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学讲义基础方案
逻辑学基础教程教学大纲和教案

逻辑学基础教程教学大纲和教案第一章绪论教学目的:(1)简要了解普通逻辑的对象范围;(2)简要了解普通逻辑的科学性质;(3)了解学习普通逻辑的意义。
教学要求:(1)了解几个基本概念(思维,思维的基本形式,思维的基本规律,简单的逻辑方法)。
(2)明确学习普通逻辑的目的。
第二章概念第一节概念的概述一、概念的本质(什么是概念)定义:概念是反映对象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属性:是指事物自身性质以及一事物与它事物的关系。
本质属性:是决定一事物之所以成为该事物并使它与别的事物相区别的属性。
任何思想的表达,总是从概念开始的。
而人们真正认识一个事物,也是以认识这个事物所反映在概念中的本质属性为终结的。
即认识、理解、明确一个概念是从认识、理解、明确这个概念所反映的事物本质属性开始的。
二、概念与语词的关系概念是用语词表达的,认识、表达概念必然涉及到概念与语词的关系。
1.概念与语词的联系概念是语词所表达的思想内容;语词是表达概念的语言形式。
2.概念与语词的区别(1)概念与语词有不同的特点。
概念是思维的最小单位,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是认识论、逻辑学等学科研究的对象。
语词是语言的最小单位。
体现民族文化的特点,有约定俗成的性质。
是语言学研究的对象。
(2)词语并不都表达概念。
实词表达概念,虚词不表达概念。
(3)概念与语词不一一对应。
①同一个语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
②同一个概念可用不同的语词表达。
了解了概念与语词的关系,可以避免思维混乱,保持思维的确定性,亦即“用词恰当”。
三、概念的逻辑特征第二节概念的种类概念的种类是根据概念内涵或外延方面的不同特征,对概念进行的不同的分类。
一、单独概念与普遍概念(根据是概念外延的数量)单独概念:是反映某一个别事物的概念。
它的外延是独一无二的。
一般以专有名词或摹状词表达。
普遍概念:是反映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别事物组成的一类事物的概念。
它的外延是这一类事物中所有的个别事物。
二、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根据是概念内涵的不同)集合体:一类事物中每个分子按照一定方式组合起来,形成了一个具有新的本质属性的整体。
《逻辑学》教案

《逻辑学》全套教案第一章:逻辑学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逻辑学的定义、起源和发展历程。
理解逻辑学在学术和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掌握基本逻辑术语和概念。
1.2 教学内容逻辑学的定义和起源逻辑学的发展历程逻辑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基本逻辑术语和概念介绍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逻辑学的定义、起源和发展历程。
案例分析法:分析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逻辑学应用。
小组讨论法:讨论基本逻辑术语和概念。
1.4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参与小组讨论和提问。
作业评估:布置相关逻辑学练习题,检验学生掌握程度。
第二章:命题逻辑2.1 教学目标理解命题逻辑的基本概念和规则。
学会构造和分析命题逻辑表达式。
掌握命题逻辑推理的基本方法。
2.2 教学内容命题逻辑的基本概念和规则命题逻辑表达式的构造和分析命题逻辑推理的基本方法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命题逻辑的基本概念和规则。
练习法:通过练习题让学生掌握命题逻辑表达式的构造和分析。
小组讨论法:讨论命题逻辑推理的基本方法。
2.4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参与小组讨论和提问。
作业评估:布置相关命题逻辑练习题,检验学生掌握程度。
第三章:谓词逻辑3.1 教学目标理解谓词逻辑的基本概念和规则。
学会构造和分析谓词逻辑表达式。
掌握谓词逻辑推理的基本方法。
3.2 教学内容谓词逻辑的基本概念和规则谓词逻辑表达式的构造和分析谓词逻辑推理的基本方法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谓词逻辑的基本概念和规则。
练习法:通过练习题让学生掌握谓词逻辑表达式的构造和分析。
小组讨论法:讨论谓词逻辑推理的基本方法。
3.4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参与小组讨论和提问。
作业评估:布置相关谓词逻辑练习题,检验学生掌握程度。
第四章:演绎推理4.1 教学目标理解演绎推理的基本概念和规则。
学会运用演绎推理解决实际问题。
掌握演绎推理的常见错误和辨析方法。
4.2 教学内容演绎推理的基本概念和规则演绎推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演绎推理的常见错误和辨析方法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演绎推理的基本概念和规则。
《逻辑学》教案(全套)

《逻辑学》全套教案第一章绪论第一节逻辑学的对象、性质一、“逻辑”一词的含义“逻辑”这个语词由英语Logic音译而来,源于古希腊文“逻各斯”,原意是思想、理性、言词、规律等。
在现代汉语中,“逻辑”是个多义词,其含义主要有:1、客观规律。
例如:“破坏森林资源会造成水土流失符合自然发展的逻辑”。
这里的“逻辑”是指客观规律。
2、思维的规律。
例如:“应该合乎逻辑地思维,明确地表达思想”。
这里的“逻辑”是指思维要合乎思维的规律。
3、某种理论、观点。
例如:“明明是侵略,却说成是友谊,这是强盗逻辑”。
这里的“逻辑”是指一种荒谬的理论。
4、指“逻辑学”这门学科。
例如:“认真学习逻辑知识,熟炼运用逻辑知识,对思考问题、写文章、说话、办事以及进一步发展智力都大有好处”。
这里的“逻辑”便是指逻辑学。
“逻辑”一词具有多义性,其含义到底是什么,要看具体的语言环境而定。
二、逻辑学的产生和发展逻辑学是一门古老的科学,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它有三个发源地,这就是古代中国(以墨家的《墨经》为代表,中国古代称逻辑学为名学、辩学或论理学)、古代印度(印度称逻辑学为“因明学”,“因”指推理的依据,“明”即通常所谓“学说”,“因明”就是古代印度关于推理的学说。
最早的著作是《正理经》)和古希腊(以亚里士多德的《工具论》为代表)。
我们今天学习和研究的逻辑学是从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发展而来的,亚里士多德于是被称为“逻辑学之父”。
三、逻辑学的研究对象逻辑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逻辑学指:研究思维的形式结构及其规律和思维的逻辑方法的科学。
狭义的逻辑学指:研究推理的科学,即研究如何从前提必然推出结论的科学,也就是研究推理的有效性的科学。
思维是人类认识的理性部分,它以抽象、概括的方式反映世界。
思维有其内容,也有其形式,或曰形式结构。
思维内容是指思维所反映的特定对象及其属性,逻辑学不研究思维的内容,只研究思维的形式结构。
思维的形式结构也就是思维的逻辑形式,就是思维内容的存在方式、联系方式。
逻辑学基础 教学大纲

逻辑学基础教学大纲一、说明(一)课程性质逻辑学基础是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属于选修课程。
(二)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学会正确分析和理解逻辑思维形式,在实际的思维过程中,自觉地运用逻辑工具,提高逻辑思维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由三个部分组成:①以推理为中心的逻辑形式;②逻辑的基本规律;③简单的逻辑方法。
(四)教学时数36课时。
(五)教学方式讲授为主。
开展有利于把握逻辑推理形式的训练,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常用推理形式及其规则。
(六)考试目的与考试要求考试目的:⒈检查学生对逻辑学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情况;⒉检测学生运用逻辑学基础知识分析说明正确思维的能力和自觉运用逻辑思维的能力。
考试要求:⒈将知识考查和能力考查相结合,采用灵活多样的考试方式;⒉每学期学生的综合考评成绩评定中,平时成绩占40%,考试成绩占60%。
(七)选用教材尹鑫主编《实用逻辑教程》,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第2版。
二、本文第一章绪论教学要点:普通逻辑科学的性质和作用。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内容:普通逻辑的对象(1学时)1、普通逻辑的性质;2、逻辑的有效性与谬误。
作为科学理论的逻辑(1课时)1、逻辑的产生和发展;2、逻辑的分类;3、关于“学校逻辑”的体系问题。
考核要求:1、能够准确认识普通逻辑研究的对象。
2、能够简单说明什么是逻辑的有效性。
第二章命题逻辑(上)教学要点:1、各类复合命题形式及其逻辑性质。
2、逻辑真值表。
教学时数:6课时。
教学内容:命题的概述(1课时)1、命题与语句;2、命题形式;3、命题的分类;4、复合命题。
第二节联言命题及合取式(1课时)1、什么是联言命题;2、什么是合取式。
第三节选言命题及析取式(1课时)1、什么是选言命题;2、相容选言命题和相容选言命题析取式;3、不相容选言命题和不相容选言命题析取式第四节假言命题及蕴涵式(2课时)1、什么是假言命题;2、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和蕴涵式;3、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和反蕴涵式;4、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和等值式。
“逻辑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逻辑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第一章 引论考核要求(一)思维 1、识记:思维的基本特征。
2、理解:思维一语言的关系。
(二)普通逻辑形容的对象 1、识记: (1)普通逻辑的定义。
(2)思维的逻辑形式。
(3)逻辑常项和变项。
2、理解: (1)普通逻辑不研究思维的具体内容,只研究各种不同类型的思维的逻辑形式。
(2)逻辑常项在逻辑形式中的地位。
3、简单应用: (1)从各种不同的具体判断和推理中,抽象、概括它拉的逻辑形式。
(2)识别各种逻辑形式中的逻辑常项和变项。
(3)根据判断和推理的不同逻辑形式列举出具体的判断和推理。
(三)普通逻辑的性质和意义 1、识记:普通逻辑的性质:工具性和全人类性。
2、理解: (1)学习普通逻辑的意义。
(2)学习普通逻辑的方法。
第二章 概念 考核要求 (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1、识记: (1)概念。
(2)概念的内涵。
(3)概念的外延。
2、理解和应用: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正确识别某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二)概念的种类 1、识记: (1)对概念进行三种分类的分类根据。
(2)集合概念。
2、理解和应用: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正确识别某个概念属于何种概念。
(三)概念间的关系 1、识记: (1)概念间的五种基本关系(包括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
(2)属种关系。
2、理解和应用:识别若干概念之间的关系。
(四)欧拉图 1、识记:表示概念间五种基本关系(包括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的欧拉图。
2、理解:判定表示若干概念之间关系的欧拉图是否正确。
3、简单应用:用欧拉图表示若干概念之间的关系。
4、综合应用:从给定的条件出发,推出指定的概念之间的关系,并用欧拉图表示它们的关系。
(五)定义 1、识记:(1)定义。
(2)定义的结构。
(3)划分的方法。
2、理解:定义的三条规则及违反规则所犯的逻辑错误。
3、简单应用:运用有关定义的知识分析具体的定义是否正确。
逻辑学讲义——精选推荐

逻辑学讲义逻辑学讲稿第⼀章绪论第⼀节逻辑学的对象⼀、逻辑学的定义逻辑学是研究思维的形式结构及其规律的科学。
“逻辑”⼀词是由英⽂logic的⾳译。
它来源于古希腊语“λoros(logos)”(逻各斯),愿义指思想、⾔辞、理性、规律性等。
古代西⽅学者⽤“逻辑”来指称研究推理论证的学问。
我国古代和近代学者曾⽤“形名之学”、“名学”、“辩学”、“名辩之学”、“名理”、“理则学”、“伦理学”等表⽰“逻辑”,到20世纪才逐渐通⽤“逻辑”这⼀译名。
在现代汉语⾥,“逻辑”是个多义词。
例如:(1)“研究中国⾰命的逻辑”。
这⾥的“逻辑”是指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
(2)只有感觉的材料⼗分丰富和合于实际,⼈们才能根据这样的材料造出正确的概念,作出合乎逻辑的结论来。
这⾥的“逻辑”是指思维的规律、规则。
(3)为了搞好管理,实现科学决策,学点逻辑是⼗分必要的。
这⾥的“逻辑”是指逻辑学。
逻辑学通常叫做“形式逻辑”、“普通逻辑”等,简称“逻辑”。
逻辑学经历了从传统逻辑到现代逻辑的发展。
其中,传统逻辑的奠基⼈是古希腊的哲学家亚⾥⼠多德。
我们讲的逻辑学就是传统逻辑。
现代逻辑是指数理逻辑,也叫符号逻辑。
⼆、思维和思维的逻辑形式1.思维关于思维,⼈们有着不同的看法。
有⼈把思维分为三种类型,即:抽象思维(即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即直感思维)、灵感思维(即顿悟思维)。
逻辑学属于思维科学,是研究思维的科学。
逻辑学的基本反映形式为概念、判断和推理。
把思维作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有很多。
包括哲学、⼼理学、神经⽣理学、语⾔学以及⼈⼯智能、信息论等,也都直接或间接地研究思维。
2.思维的逻辑形式也叫思维的形式结构,是思维内容的存在⽅式、联系⽅式,由逻辑常项和逻辑变项构成。
逻辑常项是思维形式结构中不变的部分,它决定思维的逻辑内容。
逻辑变项是思维形式结构中可变的部分,它容纳思维的具体内容。
例如:(1)所有杨树是落叶乔⽊。
(2)所有哺乳动物是脊椎动物。
(3)所有商品是劳动产品。
基本逻辑学讲义

---------------------------------------------------------------最新资料推荐------------------------------------------------------基本逻辑学讲义第一讲含义、产生、发展一、“逻辑”一词在现代汉语中的含义(客观事物的规律或规律性;思维的规律、规则或泛指思维规律;指某种特殊的理论或观点;指思维方法或行为方式;指研究思维形式、思维规律和思维方法的科学,即逻辑学。
)二、逻辑学及其发展(一)逻辑学(Logic)的产生古中国——名学或名辩之学;古印度——因明;古希腊——逻格斯(二)传统逻辑亚里士多德开创,麦加拉—斯多葛学派重要补充,经历了中世纪逻辑学家的丰富和发展,沿用至 19 世纪的那种形式逻辑。
(三)近代逻辑呈现出复杂的情况,除了传统形式逻辑,涌现出一些新的逻辑构想: 1、莱布尼茨计划构造表达思想结构的人工语言,计划在逻辑中应用数学方法,但在当时并没有成功; 2、培根和穆勒倡导归纳法,系统阐述科学方法论; 3、康德和黑格尔试图创建既研究形式又研究内容的逻辑,康德“普通逻辑”和黑格尔“辩证逻辑” 。
(四)现代逻辑也叫数学逻辑或数理逻辑,或说是符号逻辑。
代表人物有莱布尼茨、十九世纪英国逻辑学家哈密尔顿和德摩根。
而英国的数学家和逻辑学家布尔(1815 年~1864 年)在 1847 年发表的《逻辑的数学分析》、1854 年发表的《思维规律的研究》成功地创造了逻辑代数,标志着现代逻辑的开端。
1/ 33布尔之后,建立了完全公理化的完备的逻辑演算系统。
(五)现代逻辑德国数学家弗雷格的《概念语言》(1879 年)、英国哲学家罗素与怀特海合著的三卷《数学原理》(1910 年~1913 年)标志着现代逻辑基础部分—逻辑演算的成熟。
之后,希尔伯特及其学生们以逻辑演算为对象,研究它的不矛盾性(即可靠性)和独立性(即绝对性)问题,取得了成功。
《逻辑基础》讲义

假
SOP
假
假
真
真
真
从上面的真假情况表,可以看出A、E、I、O四种命题形式之间有如下四种真假关系:
1.反对关系(A、E):不同真,可同假。一真另一必假,一假另一真假不定。
2.下反对关系(I、O):不同假,可同真。一假另一必真,一真另一真假不定。
3.矛盾关系(A、O,E、I):不同真,不同假。一真另一必假,一假另一必真。
6.推理有效性与正确性的判定。有效性的推理是指推理的形式有效,即推理符合逻辑规则;正确的推理是结论必然真实的推理。为保证推理的正确性,必须满足两个条件:第一,前提必须真实;第二,推理形式有效。
7、推理的分类。
直言命题的推理Βιβλιοθήκη 简单命题的推理 关系推理演绎推理模态推理
联言命题的推理
复合命题的推理 选言命题的推理
《孔乙己》是鲁迅的作品,
所以,《孔乙己》不是一天能读完的。
这是一个错误的三段论,这种错误叫“四项错误”。
第二,中项至少周一次。
违反这条规则,就会犯“中项两次不周延”的错误。例如:
有些青年是志愿者,
共青团员是青年,
所以,共青团员是志愿者。
各种关系的语言表述及其用欧拉图表示。
(1)全同关系(2)真包含于关系(3)真包含关
AB
(4)交叉关系(5)全异关系
全异关系还可派生出两种关系,即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
5、限制和概括。限制是通过增加概念的内涵以缩小概念外延,由属概念过渡到种概念的逻辑方法。单独概念不能限制,修饰不等于限制。概括是通过减少概念的内涵以扩大概念外延,由种概念过渡到属概念的逻辑方法。范畴是某一领域内最高的属概念,它没有上位概念,不能概括。
辨正:划分不是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