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知识竞赛复习题(II)Word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卫生知识竞赛复习试题(疾控部分)

1、截止目前我县免疫规划的疫苗有 11 种,预防的传染病有 12 种。

2.新生儿出生后应在 1个月内办理儿童预防接种证,接种单位建立儿童预防接种基本信息电子档案。在每次接种后 5日内完成疫苗接种信息的录入。

3.户籍在外地的适龄儿童寄居当地时间在 3个月及以上者,由现寄居地预防接种点建立预防接种卡。

4.适龄儿童接种疫苗需要携带儿童预防接种证;儿童接种疫苗后,应在接种点留观 30分钟。

5.孩子入托入学时必须查验预防接种证,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覆盖率 100% ,漏种疫苗补种率 95% 以上。

6.流动儿童是指户籍在外县、在暂居地居住满 3个月的≤7周岁儿童;流动儿童与本地儿童享受同样的预防接种服务。

7.接种部位发生的红肿、疼痛、硬结等症状,反应轻微,多在1~2天内自行恢复,这些反应属于一般反应。

8.承担预防接种的人员应当具备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护士或者乡村医生资格,并经过县级或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预防接种专业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持证上岗。

9、预防接种单位至少半年对责任区内儿童的预防接种卡进行1次核查和整理,预防接种卡应由预防接种单位至少保管20年。

10、一类疫苗(脊灰疫苗除外)应该在 2-8℃条件下运输和避光储存;疫苗分发应当遵循先短效、后长效,先进先出的原则有计划的分发,避免造成疫苗短缺或浪费。

11. 预防和控制麻疹的最有效手段是:接种麻疹类疫苗。

12、责任报告单位和报告人在发现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后 48小时内填写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个案报告卡并网络直报,向受种者所在地的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发现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死亡、严重残疾、群体性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对社会有重大影响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时,在2小时内填写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个案报告卡或群体性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登记表并网络直报,以电话等最快方式向受种者所在地的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13、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种单位在接收或购进疫苗时,应当向疫苗生产企业、疫苗批发企业索取生物制品检验合格证或审核批准证明复印件,并保存至超过疫苗有效期 2年备查。

14、AFP病例是指所有 15岁以下出现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的病例和任何年龄临床诊断为脊髓灰质炎的病例,常见的AFP病例包括脊髓灰质炎、格林巴利综合征、横贯性脊髓炎等14种。

15、麻疹疑似病例定义:将具有发热、出疹,并伴有咳嗽、卡他性鼻炎或结膜炎症状之一的病例。

16、我国法定报告传染病分哪几类?目前报告的传染病有多少种?

答:分甲、乙、丙三类,目前报告的传染病有 39 种,其中甲类 2 种,乙类 26 种,丙类 11 种。

17、法定传染病信息报告的责任报告单位和报告人有哪些?

答: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采供血机构均为责任报告单位;其执行职务的人员为责任报告人,主要为医护人员和检疫人员、疾病控制人员、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

18、传染病报告及时性如何判断?

答:对甲类及按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自诊断时间到网络报告时间不超过 2 小时;对其他乙类及丙类传染病,自诊断时间到网络报告时间不超过 24 小时为及时报告。

19、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的本底资料有哪些?

答:规范性的门诊日志、门诊传染病登记册、住院部入出院登记册、住院部传染病登记册、化验登记册。

20、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是什么?

答: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很多,主要是通过接触感染者的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及被污染的物品等而感染。

21、腮腺炎的潜伏期多长?

答:潜伏期 14—25 天,平均 18 天。

22、需要报告病原携带者的传染病有哪几种?

答:需要报告病原携带者的传染病包括霍乱、脊髓灰质炎、艾滋病及卫生部规定的其它传染病。

23、需要进行分型报告的传染病有哪几种?请举例说明?

答:需要进行分型的传染病有炭疽、病毒性肝炎、梅毒、疟疾、肺结核病五种,如疟疾分为间日疟、恶性疟、未分型三类。

24、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发展以及引起流行必备的条件是什么?

答: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发展以及引起流行必备的条件是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25、作为传染病的传染源主要是什么?

答:作为传染病的传染源主要有病人、隐性感染者、病原携带者和受感染的动物。

26、预防传染病最重要应做好哪三方面的工作?

答:及早发现并隔离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27、手足口病属于哪一类传染病?

答:丙类传染病。

28、各级各类医疗卫生单位对法定传染病的报告时限是什么?

答:各级各类医疗卫生单位对发现甲类传染病及按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应于 2 小时内将传染病进行网络报告。对其他乙类及丙类传染病应于 24 小时内将传染病进行网络报告。

29、蚊子传播哪些疾病?

答:蚊子可通过叮咬人传播流行性乙型脑炎、疟疾、丝虫病、登革热等。

30、《传染病报告卡》及传染病报告记录应保存几年?

答:三年。

31、霍乱防治各哨点医院肠道门诊要做到的“八有”是什么?

答:有肠道门诊牌子、有专人负责、有专用腹泻病人就诊登记册、有粪便标本细菌检验登记表、有诊断试剂、有霍乱疫情管理制度、有抢救设施、有盛吐泻物的容器。

3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的概念是什么?

答: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它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3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报告包括哪几部分?

答:包括初次报告、进程报告、结案报告三部分。

3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原则是什么?

答:、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④依靠科学,加强合作。

35、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哪几级?

答: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性质、严重程度等分为四级: (1)、特别重大(Ⅰ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2)、重大(Ⅱ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3)、较大(Ⅲ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4)、一般(Ⅳ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36、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的定义是什么?

答: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是指一定时间内(通常指 2 周内),在某个相对集中的区域(如同一个医疗机构、自然村、社区、建筑工地、学校等集体单位)内同时或者相继出现 3 例及以上有相同临床表现的病例,并且有重症病例或死亡病例发生,经县级以上医院组织专家会诊,不能诊断或解释病因的疾病。

37、二级防护装备的穿脱顺序是什么?

穿戴顺序:工作帽—口罩—护目镜—连体防护服—脚套—长筒靴—乳胶手套—橡胶手套脱整顺序:脱橡胶手套—连体防护服及脚套—洗手—摘护目镜—洗手—摘口罩—洗手—摘帽—洗手。

38、鼠疫的传染源、传播途径是什么?

答:传染源主要为啮齿类动物和鼠疫患者。经鼠蚤叮咬、经血、经空气飞沫、经皮肤消化道传播。

39、鼠疫患者发热的热型为

答:稽留热

40、人体缺碘的最主要危害是

答:影响智力和生长发育

41、消除碘缺乏病最根本的措施是食盐加碘,甘肃省食用盐最新标准合格碘盐标准为碘含量30mg/Kg(21-39mg/Kg均为合格碘盐)。

42、全国死因登记信息网络报告管理系统信息收集要求报告对象为发生在辖区内的所有死亡个案

43、布鲁氏菌病的主要传染源为羊、牛等家畜;常见症状有发热、多汗、骨、关节与肌肉疼痛、生殖系统病变。

44、若用牲畜内脏喂犬,须煮熟40分钟后才能喂食

45、棘球蚴在人体内可存活40年

46、生活饮用水的细菌总数限值是不得超过100CFU/ML 。

47、生活饮用水的PH值应在

答:6.5-8.5的范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