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肺动脉CTA扫描技术

合集下载

肺动脉CTA低对比剂用量扫描方法的探讨

肺动脉CTA低对比剂用量扫描方法的探讨

World Latest Medici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6 V o1.16 No.76140投稿邮箱:sjzxyx88@0 引言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肺栓塞(PE)的检出率不断增高,有文献表明64层螺旋CT 诊断肺动脉栓塞的特异性与敏感性均达100%。

近年来肺动脉CTA 检查以其方便及诊断准确成为临床首选检查方法[1]。

但是目前肺动脉CTA 检查的对比剂用量尚无统一标准,多数文献采用的对比剂用量为60~100mL。

含碘对比剂可能会引起急性肾损伤(AKI),其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已成为常见医源性肾损害的第三大原因。

因此,多层螺旋CT 检查在不影响图像质量及诊断要求的情况下,应尽可能地减少对比剂的用量是十分必要的。

本方法采用低用量对比剂,对肺动脉CTA 的图像质量进行评估,探讨肺动脉CTA 低造影剂用量扫描方法的可行性,以减轻患者身体健康面临的潜在危险,同时既节约成本,又提高检查的成功率。

1 资料与方法收集2015年12月至2016年5月在本院行肺动脉检查的患者57例,男41例,女16例,年龄36-73岁,入选患者均无药物过敏史,无心、肝、肾等重要脏器重度衰竭的患者。

采用本院现有的Philips Brilliance 64排螺旋CT 扫描。

选择非离子型含碘对比剂碘佛醇(320mg I/m L),采用双筒高压注射器经肘正中静脉注射对比剂。

体位:患者取仰卧位,头先进,扫描范围从肺尖至膈顶水平。

2 扫描序列及扫描参数采用预设好的“CTPA+TEST”序列,120KV,30~150MAS,管球速度0.3s /转,准直64×0.625mm,FOV250~350mm ,螺距1.0,重建层厚1.0mm ,层距1.0mm 。

3 高压注射器的设置分两个阶段注射:(1)B 管设为试水用的生理盐水15mL,速率5mL/s,A 管设为测试扫描用的造影剂15mL,速率5mL/s。

肺动脉CTA扫描技术ppt课件

肺动脉CTA扫描技术ppt课件
7
扫描步骤:
1、患者仰卧,足先进,双手上举,非扫描区域辐射 屏蔽。 2、单(双)定位像扫描。
3、确定S-FOV,确定扫描方向。
4、试水。 5、确定监测层面(主肺动脉)。
8
9
10
同时按下曝光键与注药触屏按钮,扫描计划里预设 2S实时监测启动,2.1S后吸气屏气(提前吸气屏气)
触发方式:1.主肺动脉亮时手动触发扫描。
2.主肺动脉ROI自动触发:
心率
触发阈值
<70
230-250HU
70~80
180-220HU
>80
120-150HU
11
12
图像重建及重组:
层厚0.5mm,层间隔0.25mm重叠重建容积图像。 MIP横断位,冠、矢位重组,VR图像重组(必要时
行CPR)传输。 窗位100~140 窗宽600~700 层厚2~10mm。
13
14
15
MIP+CPR
16
17
VR
18
19
20
21
影响图像质量的因素:
操作者因素 1、触发时间及扫描程序的设定 2、穿刺部位与注药速率及造影剂总量 3、心率
患者因素 4、右心及肺动脉病变 5、患者呼吸配合 6、其他:患者血液粘左手。流速: 2.8ml/s
肺动脉CTA扫描技术
1
肺动脉CTA
就是利用CT扫描下的肺动脉造影,优点是基本无创几 分钟就能很好的显示中央及周围肺动脉血管分支情况, 通过不同的后处理技术,还能够将解剖结构和病变直接显 现出来,已经成为诊断肺动脉相关疾病的标准。
2
肺动脉CTA是检查肺动脉栓塞的重要方法
肺栓塞是指脱落的血栓或其他物质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 的病理过程。肺栓塞的临床表现可从无症状到突然死亡, 常见的症状为呼吸困难和胸痛。

肺动脉CT血管造影技术(CTPA)

肺动脉CT血管造影技术(CTPA)

VR
VR技术是目前最接近常规血管造影的三维显示方法, 可以获得真实的三维图像。它能够利用扫描原始数据中 的所有体素,根据各种成分的比例进行像素分类并以不 同的色彩进行显示,所获得的图像清晰、直观、立体感 强,可以三维任意旋转。但由于VR采用所有的体素成 像,反而使得血管内栓子的显示受到血管壁和栓子周围 对比剂的影响,尤其是对小血管而言,造成对栓子检出 率的降低。
肺动脉CT 血管造影技术 (CTPA)
肺动脉CT血管造影(CTPA)
因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阻塞肺动脉或其主要分支引起肺循环障 碍的病理生理综合征。据国内外尸检报告,约有67%~79%PE 病人生前未能得到正确诊断。而国内的漏诊率高达80%以上; 未经治疗者,死亡率可高达20%-30%,及时诊治者,死亡率 可降至8%。目前,核素肺显像仍为PE常规检查,但是特异性 低,主要用于筛查病人。随着医学影像学设备的更新,CT和
肺动脉CT血管造影技术(CTPA)
1.进针位置 2.注射方案 3.扫描方式 4.重建方案
1.进针位置
在患者自身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从右侧肘正中静脉进针
规格:20G X 1.16“ (1.1mm X 30mm)
2.注射方案
浓度在350或370,0.3ml/Kg 注射速度4ml/s
对比剂
20-40ml
MRI等微创检查方法,已逐步成为诊断PE的首选,CTPA诊断PE
的敏感性可达75%-100%,特异性可达80%-100%,对于叶 、段动脉显示的准确性更高,有助于明确肺动脉内栓子的位
置、范围、程度、性质和肺动脉血流动力学状态等。
肺循环的生理特点
肺动脉及其分支都较粗,管壁较主动脉及其分支薄。肺循 环的全部血管都在胸腔内,而胸腔内的压力低于大气压。 这些因素使肺循环有与体循环不同的一些特点。

肺动脉CTA扫描技术ppt课件

肺动脉CTA扫描技术ppt课件
26
肺动脉CTA扫描技术
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放射科 宋兵利
1
肺动脉CTA
就是利用CT扫描下的肺动脉造影,优点是基本无创 几分钟就能很好的显示中央及周围肺动脉血管分支情况, 通过不同的后处理技术,还能够将解剖结构和病变直接显 现出来,已经成为诊断肺动脉相关疾病的标准。
2
肺动脉CTA是检查肺动脉栓塞的重要方法 肺栓塞是指脱落的血栓或其他物质阻塞肺动脉或其分
13
14
15
MIP+CPR
16
17
VR
18
19
20
21
影响图像质量的因素:
操作者因素 1、触发时间及扫描程序的设定 2、穿刺部位与注药速率及造影剂总量 3、心率
患者因素 4、右心及肺动脉病变 5、患者呼吸配合 6、其他:患者血液粘稠度,血管壁弹性
22
患者86岁女 性,血管差, 针埋左手。流 速:2.8ml/s
23
47岁女性,申 请单要求胸部 增强及肺动脉 增强
24
1、检查结束,观察图像质量,符合诊断要求后退出 检查程序; 2、护士断开高压注射通路,协助患者下床。 3、技师开门呼叫下一个患者,大致了解该患者基本 情况后协助患者下检查床。 4、检查结束患者留置针留置30分钟观察有无不适。
25
谢谢大家!
支的病理过程。肺栓塞的临床表现可从无症状到突然死 亡,常见的症状为呼吸困难和胸痛。
3
检查目的:明确有无肺动脉栓塞 检查方法:经肘静脉快速注入碘造影剂后行胸部CT
扫描(扫描范围:肺尖至膈顶)
4
扫描前准备:
1、去除扫描区域内金属异物及更换衣物(去除危重患者 体表心电监护仪电极片时需征求陪同临床医师意见) 2、静脉穿刺:16~20G静脉留置针留置于右肘静脉; 3、呼吸训练(危重患者除外) 4、测量患者心率 5、必要时吸氧

CTA检查技术你了解多少?

CTA检查技术你了解多少?

CTA检查技术你了解多少?CTA技术的发展是医学领域的一大突破,它的出现为医生提供了一种快速准确的血管成像方法,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CTA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

它可以用于检测和评估各种血管疾病,如动脉狭窄、动脉瘤等。

通过CTA技术,医生可以非常清晰地观察到病变的位置、形状和大小,辅助制定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接下来,让我们具体了解一下 CTA检查技术吧1.CTA检查技术的原理1. 1CT扫描原理:CT扫描是一种通过利用X射线成像原理进行体内断层成像的技术。

它通过旋转式X射线源和探测器固定在扫描装置内,逐层扫描人体,获得大量关于身体内部结构的图像数据。

这些数据经过计算机处理后,可以生成高分辨率的断层图像,供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

CT扫描在医学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医生检测和诊断各种疾病,如肿瘤、骨折、感染以及心血管疾病等。

1.2造影剂的使用:CTA检查中,医生通常会使用一种叫做造影剂的药物,将其注射到患者的血管中。

造影剂能够通过CT扫描显示出血管内的结构,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诊断疾病。

造影剂还可以帮助医生评估血液流动情况,检测血管狭窄或阻塞等问题。

这种非侵入性的检查方法无需手术,对患者来说更加安全和方便。

1.3.数字重建:数字重建处理是CT扫描的重要步骤,它将扫描得到的断层图像转化为连续的三维立体图像。

这为医生提供了全面观察和分析血管立体结构的能力,有助于准确诊断和治疗血管相关疾病。

这一技术的发展不仅提高了医疗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也为患者提供了更好的治疗选择2.CTA检查技术的应用2.1血管疾病诊断:CTA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准确诊断多种血管疾病,如动脉狭窄、血栓形成和动脉瘤等。

通过观察血管的狭窄程度、血流速度和血管壁的异常等特征,医生可以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除了血管疾病的诊断,CTA检查还可以用于指导血管介入手术。

在进行血管介入治疗之前,医生需要了解患者血管的形态和血流动力学情况,以便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肺动脉CTA扫描技术

肺动脉CTA扫描技术
肺动静脉循环时间非常短,约为2-4s,启动时间过早,肺动脉远端分支对比 剂充盈不佳,同时上腔静脉和右心房内对比剂造成的硬射线伪影将干扰肺动脉大 分支内栓子的显示;过晚则肺静脉内对比剂充盈,影像段、亚段分支的显示。
肺动脉CTA成功与否与呼吸方式也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患者的深吸气导致膈 肌下降腹内压力升高,胸腔压力下降,容易导致下腔静脉血液回流增加,无造影 剂的IVC血液回流增加。无造影剂的IVC血液较造影剂的血液多,进入右心房后导 致肺动脉强化较差,这种现象特别见于年青患者,他们进行深吸气显得更重。
小剂量测试法
延迟时间计算:延迟时间=Timing Bolus延迟时间+图像点数*2+2~4sec
智能跟踪法
优势: 1.扫描时机准确,无肺静脉显影干扰。 2.预防性对比剂过敏或渗漏。 不足: 1.辐射剂量稍大。 2.造影剂用量大于智能跟踪法。 3.步骤复杂,不便掌握。
经验值法
经验值法作为肺动脉CTA的一种扫描方法,现在已经基本不使用,但是我们 还要了解各血管强化时间的情况,了解循环,其实这也是我们理CTA的基础。 按照经验值: 从注入对比剂到上腔静脉显影5s 从注入对比剂到肺动脉达峰时间约7-12s 从注入对比剂到主动脉显影22-25s 经验值法有两种扫描方法: 1.直接经验值触发扫描方案 2.使用动态500排扫描
肺动脉血管解剖
肺部血管解剖特点:
肺组织有肺循环和支气管动脉循环双重血液供血,其血管结构远较其他器 官复杂。根据血管的功能和来源不同,肺血管可以分为肺动脉、肺静脉系统和 支气管动脉、支气管静脉系统。
肺循环包括肺动脉和肺静脉,是肺 的功能血管;支气管循环包括支气管 动脉和支气管静脉,属于体循环,是 肺的营养血管。
肺动脉CT血管造影(CTPA)成像技术要点

肺动脉CTA扫描技术的探讨

肺动脉CTA扫描技术的探讨

肺动脉CTA扫描技术的探讨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肺动脉血管成像的最佳扫描方案。

方法从我院2013年4月~2014年3月临床因疑为肺栓塞病而使用64排螺旋CT行肺部CTA扫描的患者169例,从中随机抽取60例患者,分为A、B、C三组,每组20例。

采用GE公司Light speed 64排螺旋CT,Nemoto双筒CT专用高压注射器。

检查前与患者做好详细沟通,训练患者呼吸。

使用相同浓度的对比剂、注射速度,注射总量有所不同,通过观察肺动脉血管成像的图像质量的高低来判断三种扫描方法的优劣(根据上腔静脉伪影对肺动脉成像的影响程度和升主动脉的密度来判断方法的优劣)。

三种方法如下:采用直接延迟时间法(A组)、智能追踪法(B组Smartprep)、小剂量团注扫描法(C组Test Bolus)。

A组以临床经验估计设定扫描延迟时间,一般为11~13s;B组根据灌注后血管密度达到预设峰值(一般设为80HU)的时间来确定扫描延迟时间;C组根据测试峰值时间来确定扫描延迟时间。

由高年资放射科医生比较三组肺动脉血管图像质量。

结果C组操作步骤性强,可以达到个体化循环时间,造影剂量少,上腔伪影少,肺静脉干扰少。

结论C组Test-bolus技术是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肺动脉成像扫描技术的最佳扫描技术,充分体现了个体化、最优化的原则,大大增加了多排螺旋CTA 的扫描成功率,有效提高了三维血管重建图像的质量。

标签:64排螺旋CT;肺动脉CTA;直接延迟扫描技术;智能追踪技术;Test-bolus技术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肺栓塞)肺栓塞是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是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引起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它可阻塞肺动脉床而导致危机生命的左室衰竭。

其初始治疗旨在恢复血流挽救生命,但常因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而被误诊。

CTA是CT血管扫描造影(CT angiography)的简称,静脉注射造影剂后行螺旋CT扫描,扫描重建时去掉皮肤、肌肉、骨骼等不需要的结构,只显示三维的血管结构和内脏结构,CTA已广泛应用临床,如冠脉CTA、脑血管CTA、颈部CTA、肺动脉CTA等,图像清晰,诊断准确。

肺动脉CTA扫描技术

肺动脉CTA扫描技术
支的病理过程。肺栓塞的临床表现可从无症状到突然死 亡,常见的症状为呼吸困难和胸痛。
检查目的:明确有无肺动脉栓塞
检查方法:经肘静脉快速注入碘造影剂后行胸部CT 扫描(扫描范围:肺尖至膈顶)
扫描前准备:
1、去除扫描区域内金属异物及更换衣物(去除危重患者 体表心电监护仪电极片时需征求陪同临床医师意见) 2、静脉穿刺:16~20G静脉留置针留置于右肘静脉; 3、呼吸训练(危重患者除外) 4、测量患者心率 5、必要时吸氧
谢谢大家!
患者86岁女 性,血管差, 针埋左手。流 速:2.8ml/s
47岁女性,申 请单要求胸部 增强及肺动脉 增强
1、检查结束,观察图像质量,符合诊断要求后退出 检查程序; 2、护士断开高压注射通路,协助患者下床。 3、技师开门呼叫下一个患者,大致了解该患者基本 情况后协助患者下检查床。 4、检查结束患者留置针留置30厚0.5mm,层间隔0.25mm重叠重建容积图像。
MIP横断位,冠、矢位重组,VR图像重组(必要时
行CPR)传输。
窗位100~140 窗宽600~700 层厚2~10mm。
MIP+CPR
VR
影响图像质量的因素:
操作者因素 1、触发时间及扫描程序的设定 2、穿刺部位与注药速率及造影剂总量 3、心率 患者因素 4、右心及肺动脉病变 5、患者呼吸配合 6、其他:患者血液粘稠度,血管壁弹性
扫描步骤:
1、患者仰卧,足先进,双手上举,非扫描区域辐射 屏蔽。 2、单(双)定位像扫描。 3、确定S-FOV,确定扫描方向。 4、试水。 5、确定监测层面(主肺动脉)。
同时按下曝光键与注药触屏按钮,扫描计划里预设
2S实时监测启动,2.1S后吸气屏气(提前吸气屏气) 触发方式:1.主肺动脉亮时手动触发扫描。 2.主肺动脉ROI自动触发: 心率 触发阈值 <70 230-250HU 70~80 180-220HU >80 120-150HU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静脉穿刺:16~20G静脉留置针留置于右肘静脉; 3、呼吸训练(危重患者除外) 4、测量患者心率 5、必要时吸氧
扫描参数:
0.5×100排(或160排) 120KV 智能Ma开 球管旋转时间0.5S 螺距1.03,螺距因子HP103
护理技术参数:
1、至少高于检查流速0.5-1ml/s试验性注入右肘静脉16ml
心率
触发阈值
<70
230-250HU
70~80
180-220HU
>80
120-150HU
图像重建及重组:
层厚0.5mm,层间隔0.25mm重叠重建容积图像。 MIP横断位,冠、矢位重组,VR图像重组(必要时
行CPR)传输。 窗位100~140 窗宽600~700 层厚2~10mm。
MIP+CPR
VR
影响图像质量的因素:
操作者因素 1、触发时间及扫描程序的设定 2、穿刺部位与注药速率及造影剂总量 3、心率
患者因素 4、右心及肺动脉病变 5、患者呼吸配合 6、其他:患者血液粘稠度,血管壁弹性
患者86岁女 性,血管差, 针埋左手。流 速:2.8ml/s
47岁女性,申 请单要求胸部 增强及肺动脉 增强
肺动脉CTA扫描技 术
肺动脉CTA
就是利用CT扫描下的肺动脉造影,优点是基本无创 几分钟就能很好的显示中央及周围肺动脉血管分支情况,
通过不同的后处理技术,还能够将解剖结构和病变直接显
现出来,已经成为诊断肺动脉相关疾病的标准。
肺动脉CTA是检查肺动脉栓塞的重要方法
肺栓塞是指脱落的血栓或其他物质阻塞肺动脉或其分
支的病理过程。肺栓塞的临床表现可从无症状到突然死 亡,常见的症状为呼吸困难和胸痛。
检查目的:明确有无肺动脉栓塞
检查方法:经肘静脉快速注入碘造影剂后行胸部CT
扫描(扫描范围:肺尖至膈顶)
扫描前准备:
1、去除扫描区域内金属异物及更换衣物(去除危重患者 体表心电监护仪电极片时需征求陪同临床医师意见)
生理盐水明确静脉是否通畅(试水) 3、注药速率4~5ml/S,药量30~50ml。 4、相同或者略高检查速率再次注入40ml生理盐水。
同时按下曝光键与注药触屏按钮,扫描计划里预设 2S实时监测启动,2.1S后吸气屏气(提前吸气屏气) 触发Biblioteka 式:1.主肺动脉亮时手动触发扫描。
2.主肺动脉ROI自动触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