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微生物学教案

合集下载

农业微生物学教案

农业微生物学教案

四、教案内容1、 生物的化学组成 15分2、 营养物质及功能 25分-二微生物的营养类型 20分三' 微生物吸收营养物质的机制1、 单纯扩散 7分2、 促进扩散 8分3、 主动运输 12分4、 集团转位 13分第四章微生物的营养了解微生物的生长所需营养要素和营养特点,掌握微生物的营养类型、营养物主要内容四、培养基 1、概念要求质进入细胞方式、培养基的类型及配制原则和方法重点 重点:难点 难点:三、氢离子浓度 四、氧气和氧化还原电位 五、光照与辐射 六、化学杀菌剂和抑菌剂第四节 有害微生物生长的控制二、消毒与灭菌的方法1、物理灭菌(1 )热力灭菌(2)紫外线灭菌(3)其他灭菌方法2、化学灭菌 第七章微生物的生态掌握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生态环境中的微生物种群、微生物与环境保微生物与动植物的关系;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微生物与环境保护难点主要内容二、水分及其可给性 10分10分、消毒与灭菌的概念15分35分要求护的关系重点主要内容主要内容第一节微生物接种剂一、微生物接种剂的概念、性质特点15 分二、微生物接种剂的应用1.根瘤菌剂10 分2.固氮细菌制剂10 分3.促生细菌剂10 分4.菌根菌 5 分第二节微生物农药一、微生物农药的性质和种类10 分二、微生物农药的应用1.细菌杀虫剂分10分2.杀虫抗生素103.真菌杀虫剂分104.其他微生物杀虫剂10分。

农业微生物学教案

农业微生物学教案

农业微生物学教案一、课程简介章节名称:农业微生物学教案课时安排:24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微生物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分类。

2. 掌握微生物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性。

3. 了解微生物与农业环境的关系。

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微生物的基本概念、特点、分类及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2.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微生物在农业生产中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微生物的重要性。

3. 小组讨论:探讨微生物与农业环境的关系,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 微生物的基本概念及特点2. 微生物的分类及生物学特性3. 微生物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4. 微生物与农业环境的关系二、教学活动课时:4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微生物的基本概念及特点。

2. 掌握微生物的分类及生物学特性。

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微生物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分类。

2. 互动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微生物相关问题。

教学内容:1. 微生物的基本概念:微生物的定义、大小、细胞结构等。

2. 微生物的特点:生长繁殖速度、代谢类型、适应性等。

3. 微生物的分类:原核生物、真核生物、病毒等。

三、教学活动课时:4课时教学目标:1. 掌握微生物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性。

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微生物在农业生产中的实例。

2. 互动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微生物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教学内容:1. 微生物在土壤肥力维护中的应用:细菌、真菌、微生物菌肥等。

2. 微生物在植物病害防治中的应用:拮抗微生物、生物农药等。

3. 微生物在农业生物技术中的应用:基因工程、转基因作物等。

四、教学活动课时:4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微生物与农业环境的关系。

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微生物与农业环境的关系。

2. 小组讨论:探讨微生物对农业环境的影响。

教学内容:1. 微生物与土壤环境的关系: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土壤肥力等。

2. 微生物与水环境的关系:水体微生物污染、水生微生物应用等。

3. 微生物与大气环境的关系:大气微生物污染、微生物空气净化等。

大学考研笔记教案农业微生物学教案

大学考研笔记教案农业微生物学教案

农业微生物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农业微生物的概念、分类和作用;(2)掌握农业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代谢特点;(3)了解农业微生物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2. 能力目标:(1)能够识别常见的农业微生物;(2)能够运用农业微生物知识解决实际生产问题。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农业微生物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农业生产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农业微生物的概念、分类和作用2. 农业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代谢特点3. 农业微生物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农业微生物的概念、分类和作用;(2)农业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代谢特点;(3)农业微生物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1)农业微生物的代谢特点;(2)农业微生物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农业微生物的基本概念、分类、作用、生长、繁殖、代谢特点及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生产中的农业微生物应用案例,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农业微生物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材:农业微生物学教材;2. 课件:制作农业微生物学教案课件;3. 案例材料:收集农业微生物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案例;4. 实验材料:准备农业微生物实验所需的材料和仪器。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介绍农业微生物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农业微生物的基本概念、分类和作用,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3. 讲解农业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代谢特点,分析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4. 分析实际生产中的农业微生物应用案例,让学生了解农业微生物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价值。

5. 组织学生讨论农业微生物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七、课后作业1. 复习农业微生物的基本概念、分类和作用;2. 复习农业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代谢特点;3. 思考农业微生物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案例,准备课堂讨论。

《微生物学》教案(共6)

《微生物学》教案(共6)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




异养、自养、兼性自养








04
微生物营养与代谢
营养类型及营养物质吸收方式
营养类型
根据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需求和利用方式,可分为光能自养型、化能自养型、光能异养型和化 能异养型等。
营养物质吸收方式
微生物通过细胞膜上的特定转运蛋白或通道蛋白,以主动运输或被动运输的方式吸收营养物质 ,如氨基酸、糖类、无机盐等。
显微镜
使用前应检查镜头是否干净、光源是 否正常,使用过程中要轻拿轻放,避
免损坏镜头。
离心机
使用前应检查离心管是否平衡、转速 和时间设置是否合理,使用过程中要 注意观察离心机运转情况,如有异常
应立即停机检查。
培养箱
使用前应检查温度、湿度等参数是否 设置正确,使用过程中要定期观察培 养物生长情况,及时调整参数。
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及其生命活动的科学,涉 及细菌、病毒、真菌、原生动物等微小生物。
02 课程内容与体系结构
课程内容涵盖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遗 传变异、生态分布及分类进化等方面,体系结构 完整,注重基础理论与实践应用相结合。
03 微生物学在相关领域的应用
微生物学在医学、农业、工业、环保等领域具有 广泛应用,对于人类健康、经济发展及生态环境 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微生物学》教案( 共6)
目录
• 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 • 微生物基本概念与分类 • 微生物形态结构与功能 • 微生物营养与代谢 • 微生物生长繁殖与遗传变异 • 微生物生态与环境影响 • 免疫系统与抗感染免疫 • 实验操作规范及注意事项

《农业微生物》课程标准

《农业微生物》课程标准

《农业微生物》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农林牧渔类植物保护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课程,其任务是让学生掌握农业微生物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后续《植物病虫害防治基础》《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农田杂草防除技术》等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时与学分72学时,4学分。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突出核心素养、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兼顾中高职课程衔接,高度融合农业微生物知识技能的学习与职业精神的培养。

1.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农林牧渔类植物保护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中确定的培养目标、综合素质、职业能力,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突出微生物识别、微生物营养、微生物代谢等专业素养及创新务实的职业精神培养,结合本课程的性质和职业教育课程教学的最新理念,确定本课程目标。

2.根据“中等职业学校植物保护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依据课程目标和农作物植保员等岗位需求,围绕植物农业微生物的关键能力,反映植物保护技术工作的实际,体现科学性、适用性原则,确定本课程内容。

3.以微生物形态、生理、遗传、生态和分类为主线,将农业微生物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职业素养有机融入所设置的模块和教学单元。

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参考学生的生活经验,序化教学内容。

四、课程目标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农业微生物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常见微生物的识别、应用的能力。

1.了解农业微生物的基本知识、发展简史,以及农业微生物种类,理解农业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和化学组成,熟悉微生物生态的基本知识,能将微生物理论应用于农业生产实践。

2.理解微生物的生长规律,了解影响微生物生长的环境条件。

掌握微生物的营养物质及其生理功能,了解培养基的类型,会培养基的消毒、灭菌,以及食用菌的制种与栽培技术,提高工作实践的能力。

3.具有独立思考、获取资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团队精神、合作意识和安全素养。

农业微生物教案

农业微生物教案

《农业微生物学》教案二零一六年七月郭云编绪论教学目的:了解微生物的特点,掌握微生物的分类单位和命名,了解微生物学与农业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和重点:微生物的特点及分类单位与命名方法教学时数:4学时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教学内容:第一节微生物与微生物学一、微生物的特点(一)形体微小,结构简单(二)分布广,种类多(三)生长繁殖快(四)代谢能力强(五)易发生变异二、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地位三、微生物的分类单位和命名微生物的分类单位和动、植物一样,以种为单位。

相近的种归为属,相近的属归为科。

种以下还可分为变种、菌株等。

命名方法:双名法(病毒除外)即一个属名(在前)和一个种的定名形容词组成。

属名的第一个字母必须大写,而种名一般小写。

在印刷时,学名用斜体字。

命名人的姓一律用正体字。

四、微生物学的任务及分科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及其生命活动的科学。

研究内容包括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分类、生理、代谢、遗传变异及生态等方面。

其任务是开发微生物资源,掌握微生物生长发育规律,充分利用微生物对人类的有利方面,控制其有害方面,使之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五、微生物学的发展概况第二节微生物学和农业一、微生物对农业的有益作用(一)提高土壤肥力微生物是构成土壤肥力的主要因素之一。

土壤有机质的分解,矿物质的转化,腐殖质的形成,都是微生物的作用。

积肥、沤肥也离不开微生物。

(二)扩大肥源能源沼气是一种较好的微生物能源。

大办沼气不仅可以解决燃料、照明,还可以扩大肥源,为农业生产提供大量优质有机肥料;改善环境卫生,除害灭病;代替柴油、汽油开动机器,提供新的动力资源。

(三)促进作物生长微生物还有直接营养植物的作用。

(四)防治病虫杂草有些微生物可以产生具有抑制或杀死植物病原菌的物质,它们可以被用作防治植物病害的药剂,这就是农用抗生素。

(五)改善饲料品质微生物一家畜饲料的关系也极为密切。

(六)保护环境卫生某些化学农药的施用和工厂的“三废”污染生活环境、土壤和水域造成“公害”。

农业生物技术第3章电子教案

农业生物技术第3章电子教案

第3章农业微生物技术第一节农业微生物概述一、授课章节第一节农业微生物概述。

二、学时安排2学时。

三、教学目标1.掌握微生物定义、特征、分类、命名法则。

2.掌握微生物大小形态。

3.掌握微生物的结构。

4.了解微生物的生活史。

5.熟悉微生物的营养。

四、教学重点、难点分析重点:1.微生物的定义、命名法则。

2.微生物的结构形态。

难点:1.微生物结构。

2.微生物命名法则。

五、教具电化教学设备。

六、教学方法讲授法,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Ⅰ导入本次课主要讲述微生物的基础知识,包括微生物定义、命名法则、形态结构等方面的知识。

II新课一、微生物定义、分类1.定义微生物是指大量的、极其多样的、不借助显微镜看不见的微小生物类群的总称,通常包括病毒、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具原核细胞结构的真细菌、古生菌以及具真核细胞结构的真菌(酵母、霉菌、蕈菌等)、原生动物和单细胞藻类。

2.微生物的分类 ★简单分类★六界系统1969年,魏塔克,六界分别是病毒界、原生生物界、原核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动物界。

★三界学说1990年,伍斯,细菌域、古生菌域和真核生物域。

★安斯沃思(Ainsworth,1971)系统分为真菌门和黏菌门,而真菌门又分为鞭毛菌亚门、接合菌亚门、子囊菌亚门、担子菌亚门和半知菌亚门。

3.微生物的命名法则采用林奈双名法,此为国际命名法规,即每一微生物的学名都依属与种而命名,即属名 + 种名 + (首次定名人)+ 现定名人 + 定名年份。

属名:拉丁文的名词或作名词的形容词,字首大写,表示微生物的主要特点。

种名:为拉丁文形容词,为微生物次要特征,字首小写。

出现在分类学文献中的学名,在上述两部分之后还应加写3项内容,即首次定名人(正体字,用括号括住)、现名定名人(正体字)和现名的定名年份。

如在一般书刊中出现学名时,则不必写上后3项内容。

如Escherichia coli (大肠杆菌),Escherichia 是属名,第一个字母大写;coli 是种名,小写;均用斜体字。

【农学课件】农业微生物学教案

【农学课件】农业微生物学教案

《农业微生物学》教案教学进度计划、授课内容及学时分配三、单元教学计划四、教案内容主要内容一、概述主要内容一、概述1、微生物定义5分2、微生物的特点10分3、微生物学研究对象、内容和任务5分二、微生物学的形成与发展1、史前期10分2、创始期10分3、奠基期15分4、发展期10分5、成熟期5分三、微生物学研究的意义1、医学保健领域的贡献8分2、在工业应用上的贡献8分3、在农业上的贡献7分4、对生物学基础理论研究的贡献主要内容第三节真细菌三、放线菌1、形态结构15分2、繁殖10分3、菌落5分四、蓝细菌20分1、形态结构2、繁殖五、其他原核微生物1、立克次氏体5分2、支原体10分3、衣原体5分4、螺旋体5分第四节古生菌一、基本特征10分二、与其他生物的区别15分主要内容第一节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结构的异同一、真核细胞的基本结构25分(一)细胞壁和细胞质膜(二)细胞核和细胞器(三)鞭毛和纤毛二、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比较10分第二节真菌一、真菌的一般形态(一)菌丝和菌丝体1、菌丝和菌丝体15分2、菌丝特异化15分(二)酵母状细胞10分(三)菌落5分二、真菌的繁殖1、无性繁殖25分(1)分生孢子(2)节孢子(3)孢囊孢子(4)厚垣孢子(5)游动孢子2、有性繁殖20分(1)卵孢子(2)接合孢子(3)子囊孢子(4)担孢子三、真菌的分类15分四、真菌的代表种属1、鞭毛菌亚门10分主要内容第二节真菌四、真菌的代表种属2、接合菌亚门15分3、担子菌亚门15分4、子囊菌亚门20分5、半知菌亚门15分第三节其它真核微生物-、单细胞藻类1、基本特征10分2、生活习性5分.、原生动物1、基本特征5分2、特殊结构15分主要内容、微生物的营养物质及其功能由人体的营养物质与营养的概念引出微生物的营养物质与营养的概念导入1、由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引出微生物的化学组成15分2、营养物质及功能25分组成微生物的化学元素分别来自微生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按照它们在机体中的生理作用,将它们区分为碳源、氮源、能源、生长因子、水和无机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单元教学计划
时间教学组织教学方法
6学时
第一节微生物的生长及测定方法
一、生长繁殖的概念
二、获得纯培养的方法
1、稀释分离法
2、选择性培养基的应用
三、微生物群体生长的测定
(一)单细胞微生物生长量的测定
1、细胞数量的测定
(1)细胞总数的测定
(2)活细胞数量的测定
2、细胞生物量的测定
(二)多细胞微生物生长量的测定
第二节微生物的生长规律
一、分批培养中微生物群体的生长
1、细菌的生长曲线
(1)概念
(2)细菌的生长曲线
2、真菌的生长规律
二、固体培养基上微生物的群体生长
三、连续培养
1、恒化培养
2、恒浊培养
第三节环境条件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一、温度对微生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二、水分及其可给性
三、氢离子浓度
四、氧气和氧化还原电位理论讲授;画图演示,举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