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上物理简答题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简答题训练(附答案)

声现象简答题1、昆虫飞行时翅膀要振动.蝴蝶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5—6次,蜜蜂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300-400次,为什么凭听觉能发现飞行的蜜蜂而不能发现飞行的蝴蝶?答:因为蜜蜂翅膀振动的频率是300-400Hz,在人的听觉频率范围之内;而蝴蝶翅膀振动的频率仅5-6Hz,低于人的听觉所能觉察的最小频率. 所以,凭听觉能发现飞行的蜜蜂而不能发现飞行的蝴蝶.2、试说明为什么在屋子里谈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答:在屋里谈话,墙壁产生的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到达人耳晚不到0.1s,所以回声和原声叠加在一起,听起来就比较响亮;在旷野只能听到原声而几乎听不到回声,所以在屋子里谈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
3、听录音机放出自己的录音,会觉得不像自己的声音,但听别人录下的声音,却很逼真。
这是为什么呢?答:我们是从两个途径听到自己的声音,一个途径是声音通过空气传入耳膜,引起听觉,另一个途径是声音直接从口腔内由头骨传到内耳,引起听觉的。
自己说话或唱歌时,通过骨传导听到声音;而播放自己的录音时,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导的。
由于传声介质不同,由骨传导到内耳的声音包含了较多的低音成分,传播过程中声音的音色发生改变。
因此听到的自己的录音与自己真实的声音有较大的差异。
而听别人说话、唱歌和播放别人的录音时,声音都是通过空气传导的,因此听别人录音感觉很逼真。
4、几只鸟在树上“歌唱”,一个听觉良好的女孩在一间门窗紧闭的甲房间内,靠近单层玻璃她能看见室外树上的小鸟,也能听到室外小鸟的“歌声”;她到另一门窗紧闭的乙房间内,靠近双层玻璃(双层玻璃的夹层内抽成真空),她只看见室外树上的小鸟却听不到室外小鸟的“歌声”。
(1)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为什么女孩在乙房间内几乎听不到室外鸟的“歌声”。
(2)女孩在两个房间都能看见室外树上的鸟,而只能在甲房间听到室外鸟的“歌声”,这说明光的传播和声音的传播有什么不同?答:(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乙房间双层玻璃的夹层内抽成真空,无法传声(2)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而光能在真空中传播。
物理八年级上简答题

简答题--声1.声音可以在液体里传播吗?请举出一例支持你的说法。
答:能。
比如水中的鱼会被岸上的说话声惊跑,可以说明液体能传声(1分)。
2.声音是由发声体的振动产生的,但是有的时候,比如敲桌子,我们只能听到声音,并看不到桌子振动,你有什么办法证明桌子发声时是振动的?答:将纸屑或一些轻小的物体放在桌子上,用力敲桌子时观察纸屑或轻小的物体在桌子上翩翩起舞。
这说明纸屑的振动是由桌子的振动引起的,因此可以说明桌子发声时在振动。
(1分)。
3.假如你是一个城市的建设者,你将采取怎样的措施减弱噪声给人们带来的危害?答:在传播过程中,大面积植树造林,种植草坪,修建隔音屏障,在声源处将工厂、娱乐场所远离居民区或背向居民区,司机在城市中禁止鸣笛。
4.小华正在家中写作业,忽然听到一阵震耳的鞭炮声,她从敞开的窗户向外看,原来是对面的一家饭店开业点燃一段很长的爆竹,请你帮助小华想出两个办法,减弱听到的爆竹声。
答:可以关上窗户--阻断噪声的传播途径;堵住耳朵--在人耳处减弱。
5.工人师傅检查机器运转情况时,常把一根金属棒放在机器的各部件上,把另一端靠近耳朵,用耳朵来听,这是为什么?答:利用固体传声比液体快,使听到的声音更清晰。
6.把一个闹钟放在一个抽真空的密闭容器中,能看到闹钟的振锤在打铃,但听不到声音,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答: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7.小明做了一个试验,第一次把铅笔放在离脸不远处,敲击铅笔,耳朵听到了声音,第二次把铅笔咬住,用同样的力敲击铅笔,这使他也听到了声音,问:两次听到的声音有什么不同?两次听到声音为什么不同?答:第二次听到的声音更大,更清晰,因为固体传声比空气传声快。
8.拿一把木梳,一枚硬币。
先用一只手拿木梳,另一只手用硬币刮木梳的齿,再用牙咬住木梳把,用棉花堵住双耳,用硬币刮木梳的齿,简单解释两次声音有什么不同?(答案同上)9.音乐家贝多芬耳聋后,用牙咬住木棒的一端,另一端抵在钢琴上,来听自己的演奏声,从而继续创作,贝多芬的这种做法有什么物理道理?答:利用了固体传声的道理,声音可以通过木棒牙齿头骨传到听觉神经。
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简答题

名科教育物理学案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简答题1.冰箱里拿出的饮料为什么会“出汗”?答:外界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饮料瓶外壁,遇冷液化,变成小水珠附着在饮料瓶外壁。
2.冰糕拿出来后上面为什么冒白汽?答:冰糕熔化吸热,使周围温度降低,周围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白汽。
3.水烧开后为什么会冒白雾?答:水壶中的水受热后汽化形成热的水蒸气,到空气中后遇冷液化成小水滴,形成白雾。
4.夏天从空调屋走到室外或者冬天从室外走进温暖的室内,眼镜片上都会出现一层水雾,原因是什么?答:空气中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镜片后,液化成小水滴,附着在眼镜片上。
5.冬天室外说话会出现白色雾气,原因?答:嘴中呼出的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形成白雾。
6.冬天向窗上哈气,窗上会出现水雾,原因?答:嘴中呼出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遇冷液化,形成小水滴,附着在玻璃上。
7.霜形成的原因?答: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冰粒,附着在物体表面,形成霜。
8.冬天窗上冰花是怎么形成的?答:室内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窗户,凝华形成小冰粒,附着在窗上,形成冰花。
9.灯泡用久后会变黑,原因是?答:开灯后,钨丝(即灯丝)受热,升华为气体,关灯后,热的气体遇冷凝华,附着在灯泡内壁,所以看到灯泡变黑。
10.用干冰来制造具有舞台效果的白雾,原因是?答:干冰在空气中汽化,吸收大量热,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小水滴,产生白色雾气。
11.游泳后上岸风一吹会感觉冷,原因是?答:身上的小水珠在风吹时汽化加快,在身上吸收大量热,使人感觉冷。
12.被100℃的水或者100℃的水蒸气烫伤,哪个更严重?原因是?答:100℃的水蒸气烫伤更严重,因为水蒸气碰到皮肤后会液化放出大量热,然后变成100℃的水继续烫伤人体。
- 1 -。
初二物理简答题30题

1、炎热的夏天,要将汽水冷却,用质量相等的0 ℃的水或者0 ℃的冰,哪一种效果好,为什么?答:0 ℃冰好一些;因为0 ℃的水和0 ℃的冰的温度相同,冷却的效果相同,但0 ℃的冰熔化时吸收大量的热,所以冰的冷却效果好一些。
2、把正在熔化的冰拿到温度为0 ℃的房间里,冰能不能继续熔化?为什么?答:冰不能继续熔化;因为熔化的条件是达到熔点,继续吸热。
把正在熔化0 ℃的冰放在0 ℃的房间里,冰不能吸收热量,所以不能够继续熔化3、夏天吃冰棒感到凉快,扇扇子也感到凉快,试分析这两种凉快的原因。
答:吃冰棒是熔化吸热,而扇扇子是通过加快空气流动来加快人体汗液的蒸发来吸收人体的热量。
4、取一根较粗的铁丝,把它的一端放在炉火上烧一段时间(烧红),然后把烧红的部位插入水盆中,你会看到铁丝周围出现大量的气泡,并有白气产生,这是什么现象?答:由于铁丝温度较高,插入水中后发生局部的沸腾现象,产生大量的水蒸气,水蒸气上升,遇冷液化成小水滴,形成“白气”。
5、舞台上经常用喷撒干冰的方法制造白雾以渲染气氛,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答:舞台上喷撒干冰升华需从周围的空气中吸收大量的热量,从而使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形成“白气”。
6、灯泡用久了以后为什么会发黑?答:因为灯发光时温度很高,钨丝因受热升华变成气态钨,当气态钨遇到冷的灯泡壁又凝华成固态的小钨粒,附在灯内壁上,长时间灯泡变黑。
7、为什么北方的冷气流南下,南方的暖湿气流北上,交汇处会下雨?答:南方的暖湿气流中的水蒸气与北方的冷气流相遇,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冰晶熔化变成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就形成了雨。
8、我国南方的夏天,每当烈日当空,导致地表温急剧上升,人们普遍感到酷热难当:有时会下一场不小的阵雨,下雨时以及雨停后的一段时间,人们感觉空气湿热;但过一阵子,特别是一阵风刮过之后,大地和空气便清凉了,人们也感到凉爽了。
根据你学过的物理知识指出其中包含的物理现象和原理。
八年级物理上册简答题

八年级上册简答题1.用一张硬纸片划过木梳的尖齿,划得快时音调高,还是划得慢时音调高?为什么?答:硬纸片划得快时音调高。
因为声音的音调与发声体的振动快慢有关,振动越快,音调越高。
2.试说明为什么在屋子里谈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答:回声与原声到人耳的时间差大于0.1s,人才能将它们区分开。
人在屋子里谈话,由于障碍物距离较近,回声与原声到人耳的时间差小于0.1s,人耳区分不开,回声与原声叠加在一起,声音变大了。
3.为什么飞机的噪声在晴天听起来较短促而轻,在阴天较长而深沉?答:这是由于阴天云层较多,云层能把向上扩散的噪声反射回地面,因此,飞机的噪声就比晴天久。
又由于阴天云层较潮湿,水蒸气传声速度比干空气高,声音传播时所损失的能量较少,故飞机噪声也传得较清晰。
4.你将采取怎样的措施来减弱噪声给人们带来的危害?(举两例)答:(1)植树种草;(2)、设置隔音板(墙);(3)工厂、车间、娱乐场所等远离居民区;(4)、市内禁止车辆鸣笛.5.假如你是一位城市建设的规划者,你将采取怎样的措施减弱噪声给人们带来的危害?答:①植树、种草②设置隔音板(墙)③工厂、车间、娱乐场所等远离居民区④司机在市区内禁止鸣笛6.通常皮鞋的表面有许多毛孔,不是很光滑。
当有灰尘附着在表面时,皮鞋就失去光泽,涂上鞋油仔细用布擦一擦,皮鞋就变得又亮又好看了,为什么?答:因为皮鞋的表面不光滑有灰尘,光射向鞋面后发生漫反射,这样皮鞋就失去了光泽,涂上鞋油后,鞋油的微小颗粒能填充到鞋的毛孔中,用布仔细擦试,使鞋油涂抹得更均匀,鞋面就变得十分光滑,光射向鞋面后会发生镜面反射,皮鞋看起来就更光亮更好看了。
7.一天下午,小明向远处的一座大楼望去,他看到一个现象:有的窗户明亮刺眼,而有的却黑洞洞。
他问妈妈这是怎么回事,妈妈告诉他,那座大楼的窗户是开着的,有的是关着的。
小明很快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请你解释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
答:当太阳光照射到关着的窗户时,光在玻璃表面发生镜面反射,小明恰好在反射光线的方向上,有很强的光进入眼睛,因此看起来明亮刺眼。
八年物理上专题训练---简答题(附答案)修订版

初中物理专题训练----简答题(附答案)1.我们知道声是由物体的振动发出的。
但有的时候,比如敲桌子时,我们能听到声音,却看不到桌子的振动。
你能想办法证明桌子发声时也在振动吗?答:比如在桌子上竖立一支铅笔,当用手敲桌子时,就可以看到铅笔振动或倒下,由此说明桌子是振动的。
或者在桌面上放一些泡沫塑料颗粒,当用手敲桌子时,就可以看到泡沫塑料颗粒在振动。
2.将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让另外一个人敲一下铁管的另一端,你会听到几个敲打的声音?并说出其中的道理。
答:听到一次或两次敲打的声音。
具体能听到几次,与铁管的长度有关。
3.买瓷碗时,人们常会敲一敲碗,通过声音来判断瓷碗是否破损。
这个方法应用了声音的什么特征?答:声音的音调和音色皆有,相比之下,主要是根据碗的音调不同来判断的。
4.为了探究声音的产生条件,有人建议利用以下几个实验现象。
甲: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小;乙: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激起水花;丙: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丁: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可以杂一纸上画出一条弯曲的细线。
你认为,能说明声的产生条件的实验现象是哪一个或哪几个?其他现象虽然不能说明声的产生条件,但是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答:乙和丁的实验能说明声的产生条件――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甲的实验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媒介物质,丙的实验说明声音的音调与发声体的形状体积有关。
5.用烧水壶往水瓶里灌开水,其音调会越来越高。
所以光凭声音的音调就可以听出水瓶里水装得满不满,为什么?答:因为水瓶里有空气柱,冲水时随着水位升高,空气柱变短,而空气柱振动产生的单波频率也发生了变化,即音调发生了变化,凭经验就可听出当水被灌满时是什么声音。
6.昆虫飞行时翅膀要振动.蝴蝶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5-6次,蜜蜂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300-400次,为什么凭听觉能发现飞行的蜜蜂而不能发现飞行的蝴蝶?答:因为蜜蜂翅膀振动的频率是300-400Hz,在人的听觉频率范围之内;听觉能发现飞行的蜜蜂而不能发现飞行的蝴蝶。
八年级物理上册简答题

八年级物理上册简答题一、参照物答题模板:首先根据不同的状态分别判断所选参照物(①已知研究对象运动,就看它相对于谁的位置发生改变,则谁就是所选的参照物;②已知研究对象静止,就看它相对于谁的位置没有改变、则谁就是所选的参照物)→回应题目,联系到题中的现象车送行,忽然听到一声火车长鸣,小红看见并列的另一辆列车徐徐向后离去,于是催促妈妈赶快下车。
妈妈朝窗外站台看了一眼,又看了看手表说:“别着急,我们的车还没有开动呢。
”想一想,她们为什么会得出不同的结论?答:小红同学是以另一辆刚离站的列车作为参照物的,自己乘坐的火车对于于离站的列车位置发生了变化,得到的结论是自己所乘火车是运动的;而妈妈是以站台为参照物,自己乘坐的火车相对于站台位置没有改变,得到的结论是火车是静止的,即由于她们选取了不同的参照物,因此得到了不同的结论。
2.假期到了,班上的几名同学送小明乘列车回老家。
如图所示,几名同学看着列车徐徐地开动了,纷纷向小明道别;而小明坐在窗边,却看到同学们渐渐向后退去。
请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分别解释小明及小明同学是如何判断的。
答:当这些同学以地面或自己为参照物时,列车与地面以及同学们之间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所以列车是运动的;若以火车、小明,或火车内其他乘客为参照物,几个同学与这些物体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这些同学是运动的,所以小明看到几个同学渐渐向后退去。
3.成语故事《刻舟求剑》:有一次,一个楚国人坐船过江,船到江心时一不小心,他失手把心爱的宝剑掉到了水里。
好心的船夫愿意帮他捞剑,可是这个楚国人不慌不忙,把掉剑的位置刻在船身上,说:“不用了,等船靠岸后再说吧!”船靠岸以后,他才请船夫从他刻了记号的船边下水,替他打捞宝剑。
问:船夫可能找到剑吗?从物理的角度解释为什么?答:船夫不可能找到剑;以船身的记号作为参照物,人和记号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的变化,则人是静止的;掉到江里的剑和记号之间发生了位置的变化,以记号为参照物,剑是运动的;所以没有通过“刻舟”而求得剑,是由于他不懂得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简答题训练(附答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简答题训练(附答案)呢?答:这是因为金属棒能够将机器的振动传导到耳朵,使得工人师傅能够听到机器的运转情况。
金属棒的振动会引起空气的振动,从而产生声波,进而传到耳朵中。
这种方法比直接听机器的声音更加准确,因为金属棒能够放大机器的振动,使得工人师傅能够听到更加清晰的声音,从而更好地判断机器的运转情况。
1、机器运转时,不同部分都会产生振动并发出声音。
但这些声音通过空气传播时会混杂在一起,难以分辨出具体的发声部位和声音细节。
相比之下,声音在金属棒中传播时能量损失较小,传声效果更好。
因此,工人们可以根据机器不同部位振动产生的声音来判断机器运转是否正常。
2、当向暖水瓶中注水时,水面上方的空气柱会振动并发出声音。
随着水位升高,空气柱的长度变短,振动频率变大,发出的声音音调越高。
小明就是根据音调的高低来判断水快满了。
3、如果要证明桌子发声时是振动的,可以在桌子上放置纸屑或轻小的物体,然后用力敲打桌子。
观察纸屑或物体是否会在桌子上翩翩起舞,如果是,就说明纸屑的振动是由桌子的振动引起的。
4、医用体温计不能当作寒暑表使用,因为它的测量范围只有35℃~42℃,而寒暑表的测量范围为-30℃~50℃。
此外,体温计有缩口,示数只能上升,不能下降。
当气温降低时,体温计无法反应此时的气温。
5、液体温度计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进行测量。
然而,水在4℃时是热缩冷胀的,因此不能作为液泡内的液体。
6、将正在熔化的冰放入温度为0℃的房间里,冰不能继续熔化。
因为熔化的条件是达到熔点并继续吸热,而在0℃的房间里,冰无法吸收热量。
7、夏天吃冰棒和扇扇子都会感到凉爽。
吃冰棒是因为冰熔化吸热,而扇扇子则是通过加快空气流动来促进人体汗液的蒸发,从而吸收人体的热量。
答:这一农谚说法有道理。
在霜前,空气中的水蒸气因为温度低而凝结成露水,使得空气湿度增大,人们感到更加冷;而在雪后,地面上积雪使得空气湿度减小,加上雪的反射作用,使得地面和空气温度更低,人们感到更加寒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答题
1.一天晚上小明一家去看望姥姥。
在路上小明想打开车里的灯复习功课。
刚打开就听见爸爸让把灯关掉,说看不见前方的路。
这是为什么?
夏天,小明从冰箱冷冻室中取出几个冰块,放人装有常温矿泉水的杯中。
过一会儿,他用吸管搅动冰块,发现这几个冰块“粘”到一起了
我们常会看到烧开水时从壶嘴冒出的“白气”,刚从冰箱中取出的雪糕周围也有“白气”。
请说明这两种“白气”的形成属于物态变化:
夏天,从冰箱中拿出的瓶装矿泉水,过一会儿瓶的外壁会附着一层小水珠。
这些小水珠是怎样形成的?
冬天,汽车的前窗玻璃常常蒙上一层雾气,前方道路看不太清楚。
只要打开空调开关,对着玻璃吹暖风,不一会儿玻璃上的雾气就消失了。
请你解释雾气的产生及消除过程。
“炖”菜.即把汤料和水置于炖盅内,而炖盅则浸在大煲的水中.并用蒸架把盅和煲底隔离.如图所示.当煲中的水沸腾后,盅内的汤水是否能沸腾? 为什么?(设汤水的沸点与水的沸点相同)
昆虫飞行时翅膀要振动.蝴蝶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5~6次,蜜蜂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300~400次,为什么凭听觉能发现飞行的蜜蜂而不能发现飞行的蝴蝶?
2.仔细观察,你会发现烧开水时,在最靠近壶嘴的地方反而不出现“白气”想一想,为什么?
3.在沙漠中的仙人掌的叶子呈针状有什么作用?
4.煨炖食物时,有经验的人总是先用大火将食物烧开,然后改用小火,试说明其中的道
5.酒精灯的火焰能点燃纸,但是却能用纸做的小锅在酒精灯上烧开水,讲出其中的道理.(纸
的着火点是183℃,酒精灯外焰的温度约是800℃).
6. 医生给病人检查口腔时,常把一把小镜子在酒精灯上烧一烧,然后再放入病人的口
腔,这是为什么?
7.简述蒸汽熨斗熨平衣物时伴随的物态变化过程,并指出蒸汽熨斗的优点.
8.能否用铝锅来熔化铁?为什么?(铝的熔点660℃,铁的熔点1535℃。
)
9.舞台上经常用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的方法制造白雾以渲染气氛,你知道其中的道理吗?
10.农谚说:“霜前冷,雪后寒”,你认为这一说法有道理吗?为什么?
在机场周围居住的人们,在飞机起飞和降落的巨大轰鸣声中常会感到屋子在震动,这是为什么?
1.一部科幻电影中有这样的场面:一艘飞船在太空中遇险,另一艘飞船前去营救途中,驾驶员听到遇险飞船的巨大爆炸声,然后看到爆炸的火光,请你给导演指出这个场景中的两处科学性错误.
2.音乐家贝多芬耳聋后,用牙咬住木棒的一端,另一端抵在钢琴上,来听自己的演奏声,从而继续创作,贝多芬的这种做法有什么物理道理?
3.人们常通过敲打物体(如西瓜、碗等)来鉴别其质量,这是利用了什么道理?
4.有经验的人往暖水瓶里灌水,不用看就知道快满了,为什么?
5.昆虫飞行时翅膀要振动.蝴蝶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5—6次,蜜蜂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300-400次,为什么凭听觉能发现飞行的蜜蜂而不能发现飞行的蝴蝶?
6.假如你是一个城市的建设者,你将采取怎样的措施减弱噪声给人们的危害?。
7.为什么雪后给人的感觉很寂静?
1.在枝繁叶茂的大树下,由于阳光照射,常会看到树荫下的地面上有很多圆形的光斑,这是为什么?
2.雨后的晚上,天刚放晴,地面上虽已干,但仍有不少积水,为了不踩到地上的积水,你该怎么办?
3.什么白天看大楼有时感到关闭的窗户明亮刺眼,而通过打开的窗户看房间里却是黑洞洞?
4.小型汽车的挡风玻璃都是倾斜的,而大型汽车就不需要太倾斜?
7.为了防止森林火灾,在森林里不允许随地丢弃透明的装液体的饮料瓶,这是为什么?
8.照集体像时,发现有人没进入镜头,应该如何调整照相机?
9.把一张透明塑料纸铺在桌面上,用筷子在其上滴一个水珠,双手平拿塑料纸,透过水珠看报纸上的字,是放大了,还是缩小了?是实像还是虚像?
6.对着你的手背吹气,呵气,说出你的感觉,并解释其中的道理。
7.医生这病人检查牙齿时,拿着一把带把的金属小平面镜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烤一烤,然后再放入病人的口腔中,这样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8.人工降雨的一种方法是把干冰撒播到云中使其降雨。
请你利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上述人工降雨过程。
9.黑龙江省北部一月份的气温在-30℃以下,最低可达到-52.3℃。
在这样冷的地区应该用水银温度还是酒精温度计?为什么?。
10.北方的冬天菜窖里常放几桶水目的是什么?
12. 为什么被100℃的水蒸气烫伤比被相同质量的100℃的水烫伤更严重?
13.喝开水时,如果感到热开水烫口,一般都向水面吹气,这是什么缘故?
14.在北方的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外走进暖和的室内后,镜片上会出现一层小水珠,为什么?
15.在卫生间洗过热水澡,房间里的玻璃面会变的模糊不清,过一会,镜面又会变的清晰起来,解释这种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