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床患者常见并发症的护理管理
卧床患者常见并发症护理专家共识

5.4伤口敷料的选择 伤口敷料可达到预防或治疗伤口感染、吸收伤口渗液、填塞伤口腔隙、 减轻伤口水肿、溶解坏死组织等目的。 每种敷料都有其优、缺点和适用的伤口类型,须根据敷料特性和伤口情 况选择使用 。
5.5其他治疗措施 对于存在大量渗液、深度 3 期或4 期、发生感染的压疮伤口,可配合 医生采取物理治疗、伤口负压治疗、外科手术治疗等措施。
目前药物预防的主要给药方式为皮下注射和口服。 (1)皮下注射:注射部位可选取腹部、上臂或大腿外侧等,其中首选腹部, 但应避开脐周 5 cm 范围以免引起出血。在进行腹部注射时,用左手拇指和 食指以 5 ~ 6 cm 范围捏起皮肤形成一褶皱,在褶皱顶部垂直进针,缓慢 推注药物,推注时间建议大于15s,注射后宜按压 3 ~ 5 min。对于长期注 射的患者,应规律轮换注射部位,两次注射点间距大于 2 cm 为宜。 (2)口服用药:嘱患者遵医嘱定时定量服用,避免随意停药。在服用VKA 期 间,指导患者保持相对稳定的饮食结构,避免维生素 K 摄入量波动过大, 影响药物预防效果
卧床患者常见并发症 护理专家共识
目录/CONTENT
一 卧床患者定义 二 卧床患者常见并发症--压疮 三 卧床患者常见并发症--DVT 四 卧床患者常见并发症--肺部感染 五 卧床患者常见并发症--泌尿系感染
一 卧床患者定义
卧床患者:指除因检查、治疗等需要床旁站立或乘坐轮椅,其维持基本 生理需求的活动(饮食、排泄等)均需在床上进行者。
三 卧床患者常见并发症--DVT
1、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定义 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指血液在深静脉管 腔内不正常的凝结,使血管完全或不完全阻塞,属于静脉回流障碍性疾 病 ,全身主干静脉均可发病,尤其多见于下肢,本共识中特指下肢深静 脉血栓形成。
长期卧床病人常见并发症及护理

长期卧床病人常见并发症及护理卧床患者是指维持基本生理需求的活动均在床上进行的患者,由于身体活动能力下降、免疫功能、自我护理能力降低等因素,患者容易在卧床期间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压疮、泌尿系统感染、肺部感染等并发症,而对卧床患者采取科学、合理的护理服务则可有效减少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那么长期卧床患者常见的并发症都有哪些呢?又该如何对其进行护理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常见并发症篇1、肺部感染:卧床是诱发肺部感染的重要因素。
患有肺部感染的患者会出现咳嗽、咳痰、发热、浓痰等症状,是指终末气道、肺间质以及肺泡的炎症,多因病原微生物、免疫损伤所导致。
2、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此并发症一般无典型的症状表现,很容易被大家所忽视;而有症状的患者,主要表现为患肢疼痛、肿胀、皮肤颜色改变、皮肤温度升高等,甚至发生患肢溃疡、肿胀等。
而导致该病发生的原因包括长期卧床、手术、感染性损伤、瘫痪等等。
3、压疮:是指皮肤、皮下组织出现局限性损伤,一般发生在骨隆突部位以及与医疗器械、其他器械接触的部位。
导致压疮的主要风险因素包括:内源性因素(行动受限、高龄、营养不良、皮肤潮湿)、外源性因素(剪切力、垂直压力)以及医源性因素(使用石膏、气管插管、使用麻醉药等等)。
4、泌尿系统感染:也叫尿路感染,是由于各种病原微生物在尿路中繁殖、生长,从而侵犯尿路黏膜、组织而导致的炎症性疾病,可分为上尿路感染以及下尿路感染。
常见的症状表现有尿痛、尿急、尿频、腰腹部疼痛等。
卧床是导致泌尿系统感染的主要原因。
护理篇1、肺部感染护理:(1)发热:给予患者物理降温,或遵医嘱给予患者药物降温,降温的过程中要密切的观察患者的出汗情况以及体温变化情况;针对大量出汗的患者应及时帮助其更换被褥、衣物,确保皮肤的干燥、清洁,以防着凉;及时给予患者水分、电解质的补充,维持水电解质平衡;(2)咳嗽/咳痰:指导患者进行有效的咳嗽、排痰;(3)呼吸困难:遵医嘱给予低氧血症患氧气治疗,从而改善呼吸困难现象;(4)胸痛:对患者胸痛的程度、部位以及持续时间等进行评估,协助患者采取患侧卧位,必要时遵医嘱给予患者止痛药处理;(5)口腔护理:采取口腔含漱液(有消毒功效的),每隔6-8个小时进行一次口腔护理;(6)人工气道护理:妥善固定气管插管、保持适当的气囊压力、采取泡沫敷料或无菌纱布对气管切开患者进行及时换药处理;(7)用药护理:遵医嘱给予患者具有针对性的抗菌药物,并密切观察用药后的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等。
卧床患者常见并发症护理专家共识

卧床患者常见并发症护理专家共识卧床患者就是指除因检查、治疗等需要床旁站立或乘坐轮椅外,其维持基本生理需求得活动(饮食、排泄等)均须在床上进行者。
由于身体活动能力减弱、免疫功能下降及自我护理能力降低等原因,患者易发生压疮、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肺部感染与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采取规范、有效得护理措施可预防与减少并发症发生。
《卧床患者常见并发症护理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由2015 年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卧床患者常见并发症规范化护理干预模式得构建”项目组(以下简称项目组)与中华护理学会行政管理专业委员会共同组织专家编写.项目组前期基于证据总结与全国25所医院 48 713 例病例数据形成得《卧床患者常见并发症护理规范》为本共识编写奠定了基础。
本共识包括压疮、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 4个部分,涵盖各并发症得定义、临床表现、风险因素、预防及护理等内容,以期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借鉴与指导.1、压疮1、1 压疮得定义压疮(Pressure Ulcer,PU),也称压力性损伤(PressureInjury,PI),就是指皮肤与(或)皮下组织得局限性损伤,通常发生在骨隆突部位、与医疗器械或其她器械接触得部位。
可表现为完整得皮肤或开放性溃疡,可能伴有疼痛。
强烈与(或)长期得压力或压力合并剪切力可导致压疮发生,微环境、营养、组织灌注及合并症等因素也会影响局部组织对压力与剪切力得耐受能力进而增加压疮发生风险。
1、2压疮得分期2016 年,美国压疮咨询委员会(National Pressure UlcerAdvi soryPanel,NPUAP)将压疮分为 1 ~ 4 期压疮、不可分期压疮、深部组织损伤,但医疗器械导致得黏膜压疮无法进行分期。
1、3 压疮得主要风险因素(1)外源性因素:垂直压力、剪切力。
(2)内源性因素:行动与行为受限 ( 如近期发生得下肢骨折、脊髓损伤 )、感觉障碍、高龄、营养不良、皮肤潮湿( 如大、小便失禁)等.(3)医源性因素:如应用镇静药、麻醉药等药物,使用石膏、呼吸机面罩、气管插管及其固定支架等医疗器械。
护理学如何减少长期卧床患者的并发症?

护理学如何减少长期卧床患者的并发症?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来说,身体和心理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而作为护理人员,我们肩负着至关重要的责任,通过专业的护理知识和技能,帮助患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长期卧床会给患者带来诸多问题,其中最为常见的并发症包括压疮、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以及肌肉萎缩等。
压疮是长期卧床患者极易出现的问题之一。
由于患者长时间处于同一姿势,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受阻,导致皮肤和皮下组织缺血、缺氧、营养不良,从而引起组织溃烂和坏死。
为了预防压疮的发生,护理人员需要定时为患者翻身,一般每 2 小时一次。
翻身时动作要轻柔,避免拖、拉、推等动作,防止损伤皮肤。
同时,要保持患者皮肤的清洁和干燥,定期为患者擦拭身体,更换衣物和床单。
对于受压部位,可以使用气垫床、减压垫等辅助工具,减轻局部压力。
另外,还要注意观察患者皮肤的颜色、温度和湿度等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措施。
肺部感染也是长期卧床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
由于患者活动受限,呼吸功能减弱,咳嗽反射减弱,痰液不易排出,容易导致肺部感染。
为了预防肺部感染,护理人员要鼓励患者深呼吸和有效咳嗽。
可以协助患者进行翻身、拍背,促进痰液排出。
对于痰液黏稠不易咳出的患者,可以给予雾化吸入,稀释痰液。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温度和湿度适宜,也是预防肺部感染的重要措施。
泌尿系统感染在长期卧床患者中也较为常见。
患者由于卧床,排尿姿势改变,容易导致尿液潴留,细菌滋生,从而引发泌尿系统感染。
为了减少泌尿系统感染的发生,护理人员要鼓励患者多喝水,增加尿量,起到冲洗尿路的作用。
定期为患者更换尿袋和尿管,保持尿道口的清洁。
对于能自主排尿的患者,要训练其定时排尿,养成良好的排尿习惯。
深静脉血栓形成是长期卧床患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
由于患者活动减少,下肢静脉血液回流缓慢,容易形成血栓。
为了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护理人员要帮助患者进行下肢的被动运动,如按摩、屈伸等,促进血液循环。
常用的护理问题及措施

常用的护理问题及措施
护理是对病患进行专业照顾和关怀的一项重要工作,其中包括了各种各样的护
理问题和对应的护理措施。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护理问题及相应的护理措施:
1. 褥疮预防及护理:褥疮是长期卧床的病患常见的并发症,主要是由于长时间
的压迫造成皮肤缺血缺氧而引起。
预防褥疮的关键在于定期翻身、保持皮肤清洁和干燥、使用合适的床垫和护理垫等。
对于已经出现的褥疮,护理措施包括清洁患部、避免摩擦和压力、使用护理垫和褥疮褥疮膏等。
2. 尿失禁护理:尿失禁是指患者无法控制排尿的情况,给患者带来身心困扰。
护理措施包括帮助患者建立定时排尿的习惯、提供合适的护理用品如尿布和尿垫、避免摄入刺激性食物和饮料等。
3. 压疮护理:压疮是皮肤和组织长时间受压迫后造成的损伤,容易发生在骨骼
突出部位如骨盆、膝关节等。
护理措施包括定期翻身、使用合适的床垫和护理垫、保持皮肤清洁和干燥、进行局部护理等。
4. 长期卧床护理:长期卧床的病患容易出现压疮、肌肉萎缩、尿失禁等问题,
护理措施包括定期翻身、进行 passsive 活动、保持饮食均衡、进行康复训练等。
5. 管理疼痛护理:疼痛是疾病和手术后的常见症状,护理措施包括评估疼痛程度、使用药物和物理疗法缓解疼痛、提供心理支持等。
6. 体温管理护理:病患的体温过高或过低均会对身体造成伤害,护理措施包括
监测体温、调节室温、给予适当的营养和液体等。
总的来说,护理工作是一项繁重而又重要的工作,护理人员需要熟悉各种护理
问题及对应的护理措施,以提供病患最为有效的照护和支持。
希望以上的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能对护理工作者有所帮助,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长期卧床病人常见并发症及看护

长期卧床病人常见并发症及看护长期卧床病人指那些由于身体状况限制了活动能力而长时间需要卧床休息的病人。
这种情况下,长期卧床病人容易发生一系列并发症,需要特别的看护和关注。
本文将介绍长期卧床病人常见的并发症及看护措施。
并发症1. 压疮:长期卧床病人由于长时间处于静态压力状态,容易在身体部位接触表面产生压力,导致皮肤组织坏死形成压疮。
预防压疮的关键是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定期翻身和换位,使用合适的护理垫和床垫。
2. 肺炎:卧床导致呼吸功能受限,易引发肺部感染,尤其是肺炎。
预防肺炎的关键在于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期翻身和换位,进行呼吸道护理,适时进行肺部物理治疗。
3. 血栓形成:长期卧床会导致血液循环减慢,增加形成血栓的风险。
预防血栓形成的关键是进行适当的肢体抬高、功能锻炼,穿着弹力袜等辅助器具。
4. 肌肉萎缩:长期卧床导致肌肉无法得到正常锻炼和运动,会导致肌肉强度和功能下降。
预防肌肉萎缩的关键是进行适当的被动和主动关节活动,定期进行物理治疗等。
看护措施1. 皮肤护理:定期检查皮肤,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使用合适的护理垫和床垫,定期翻身和换位,缓解局部压力。
如发现压疮,及时就医进行治疗。
2. 呼吸道护理:定期清洁口腔、鼻腔和气管,保持呼吸道通畅。
适时进行肺部物理治疗,如引流、吸痰等。
3. 功能锻炼:进行适当的被动和主动关节活动,促进血液循环和肌肉功能恢复。
可请专业医师或理疗师定期进行物理治疗。
4. 营养补充:提供均衡的饮食,包括高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帮助身体恢复能量和抵抗力。
5. 心理关怀:给予长期卧床病人心理上的支持和关怀,鼓励他们积极面对困难和康复,避免情绪低落和抑郁的发生。
总结长期卧床病人容易发生压疮、肺炎、血栓形成和肌肉萎缩等并发症。
为了预防并有效管理这些并发症,提供适当的看护是非常重要的。
皮肤护理、呼吸道护理、功能锻炼、营养补充和心理关怀是关键的看护措施。
针对每个病人的情况,定制个性化的看护计划也非常重要,以促进长期卧床病人的康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长期卧床患者常见并发症健康宣教

长期卧床病人常见并发症的健康宣教一、预防坠积性肺炎,病人长期卧床呼吸道分泌物排不出来,坠积于肺内,会导致肺部感染。
应经常改变体位,定期做深呼吸和用力咳嗽,促进肺膨胀和排痰,戒烟。
每2小时给患者翻身叩背1次。
必要时给予雾化吸人,便于痰液排出。
二、防止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卧床病人下肢静脉血回流缓慢.容易形成血栓,堵塞静脉,出现肢体肿胀、疼痛。
血栓可以脱落,沿血管走行,造成重要脏器栓塞。
多作屈伸活动和肢体按摩,以加速静脉回流,防止血栓形成,对血液处于高凝状态的病人,可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或复方丹生片,以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三、预防泌尿系统感染及结石长期卧床病人因抵抗力低下,易发生泌尿系感染和结石。
因此鼓励病人多饮水,每日使患者尿量保持在1500ml以上,必要时根据细菌敏感试验选择有效抗生素。
有留置导尿管的病人每日消毒尿道口1-2次,定期更换尿袋及尿管,遵医嘱给予膀胱冲洗,以把膀胱内积存的沉渣冲出来。
四、预防褥疮,长期卧床使机体局部长期受压,局部缺血,骨突处容易发生压疮,间歇性解除压迫是有效预防压疮的关键。
通常2 -3 小时帮患者翻身-次,分别采取仰卧位,左右侧卧,有条件可使用特制翻身床,气垫床等,使骨突部位保持悬空,每次翻身时对受压骨突部进行按摩,在压疮没发生前应经常用热毛巾擦洗,按摩受压部位,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并保持床单元平整、清洁、干燥,加强营养,正确使用大便器。
五、防止便秘的发生,由于活动受限,肠蠕动减弱,易并发便秘,便秘对冠心病高血压病人将会带来危险后果,因此护士应指导病人合理膳食,并注意病人饮食的质和量,加强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多饮水以利大便通畅。
六、防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在患肢制动期间,指导病人锻炼肌肉的伸缩活动,按摩患肢肌肉,防止肌肉萎缩,并可适当活动关节,随着病情的恢复,骨折达到临床愈合,则应通过全面肌肉和关节锻炼,逐步恢复肢体功能。
功能锻炼要循序渐进,活动强度应由弱到强,以病人不感疲劳、骨折处不发生疼痛为准。
卧床病人常见并发症及护理预防措施

卧床病人常见并发症及护理预防措施1.有皮肤完整性受损危险;措施:1、保持皮肤清洁,床单位平整、干燥、舒适,无渣屑;2、移动病人时避免推、拖、拉动作,以避免损伤皮肤,还要教会家属如何正确取放便器;3、牵引病人要及时观察足背皮肤,有无皮牵引带压伤;足跟,骶尾部及其它受压部位每2小时环形按摩一次,压力由轻到重,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但已发生一度压疮时不可再按摩,以免加重组织损伤,可采用局部减压或外涂红花酒;4、未肢体制动卧床患者每2小时翻身改变体位一次;改变顺序:平卧位—左45度侧卧位—平卧位—右45度侧卧位,脊柱手术病人应轴线翻身,保持脊柱平直;1.潜在并发症:坠积性肺炎;措施1、卧床患者每2小时翻身,叩背一次,手拢呈杯状,方向由外向内,由下向上;同时鼓励患者用力将痰咳出,每日做深呼吸锻炼,以改善肺功能;2、若病人痰液黏稠不易咳出时,应予以雾化稀释痰液以利咳出,必要时协助吸痰,执行无菌操作;3、无疾病限制者,进食时应采取半卧位,进食速度适宜,以避免食物窒息;脑中风病人进食后应评估口腔有无食物残留;1.潜在并发症:双下肢深静脉血栓;措施:1、患者因骨折术后,石膏夹板术后,肢体活动障碍时,应嘱健侧肢体在床上做功能练习;骨折两周内嘱患者做骨折远端关节屈伸活动;下肢骨折可做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及足趾屈伸活动,以防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发生;骨折两周后可做骨折上下关节轻微不负重活动,可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定时观察患肢皮色、皮温、感觉及肿胀情况,观察足背动脉搏动是否有力,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处理;3、除主动功能锻炼,可嘱家属予以被动功能练习,原则同上,但要适度进行,循序渐进;以主动锻炼为主;还可进行双下肢向心方向按摩,促进血液和淋巴回流;4、潜在并发症:肾结石及泌尿道感染;措施:1、定时为患者更换体位,卧床病人每日饮水大于2000毫升,以稀释尿液,预防并发症;2、保持外阴清洁,每日会阴冲洗一次,需留置尿管时,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尿袋每日更换一次,尿道口用0.1%新洁尔灭消毒每天两次,尿管定时开放,以训练膀胱收缩功能,预防膀胱萎缩;3、鼓励进食高维生素高营养饮食,以提高机体抗病能力;5潜在并发症:耐药菌感染院内感染措施: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包括无菌技术操作,执行手卫生工作制度;吸氧病人每日更换蒸馏水,每周更换湿化瓶,吸氧管每日更换;保持引流管通畅,引流袋低于引流口,每日更换引流袋,接口用0.5%碘伏严格消毒;定时叩背排痰,保持呼吸道通畅;2、带手套的手不可触及工作记录本,医护人员的个人物品等,预防交叉感染发生;3、使用呼吸机病人,管路每天消毒更换;4、监测体温变化,口腔护理时观察有无白色念珠菌感染白膜生成;5、及时、剂量准确按医嘱应用抗生素;6、有发生便秘的危险;措施:1、每日空腹饮白开水200毫升,以脐部为中心按摩腹部,每次十分钟,每日五次;以促进肠蠕动;2、嘱患者进食粗纤维食物如芹菜韭菜土豆及各种杂粮,以促使大便生成;3、有便意及时排便,应提供隐蔽环境;如患者3天未排便时,可给予开赛露肛注或温皂水灌肠肝性脑病禁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卧床患者常见并发症的护理管理【摘要】卧床患者是指除因检查、治疗等需要床旁站立或乘坐轮椅外,其维持基本生理需求的活动(饮食、排泄等)均在床上进行者。
由于身体活动能力减弱、免疫功能下降及自我护理能力降低等原因,患者常会出现很多并发症状,较为常见的是压疮、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
通过相关部门的研究发现,采取规范、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预防和减少患者在卧床期间并发症状的发生,进而最大化的减轻患者的疼痛。
而我国各医院因不同的限制,各个医院所具备的护理用具不同,义务人员的预见性不够,从而为并发症的出现埋下了很大的隐患。
【关键词】卧床患者;护理;并发症
本文在对医院护理人员的深入访谈和沟通基础上,展开对卧床患者及常见并发症的分析,希望能够为以后医院护理人员的工作提供应有的帮助和指导依据。
现报告如下。
1各医院对不同常见并发症的关注程度存在差异
经过一定时期的发展,各类医院对于卧床患者在住院期间的并发症已经有了相应的关注,但是其关注程度的大小存在差异。
①压疮是备受关注的常见并发症,在以上我们所提到的四种常见并发症中,以压疮的受关注度最为明显,并且,已经有很多医院制定和践行了良好的处理措施和护理方案,比如制定常规护理流程,建立有序的工作制度,把该病纳入医院不良事件管理等,通过这些很大程
度的为患者减轻了病痛带来的痛苦。
不同的医院采取的措施各有差异,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①有的医院建立了压疮风险评估与报告制度,规范了难免性压疮和压疮的上报流程,并且制定了压疮的诊疗以及护理规范;在访谈中,管理人员指出“压疮如果是院内发生的,就定为不良事件,按照流程来上报、分析和讨论”;另外如医院护理部牵头建立压疮的管理组织,制定压疮管理的实施方案。
②DVT的关注及重视程度远远低于压疮。
通过调查发现,虽然已经有个别医院管理者意识到了DVT早期预防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要性,并建立了多学科合作的DVT防治小组,并制定了多层面的预防和处理流程,但是,从医疗行业整体来看,医疗部门对于DVT的关注甚少,多数是普及知识和开会时强调加强基础护理的工作,并没有真正把它应用到医院护理实际工作中。
调查还发现:由于DVT
需要牵涉到非常复杂的工程,它在牵涉护理行为的同时,还和医疗等方面密切相关,因而造成相关部门的监管和关注不力。
③肺部感染和泌尿系统感染的受关注程度低,通过调查访谈发现,在肺部感染和泌尿系统疾病感染方面,只有大部分的三级医院采取了相应的管理措施、管理制度以及完善的流程。
比如他们有的成立了危重症小组,专门用来检测和控制危重患者的肺部感染和泌尿系统感染情况;有的医院建立了完善的制定、培训、落实、控制到反馈,再完善这样的一个完整流程;另外还有一些医院是对于患者在这两种并发疾病的方面给予严格的关注和护理。
与三级医院的详细相比,一、二级医院在这两种疾病的意识方面就显得甚为匮乏和不足,并在原
因分析中指出,由于这两种病症都是需要由医生出具诊断书才得以确定,而护理人员得不到正确指导,在日常护理过程中存在护理不周、护理不及时的情况,这也是导致其病发率高的原因之一。
2不同级别医院在常见并发症管理水平上差距大
通过横向比较我们发现,不同级别医院在这方面的处理措施和管理水平上差异巨大。
通常,三级医院会在吸收国内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根据相关的指导说明,再结合医院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详尽的管理措施和办法,还能够保持随时及时的更新。
相比较而言,一、二级医院在这方面的工作则要差很多,在这方面的管理基础非常差,很多一级医院对并发症的管理仅仅做到了最基本的基础护理和具体操作技术方面,他们的制作流程和制度往往来源于上级医院,把上级医院的文件直接拿来学习,而这样未必适合自己医院的实际情况,这就造成了实用率低效;同时,在培训提升方面,也仅仅只有个别护理骨干人员才能有机会参加,且次数很少,大大制约了护理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的能力。
3卧床患者常见并发症的管理措施落实情况与受关注程度存
在差距
对于卧床常见的并发症压疮、DVT等的处理措施,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
而目前,由于受限于医院整体管理水平等因素,很多医院护理工作者在这方面的重视和关注还仅仅停留在意识层面。
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学者提出呼吁,各类医院都
应该建立完善的护理管理制度和流程,护士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为患者在并发症的护理方面提供尽可能的帮助,并把相关的制度和流程、措施等践行到实际工作中。
4护理管理者对常见并发症的认知态度影响并发症的受重视
程度
调查结果表明,各类医院对卧床患者中比较常见的压疮和DVT 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关注。
1.在压疮方面,由于该病情的发生风险极高,且病情的发展和护理质量的好坏有着必然的直接关系,目前多数医院已经形成了完善的管理体系,并积极采用了品管圈,PDCA循环等科学管理手段,在管理体系中详细包含了风险评估、护理常规、不良事件上报、专科会诊等方面。
2.在DVT方面,由于其危害性极大,万一处理不及时或者处理不当,就有可能引起患者出现动脉栓塞导致死亡,所以,DVT已经日益受到各类医院的高度关注和重视。
3.对于另外两种并发症,肺部感染和泌尿系统感染,医院及各类相关工作人员的重视度普遍较低。
笔者在此呼吁相关人士和各级医院,今后尽可能的在这两种并发症方面建立完善的制度和流程,采取必要的措施如严格管道护理、呼吸功能锻炼等方发,有效的为这两种病症的控制和减弱贡献自己的力量。
5总结
本文通过对国内卧床患者常见并发症的护理管理现状分析,深刻揭示了目前我们各类医院在各类并发症方面的差异化,以及对于
不同并发症的关注差异;我们可以从以上发现,目前在护理管理水平上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总体来说非常不完善,为此,我们应该建立和落实各级医院的指导性护理规范,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以从总体上提高对于卧床患者常见并发症的管理水平和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魏小妹,肖明朝,赵庆华,丁福,王迎春.重庆市二级及
以上医院专科护理人员能力及培训现状的调查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15(08).
[2] 解敏.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人才帮扶及一体化管
理的探索和实践[J].中国卫生人才.2015(01).
[3] 张学辉,喻姣花,褚婕,胡琼.深静脉血栓风险评估研究
进展及展望[J].护理研究.201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