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医学技术基础知识-5

合集下载

核医学考试大纲--基础知识

 核医学考试大纲--基础知识

071 核医学考试大纲基础知识单 元细 目要 点要求 (1)核医学定义 (2)核医学内容 熟练掌握 1.核医学的概述(3)核医学发展简史了解 (1)定义 (2)原理 熟练掌握(3)优缺点 (4)基本方法 2.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5)主要类型及应用掌握 (1)原理 了解 (2)种类 3.放射自显影(3)应用熟悉 (1)基本概念 (2)基本方法 熟悉 4.放射性核素示踪动力学分析与功能测定(3)临床应用 掌握 (1)显像原理(2)脏器或组织摄取显像剂的机制 熟练掌握 (3)显像条件及其选择 掌握 (4)显像类型(5)图像分析方法及要点 (6)图像质量的评价熟练掌握 一、核医学总论 5.放射性核素显像技术(7)核医学影像及其他影像的比较掌握 (1)组成和表示方法 1.原子核(2)核素及其分类 熟悉 (1)α衰变 (2)β衰变 (3)电子俘获 2.核的衰变及其方式(4)γ衰变熟悉 (1)放射性活度 熟练掌握 (2)衰变常数 掌握 (3)指数规律 (4)半衰期 熟练掌握 3.放射性核素的衰变(5)递次衰变熟悉 (1)带电粒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4.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2)光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熟悉 (1)照射量与照射量率 掌握 (2)吸收剂量 二、核物理基础 5.电离辐射量及其单位(3)剂量当量熟悉 三、核医学仪器 1.核医学射线测量仪器(1)基本构成和工作原理熟练掌握(2)固体闪烁探测器 掌握 (3)其他射线探测器 (4)脉冲幅度分析器 熟悉 (5)工作条件的选择 了解 (6)体内测量仪器 (7)体外测量仪器 熟悉 (8)辐射防护仪器 了解 (9)质量控制掌握 (1)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熟练掌握 (2)准直器掌握 (3)位置和能量电路 了解 (4)图像重建2.γ照相机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SPECT)(5)γ照相机和SPECT 的性能指标与质量控制掌握 3.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仪(PET) 符合探测原理熟练掌握 (1)放射性衰变的统计分布和放射性计数的统计误差熟练掌握 (2)存在本底时误差的计算和应用 4.放射性计数的统计规律(3)减少统计涨落影响的方法熟悉 (1)硬件 1.核医学计算机的组成(2)软件 熟悉 (1)模拟数字转换2.图像的数字化和计算机显示 (2)图像的存储、传输、显示 熟悉 (1)图像采集方式 熟练掌握 四、电子计算机在核医学中应用3.图像的采集和处理(2)常用图像处理 熟悉 (1)作用机制熟悉 1.放射性药物的作用机制与药物设计 (2)Hansch 构效关系学说 了解 (1)QA、QC、GMP 与GRP (2)质量检测的内容 (3)放射性核纯度的测定 熟悉 2.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4)放射化学纯度的测定掌握(1)正确使用总原则 (2)小儿应用原则 (3)育龄妇女应用原则(4)放射性药物与普通药物的相互作用 3.正确使用、不良反应及其防治(5)不良反应及其防治掌握(1)Tc 的主要化学性质 了解 (2)99mTc 的标记 熟悉 (3)99m Tc 发生器 掌握五、核化学与放射性药物4.99mTc 化学与99mTc 的放射性药物(4)临床核医学常用的99mTc 的放射性药物 熟练掌握(1)123I、131I、67Ga、111In、与201Tl 的来源(2)放射性碘标记(3)放射性铟标记熟悉5.放射性碘、镓、 铟、铊的放射性药物(4)临床核医学常用的放射性碘、镓、 铟、铊的放射性药物掌握 (1)核素的选择6.放射性治疗药物 (2)临床核医学常用的放射性治疗药物 熟练掌握 (1)受体显像剂 了解 (2)代谢显像剂 熟悉(3)乏氧显像剂(4)肿瘤导向诊断与导向治疗的放射性药物(5)基因显像与基因治疗的放射性药物 7.放射性药物新进展(6)反义显像和反义治疗的放射性药物了解 (1)放射生物效应及基本概念 熟悉 (2)放射防护的目的和基本原则 (3)工作人员的剂量限值 (4)内、外照射防护原则 熟练掌握 1.放射生物效应与防护原则(5)不同射线的防护原则了解 (1)实验室的三区布局 了解 (2)放射源的运输、保管 (3)放射性废物的处置 (4)放射性事故的应急处理 掌握 2.核医学实验室(5)工作场所的防护监测了解 (1)工作人员健康管理 了解 (2)个人防护及防护用品 3.工作人员的防护(3)个人剂量监测熟悉 (1)申请核医学检查与治疗的原则 熟练掌握 (2)申请医师的职责 熟悉 4.工作人员的职责(3)核医学医师的职责熟练掌握 (1)核医学诊断中患者的防护原则 熟练掌握 (2)核医学诊断中特殊人群的防护原则 了解 5.患者的防护(3)核医学治疗中患者的防护原则掌握 (1)放射性药品管理办法熟练掌握 (2)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条例六、放射卫生防护6.放射卫生防护法规(3)临床核医学放射卫生防护标准了解(4)临床核医学中患者的放射卫生防护标准熟悉 (1)方法 1.决策矩阵 (2)指标 掌握 2.Bayes 理论 Bayes 理论 熟悉 七、医学诊断方法的效能评价3.界值特性曲线(ROC 分析)界值特性曲线 熟悉医学伦理学单元 细目要点要求1.医患关系2.医疗行为中的伦理道德医学伦理道德 3.医学伦理道德的评价和监督了解。

核医学技术中级(基础知识)模拟试卷5(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核医学技术中级(基础知识)模拟试卷5(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核医学技术中级(基础知识)模拟试卷5(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A1型题 2. B1型题1.PET显像的分辨率明显优于SPECT,其空间分辨率通常可达A.3cmB.2cmC.1cmD.1mmE.4~5mm正确答案:E解析:PET的空间分辨率优于SPECT,可以达到4~5mm,用于小动物研究的新型PET甚至可达1mm。

2.图像融合的主要目的是A.判断病灶大小和形态B.病灶区解剖密度的变化C.病灶区解剖形态的变化D.提高病灶的分辨率E.帮助病灶的定位正确答案:E解析:将核医学的代谢或血流影像与CT、MRI的解剖学形态影像进行融合,借以判断病变组织的代谢或血流变化,有助于鉴别病灶的性质,称为图像融合。

目前所采用的CT、MRI设备主要用于帮助病灶定位。

3.有关PET/CT和SPECT/CT图像融合技术叙述错误的是A.采用同机图像融合技术B.可以获得CT解剖影像C.核医学的功能、代谢或血流影像D.CT主要发挥解剖定位功能E.采用异机图像融合技术正确答案:E4.大型医用设备管理品目中属于甲类设备的是A.PET、SPECTB.PET/CT、PETC.PET、SPECT/CTD.PET/CT、SPECT/CTE.SPECT、SPECT/CT正确答案:B解析:大型医用设备管理品目中属于甲类设备的是PET/CT、PET。

5.大型医用设备管理品目中甲类设备由A.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颁发B.省级卫生行政部门颁发C.市级卫生行政部门颁发D.区级卫生行政部门颁发E.医院自行颁发正确答案:A解析:大型医用设备管理品目中甲类设备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颁发。

6.大型医用设备管理品目中乙类设备由A.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颁发B.省级卫生行政部门颁发C.市级卫生行政部门颁发D.区级卫生行政部门颁发E.医院自行颁发正确答案:B解析:大型医用设备管理品目中乙类设备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颁发。

7.《大型医用设备配置与使用管理办法》规定A.大型医用设备上岗人员要接受岗位培训,并取得相应的上岗资质B.上岗人员需取得《大型医用设备上岗合格证》C.医生需要取得上岗资质D.操作人员及工程技术人员需要取得上岗资质E.以上都对正确答案:E解析:《大型医用设备配置与使用管理办法》对大型医用设备使用人员提出要求:大型医用设备上岗人员(包括医生、操作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等)要接受岗位培训,取得相应的上岗资质——卫生部颁发的《大型医用设备上岗合格证》。

医学核医学知识点

医学核医学知识点

医学核医学知识点1. 介绍医学核医学是一门应用核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学科,通过注射放射性物质,利用放射性同位素在人体内发出的射线进行成像和诊断。

它在疾病的早期诊断、治疗计划的确定以及治疗效果的评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一些重要的医学核医学知识点。

2. 放射性同位素放射性同位素是一种具有放射性衰变的同位素,常用于核医学成像。

例如,技技术常用的放射性同位素有碘-131、锝-99m、氟-18等。

不同的放射性同位素在体内的分布和代谢方式不同,用于检查不同的组织和器官。

3.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SPECT)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是一种核医学成像技术,通过放射性同位素发出的单个光子来获取图像。

它可以用于诊断心血管疾病、骨骼疾病以及其他一些器官的异常。

SPECT能提供关于组织和器官功能的信息,并对疾病进行评估。

4. 位置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PET)位置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是一种通过注射放射性同位素追踪代谢活性的核医学成像技术。

它可以用于诊断和评估肿瘤、脑血流以及心脏疾病等。

与传统的成像技术相比,PET可以提供更准确的病灶定位和代谢活性信息,有助于医生做出更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5. 放射性同位素治疗除了作为成像工具,放射性同位素也可以用于治疗。

在核医学中,放射性同位素治疗被广泛应用于甲状腺疾病、骨骼疾病和肿瘤治疗等方面。

例如,碘-131可用于治疗甲状腺癌,锝-99m可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等。

6. 医学核医学的安全性医学核医学的安全性是非常重要的。

在进行核医学检查或治疗之前,医生会评估患者的病情,并谨慎选择适合的放射性同位素和剂量。

医学核医学操作人员需要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严格遵循操作规程,确保患者和操作人员的安全。

7. 未来发展医学核医学在影像学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在不断发展。

随着技术的进步,新的放射性同位素和成像设备的应用也不断涌现。

例如,混合成像技术结合了PET和MRI或CT的优势,为诊断提供更全面的信息。

核医学知识总结

核医学知识总结

核医学知识总结一、核医学基本概念核医学是一门利用核技术来研究生物和医学问题的科学。

它涉及到核辐射、放射性核素、核素标记化合物以及相关的仪器和测量技术。

核医学在临床诊断、治疗和科研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二、核辐射与防护核辐射是指原子核在发生衰变时释放出的能量。

核辐射可以分为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两类。

在核医学中,主要涉及的是电离辐射,它可以对生物体产生不同程度的损伤。

因此,在核医学实践中,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确保工作人员和患者的安全。

三、放射性核素与标记化合物放射性核素是指具有不稳定原子核的元素,它们能够自发地释放出射线。

在核医学中,放射性核素可以用于显像、功能研究、体外分析和治疗等多种应用。

标记化合物是指将放射性核素标记到特定的化合物上,使其具有放射性,以便进行测量和分析。

四、核医学成像技术核医学成像技术是指利用放射性核素发出的射线,通过相应的仪器和测量技术,获得生物体内的图像。

目前常用的核医学成像技术包括SPECT、PET和PET/CT等。

这些技术可以在分子水平上对生物体进行无创、无痛、无损的检测,对于疾病的早期发现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五、核素显像与功能研究核素显像是核医学中的一种重要应用,它可以用于显示生物体内的生理和病理过程。

通过注射放射性核素标记的显像剂,利用相应的成像技术,可以获得器官或组织的图像,进而了解其功能状态。

核素显像在心血管、神经、肿瘤等多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六、体外分析技术体外分析技术是指利用放射性核素标记的化合物,通过测量其放射性强度,来分析生物体内的成分或生理过程。

体外分析技术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和定量准确等优点。

常用的体外分析技术包括放射免疫分析、受体结合试验等,它们在临床诊断和科研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七、放射性药物与治疗放射性药物是指将放射性核素标记到特定的药物上,使其具有治疗作用。

放射性药物可以用于治疗肿瘤等疾病,通过射线的作用,破坏病变组织或抑制其生长。

核医学知识点

核医学知识点

医学生联盟:5159212491核医学知识点1.MR 成像仪由以下几部分构成 ——磁体系统 ——梯度系统 ——射频系统 ——控制系统 ——运行保障系统2.重复时间(TR ):脉冲系列相邻的两次执行的时间间隔。

3.SE 系列:相邻两个90°脉冲中点间的时间间隔。

4.梯度回波系列:相邻两个小角度脉冲中点之间的时间间隔。

5.反转恢复系列:相邻两个180°反转预脉冲中点间的时间间隔。

6.回波时间(TE):产生宏观横向磁化矢量的脉冲中点到回波中点的时间间隔。

7.有效回波时间(有效TE):在FSE 、EPI 系列中,射频脉冲中点到到填充K 空间中央那个回波中点的时间间隔。

8.回波链长度(ETL):FSE 、EPI 系列中一次90°脉冲激发后所产生和采集的回波数目。

其他参数相同时,与单个回波的系列相比,采集时间缩短为原来的1/ETL 。

9.回波间隙(ES ):回波链中相邻两个回波中点之间的时间间隙。

10.反转时间:在反转恢复序列中-180°反转脉与90°激励脉冲之间的时间间隔。

11.激励次数(NEX ):又称为信号平均次数(NSA),信号采集次数。

指每个相位编码中信号采集次数。

12.采集时间(TA )13.自旋回波序列:自旋回波是指以90°脉冲激励开始,后续施以180°相位重聚焦脉冲并获得回波信号脉冲序列 14.SE 序列的特点1)目前最常用的T1WI 系列2)组织对比良好,SNR 较高,伪影少 3)信号变化容易解释5)T2WI 少用SE 系列(太慢、伪影重临床应用:最常用于颅脑、骨关节软组织、脊柱,腹部已逐渐被GRE 序列取代 15.梯度回波序列(GRE ):通过频率编码方向上的梯度场翻转而产生回波信号的序列16.翻转恢复序列(IR ):第一部分是一个﹣180°的射频脉冲,在一定延迟时间后,紧接着的第二个部分是自旋回波或快速自旋回波17.与成像质量有关的主要参数:(信噪比)SNR 、CNR 、空间分辨率、扫描时间一.SNR(信噪比)质子密度↑,SNR↑体素↑,SNR↑——FOV↑层厚↑,体素↑,SNR↑——矩阵↑,体素↓,SNR↓TR↑,SNR↑TE↑,SNR↓翻转角度为90°,信号量最大,SNR最高;角度越小,信号量越少,SNR越低NEX↑,SNR↑接收带宽↓,SNR↑采集线圈:多通道表面相控阵线圈优于表面线圈磁场强度↑,SNR↑;二.CNR(对比噪声比)1.组织间的固有差别,即T1值、T2值、质子密度、运动,差别大,对比好,CNR较大。

核医学基础知识

核医学基础知识

基础知识1. 细胞是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细胞的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三部分。

3.细胞膜:又称质膜,既是细胞的屏障,又是细胞与环境之间进行物质和信息交换的媒介。

4.细胞核:细胞的控制中心,是遗传物质的主要存在部位5.细胞核由核膜、核仁、染色质和核基质组成。

6.细胞质:包括细胞器、基质和内含物。

7.细胞增殖的方式: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

人体细胞以有丝分裂方式为主。

组织8.组织由细胞和细胞间质组成。

9.组织分成: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和神经组织10.上皮组织无血管、淋巴管,其营养由深部结缔组织内的血管透过基膜供给,有丰富的神经末梢,可感受各种刺激。

11.上皮组织主要分为被覆上皮和腺上皮两大类,具有保护、吸收、分泌和排泄等功能。

12.腺分为外分泌腺和内分泌腺。

13.外分泌腺的分泌物经导管排泌到体表或器官腔內,如汗腺、唾液腺、胃腺、胰腺等。

14.内分泌腺无导管,腺细胞周围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其分泌物(称激素)直接释入血液,如甲状腺、肾上腺等。

15.结缔组织由细胞和大量细胞间质组成。

16.细胞间质包括基质、纤维和组织液。

细胞散居于细胞间质内,分布无极性。

17.结缔组织在体内广泛分布,具有连接、支持、营养、保护、防和修复等多种功能。

18.固有结缔组织: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网状组织、脂肪组织19.疏松结缔组织:又称蜂窝组织,由细胞和细胞间质组成。

20.疏松结缔组织有连接、支持、传送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以及防御等功能。

21.致密结缔组织:主要特征是纤维丰富致密,以胶原纤维为主要成分。

22.网状组织:是造血器官和淋巴器官的基本组成成分。

主要由网状细胞和网状纤维构成。

23.网状组织为血细胞发生和淋巴细胞发育提供适宜的微环境24.脂肪组织:是一种以脂肪细胞为其主要成分的结缔组织。

它的主要作用是为机体的活动贮存和提供能量。

正常男性脂肪含量占体重的10%~20%;女性占15%~25%。

25.软骨组织:由软骨细胞和软骨基质构成。

核医学重点

核医学重点

1核医学(nuclear medicine)研究核技术在医学的应用及其理论的学科,是放射性核素诊断,治疗疾病和进行医学研究的医学学科。

2核素(nucliide)是指质子数.中子数均相同,并且原子核处于相同能级状态的原子称为一种核素。

3同位素(isotope)凡具有相同质子数但中子数不同的核素互称同位素4同质异能素(isomer)质子数和中子数都相同,所处的核能状态不同的原子5放射性衰变类型;a衰变;B衰变;正电子衰变;电子俘获;r衰变.6a衰变:放射性核衰变时释放出a射线的衰变;B衰变:原子核释放出B射线而发生的衰变称为B``衰变(B``衰变放射出的射线分为B`` B`+射线);正电子衰变:原子核释放出正电子(B+射线)的衰变方式.7SPECT: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 PE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8核探测仪器的基本原理;电子作用,荧光作用,感光作用9放射性探测仪器按探测原理可分为电离探测仪和闪烁探测仪两类10r照相机基本结构:准直器,晶体,光电倍增管,脉冲幅度分析器,信号分析和数据处理系统.11图像融合技术:是将来自相同或不同成像方式的图像进行一定的变化处理,使其之间的空间位置,空间坐标达到匹配的一种技术。

12放射性药物(radio pharmaceutical)指含有放射性核素供医学诊断和治疗用的一类特殊药物。

用于机体内进行医学诊断或治疗的含放射性核素标记的化合物或生物制剂。

13放射性药物具有的特点:具有放射性;具有特定的物理半衰期和有效期;计量单位和使用量;脱标及辐射自分解.14放射化学纯度:是指以特定化学形式存在的放射性活度占总放射性活度的百分比。

15化学纯度:是指以特定化学形式存在的某物质的质量占总质量的比例,与放射性无关。

16辐射生物效应(电离辐射作用于机体后,其传递的能量对机体的分子、细胞、组织和器官所造成的形态和(或)功能方面的后果):确定性效应和随机性效应17确定性效应;是指辐射损伤的严重程度与所受剂量呈正相关,有明显的阈值,剂量未超过阈值不会发生有害效应。

核医学技术试题及答案

核医学技术试题及答案

核医学技术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核医学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学科,其主要使用的射线是:A. X射线B. α射线C. γ射线D. β射线答案:C2. 下列哪项不是核医学影像的特点?A. 功能代谢显像B. 能够提供解剖结构信息C. 灵敏度高D. 特异性强答案:D3.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使用的放射性核素主要发出的射线是:A. γ射线B. X射线C. β射线D. α射线答案:A4.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常用的放射性核素是:A. 131IB. 99mTcC. 18FD. 201Tl答案:B5. 放射性药物在体内的分布和代谢可以通过以下哪种方式进行成像?A. X射线成像B. CT成像C. 核医学成像D. MRI成像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6. 核医学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包括以下哪些方面?A. 心脏功能评估B. 脑血流灌注评估C. 肿瘤定位和分期D. 骨折的X射线成像答案:A, B, C7. 下列哪些因素会影响放射性药物的生物分布?A. 药物的化学结构B. 患者的年龄C. 患者的肾脏功能D. 药物的剂量答案:A, B, C8. 核医学影像的优点包括:A. 能够提供生理和病理信息B. 能够进行定量分析C. 能够进行全身显像D. 对患者的辐射剂量低答案:A, B, C, D三、判断题9. 核医学检查通常只需要进行一次,就可以获得所需的所有信息。

(对/错)答案:错10. 核医学中的放射性药物都是人工合成的。

(对/错)答案:错四、简答题11. 简述核医学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答案:核医学在肿瘤诊断中主要用于肿瘤的定位、分期、疗效评估和复发监测。

通过使用特定的放射性药物,可以对肿瘤细胞的代谢活动进行成像,从而帮助医生判断肿瘤的存在、大小、位置以及是否有远处转移。

12. 描述一下放射性核素治疗的原理。

答案:放射性核素治疗的原理是利用放射性核素发射出的辐射(如α射线、β射线或γ射线)对病变组织进行局部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核医学技术基础知识-5
(总分:50分,做题时间:90分钟)
一、A1型题(总题数:50,score:50分)
1.放射性核素显像技术不能用于
A.了解脏器位置 B.了解脏器形态
C.了解脏器功能
D.了解脏器及其附近器官精确解剖结构
E.了解脏器大小
【score:1分】
【A】
【B】
【C】
【D】【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
本题思路:利用显像仪器能够从体外准确获得放射性核素及其标记化合物在脏器、组织的分布和量变规律的图像,从而了解脏器或组织的放射性药物分布及其
功能变化,以及脏器位置、大小、形态等信息,达到诊断疾病的目的。

2.下列哪一项不是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的缺点
A.具有一定的放射性
B.需要专用的实验条件、专业技术人员
C.操作中要进行适当的防护
D.其示踪剂能够自发衰变,其有效期有限
E.可以进行定量分析
【score:1分】
【A】
【B】
【C】
【D】
【E】【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核素示踪技术可以进行定量分析,是其优点。

3.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研究目的是
A.了解前体与代谢产物间的关系
B.了解物质在体内的动态平衡
C.了解物质在体内被稀释情况
D.了解物质在机体内的总量
E.了解生物体内某种物质的分布及运动规律
【score:1分】
【A】
【B】
【C】
【D】
【E】【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是以放射性核素或其标记化合物为示踪剂,应用射线探测仪器探测其行踪,达到研究示踪剂在生物体或外界环境中分布及运动规律的技术。

4.脏器功能显像时,当受检脏器功能不良时如何选择显像剂剂量
A.因浓聚下降,应适当加大显像剂的用量
B.排泄减慢应适当减少用量
C.功能不良时不能应用放射性核素检查
D.此时检查意义不大
E.先做预试验,大致了解其功能再确定给药剂量
【score:1分】
【A】【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
【C】
【D】
【E】
本题思路:在受检脏器功能不良时,显像剂的浓聚下降,需适当加大显像剂的用量以提高图像的清晰度和分辨率。

5.γ照相机最适宜的γ射线能量为
A.40~80keV B.100~250keV
C.300~400keV D.364keV
E.511keV。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