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齿轮减速器的完整课程设计
二级减速器课程设计(详细完整样版)

二级减速器课程设计(样版)一、课程简介●介绍二级减速器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领域。
强调其在机械传动系统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二、原理与结构●详细介绍二级减速器的工作原理,并讲解其内部结构和组成部件。
包括齿轮的种类、齿轮传动的工作原理等。
三、齿轮计算与设计●介绍齿轮传动的计算方法,包括模数、齿轮比、啮合角等概念,并讲解如何进行齿轮的选型和设计。
四、二级减速器的优缺点●分析二级减速器的优势和限制,探讨其适用范围和特点。
同时介绍其他类型减速器的比较。
五、二级减速器的应用案例●展示二级减速器在各种机械传动系统中的实际应用案例,包括工业生产、交通运输、航空航天等领域。
六、选材与制造工艺●介绍二级减速器的常用材料选择原则,以及制造工艺和加工方法。
包括热处理、表面处理等关键技术。
七、维护与故障排除●详细讲解二级减速器的维护方法和注意事项,以及常见故障的排除方式。
强调定期检查和润滑的重要性。
八、创新发展趋势●探讨当前二级减速器领域的创新发展趋势,包括数字化技术的应用、轻量化设计和绿色制造的趋势等。
九、实践操作与实验●提供实际的二级减速器实验环节,让学生能够亲自操作和观察,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十、课程评估与学习成果●设计课程评估方式,包括考试、实验报告、项目作业等形式,以评估学生对二级减速器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十一、参考资料和资源●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学术论文和网上资源,供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深入了解二级减速器的相关知识。
十二、学习支持与辅导●提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支持和辅导,包括答疑时间、学习小组、实验室指导等形式,以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
以上是关于二级减速器课程设计的详细完整版内容。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将掌握二级减速器的原理与结构、齿轮计算与设计、应用案例、制造工艺等相关知识,培养他们在机械传动领域中的专业能力和实践技能。
同时,通过实践操作和实验环节,能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所帮助。
二级减速器课程设计说明书

二级减速器课程设计说明书一、设计任务设计一个用于特定工作条件的二级减速器,给定的输入功率、转速和输出转速要求,以及工作环境和使用寿命等限制条件。
二、传动方案的拟定经过对各种传动形式的比较和分析,最终选择了展开式二级圆柱齿轮减速器。
这种方案结构简单,尺寸紧凑,能够满足设计要求。
三、电动机的选择1、计算工作机所需功率根据给定的工作条件和任务要求,计算出工作机所需的功率。
2、确定电动机的类型和型号综合考虑功率、转速、工作环境等因素,选择合适的电动机类型和型号。
四、传动比的计算1、总传动比的计算根据电动机的转速和工作机的转速要求,计算出总传动比。
2、各级传动比的分配合理分配各级传动比,以保证减速器的结构紧凑和传动性能良好。
五、齿轮的设计计算1、高速级齿轮的设计计算根据传动比、功率、转速等参数,进行高速级齿轮的模数、齿数、齿宽等参数的设计计算。
2、低速级齿轮的设计计算同理,完成低速级齿轮的相关设计计算。
六、轴的设计计算1、高速轴的设计计算考虑扭矩、弯矩等因素,确定高速轴的直径、长度、轴肩尺寸等。
2、中间轴的设计计算进行中间轴的结构设计和强度校核。
3、低速轴的设计计算完成低速轴的设计计算,确保其能够承受工作中的载荷。
七、滚动轴承的选择与计算根据轴的受力情况和转速,选择合适的滚动轴承,并进行寿命计算。
八、键的选择与校核对连接齿轮和轴的键进行选择和强度校核,以确保连接的可靠性。
九、箱体结构的设计考虑减速器的安装、润滑、密封等要求,设计合理的箱体结构。
包括箱体的壁厚、加强筋、油标、放油螺塞等的设计。
十、润滑与密封1、润滑方式的选择根据齿轮和轴承的转速、载荷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润滑方式。
2、密封方式的选择为防止润滑油泄漏和外界灰尘进入,选择合适的密封方式。
十一、设计总结通过本次二级减速器的课程设计,对机械传动系统的设计过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各种因素对减速器性能的影响,通过计算和校核确保了设计的合理性和可靠性。
二级减速器课程设计完整版

二级减速器课程设计完整版IntroductionThe two-level reduction gear is a mechanical design used to reduce and control the rotational speed and torque of a machine. The mechanism comprises two sets of gears arranged in a series, where the first set reduces the speed while the second set preserves it. The gearboxes are used in various applications in industries, including power transmission, construction, automotive, and aerospace. The design of the gearbox is critical in ensuring that the machine operates efficiently and effectively. This document presents a comprehensive design of the two-level reduction gear course.ObjectiveThe objective of this course is to provide students with a functional understanding of the two-level reduction gear gearboxes' design and application. The course aims to equip students with the skills and knowledge to design and analyze gear systems for various applications in industry. The course will cover critical topics such as gear ratio calculation, kinematics and dynamics analysis, lubrication, and material selection.Course OutlineThe course will run for ten weeks, with two contact hours per week. The course outline includes:Week 1- Introduction to the Two-level Reduction gear- Gearbox design and applications- Types of gears- Concept of gear ratio and its importance- Difference between a two-level reduction gear and a single-level gearWeek 2- Gear Design Principles- Gearing calculations (Lewis equation, AGMA standard)- Design considerations for gear properties (Strength, wear, and contact stress)Week 3- Design of Gear Train- Gear train configurations (simple, compound, and planetary)- The concept of of gear stage and reduction ratio- Mechanics of gear systems- Optimization of gear arrangement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Week 4- Gear Quality and Precision- Metrics for evaluating gear quality (Material properties, machining tolerances, manufacturing errors)- Gear noise and vibration analysis- Understanding Gear Quality Charts (AGMA 2000)Week 5- Lubrication and Bearing Design- Lubricants and lubrication mechanisms (Boundary, Elastic, Hydrodynamic)- Bearing selection and designWeek 6- Kinematics and Dynamics Analysis of Gear Systems-Learn various kinematic and Dynamic analysis techniques- Familiarize yourself with software used for gear analysisWeek 7- Basic Gear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Applying finite element method to gear design- Objective of FEM Simulation in Gear DesignWeek 8- Non-Standard Gear Applications- Helical, Hypoid gears, and spiral bevel gears- Selecting gear types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Week 9- Material selection for Gearbox Components- Designing for strength and durability- Materials used in gearbox manufacturing- Heat treatmentWeek 10- Review of the entire course(wrap-up)The course will include Lab sessions and design projects to support the students learning. The lab sessions will focus on developing the practical skills to measure and analyze gear systems. The design projects will challenge the students to apply the knowledge they have acquired throughout the course and design functional gearboxes for specific industrial applications.ConclusionThis course design provides an in-depth understanding of the two-level reduction gear system, which is essential for engineering students' industrial applications. The course will equip students with the skills, knowledge, and experience to design efficient gear systems used in various industries. The course design is flexible and can be customized to suit various academic levels and professional training contexts.。
二级减速器课程设计完整版

二级减速器课程设计完整版1. 引言减速器是机械传动系统中常见的关键部件之一,用于降低传动装置的转速并提高扭矩输出。
二级减速器作为一种常见的减速器类型,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
本文旨在通过设计一个完整的二级减速器课程,介绍二级减速器的原理、设计和应用。
2. 二级减速器原理介绍2.1 主要结构组成二级减速器通常由输入轴、输出轴、两级齿轮传动系统和壳体组成。
其中,输入轴将动力源的旋转运动传递给第一级齿轮组,第一级齿轮组再将运动传递给第二级齿轮组,最终通过输出轴输出。
2.2 工作原理当输入轴旋转时,第一级齿轮组将动力传递给第二级齿轮组,通过齿轮的啮合关系实现速度的减速和输出转矩的增大。
第一级齿轮组的齿比用于实现初级减速,第二级齿轮组的齿比则用于实现次级减速。
3. 二级减速器设计步骤3.1 确定设计参数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和要求,确定二级减速器的输入转速、输出转矩、减速比等设计参数。
3.2 齿轮选择和设计根据确定的设计参数,选择适当的齿轮材料和规格,并进行齿轮的设计计算。
考虑到齿轮的强度和耐久性,要确保齿轮的模数和齿数满足设计要求,并进行齿形的优化设计。
3.3 轴的设计根据齿轮的参数和要求,设计输入轴和输出轴,并选择适当的材料和尺寸。
在轴的设计过程中,要考虑到扭矩传递和轴的刚度等因素,确保轴能够稳定运行并传递足够的扭矩。
3.4 壳体设计根据齿轮和轴的尺寸,设计适当的壳体结构和外形,并考虑到装配、润滑和散热等因素。
壳体的设计需要保证齿轮和轴可以正确安装和定位,同时提供良好的密封性和机械强度。
4. 二级减速器应用案例以工业搅拌机为例,介绍二级减速器在实际应用中的情况。
工业搅拌机通常需要较大的转矩和较低的转速,因此二级减速器是一种理想的传动选择。
通过连接电动机和搅拌机装置,二级减速器能够将高速低扭矩的电动机输出转换为低速高扭矩的搅拌机运动。
5. 总结通过对二级减速器的课程设计,我们全面了解了二级减速器的原理、设计和应用。
二级齿轮减速器课程设计

二级齿轮减速器课程设计二级齿轮减速器是机械工程中常见的一种机械传动装置,它能够将输入动力源(通常是一个高转速电机)的动能转换成较低转速较大扭矩的输出动能。
二级齿轮减速器的主要构成件包括轴承座,分配器,齿轮轴,主动齿轮,从动齿轮等,其结构合理,安全可靠,应用广泛,尤其在工业自动化过程中,它的使用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以“二级齿轮减速器课程设计”为标题,旨在帮助读者了解二级齿轮减速器及其课程设计方法,从而增强技术能力,提高新兴技术形成能力。
第二部分:二级齿轮减速器结构特点1、外形结构:二级齿轮减速器的外形具有紧凑的结构,外壳结实,表面平整;2、齿轮:齿轮有两种,即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齿轮齿数越多,则减速比也越大,齿轮锥度和齿轮模数精度也越高;3、轴承:二级齿轮减速器的轴承主要有滚珠轴承和滑动轴承,由于它们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工作稳定、结构可靠、装配方便等优点,所以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中。
第三部分:二级齿轮减速器课程设计1、分析实验内容:(1)分析二级齿轮减速器的构造及工作原理;(2)就二级齿轮减速器的分配器及其传动轴的计结构以及它们的运动特性进行分析;(3)研究不同减速比的二级齿轮减速器的减速特性。
2、实验内容:(1)设计二级齿轮减速器结构,根据载荷要求调整齿数、齿轮参数;(2)研究不同减速比的减速器结构,分析减速器的减速特性;(3)构建实验系统,测量不同减速比下二级齿轮减速器的转矩及转速特性曲线;(4)测试减速器的载荷性能,分析减速比对载荷性能的影响;(5)实施结果的数据分析,得出实验结论。
第四部分:结论以上就是本课程设计的内容以及实验测试操作步骤。
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测试,得出以下结论:1、减速比越大,减速装置的负荷能力越强;2、齿数不同,减速比也不同,减速器的输出转矩会随着减速比的改变而有所变化;3、减速器的轴承对减速器的使用寿命及运行效率起着重要的作用,必须选择合适的轴承类型;4、技术的发展有很多种不同的减速器类型,二级齿轮减速器只是其中之一,选择合适的减速器类型非常重要,这决定着机械传动系统的运行性能。
二级圆柱齿轮减速器课程设计

二级圆柱齿轮减速器课程设计
二级圆柱齿轮减速器课程设计
(一)课题名称
二级圆柱齿轮减速器的设计
(二)课题介绍
本课程设计旨在培养学生对二级减速机的结构分析能力和工程设计能力。
完成本课程设计,要求学生掌握减速器原理、结构图及其制造技术,完成设计图的作图,能分析和解决减速器工作状态下的荷载特性,能制造出符合实际要求的二级减速机。
(三)课题内容
1.分析减速器原理,研究减速器结构
2.仔细观察和研究二级减速器的比例和转速的变化特性
3.根据减速器的工作状态,按照实际要求制定减速器的参数设置
4.根据实际要求制造出符合实际要求的二级减速器
5.完成详细的减速器结构图的设计和作图
(四)实施过程
1.完成减速器原理研究,学习减速器结构图及其制造技术
2.分析减速器的比例和转速的变化特性
3.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减速器的参数设置,并按照实际要求制造出符合实际要求的二级减速机
4.制作减速器的结构图,确定各部件的尺寸及加工要求
5.完成减速器的调试和调整工作
(五)结论
完成本课程设计,学生可以掌握减速器原理、结构图及其制造技术,完成设计图的作图,能分析和解决减速器工作状态下的荷载特性,能制造出符合实际要求的二级减速机。
二级减速器课程设计完整版

目录1. 设计任务1.1设计任务设计带式输送机的传动系统,工作时有轻微冲击,输送带允许速度误差±4%,二班制,使用期限12年(每年工作日300天),连续单向运转,大修期三年,小批量生产。
1.2原始数据滚筒圆周力:900F N =输送带带速:%2.4(4)/v m s =±滚筒直径: 450mm1.3工作条件二班制,空载起动,有轻微冲击,连续单向运转,大修期三年;三相交流电源,电压为380/220V 。
2. 传动系统方案的拟定带式输送机传动系统方案如下图所示:带式输送机由电动机驱动。
电动机1通过联轴器2将动力传入两级齿轮减速计算及说明结果器3,再经联轴器4将动力传至输送机滚筒5带动输送带6工作。
传动系统中采P w =2.16k调整小齿轮分度圆直径1)计算实际载荷系数前段数据准备。
圆周速度v 。
齿宽b 。
2)计算实际载荷系数。
①查得使用系数=1。
②根据v=0.877m/s 、7级精度,查得动载荷系数=1.0。
③齿轮的圆周力查得齿间载荷分配系数=1.2。
④用表10-4插值法查得7级精度、小齿轮相对支承非对称分布时,得齿向载荷分布系数 1.420H K β=。
其载荷系数为3)可得按实际载荷系数算得的分度圆直径 及相应的齿轮模数3.按齿根弯曲疲劳强度设计 (1)试算齿轮模数,即1)确定公式中的各参数值。
①试选 1.3Ft K =。
②由式(10-5)计算弯曲疲劳强度的重合度系数Y ε。
计算[]Fa saF Y Y σ由图10-17查得齿形系数1 2.62Fa Y =2 2.18Fa Y =由图10-18查得应力修正系数sa1sa 21.55 1.76Y Y ==、由图10-24c 查得小齿轮的弯曲疲劳强度极限lim1500MPaF σ=;大齿轮的弯曲强度极限MPa 3802lim =F σ由图10-22查得弯曲疲劳寿命系数10.85FN K = 、20.88FN K =。
取弯曲疲劳安全系数S=1.4,得计算及说明 结果因为大齿轮的[]a sa F F Y Y σ大于小齿轮,所以取 2)试算模数 (2)调整齿轮模数1)计算实际载荷系数前的数据准备。
二级圆柱齿轮减速器课程设计

二级圆柱齿轮减速器课程设计二级圆柱齿轮减速器课程设计一、项目内容本课程设计主要完成二级圆柱齿轮减速器的设计、制作、安装和调试,包括:1. 对减速器的总体设计工作;2. 部件的材料选择、主要尺寸计算、图纸绘制;3. 各部件的加工;4. 各部件的安装;5. 性能测试和调整;6. 设备的试验;7. 论文写作。
二、材料准备减速器的零件材料有:铁芯、齿轮、销轴、衬套等,主要采用45#和20CrMnTi钢,齿面、里面渗碳处理,齿轮面精加工,表面抛光处理。
三、工艺工具准备1. 切削工具:定心器、拉刀、锯片、钢钢、铣刀、直刀、右切磨刀等。
2. 测量工具:卡尺、测微器、游标卡尺,表面粗糙度计,角度仪等。
四、实施步骤1. 设计阶段(1)完成减速器的总体设计,确定减速器的主要参数;(2)根据减速器主要参数,计算减速器各部件的尺寸和主要参数;(3)根据计算的尺寸和参数,绘制减速器零部件的图纸。
2. 加工阶段(1)根据图纸,采用型铣、削齿、磨齿等工艺,加工减速器的各个部件;(2)安装减速器各部件,将各部件安装在减速器的机械总成上;(3)对减速器各部件进行检验,保证减速器的尺寸和位置正确;(4)完成减速器的装配及性能测试。
3. 试验阶段(1)进行减速器试验,检验减速器各项性能指标;(2)分析减速器的试验结果,对减速器的性能进行分析;(3)根据试验结果对减速器的设计进行优化。
4. 总结报告阶段(1)根据实际情况,总结减速器的设计、制造、安装、调试和试验等过程;(2)根据试验结果,总结减速器的性能特点,并提出优化建议;(3)完成课程设计报告;(4)在课程答辩中做出充分的阐述与解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设计减速器设计说明书系别:专业: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职称:目录第一部分设计任务书 (4)第二部分传动装置总体设计方案 (5)第三部分电动机的选择 (5)3.1 电动机的选择 (5)3.2 确定传动装置的总传动比和分配传动比 (6)第四部分计算传动装置的运动和动力参数 (7)第五部分齿轮传动的设计 (8)5.1 高速级齿轮传动的设计计算 (8)5.2 低速级齿轮传动的设计计算 (15)第六部分传动轴和传动轴承及联轴器的设计 (23)6.1 输入轴的设计 (23)6.2 中间轴的设计 (27)6.3 输出轴的设计 (33)第七部分键联接的选择及校核计算 (40)7.1 输入轴键选择与校核 (40)7.2 中间轴键选择与校核 (40)7.3 输出轴键选择与校核 (40)第八部分轴承的选择及校核计算 (41)8.1 输入轴的轴承计算与校核 (41)8.2 中间轴的轴承计算与校核 (42)8.3 输出轴的轴承计算与校核 (42)第九部分联轴器的选择 (43)9.1 输入轴处联轴器 (43)9.2 输出轴处联轴器 (44)第十部分减速器的润滑和密封 (44)10.1 减速器的润滑 (44)10.2 减速器的密封 (45)第十一部分减速器附件及箱体主要结构尺寸 (46)设计小结 (48)参考文献 (49)第一部分设计任务书一、初始数据设计展开式二级斜齿圆柱齿轮减速器,初始数据F = 2700N,V = 1.95m/s,D = 380mm,设计年限(寿命):5年,每天工作班制(8小时/班):1班制,每年工作天数:300天,三相交流电源,电压380/220V。
二. 设计步骤1. 传动装置总体设计方案2. 电动机的选择3. 确定传动装置的总传动比和分配传动比4. 计算传动装置的运动和动力参数5. 齿轮的设计6. 滚动轴承和传动轴的设计7. 键联接设计8. 箱体结构设计9. 润滑密封设计10. 联轴器设计第二部分传动装置总体设计方案一. 传动方案特点1.组成:传动装置由电机、减速器、工作机组成。
2.特点:齿轮相对于轴承不对称分布,故沿轴向载荷分布不均匀,要求轴有较大的刚度。
3.确定传动方案:选择电动机-展开式二级斜齿圆柱齿轮减速器-工作机。
二. 计算传动装置总效率ηa=η14η22η32η4=0.994×0.972×0.992×0.96=0.85η1为轴承的效率,η2为齿轮啮合传动的效率,η3为联轴器的效率,η4为工作装置的效率。
第三部分电动机的选择3.1 电动机的选择圆周速度v:v=1.95m/s工作机的功率P w:P w=F×V1000=2700×1.951000=5.26Kw电动机所需工作功率为:P d=P wηa=5.260.85=6.19Kw工作机的转速为:n=60×1000VπD=60×1000×1.95π×380=98.1r╱min经查表按推荐的传动比合理范围,二级圆柱斜齿轮减速器传动比i=8~40,则总传动比合理范围为i a=8~40,电动机转速的可选范围为n d = i a×n = (8×40)×98.1 = 784.8~3924r/min。
综合考虑电动机和传动装置的尺寸、重量、价格和减速器的传动比,选定型号为Y132M-4的三相异步电动机,额定功率为7.5KW,满载转速n m=1440r/min,同步转速1500r/min。
电动机主要外形尺寸:3.2 确定传动装置的总传动比和分配传动比(1)总传动比:由选定的电动机满载转速n 和工作机主动轴转速n,可得传动装置总传动比为:i a=n mn=144098.1= 14.68(2)分配传动装置传动比:取两级圆柱齿轮减速器高速级的传动比为:i12=√1.3i=√1.3×14.68=4.37则低速级的传动比为:i23=ii12=14.684.37=3.36第四部分计算传动装置的运动和动力参数(1)各轴转速:输入轴:n I=n m=1440r╱min中间轴:n II=n Ii12=14404.37=329.52r╱min输出轴:n III=n IIi23=329.523.36=98.07r╱min工作机轴:n IV=n III=98.07r╱min (2)各轴输入功率:输入轴:P I=P d×η3=6.19×0.99=6.13KwP II=P I×η1×η2=6.13×0.99×0.97=5.89Kw 输出轴:P III=P II×η1×η2=5.89×0.99×0.97=5.66Kw 工作机轴:P IV=P III×η1×η3=5.66×0.99×0.99=5.55Kw 则各轴的输出功率:输入轴:P I′=P I×η1=6.13×0.99=6.07Kw中间轴:P II′=P II×η1=5.89×0.99=5.83Kw输出轴:P III′=P III×η1=5.66×0.99=5.6Kw工作机轴:P IV′=P IV×η1=5.55×0.99=5.49Kw (3)各轴输入转矩:电动机轴输出转矩:T d=9550×P dn m=9550×6.191440=41.05Nm输入轴:T I=9550×P In I=9550×6.131440=40.65Nm中间轴:T II=9550×P IIn II=9550×5.89329.52=170.7NmT III=9550×P IIIn III=9550×5.6698.07=551.17Nm工作机轴:T IV=9550×P IVn IV=9550×5.5598.07=540.46Nm各轴输出转矩为:输入轴:T I′=T I×η1=40.65×0.99=40.24Nm中间轴:T II′=T II×η1=170.7×0.99=168.99Nm输出轴:T III′=T III×η1=551.17×0.99=545.66Nm工作机轴:T IV′=T IV×η1=540.46×0.99=535.06Nm第五部分齿轮传动的设计5.1 高速级齿轮传动的设计计算1.选精度等级、材料及齿数(1)材料选择:由表选小齿轮材料为40Cr调质处理,硬度范围取为280HBS,大齿轮材料为45钢调质处理,硬度范围取为240HBS。
(2)一般工作机器,选用8级精度。
(3)选小齿轮齿数Z1 = 25,大齿轮齿数Z2 = 25×4.37 = 109.25,取Z2= 109。
(4)初选螺旋角β = 14°。
(5)压力角α = 20°。
2.按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设计(1)由式试算小齿轮分度圆直径,即d1≥3√2KT1φdu+1u(Z E Z H ZεZβ[σH])21)确定公式中的各参数值。
①试选载荷系数K Ht = 1.3。
②计算小齿轮传递的转矩T1=9.55×103P1n1=9.55×103×6.131440=40.65Nm③选取齿宽系数φd = 1。
④由图查取区域系数Z H = 2.44。
⑤查表得材料的弹性影响系数Z E=189.8√MPa⑥计算接触疲劳强度用重合度系数Zε。
端面压力角:αt=arctan(tanαncosβ)=arctan(tan20°cos14°)=20.561°αat1=arccos[Z1cosαtZ1+2h a∗cosβ]=arccos[25×cos20.561°25+2×1×cos14°]=29.683°αat2=arccos[Z2cosαtZ2+2h a∗cosβ]=arccos[109×cos20.561°109+2×1×cos14°]=23.088°端面重合度:εα=12π[Z1(tanαat1−tanαt′)+Z2(tanαat2−tanαt′)] =12π[25×(tan29.683°−tan20.561°)+109×(tan23.088°−tan20.561°)]=1.663轴向重合度:εβ=φd Z 1tanβπ=1×25×tan14°π=1.984 重合度系数:Z ε=√4−εα3(1−εβ)+εβεα=√4−1.6633(1−1.984)+1.9841.663=0.653⑦由式可得螺旋角系数Z β=√cos β=√cos14°=0.985⑧计算接触疲劳许用应力[σH ]查得小齿轮和大齿轮的接触疲劳极限分别为σHlim1 = 600MPa 、σHlim2 = 550 MPa 。
计算应力循环次数:N 1=60n 1jL h =60×1440×1×5×1×8×300=1.04×109N 2=N 1i 12=1.04×1094.37=2.37×108查取接触疲劳寿命系数:K HN1 = 0.88、K HN2 = 0.91。
取失效概率为1%,安全系数S=1,得:[σH1]=σHlim1K HN1S =600×0.881=528MPa [σH2]=σHlim2K HN2S =550×0.911=500.5MPa取[σH ]1和[σH ]2中的较小者作为该齿轮副的接触疲劳许用应力,即[σH ]=[σH2]=500.5MPa2)试算小齿轮分度圆直径d 1≥ 3√2KT 1φdu +1u (Z E Z H Z εZ β[σH])2= 3√2×1000×1.3×40.651×4.37+14.37×(189.8×2.44×0.653×0.985500.5)2=35.831mm(2)调整小齿轮分度圆直径 1)计算实际载荷系数前的数据准备 ①圆周速度vv =π×d 1t ×n 160×1000=π×35.831×144060×1000=2.7m ╱s②齿宽bb =φd d 1t =1×35.831=35.831mm2)计算实际载荷系数K H ①由表查得使用系数K A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