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节 节肢动物门

合集下载

8 节肢动物门

8 节肢动物门

8 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第一节节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身体分区、附肢分节☐外骨骼、肌肉☐混合体腔、开放式循环系统☐多样的呼吸和排泄器官☐消化与取食☐神经系统、感官☐生殖、发育一身体分区、附肢分节•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

•1. 身体分节,能增强运动的灵活性;而且它是异律分节,体节间发生分化,不同的体节具有不同的形态,用于不同的目的。

2. 节肢动物不仅异律分节,同时多数机能相同的体节又组合在一起,形成体区,使身体分为若干个部,从而增强运动,提高了动物对环境条件的趋避能力。

昆虫纲:甲壳纲、肢口纲、蛛形纲:有爪纲、多足纲:头部:感觉摄食中心头胸部:感觉摄食运动中心头部:胸部:运动中心腹部:代谢生殖中心躯干部:腹部:代谢生殖中心分节的附肢•每体节有1对有分节的附肢。

附肢的分节以及着生的体区不同,进化过程中附肢的形态和机能发生了变化,形成了口器、触角、各种运动的足以及辅助呼吸和生殖等各种形态。

•附肢分节灵活性增加,可上下左右摆动,折弯。

•节肢:•双肢型:双枝型较为原始(如虾类腹部的游泳足等)。

由原肢及其顶端发出的内肢和外肢三部分构成。

单肢型:原肢和内肢。

单枝型节肢由双枝型演变而来,其外肢已完全退化,只保留了原肢和内肢,例如昆虫的3对步足。

疣足与节肢的比较:疣足节肢1)按节分布,数量多体部分布数量少2)形态划一形态多样3)与身体之间无关节身体之间有关节附肢不分节附肢分节4)无肌肉附着有大量肌肉附着二外骨骼、肌肉节肢动物的体壁通常由角质膜、上皮和基膜3个部分组成。

•外骨骼:包被节胶动物身体的角质膜十分发达,坚硬厚实,故又称外骨骼。

•覆盖整个身体,有效保护躯体不受外部损伤;防止水分蒸发;同时附着肌肉,协同肌肉运动。

•外骨骼(角质膜)自外向内分3层。

蜕皮•外骨骼限制了身体的生长,但蜕皮可以解决这一矛盾。

蜕皮液中含有几丁质酶和蛋白酶,能将旧外骨骼逐渐分解溶化,其分解产物即被上皮细胞吸收,但新外骨骼却不受这些酶的影响。

8节肢动物门

8节肢动物门

4)生活习性 多态现象: 许多昆虫雌雄异形,有的有多种不同形态 如:蚜虫:有无翅蚜、有翅蚜,雌性蚜等 蜜蜂:蜂皇、工蜂、雄蜂等 避债蛾:雄成虫有翅,雌成虫呈幼虫状,终生 在袋中
5.5昆虫在自然界中繁荣昌盛的原因 1)有翅
2)个体小
3)口器类型分化 4)有惊人的繁殖率 1对家蝇从初秋至秋末可繁殖出1.9×1020个 , 足以铺满整个地球
成虫
不出现蛹的阶段
不完全变态有二种类型:
渐变态:如蝗虫
幼体形态和生活习性与成体相 同,个体大小不同,性器官尚未成 熟,翅的发育处于翅芽阶段 幼体称若虫
2)变态 半变态 :如蜻蜓、蜉蝣
幼体生活习性与成体不同
幼体水生,以鳃呼吸,称作稚虫
成体陆生
3)休眠和滞育
休眠: 昆虫在不良环境下临时停止发育的状态, 当不良环境消除后就可恢复发育。如昆虫的越 夏、越冬。
●剌吸式口器:口器的各部分呈针状
●虹吸式口器:
●嚼吸式口器:
上唇、上颚保持咀嚼式口器类型,下颚、下唇和舌延伸,合 并形成食物管。 既能吮吸花蜜,又能咀嚼花粉,为蜜蜂所特有的口器。
●舐吸式口器:
为蝇类特有的口器。
5.1.2 胸部是运动中心
昆虫胸部由三节组成:
前胸、中胸和后胸,每一胸节着生一对 足。中胸和后胸往往有一对翅。
3)休眠和滞育
滞育: 滞育是周期性出现的,比休眠更深的新陈 代谢受抑制状态,是对于有节律地重复到来的 不良环境条件的历史性反应,是昆虫对环境条 件长期适应的结果。 凡有滞育习性的昆虫都有固定的滞育虫态 如:家蚕以卵滞育 棉铃虫以蛹滞育 大地老虎以高龄幼虫滞育
4)生活习性 ●活动的昼夜节律性
大多数昆虫的活动如飞翔、取食、交配、羽化等都 有一定的昼夜节律

第八节节肢动物门

第八节节肢动物门

第八节节肢动物门第八节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节肢动物是动物界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一门动物,这与其形态结构和生理特性的高度特化有关。

在无脊椎动物中,它是登陆取得巨大成功的类群,绝大多数种类演化成为真正的陆栖动物,占据了陆地的所有生境。

进化地位身体异律分节,有带关节的附肢;具混合体腔、开放式循环系统;有几丁质外骨骼;一些种类对陆地生活高度适应;原口动物中最进化的类群。

生物学特征在分节的基础上,身体分为头、胸、腹3个部分;附肢有关节,有的类群具有可以飞翔的翅;体表具几丁质的外骨骼,生长过程中有蜕皮现象;身体结构及形态、呼吸器官及排泄器官多样化,动物界中种类最多的一个门。

分布范围:5500m的深海——6000m的高山;有的种类几乎占据了陆地的所有生境——甚至出现具飞翔能力的翅——无脊椎动物中唯一真正适应陆生的动物。

已知种类>100万,约占动物种数的84%!一、节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1、异律分节、附肢;2、外骨骼、肌肉;3、混合体腔、开放式循环系统;4、多样的呼吸和排泄器官;5、消化与取食;6、神经系统、感官;7、生殖、发育1.1 异律分节体节发生分化,其机能和结构互不相同(其中,身体最前一节称为顶节(acron),最末一节称为尾书(telson=pygidium),末端的称肛节(anal segment)。

节数因种类而不同,最多可超过200节)。

机能和结构相同的体节常组合在一起,形成体部(tagmata)。

体节既分化,又组合,从而增强运动,提高了动物对环境条件的趋避能力。

节肢动物的一些相邻体节愈合——形成不同的体区,机能分工更明显:头部甲壳类、多足类、昆虫的前6个体节都不同程度地愈合形成头部——动物取食和感觉中心。

胸部昆虫头后的3个体节成为胸部——动物的运动中心;腹部昆虫胸部后的体节成为腹部——动物生殖和代谢的中心。

甲壳类头后部的一些体节常与头部联合形成头胸部;多足类头部之后的体节则形成躯干部。

节肢动物

节肢动物

1 蝗虫的排泄系统的名称和着生部分是 D。
A 肾管、肠与体腔之间 C 肾盲管、体腔与体壁之间 D 马氏管、中肠与后肠间
四、节肢动物的分类
原气管纲
节 肢 动 物 门 现 存
体不分节,仅表面有环纹,附肢 也不分节 --栉蚕 体分头胸部和腹部;头胸部6对 附肢:1对螯肢和5对步足;无触 角。腹肢7对;书鳃呼吸;海产 --三刺鲎 体分头部和躯干部,头部3-4对 附肢:1对触角、1对大颚和1-2 对小颚,躯干部每体节1-2对, 气管呼吸 --少棘蜈蚣
甲壳坚硬,头胸甲特别发达。 等足目普通卷甲虫 端足目钩虾 磷虾目 华丽磷虾
钩虾
十足目
游泳亚目(Natantia) 爬行亚目(Reptantia)
虾的色素C中存在有虾青 素,虾红素(类葫萝卜素), 高温时→蛋白质变 性沉淀→析出虾青素,→ 虾青素氧化脱氢→形成虾 红素
罗氏沼虾 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
胚后发育—变态现象
1无变态
2 完全变态: 菜粉蝶--菜青虫,金龟子----蛴螬 蝇—— 蛆 蚊 ——孑孓


蝗虫下列哪种结构不是由细胞构成的 答案D. A 触角 B 后足C 复眼 D 外骨骼 118.昆虫羽化后体壁要经历硬化过程,这种硬化过程 是 的变化过程: 118.A A.蛋白质 B.多糖 C.脂类 D.其他物质钙化
3


112下列哪一类无脊椎动物具有最复杂的体表结构?
A节肢动物 B海绵动物 C原生动物 D.刺胞动物
密相关
呼吸系统简单(限于身体一部),循环系统复杂,如虾 呼吸系统复杂(全身各部),循环系统简单,如昆虫
用体表呼吸的小型节肢动物循环系统消失,如水蚤。
(四) 多样的呼吸和排泄器官

《药用动物学》教学大纲

《药用动物学》教学大纲

《药用动物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 课程中文名称:药用动物学2. 课程英文名称:Pharmaceutical Zoology3. 课程类别:限选4. 使用专业:生物技术5. 总学时:54学时6. 总学分:3学分二、本课程中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药用动物学是应用动物学的知识和手段,来研究药用动物的外部形态、内部构造、分类特征、种类鉴定,以及本草考证、驯化饲养、临床应用等方面有关规律的一门新兴学科。

它建立和发展,对于开发利用药用动物的资源,保障人民身体健康,继承发展中国医药学,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它是一门边缘科学,即是动物学与药学相结合的产物,也是中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三、理论教学内容与教学基本要求(含学时分配合各章重点、难点)1.第一章绪论(1学时)第—节药用动物在我国应用的历史和发展概况第二节药用动物学的含义、任务及地位第三节药用动物学的研究方法第四节我国的药用动物资源重点:药用动物学的含义、任务及地位难点:药用动物学的研究方法2.第二章动物体的基本结构和机能(2学时)第一节动物的细胞第二节动物的组织第三节动物的器官和器官系统简介第四节动物的繁殖与胚胎重点:动物的组织难点:动物的繁殖与胚胎3.第三章药用动物的分类概述(2学时)第一节动物分类的意义和方法第二节物种的概念和动物分类的等级第三节动物的命名第四节动物的分类系统简介重点:物种的概念和动物分类的等级难点:物种的概念和动物分类的等级4.第四章多孔动物门和腔肠动物门(2学时)第一节多孔动物门的主要特征第二节多孔动物门的分类第三节多孔动物门的药用实例脆针海绵第四节腔肠动物门的主要特征第五节腔肠动物门的分类第六节腔肠动物门门的药用实例重点:多孔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多孔动物门的药用实例难点:多孔动物门的分类5.第五章扁形动物门和线形动物门(2学时)第一节扁形动物门及其主要特征第二节扁形动物门的分类第三节扁形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第四节线形动物门及其主要特征第五节线形动物门的分类和附纲第六节线形动物门的药用实例:人蛔虫第七节线形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重点:扁形动物门及其主要特征;扁形动物门的分类6.第六章环节动物门(2学时)第一节环节动物门的主要特征第二节环节动物门的分类第三节环节动物门的药用实例重点:环节动物门的主要特征;环节动物门的药用实例难点:环节动物门的分类7.第七章软钵动物门(2学时)第一节软体动物门的主要特征第二节软体动物门的分类第三节软体动物门的药用实例重点:软体动物门的主要特征软体动物门的药用实例;难点:软体动物门的分类8.第八章节肢动物门(2学时)第一节节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第二节节肢动物门的分类第三节节肢动物门的药用实例重点:节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节肢动物门的药用实例难点:节肢动物门的分类9.第九章棘皮动物门(2学时)第一节棘皮动物门的主要特征第二节棘皮动物门的分类第三节棘皮动物门的药用实例重点:棘皮动物门的主要特征;棘皮动物门的药用实例难点:棘皮动物门的分类10.第十章脊索动物门(1学时)第一节脊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第二节脊索动物门的分类重点:脊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11.第十一章鱼纲(2学时)第一节鱼纲的主要特征第二节鱼纲的分类第三节鱼纲动物的药用实例重点:鱼纲的主要特征;鱼纲动物的药用实例难点:鱼纲的分类12.第十二章两栖纲(2学时)第一节两栖纲的主要特征第二节两栖纲的分类第三节两栖纲动物的药用实例重点:两栖纲的主要特征;两栖纲动物的药用实例难点:两栖纲的分类13.第十三章爬行纲(2学时)第一节爬行纲的主要特征第二节爬行纲的分类第三节爬行纲动物的药用实例重点:爬行纲的主要特征;爬行纲动物的药用实例难点:爬行纲的分类14.第十四章鸟纲(2学时)第一节鸟纲的主要特征第二节鸟纲的分类第三节鸟纲动物的药用实例重点:鸟纲的主要特征;鸟纲动物的药用实例难点:鸟纲的分类15.第十五章哺乳纲(2学时)第一节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第二节哺乳纲的分类真兽亚纲第三节哺乳纲动物的药用实例重点: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哺乳纲动物的药用实例难点:哺乳纲的分类16.第十六章脊推动物的比较解剖概述(3学时)第—节皮肤系统第二节骨骼系统第三节肌肉系统第四节消化系统第五节呼吸系统第六节循环系统第七节排泄系统第八节生殖系统第九节神经系统第十节感觉器官第十一节内分泌系统重点: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排泄系统;神经系统难点:循环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17.第十七章动物进化规律和进化谱系(1学时)一、动物进化的证据二、进化的一般规律三、动物的进化谱系重点:进化的一般规律难点:动物的进化谱系18.第十八章药用动物的分布(2学时)第一节动物的地理分布概况第二节中国药用动物的地理分布概况重点:世界动物地理分区概况;我国动物地理分区概况;中国药用动物的地理分布概况难点:世界动物地理分区概况;我国动物地理分区概况;19.第十九章药用动物纳驯化养殖(2学时)第一节药用动物驯化养殖的意义第二节我国药用动物驯化养殖的历史和现状第三节药用动物驯化养殖的条件和方法第四节我国药用功物驯化养殖的实例重点:药用动物驯化养殖的条件和方法;我国药用功物驯化养殖的实例难点:药用动物驯化养殖的条件和方法四、考核方式考查五、成绩评定总评成绩(100%)=平时成绩(30%)+期末考核(70%)六、本课程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措施理论讲授贯彻启发,诱导的教学方法,着重以阐明基本概念和规律性为主,有些分类学上(特别是常见药用动物部分)的内容,可引导学生自己阅读多查阅课外书籍和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以补充课堂教学内容的不足。

动物学 第8章 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

动物学 第8章 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

5、体腔和循环系统
1)虾→混合体腔。 2)开放式循环。 • 循环系统包括:心脏、动脉、血窦、血液。 • 心脏:头胸部后背侧围心窦中→粽子形,肌肉质→ 3对心孔→活瓣→防血液倒 流。
• • • • • •
6或7条A: 1条眼(前大)A→前端分支→眼部。 2条触角A→触角处。 2条肝A→肝脏。 1条腹上(后大)A: 心脏处分出1条胸直(下行)A→腹N索下面; 胸直A→向前、后各分出1条胸下A、腹下A。 2条触角动脉
• 眼(前大)动脉← 心脏 2条肝动脉 胸 直 动 脉
腹上(后大)动脉
胸下动脉
腹下动脉
6、排泄系统 • 幼体→颚腺。 • 成体→触角腺(绿腺)。
• 腺体内→绿色鸟氨酸→绿色→绿腺。
7、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
1)链状N系统: • 包括:脑(咽上N节)、食道下N节、围食道N环、链状 腹N索。 2)感觉器官 • 包括:复眼、平衡囊; 许多嗅觉、味觉、触觉→刚毛状附属器。
七、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
(一)神经系统→链状N系统。
• 前、后体节的N节→愈合→大N节、N团。 • 高等种类N系统→向前集中→几对N节→脑→感觉、统一 调节活动→主要N中枢。
(二)感觉器官
• 感觉器官→触觉、平衡觉、视觉、味觉、嗅觉、听觉 等。
• 触觉:
• 甲壳纲虾→大、小触角;昆虫纲→触角;蜘蛛→脚须。
8、生殖与发育
• 对虾→我国黄渤海→浅海→泥沙底→昼伏夜出→ 小无脊椎动物为食。 • 洄游→水温变化→每年按一定季节→有规律迁游→适应环境。 • 春季(生殖、产卵)洄游:
• 虾群→黄渤海南部分散越冬→3月份→成群北进→山东半岛→ 经2个月→辽东湾→各自寻找适宜的环境→4-5月→繁殖洄游。
• 越冬洄游:

笫八章节肢动物门1门的主要特征11身体分部节肢动物的身体象

笫八章节肢动物门1门的主要特征11身体分部节肢动物的身体象
头胸部有一对螯肢和脚须
4 对步足,足围口而生
以书鳃为呼吸器官 2)蜘形纲:蜘蛛、蝎、蜱螨 特征:
身体分为头胸部和腹部 无触角 头胸部笫1、2对附肢为螯 肢和脚须 具4 对足 用书肺和气管呼吸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3)甲壳纲:虾、蟹、水蚤等 特征: 身体常分为头胸部、腹部 触角2对,足至少5对 大多具头胸甲 以鳃呼吸 4)多足纲:蜈蚣、马陆 特征: 身体分为头部、躯干部 触角1对 躯干部每一体节1-2对足 用气管呼吸
用体表呼吸的小型节肢动物循环系统消失,如水蚤。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1.7 具两种类型的排泄器官 1.7.1 与后肾管同源的腺体
由后肾管演变而来,如甲壳纲的触角腺、绿腺,蜘形纲的基节腺 等 节肢动物的排泄器官肾口二次性封闭,由腺体部和膀胱部组成。
含氮废物经渗透进入腺体部,再由膀胱 部排出体外。 1.7.2 马氏管型
笫八章 节肢动物门
1.门的主要特征 1.1身体分部
节肢动物的身体象环节动物一样由许多体节组成,但前者基 本为同律分节,而节肢动物的身体分节已发展到异律分节。身 体的节数减少并高度愈合归并,体节按形态和功能的不同分化 为体部。身体自前至后分为头部、胸部和腹部等。 例如:
昆虫纲(蝗虫):头、胸、腹三部分 甲壳纲(虾):头胸部、腹部二部分 蛛形纲(蜘蛛):头胸部、腹部 多足纲(蜈蚣):头部、躯干部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1.6 具混合体腔和开管式循环系统
1.6.1 混合体腔
节肢动物的体腔在发育早期也形成中胚层的体腔囊,但在继续 发育的过程中,不扩展为广阔的真体腔,而是退化为生殖管腔、 排泄管腔和围心腔。
在以后的发育过程中,围心腔壁消失,使体壁和消化道之间的 初生体腔与围心腔的次生体腔相混合,形成混合体腔。

8.节肢动物门

8.节肢动物门

3.甲壳纲:约35000种 甲壳纲: 甲壳纲 种
(虾、蟹、水蚤)
代表动物——日本沼虾 日本沼虾 代表动物
分类及重要类群: 分类及重要类群: (1)鳃足亚纲 )
丰年虫(耐高盐) 丰年虫(耐高盐)
水蚤
(2)介形亚纲 )
腺介虫
(3)桡足亚纲 )
剑水蚤
(4)鳃尾亚纲 )

(5)蔓足亚纲 )
分头胸部、腹部、尾剑;没有触角; 分头胸部、腹部、尾剑;没有触角;头 胸部6对附肢 第一对为螯肢, 对为 对附肢: 胸部 对附肢:第一对为螯肢,后5对为 步足; 第一对附肢愈合成板状; 步足;腹部 第一对附肢愈合成板状;其 余转化为书鳃。 余转化为书鳃。 • 目前所存 种——都为鲎(福建、广东) 目前所存5种 都为鲎( 都为鲎 福建、广东) •
比较项 目
甲壳纲
蛛形纲
多足纲
昆虫纲 分头、胸、 腹三部分
通常分 分头胸部和 分头胸 部和躯 身体分 头胸部 腹部,或头、 部 和腹部 胸、腹三部 干部 分 无 1对 附 触 2对 肢 角 上颚1 螯肢、脚须 上颚1 对、下 各1对 对、下 口 颚1-2 颚2对、 器 对 颚足数 对
1对 上颚1对, 下颚1对
警戒色只有有恶臭或毒、 2、警戒色只有有恶臭或毒、刺的动物才有 警戒色是冒充的“艺术” 警戒色是冒充的“艺术”,以鲜艳色彩向 动物们发出警告:我不是那么好惹的, 动物们发出警告:我不是那么好惹的,你侵犯 了我的话,就不会有好果子吃! 了我的话,就不会有好果子吃! 没有恶臭或毒、 没有恶臭或毒、刺的动物有鲜艳的色彩属 于拟态。它们冒充有警戒色的动物。 于拟态。它们冒充有警戒色的动物。若环境中 无相应的动物,那么它们就是自寻死路了! 无相应的动物,那么它们就是自寻死路了! 若环境中没有有毒的螵 无毒的螵虫( 虫(左),无毒的螵虫(右)这 身鲜明的色彩可要送它上西 天了! 天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经系统、感官
节肢动物有视觉、触觉、化学感受器3种感觉器官,分布于体表、触角、附肢及关节等处。
眼是重要的光感受器,也就是视觉器。简单的有单眼,复杂的眼则由成百上千小眼(ommatidium)组成,即为复眼(compound eye),能感知物体的形状、距离、运动、颜色等。
生殖、发育
一般都是雌雄异体、异形。生殖腺来自体腔囊,生殖导管来自
后肠重吸收一些离子+水分.以及粪便的暂时贮存场所。
口器:不同的取食方式及食物类型,有相应的取食口器,如蝗虫为咀嚼式、蚊类为刺吸式、蝶蛾为虹吸式。
食谱:
非常广泛,特别是陆生昆虫,几乎包括:
自然界一切动植物、微生物+它们产生的有机物质,如植物的汁液、木材、蜡质、腐烂的生物体!
口器出现各种变化——适应不同的取食方式、不同的食物
——使书肺表面保持一层水膜——便于与空气中的氧进行气体交换。
书鳃、书肺的共同点:增大体表与水或空气接触的表面积。
气管(tracheae):实际上也是体壁的内陷,气管内壁有角质层成螺旋状排列,以保持管壁的形态。
有的种类气孔可以开合,减少体内水分的散失。
节肢动物-呼吸器官
排泄器官
1.低等或结构简单的种类没有专门的排泄器官,其代谢产物通过蜕皮时排出.
根据异律分节、附肢、呼吸和排泄器官的情况,将现存的节肢动物分为3亚门7纲。
有鳃亚门(Branchiata)
大部分水生,少数陆生,用鳃呼吸,触角1对或2对。
三叶虫纲(Trilobita)已全部灭绝,只见于化石。
甲壳纲-类群
甲壳纲(Crustacea)
海洋或淡水生活,极少数潮湿陆地生活;
身体:头胸部、腹部;
中脑触觉的神经中心。蜘蛛等(没有触角)没有中脑的分化。
后脑发出神经支配口器和消化道。
脑是节肢动物的感觉和统一协调活动的主要神经中枢,但并非重要的
神经系统、感官
运动中心,切除昆虫的脑,给以适当的刺激,仍能行走,但不能觅
食。
节肢动物的感觉器官分布于整个体表,多集中在触角、附肢及关节等处,如各种感觉器(触角毛),化感器等。
血液运行途径:
节肢动物的血液由心脏经动脉进入血腔,直接浸润着组织和器官,血腔中的血液由心孔流回心脏
开放式循环系统的意义:
由于血液在血管和血腔中运行,血压较低,可避免因断肢等的大量失血而死亡。
血管的发达程度与呼吸系统的结构密切相关:
体表呼吸的小型甲壳类(水蚤、剑水蚤)——循环系统退化或仅有心脏而没有血管;
双枝型较为原始(如虾类腹部的游泳足等)。由原肢(protopodit=sympodit)及其顶端发出的内肢(endopodit)和外肢(exopodit)三部分构成。
单枝型节肢由双枝型演变而来,其外肢已完全退化,只保留了原肢和内肢,例如昆虫的3对步足。
双肢型(biramous)
单肢型(uniramous)
和取食的功能
形态的这种分化伴随着机能的分工
头部具感觉
和取食的功能
胸部主要为
运动的机能
腹部是代谢
及生殖中心
1.2、附肢
节肢动物的附肢分节,附肢与体躯之间也有关节——分节的附肢增加了附肢运动的灵活性。
附肢的分节以及着生的体区存在差异,进化过程中附肢的形态、机能发生了变化——形成口器、触角、各种运动的足、辅助呼吸和生殖的各种形态。
2.外骨骼、肌肉
节肢动物-外骨骼
2.1、外骨骼(exoskeleton)包被节胶动物身体的角质膜(Cuticle),就是外骨骼。其特征是坚硬厚实而发达。
外骨骼分为3层:
2.1.1上表皮(epicuticle)
0.1-1微米厚;
组成蛋白质+脂类;
陆生种类还含蜡质——有效防止水分散失——很多节肢动物能在极为干旱的地区生存的主要原因
节肢动物的一些相邻体节愈合——形成不同的体区,机能分工更明显:
头部甲壳类、多足类、昆虫的前6个体节都不同程度地愈合形成头部——动物取食和感觉中心。
胸部昆虫头后的3个体节成为胸部——动物的运动中心;
腹部昆虫胸部后的体节成为腹部——动物生殖和代谢的中心。
甲壳类头后部的一些体节常与头部联合形成头胸部;
多足类头部之后的体节则形成躯干部。
外骨骼的作用:保护内脏器官;防止体内水分蒸发;抵抗不良环境及病毒细菌等的侵染;与附着在体壁内面的肌肉协同完成各种运动,这一点与脊椎动物的骨骼有相似的作用。
蜕皮(ecdysis)
外骨骼限制了身体的生长,但蜕皮可以解决这一矛盾。蜕皮液中含有几丁质酶和蛋白酶,能将旧外骨骼逐渐分解溶化,其分解产物即被上皮细胞吸收,但新外骨骼却不受这些酶的影响。
血腔形成的机理:目前尚不清楚,有可能是外骨骼受压——血液流向柔软的部分—使柔软处的血管消失——形成血窦。
心脏位于消化道背面——与环节动物的背血管同源。
开放式循环系统的特点是:血压降低。如果附肢折断,可以避免大量出血死亡。血液无色,多为血青蛋白。
昆虫等大多数节肢动物的血液只输送养料Leabharlann 而氧气和碳酸气等的输导则全籍气管。
综上所述,节肢动物由于适应不同的生活环境,除了基本结构相同外,在生活习性、形态机能、生殖方式、发育类型等方面呈现出多样性,从而构成了整个节肢动物的多样性以及在自然界中广泛的适应性,并且使其在种类和数量上属于优势地位。
二、节肢动物门的分类
节肢动物种类多、形态结构变化大,分类系统存在较大的争议。
现采用较为简明的分类系统:
体腔管,某些附肢改变成外生殖器。
生殖腺——残存的体腔;
生殖管——体腔管;
外生殖器——一些附肢特化形成。
水生种类——多为体外受精;陆生种类——都是体内受精。
中黄卵——表面卵裂。
蛛形纲——卵生(例外:蝎目——卵胎生);昆虫纲:一般为卵生(蚜虫等少数——卵胎生);一些种类能行孤雌生殖。
孤雌生殖:也称单性生殖(parthenogenesis),卵不必受精就能发育为新个体。
与环节动物不同:
环节动物疣足:是体壁的中空突起,本身及其与躯干部相连处无活动关节,小而运动力不强。
节肢动物附肢:实心,内有发达的肌肉,本身及其与身体相连处有活动的关节,十分灵活而且有力,这种附肢称为节肢。
身体分部和附肢分节是动物进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1.2、附肢
节肢可分两种类型,即双枝型(biramous)和单枝型(uniramous)。
1、简单种类:无专门的呼吸器官,靠体表直接与环境进行气体交换,如剑水蚤、蚜虫等。
2、水生种类
鳃、书鳃。
鳃(gill)体壁向外的突起,鳃上的皮肤很薄,便于血液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书鳃(book gill)体壁表皮细胞向外的突起or体壁整齐的折叠。
3、陆生种类
书肺、气管
书肺(book lung):
体壁向内折叠如书页状,以便使书肺处在湿度饱和的小环境中
生物色(biochromes)表皮层中还有色素及其它代谢产物沉积,呈现出不同颜色
结构色(schemochromes)有的种类上表皮的表面还有条纹,凹刻等结构,经光的折射出现闪光的色彩。
许多动物的体色是生物色、结构色联合产生的结果。
外骨骼分片:在骨片间的节间部分不含外表皮或外表皮不发达,因此较柔软,不防碍身体活动.
2.与后肾同源的腺体结构
甲壳类——绿腺(触角腺,antennal gland)、颚腺(maxillary gland);
蛛形纲——基节腺(coxal gland)。
代谢产物:氨
3、马氏管(malpighan tubules)
由内胚层或外胚层形成的单层细胞的盲管,由中肠或后肠演化而来,开口于中后肠交界处,另一端游离在血腔中,收集血腔中的废物,进入后肠回收水分、排出残渣。这是适应陆生生活的特征。
分布范围:5500m的深海——6000m的高山;有的种类几乎占据了陆地的所有生境——甚至出现具飞翔能力的翅——无脊椎动物中唯一真正适应陆生的动物。
已知种类>100万,约占动物种数的84%!
一、节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1、异律分节、附肢;
2、外骨骼、肌肉;
3、混合体腔、开放式循环系统;
4、多样的呼吸和排泄器官;
进化地位
身体异律分节,有带关节的附肢;
具混合体腔、开放式循环系统;
有几丁质外骨骼;
一些种类对陆地生活高度适应;
原口动物中最进化的类群。
生物学特征
在分节的基础上,身体分为头、胸、腹3个部分;
附肢有关节,有的类群具有可以飞翔的翅;
体表具几丁质的外骨骼,生长过程中有蜕皮现象;
身体结构及形态、呼吸器官及排泄器官多样化,动物界中种类最多的一个门。
5、消化与取食;
6、神经系统、感官;
7、生殖、发育
1.1异律分节
体节发生分化,其机能和结构互不相同(其中,身体最前一节称为顶节(acron),最末一节称为尾书(telson=pygidium),末端的称肛节(anal segment)。节数因种类而不同,最多可超过200节)。机能和结构相同的体节常组合在一起,形成体部(tagmata)。体节既分化,又组合,从而增强运动,提高了动物对环境条件的趋避能力。
鳃呼吸的种类(虾、蟹)——循环系统较发达;
气管呼吸的种类——一般只保留身体背部的管状心脏。
循环系统复杂性与呼吸系统有密切关系。
呼吸器官只局限在身体的某一部分时,循环系统就比较复杂。
呼吸器官分散在身体各部分,循环系统就比较简单。
无呼吸器官靠全身体表进行呼吸的种类,循环系统全部退化。
呼吸器官—为了适应不同的生活环境,呼吸器官呈现多样性。
头胸部13对附肢:2对触角、1对大颚,2对小颚,8对为颚足和步足;
腹部附肢或有或无;
呼吸器官鳃;
排泄器官颚腺、绿腺。
节肢动物-混合体腔的形成
2、开放式循环系统
节肢动物的循环系统由具备多对心孔的管状心脏和由心脏前端发出的一条短动脉构成。这条短动脉未端开口,无微血管相连。血液通过这条动脉离开心脏,就流泛在身体各部分的组织间隙中,因此节肢动物的循环系统是开管式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