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专业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专业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专业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专业

一、培养目标

根据培养方案总则,结合本学科特点,特别提出以下要求:

(一)硕士专业学位

具有较强的临床分析和思维能力,能独立诊断本学科领域内的常见病,掌握本学科各种检查技术,并能对下级医师进行业务指导,达到高年住院医师的临床工作水平。

(二)博士专业学位

具有较严密的逻辑思维和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熟练地掌握本学科的临床技能,能独立诊断本学科常见病及某些疑难病症,能对下级医师进行业务指导,达到初年主治医师的临床工作水平。

二、第一阶段:时间二年

(一)学位课程

1.公共必修课:同培养方案总则。

2.专业课:3学分,自学与专题讲座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参加研究生院组织的专业课考试。(1)自学参考书及相关文献:

①《放射诊断学》荣独山

②《放射学综合教科书》NICER

③《全身CT诊断学》李果珍

④《现代超声诊断手册》张武

⑤《腹部超声诊断学图谱》董宝玮

⑥《临床核医学》潘中允

⑦《核医学诊断操作规程》卫生部医政司主编

⑧《中华核医学杂志》期刊

⑨《中华放射学杂志》、Radiology期刊

(2)专题讲座:参加本学科组织的专题讲座,题目见附1。

3.专业基础课:至少2门,必须修满3-5学分。重点要求病理、解剖及实验核医学方面的研究生课程。

(二)临床能力训练

1.通过本阶段的培训,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与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临床分析与思维能力,能独立诊断本学科领域内的常见病,并对下级医师能进行业务指导,达到高年住院医师的临床工作水平。

(1)X线诊断学12个月的要求:

①初步掌握X线投照技术和暗房工作(2-4周);

②掌握本科常用X线机的操作方法和机器维护保养知识;

③熟悉并掌握放射防护规则和要求;

④基本掌握人体各系统正常X线解剖学;

⑤基本掌握胸部、骨关节系统常见病及急腹症的有关X线诊断,并书写规范的X线报告;

⑥基本掌握消化道检查方法;

⑦于6个月后可参加急值班工作(但需有上级医师值二线班)。

(2)X线诊断学9个月的要求:

①能独立解决和处理各系统常见病的X线诊断与鉴别诊断;

②掌握X线造影与检查技术:如消化道造影、泌尿系统造影、胆道系统造影、椎管造影、关节造影和子宫输卵管造影等;

③各种碘造影剂的应用、适应症、禁忌症和毒副反应的处理和初步抢救;

④工作量:胸部检查完成3000人次(约3个月),写报告多于5000份(150工作日),消化道造影多于1000人次(6个月)。

2.超声诊断学(3个月)

初步了解超声波诊断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适应症、临床用途及其局限性。

(1)超声诊断学基础(学习班正规培训1个月)

总论(超声成像原理、仪器和检查法、超声诊断特点),临床应用(适应症,主要器官超声解剖学,超声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临床意义),重点心脏、腹部和小器官、妇产科常见疾病。

(2)临床实习(2个月):

腹部和小器官(1个月),心脏(2周),妇产科超声(2周)。

3.CT诊断(6个月)

CT检查法、正常CT解剖和各系统常见病的CT诊断。要求至少完成CT诊断报告600份。4.核医学(6个月)

(1)掌握核医学(功能、显像、放免、核素治疗)的原理和方法;

(2)掌握各种常规检查技术,包括放射性药物标记、注射、摆位、采集、处理、放免分析、常规核素治疗等;

(3)了解放射性防护知识、规则和要求;

(4)掌握各种核仪器的使用方法,质量控制和维护保养知识;

(5)掌握各系统常见病的核素诊断及鉴别诊断和影像学综合诊断;

(6)掌握核医学各项检查的适应症、禁忌症、副反应的处理和抢救;

(7)正确采集病历、书写核医学报告500份;

(8)参加疑难病例讨论。

三、科研训练

申请硕士学位者应完成一篇病例分析报告(含文献综述),具体要求是:

研究生在临床科研能力训练中学会文献检索、收集资料、数据处理等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培养临床思维能力与分析能力,结合临床实际,以总结临床实践经验为主,完成一篇反映综合影像诊断水平的病例分析报告(含文献综述)。科研工作不占用临床训练时间。

论文格式见《北京医科大学硕士学位研究生(科研型)培养与学位论文工作暂行规定》。三、第二阶段:时间二年

(一)学位课程

1.公共必修课:同培养方案总则。

2.专业课(三级学科)。

(1)影像医学

①参考文献:

《磁共振诊断学》高元桂

《临床介入放射学》李麟荪

Computed Tomography of the Body Moss A.A.et 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of the Body Higgins,C.B.

Radiology 期刊

②专题讲座:参加本学科组织的专题讲座,题目见附2。

(2)超声医学

①参考文献

《超声医学》周永昌郭石学第三版

《妇产科超声诊断学》吴仲瑜第二版

《临床介入性超声学》董宝玮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l Vetrosound Radiology

②超声诊断进展系列讲座:题目附后。

(3)核医学

①参考文献

《中华核医学杂志》

《国外医学—放射医学与核医学杂志》

J Nucl Med

Eur J Nucl Med

Clinic Nuclear Medicine

Nuclear Communication

Seminars Nuclear Medicine

Radiology

《核医学》(日文)

新版外文核医学专著

《临床核医学》谭天秩主编

②专题讲座:题目附后。

3.专业基础课:至少2门,必须修满3—6学分。

结合研究方向,选择二门相关的临床或基础的研究生课程。

二、临床能力训练

(一)影像医学

(1)X线诊断(6个月):要求比第一阶段有更深入更全面的了解,除能独立诊断各系统常见病以外,对疑难病症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能力有进一步提高。

(2)MRI(6个月):要求掌握各系统的常规检查技术及常见病的诊断,至少完成诊断报告300份。

(3)介入放射学(6个月):要求掌握常规的介入操作技术和常见病的介入诊断及治疗,要求上台操作100例。

(4)综合应用各种不同的影像方法诊断,解决较复杂疑难病症的诊断问题。

(5)参加指导教学实习一轮或1—2年住院医师教学活动。

(6)住院总医师训练(协助科主任实施科室行政业务管理6—12个月)。

2.超声医学

(1)时间安排:超声诊断临床轮转12个月(其中后半年同时做好选题和文献的适当准备);住院总医师6个月;科研工作(脱产)6个月。

(2)第一年安排及要求:

①腹部超声:6个月,

(包括:肝、胆、胰、脾、肾、腹膜后、膀胱、前列腺超声)

②妇产科超声:1个月,

③心脏超声:1个月(超声心动图室),

④周围血管

⑤介入超声同步进行,共2个月,

⑥机动:2个月。目的:加强临床训练,补充超声专业不足。方式:可在本单位或去条件好的超声专业单位轮转,包括参加一轮进修医师学习班,业余时间安排系统理论课程学习。

⑦专业要求;

a.掌握超声诊断物理学基础,仪器工作原理,性能和基本操作方法。熟练掌握超声解剖学,重点:腹部、盆腔器官和表浅器官(如甲状腺、乳腺、阴囊、眼部和周围血管)。

b.掌握腹部、盆腔疾病、浅表小器官的超声诊断,学会超声伪象识别。

c.掌握实时灰阶(黑白)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上述腹部、盆腔、浅表器官、周围血管的应用及其局限性;熟悉规范化超声报告书写方法,学会如何正确书写超声印象或结论,能够结合临床资料及其它医学影像,提出进一步检查建议。

d.参加超声门诊、急诊工作(但需二线值班)和小夜班,参加节假日排班。

e.了解介入性超声适应症及一般临床应用,如肝、肾囊肿,肝脓肿穿刺引流,超声引导自动活检技术。

f.交典型病例摘要10份,附声像图,作为平时考核成绩。

g.完成开题报告初步资料设备,为第二年科研工作做准备(若未完成,可利用假期进行,包括查阅文献)。

(3)第二年安排及要求:

①住院总医师6个月:

此期协助参与行政管理和医师排班,参加进修医师辅导并二线值班和担任讲课,试讲某一专题工作(试讲也可安排到下半年)。

②脱产科研工作期间,每周安排二次门诊或急诊值班。

③专业要求:

a.熟练掌握常用超声诊断仪和彩色多普勒超声仪的操作及仪器维护注意事项;

b.熟练掌握腹部盆腔和表浅器官疾病超声诊断和伪像识别;

c.熟悉超声在腹部和外周血管疾病的应用;

d.熟悉超声在血管疾病和妇产科疾病的一般应用;

e.学会介入性超声的技术操作,如:肾囊肿穿刺、肝脓肿穿刺,肿瘤活检技术;

f.负责解决门诊、急诊、夜诊中住院医师、进修医师遇到的疑难疾病,担任科内部分行政工作,提高临床独立工作能力。

g.教学:参加讲课(至少一个专题),参与辅导进修医师教学(至少半年一期)。

2.核医学

(1)时间安排:

MRI:3个月,介入放射学:1个月,内科:2个月(根据研究方向选择相关学科科室),核医学:18个月(含住院总医师12个月)。

(2)专业要求:

①提高常见病(例如脑、心、肺、肝胆,骨骼,甲状腺等)诊断准确性及独立诊断能力,并能运用各种影像医学手段对疑难病例作出诊断及鉴别诊断,达到初年主治医师水平。

②熟悉、掌握放免分析技术及质控,掌握甲状腺功能测定技术和肾图,要求测定>1000人次。

③掌握常规核素治疗原理,适应症及方法。

④放射性药物制备及质控。

⑤了解和掌握PET或可变角双探头SPECT+符合线路探测在心肌存活、肿瘤和脑功能及代谢显像的临床应用价值。

⑥在导师小组指导下,选题、设计并参加科研课题研究工作。

⑦在科室统一安排下,参加教学,带实习一轮和1-2年住院医师教学活动。

⑧协助科主任参与行政管理6-12个月。

⑨参加科内及北京分会有关专业学术活动。

三、科研训练

要求同总则,脱产时间不得超过三个月。

附1:

第一阶段专题讲座题目

一、放射诊断学专题讲座

(一)X线诊断学:(由各院放射科各自承担)

1.肺部炎性病变的X线诊断

2.肺结核的X线诊断

3.肺癌的X线诊断

4.肺部弥漫性病变的X线诊断

5.纵隔及胸膜病变的X线诊断

6.后天性心脏病的X线诊断

7.先天性心脏病的X线诊断

8.急腹症的X线诊断

9.食道病变的X线诊断

10.胃癌的X线诊断及鉴别诊断(包括早期胃癌)

11.PTC及EPCP

12.骨髓炎及骨结核的X线诊断

13.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X线诊断

14.全身性骨病的X线诊断

15.慢性关节病的X线诊断

16.尿路疾病的X线诊断

(二)CT诊断:(由各院放射科各自承担)

17.颅脑CT诊断

18.胸部CT诊断

19.腹部CT诊断(一、二)

20.盆腔CT诊断

21.脊髓造影及CTM

二、超声专题讲座:(由第三临床医学院超声科承担)

22.超声诊断物理学基础

23.超声诊断仪器及其进展

24.腹部超声解剖(正常声像图及其变异)

25.肝脏疾病超声诊断

26.胆道系统疾病超声诊断

27.胰腺和脾脏超声诊断

28.泌尿系统疾病超声诊断

29.腹膜后和大血管疾病超声诊断

30.乳腺、甲状腺和颈部肿物超声诊断

31.妇科超声诊断

32.产科超声诊断

33.心血管疾病超声诊断(一、二、三)

说明:本讲座为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举办的超声学习班课程(二期/年)主讲人为北京市

各大医院有经验的专家教授。

一、核医学专题讲座:(由第一临床医学院核医学科承担)

定义、内容

34.核医学概论功能、放免显像、治疗原理、特点及与共它影像医学的关系

国内、外新进展

35.核医学检查仪品(性能、原理、质控等)

36.核医学诊断效能评价

37.中枢神经核医学

38.心血管核医学

39.肿瘤核医学

40.泌尿系统核医学

41.呼吸系统核医学

42.消化系统核医学

43.骨髓系统核医学

44.内分泌系统核医学

附2:

第二阶段专题讲座题目

一、MRI诊断

1.MRI原理及进展

2.颅脑MRI

3.体部MRI诊断

4.盆腔MRI诊断

5.脊柱MRI诊断

6.四肢大关节MRI诊断

二、血管造影及介入放射学

1.血管造影及介入放射学概念

2.经导管化疗及化疗栓塞治疗恶性肿瘤

3.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术

4.非血管支架的临床应用

三、超声

1.超声诊断仪器进展及临床应用

2.腹部超声诊断及其进展(肝、胆、胰、脾、肾)

3.彩色超声在周围血管和眼科、乳腺等小器官的应用

4.介入超声诊断和治疗进展

5.彩色超声和阴道超声在妇产科的应用

四、核医学

1.放射性药物进展

2.PET临床应用

3.分子核医学

4.放射性核素治疗及进展

5.核医学进展

注:以上讲座由各院有关科室各自承担。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专业临床能力考核内容和要求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专业临床能力考核内 容和要求 申请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 申请人在获得医学学士学位后,应从事本专业(放射医学、核医学、超声医学三者之一)临床工作三年以上,完成本专业基础和专业知识的学习,了解本学科领域的国内外研究动态和新进展。 一、影像医学 (一)理论知识 1、掌握 (1)影像医学的发展史及现状。 (2)影像医学诊断仪器的基本构成、部件名称、功能及成像原理。 (3)人体各系统影像学应用解剖,各种影像学象征与病理的关系。 (4)人体各系统常见疾病的X线及CT诊断,鉴别诊断。 2、熟悉 (1)介入放射的原理,以及对常见、多发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原理。 (2)造影剂副反应的处理和抢救治疗。 (3)相关临床医学的基础和专业理论知识。 1、了解 (1)放射防护知识、规则和要求。

(2)影像学新进展。 (二)临床技能 1、掌握 (1)X线造影与检查技术。 (2)检查技术。 (3)消化道检查技术。 (4)人体各系统急诊影像检查方法的选择、诊断及鉴别诊断。 (5)造影剂副反应的处理与抢救技术。 2、熟悉X线投照技术。 二、核医学 (一)理论知识 1、掌握 (1)放射性核物理知识及各项成像原理。 (2)核医学各项检查的适应证、禁忌证和注意事项的原理,以及出现反应时的处理抢救方法。 (3)心、脑、肺、肝胆、肠胃、骨骼系等脏器的解剖和病理生理影像特征。 (4)各项核医学检查对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5)放射性核素治疗甲亢、甲癌、骨肿瘤的原理。 2、熟悉相关临床医学的基础和专业理论知识。 3、了解放射防护基本常识和防护规则与要求。 (二)临床技能

1、掌握 (1)放射性药物的标记、分装、测量、注射方法与技术。 (2)体外分析技术及质控。 (3)核医学仪器的操作,包括摆位、采集、图像处理和核素治疗的技术。 (4)核医学仪器的基本校正。 (5)独立正确分析各项核医学检查结果,书写报告。 2、熟悉放射性废物的处理原则和规定。 三、超声医学 (一)理论知识 1、掌握 (1)超声医学的发展史及现状。 (2)超声影像医学成像原理以及相关物理基础知识。 (3)超声检查的适应证,禁忌证。各种影像学方法的优选及综合使用。 (4)人体解剖,尤其要求对局部解剖、断面解剖有深入了解。对全身正常声像图、常见病理超声征象的成像理论有正确认识。 (5)全身常见疾病的灰阶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影像诊断和鉴别诊断。 (6)常用的临床检查方法及其临床意义。 2、熟悉 (1)临床医学的基础和专业理论知识。

2014年中国医学院校排名前50一览表

2014年中国医学院校排名前50一览表 本排名依据国家有关部门公布的国家重点学科及实验室、省部级重点学科及实验室、博士点、院士、长江学者、国家杰青、国家人才计划、论文数量、博导数量、附属医院实力综合评价)。 1.清华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肿瘤医院) 2.北京大学医学部(人民医院、第一医院、第二医院、积水潭医院) 3.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中山医院、妇产科医院、华山医院) 4.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瑞金医院、仁济医院、新华医院、上海六院、上海九院) 5.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同济医院、武汉协和医院、梨园医院) 6.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中山一院、中山二院、中山三院肿瘤医院) 7.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华西医院、华西妇产儿童医院、华西口腔医院) 8南方医科大学(前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珠江医院、广州军区总医院) 9.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长海医院、东方肝胆医院) 10.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西京医院、口腔医院) 11.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新桥医院、大坪医院) 12.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湘雅一院、湘雅二院) 13.苏州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14.浙江大学医学院(浙医一院、浙医二院、邵逸夫医院) 15.中国医科大学(盛京医院、中国医大一院、中国医大四院) 16.首都医科大学(同仁医院、宣武医院、安贞医院、佑安医院) 17.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一院、二院、肿瘤医院) 18.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附属省立医院) 19.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部(白求恩第一医院、白求恩第二医院、白求恩第三医院) 20.山东大学医学院(齐鲁医院、山大二院、省立医院) 21.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医院、第二医院、中日联谊医院) 22.重庆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第二医院、儿童医院) 23.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医大二附属医院、肿瘤医院) 24.武汉大学医学院(湖北省人民医院、中南医院) 25.上海中医药大学(曙光医院、龙华医院、中医医院) 26.南京大学医学院(鼓楼医院、南京军区总医院) 27.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第二附属医院) 28.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第二附属,附属肿瘤医院) 29.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第二附属医院) 30青岛大学医学院(青岛大学医疗集团) 31.河北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第二医院) 32.郑州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第二附属医院) 33.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护国寺中医医院) 34.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第二附属医院) 35.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附属第二医院、附属协和医院 36.广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医院) 37.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第二医院) 38.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省中医院、第二附属医院) 39.山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第二医院) 40.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第二附属医院)

核医学重点归纳.(精选)

绪论 1定义: 核医学是利用放射性核素诊断、治疗疾病和进行医学研究的学科。 2核医学的内容出来显像外还有器官功能测定、体外分析法、放射性核素治疗 第一章 1、元素: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原子,化学性质相同,但其中子数可以不同,如131I和127I; 2、核素: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也相同,且具有相同能量状态的原子,称为一种核素。同一元 素可有多种核素,如131I、127I、3H、99m Tc、99Tc分别为3种元素的5种核素; 3、同质异能素:质子数和中子数都相同,但处于不同的核能状态原子,如99m Tc、99Tc 。 4、同位素:凡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质子数同,中子数不同)在周期表上处于相同位置,互 称为该元素的同位素。 5、放射性核素:原子核处于不稳定状态,需通过核内结构或能级调整才能趋于稳定的核素称 为放射性核素 6、放射性衰变:放射性核素的原子由于核内结构或能级调整,自发地释放出一种或一种以上 的射线并转化为另一种原子的过程称为放射性衰变。 7、电子俘获:原子核俘获核外的轨道电子使核内一个质子转变成一个中子和放出一个中微子 的过程 8、放射性衰变基本规律 对于由大量原子组成的放射源,每个原子核都可能发生衰变,但不是所有原子在同一时刻都发生衰变,某一时刻仅有极少数原子发生衰变。放射性核素衰变是随机的、自发的按一定的速率进行,各种放射性核素都有自己特有的衰变速度。放射性核素原子随时间而呈指数规律减少,其表达式为: N=N e-λt 指数衰减规律: N = N e-λt N 0: (t = 0)时放射性原子核的数目 N: 经过t时间后未发生衰变的放射性原子核数目 λ:放射性原子核衰变常数大小只与原子核本身性质有关,与外界条件无关; 数值越大衰变越快 9、半衰期:放射性原子核数从N 0衰变到N 的1/2所需的时间 10、放射性活度(A) 定义:单位时间内发生衰变的原子核数1Bq=1次× S-1 1Ci=3.7×1010 Bq 1Ci=1000mCi 11、比放射性活度定义:单位质量或体积中放射性核素的放射性活度。 单位: Bq/kg; Bq/m3; Bq/l 12、电离当带电粒子通过物质是和物质原子的核外电子发生静电作用,是电子脱离原子轨道 而发生电离 13、激发如果核外电子获得的能量不足以使其形成自由电子,只能有能量较低的轨道跃迁到 能量较高的轨道 14、散射带电粒子与物质的原子核碰撞而改变运动方向的过程 15、韧致辐射带电粒子受到物质原子核电场的影响,运动方向和速度都发生变化,能量减低, 多余的能量以x射线的形式辐射出来 16、湮灭辐射正电子衰变产生的正电子具有一定的动能,能在介质中运行一定得距离,当其 能量耗尽是可与物质中的自由电子结合,而转化为 17、光电效应光子同(整个)原子作用把自己的全部能量传递给原子,壳层中某一电子获得动 能克服原子束缚跑出来,成为自由电子,光子本身消失了。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原理,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坚持真理,献身科学,作风严谨,为人正派,具有较强的独立从事医学影像诊断学科研和教学,热爱专业,适应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专门人才。 二、研究方向 1、分子影像诊断与研究 2、脑肿瘤MRI与病理对照分析 3、脑血管MRA与CTA的研究 4、高分辨CT在肺间质性病变诊断上的研究 5、脑、心脏、肾灌注成像研究 6、血管性病变介入治疗的临床、实验研究 7、三维成像研究 8、血管病和介入超声研究 9、电子束CT在心血管病的应用研究 三、招生对象 已获医学(医学影像专业)学士的在职人员、应届本科毕业生,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考试合格,再经面试合格者。 四、学习年限 硕士生学习年限一般为2.5年。 五. 课程设置 A类: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2学分) 自然辩证法(2学分) 公共英语(4学分) B类: 分子生物学(4学分) 生化分析(4学分) 神经解剖学(4学分)

C类: 医学影像学(4学分) 影像解剖学(2学分) 影像技术与基础(2学分) D类: 医学统计学(4学分) 医用微机(2学分) 医学文献检索(2学分) 医学免疫学(3学分) 细胞免疫学(2学分) 肿瘤学(2学分) 医学电子学(2学分)肿瘤生物学(2学分)六,培养方式 第一阶段:集中学习学位课程,由医学院统一组织教学。 第二阶段:主要进行专业基础技能训练,同时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医学影像诊断与技术的培养与教学能力,查阅和综述专业文献。 第三阶段:进行专业定向培养,包括各研究方向特定的实验技能,科研设计,影像设备使用,专业知识学习,课题研究,撰写论文,毕 业答辩。 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需要参加教研室和院、校组织的各种学术活动和讲座,以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七. 考核方式 1、公共课及基础课以笔试为主,由有关教研室负责考核工作。 2、专业课除笔试考核外,要求写专题综述报告,以了解研究生对专业知 识的掌握和综合分析的能力。 3、中期考核 为了保证研究生的质量,在入学后的第三学期末进行中期考核。由导师组成的研究生中期考核小组对研究生学位课程,论文进展情况以及掌握国内外最新研究动态等方面进行考核,考核小组本着公正、负责、实事求是的态度对研究生做出评价,评定成绩。对成绩不合格或完成学业确有困难者,劝其退学或作肄业处理。

13核医学总结

13核医学总结 13核医学总结 13核医学总结本文简介:核医学绪论核医学是一门利用开放型放射性核素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学科将放射性核素引入拟检查的脏器内,利用放射性核素探测仪器实现脏器和病变显示的方法称作放射性核素显像。是一种独特的功能显像,显示的是器官的血供、功能与代谢活动。凡不将放射性核素引入体内者称体外检查法或体外核医学,最有代表性的是放射免疫分析(R。 13核医学总结 核医学 绪论 核医学是一门利用开放型放射性核素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学科 将放射性核素引入拟检查的脏器内,利用放射性核素探测仪器实现脏器和病变显示的方法称作放射性核素显像。是一种独特的功能显像,显示的是器官的血供、功能与代谢活动。 凡不将放射性核素引入体内者称体外检查法或 体外核医学,最有代表性的是放射免疫分析(Radioimmunoassay

RIA) 元素: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原子,化学性质相同,但其中子数可以不同,因而物理性 能不同,如131I和127I 。 核素: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也相同,且具有相同能态的原子,称为一种核素。 同位素:凡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质子数同,中子数不同)在周期表上处于相同位置,互称为该元素的同位素。 每秒钟1次核衰变,称为1贝克 核医学必备的物质条件:放射性药物 放射性试剂 核医学仪器 放射性药物 凡引入体内用作诊疗的放射性核素及其标记化合物。分为:诊断用药(γ射线) 治疗用药(β- 射线 ) 放射性试剂 不需引入体内的放射性核素及其标记化合物。 静态显像(static

imaging) 当显像剂在脏器内或病变处的浓度处于稳定状态时进行显像称为静态显像。 多用作观察脏器和病变的位置、形态、大小和放射性分布。 阳性显像(positive imaging) 又称热区显像(hot spot imaging)指在静态影像上主要以放射性比正常增高为异常的显像 阴性显像(negative imaging) 又称为冷区显像(cold spot imaging)指在静态影像上主要以放射性比正常减低为异常的显像 中枢神经系统 脑血流灌注显像 原理 应用一类能自由通过血脑屏障(BBB Blood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考核试题库_川大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复习提纲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放射性核素 凡原子核内质子数、中子数和能量状态均相同的一类原子,称为一种核素。按其能量状态,分为稳定性核素和放射性核素。放射性核素指能自发的发生核内成分或能态的改变而转变为另一种核素,同时释放出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射线,即能进行放射性核衰变的核素。 2、同位素 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同一化学元素的多种原子,在周期表上占有同一位置,其化学行为几乎相同,但原子质量或质量数不同,其质谱行为、放射性转变和物理性质不同。 3、天然放射性本底 天然放射性本底是指在辐射测量中,被测源之外的其它天然辐射源,包括宇宙射线和来自天然放射性核素如钾-40、碳-14、镭-226、钍-232及衰变产物等所产生的总辐射水平。 4、甲状腺冷结节 甲状腺结节与邻近正常甲状腺组织相比放射性减低或缺损,表明结节组织分化不良,无功能或功能低下,常见于甲状腺囊肿、钙化、纤维化、出血、甲状腺癌等,此类结节恶变率较高。 5、甲状腺热结节 甲状腺结节与邻近正常甲状腺组织相比放射性增高,表明结节组织功能亢进,常见于功能自主性甲状腺腺瘤。 6、利尿肾图 应用利尿剂通过利尿作用得到的肾图称利尿肾图。有助于鉴别机械性尿路梗阻和非梗阻性尿路扩张,非梗阻性尿路扩张患者利尿肾图表现为C段曲线迅速下降,机械性梗阻患者利尿肾图与与常规肾图无显著变化。 7、三时相骨显像 显像仪置低能通用型准直器,成人静脉“弹丸式”注射99TC-MDP15-25mci,即刻开始显像采集,首先以1帧/1-3秒速度采集60s,获得动脉灌注像即“血流相”

然后以1帧/分或300-500k/帧采集1-5帧,获得血池相,2-6小时后采集静态显像,为“延迟相”,通常称为三时相骨显像。 8、左心室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量的百分比。 9、交叉性小脑失联络 脑梗死时,梗死区同侧或对侧的局部脑组织呈现低血流灌注,而此类低血流灌注并非是由于脑的器质性病变所引起,而是一种血管神经反应。最常见到的是“交叉性小脑失联络”(CCD),即:运动皮质的脑卒中将干扰皮质脑桥小脑束的传导,引起病变对侧小脑半球的血流与放射性代谢的减低。 10、肺灌注显像 经肺静脉注射大于毛细血管直径的放射性颗粒后,这些颗粒与肺动脉血混合均匀并随机地一过性嵌顿在毛细血管或肺小动脉内,其在肺内的分布与局部血流量成正比,通过体外测定肺内放射性分布并进行肺显像即可反映局部肺血流灌注情况,故称肺灌注显像。 11、骨显像的“过度曝光征” 即超级骨显像,是显像剂异常浓聚的特殊表现,显像剂在中轴骨和附肢骨近端呈均匀,对称性异常浓聚,或广泛异常浓聚,组织本地很低,骨骼影像异常清晰,肾脏和膀胱影像常缺失,常见于以成骨为主的肿瘤广泛性骨转移,甲旁亢等患者,产生的机制可能为疾病引起的全身骨骼广泛性反应性成骨,引入体内的显像剂多为代谢旺盛的骨骼摄取,很少经泌尿系统排泄。 12、放射化学纯度 放射性标记化合物的放射性活度占该样品的总放射性活度的百分比。 放化纯度(%)=标记物的放射性活度/样品总的放射性活度x100% 13、肝血池显像中的过度填充 肝血池显像平衡相病变部位放射性高于周围正常肝组织,有时可近于心血池,这种现象称“过度填充”,常见于肝血管瘤,可显示放射性明显高于周围正常肝组织的血管瘤体影像。 14、放射免疫分析中的非特异结合率

临床医学专业的高校排名

1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2 北京大学医学部(原北京医科大学) 3 复旦大学医学院 4 上海交通大学 5 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原中山医科大学) 6 华中科技大学 7 中南大学 8 四川大学 9 南方医科大学(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 10 浙江大学 11 首都医科大学 12 吉林大学 13 中国医科大学 14 山东大学 15 哈尔滨医科大学 16 武汉大学 17 河北医科大学 18 重庆医科大学 19 天津医科大学 20 南京医科大学 21 苏州大学 22 暨南大学 23 西安交通大学 24 郑州大学 25 南京大学 26 北京中医药大学 27 广西医科大学 28 山西医科大学 29 福建医科大学 30 中国药科大学 31 青岛大学 32 安徽医科大学 33 东南大学 32 汕头大学 34 新疆医科大学 35 广东医学院 36 广州医学院 37 南京中医药大学 38 广州中医药大学 39 大连医科大学 40 东南大学 41 上海中医药大学

42 沈阳药科大学 43 南昌大学 44 成都中医药大学 45 遵义医学院 46 温州医学院 47 南通大学 48 山东中医药大学 49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50 内蒙古医学院 51 徐州医学院 52 贵阳医学院 53 潍坊医学院 54 天津中医学院 55 同济大学 56 湖南中医药大学 57 南华大学 58 湖北中医药大学 59 滨州医学院 60 浙江中医学院 61 辽宁中医学院 62 泰山医学院 63 兰州医学院 64 新乡医学院 65 河南中医学院 66 江西中医学院 67 宁夏医学院 68 蚌埠医学院 69 川北医学院 70 江苏大学 71 皖南医学院 72 锦州医学院 73 佳木斯大学 74 延边大学 75 泸州医学院 76 厦门大学 77 湖南师范大学 78 沈阳医学院 79 长春中医学院 80 广东药学院 81 福建中医学院 82 陕西中医学院 83 石河子大学

影像医学和核医学科细责

专科医师/住院医师培养标准 医学影像科细则 (讨论稿) 医学影像科学涉及面广,整体性强,发展迅速,是一门独立而成熟的学科。它的研究范围主要由以下三部分组成:1.放射医学,包括传统的X线诊断、计算机体层成像(CT)、磁共振成像(MRI)、介入性放射学;2.超声医学(US),包括B型超声、超声心动图、介入超声;3.核医学,包括γ照相、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照相(SPEC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照相(PET)和介入核医学。鉴于该学科专科医师日后从事的医疗工作侧重点不同,因此,培训计划的特点既包括有共性部分,也包括个性的部分。 专科培养阶段(第1~3年) 一、培养目标 着重三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培训,训练观察和逻辑推理能力。了解影像医学和核医学的现状和发展前景,建立较为完整的现代医学影像概念(包括影像诊断及其治疗)。通过培训使受训者达到能独立从事本专业工作的水平,并能够在上级医师的指导下,进行简单的科研工作。 二、培养方法 第一年、在学科内各专业组之间轮转,专业组内培训6个月、各专业组之间培训6个月。其轮转时间依所从事专业不同而异。 第二年、相关临床科室轮转,内科4个月、外科4个月、非指定科室培训4个月(即根据本专业所涉及的科室进行安排,其中包括儿科,妇产科,神经内科和神经外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等;此外,也可根据专业特点适度延长在内、外科的培训时间)。 第三年、本专业组内进行专科培训。 三、培养内容与要求 (一)第一年的第1~6月:本专业组内培训 1、轮转目的: 系统掌握和熟悉本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操作,初步掌握本学科所涉及的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诊断和治疗原则。了解这些专业组的日常工作程序、内容及涉

核医学考试 分章重点总结

K L M N 原子核结构: X为元素符号 Z为质子数 N为中子数 A为质量数 元素——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原子,化学性质相同,但其中子数可以不同,如131I 和127I; 核素——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也相同,且具有相同能量状态的原子,称为一种核素。同一元素可有多种核素,如131I、127I、3H、99m Tc、99Tc分别为3种元素的5种核素; 同位素——凡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质子数同,中子数不同)在周期表上处于相同位置,互称为该元素的同位素。eg 131i 127i 同质异能素——质子数和中子数都相同,但处于不同的核能状态原子,如99mTc、99Tc .基态:能量处于量低的稳定能级状态称之为基态。

激发态:原子获得能量时,即具有较高的能级状态时称为原子的激发态。 退激:处于激发态时电子不稳定,非常容易将多余的能量以光子的形式辐射释放出来而回到基态的过程称为退激。 一、核衰变方式 1. α衰变:α粒子得到大部分衰变能,α粒子含2个质子,2个中子 α衰变:241Am(镅)→237Np(镎)+4He α衰变:射程短、能量大、破坏力强、屏蔽用低原子序数物质即可 2. β衰变 ?β-衰变:3215P → 3216S + β- + Ue + 1.71MeV(富中子)β-衰变:3H→3He+ β- ? ?正电子衰变:137N → 136C + β++ υ + 1.190MeV(贫中子)正电子衰变:11C→11B+ β+ ? β射线本质是高速运动的电子流 β衰变:射程、能量适中适合治疗、显像、屏蔽首先低原子序数物质再用高原子序数物质 γ衰变 γ衰变往往是继发于α衰变或β衰变后发生,这些衰变后,原子核还处于较高能量状态,由激发态回复到基态时,原子核释放出γ射线。 ?99Mo → 99m Tc + β-→ 99Tc + γ (T : ①66.02d; ②6.02h) 1/2 ?131I → 131Xe + β- +γ :8.04d) (T 1/2 γ衰变:99m Tc→99Tc γ衰变射程长、能力低、适合显像屏蔽用高原子序数物质 γ衰变特点: 1.从原子核中发射出光子 2.常常在α或β衰变后核子从激发态退激时发生 3.产生的射线能量离散 4.可以通过测量光子能量来区分母体的核素类别 P26 对于由大量原子组成的放射源,每个原子核都可能发生衰变,但不是所有原子在同一时刻都发生衰变,某一时刻仅有极少数原子发生衰变,但其衰变数目与原子核数目的比率是固定不变化,这个的概率称之为衰变常数(λ) 带电粒子与物质的作用(α,β) Ionization 电离 Excitation 激发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硕士专业学位考试大纲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硕士专业学位考试大纲

同等学力人员申请临床医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硕士专业学位 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大纲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I.考试范围 要求考生系统掌握医学影像专业基础知识及各系统大体解剖、正常影像解剖和变异。掌握各种影像检查方法(X 线、DSA、CT、MRI、B 超、核医学)的特点、基本成像原理、适应证和禁忌证、图像质量控制及图像后处理技术、对比剂的使用、毒副作用的表现及抢救原则。了解各种介入治疗方法的治疗原则、适应证和禁忌证。了解各系统疾病的病因、病理学改变、临床特点、实验室相关检查项目的临床意义、治疗原则及相关临床学科知识,掌握并能综合应用各系统常见疾病的影像学表现、影像诊断和鉴别诊断,了解各系统少见疾病或疑难疾病的影像学表现、影像诊断和鉴别诊断。 II.考试要求 要求考生系统掌握影像医学中最主要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且能运用它们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能力要求】主要测试考生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 1.对医学影像学领域中最主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2.运用这些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有关的理论和实际问题做出综合判断和评 论的正确程度3.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III.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一、答卷方式 闭卷、笔试。 二、考试时间 180 分钟(试卷满分为100 分)。三、题型分数比例 选择题A1 型选择题85 题约42.5% A2 型选择题40 题约20% B 型选择题50 题约25% X 型选择题25 题约12.5% IV.大纲内容 第一部分放射医学 一、医学影像检查技术

1. X 线成像(掌握) 2.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识记) 3.计算 机断层成像(CT)(掌握) 4.磁共振成像(MRI)(掌握) 二、呼吸系统 1.检查方法(掌握)? 2.正常影像解剖及基本病变影像学表现(掌握) 3.肺部肿瘤病因病理(识记)、临床特点(识记)、影像学表现(应用)、诊断和鉴别诊断(应用) 4.肺部感染性疾病(肺炎、肺结核、肺脓肿等)病因病理(识记)、临床特点(识记)、影像学表现(应用)、诊断和鉴别诊断(应用) 5.气管和支气管疾病病因病理(识记)、临床特点(识记)、影像学表现(掌握)、诊断和鉴别诊断(掌握) 6.支气管及肺先天性病变病因病理(识记)、临床特点(识记)、影像学表现(掌握)、诊断和鉴别诊断(掌握) 7.胸部外伤病因病理(识记)、临床特点(识记)、影像学表现(掌握)、诊断和鉴别诊断(掌握) 8.肺间质性疾病病因病理(识记)、临床特点(识记)、影像学表现(掌握)、诊断和鉴别诊断(掌握)

核医学知识点总结

核医学知识点总结 1.核医学(Nuclear medicine) :是用放射性核素及其标记物进行诊断、治疗疾病和医学研究的医学学科。 2.核医学常用设备: 3.放射性药物含有放射性核素, 用于医学诊断和治疗的一类特殊制剂。 放射性药品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文号的放射性药物 4.核素(nuclide):是指质子数、中子数均相同,并且原子核处于相同能级状态的原子称为一种核素。 同位素(isotope):凡具有相同质子数但中子数不同的核素互称同位素。 同质异能素:(isomer)是指质子数和中子数都相同,但原子核处于不同能态的原子 放射性核素(radionuclide):原子核处于不稳定状态,需通过核内结构或能级调整才能趋于稳定的核素称为放射性核素。 放射性衰变:放射性核素自发的释放出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射线并转化为另一种原子的过程。 半衰期:放射性原子核数从N0衰变到N0的1/2所需的时间 5.α衰变:α粒子含2个质子,2个中子,质量大,带电荷,故射程短,穿透力弱。主要用于治疗 β衰变: β-衰变:射线的本质是高速运动的电子流,主要发生于富中子的核素。 特点:穿透力弱,在软组织中的射程仅为厘米水平。可用于治疗。 β+衰变:射线的本质是正电子,主要发生于贫中子的核素。 特点:正电子射程短. 在通常环境中不可能长时间稳定地存在,它碰到电子就会发生湮灭,产生一对能量为511kev、方向相反的γ光子。主要用于正电子发射断层仪显像(PET) 电子俘获原子核俘获一个核外轨道电子使核内一个质子转变成一个中子和放出一个中微子的过程。电子俘获导致核结构的改变伴随放出多种射线。如特征X射线、俄歇电子、γ射线、内转换电子。应用:核医学显像、体外分析、放射性核素治疗 γ衰变:原子核从激发态回复到基态时,以发射光子形式释放过剩的能量。 往往是继发于α衰变或β衰变后发生特点:本质是中性的光子流,不带电荷,运动速度快(光速),穿透力强。适合放射性核素显像(radionuclide imaging)。 6.天然本底辐射:在人类生存的环境中,自然存在的多种射线和放射性物质。包括宇宙射线、宇宙射线感生放射 性核素和地球辐射 7.确定性效应:指辐射损伤的严重程度与所受剂量成正相关,有明显的阈值,剂量未超过阈值不会发生有害效应。 如辐射致眼晶体损伤引发白内障,辐射致皮肤反应(干性或湿性脱皮)、或血液系统疾病如再障等。消化系统反应等。 随机性效应:指效应的发生机率(或发病率而非严重程度)与剂量相关,不存在阈值。如辐射致癌、致畸变的效应。这种效应多是远期效应。 8.辐射防护的目的:防止有害的确定性效应,限制随机效应的发生率,使之得到可以接受的水平。总的是使一切 具有正当理由的照射应保持在可以合理做到的水平。 辐射防护的原则:实践的正当化放射防护最优化个人剂量限值

2015年天津医科大学105107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专业学位)考研参考书专业课考研真题考录比复试线

育明教育中国考研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 育明教育官方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3f14631952.html, 1 育明教育天津分校2015年天津地区15所高校考研辅导必备 天津分校地址南京路新天地大厦2007 专注考研专业课辅导8年天津地区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 天津分校赵老师与大家分享资料 育明教育,创始于2006年,由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的教授投资创办,并有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等知名高校的博士和硕士加盟,是一个最具权威的全国范围内的考研考博辅导机构。更多详情可联系育明教育天津分校赵老师。 2015年天津医科大学105107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专业学位)考研参 考书专业课考研真题考录比复试线 专业代码、名称及研究方向拟招生人数考试科目备注信息 105107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专业学位) 01影像医学18初试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6西医综合④无复试笔试科目:人体解剖学 02核医学4初试科目:①101思想政治

育明教育中国考研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 育明教育官方网站: https://www.360docs.net/doc/3f14631952.html, 2 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6西 医综合④无复试笔试科目: 生物化学 考研政治每年平均分在4,50分,不是很高,政治取得高分除了靠记忆力还要有一定的技巧,今天我就考研政治中的一些答题技巧,来和同学们分享一下。 选择题分值为50分。其中单选题16道,满分16分;多选题17道,满分34分。选择题由于考查范围广,涉及的知识点零散,这种题型很需要考生对教材和大纲有系统而熟练的掌握。选择题中,多选题的难度较大,它是拉开政治分数的一个题型之一。 单项选择题 政治单选是属于必得的高分题型。而应 对单选这种题型,考生在记忆相关概念时一 定要明晰,不能模棱两可,尤其是容易混淆 的概念,一定要注意区分。而最能帮助考生 区分的方法是适度的习题训练,通过练习来 加强记忆和理解。在得分方面,单选题总分 值在16分,考生最好拿12分以上的分数。 解答单项选择题要掌握一定的技巧,掌 握技巧的前提是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 第一步是读懂题,审好题,准确把握题 干的规定性。即题干所要求回答的是什么问 题,在什么范围、方面、角度和条件下回答 这一问题; 第二步是鉴别和判断选择题肢项。题肢选项分两类,一类是不符合题意的应排除掉。 这又分三种: ①第一种是题肢选项本身观点错误和含有错误成份,试题要求又是正确的; ②第二种是题肢选项本身观点虽然正确,但与题干要求无关的;第三种题肢选项中概 念和判断的外延大于或小于题干规定的外延要求;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xzhmu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Medical Imaging and Nuclear Medicine (专业代码100207) Ⅰ. 医学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为适应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二十一世纪医药卫生高层次专门人才,影像医学与核医学科学术学位培养目标如下: 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社会主义祖国,遵纪守法,具有高尚医德医风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祖国医学事业献身的精神。 2.了解和掌握科研工作的全过程,在导师指导下能进行科研设计,确立科研路线及分析方法、总结科研结果,并训练有一定的教学能力。 3.系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本专业国内外进展,在临床工作上,能掌握基本操作及常见病的诊断。 4.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有较强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能熟练地阅读专业外文资料。 5.身心健康。 二、学习年限和总体时间安排 学习年限为三年。 第一学期集中学习公共必修课、指定选修课、专业必修课及选修课等,参加研究生学术例会。 第二至四学期开始临床培训,为期12个月。第一学期结束前开始作文献综述报告、开题报告及评议。第二学期结束前完成文献综述、开题报告及评议。 第五至六学期进行科学研究和答辩12个月。第二学期中期举行预答辩,6月初举行答辩。 研究生第二、三年级均不享受寒暑假,两年中休假日为40天,即每年20天,由研究生申请,导师安排。具体培养进程参照研究生学院颁发的《徐州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进程表》。 三、研究方向 1.影像诊断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2.放射诊断的基础与应用研究

3.介入放射学的基础与应用研究 4.超声诊断的基础与应用研究 5.临床核医学的基础与应用研究 四、课程设置与要求 (一)课程设置(见课程设置表) 包括公共必修课、指定选修课、专业必修课及选修课(根据研究方向不同在导师指导下选择以下各类课程)。 备注:大学英语六级考试未通过的研究生必须选修英语(普通班),通过的研究生可根据自身需要选

核医学重点总结

第一张绪论 核医学概念:利用放射性示踪技术探索生命现象、研究疾病机制和诊断疾病的学科;是利用放射性核素及其制品进行内照射治疗和近距离治疗的学科。 第二章核医学物理基础、设备和辐射防护 衰变类型:α衰变(产生α粒子);β–衰变(产生βˉ粒子(电子));β+衰变(正电子衰变)与电子不同的是带有正电荷;电子俘获;γ衰变。韧致辐射带电粒子受到物质原子核电场的影响,运动方向和速度都发生变化,能量减低,多余的能量以x射线的形式辐射出来 电子俘获:质子从核外取得电子变为中子。由于外层电子与内层能量差,形成的新核素的不稳定常产生:特征性X射线-能量转化;俄歇电子:能量 使电子脱离轨道。 衰变规律:放射性核素原子数随时间以指数规律减少。指数衰减规律 e-λt N = N (t = 0)时放射性原子核的数目 N 0: N: 经过t时间后未发生衰变的放射性原子核数目 λ:放射性原子核衰变常数大小只与原子核本身性质有关,与外界条件无关; 数值越大衰变越快 带电粒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电离作用、激发作用) γ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电子对生成)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电子对生成: 辐射防护目的:防止有害的确定性效应, 限制随机效应的发生率,使之达到可以接受的水平。 总之是使一切具有正当理由的照射保持在可以合理做到的最低水平。 非随机效应有阈值正相关; 随机效应无阈值严重程度与剂量无关。 基本原则:实践正当化;防护最优化;个人剂量限制。外照射防护措施:1.时间2.距离3.屏蔽电离辐射生物学效应对机体变化:按效应出现的对象,分为躯体效应(somatic effect)及遗传效应(genetic effect)。按效应出现的时间,分为近期效应(short-term effect)及远期效应( long-term effect)。按效应发生的规律,分为随机效应(stochastic effect)及非随机效应( non-stochastic effect)。 2、正电子显像常用标记核素 11C、13N、15O和18F 18F-FDG半衰期:110分钟 第四章放射性示踪与显像技术 放射性核素制备1.核反应堆制备。 2.医用回旋加速器制备。3.放射性核素发生器(长半衰期核素产生短半衰期核素)。应用最广的是99Mo(钼)66h-99mTc

2015考研南开大学医学院105107影像医学与核医学考试科目及研究方向考研真题解析

1/15 【育明教育】中国考研考博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官方网站: https://www.360docs.net/doc/3f14631952.html, 1 育明教育天津分校2015年天津地区15所高校考研辅导必备 天津分校地址南京路新天地大厦2007 专注考研专业课辅导8年天津地区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 天津分校王老师与大家分享资料 育明教育,创始于2006年,由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的教授投资创办,并有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等知名高校的博士和硕士加盟,是一个最具权威的全国范围内的考研考博辅导机构。更多详情可联系育明教育天津分校王老师。 2015考研南开大学医学院105107影像医学与核医学考试科目及研究方向考研真题解析 105107影像医学 与核医学(专业学 位)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6西医综合④--无专业硕士。不允许少数民族骨干计划、强军计划和国防生报考。本专业只招收本科专业为临床医学专业的考生。医学院专业硕士(含各个专业学位)共招生 15名,不含在医学院计划录取的33人中。_01神经影像诊断 与磁共振应用 _02腹盆部疾病的 影像诊断

2/15 【育明教育】中国考研考博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官方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3f14631952.html, 2 人其实是一种习惯性的动物。无论我们是否愿意,习惯总是无孔不入,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可否认,每个人身上都会有好习惯和坏习惯,正是这些好习惯,帮助我们开发出更多的与生俱来的潜能。站在考研的角度上,好的学习习惯是有共通之处的。在此王老师谈谈考研路上特别需要的那些好的学习习惯。1.制定科学合理的复习计划 每个人的学习情况不一样,复习计划也会有所不同。但是在复习计划里一定要明确一点:多长时间内,完成什么内容的复习。并且要尽量将这样的计划做细一些,最好细致到一周内(甚至一天内)完成什么内容的复习。这样详细的计划会让你的复习更有目标感,落实起来有据可依也会更好。此外,在制定复习计划时一定要找到自己的薄弱科目,为薄弱科目的复习多安排些时间。总之,考研复习就像马拉松,以一定的步伐有节奏地坚持跑下去,才能取得好成绩。 2.及时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制定完复习计划之后,一定要严格执行,要在规定的时间完成规定的复习任务。把每个规定的复习时间分成若干时间段,根据复习内容,为每个时间段规定具体的复习任务,并要求自己必须在一个时间段内完成一个具体的复习任务。这样做,可以减少乃至避免学习时走神或注意力涣散的情况,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还可以在完成每个具体的复习任务后,产生一种成功的喜悦,使自己愉快地投入

医学类专业大学排名

医学学科排名 2008-08-28 11:17 中药学:北京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 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复旦大学 免疫学:北京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病原生物学:复旦大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北京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复旦大学、中南大学、汕头大学法医学:西安交通大学 放射医学:苏州大学 内科学(心血管病,血液病):北京大学 内科学(心血管病,血液病,消化系病;内分泌与代谢病):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内科学(呼吸系病):中国医科大学 内科学(心血管病,传染病,肾病):复旦大学 内科学(血液病,消化系病,内分泌与代谢病):上海第一二医科大学 内科学(血液病):苏州大学 内科学(传染病):浙江大学 内科学(心血管病,呼吸系病):华中科技大学 内科学(内分泌与代谢病):中南大学 内科学(肾病):中山大学 内科学(传染病):重庆医科大学 内科学(呼吸系病):四川大学、广州医学院 儿科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重庆医科大学 神经病学:吉林大学、复旦大学、中南大学、中山大学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北京大学、中南大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北京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中国医科大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复旦大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重庆医科大学 外科学(骨外,泌尿外):北京大学 外科学(胸心外):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外科学(神外):首都医科大学 外科学(普外,泌尿外,神外,骨外):复旦大学 外科学(整形):上海第一二医科大学 外科学(普外):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 外科学(胸心外):中南大学 外科学(泌尿外):天津医科大学 妇产科学:北京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华中科技大学 眼科学:北京大学、首都医科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 耳鼻咽喉科学:首都医科大学、复旦大学 肿瘤学:北京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天津医科大学运动医学:北京大学 麻醉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口腔基础医学:武汉大学、北京大学、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四川大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北京大学、山东大学 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华中科技大学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哈尔滨医科大学

核医学重点归纳

核医学 第一到第四章 绪论 1定义: 核医学是利用放射性核素诊断、治疗疾病和进行医学研究的学科。 2核医学的内容出来显像外还有器官功能测定体外分析法放射性核素治疗 第一章 1元素——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原子,化学性质相同,但其中子数可以不同,如131I和127I;2核素——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也相同,且具有相同能量状态的原子,称为一种核素。同一元素可有多种核素,如131I、127I、3H、99m Tc、99Tc分别为3种元素的5种核素; 3同质异能素——质子数和中子数都相同,但处于不同的核能状态原子,如99m Tc、99Tc 。4同位素——凡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质子数同,中子数不同)在周期表上处于相同位置,互称为该元素的同位素。 5原子核处于不稳定状态,需通过核内结构或能级调整才能趋于稳定的核素称为放射性核素6放射性核素的原子由于核内结构或能级调整,自发地释放出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射线并转化为另一种原子的过程称为放射性衰变。 7 α衰变 α粒子得到大部分衰变能,α粒子含2个质子,2个中子 α射线射程短能量单一对开展体内恶性组织的放射性治疗具有潜在的优势 8 β衰变发生原因——母核中子或质子过多 β射线本质是高速运动的电子流 Β粒子穿透力弱,射程仅为厘米水平,可用于治疗如I 131治疗甲状腺疾病。 9电子俘获 原子核俘获核外的轨道电子使核内一个质子转变成一个中子和放出一个中微子的过程 10 γ衰变发生由于原子核能量态高,从高能态向低能态跃迁,在这个过程中发射γ射线,原子核能态降低。 γ射线是高能量的电磁辐射——γ光子 11放射性衰变基本规律 对于由大量原子组成的放射源,每个原子核都可能发生衰变,但不是所有原子在同一时刻都发生衰变,某一时刻仅有极少数原子发生衰变。放射性核素衰变是随机的、自发的按一定的速率进行,各种放射性核素都有自己特有的衰变速度。放射性核素原子随时间而呈指数规律减少,其表达式为:N=N0e-λt 指数衰减规律 N = N0e-λt N0: (t = 0)时放射性原子核的数目 N: 经过t时间后未发生衰变的放射性原子核数目 λ:放射性原子核衰变常数大小只与原子核本身性质有关,与外界条件无关; 数值越大衰变越快 12半衰期(half-live):放射性原子核数从N0衰变到N0的1/2所需的时间 13放射性活度(activity, A) 定义:单位时间内发生衰变的原子核数1Bq=1次×S-1 1Ci=3.7×1010 Bq 1Ci=1000mCi 14比放射性活度定义:单位质量或体积中放射性核素的放射性活度。 -单位:Bq/kg; Bq/m3; Bq/l 15电离当带电粒子通过物质是和物质原子的核外电子发生静电作用,是电子脱离原子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