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高二-福建省南安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语文

合集下载

2016-2017学年福建南安一中高二上学期期初考语文试卷(带解析)

2016-2017学年福建南安一中高二上学期期初考语文试卷(带解析)

绝密★启用前2016-2017学年福建南安一中高二上学期期初考语文试卷(带解析)试卷副标题考试范围:xxx ;考试时间:108分钟;命题人:xxx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 卷(选择题)一、选择题(题型注释)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一带一路”“亚投行”等名词越来越为人们所熟知.中国提出的这些倡议不仅对全球和区域发展都有利,而且对中国自身有利。

B .中国乒乓球队屡获世界冠军,称霸世界乒坛,这是由于他们有敢打敢拼的精神以及教练与队员有良好的沟通氛围分不开的。

C .纵观世界各国的发展史,你就会发现,一个国家是否富强,往往不取决于它的历史和军事实力,而是取决于它的发展理念。

D .我国在农业品牌化创建过程中,涌现出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美誉度的农业品牌产品,已成为现代农业建设中的一大亮点。

2、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随着房地产业的不断升温,一直居高不下的商品房价格已经成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沉重负担,人们要求平抑房价的呼声也一直不绝如缕。

试卷第2页,共11页B .QQ 、微博、微信等出现以后,信息铺天盖地而且传播迅速,加上国内版权意识比较薄弱,使知识版权的维权成了一件更困难的事。

C .胡同文化是一种封闭的文化,住在胡同里的居民大都安之若素,不大愿意搬家。

有在一个胡同里一住几十年的,甚至有住几辈子的。

D .对于这样的意见,也要加以分析,不可以生吞活剥地完全肯定或完全否定。

3、下列句子的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复驾言兮焉求 B .莫之夭阏者 C .奚以知其然也 D .都督阎公之雅望4、下列各项中加横线词的词类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乐琴书以消忧 B .襟三江而带五湖 C .屈贾谊于长沙 D .单于壮其节5、下列各项中加横线的词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 .璧有暇,请指示王 C .抚孤松而盘桓 D .零丁孤苦,至于成立第II卷(非选择题)二、作文(题型注释)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福建省南安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初考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

福建省南安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初考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人和其他动物所不同的是具有学习的能力。

人的行为方式并不固执地受着不学而能的生理反应所支配。

所谓“学”就是在出生之后以一套人为的行为方式作模型,把本能的那一套方式加以改造的过程。

学的方法是“习”。

“习”是指反复地做,靠时间中的磨练,使一个人惯于一种新的做法。

因之,学习必须打破个人今昔之隔。

这是靠了我们人类的一种特别发达的能力。

时间中的桥梁——记忆。

在动物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也可以说它们有记忆,但是它们的“记忆”是在简单的生理水准上。

一个小白老鼠在迷宫里学得了捷径,它所学得的是一套新的生理反应。

和人的学习不相同的是,它们并不靠一套象征体系的。

人固然有很多习惯,在本质上是和小白老鼠走迷宫一般的,但是他却时常多一个象征体系帮他的忙。

所谓象征体系中最重要的是“词”。

我们不断地在学习时说着话,把具体的情境抽象成一套能普遍应用的概念,概念必然是用词来表现的,于是我们靠着词,使我们从特殊走上普遍,在个别情境中搭下了桥梁;又使我们从当前走到今后,在片刻情境中搭下了桥梁。

从这方面看去,一个动物和时间的接触,可以说是一条直线的,而人和时间的接触,却比一条直线来得复杂。

他有能力闭了眼睛置身于“昔日”的情境中,人的“当前”中包含着从“过去”拔萃出来的投影,即时间的选择累积。

一个依本能而活动的动物不会发生时间上阻隔的问题,它的寿命是一联串的“当前”。

但是人却不然,人的“当前”是整个靠记忆所保留下来的“过去”的累积。

如果记忆消失了,我们的“时间”就可以说是阻隔了。

人有此能力是事实,人利用此能力,发展此能力,还是因为他“当前”的生活必须有着“过去”所传下来的办法。

人的学习是向一套已有方式的学习,唯有学会了这套方式才能在人群中生活下去。

这套方式并不是每个人个别的创制,而是社会的遗业。

小白老鼠并不向别的老鼠学习,每只老鼠都得自己在具体情境里,从“试验错误”的过程中,得到个别的经验,它们并不能互相传递经验,互相学习。

福建省南安一中10-1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新人教版

福建省南安一中10-1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新人教版

南安一中2021届高二年上学期期中考语文试卷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古代诗文阅读〔33分〕〔一〕默写〔8分〕1、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

2、,。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3、,钟鸣鼎食之家;,青雀黄龙之舳。

4、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有所希冀。

〔二〕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7题。

〔12分〕廖刚字用中,南剑州顺昌人。

宣和初,自漳州司录除国子录,擢监察御史。

时蔡京当国,刚论奏无所避。

以亲老求补外,出知兴化军。

钦宗即位,以右正言召。

丁.父忧,服阕,除工部员外郎,以母疾辞。

绍兴元年,盗起旁郡,官吏悉逃去,顺昌民以刚为命。

刚喻从盗者使反业,既而他盗入顺昌,部使者檄.刚抚定。

刚遣长子迟喻.贼,贼知刚父子有信义,亦散去。

寻召为吏部员外郎,言:“古者天子必有亲兵自将,所以备不虞而强主威。

愿稽旧制,选精锐为亲兵,居那么以为卫,动那么以为中军,此强干弱枝之道。

〞又言:“国家艰难已极,今方图新,假设会稽诚非久驻之地。

请经营建康,亲拥六师往卫固守计,以杜金人窥伺之意。

〞丁母忧,服阕,复拜给事中。

刚言:“国不可一日无兵,兵不可一日无食。

今诸将之兵备江、淮,不知几万,初无储蓄,日待哺于东南之转饷,浙民已困,欲救此患莫假设屯田。

〞因献三说,将校有能射耕,当加优赏,每耕田一顷,与转一资,百姓愿耕,假以粮种,复以租赋。

上令都督府措置。

时朝廷推究章惇、蔡卞误国之罪,追贬其身,仍诏子孙毋得官中朝。

至是章杰自崇道观知婺州,章仅自太府丞提举江东茶盐事。

刚封还诏书,谓即如此,何以示惩,乃并与祠。

时徽宗已崩,上遇朔望犹率群臣遥拜渊圣,刚言:“礼有隆杀,兄为君那么君之,己为君那么兄之可也。

望勉抑圣心,但岁时行家人礼于内庭。

〞从之。

郑亿年与秦桧有连而得美官,刚显疏其恶,桧衔.之。

金人叛盟,刚乞起旧相之有德望者,处以近藩,桧闻之曰:“是欲置我何地耶?〞改工部尚书,而以王次翁为中丞。

初,边报至,从官会都堂,刚谓亿年曰:“公以百口保金人,今已背约,有何面目尚在朝廷乎?〞亿年奉祠去。

福建省泉州市南安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试题

福建省泉州市南安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试题

南安一中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高二语文科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纸上。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纸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3.答案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英语科选择题答案使用2B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4.保持答题纸纸面清洁、不破损、不折叠。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自行保存,答题纸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宋朝是一个重视传统文化的朝代,每一个节日都被宋人发挥到极致。

清明节是当时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

人们扫墓、颁新火、踏青、荡秋千、蹴鞠、斗鸡、放风筝,各种民俗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寄托了人们美好的愿望。

宋朝的清明节的最大亮点应该是蹴鞠。

《水浒传》中写高俅球技高超,因陪侍宋徽宗踢球,被提拔当了殿前都指挥使。

诗圣杜甫《清明》诗中说到,“十年蹴鞠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诗人陆游《感旧末章盖思有以自广》诗中有“路入梁州似掌平,秋千蹴鞠趁清明”的诗句。

这说明从唐朝到宋朝清明节都有踢球娱乐的习俗。

蹴鞠在宋代获得了极大的发展。

上层踢球已经是成为时尚,一幅《宋太祖蹴鞠图》,描绘的就是当时皇帝和大臣在踢球的情景。

宋代社会上还有了专门靠踢球技艺维持生活的足球艺人。

宋代的足球有用球门的间接比赛和不用球门的“白打”,但书上讲的大多都是白打踢法。

所谓‘脚头十万踢,解数百千般”,就是指踢球花样动作和由几个花样组成的成套动作,指用头、肩、背、胸、膝、腿、脚等一套完整的踢技,使“球终日不坠”。

由此看来,宋代的足球,由射门比准已向灵巧和控制球技术方面发展。

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和发扬互助,宋代的踢球艺人还组织了自己的团体,叫做“齐云社”,又称“圆社”。

水浒中写到宋徽宗也是“齐云社”的成员。

福建省南安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试题

福建省南安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试题

南安一中2019~2020学年度高三年第一次阶段考语文科试卷(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春天万物复苏,面对烂漫春光,有人在“红杏枝头”品味春意,于“拂堤杨柳”陶醉氤氲春雾,有人却语竭词穷、词不达意,停留在“哇”“超赞”的简单感叹。

尽管众人眼中的景色“远近高低各不同”,但网络语言风靡、文化内涵缺失的现象,不经意间影响着越来越多人的日常交流和情感表达。

汉语博大精深、自成一体,在表达上有简洁、生动、意蕴深长的特点。

不说古诗词,单说日常用语就是如此。

比如,单就一个“笑”字,就有前仰后合的大笑、勉为其难的苦笑、忍俊不禁的微笑、尖酸刻薄的嘲笑等区分,仅形容笑声就有“哈哈”“嘻嘻”“嘿嘿”“咯咯”“呵呵”“扑哧”等区别。

可以说,多样的表达折射出多重情感,反映着多彩生活。

而善用语言,不仅可以更好地说出个人的故事、自己的想法,而且能够以百花齐放的语言实践,营造丰富多元的文化氛围。

然而,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76.5%的受访者感觉自己的语言越来越贫乏,主要表现在不会用复杂、微妙且精确的修辞,以及基本不会引用乃至创作诗句。

正如网友所说,“有时候脑子里想一件事,无法很利索、饱满地说出来”,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使用一套固定句式或者很多夸张的语气词,看似个性实则雷同,既钝化了丰富多彩的表达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阻滞了吐故纳新的文化积累。

是我们的语言贫乏了吗?并不尽然。

从存量上来说,我们词汇、句子、典故等语料的多少,可能并没有太大变化。

从增量上说,网络语言等已有新的迅猛增加。

与其说语言贫乏,不如说是表达上的一种偏爱。

语言嬗变的风向,也是时代发展的走向。

互联网时代争分夺秒,自然要求更直接的信息、更简洁的表达。

信息洪流的湍急,也让同质化信息唾手可得,随手复制粘贴称得上高效。

网络语言所创造的大量流行词、新句式、新修辞,在简化语言的同时也为其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和时代感。

2019-2020学年福建省南安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

2019-2020学年福建省南安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

南安一中2019~2020学年度高二年第一次阶段考语文科试卷本试卷考试内容为:高二语文。

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纸上。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纸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3.答案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选择题答案使用2B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4.保持答题纸纸面清洁,不破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自行保存,答题纸交回。

第I卷(共90分)一、基础知识检测(本大题共10小题,共32分)(一)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6分):1. 《陈情表》中借晋成公绥《<乌赋>序》中的典故写明人应尽孝心的两句是“,。

”2.《逍遥游》中写人们的品德和能力可能达到最高境界的两句是“,。

”3.《归去来兮辞》诗中用“,”两句赞美了大自然万物恰逢繁荣滋长而得到精神满足。

(二)课内文言文检测(共26分)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A.接.孟氏之芳邻接:接待 B.一言..均赋一言:一句话C.恭疏短引.引:序 D.臣之辛苦..辛苦:劳累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A.①泉涓涓而.始流②弃甲曳兵而.走B.①问征夫以.前路②是以.区区不能废远C.①州司临门,急于.星火②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D.①悟以往之.不谏②夫晋,何厌之.有6.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2分)①园日.涉以成趣②眄庭柯以怡.颜③襟.三江而带五湖④徐孺下.陈蕃之榻⑤而后乃今将图南.⑥行比一乡,德合.一君⑦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⑧臣具以表闻.A.①③/②④⑥/⑤⑦/⑧ B.①⑦/②/③/④⑥⑧/⑤C.①③⑤⑦/②④⑥⑧ D.①③/②⑥⑦/④/⑤/⑧7.下列句子句式相同的一组是()(2分)A.①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

南安一中~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高二语文科试卷高二语文

南安一中~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高二语文科试卷高二语文

南安一中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高二语文科试卷本试卷考试内容为:高二语文,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纸上。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纸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3.答案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保持答题纸纸面清洁,不破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自行保存,答题纸交回。

一、名篇名句默写(15分)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5分)(1)王勃《滕王阁序》中“,”两句,从高低、动静、远近、点面等诸多角度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天阔水远、水鸟高飞、秋霞绚烂的鲜活图景。

(2)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描写作者登山临河长啸赋诗的诗句是:“,。

”(3)庄子《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

(4)《陈情表》中的“,。

”两句写出了李密的孤单和缺少心灵的安慰。

(5)《论语》中借松柏的物候现象比喻高尚节操的句子是:。

(6)《曹刿论战》中为下文鲁庄公的目光短浅作铺垫,反衬曹刿聪明机智的语句是:,。

(7)《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中,描述齐威王纳谏后,群臣纷纷进谏的大好局面的句子是:,。

(8)《出师表》中最能代表诸葛亮有赏有罚,赏罚应该相同的执政理念的句子是:,。

二.课内文言文阅读(10分)(每小题2分)2.对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请息交以绝游.。

(游学)恨.晨光之熹微(怨恨)B.穷.且益坚(困厄,处境艰难)绝.云气,负青天(穿越)C.等终军之弱冠..(指二十岁,古代以二十岁为弱年。

)朝菌不知晦.朔(农历每月最后一天)D.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授予官职)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承受)3.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B.而御六气之辩。

C.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D.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福建省南安第一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福建省南安第一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南安一中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高二语文科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28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现代的思想家们常常说,语言文字建构了人们意识中的世界,可以呈现一个民族深层的思维和意识结构。

那么从汉字中,我们能够看到什么呢?汉字是现在世界上唯一还在使用的、以象形为基础的文字,是由图画抽象、规范、滋生而成的。

古代的汉字表明,古人不习惯于抽象而习惯于具象,比如“牛”,各种字形始终突出地显现着牛正面的头部和对称的双角,又如食物,有“米”“稻”“禾”“黍”等等,但并没有一个总的类名,如庄稼、粮食之类。

反过来看,汉字的这种象形性也对中国人的思想世界产生极大影响,使中国人的思想世界始终不曾与事实世界的具体形象分离,思维中的运算、推理、判断始终不是一套纯粹而抽象的符号。

汉字的衍生和分类也显示了古代中国人关于世界的知识和对世界的感知方式。

汉字的衍生是一个树形滋生的过程,以造字时代独立产生的象形“初文”(章太炎语)为根,通过会意、指事、形声等几种造字的方法,滋蘖出“字”。

从每个“初文”中产生的与它意义相关的一批字,在后来被视为同属于某一个“部首”,它们所表示的现象或事物,在古人看来就是事实世界的一个“类”。

这种分类方式与近代西方有所不同,古代中国人特别注意一个现象、一个事物可以感知的表象,以此作为分类的依据。

因此那些以类相从的字,无论以什么“初文”为义符,“初文”的象征性总是使这个字与原初的形象有联系,使人们一看就可以体会它的大体意思。

这种归类的思路,以事物可以感知的特征为依据,通过感觉与联想,甚至隐喻的方式进行系联。

例如“木”作为“初文”,是植物的抽象名称,那么以“木”为义符的字应该都表示树木,如梅、李、桃、桂等等,但实际上,“木”这一类名的范围却远远超出了树木,它可以是树木的一部分,如“本”“末”,可以是与树木有关的某些性质与特征,如“柔”“枯”,甚至还可以是与树木并不直接相关,却可以从树木引申的其他现象,如“杲”(日在木上,明也)、“杳”(日在木下,冥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安一中2019~2020学年度高二年第一次阶段考语文科试卷本试卷考试内容为:高二语文。

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纸上。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纸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3.答案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选择题答案使用2B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4.保持答题纸纸面清洁,不破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自行保存,答题纸交回。

第I卷(共90分)一、基础知识检测(本大题共10小题,共32分)(一)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6分):1. 《陈情表》中借晋成公绥《<乌赋>序》中的典故写明人应尽孝心的两句是“,。

”2.《逍遥游》中写人们的品德和能力可能达到最高境界的两句是“,。

”3.《归去来兮辞》诗中用“,”两句赞美了大自然万物恰逢繁荣滋长而得到精神满足。

(二)课内文言文检测(共26分)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A.接.孟氏之芳邻接:接待 B.一言..均赋一言:一句话C.恭疏短引.引:序 D.臣之辛苦..辛苦:劳累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A.①泉涓涓而.始流②弃甲曳兵而.走B.①问征夫以.前路②是以.区区不能废远C.①州司临门,急于.星火②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D.①悟以往之.不谏②夫晋,何厌之.有6.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2分)①园日.涉以成趣②眄庭柯以怡.颜③襟.三江而带五湖④徐孺下.陈蕃之榻⑤而后乃今将图南.⑥行比一乡,德合.一君⑦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⑧臣具以表闻.A.①③/②④⑥/⑤⑦/⑧ B.①⑦/②/③/④⑥⑧/⑤C.①③⑤⑦/②④⑥⑧ D.①③/②⑥⑦/④/⑤/⑧7.下列句子句式相同的一组是()(2分)A.①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

②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B.①问征夫以前路。

②云无心以出岫。

C.①今臣亡国贱俘。

②至微至陋,过蒙拔擢。

D.①而彼且奚适也?②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8.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2分)()A.我国传统历法以月圆月缺的周期来定月,朔为每月初一日,望为每月十五日,晦则为每月三十日。

B.晋代完整地保留了汉代以来的选官制度,包括设孝廉以选拔孝顺父母、品行方正之人,设秀才以选拔有才华的人等等。

C.“三”是一个有趣的数字,不仅可以用来表示或实或虚的数量,也成为了一种文化符号,例如:“三江”泛指长江中下游,“三径”是古代隐士住处的代称,“三吴”则是吴兴郡、吴郡、会稽郡的统称。

D.古人将一昼夜分为十二个时辰,“奄奄黄昏后”中的“黄昏”、“寂寂人定初”中的“人定”、“鸡鸣桑树巅”中的“鸡鸣”就是时辰的名称。

9.解释下列加横线字词的意思(每题0.5分,共10分):(1)而后乃今培风:(2)刘夙婴疾病:(3)感吾生之行休:(4)门衰祚薄:(5)庶刘侥幸,保卒余年:(6)宁移白首之心:(7)倩人攀折者,每不合意:(8)若新栽花木,不妨歪斜取其势,听其叶侧:(9)前事我已尽知,汝盍归乎:(10)未尝稍涉怨尤:(11)此本留为亡荆扶柩之费:(12)足下一人独处,夜深不寐,得无畏怖耶:(13)抵潼关甫三月,琢堂又升山左廉访:(14)曩者小徒不知食何物而腹泻:(15)聊乘化以归尽:(16)云销雨霁,彩彻区明:(17)庄周忿然作色曰:(18)激西江之水而迎子:(19)于半道栗里要之:(20)置杯焉则胶:10.课内翻译(每题3分,共6分)(1)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2)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

二、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6小题,共24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共9分)中国旧小说的第三人称全知视角,是指叙述人并不进入作品,而是站在统揽全局的位置上,仿佛世间万事万物无所不知晓、无所不能表现。

如此,虽便于展现广阔的生活场景,自由地刻画、剖析人物,但失掉了文学联系生活和读者的最宝贵的东西:真情实感。

鲁迅对全知全能的外视角叙事的突破和改造,运用的是限制叙述原则。

所谓限制叙述,是指叙事者所知道的和书中的人物一样多,这就从根本上破除了作者那种居高临下妄断一切的专制态度,以有限的职能和平等态度建立起作者与读者的新型关系,从而赋予作品以真诚性和逼真感。

第一人称小说在《呐喊》和《彷徨》中超过半数。

第一人称叙事的一种情况是内部第一人称叙述,“我”是故事的主人公或当事人,如《狂人日记》。

鲁迅在必须真实的体裁——日记中去虚构一个“迫害狂”的文学故事。

当狂人成了小说的叙述者后,立刻把读者引入到他自己观察和体验到的世界,他对世俗社会、历史文化的“吃人”本质的认识,他的浓重的“罪感”意识和容不得吃人的人、救救孩子的精神挣扎,在常人看来是语无伦次甚至荒唐的格调中显示出惊人的真实性。

以第一人称叙述所冲淡和消解的文学故事的虚构性也许是《狂人日记》的最大艺术成功。

第一人称叙事的另一种情况是,“我”虽是故事的讲述人,却以旁观者的身份出现。

这可称之为外部第一人称叙述。

如《孔乙己》。

《孔乙己》中的“我”只是咸亨酒店的一个很不起眼的小伙计,他对周围的世界和社会世相没有多少明确的冷暖感受和是非观念,但孔乙己的穷酸、迂腐、落魄、善良和痛苦,以及这个世界对社会“苦人儿”的态度,都在他的带有童真的眼光和心灵中被不动声色甚至朦朦胧胧地折射出来。

读者自然会伴随着叙述人,开始以一种超然的、调侃的态度对待孔乙己,说不定还会“附和着笑”。

最后随着孔乙己的惨死而“我”的叙述口吻反倒越发轻松、平静起来时,表层叙述与真正意义的矛盾冲突也达到了高潮。

这种矛盾所产生的压力和张力往往能产生比正面的、直接的引导更强烈的艺术效果。

最终必然会使读者从表面的“误导”中走出来,发现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和矛盾,感受到社会的不平以及建立在不平和矛盾基础上的人心的“冷漠”,从而以内省的态度思考自己与悲剧故事的关系和应负的道德责任。

内部第一人称叙述大多以充沛情感、激越语调和明确的思想倾向性构成直接作用于读者的力量,外部第一人称叙述则是借助叙述者的超然的或近乎“无言”的存在,把作家自身的心理经验经由完全中立的叙述间接转移到读者的灵魂波动中。

无论“内部”或“外部”,第一人称“我”的“当事人”和“在场者”的身份,使小说这种虚构的形式具有了极大的艺术真实性。

(摘编自姜振昌《<呐喊><彷徨>:中国小说叙事方式的深层嬗变》)1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旧小说的第三人称全知视角的优点是便于展现社会生活,自由地刻画人物形象,能统揽全局。

B.小说叙述者扮演的不是无所不知的角色,而是与作品中的人物一样所知有限,这符合限制叙述原则。

C.《狂人日记》虚构了一个“迫害狂”的形象,“狂人”向读者叙述了一个他体验到的“吃人”的世界。

D.在作者看来,小说叙述者的叙述口吻越是轻松、平静,就越能给小说带来更大的戏剧张力。

1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以《狂人日记》和《孔乙己》为例,论述了内部第一人称叙述和外部第一人称叙述的区别。

B.文章是在明确了概念的基础上,通过举例论证,论述了鲁迅作品对中国旧小说的突破和改造。

C.文章重点论证了鲁迅小说的艺术成就,即用第一人称叙述赋予作品“真情实感”,消解了小说的虚构性。

D.文章的开头两段和结尾部分对概念进行了具体阐释,以突出第一人称限制叙述在小说中的作用。

1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只有让小说中的叙事者所知有限,才能充分调动读者去体会文学故事所表现的社会现实。

B.鲁迅创作小说,把叙述的任务统统交给“我”这个第一人称,“我”实则是作者抨击社会的代言人。

C.以旁观者的身份进行外部第一人称叙述,更容易在故事中激发矛盾冲突,达到更好的艺术效果。

D.第一人称叙述无论是“外部”还是“内部”,都会使虚构的故事具有艺术的真实性,让读者受到触动。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共15分)活着的仪式王溱听说相亲对象是位诗人时,我脑子里快速涌现出很多关于诗人的负面形象:贫困潦倒,愤世嫉俗……不过我还是答应见见——这人长得太帅了,你看那照片,匀称的倒三角体形,脸部线条像用炭笔勾勒出来的,这简直就是中国版贝克汉姆嘛。

约定的那一天很快到来,诗人从照片里走了出来。

他给我看他拍摄过的照片,或雄山峻岭,或一江春水,或落叶飘忽,都是他去过的地方;他给我描述他与美景的对话,那些对话使他诗情满溢;然后他把脸朝斜四十五度一仰,开始吟诗了。

我窃喜,不是所有的诗人都是穷光蛋嘛!你听,那些词从他嘴里迸出来,在我耳边绕一圈,两圈,我轻飘飘地就把自己塞入那些诗和画的意境中了。

我开始憧憬跟着他游山玩水拍照作诗的生活。

然而每次我在微信里跟他提出见面,他都会以各种借口岔开话题,或者干脆打开语音功能吟起诗来。

接下来的几个星期我都活在他的诗中了。

熬过几十个不能自拔的夜晚后,我决定去找他。

我没有他确切的地址,只能天天到他所在的那个区去轧马路,一边走一边在脑中想象着:偶遇那一刻,他会吟出怎样一首令人惊喜的诗?我忘了,马路可不是一个诗情画意的地方,一辆大货车在距离我不到半米的地方刹停,扬起满脸灰。

货车司机噌噌下了车,张口就道:“不要命呀!”我抬头一看,乱糟糟的胡须,发黄的T恤上沾着各种污渍,裤子被灰尘泼出奇怪的图案,大皮鞋已辨不清颜色,以致我盯着他看了半天才认出来,是诗人!他也认出我来了,有些发慌,用最快的速度拍了拍裤子上的灰,拉拉衣角,脸向斜四十五度一仰,又摆出了诗人的姿态。

我有一种上当受骗的感觉,愤愤地问:“你到底是货车司机还是诗人?”他一字一顿,说了一句诗一样的话:“开车,我活着的方式;诗,我活着的仪式。

”“活着还有仪式?”我惊讶地问。

“当然有!”他指了指副驾驶位说,“上车,我带你去看看。

”车子开得很慢,他一路沉默,始终保持着那个半仰着头的姿态,腰绷得笔挺,双手优雅地左右扭动着方向盘。

若不是那身装扮,他还真像个优雅的指挥家。

后面的车喇叭震天,有人伸出头来骂:“你丫散步哪?!”他置若罔闻,缓缓开了口说:“生活,不易。

”他叹了口气说:“以前,我也一样,急,做什么都急,急了就骂,前面车开慢了骂,有人超车了骂,赶不上绿灯,也骂。

”“然后我的生活就只剩下骂了。

”“那又怎样?”我问。

“生活就不乐意了啊,人活一遭,怎么都是件值得好好对待的事吧?它不乐意也是正常的。

”他说。

我开始觉得他脑子不太正常了,我扒拉着车门把手,颤抖地说:“停,停车。

”他没有停,继续说着:“为了安抚生活,我决定给它举行个仪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