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中特课本第四章思维导图word版

合集下载

考研政治腿姐版中特思维导图

考研政治腿姐版中特思维导图

社会主义社会同样充满着矛矛盾 (矛矛盾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遍性)
政治上两种不不同性质的矛矛盾
人人⺠民内部矛矛盾
非非对抗性矛矛盾
解决
⺠民主
科学文文化领域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共产党和⺠民主党派之间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民族之间
⺠民族平等团结互助
人人⺠民群众和政府机关
⺠民主集中制
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生生活的主题
正确处理理人人⺠民内部矛矛盾的问题
参⻅见思修第四章
文文化
文文化自自信
“五位一一体”总体布局( )
建设文文化强国
文文化产业与文文化事业对应词 文文化软实力力力
⺠民生生的地位
人人⺠民为中心心,保障和改善⺠民生生为重点
教育优先发展
就业是最大大的⺠民生生,提高高就业质量量和人人⺠民收入入水水平
实现目目标 内部需要
⺠民生生的保障
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兜底)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论
实践背景
1949-1952
打底
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奠定基础
没收官僚僚资本建立立社会主义性质 国营经济
完成土土改后及时开展互助合作运动
对私营工工商业加工工订货经销代销 等方方式,广广泛发展初级形式的国 家资本主义等
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
理理论提出(由于实践的改变) 理理论依据
1953年年过渡时期总路路线
社会
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略 创新社会治理理体制
改进社会治理理方方式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理
加强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矛盾机制建设
加强社会心心理理服务体系建设
加强社区治理理体系建设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生生态文文明的核心心

毛中特思维导图纪夏楠

毛中特思维导图纪夏楠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章节结构和逻辑体系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上)九、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下)毛泽东思想三个基本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三、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四、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十、祖国完全统一的战略构想十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十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和领导核心五、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六、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七、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理论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6个主要内容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科学内涵主要内容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发展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形成和发展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精髓形成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历史地位形成和发展历史地位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近代中国社会的演变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基本纲领————政治纲领、经济纲领和文化纲领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的基本特点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原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道路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 中国革命建立统一战线的原因中国革命为什么必须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建设的主要内容和经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历史意义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与指导方针 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和思想文化建设思想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和特点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必然性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对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对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和历史意义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初步确立 1956年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的深远意义第五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第六章 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原因科学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的重大意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为什么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四项基本原则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社会主义本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社会主义本质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 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原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内涵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如何理解坚持共同富裕的目标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概括 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内涵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主要内容 正确认识和处理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关系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特点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理论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理论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全面深化改革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建 设中 国 特 色 社 会 主 义总布局(上)对外开放是中国人民准确把握历史和时代发展规律的正确选择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如何实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丰富内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大意义 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上)第九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先进文化的构成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涵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发展教育和科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保障和改善民生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总体要求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第十章 祖国完全统一的战略构想第十一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祖国完全统一的战略构想外交和国际战略理论的形成依据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人民的共同心愿台湾问题的由来和实质从武力解放台湾到和平解放台湾“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 新形势下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原因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依据和重要意义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和发展第十二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和领导核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和领导核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党的性质) 为什么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 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事业巩固、发展爱国统一战线与各民族大团结。

毛概第四章学习用PPT

毛概第四章学习用PPT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坚持党的领导, 坚持党的领导,正确掌握农村的阶级政策
依靠贫农、下中农, 依靠贫农、下中农, 团结其他中农, 团结其他中农, 限制到逐步消灭富农剥削。 限制到逐步消灭富农剥削。
王凤英的父亲是地主, 王凤英的父亲是地主, 她家也加入了合作社。 她家也加入了合作社。
第四章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国内
无产阶级 中国人民
1953— 1953 1956年的 1956年的 主要社会 矛盾 对外
资产阶级 帝国主义
1949年-1952年,中国恢复国民经济时期。 1949年-1952年,中国恢复国民经济时期。 (银元之战,米粮之战;“三反” (银元之战,米粮之战;“三反”、“五反”运 五反” 动) 三反: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 (三反: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 五反: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偷工减料, (五反: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偷工减料,反盗骗 国家资财,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 国家资财,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
劳模 耿长锁
河北饶阳 县耿长锁农业 生产合作社, 生产合作社, 充分显示了合 作生产的优势。 作生产的优势。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 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
农民们成群结队报名入社的场面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3.高级社 高级社 2.初级社 初级社 1.互助组 互助组
第四章

毛中特第四次课官方笔记

毛中特第四次课官方笔记

毛中特第四节课官方笔记目录一、课件下载及重播方法二、本章/教材结构图三、本章知识点及考频总结四、配套练习题五、其余课程安排一、课件下载及重播方法二、教材节构图三、本章知识点及考频总结(共04个知识点)【知识点0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选择】★我国的、不发达的【知识点0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和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一)长期性【选择】从根本上说是由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和建成社会主义所需要的物质基础决定的。

【主要原因】【简答】★★1.生产力:要用相当长的时间发展社会生产力2.生产关系:要用相当长的时期来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

3.国际:当前的时代特点和国际环境,也使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经历更长的时期。

、(二)阶段性【选择、简答】【主要原因】1、生产力: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

2、生产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全面进步,同时面临新的重大结构性问题,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

3、国际: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紧张。

【总结】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这是我国最基本的国情。

我国的基本国情是我们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确定战略目标和战略步骤的根本依据。

【选择】★★【知识点0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主要内容【选择/简答】★★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关系【选择】★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根本要求(中兴)2、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政治基石(原本)3、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活力源泉(强哥)为什么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简答】★★(1)根本任务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2)主要矛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决定我们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3)社会性质只有搞好经济建设,才能逐步建立强大的物质技术基础,从而充分显示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知识点04】正确认识和处理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关系【选择】★本章知识点及考频总结(共06个知识点)【知识点01】社会主义本质论断(一)首要的基本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二)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毛中特C4—思维导图

毛中特C4—思维导图

关于社会主要⽭矛盾,⽑毛泽东与邓⼩小平的表述不不同。

看清题⼲干要求,⽆无具体说明,则是邓的表述。

1956-1976 关于⽑毛泽东的著作,重点考察这两个❗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旧社会的基本⽭矛盾—对抗性的⽭矛盾敌我⽭矛盾是⼈人⺠民同 反抗社会主义⾰革命 和 敌视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 社会势⼒力力和社会集团的⽭矛盾社会主义初步探索理理论(1956-1976)重要思想成果《论⼗十⼤大关系》(1956)⽑毛泽东原则/基本指导思想:以苏为鉴,独⽴立⾃自主地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基本⽅方针:“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关于处理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957) ⽑毛泽东党在⼋八⼤大前后,特别是⽑毛泽东1957年年所做的《关于正确处理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报告,系统论述了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理理论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完成以后,国内的社会⽭矛盾和阶级关系发⽣生重⼤大变化,⽆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上解决⽑毛泽东指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社会主义社会同样充满着⽭矛盾,正是这些⽭矛盾推动着社会主义社会不不断地向前发展。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1.⽑毛泽东,基本⽭矛盾:⽣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2.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力基本适应,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基本适应条件下的⽭矛盾,是⼈人⺠民根本利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3.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具有“⼜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特点相适应—基本⽅方⾯面 ;相⽭矛盾—⾮非基本⽅方⾯面#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人⺠民对于 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 同 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 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 经济⽂文化迅速发展 同 当前经济⽂文化不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 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两类性质不不同的⽭矛盾(从政治上划分,性质完全不不同)敌我⽭矛盾:根本利利益对⽴立—对抗性的⽭矛盾⼈人⺠民内部⽭矛盾—⾮非对抗性的⽭矛盾%正确处理理两类不不同性质的⽭矛盾基本⽅方法:敌我⽭矛盾—专政 ;⼈人⺠民内部⽭矛盾—⺠民主❗具体⽅方针❗政治思想领域:“团结—批评—团结”物质利利益分配:统筹兼顾,适当安排,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方利利益⼈人⺠民群众和政府机关:⺠民主集中制原则科学⽂文化领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共产党和⺠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坚持社会主义道路路和共产党领导为前提)⺠民族:⺠民族平等,团结互助意义⽑毛泽东强调,关于正确处理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ppt毛中特概论 第四章

ppt毛中特概论  第四章

5、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互助组。从新中国成立到1953 年底,主要以发展互助组为中心,同时试 办初级社。 第二阶段,初级社。从1954年到1955年春, 是初级社在全国普遍建立阶段。 第三阶段,高级社。从1955年下半年到 1956年,是农业合作化运动高潮阶段。
到1956年底,全国入
社农户占总农户的
(一)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完整表述
1953年12月毛泽东形成关于过渡时期 总路线的完整表述: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 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 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 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
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 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956年1月,荣毅仁就社会主义改造答记者问
因为我积极拥护共产党和人民政府,自 愿接受改造,在工商界做了一些有利于社会 主义的工作,我受到了政府的信任和人民的 尊重,得到了荣誉和地位。从物质生活上看, 实际上我并没有失去什么,我还是过得很 好。”
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1、以和平的方法进行改造 2、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渐进方式 3、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改造同时并举 4、把对所有制的改造和对人的改造结合起来同 时进行 5、社会主义改造在指导思想上始终围绕发展生 产力这个中心
(四)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已经 基本解决,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 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 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成为 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五)党和人民面临的主要任务

党和人民面临的主要任务就 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 变成先进的工业国。

毛中特C3—思维导图

毛中特C3—思维导图

过渡时期总路路线的提出
农业社9-1956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路和历史经验 用用和平赎买的方方法改造
必要性
国情:新⺠民主主义社会
@Jessit_4_JLU
可能性 资本主义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中国共产党与⺠民族资产阶级⻓长期保持着统一一战线的关系 私人人资本主义在政治上、经济上对社会主义的依赖 国家资本主义:在国家直接控 制和支支配下的资本主义经济 初级形式(萌芽):国家对私营工工商业实行行行委托加工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等 高高级形式: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半社会主义),全行行行业的公私合营(完全社会主义)
新中国的成立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 社会主义革革命阶段的开始。 从中华人人⺠民共和国成立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 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 新⺠民主主义社会不不是一一个独立立的社会形态,而而是由新⺠民主主义 转变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属于社会主义体系) 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社会主义的因素不不论在经济上还是在政治 上都已经居于领导地位 社会主义因素将不不断增⻓长并获得最终胜利利,非非社会主义因素将不不断 受到限制和改造,新⺠民主主义社会将最终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 五种经济成分 过渡形式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 (领导地位)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主要经济成分 农⺠民和手手工工业者的个体经济 (绝对优势) 私人人资本主义经济
采取从低级到高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 改造步骤
第一一步: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使企业具有社会主义因素) 企业的利利润,按国家所得税、企业公积金金金、工工人人福利利费、资方方红利利四个方方面面进行行行分配,即“四⻢马分肥”。 第二二步: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 第三步:全行行行业的公私合营

毛中特课件第四章PPT共51页文档

毛中特课件第四章PPT共51页文档
去的社会主义改造;也有人用指导过去的社会主义改 造的思想观点来否定现在的社会主义改革。 二者存在明显的区别:
社会主义改造是为了实现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 义社会的过渡,从而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社会主义改革是为了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二者具有深层的内在联系: (1)都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 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后,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 矛盾逐步成为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
二. 党 在 过 渡 时 期 的 总 路 线
1.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设想
1951年前后 的设想
先搞工业化建设,再一举过渡
这时期党内大体形成了先用三个五年计划 搞工业化建设,再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共识。
1952年
建设和改造同时并举,从 彻底完成民主革命起即
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懂得我国实现从 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走上社会 主义建设道路是历史的选择,只有社会主 义才能救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是马 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重 大成果。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
总路线
工业化 农业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三大改造
手工业
资本主义 工商业
3.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必要性
• 第一,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立 和富强的必然要求和必要条件。
• 第二,为了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必须对 个体经济和私营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 主义改造。
4.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可能性
❖ 我国已经有了相对强大和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营 经济。
一.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 的社会
1.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时间界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尝试的理论成果
1.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及其特点
1.1.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1.2.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1.3.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
1.3.1.“又相适应又相矛盾”
∙一方面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已经建立起来,与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
∙一方面它还很不完善,不完善的方面与生产力的发展相矛盾。

1.4.非对抗性的
1.4.1.都是在基本适应条件下的矛盾,是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
2.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
2.1.举社会主义旗,自主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主道路
2.2.为开创中特社主提供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2.3.科学社主的理论和实践
3.当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
3.1.必须马助结合中实,探索符合中过特点的社主建设道路
3.2.~~实际出发的社主建设,规模速度与国力相适应,不急于求成
3.3.~~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指正条件下党建设
3.4.~~坚持对外开放,借鉴吸收人类文明
3.4.1.共建社会主义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