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蛋白和胆红素水平影响肝硬度值变化速度
肝肾功能的解读

连续监测法:5~55U/L 赖氏比色法:5~25(卡门单位)
(3)血清胆红素水平不一定与疾病的转归相一致。 某些疾病已进入恢复期,其他指标已正常,胆红素仍可增高,或者总胆红素恢复正常后, 结合胆红素仍可持续增高一段时间。
3.总蛋白(英文缩写 TP) 【参考值范围】
成人非卧床者:64~83g/L(6.4~8.3g/dl) 成人卧床者: 60~78g/L(6.0~7.8g/dl) 【解读要点】
1.总胆红素(英文缩写 T-Bil) 【参考值范围】 5.1~19.0μmol/L(0.3~1.1mg/dl) 【解读要点】 (1)胆红素增高可使皮肤、巩膜等变黄即出现黄疸。 胆红素增高而无肉眼可见黄疸时,称隐性黄疸或亚临床黄疸。 (2)由肝脏疾病引起的黄疸,可见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急性黄疸型肝炎、慢性活 动性肝炎、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等。 (3)由肝外疾病引起的黄疸,可见于溶血性黄疸、胆石症、胰头癌、异型输血等。 (4)有些食物,或空腹、运动等也能引起胆红素暂时性升高。 (5)个体差异:有些人胆红素比常人偏高,自己没有不舒服的感觉、其他相关检查正 常,则不必在意。 (6)再生障碍性贫血,一些继发性贫血,血清总胆红素减少。 2.结合胆红素(也称直接胆红素,英文缩写 D-Bil) 【参考值范围】 1.7~6.8μmol/L(0.1~0.4mg/dl) 【解读要点】 (1)结合胆红素增高的意义与总胆红素增高基本相同。 (2)结合胆红素与总胆红素的比值可用于鉴别黄疸的类型,但其间会有重叠。
(3)前白蛋白是对营养不良的敏感监测指标。 7.蛋白电泳 【参考值范围】
白蛋白 0.570~0.680(57.0%~68.0%) α球蛋白 0.010~0.057(1.0%~5.7%) α球蛋白 0.049~0.112(4.9%~11.2%)
正常肝功能五项指标

正常肝功能五项指标肝脏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承担着许多关键的生理机能。
为了评估肝脏的功能状态,医学界通常使用五项指标来检测肝功能的正常程度。
这五项指标是: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和白蛋白(ALB)。
下面将逐一介绍这些指标及其参考范围。
1. 谷丙转氨酶(ALT):谷丙转氨酶又称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是一种存在于肝细胞的酶。
当肝细胞受到损害时,ALT会释放入血液中。
因此,血液中ALT水平的增高常常被视为肝功能异常的指标。
正常情况下,男性的ALT参考值在10-40 U/L之间,女性则略低,为9-32 U/L。
2. 谷草转氨酶(AST):谷草转氨酶又称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同样存在于肝细胞中。
AST被广泛分布于人体的多个组织中,包括心脏、肌肉和肝脏。
因此,AST的水平不仅反映了肝功能的情况,还可能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正常情况下,男性的AST参考值为8-38 U/L,女性为7-34 U/L。
3. 总胆红素(TBil):总胆红素是由肝脏分泌的一种胆红素形式,它是胆汁的成分之一。
正常情况下,总胆红素的浓度应该保持在约0.3-1.2 mg/dL之间。
当肝功能受损时,肝脏无法正常处理胆红素,导致总胆红素水平升高。
4. 直接胆红素(DBil):直接胆红素是总胆红素在肝脏内经过排泄过程后形成的产物。
正常情况下,直接胆红素的浓度应该在约0.1-0.3 mg/dL之间。
如果肝脏功能受损,直接胆红素的排泄会受到影响,导致其浓度升高。
5. 白蛋白(ALB):白蛋白是肝脏合成的一种重要蛋白质,在维持血液渗透压和运输物质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正常情况下,白蛋白的参考值在3.5-5.5 g/dL之间。
如果肝脏受损,白蛋白的合成可能会减少,导致其浓度降低。
需要注意的是,参考范围的具体数值可能会因不同的检测方法或实验室而有所不同。
因此,最好参考具体的实验室报告及医生的建议来判断肝功能的正常与否。
大题。名解

1.试述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的临床意义。
答: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是一种葡萄糖负荷试验,用以了解机体对葡萄糖的调节能力,协助诊断糖代谢紊乱的疾病,当空腹血糖浓度在6~7mmol/L之间而又怀疑为糖尿病时,此试验可协助诊断。
(1)正常糖耐量,服糖后0.5~1h,耐糖曲线显示峰值<10mmol/L,但尿糖阴性。
2h左右恢复至空腹3.9~6.lmmol/L水平,如图2-15所示。
(2)糖尿病性糖耐量,患者空腹血糖≥8.Ommol/L,服糖后0.5~1h,峰值超过10mmol/L,出现糖尿,2h后血糖仍高于空腹水平。
对于早期糖尿病人,可只表现为OGTT后2h血糖浓度仍高于8mmol/L,若空腹血糖正常而OGTT后2h血糖大于11mmol/L,以及空腹血糖>8mmol/L而OGTT2h的血糖水平在8~10.9mmol/L者,均应诊断为糖尿病。
(3)糖耐量受损,若是非妊娠的成年人OGTT呈现空腹血糖<8.0mmol/L,服糖后lh和1.5h的血糖≥11mmol/L,而2h血糖值在8~11mmol/L 之间则为轻度耐糖能力下降,称为亚临床或无症状的糖尿病,这些病人几年后可能有1/3转为糖尿病,并容易发生小血管合并症,如冠心病、脑血管病,而不会发生微血管合并症,如视网膜病、肾病。
2.试述C肽测定的临床意义。
答:由于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的同时也等摩尔地释放C肽,如图2-16所示。
故测定C肽可以反映。
细胞生成和分泌胰岛素的能力。
对使用胰岛素治疗了的病人,测定C肽水平更能准确反映胰岛素功能,由于C肽在循环中很少被肝代谢,C肽的清除率也小于胰岛素。
测定不同时间外周血中C肽和胰岛素量,可估计肝摄取处理胰岛素的能力。
正常人空腹血浆C肽为2.2μg/L;糖尿病患者空腹C肽≥1.9μg/L,口服甲苯磺丁脲后5min,C肽增至20.4μg /L,此类病人90%可通过限制食物和用降低血糖的药物控制病情,治疗中不需用胰岛素,若病人空腹C肽<1.9μg/L,则需用胰岛素治疗。
影响肝脏硬度的因素

影响肝脏硬度的因素
1. 肝炎病毒感染:乙肝病毒、丙肝病毒、且肝病毒和艾滋病病毒等都可引起肝硬化。
2. 酗酒:酗酒过程中,酒精通过肝脏代谢,会产生乙醛、乙酸等有害物质,损伤肝脏细胞,最终导致肝硬化。
3. 药物:长期服用一些影响肝脏代谢功能的药物,如抗结核药物、抗癫痫药物等,会造成肝脏损伤,导致肝硬化。
4. 脂肪肝:高脂饮食、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习惯,会导致脂肪在肝脏内堆积,形成脂肪肝,最终进一步发展成肝硬化。
5. 自身免疫性肝病:如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等,会导致肝脏炎症反复发作,最终导致肝硬化。
6. 遗传因素:有些人的基因与肝脏疾病有关,如多囊肝、黑色素瘤等。
7. 疾病并发症:如肝脏门静脉高压、肝癌等都会导致肝硬化。
总之,肝硬化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早期发现肝硬化并及时治疗,可以避免病情的恶化,让病人获得更好的预后。
临床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白蛋白,球蛋白,白球比值,胆红素,胆汁酸等肝功能化验指标损伤意义

临床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白蛋白,球蛋白,白球比值,胆红素,胆汁酸等肝功能化验指标损伤意义肝功能化验单是对肝功能化验结果的显示,通过对肝功能化验单的查看,可以很好判断出肝脏的情况,如果出现病变的话,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检查结果得出相应的结论。
在肝功能的化验单中显示了包括对转氨酶,像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白蛋白,球蛋白,白球比值,胆红素,胆汁酸等多项检查结果的显示。
每一项检查结果显示的内容所代表的意思不尽相同,通过对肝功能化验单所显示的分析,再和参考值结果对比分析,可以判断出肝脏是否出现了问题或者是问题的严重程度。
基本项目1、反映肝实质损害的指标(1)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主要分布肝细胞内,为肝细胞受损的最敏感指标之一,1% 的肝细胞发生坏死时,血清ALT 水平即可升高 1 倍。
轻中度增高见于脂肪肝、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血吸虫病、心脏疾病、胆囊疾病、使用某些药物后、化学药品中毒等,显著增高见于急性病毒性肝炎、急性中毒性肝炎等。
(2)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主要分布组织细胞内,心肌细胞内最多,其次为肝细胞中。
AST 增高常见于急性心肌梗死、外伤、肝炎、肝癌、激烈运动、使用某些药物后等。
AST 持续升高,数值超过ALT,即AST/ALT>1,往往提示肝实质损害严重,是慢性化程度加重的标志。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要注意ALT 与AST 的比值变化:ALT/AST<1 常提示肝硬化、肝癌、重症肝炎、肝坏死、心肌梗死;急性肝炎和慢性肝炎轻型常表现为ALT/AST>1;慢性肝炎的后期、肝硬化和肝癌患者,肝细胞的破坏程度严重,AST 升高明显,AST/ALT>1,甚至>2。
2、反映胆红素代谢及胆汁淤积的指标主要包括总胆红素(TBil)、直间接胆红素、尿胆红素、尿胆原、血胆汁酸(TBA)、γ—谷氨酰转肽酶(γ—GT)、碱性磷酸酶(ALP)、5'-核苷酸(5'-NT)等。
肝细胞变性坏死,胆红素代谢障碍或者肝内胆汁淤积时,可以出现上述指标升高。
肝功各项指标解读

肝功各项指标解读肝功检查是一项常见的临床检查项目,用于评估肝脏的功能状态和健康程度。
常见的肝功能指标有肝酶、胆红素、白蛋白和凝血酶原时间等。
下面将对各项肝功能指标进行解读。
1.肝酶肝酶是肝细胞中存在的一类酶,包括谷草转氨酶(ALT)、谷丙转氨酶(AST)和碱性磷酸酶(ALP)等。
ALT和AST主要参与氨基酸代谢,在肝细胞损伤时会释放入血,因此高精度测定甚至微量测定ALT和AST有助于判断肝细胞损伤的程度。
ALP主要存在于胆道上皮细胞和骨骼组织中,因此当肝胆系统受到损伤或胆道梗阻时,ALP的水平也会升高。
2.胆红素胆红素是胆道系统产生的黄色代谢产物,主要由肝脏清除血液中的老旧红细胞。
其血清水平的升高可以反映胆道阻塞性疾病、肝脏疾病或溶血等病理情况。
3.白蛋白白蛋白是一种主要由肝脏合成的血浆蛋白,具有保持血浆渗透压、输送物质和代谢功能。
血清白蛋白水平的降低可以反映肝脏合成功能减弱,常见于肝功能不全或营养不良等疾病。
4.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时间(PT)是评价凝血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主要反映体内凝血因子的合成和活性。
PT延长可能提示凝血因子活性降低,与肝脏合成功能减弱有关。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常见的肝功能指标,如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尿酸等,可以作为补充的参考指标。
总结起来,肝功各项指标的解读需要综合分析,不能孤立地看待其中一个指标的异常。
临床医生通常会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病史以及其他相关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如果发现肝功检查异常,应及时就医寻求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最重要的是,要积极采取健康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适度运动和定期体检,有助于预防和及早发现肝脏相关疾病。
血小板-白蛋白-胆红素评分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Child-Turcotte-Pugh分级的相关性分析

血小板-白蛋白-胆红素评分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Child-Turcotte-Pugh分级的相关性分析林小洪;吴文楠;荀振【期刊名称】《福建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24(58)1【摘要】目的分析血小板-白蛋白-胆红素(PALBI)评分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Child-Turcotte-Pugh(CTP)分级的相关性。
方法选取237例肝硬化住院患者和同期89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根据CTP分级将肝硬化患者分为A、B、C级,根据PALBI 评分水平将患者分为低PALBI评分组(118例)和高PALBI评分组(119例)。
分析PALBI评分和其他评分体系与CTP评分的相关性,以及其他评分体系与PALBI评分的相关性。
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检验各评分体系对肝硬化不同分级的诊断效能。
结果肝硬化患者中CTP分级越高,PALBI评分越高(C级>B级>A级>对照组)。
PALBI评分、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和血小板比率指数(APRI)、肝纤维化4因子指数(FIB-4)、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与CTP分级呈正相关(r=0.766、0.423、0.552和0.538,P<0.001),PALBI评分与CTP评分的相关性优于APRI、FIB-4和MELD评分。
PALBI评分预测肝硬化A、B、C级的ROC曲线下面积均高于APRI、FIB-4和MELD评分。
结论PALBI评分与肝硬化CTP分级呈正相关,有助于评估患者肝硬化的严重程度。
【总页数】7页(P37-43)【作者】林小洪;吴文楠;荀振【作者单位】平潭综合实验区中医院检验科;福建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检验科;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滨海院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检验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7【相关文献】1.肝硬化患者肝功能Child-Push分级与乏力评分的相关性分析2.血清白蛋白、总胆固醇水平与肝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分级的相关性3.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与Child-Turcotte-Pugh分级对非生物型人工肝治疗乙型肝炎相关性肝衰竭患者预测价值的研究4.血小板-白蛋白-胆红素指数(PALBI)联合AIMS65评分对肝硬化并发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5.肝功能、凝血功能、血小板参数以及血清CA125、CA199水平与乙肝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分级的相关性研究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肝硬度标准范围

肝硬度标准范围一、肝纤维化程度肝纤维化程度是评估肝脏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临床上,肝纤维化的判断主要依据影像学检查和血液生化指标。
常用的影像学检查包括超声、CT和磁共振成像等,而血液生化指标包括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肽等。
不同医院和地区可能会有不同的判断标准,一般来说,正常值为小于9kPa。
二、门静脉高压程度门静脉高压是肝硬化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判断标准主要依据门静脉直径和脾脏肿大程度等指标。
一般来说,门静脉直径正常值为1.0-1.2cm,若超过1.3cm则可判断为门静脉高压。
脾脏肿大程度可通过超声检查进行判断,正常值为长径小于10cm,厚度小于4cm。
不同医院和地区可能会有不同的判断标准,具体需以当地医院为准。
三、肝功能状态肝功能状态是评估肝脏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主要包括白蛋白、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等指标。
其中,白蛋白是反映肝脏合成功能的重要指标,正常值为35-50g/L;总胆红素是反映肝脏分泌和排泄功能的重要指标,正常值为3.4-17.1μmol/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是反映肝脏细胞损伤的重要指标,正常值为0-40U/L。
不同医院和地区可能会有不同的判断标准,具体需以当地医院为准。
四、病因及诱因肝硬化是一种病因多样的疾病,常见的病因包括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等。
对于不同病因引起的肝硬化,其治疗方法也各有不同。
因此,病因诊断对肝硬化的治疗至关重要。
同时,一些诱因如饮酒、药物滥用等也可能加重肝脏损伤,应注意避免。
五、影像学检查结果影像学检查是评估肝硬化的重要手段之一,可显示肝脏形态、结构及病灶位置等。
常用的影像学检查包括超声、CT和磁共振成像等。
通过这些检查,医生可以了解肝脏的病变情况和程度,为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六、生化指标水平血液生化指标是评估肝脏功能和病情的重要手段之一。
常用的生化指标包括白蛋白、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γ-谷氨酰转移酶等。
通过检测这些指标,可以了解肝脏的合成、分泌和代谢等功能,帮助判断病情和指导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蛋白和胆红素水平影响肝硬度值变化速度发表时间:2013-09-10T10:14:38.390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23期供稿作者:叶一农龙辉李忠艳白红莲李宗良吴有全[导读] 例如有研究也发现[6],在慢乙肝患者肝纤维化程度相同的情况下,随着血清ALT、AST 值增高,肝硬度测量值也偏高。
叶一农龙辉李忠艳白红莲李宗良吴有全(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感染科 528000)【摘要】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指标对肝硬度值变化的影响。
方法研究3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间隔1-33周分别检测瞬时弹性探测仪(Fibroscan,FS)肝硬度值,及血清ALT、AST、GGT、ALB、GLO和TBIL等。
分析患者肝硬度值变化与年龄、肝功能变化幅度间的相关性,以及年龄、初始肝功能指标与肝硬度值变化速度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 AST、GGT、GLO、TBIL、DBIL的变化幅度,以及年龄均与肝硬度值变化幅度呈正相关关系(P<0.05)。
初始ALB、TBIL和DBIL水平,与肝硬度值变化速度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r=-0.3661, 0.5225, 0.5746;P<0.05)。
结论炎症程度对肝脏硬度值的检测有明显的影响;初始ALB越低,TBIL和DBIL水平越高,肝硬度值变化越快。
【关键词】瞬时弹性探测仪肝炎乙型慢性肝纤维化【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4-0037-02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affections of liver functions on liver stiffness in chronic hepatitis B (CHB). Methods Thirty-five CHBs were enrolled. The liver stiffness values (measured by Fibroscan), serum ALT, AST, GGT, ALB, GLO and TBIL were detected twice with an interval of 1-33 week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changes in liver stiffness and the variation amplitudes of liver function, as well as age, were analyze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initial liver function, as well as age, and the changing velocity in liver stiffness were also analyzed. Result The variation amplitudes of AST, GGT, GLO, TBIL, DBIL levels, as well as age, were correlated with the changes of liver stiffness (P<0.05). The initial ALB, TBIL and DBIL level, were correlated with the changing velocity in liver stiffness (r=-0.3661, 0.5225, 0.5746; P<0.05). Conclusion The degree of inflammation can affect the liver stiffness values. Lower initial ALB, or higher TBIL and DBIL levels, faster the liver stiffness change.【Keywords】FibroScan Hepatitis B chronic Liver fibrosis瞬时弹性成像(Fibroscan)在用于无创性的评估肝纤维化时,与肝活检病理检查有很高的相符性[1-2]。
但是,肝脏炎症状态,例如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水平对Fibroscan测定值影响较大,可影响Fibroscan评估轻度肝纤维化的准确性[3]。
肝功能指标的恢复过程中,Fibroscan测量值一般也会降低。
但是,哪些指标可以影响Fibroscan测量值变化的速度呢?目前相关研究尚不多。
为此,本研究观察了35例慢乙肝患者,研究其ALT等的动态变化时Fibroscan测量值的变化特点,结果报告如下:研究对象与方法一、研究对象研究了2012年8月20日至2013年5月20日在本科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35例,诊断符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年版)》标准[4]。
这些患者有ALT或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 AST)异常,排除合并严重心脏病、内分泌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妊娠,以及合并严重感染者。
入组时收集这些患者的肝功能指标,检测肝硬度值。
常规治疗或随访1-33周时再次收集各项观察指标。
二、生化指标等的检测ALT、AST、γ-谷氨酰氨基转移酶(γ-glutamyltranspeptidase,GGT) 、白蛋白(Albumin,ALB)、球蛋白(globulin,GLO)、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IL)等使用大型自动生化仪日本OLYMPUS AU5431检测。
三、HBV血清标志物及DNA定量的检测血清标志物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试剂盒购自上海新波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仪器为上海新波生物技术有限公司ANYTEST2000时间分辨荧光测定仪。
HBV-DNA定量采取real-time PCR法,达安基因公司试剂盒,美国ABI7300荧光定量PCR分析仪分析。
四、Fibroscan检测应用法国Echosens公司FibroScan 502进行肝脏硬度测量。
由2名受过专业培训的人员独立完成,于右腋前线和腋中线之间第7、8肋间,分别进行10次有效测量,最后取中位数为FS值,偏差值大于中值数据1/3和操作成功率<70%的结果被视为无效,结果以弹性值(kPa)表示。
五、统计方法样本均数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相关采用Spearman correlation法分析;多元线性回归采取stepwise策略。
所有分析均用SPSS 13.0软件进行处理,检验水准a=0.05。
结果一、人口学资料及两次检测间隔时间其中男性26例,女性9例;平均年龄为40.02±12.13岁(22岁~68岁,中位值40岁)。
两次检测间隔平均为13.88±10.39周(1.1周~32.1周,中位值12.8周)。
二、病毒标志物及HBV-DNA定量情况这些患者中,HBeAg阳性11例,HBeAb阳性17例,平均HBV-DNA定量对数值水平为4.8213±2.8730,中位值5.6812。
三、患者肝功能及肝硬度值的动态变化情况两次检测肝功能及肝硬度值的分布情况,以及这些指标的变化值见表1。
表中可见,患者第二次检测的ALT、AST、GGT、TBIL、DBIL及肝硬度值水平,均低于第一次的检测水平,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 <0.05)。
表1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各项指标分布情况(35例)*:前后两次比较,从上至下t=3.22,2.97,3.15,2.14,2.12,3.57;P <0.05。
四、患者肝硬度值变化与年龄、肝功能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 correlation法,分析患者年龄、肝功能指标值变化幅度与肝硬度值变化幅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见表2。
结果表明,AST、GGT、GLO、TBIL、DBIL的变化幅度与肝硬度值变化幅度呈正相关关系(P<0.05);年龄大小与肝硬度值变化幅度呈正相关关系(P<0.05)。
采用Spearman correlation法,分析患者年龄、初始肝功能指标与肝硬度值变化速度之间的相关性,其中:肝硬度值变化速度 =(第二次肝硬度值 - 第一次肝硬度值)/两次检测间隔周数。
结果表明,初始ALB、TBIL和DBIL水平,与肝硬度值变化速度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P<0.05)。
表2 患者年龄、肝功能变化幅度与肝硬度值变化幅度之间的相关性(35例)指标名称 ALT AST GGT ALB GLO TBIL DBIL 年龄相关系数 0.2814 0.5034 0.5361 0.0078 0.3685 0.3405 0.4967 0.3803P值 0.102 0.002 0.001 0.964 0.029 0.045 0.002 0.024表3 患者年龄、初始肝功能指标与肝硬度值变化速度之间的相关性(35例)指标名称 ALT AST GGT ALB GLO TBIL DBIL 年龄相关系数 0.1754 0.1787 0.2847 -0.3661 0.1065 0.5225 0.5746 0.2892P值 0.314 0.304 0.097 0.031 0.543 0.001 <0.001 0.092讨论由于肝脏硬度与肝纤维化程度存在关联,因此Fibroscan可以用来评估肝脏纤维化程度。
多项研究表明,Fibroscan所反映出的肝纤维化程度与肝活检组织病理学结果一致性良好,可以用来对肝纤维化的程度进行分级评估[1-2,5]。
但是肝脏炎症程度造成的“水肿”状态,或者胆管系统炎症等,都能够直接增加肝脏硬度值。
本研究发现,患者肝功能指标中AST、GGT、GLO、TBIL、DBIL的变化幅度与肝硬度值变化幅度呈正相关关系(P<0.05),表明患者肝脏炎症状态的确影响了Fibroscan测量的肝硬度值,而且炎症越显著,Fibroscan测量的肝硬度值受影响越大,二者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
例如有研究也发现[6],在慢乙肝患者肝纤维化程度相同的情况下,随着血清ALT、AST 值增高,肝硬度测量值也偏高。
那么,初始ALT或AST等反映肝脏炎症程度的指标,能不能准确预测患者肝功能恢复之后的“真实”Fibroscan测量值呢?本研究分析患者的初始肝功能指标与肝硬度值变化速度之间的相关性,发现患者初始ALB水平越低,TBIL和DBIL水平越高,肝硬度值变化速度越快(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