液I和溶液Ⅱ等量混合应用。
⑤酸性高锰酸钾试剂喷1.6%高锰酸钾浓硫酸溶液(溶解时注意防止爆炸),喷后薄层于180oC加热15~20min。
⑥酸性重铬酸钾试剂喷5%重铬酸钾浓硫酸溶液,必要时150oC烤薄层。
⑦5%磷钼酸乙醇溶液喷后120oC烘烤,还原性化合物显蓝色,再用氨气薰,则背景变为无色。
⑧铁氰化钾-三氯化铁试剂还原性物质显蓝色,再喷2mol/L盐酸溶液,则蓝色加深。
溶液I:1%铁氰化钾溶液;溶液Ⅱ:2%三氯化铁溶液;临用前将溶液I和溶液Ⅱ等量混合。
2.专属性显色剂由于化合物种类繁多,因此专属性显色剂也是很多的,现将在各类化合物中最常用的显色剂列举如下:(1)烃类①硝酸银/过氧化氢检出物:卤代烃类。
溶液:硝酸银O.1g溶于水lml,加2-苯氧基乙醇lOOml,用丙酮稀释至200ml,再加30%过氧化氢1滴。
方法:喷后置未过滤的紫外光下照射;结果:斑点呈暗黑色。
②荧光素/溴检出物:不饱和烃。
溶液:I.荧光素0.1g溶于乙醇lOOml;Ⅱ.5%溴的四氯化碳溶液。
方法:先喷(I),然后置含溴蒸气容器内,荧光素转变为四溴荧光素(曙红),荧光消失,不饱和烃斑点由于溴的加成,阻止生成曙红而保留荧光,多数不饱和烃在粉红色背景上呈黄色。
③四氯邻苯二甲酸酐检出物:芳香烃。
溶液:2%四氯邻苯二甲酸酐的丙酮与氯代苯(10:1)的溶液。
方法:喷后置紫外光下观察。
④甲醛/硫酸检出物:多环芳烃。
薄层色谱(TLC)的使用指南

TLC铺板经验大全!!!薄层色谱(TLC)的使用指南综述:薄层色谱(TLC)是一种非常有用的跟踪反应的手段,还可以用于柱色谱分离中合适溶剂的选择。
薄层色谱常用的固定相有氧化铝或硅胶,它们是极性很大(标准)或者是非极性的(反相)。
流动相则是一种极性待选的溶剂。
在大多数实验室实验中,都将使用标准硅胶板。
将溶液中的反应混合物点在薄板上,然后利用毛细作用使溶剂(或混合溶剂)沿板向上移动进行展开。
根据混合物中组分的极性,不同化合物将会在薄板上移动不同的距离。
极性强的化合物会“粘”在极性的硅胶上,在薄板上移动的距离比较短。
而非极性的物质将会在流动的溶剂相中保留较长的时间从而在板上移动较大的距离。
化合物移动的距离大小用Rf值来表达。
这是一个位于0~1之间的数值,它的定义为:化合物距离基线(最先点样时已经确定)的距离除以溶剂的前锋距离基线的距离。
薄层色谱(TLC)实验步骤:1) 切割薄板。
通常,买来的硅胶板都是方形的玻璃板,必需用钻石头玻璃刀按照模板的形状进行切割。
在切割玻璃之前,用尺子和铅笔在薄板的硅胶面上轻轻地标出基线的位置(注意不要损坏硅胶面)。
借助锋利的玻璃切割刀和一把引导尺,你便可方便地进行玻璃切割。
当整块玻璃被切割后,你就可以进一步将其分成若干独立的小块了。
(开始的时候,也许你会感到有一些难度,但经过一些训练以后,你便会熟练地掌握该项技术。
)2) 选取合适的溶剂体系。
化合物在薄板上移动距离的多少取决于所选取的溶剂不同。
在戊烷和己烷等非极性溶剂中,大多数极性物质不会移动,但是非极性化合物会在薄板上移动一定距离。
相反,极性溶剂通常会将非极性的化合物推到溶剂的前段而将极性化合物推离基线。
一个好的溶剂体系应该使混合物中所有的化合物都离开基线,但并不使所有化合物都到达溶剂前端,Rf值最好在0.15~0.85之间。
虽然这个条件不一定都能满足,但这应该作为薄层色谱分析的目标(在柱色谱中,合适的溶剂应该满足Rf在0.2~0.3之间)。
各种常用显色剂及其配制方法

各种常用显色剂及其配制方法碘适用于不饱和或者芳香族化合物配制方法:在100ml广口瓶中,放入一张滤纸,少许碘粒。
或者在瓶中,加入10g碘粒,30g硅胶高锰酸钾适用于含还原性基团化合物,比如羟基,氨基,醛配制方法:1.5gKMnO4+10gK2CO3+1.25mL10%NaOH+200mL水.使用期3个月磷钼酸(PMA)广谱配制方法:10gof磷钼酸+100mL乙醇紫外灯适用于含共轭基团的化合物,芳香化合物硫酸铈生物碱配制方法:10%硫酸铈(IV)+15%硫酸的水溶液氯化铁苯酚类化合物配制方法:1%FeCl3+50%乙醇水溶液.桑色素(羟基黄酮)广谱,有荧光活性配制方法:0.1%桑色素+甲醇茚三酮适用于氨基酸配制方法:1.5g茚三酮+100mLof正丁醇+3.0mL醋酸二硝基苯肼(DNP)适用于醛和酮配制方法:12g二硝基苯肼+60mL浓硫酸+80mL水+200mL乙醇香草醛(香兰素)广谱配制方法:15g香草醛+250mL乙醇+2.5mL浓硫酸溴甲酚绿适用于羧酸,pKa<=5.0配制方法:在100ml乙醇中,加入0.04g溴甲酚绿,缓慢滴加0.1M的NaOH水溶液,刚好出现蓝色即至。
钼酸铈广谱配制方法:235mL水+12g钼酸氨+0.5g钼酸铈氨+15mL浓硫酸茴香醛(对甲氧基苯甲醛)1广谱配制方法:135乙醇+5mL浓硫酸+1.5mLof冰醋酸+3.7mL茴香醛,剧烈搅拌,使混合均匀.茴香醛(对甲氧基苯甲醛)2适用于萜烯,桉树脑(cineoles),withanolides,出油柑碱(acronycine)配制方法:茴香醛:HClO4:丙酮:水(1:10:20:80)胺类物质常用的是:(1)磷钼酸显色剂:磷钼酸5%-10% 乙醇溶液,淡黄色,久置变为浅绿色,不影响使用。
浸板或喷板,加热,浅黄色背景,还原性物质显蓝绿色斑点,如果斑点太浓,可能显深黄色。
(2)CAM显色剂:钼酸铵9.6g,硫酸铈0.4g,10%硫酸水溶液200ml,混匀,极淡的黄色溶液,棕色瓶密闭保存,喷板,加热,白色背景,还原性物质显深蓝色斑点。
薄层色谱法(TLC)解析

0.5%碘的氯仿溶液
显黄棕色
中性0.05%高锰酸钾溶液 显黄色
碱性高锰酸钾试剂
显黄色
铁氰化钾-三氯化铁试剂 还原性物质显蓝色,再喷2mol/L盐酸溶液,则蓝色加深。
5%磷钼酸乙醇溶液
还原性化合物显蓝色,再用氨气薰,则背景变为无色。
专属性显色剂
显色剂
适用化合物
硝酸银/过氧化氢
卤代烃类
荧光素/溴
不饱和烃
展开
• 以直立展开为多 • 展开剂用量:展开后仍留有三分之二以上
体积为宜;浸入展开剂的深度以距原点 0.5cm为宜; • 展开距离:8-15cm • 溶剂蒸气预饱和:15-30分钟
展开系统的饱和
• 一般使用的是双槽的展开缸,一槽用来放 展开剂,另一槽可加入氨水或硫酸。把待 展开的板放入两槽间的平台,斜架着,盖 上展开缸的盖子。让展开剂的蒸气充满展 开缸,并使薄层板吸附蒸气达到饱和,防 止边沿效应,饱和时间在半个小时左右。 展开时难免要打开盖子把薄层板放入展开 剂中,不过对薄层板与蒸气的吸附平衡影 响不大,当然动作应该尽量轻、快
五、注意事项
• 用涂布器制板的要点:玻璃板要清洁;调浆要均 匀;涂布后的薄层板应低温缓慢干燥。
• 自制薄板要求:表面均匀、平整、光滑,无麻点、 无气泡、无破损、无污染。
• 薄层厚薄对Rf值影响:硅胶G板当厚低于150μm时, Rf值随薄层的减低而增大,可变性大;板厚250 μm , Rf改变不显著。
混合展开湿度变化 ⑶其中一种溶剂被优先吸附 ⑷各组分间可能发生相互作用 ⑸吸附剂中杂质不断流出引起组成改变
⑴至少可以把微克级的被分离物质显示出来; ⑵能给出一个确定的显示区域; ⑶显示区域有一定的稳定 性。
显色剂可以分成两大类:
最全的TLC经验_薄层层析_显色剂

最全的TLC经验薄层色谱(TLC)是一种非常有用的跟踪反应的手段,还可以用于柱色谱分离中合适溶剂的选择。
薄层色谱常用的固定相有氧化铝或硅胶,它们是极性很大(标准)或者是非极性的(反相)。
流动相则是一种极性待选的溶剂。
在5.301中以及大多数实验室实验中,都将使用标准硅胶板。
将溶液中的反应混合物点在薄板上,然后利用毛细作用使溶剂(或混合溶剂)沿板向上移动进行展开。
根据混合物中组分的极性,不同化合物将会在薄板上移动不同的距离。
极性强的化合物会“粘”在极性的硅胶上,在薄板上移动的距离比较短。
而非极性的物质将会在流动的溶剂相中保留较长的时间从而在板上移动较大的距离。
化合物移动的距离大小用Rf值来表达。
这是一个位于0~1之间的数值,它的定义为:化合物距离基线(最先点样时已经确定)的距离除以溶剂的前锋距离基线的距离。
薄层色谱(TLC)实验步骤:1) 切割薄板。
通常,买来的硅胶板都是方形的玻璃板,必需用钻石头玻璃刀按照模板的形状进行切割。
在切割玻璃之前,用尺子和铅笔在薄板的硅胶面上轻轻地标出基线的位置(注意不要损坏硅胶面)。
借助锋利的玻璃切割刀和一把引导尺,你便可方便地进行玻璃切割。
当整块玻璃被切割后,你就可以进一步将其分成若干独立的小块了。
(开始的时候,也许你会感到有一些难度,但经过一些训练以后,你便会熟练地掌握该项技术。
)2) 选取合适的溶剂体系。
化合物在薄板上移动距离的多少取决于所选取的溶剂不同。
在戊烷和己烷等非极性溶剂中,大多数极性物质不会移动,但是非极性化合物会在薄板上移动一定距离。
相反,极性溶剂通常会将非极性的化合物推到溶剂的前段而将极性化合物推离基线。
一个好的溶剂体系应该使混合物中所有的化合物都离开基线,但并不使所有化合物都到达溶剂前端,Rf值最好在0.15~0.85之间。
虽然这个条件不一定都能满足,但这应该作为薄层色谱分析的目标(在柱色谱中,合适的溶剂应该满足Rf在0.2~0.3之间)。
那么,应该选取哪些溶剂呢?一些标准溶剂和他们的相对极性(从LLP中摘录)列于如下:强极性溶剂:甲醇〉乙醇〉异丙醇中等极性溶剂:乙氰〉乙酸乙酯〉氯仿〉二氯甲烷〉乙醚〉甲苯非极性溶剂:环己烷,石油醚,己烷,戊烷常用混合溶剂:乙酸乙酯/己烷:常用浓度0~3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碘:适用于不饱和或者芳香族化合物配制方法:在100ml广口瓶中,放入一张滤纸,少许碘粒。
或者在瓶中,加入10g碘粒,30g硅胶高锰酸钾适用于含还原性基团化合物,比如羟基,氨基,醛配制方法:1.5g KMnO4 + 10g K2CO3 + 1.25mL 10% NaOH + 200mL 水. 使用期3个月磷钼酸(PMA)广谱配制方法:10 g of 磷钼酸+100 mL 乙醇紫外灯适用于含共轭基团的化合物,芳香化合物硫酸铈生物碱配制方法:10%硫酸铈(IV)+15%硫酸的水溶液氯化铁苯酚类化合物配制方法:1% FeCl3 + 50% 乙醇水溶液.桑色素(羟基黄酮)广谱, 有荧光活性配制方法:0.1% 桑色素+甲醇茚三酮适用于氨基酸配制方法:1.5g 茚三酮+ 100mL of 正丁醇+ 3.0mL 醋酸二硝基苯肼(DNP)适用于醛和酮配制方法:12g二硝基苯肼+ 60mL 浓硫酸+ 80mL 水+ 200mL 乙醇香草醛(香兰素)广谱配制方法:15g 香草醛+ 250mL 乙醇+2.5mL 浓硫酸溴甲酚绿适用于羧酸,pKa<=5.0配制方法:在100ml乙醇中,加入0.04g溴甲酚绿,缓慢滴加0.1M的NaOH水溶液,刚好出现蓝色即至。
钼酸铈广谱配制方法:235 mL 水+ 12 g 钼酸氨+ 0.5 g 钼酸铈氨+ 15 mL 浓硫酸茴香醛(对甲氧基苯甲醛)1广谱配制方法:135 乙醇+ 5 mL 浓硫酸+ 1.5 mL of 冰醋酸+ 3.7 mL 茴香醛,剧烈搅拌,使混合均匀.茴香醛(对甲氧基苯甲醛)2适用于萜烯,桉树脑(cineoles), withanolides, 出油柑碱(acronycine)配制方法:茴香醛:HClO4:丙酮:水(1:10:20:80)胺类物质常用的是:(1)磷钼酸显色剂:磷钼酸5%-10% 乙醇溶液,淡黄色,久置变为浅绿色,不影响使用。
浸板或喷板,加热,浅黄色背景,还原性物质显蓝绿色斑点,如果斑点太浓,可能显深黄色。
(2)CAM显色剂:钼酸铵9.6g,硫酸铈0.4g,10%硫酸水溶液200ml,混匀,极淡的黄色溶液,棕色瓶密闭保存,喷板,加热,白色背景,还原性物质显深蓝色斑点。
显色的方法各种各样,主要根据化合物的性质选择不同的显色方法。
许多关于植物有效成分提取与分离的书上都有介绍,通用的有碘、硫酸乙醇、香草醛-硫酸等,当然还有许多专用的显色剂,如:溴甲酚绿使有机酸显黄色,三氯化铁使酚羟基显蓝色,碘化铋钾使生物碱显桔黄色.....显色剂化合物苯胺邻苯二甲酸酯碳水化合物,糖类溴甲酚绿羧酸二甲氨基苯甲醛氨基酸,多肽磷钼酸苯酚类若丹明类酯类薄层层析常用显色剂配制及显色方法附录附录1 薄层层析及纸层析常用显色剂配制及显色方法通用试剂(1) 重络酸钾-硫酸:检查一般有机物.喷洒剂:5克重络酸钾溶于100毫升40%硫酸中.薄层检查:喷洒后加热到150℃至班点出现(2) 荧光素-溴:检查不饱和化合物喷洒剂:0.1克荧光素溶于100毫升乙醇中溴试剂:5%的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喷洒后处理:喷洒荧光素溶液后,放置存有溴溶液的缸内,可于紫外线分析灯下检查荧光,荧光素与溴化和成曙红(Eosin)(无萤光),而不饱和化合物则成溴加成物,保留了原有荧光;若点样较多,则呈黄色斑点,底板呈红色.(3) 碘:检查一般有机物.方法:a 层析谱放密闭缸内或瓷盘内,缸内预先放有碘结晶少许,大部分有机化合物呈棕色斑点。
B 层析谱放碘蒸气中5分钟(或喷5%碘的氯仿溶液)取出置空气中待过量的碘蒸气全部挥发后,喷1%淀粉的水溶液,斑点转成蓝色。
(4)硫酸:通用喷洒剂:5%的浓硫酸乙醇溶液,或15%浓硫酸正丁醇溶液,或浓硫酸-醋酸(1:1)喷洒后处理:空气中干燥15分钟,再热至110℃直至出现颜色或荧光。
(5)硝酸银-氢氧化铵(Tollen-Zaffaroni)试剂:检查还原性物质。
溶液I : 0.1%N硝酸银; 溶液II: 5N氢氧化铵喷洒剂: I和II以1:5混合(临用前混合)喷洒后处理: 105℃加热5~10分钟,至深黑色斑点出现.(6)磷钼酸或磷钨酸,硅钨酸:检查还原性物质,类脂体,生物碱,甾体喷洒剂: 5~10%磷钼酸或磷钨酸或硅钨酸乙醇溶液喷洒后处理: 120℃加热至斑点出现.沉淀试剂: 1克硅钨酸溶于20毫升水中,加10%盐酸至强碱性.生物碱(7)硫酸??=硫酸:检查生物碱及含碘化合物喷洒剂: 0.1克硫酸?混悬于4毫升水中,加入1克三氯醋酸,加热至沸,逐滴加入浓硫酸至澄清.喷洒后处理: 110℃加热数分钟至斑点出现.(8)碘化铋钾(Dragendorff)试剂:检查生物碱及其他含氟化合物.溶液I: 0.85克次硝酸铋溶于10毫升冰醋酸40毫升水中溶剂II: 8克碘化钾溶于20毫升水中.制备液I+II,等体积混合.可用于棕色瓶中保存较长时间,一般制备液可作沉淀试剂用.喷洒液: 制备液1毫升与2毫升醋酸,10毫升水混合即得(9).碘化汞钾(Mayer)试剂: 检查生物碱.制备液: 13.55克氯化汞和49.8克碘化钾各溶于20毫升水中,等体积混合并用水稀释至1000毫升.喷洒液: 制备液加1/10体积的17%盐酸.喷洒后处理: 观察斑点,并于紫外线荧光分析灯下检出.(10) ?酸纳-浓硫酸(Mandelin)试剂:检查生物碱.1%>酸纳的浓硫酸溶液.与多种生物碱呈不同颜色.(11)碘-碘化钾(Wagner)试剂:检查生物碱.1克碘及10克碘化钾,溶于50毫升水中,加热,加2毫升醋酸,再用水稀释至100毫升.可作纸层板显色剂,液可作沉淀试剂.酚类,鞣质(12)三氯化铁:检查酚类及??酸.喷洒剂:1~5%三氯化铁的水溶液或乙醇溶液.并加盐酸少许.??酸呈红色斑点,酚类称蓝色或绿色斑点.(13)铁氰化钾-三氯化钾:检查酚类,芳香胺类及还原性物质.喷洒剂: 1%铁氰化钾水溶液,2%三氯化铁水溶液.临用前等体积混合.喷洒后处理: 喷洒后酚性物质呈蓝色斑点.再喷2N盐酸,能使颜色加深,纸谱可用烯盐酸洗去喷洒液.(14) 4-胺基安替比林-铁氰化钾(Emerson反应): 检查酚类.喷洒剂: I . 2%4-氨基安替比林乙醇溶液;II. 8%铁氰化钾水溶液.或用0.9%4-氨基安替比林和5.4%铁氰化钾水溶液方法: 先喷洒I,再喷洒II,即显色,或再放入密闭缸中,缸内放25%氢氧化铵,即产生橙色至深红色.(15) 对氨基苯磺酸,重氮盐(Pauly试剂): 检查酚类,芳香胺类及能偶合的杂环化合物.喷洒剂: 4.5克对氨基苯磺酸,加热溶于45毫升12N盐酸中,用水稀释至500毫升,取10毫升稀释液用冰冷却,加10毫升冷4.5%亚硝酸钠水溶液,0℃放15分钟(此试剂于0℃可保存3天),用前加等体积1%碳酸钠水溶液.一般重氮化试剂,也可用联苯胺,对硝基苯胺等.(16) 对甲苯磺酸: 检查甾体,黄酮,鞣质.喷洒剂: 20%对甲苯磺酸氯仿溶液.喷洒后处理: 100℃加热数分钟,紫外线分析灯下检查荧光斑点.含氧杂环及蒽醌类*(17) 三氯化铝: 检查黄酮体.喷洒1%三氯化铝乙醇液于紫外线荧光分析灯下检示,呈黄色荧光(18)碱式醋酸铅: 检查黄酮体.喷洒剂: 饱和碱式醋酸铅(或饱和醋酸铅)水溶液.于紫外线荧光分析灯下检查荧光斑点.(19)醋酸镁: 检查蒽醌甙,甙元及黄酮体喷洒剂: 0.5%醋酸镁甲醇溶液方法: 90℃加热5分钟,呈红色至紫色斑点.(20)氢氧化钾: 检查香豆素,蒽醌甙及甙元喷洒剂: 5~10%氢氧化钾的甲醇溶液.于日光及紫外线荧光分析灯下检示斑点.萜类,甾体(21) 三氯化锑(Carr-Price试剂): 检查甾体,萜类,皂类.喷洒剂: 25克三氯化锑溶于75克氯仿中(亦可以用氯仿或四氯化碳的饱和溶液).喷洒后处理: 100℃加热5分钟,于紫外线荧光分析灯下检示荧光.(22) 五氯化锑: 检查甾体,萜类,皂甙.喷洒剂: 五氯化锑-氯仿或四氯化碳(1:4),用前新鲜配制.喷洒后处理: 120℃加热至斑点出现,并于紫外线荧光分析灯下检示.(23)香兰醛-硫酸: 检查高级醇类,酚类,甾体,萜类,芳香油.喷洒剂: 1克香兰素溶于100毫升浓硫酸,或0.5克香兰醛溶于100毫升硫酸-乙醇(4:1)中.喷洒后处理: 室温或120℃加热观察显色斑点.(24) 4-二甲氨基苯甲醛,醋酸,磷酸(E.P.试剂): 检查? Azulene 及?前体Proazulene.喷洒剂: 0.25克4-二甲氨基苯甲醛,溶于50毫升醋酸5克85%磷酸和20毫升水的混合液中(棕色瓶中保存数月) ?:烃室温即成蓝紫色斑点,>前体于80℃加热10分钟出现蓝紫色斑点.(25) 氯胺T-三氯醋酸: 检查强心甙.喷洒剂: I. 3%氯仿T水溶液新鲜制备.II. 25%三氯醋酸乙醇溶液(能保存数天).10毫升I加40毫升II,用前混合.喷洒后处理: 110℃加热7分钟,紫外线荧光分析灯下检示呈蓝色或黄色荧光.(26) 亚硝酸基铁氰化钠-氢氧化钠(Legal试剂): 检查不饱和内酯;甲基酮或活性次甲基,常用于强心甙喷洒剂: 1克亚硝基铁氰化钠溶于100毫升2N氢氧化钠-乙醇(1:1)的水溶液.显红色或紫色斑点.(27) 3,5-二硝基苯甲酸(Legal试剂): 检查强心甙,α,β-不饱和内酯.喷洒剂: 1克3,5-二硝基苯甲酸溶于50毫升甲醇,加入1N氢氧化钾50毫升.强心甙呈紫红色斑点.糖类(28) 邻苯二甲基苯胺: 检查还原糖.喷洒剂: 0.93克苯氨,1.66克邻苯二甲酸溶于100毫升水饱和的正丁醇中.喷洒后处理: 105℃加热10分钟.(29) 2,3,5-Triphenyl-tetrazolium chloride (T.T.C.):检查还原糖及其他还原物质。
溶液I:4%(T.T.C.)甲醇溶液;溶液II:1N氢氧化钠。
喷洒液:I,II,临用前等体积混合。
喷洒后处理:100℃加热5~10分钟,得红色斑点。
(30)Keller-Kiliani试剂:检查α-去氧糖,常用于强心甙。
试液:100毫升冰醋酸加三氯化铁试液0.5毫升混合均匀.试样1毫克加试液2毫克溶解后,沿试官管壁滴入浓硫酸2毫升,接触面即显棕色,渐变浅绿,蓝色.最后冰醋酸层全部燃呈蓝色.(31) 1,3-二羟基萘-磷酸: 检查糖类.喷洒液: 0.2%1,3-二羟基萘(Naphthoresorcinol)乙醇溶液100毫升,与10毫升85%磷酸混合.(32) 费林溶液(Fehling): 检查还原糖.溶液I: 69.3克结晶硫酸铜溶于1000毫升水中.上述二溶液如不清可滤过.临用前等体积混合.氨基酸(33) 茚三酮: 检查氨基酸及氨基糖.喷洒剂: 0.3克茚三酮溶于100毫升正丁醇,加入3毫升醋酸;或0.2克茚三酮溶于100毫升乙醇(或丙酮中). 喷洒后处理: 110℃加热至斑点出现.(34) 吲哚醌: 检查氨基酸和一些肽.喷洒剂: 0.2%吲哚醌(Isatin)丙酮溶液,含4%醋酸;或用100毫升1%吲哚醌丙酮溶液加10毫升醋酸.喷洒后处理: 100~110℃加热10分钟.(35) 1,2-萘醌-4-硫磺酸(Folin试剂): 检查氨基酸.喷洒剂: 新鲜制备0.02克1,2-萘醌-4-磺酸钠,溶于100毫升5%碳酸钠中.喷洒后处理: 室温放于,不同氨基酸出现不同颜色.有机酸(36) 酸碱指示剂: 检查有机酸.喷洒剂: 0.05%溴酚蓝(或溴甲酚绿,或溴麝香草酚蓝)的乙醇溶液.(37) 氧化还原显色剂: 检查有机酸.喷洒剂: I. 0.075%溴甲酚绿及0.025%溴酚蓝的无水乙醇液.II. 0.5%高锰酸钾及1%碳酸钠.10H2O的蒸馏水液.临用前,取I和II按1:1混合后喷酒.喷酒后处理: 稳定时间为5~10分钟.对不同的有机酸在纸谱上呈现不同颜色.(38) ??? (Acridine): 检查酸.喷洒剂: 0.005%的??乙醇溶剂.紫外线分析灯下呈黄色荧光.(39) 芳香胺-还原糖: 检查酸.喷洒剂: 芳香胺(如苯氨5克)和还原糖(如木质糖5克)溶于50%含水乙醇中.喷洒后处理: 125~130℃加热出现棕色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