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肢动物及棘皮动物门的观察及分类_ppt课件

合集下载

第四章:节肢动物及棘皮动物学 动物学教学课件

第四章:节肢动物及棘皮动物学 动物学教学课件

半索动物:
胚胎发育、卵裂、体腔形成及幼虫
类似棘皮动物
成体具鳃裂、背神经索、口索
类似脊索动物
代表动物:柱头虫
吻 领 躯干
哇!
终 于 结 束 了 。 。 。
• 口膜:包围口的膜。 • 贲门胃:膨大,多皱褶
。 • 幽门胃:小而扁平。 • 幽门盲囊:幽门胃向腕
内伸出的 2支盲囊,能 分泌酶。 • 肠:短,连肛门。 • 肠盲囊:肠的分支。 • 肛门: – 海星纲的肛门已
失去功能。残渣 仍由口排出。
– 海胆的残渣从肛 门排出。
八、呼吸与排泄:
• 无专• 皮鳃:
– 位于体表,泡状




– 外层为上皮,内 层为体腔膜,皮 鳃内有体腔液流 动,借以完成呼 吸和排泄。
九、神经:
• 简单。包括神经环和由此发出的辐射神经,并组成 神经网。
十、繁殖:
• 通常无性繁殖;雌雄异体;有性生殖时体外受精。
棘皮动物的分类
全部为海底生活,分2亚门,5纲。
一、有柄亚门:
• 棘皮动物与半索、脊索动物同属后口动物,亲缘关 系较近,因此是无脊椎动物中最高等的类群。也是 最原始的后口动物。
三、体腔:
• 由肠体腔法形 成中胚层和真 体腔是后口动 物的共同特点 。
• 以前学过的无 脊椎动物均以 裂体腔法形成 体腔。
原口动物
后口动物
四、表皮下具内骨骼:
• 内骨骼由中胚层形成。 • 内骨骼常突出于体表,形
主要生活在海洋中,体节数、附肢数较多(较原始) 鳃呼吸,身体分头胸部和腹部
招潮蟹(Uca arcuata)隐藏在深
深的洞穴之中,而它 的两只眼睛却露在洞 外,搜寻着猎物。
中国对虾 Penaeus chinensis

《棘皮动物》PPT课件

《棘皮动物》PPT课件

27
海百合
精选课件ppt
28
(二)游走亚门
无柄自由生活。口面向下,口位口面 或体前端。骨骼发达或不发达;主要 神经系统在口面。
精选课件ppt
29
1、海星纲
体扁平,多为五辐射对称 体盘和腕分界不明显 腕腹侧具步带沟,沟内伸出管足 内骨骼的骨板以结缔组织相连,柔韧可曲。 体表具棘和叉棘,为骨骼的突起。
精选课件ppt
30
1、海星纲
图 12 -14 海 星 纲 习 见 种 类
砂海星
海燕
太阳海星
海盘车
鸡爪海星
精选课件ppt
31
海盘车
精选课件ppt
32
海盘车
精选课件ppt
33
海燕
精选课件ppt
34
2、海胆纲
体呈球形、盘形或心脏形 无腕 内骨骼相互愈合,形成一坚固的壳 5个腕向反口面愈合,呈圆球形或扁圆形的
8 海
生殖窦管 反


的 血

血 轴窦

轴腺


围 血
辐窦 辐血管
系 环血管

环窦
精选课件ppt
10
(五)消化系统和食性
口贲门胃幽门胃(有5对幽门盲囊分布在 腕内)直肠肛门(无肛门作用)
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仍由口排出。
精选课件ppt
11
图12-6 过海星精选课体件p盘pt 及腕的纵切
12
(六) 呼吸
精选课件ppt
46
4、海参纲
刺参
海棒槌
图12-18 海参纲习见种类
精选课件ppt
梅花参47
刺参
光参
精选课件ppt

第九章--棘皮动物门ppt课件

第九章--棘皮动物门ppt课件
.
.
➢血系统
血系统可能与物质的运输有关。 血系统包括一套与水管系统相应的管道:
环血管——与环水管平行; 辐血管——与辐水管平行; 轴腺(axial gland) ; 反口环血管等 。 血系统内有液体,轴腺、背囊(筛板附近) 均有搏动能力。
.
➢ 围血系统
围绕在血系统 之外的一套窦隙, 为体腔的一部分。 腺
环窦、辐窦、轴 窦等。
.
➢食性
肉食性、植食性 。 海蛇尾:小动物、海底沉积物为食,以较为活 动的腕送入口中,或腕上的刺和管足送入口中。 海胆纲:具有复杂的骨片组成的咀嚼器,上面 的齿取食岩石上的海藻。海胆的食谱兼具小动 物、植物。 海参:沉积取食、悬浮取食。消化道后端具呼 吸树——分枝很多,呼吸作用。 海百合:悬浮取食——管足上的纤毛将粘着的 食物颗粒逐渐送入口中。
➢ 有柄亚门 ➢ 游移亚门
.
➢有柄亚门(Pelmatozoa)
附着或固着生活,生活史中至少有一个时 期具固着用的柄;
海百合纲和许多化石种类; 海百合纲(Crlnoidea)最原始的棘皮动
物,以柄固着生活(海百合),或无柄营 自由生活(海羊齿)。 五个腕的基部多分枝——身体看似杯状— —但口面、反口面均在同一个面。 现存630余种。
.
进化地位
➢ 棘皮动物为辐射型卵裂; ➢ 内陷法形成原肠胚,肠腔法形成中胚层、真体腔; ➢ 胚孔——成体肛门,口——于胚孔相对的一端形
成——最原始的后口动物; ➢ 具有内骨骼——中胚层起源的钙化骨片形成; ➢ 棘皮动物与此前讲述的无脊椎动物不同: 它的卵裂、早期胚胎发育、中胚层的产生、体腔
的形成以及骨骼由中胚层产生等,都与脊索动物有相 同的地方,而不同于无脊椎动物。 从成体口的形成和肛门的形成看,棘皮动物也同于 脊椎动物——棘皮动物、脊椎动物都属于后口动物, 普遍认为,脊索动物与棘皮动物具有相同的祖先。

棘皮动物门(好)课件

棘皮动物门(好)课件
生态平衡
棘皮动物是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 部分,保护它们有助于维护生态平衡 。
生物多样性
棘皮动物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 分,保护它们有助于维护地球生物多 样性。
科学研究价值
棘皮动物具有独特的生物学特征和进 化地位,对科学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经济价值
棘皮动物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如开 发药物、观赏旅游等,保护它们有助 于可持续利用海洋资源。
01
02
03
04
环境污染
棘皮动物生活在海洋环境中, 油污、重金属和化学污染对其
生存构成威胁。
过度捕捞
人类的捕捞活动可能导致棘皮 动物的食物来源减少,影响其
生存。
气候变化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洋温度升 高,影响棘皮动物的繁殖和生
存。
海洋开发
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如海 底采矿和渔业活动,破坏了棘
皮动物的栖息地。
不同种类的棘皮动物 骨板数量和排列方式 不同,形成独特的壳 体形态。
骨板内部为海绵状结 构,轻便且坚固,能 够承受外界压力。
运动方式
棘皮动物通过肌肉收缩使壳体变 形,在底质上爬行。
一些种类能够利用触手和管足在 水中游分泌物质将自身固定在底质上

呼吸与循环系统
THANK YOU
保护措施
立法保护
制定相关法律和条例,禁止非 法捕捞和破坏海洋环境的行为

建立自然保护区
设立专门保护区,保护棘皮动 物的栖息地和繁殖地。
科学研究
开展针对棘皮动物的研究,了 解其生态习性和繁殖规律,为 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公众宣传教育
提高公众对棘皮动物的认识和 保护意识,鼓励人们参与保护
行动。
保护意义与价值

-棘皮动物门ppt课件

-棘皮动物门ppt课件
棘皮动物和毛颚动物、须腕动物一起,归入1 真
棘皮动物绝大多数生活在盐度正常
的海水(少数如海参生活在半咸水)
中,多营底栖生活,固着、移游或埋
栖。现代海百合可自由游泳。棘皮动
物的大小,有几毫米到大约20m。可靠
的棘皮动物最早生活于早寒武世。已
知的棘皮动物有2万种,其中化石种较
多,约占3/4。现生种约有5000余种,
1、 五辐射对称体制
五辐射对称的体制,就是可 以找到五个轴,把身体分为对称 的两部分。棘皮动物的幼虫时期 是左右对称的,发育为成虫后才 变为五辐射对称。在整个动物界 中只有棘皮动物幼虫是两侧对称, 成体是五辐射对称。
4
2、 具有中胚层形成的内骨骼
棘皮动物的骨骼是由胚层来源的, 包在外表皮下面,并且常向外突形 成棘,因此称为棘皮动物。这一来 源和脊椎动物骨骼的来源相同,而 和无脊椎动物所具有的“骨骼”所 不同。
第十二章 棘皮动物门
棘皮动物的身体有定数或不定数钙质骨板组成球 形、梨形、心形或星形的壳体。棘皮动物壳体的 骨板是由中胚层产生的内骨骼,不同于其他无脊 椎动物的外骨骼。骨板由显示独特的网格状结构 的方解石组成,在成岩作用后一般仍可辨认。骨 板含有3-15%碳酸镁,其含量随水温增加而增高。 骨板外面附以坚韧的肉质皮膜,骨板和皮膜上均 具有棘刺或突瘤,这便是棘皮动物名称的由来。 内脏器官包藏在壳体内部。壳体有口孔、肛孔等 开口。
5
3、 形成特有的水管系统
棘皮动物的水管系是体腔形成的 一系列管道组成,这一系统包括围 在口周围和作辐射对称排列的管和 这些管上分出的管足,司运动。
4、后口
6
海胆(Echinozoa)
海海 百扁 合果 ((
海星(Asterozoa)

节肢动物及棘皮动物门的观察及分类_ppt课件

节肢动物及棘皮动物门的观察及分类_ppt课件

下缘具齿)。头胸甲的近中部有一弧形横沟,称颈沟,为头部和
胸部的分界线。颈沟以后,头胸甲两侧部分称鳃盖,鳃盖下方与 体壁分离形成鳃腔。额剑两侧各有1个可自由转动的眼柄,其上
着生复眼,用刀片将复眼削下一簿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其形状与
构造。 •
• 2.腹部:螯虾的腹部短,背腹扁(日 本沼虾的腹部长而侧扁),体节明显为 6节,其后还有尾节。各节的外骨骼可 分为背面的背板,腹面的腹板及两侧下 垂的侧板。尾节扁平,腹面正中有一纵 裂缝,为肛门。 • 3.附肢:除第一体节和尾节无附肢外, 3)腹部附肢:共5对,不发达。原肢2节。 前2对腹肢,雌雄有别。雄虾第一对腹肢变成 管状交接器,雌虾的退化;雌虾第二腹肢细小, 外肢退化(日本沼虾第一腹肢的外肢大,内肢 很短小;第二腹肢的内肢有一短小棒状内附肢, 雄虾在内附肢内侧有一指状突起的雄性附肢)。 第三、四、五对腹肢形状相同,内、外肢细长 而扁平,密生刚毛(日本沼虾的内、外肢呈片 状,内肢具内附肢)。 • (4)尾肢:1对。内外肢特别宽阔成片状,外 肢比内肢大,有横沟分成2节(日本沼虾外肢 外缘有一小刺)。尾肢与尾节构成尾扇.
• (2)胸部附肢:共8对,原肢均2节。 • ①颚足:3对。第一颚足外肢基部大,末端细长, 内肢细小。外肢基部有一薄片状肢鳃。第二、三颚足 内肢发达,分为5节(日本沼虾第3颚足内肢分3节), 屈指状,外肢细长。足基部都有羽状的鳃。3对颚足 和头部附肢大颚、小颚均参与虾口器的形成。 • ②步足:5对。内肢发达,分为7节,即底节、基 节、座节、长节、腕节、掌节和指节;外肢退化。前 3对末端为钳状:第一对步足的钳特别强大,称螯足; 其余两对步足末端呈爪状(日本沼虾前2对步足末端 为钳状,其中第二对特别大,尤其是雄虾)。雄虾的 第五对步足基部内侧各有一雄孔,雌虾的第三对步足 基部内侧各有一雌孔。各足基部都长有羽状鳃,注意 各鳃的着生部位。 •

《棘皮动物门》PPT课件

《棘皮动物门》PPT课件

我们熟知的有海星、海胆、海参等。
后口动物与原口动物不仅是口的起源不同,而且中胚层和
体腔的形成方法也不一样,原口动物以端细胞法形成中胚
层,以裂体腔法形成体腔。而后口动物在原肠胚期,于原
肠的背侧凸出成对的囊,以后囊脱落,形成中胚层,发育成次
生体腔.
ppt课件
5
重要概念
原口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胚孔发育成动物成体
五辐射对称是适应固着生活的次生现象!
ppt课件
8
(与腔肠动物的原始辐射对称不相同)
二、体表具棘和皮鳃
内骨骼
◆其他无脊椎动物的骨骼:外胚层 外骨骼
◆棘皮动物的骨骼:
◇中胚层 内骨骼 ◇和脊索动物类似 ◇骨骼形态多样
ppt课件
海星 不连续,呈一定形式排列 蛇尾类 海百合类
海参 微小
海胆 完整的壳
10
重要概念
通水 及间

环步 水带
体 管区
腔 之,
管管 水:围管 分:
管 在足 出 发口 侧 出的 水 五周 管 条围 , 辐, 包
中 间连 水由 括
的 于 管环 坛


ppt课件
18
◆筛板→石管→环水管→辐水管→侧水管→坛→管足◆
侧水管
筛板
辐水管
石管
环水管 坛
管足
ppt课件
19
帖窦曼氏体:在环水管上的9--10个小腺体
第十一章 棘皮动物
五辐射对称 后口动物
最高等的无脊索动物
ppt课件
1
笫十章 棘皮动物门 (Echinodermata)
ppt课件
2
本章知识框架及重点
主要特征
棘皮动物
经 经济济意义

《棘皮动物》PPT课件

《棘皮动物》PPT课件

海百合纲 海星纲
海百合
海星
蛇尾纲 海胆纲 海参纲
海蛇尾 马粪海胆 荡皮海 参
樽形幼虫
短腕幼虫 羽腕幼虫
蛇尾幼虫 海胆幼虫 樽形幼虫 五触手幼虫
练习
• 下列列举的生物属于无脊椎动物的是 • A 海带和海棠 • B 海 藻和海洋齿 • C 海龙和海马 • D 海 胆和海洋齿
答案D
练习
•下列动物中属于原口动物具有两胚层和 两辐射对称的特征的动物是 •A海葵 B 放射虫 C 蛔虫 D海星
《棘皮动物》PPT课件
第一节 棘皮动物的主要特征
1体制:五辐射对称(成体)-----可做五次 切割,,幼虫------是左右对称。身体辐 射对称(次生)
• 2体壁---• 1)体表覆盖纤毛上皮其下是结缔组织和肌肉
• 2)内骨骼----皮下中胚层形成的 • 3)体表特殊构造 • a、棘:内骨骼突起,外面皮肤粗糙 • b、棘刺(叉棘、棘钳):三块骨片构成钳 • 状,受肌肉控制,可开闭内有毒腺
线形 环节 角质、 纤毛 纤毛 疣足
口腕
刚毛
体表
呼吸 器官
软体 节肢 贝壳
棘皮
皮肌 囊发 达
腹足 掘足 斧足 腕

几丁质 外骨骼 横纹肌
节肢、 翅等
鳃或肺
内骨 骼 平滑 肌
腕、 管足 棘
管足 皮鳃
结束
7、生殖和发育: 全部雌雄异体,生殖腺是5或5的倍数。多 海水受精。后口动物。多有幼虫期,
原口动物 后口动物
胚孔
形成口
形成肛门
卵裂
螺旋卵裂 辐射卵裂
形成中胚层 端细胞法 肠体腔法
第二节:分类 1海星纲 ---- 海盘车
一、生活习性: 浅海、底栖,肉食性,,为贝类养殖的天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节肢动物及棘皮动物 门的观察及分类
实验六
其他节肢动物及棘皮动物门的观察及分类
一、实验目的:见《实验指导》 二、用具及材料:见《实验指导》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一)虾的外形观察 1、头胸部:①头胸甲 ②额 剑 ③鳃盖 ④复 眼 2、腹部:由7节组成,外骨骼可背 片、腹片和肋片。 3、附肢:头胸部13对,腹部6对, 依次摘下按次序排列在蜡盘内。 ①触角 2对 ②口器:1对大颚、2对小颚、 3对颚足 ③步足:5对 ④游泳足:5对 ⑤尾肢:1对与尾节一起构成尾扇。
• (一)外形:螯虾属爬行虾类。身体分头胸部和腹部,体表被以
坚硬的几丁质外骨骼,深红色或红黄色,随年龄而不同。将标本
放在解剖盘内,按下列顺序观察。 • 1.头脑部:由头部(6节)与胸部(8节)愈合而成,外被 头胸甲;头胸甲约占体长的一半。头胸甲前部中央有一背腹扁的 三角形突起,称额剑,其边缘有锯齿(日本沼虾的额剑侧扁,上
• (2)胸部附肢:共8对,原肢均2节。 • ①颚足:3对。第一颚足外肢基部大,末端细长, 内肢细小。外肢基部有一薄片状肢鳃。第二、三颚足 内肢发达,分为5节(日本沼虾第3颚足内肢分3节), 屈指状,外肢细长。足基部都有羽状的鳃。3对颚足 和头部附肢大颚、小颚均参与虾口器的形成。 • ②步足:5对。内肢发达,分为7节,即底节、基 节、座节、长节、腕节、掌节和指节;外肢退化。前 3对末端为钳状:第一对步足的钳特别强大,称螯足; 其余两对步足末端呈爪状(日本沼虾前2对步足末端 为钳状,其中第二对特别大,尤其是雄虾)。雄虾的 第五对步足基部内侧各有一雄孔,雌虾的第三对步足 基部内侧各有一雌孔。各足基部都长有羽状鳃,注意 各鳃的着生部位。 •
• 观察时,左手持虾,使其腹面向上。首先注意各附肢着生位置, 然后右手持镊子,由身体后部向前依次将虾左侧附肢摘下,并 按原来顺序排列在解剖盘或硬纸片上,放大镜自前向后依次观 察。 • (1)头部附肢:共5对。 • ①小触角:位额剑下方。原肢3节,末端有2根短须状触鞭 (日本沼虾小触角基部外缘有一明显的刺柄,外鞭内侧尚有一 短小的附鞭)。触角基部背面有一凹陷容纳眼柄,凹陷内侧丛 毛中有平衡囊。 • ②大触角:位眼柄下方,原肢2节,基节的基部腹面有排 泄孔。外肢呈片状,内肢成一细长的触鞭。 • ③大颚:原肢坚硬,形成咀嚼器,分为扁而边缘有小齿的 门齿部和齿面有小突起的臼齿部;内肢形成很小的大颚须,外 肢消失。 • ④小颚:2对。原肢2节成薄片状,内缘具毛(日本沼虾原 肢内缘具刺)。第1小颚内肢呈小片状,外肢退化;第2小颚内 肢细小,外肢宽大叶片状,称颚舟叶.
(二)示范内容 1、节肢动物门:
⑤ 寄居蟹(虾) ②沼虾
①对虾 ④ 三 疣 梭 子 蟹
③中华绒螯蟹
⑥大腹园蛛 ⑦钳 蝎
⑧蜈 蚣
⑨蚰蜒
⑩马陆
பைடு நூலகம்
蜜蜂
天牛
吉丁虫

2、棘皮动物门:①海星②海蛇尾③海胆④海参⑤海羊齿 四、作业-绘螯虾的步足,注明各部分结构名称
• (3)腹部附肢:共5对,不发达。原肢2节。 前2对腹肢,雌雄有别。雄虾第一对腹肢变成 管状交接器,雌虾的退化;雌虾第二腹肢细小, 外肢退化(日本沼虾第一腹肢的外肢大,内肢 很短小;第二腹肢的内肢有一短小棒状内附肢, 雄虾在内附肢内侧有一指状突起的雄性附肢)。 第三、四、五对腹肢形状相同,内、外肢细长 而扁平,密生刚毛(日本沼虾的内、外肢呈片 状,内肢具内附肢)。 • (4)尾肢:1对。内外肢特别宽阔成片状,外 肢比内肢大,有横沟分成2节(日本沼虾外肢 外缘有一小刺)。尾肢与尾节构成尾扇.
下缘具齿)。头胸甲的近中部有一弧形横沟,称颈沟,为头部和
胸部的分界线。颈沟以后,头胸甲两侧部分称鳃盖,鳃盖下方与 体壁分离形成鳃腔。额剑两侧各有1个可自由转动的眼柄,其上
着生复眼,用刀片将复眼削下一簿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其形状与
构造。 •
• 2.腹部:螯虾的腹部短,背腹扁(日 本沼虾的腹部长而侧扁),体节明显为 6节,其后还有尾节。各节的外骨骼可 分为背面的背板,腹面的腹板及两侧下 垂的侧板。尾节扁平,腹面正中有一纵 裂缝,为肛门。 • 3.附肢:除第一体节和尾节无附肢外, 螯虾共19对附肢,即每体节1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