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阅读四要素答题思路

合集下载

小说阅读答题技巧

小说阅读答题技巧

小说阅读答题技巧高考中小说的命题指向四个关键词:环境、情节、人物、主题。

具体来说可以分为以下几方面:1.把握故事情节;2.揣摩人物形象;3.注意环境描写;4.概括主题内容;5.品味语言特色;6.分析写作技巧。

小说考题主要命题方向(1)“理情节”题型:①用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②这一情节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2)“析人物”题型:①指出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并说明好处或者作用;②简要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③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平的评价。

(3)“看环境”题型:①在文中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起什么作用;②就指定的环境描写分析其对人物或表达主题的作用。

(4)“谈构思”题型:①说说作品在材料安排有何特点,分析其好处;②这句(段)话在文中结构上起什么作用;③联系全文,指出某某物在文中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5)“讲方法”题型:①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②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的;③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④从语言运用角度,鉴赏文中画线句子。

⑤本文人物语言有哪些特点?请分别举例说明。

(6)“明主题”题型:①用自己的话概括作者的写作意图,作品的主题;②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为什么?③前后说法,是否有矛盾,为什么?④阐释小说社会意义。

一、把握故事情节1.情节的作用①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

②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③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

④照应前文。

⑤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

⑥刻画人物性格。

⑦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

2.情节安排评价:①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

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②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

作用是使结构紧密、完整。

③就开头来说有倒叙式,如《祝福》,先写祥林嫂的死,然后再写祥林嫂是怎样一步步被封建礼教逼向死亡之地的。

作用是制造悬念。

④就结尾来说有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

此外,还有出人意料式、悲剧式、喜剧式等。

⑤贯穿情节的线索,可作线索的有:事、物、人、情、时间、空间,如《药》中的“人血馒头”、《乌米》中的“我”等。

小说的答题技巧及方法

小说的答题技巧及方法

小说的答题技巧及方法小说是一种表达情感、传达思想的文学作品,作为学习文学的一种必修课,小说的答题也是我们必须掌握的技巧。

下面将为大家分享一些小说答题的技巧和方法。

一、仔细阅读认真阅读是我们回答小说问题的首要步骤。

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注意抓住细节,理解小说中的情感、主题和情节,了解文学背景和时代背景等。

同时,也要注意小说的结构、形式和语言特点,这样才能在答题时给出更加合理的答案。

二、熟悉文学常识了解文学常识是我们答题的基础。

要想回答小说相关的问题,必须对文学的基本概念和术语有所了解,并能够正确运用。

比如,我们需要掌握文学流派、文学理论、文学史、文学批评、文学分析等方面的知识。

三、掌握文学解读方法在阅读小说时,我们要掌握一些文学解读方法,如主题分析、情感分析、人物分析、结构分析等,这些方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小说,并能灵活运用于答题中。

四、创造良好的作答环境做好一场考试,除了掌握答题技巧和方法外,还需要有一个良好的作答环境。

在答题前,要选择一个安静、舒适、光线良好的环境,避免被干扰和打扰。

同时,还要配备好所需的文具和参考资料。

五、注意小说题型小说题型主要包括四种,即阅读题、填空题、选择题和简答题。

在答题前,要仔细审题,理解题意,辨别题型,选择恰当的答题方式。

六、注意答题细节在答题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细节问题:一是要观察选项顺序,确定正确答案;二是要注意语法、用词是否规范,不要因涂改造成误解;三是要注意小数点后的数字是否填写完整,以免因为漏填或误填的小数点,导致答案完全不同。

在文学课学习小说时,掌握答题技巧和方法是至关重要的一项任务。

只有认真阅读、熟悉文学常识、掌握文学解读方法、创建良好作答环境、注意小说题型和答题细节等方面,才能获得较好的成绩。

小说阅读理解的答题方法和技巧

小说阅读理解的答题方法和技巧

小说阅读理解的答题方法和技巧小说阅读理解是研究语文的重要环节,掌握一些答题方法和技巧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小说内容。

以下是一些有用的指导原则:1. 通读全文:在回答问题之前,先通读整篇小说,了解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问题和选择正确的答案。

通读全文:在回答问题之前,先通读整篇小说,了解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问题和选择正确的答案。

2. 理解问题:仔细阅读问题,并确保理解问题所问的内容。

有时问题会涉及细节、主题、意图等方面,要准确把握问题的要求。

理解问题:仔细阅读问题,并确保理解问题所问的内容。

有时问题会涉及细节、主题、意图等方面,要准确把握问题的要求。

3. 寻找关键词:在阅读小说中,要注意寻找关键词,它们通常会指向问题的答案。

关键词可以是人物名字、地名、时间、事件等等。

寻找关键词:在阅读小说中,要注意寻找关键词,它们通常会指向问题的答案。

关键词可以是人物名字、地名、时间、事件等等。

4. 依据文本:答题时要依据小说文本来回答问题,尽量不要凭借自己的推测和想象。

通过引用文本中的相关细节和描述,可以提高答案的准确性。

依据文本:答题时要依据小说文本来回答问题,尽量不要凭借自己的推测和想象。

通过引用文本中的相关细节和描述,可以提高答案的准确性。

5. 关注细节:小说中的细节往往尤为重要,它们可以为问题提供答案的线索。

留意人物的行为、对话和思想描写,关注场景的描绘和意象的运用。

关注细节:小说中的细节往往尤为重要,它们可以为问题提供答案的线索。

留意人物的行为、对话和思想描写,关注场景的描绘和意象的运用。

6. 推理和推断:有时问题会要求我们进行推理和推断,根据文本中暗示的信息,来回答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要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推理和推断:有时问题会要求我们进行推理和推断,根据文本中暗示的信息,来回答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要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7. 分析主题:小说往往有一个或多个主题,理解主题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故事的内涵和作者的意图。

文学类文本-小说鉴赏(四循环答题)

文学类文本-小说鉴赏(四循环答题)

小说是以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的叙述和深刻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题材。

1.人物形象:人物
2.故事情节:情节
3.环境描写: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4.社会生活(主题主旨)
【四要素】
1.叙事人称:一二三
2.人物描写角度
正面---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细节(=动作)
侧面---对比反衬借助物象衬托借助环境衬托
说人物,从其它三方面答
人物---语言---推动情节---凸显主旨---凸显人物性格---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说情节(故事),
1.情节结构
(起承转合或者开头,发展,高潮,结局)
2.情节安排===顺倒插补
(插:插一杆子和逻辑线没关系的事情进来;补:补进来和逻辑线有关系的事情===郭老师吃东西越吃越涨肚,其实国老师今早已经吃过早餐了)
情节---凸显人物性格可能丰满,可能立体---突显主旨---吸引读者兴趣
3.线索===单双
双(比方电视节目来回切)
说环境,
自然,社会
五特点:时,地,人,景,事.
环境---衬托人物---突显主旨---推动情节发展--读者有悬念
主旨,
揭--人性真善美
寓---重大问题寓于故事中
刺---针砭时弊,现实进行揭露和鞭挞
提---反映小人物生存状态和心理状态。

小说阅读四要素答题思路

小说阅读四要素答题思路

(三)环境描写题
例题 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是骑手,但几乎一半篇幅是在写峡谷。作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2013年新课标全国卷Ⅱ第11题(4)题]
答案
①从在小说中的地位来看,峡谷是作者有意塑造的一个自然形 有着重要的审美意义,所以峡谷的描写是小说不可缺少的内容 ②从形象塑造上看,峡谷是骑手的主要活动空间,所以峡谷的 形象、表现骑手性格起着关键作用;(人物) ③从艺术表现上看,峡谷的描写,使人与物有机融合,峡谷的 的孤独沉默相辅相成,互为比照映衬,产生更好的艺术效果; ④从思想内涵上看,峡谷的描写,蕴含着作者对大自然原始美
情,这不仅丰富了小说的内涵,也使小说的主题更为鲜明。(主题
(四)主题题 例题 小说以“锄”为标题,有什么寓意?请结合全文简要 全国乙卷第11题(2)题]
(李锐《锄》)答案 ①锄作为一种农具,象征六安爷的人生和精神;(人物) ②锄喻示劳动者与土地的亲密关系;(主题) ③锄意味着传统的农业生产和生活方式;(主题) ④锄作为一种劳作行为,蕴含着六安爷对土地的热爱,又 地的告别。(人物) (或情节、环境)
【小结】 1.答人物题,首先要从人物自身的正面和侧面描写考虑, 物所处的环境、情节的推进和主题的表现。 2.答情节题,往往要考虑情节本身、人物、主题三方面的 节是主要的。 3.答主题题,往往要从主要人物、人物关系入手,还要考 进、社会环境的设计等。 【要领】该题涉及哪个要素,先从自身要素角度答题,如 先从环境角度答题;如是情节题,就先从情节角度答题。 三个概念角度考虑答题。
2.小说中画线的两处环境描写各自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简要分析。 第①处是对车厢里环境的描写,通过描写车厢的拥挤,交 李大壮乡村打工者的身份,揭示了乡村打工者生存的艰难 感伤气氛的作用。 第②处是对车站环境的描写,通过强调冬天早晨的寒冷, 公李大壮心境的凄凉,渲染了悲伤的,李大壮安排了这次行程。 火车有节奏的晃动让他昏昏欲睡。儿子李强不肯说 么。这孩子,还生气呢。他也生气,生自己的气,气自 媳妇去医院。问题是:生气有用吗?! 车过山海关。蓝天、白雪覆盖的原野,透明的空气 的景象。现在,外面一片黑暗,他却精神起来。瞟了一 得正香。毕竟是孩子啊!一家三口,其实最适应广东气 他从来没说过想家的话。过完年李强肯定要回南方。李 回不回去。临走时,他跟老板说的是活话儿。他还有退 还能回去吗?那个城市,让他心疼!

高考专题复习:高考小说阅读的考点及常规答题思路

高考专题复习:高考小说阅读的考点及常规答题思路

高考小说阅读的考点及常规答题思路小说阅读备考要求:强化两个意识1、强化文本意识:读懂文本(泛读)、结合文本答题(精读)2、强化规范意识:审题规范(认真审题,熟悉考点和题型);答题规范(方向明确,思路清晰,格式正确,语言简练、准确);书写规范;问答连读。

解答小说阅读题,一般要经历以下几个步骤:一、看背景思人物。

小说是最能表现人的艺术,分析人物形象独特、鲜明的个性,需要把人物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典型环境)下去理解,也要结合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素去分析人物。

林森两次看病,而魏力的态度和表现前后却截然不同,前一次原来是“白大褂在市报和电视上见过林森,知道他是市里的主要领导”,后一次则是因为以步行代车终招来“撤职”或“停职审查”的流言所致,由此可看出魏力趋炎附势、见风使舵的个性特征。

而正是魏力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又激怒了林森,使他产生了恨恨不平的心理,于是官权意识被重新唤醒。

二、观描写重细节。

描写是小说区别于其他文学样式的最大特点。

不管是白描还是工笔,都是使小说展现的场面、人物显得栩栩如生的基础。

分析小说的描写,主要是通过人物的外貌、神情、语言、行动、心理描写尤其是细节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小说抓住魏力前后两次不同的表情、动作、语言等方面的细节进行描写,以前恭后倨的强烈对比,突现了人物的性格。

三、读情节理构思。

情节是小说故事推进的过程,是人物性格的发展史,在小说中起着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等作用。

小说中间写了“林森女儿找工作一事”,这似乎与主要情节“看病”关系不大,但却揭示了当今社会趋炎附势的普遍现象,这样构思就深化了主题,使魏力的前恭后倨变得更为自然,同时也为下文写林森心理的变化作了铺垫。

四、获主旨多思考。

小说的主题不是象贴标签一样明显地张榜在作品的前头,而是蕴藏于作品的所有艺术形象中,它有待于读者去寻找、去挖掘、去发现、去获得。

读者对小说作品主题的理解有一个由潜渐明的过程,还有一个由浅入深、由薄到厚的过程。

小说阅读解题方法

小说阅读解题方法

小说阅读解题方法第一篇:小说阅读解题方法小说阅读解题方法一、相关知识链接1、概念: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

2、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3、小说的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的前有序幕,后有尾声)4、描写的方法:①概括介绍与具体描写;②肖像(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③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④小说中的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5、主题内容方面小说一般是通过人物形象或故事揭示人生哲理、社会问题、价值观念等的。

主题的表现形式大致有以下几种:(1)、以小说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道德风貌、品格等揭示人性中的真善美和假丑恶。

(2)、用故事的形式针砭时弊。

(3)、通过寓言,寄寓人生哲理。

(4)、虚构生活经历,反映人物生存状态和心理状态。

、语言小说是语言的艺术,语言是欣赏的媒介,又是欣赏的对象,出题者有时会让我们欣赏遣词造句的奇妙,有时会让我们领悟语言的言外之意,含蓄之美,有时让我们初步感知作家的语言风格。

二、题目分析(1)、人物形象塑造的考查误区:分析人物形象时,不从实际出发,过分拔高人物的思想品质;没有立足原文,无中生有,概括出原文中没有的东西;以偏概全,不能全面分析评价人物。

答题技巧:解题思路应分四步走:首先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还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

然后画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

接着看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

最后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

(2)、重要情节(细节)作用的分析,解题时要注意其思考的方向:答题技巧:①、是对表现主题的作用。

其作用一般来说是点题或突出主题。

②、是对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作用。

或是发展了人物性格,或是表现了人物性格。

③、是对整个故事情节的构成上的作用。

一般来说是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3)、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答题技巧:首先找到环境描写的语句在文章中的位置。

完整版)小说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完整版)小说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完整版)小说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小说阅读理解答题技巧中考中小说的命题指向四个关键词:环境、情节、人物、主题。

具体来说,可以分为以下几方面:把握故事情节;揣摩人物形象;注意环境描写;概括主题内容;品味语言特色;分析写作技巧。

小说考题主要命题方向:1.“理情节”题型:用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并说明这一情节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2.“析人物”题型:指出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并说明好处或者作用;简要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平的评价。

3.“看环境”题型:分析文中景物描写的特点和作用;就指定的环境描写分析其对人物或表达主题的作用。

4.“谈构思”题型:分析作品在材料安排上的特点和好处;说明某句或某段话在文中结构上的作用;联系全文,指出某某物在文中结构上的作用;分析小说全文的构思。

5.“讲方法”题型:分析文中运用的表现方法及其塑造形象的作用;说明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的;分析语言运用上的特点;从语言运用角度鉴赏文中画线句子;分析本文人物语言的特点并举例说明。

6.“明主题”题型:用自己的话概括作者的写作意图和作品的主题;说明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为什么;分析前后说法是否有矛盾,为什么;阐释小说的社会意义。

探究思考:环境描写是小说艺术的一个重要内容,分析环境描写是全面理解小说的重要环节。

环境是形成人物性格、促使人物行动的指定场所和范围。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有时是为了表现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社会条件,用于烘托人物活动的时代意义;有时是为了渲染气氛,从侧面表现人物的性格,它是整个作品中不可分割的构成部分,对于增强故事的真实性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在分析人物形象的时候也要分析环境,要连带写景的部分一起分析。

环境分类及作用:环境是人物活动的舞台,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小说的环境描写跟人物的塑造和表现主旨有极其重要的关系。

阅读中始终把环境、情节和人物联系起来,才能把握小说创作的真谛。

社会环境——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作用:①交待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了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②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影响或决定人物性格;③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揭示主题;④暗示人物的命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或情节、环境)
【小结】 1.答人物题,首先要从人物自身的正面和侧面描写考 虑,其次要考虑人物所处的环境、情节的推进和主题 的表现。 2.答情节题,往往要考虑情节本身、人物、主题三方 面的作用。其中情节是主要的。 3.答主题题,往往要从主要人物、人物关系入手,还 要考虑到情节的推进、社会环境的设计等。 【要领】该题涉及哪个要素,先从自身要素角度答题, 如是环境题,就先从环境角度答题;如是情节题,就 先从情节角度答题。然后再从其余三个概念角度考虑 答题。
小说四要素答题法
一、小说四要素答题法阐释
人物、情节、环境、主题是小说构成
的四要素,也是一个统一的艺术整体。小 说的命题重点也正是围绕这四个关键词展
开的。抓住了这四个关键词,可以迅速切
入思路,保证基本不遗漏要点。
(一)人物形象题
例题 “我”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 析。[2016 年全国丙卷第 11 题(2) 题] (贾平凹《玻璃》) 答案 ①讲述故事:小说故事是由“我”叙述出来的,真实 可信。(自身角度) ②推进情节:“我”是事件的参与者,由于“我”的 提议,情节得以发展变化。(情节) ③衬托人物:小说主人公王有福的性格,由于“我” 的存在而更加鲜明。(人物)
二、专题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归 来 女真
李大壮心疼。广州开往沈阳的火车票,两张票多 花了二百。二百块钱啊!冯秋萍知道了,更得心疼! 在老家,冯秋萍抠门儿是有名的。吃不舍得,穿不舍 得。养了一水塘的鸭子,鸭蛋腌咸了,端午那天,一 家三口一人一只,剩下的卖给来水塘钓鱼的。五年前 的一套红秋衣,已经洗得没底色了,除了夏天,一直 套在身上。
(二)情节结构题 例题 小说最后两个自然段颇耐人寻味。请结合全文, 从两个不同角度谈谈你的看法。(2015年安徽卷第14题) (张玮《蓑衣》)答案 (示例) (1)审美意蕴上,使小说充满诗情画意。油绿、柔软、茂 盛的蓑衣草,生机勃勃,使小说更具画面感和意境美, 给人留下审美的空间和回味的余地。 (2)艺术手法上,所描绘的蓑衣草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 油绿、柔软、茂盛的蓑衣草象征了新时期农民美好的新 生活,象征了小格与达子之间萌发的美好情感,象征了 小格和达子身上具有的人性美。 ( 3 )情感表现上,将小格的情感表现得更为充分。通 过对蓑衣草的赞美,含蓄地表达了小格对达子的佩服、 信赖与朦胧的爱意。
题目要求答 “ 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 ” ,其实就 是要求答 “ 这样处理有什么作用 ” 。解答本题,应 当明确分析解读的角度不能局限于一个,应该有多 个:既有情节展开角度,又有人物塑造角度,还有 主题揭示角度及艺术效果角度。
现在,面对眼前的这些乡亲,他忽然明白了,儿
子跟他生气是对的。媳妇这辈子活得太屈,吃没吃上,
穿没穿上。最后一次,他得让女人活得值,他得大办,
请吹鼓手来,请扎纸活儿的来,把村长请来主事。因
为村长收回养鱼塘,李大壮跟他翻脸,一气之下去了
南方。现在,人家到车站来接你了,你还计较那些事
儿吗?看在女人的面子上吧。
(三)环境描写题
例题 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是骑手,但几乎一半篇幅是在写峡谷。 作者为什么这样处理?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2013年新 课标全国卷Ⅱ第11题(4)题](阿城《峡谷》)答案
①从在小说中的地位来看,峡谷是作者有意塑造的一个自 然形象,与骑手一样有着重要的审美意义,所以峡谷的描 写是小说不可缺少的内容;(自身角度) ②从形象塑造上看,峡谷是骑手的主要活动空间,所以峡 谷的描写对塑造骑手形象、表现骑手性格起着关键作用; (人物) ③从艺术表现上看,峡谷的描写,使人与物有机融合,峡 谷的原始沉静与骑手的孤独沉默相辅相成,互为比照映衬, 产生更好的艺术效果; ④从思想内涵上看,峡谷的描写,蕴含着作者对大自然原始
(4)思想内容上,使小说主题得到深化。通过对蓑衣草 的赞美,体现出人们对传统事物的重新认识,表现了 当时农村青年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追求。(主题) (5)人物形象上,使小格的形象更加丰满。小格纯朴勤 劳而又自尊敏感,结尾隐含着她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 憬,显示出她乐观自信的一面。(人物) (6)艺术结构上,呼应前文且为读者留下想象空间。结 尾照应小说标题,并与前文对蓑衣的多处描写和达子 的编蓑衣的建议形成呼应,同时使读者心中对小格的 未来充满想象。(情节)
李大壮的泪一下子就流了出来。从上车,第一次 有人问他话!家乡话! 李大壮举起手里的包袱。包袱里是一只精致的骨 灰盒。五百块钱买的。一路上,他没敢打开看,怕惊 着周围的乘客。 “怎么不早送医院呢?!” 在沉默而哀戚的目光 中,李大壮看出了乡亲们的心里话。是啊,怎么不早 送医院呢?!广州医院的大夫也这样责问他。止疼片 吃完了,还疼,疼得冒冷汗,发烧,说胡话,哭爹喊 娘,这才张罗去医院。李大壮的媳妇冯秋萍,这辈子 就住过一次医院。大夫说,太迟了,肠穿孔,怎么不 早点送来?!
过小年的头一天,靠山屯鼓乐震天。
李大壮一家,从南方回来过年了。
2. 小说中画线的两处环境描写各自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
第①处是对车厢里环境的描写,通过描写车厢的拥挤, 交代了小说主人公李大壮乡村打工者的身份,揭示了 乡村打工者生存的艰难,还起到了营造感伤气氛的作 用。 第②处是对车站环境的描写,通过强调冬天早晨的寒 冷,揭示了小说主人公李大壮心境的凄凉,渲染了悲 伤的气氛,有力地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环境—情节—人物—氛围—主题)
美与生命力的赞叹之情,这不仅丰富了小说的内涵,也使小说 的主题更为鲜明。(主题)
(四)主题题 例题 小说以“锄”为标题,有什么寓意?请结合全 文简要分析。[2016年全国乙卷第11题(2)题]
(李锐《锄》)答案 ①锄作为一种农具,象征六安爷的人生和精神;(人物) ②锄喻示劳动者与土地的亲密关系;(主题) ③锄意味着传统的农业生产和生活方式;(主题) ④锄作为一种劳作行为,蕴含着六安爷对土地的热爱, 又暗含着他对土地的告别。(人物)
解答本题,首先应细读画线的两处环境描写的内 容,把握环境的特征,然后联系小说的情节,从其对 主人公形象的塑造、氛围的营造、主题思想的揭示等 多个角度进行分析。组织答案时,应遵循规范的答题 模式,先指出环境的特点,然后指出环境描写的作用, 做到条理明晰、要点清楚。
3. 小说以 “ 回家 ” 为中心来叙事写人,这样处理有什 么好处?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①从情节安排来看,小说以 “ 回家 ” 为线索,使叙事 显得更加集中。 ②从人物塑造来看,小说通过 “ 回家 ” 这一典型事件 和火车上、车站等典型的场景较好地展示了人物的形 象特点。 ③从主题表达来看,小说以小见大,以李大壮一家的 “ 回家 ” 来展示乡村打工者群体的生存状况,表达了 作者深厚的悲悯之情。 ④从艺术感染力来看,回家过年本是一件高兴的事, 而李大壮一家的回家却是这么悲惨,对比中更能突出 乡村打工者处境的艰难,引起社会对这一群体的关注。
就为她这句话,李大壮安排了这次行程。 火车有节奏的晃动让他昏昏欲睡。儿子李强不肯 说话。他知道为什么。这孩子,还生气呢。他也生气, 生自己的气,气自己为什么没早带媳妇去医院。问题 是:生气有用吗?! 车过山海关。蓝天、白雪覆盖的原野,透明的空 气,那是白天应有的景象。现在,外面一片黑暗,他 却精神起来。瞟了一眼儿子。李强睡得正香。毕竟是 孩子啊!一家三口,其实最适应广东气候的,就是儿 子。他从来没说过想家的话。过完年李强肯定要回南 方。李大壮没想好自己回不回去。临走时,他跟老板 说的是活话儿。他还有退路。问题是,他还能回去吗? 那个城市,让他心疼!
火车终于在北站停下时,李大壮的腿,已经有些 抬不起来了。他左手拎着包裹,右手提着旅行袋。儿 子扛着大编织袋,里面装着一家三口的四季衣裳,还 有冯秋萍嘱咐他给老人买的过年的东西。②冬天的早 晨,冷,心脏好像被冻小了,往胸腔里缩着,呼出的 每一口气都化成白霜,在空气中留下痕迹。这样的冷, 曾经让他想念,现在,却让他伸出的手很快僵硬起来。 通往靠山屯的长途汽车上,李强仍旧不跟他说话。 他的心咚咚跳着,像一个没经历过世面的年轻人。挂 甲屯、毛屯、姚千户、杨千户,然后就是靠山屯了。 他们在靠山屯下了车,候车亭前,聚着好几十人。有 男人,也有女人。都是来接他们的!庆魁冲在最前面, 问他:“我二嫂呢?”
①车厢里挤满了回东北过年的老乡。行李架上塞 得满满的,从广州出发时,过道上就有站着的了。李 大壮和李强,有座位。李大壮靠窗,李强挨着过道, 父子俩肩挨肩,睡一会儿醒一会儿,谁也不说话。两 年前,年根儿底下,母子俩南下和他会合。李强在鞋 厂做学徒,冯秋萍给食堂择菜洗碗。一家三口,年在 哪儿都是过,省了路费,还有春节加班的额外补贴回事儿。肚子疼对女人来说 还算病吗?她不肯吃药。忍不住了,买了两盒止疼片。 两盒药吃完,还是疼,疼大发了,冒冷汗珠子,发烧, 这才舍得去医院。去医院的路上,冯秋萍说:“我想 回家过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