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注释及译文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注音及解释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一、词句解释(1)丑奴儿:词牌名。
又叫做采桑子(2)博山:在今江西省广丰县西南。
因状如庐山香炉峰,故名。
淳熙八年(1181)辛弃疾罢职退居上饶,常过博山。
(3)少年:指年轻的时候。
不识:不懂,不知道什么是。
(4)“为赋”句:为了写出新词,没有愁而硬要说有愁。
强(qiǎng):勉强地。
(5)识尽:尝够,深深懂得。
(6)欲说还(huán)休:难于启齿的感情,内心有所顾虑而不敢表达。
(7)休:停止。
二、原文译文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人年少时不知道忧愁的滋味,喜欢登高远望。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喜欢登高远望,为写一首新词无愁而勉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现在尝尽了忧愁的滋味,想说却说不出。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想说却说不出,却说好一个凉爽的秋天啊!三、作品简介作品名称: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作品别名: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创作年代:南宋作品出处:《稼轩长短句》文学体裁:词作者: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是宋代大词人辛弃疾被弹劾去职、闲居带湖时在博山道中一壁上所作的一首词。
上片描绘出少年涉世未深却故作深沉的情态,下片写出满腹愁苦却无处倾诉的抑郁,通过“少年”时与“而今”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受压抑、遭排挤、报国无门的痛苦之情。
全词突出地渲染了一个“愁”字,以此作为贯串全篇的线索,构思精巧,感情真率而又委婉,言浅意深,令人回味无穷。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注音及解释整理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
(1)
(2)
(3)
(4)
(5)
(6)欲说还(huán)休:难于启齿的感情,内心有所顾虑而不敢表达。
(7)休:停止。
二、原文译文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人年少时不知道忧愁的滋味,喜欢登高远望。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喜欢登高远望,为写一首新词无愁而勉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现在尝尽了忧愁的滋味,想说却说不出。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想说却说不出,却说好一个凉爽的秋天啊!
三、作品简介
作品名称: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作品别名: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创作年代:南宋作品出处:《稼轩长短句》。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原文翻译以及赏析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原文翻译以及赏析《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原文翻译以及赏析辛弃疾在词史上的一个重大贡献,就在于内容的扩大,题材的拓宽。
他现存的六百多首词作。
以下是他的词《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欢迎阅读。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
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
却道天凉好个秋。
【注释】丑奴儿:词牌名。
博山:在今江西省广丰县西南。
因状如庐山香炉峰,故名。
淳熙八年(1181)辛弃疾罢职退居上饶,常过博山。
少年:指年轻的时候。
不识:不懂,不知道什么是。
“为赋”句:为了写出新词,没有愁而硬要说有愁。
强(qiǎng):勉强地,硬要。
识尽:尝够,深深懂得。
欲说还(huán)休:表达的意思可以分为两种:1.男女之间难于启齿的感情。
2.内心有所顾虑而不敢表达。
休:停止【译文】人年少时不知道忧愁的`滋味,喜欢登高远望。
喜欢登高远望,为写一首新词无愁而勉强说愁。
现在尝尽了忧愁的滋味,想说却说不出。
想说却说不出,却说好一个凉爽的秋天啊!【赏析】《丑奴儿》是词牌《采桑子》的别名。
宗孝宗淳熙九年(一一八二)至宋光宗赵惇[dūn]绍熙二年(一一九一),辛弃疾受投降派的排斥,不受重用,在江西省信州(今上饶市)家中闲居。
博山就在信州地区,作者经常来往此地。
这首词就是他经过博山时,写在墙壁上的作品。
这首词写出了作者两种不同思想感情的变化。
上片写他少年时代,天真烂熳,没有遇到过挫折,不知道愁苦是什么滋味,所以,喜欢登上高楼,凭栏远眺。
他虽然没有愁苦,可是为了写词,也学着过去一些文人的样子,勉强写出个“愁”字来。
这是作者少年时代纯真感情的再现。
“不识”,不知道。
“层楼”,高楼。
下片写他归南宋三十年来,深受投降派的排斥和打击,空有满腔抗金救国的热情,却英雄无用武之地,只能过着闲居的生活,白白地虚度年华。
所以,他说“而今识尽愁滋味”。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

叠句的运用
词中运用叠句形式,如“爱上层楼”、“欲说还休 ”,既增强了词的节奏感,也突显了词中情感的深 刻。
借景抒情的运用
词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如“博山道中壁” ,把情感融入到景物之中,使得情感表达更 加含蓄而深刻。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
汇报人:***
2023-Leabharlann 1-10CATALOGUE
目 录
• 词牌及作者介绍 • 词的背景与主题 • 词的内容与解释 • 词的特色与风格 • 词的影响与评价
01
CATALOGUE
词牌及作者介绍
原文和译文
•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 辛弃疾〔宋代〕
•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 译文: • 人年轻的时候不懂忧愁的滋味,喜欢登高远望。喜欢登高远望,为了写出新词,没有愁而硬要说有愁。 • 现在尝尽了忧愁的滋味,想说却说不出。想说却说不出,却说道:“好凉爽的一个秋天啊!”
叠句形式的运用使得这首词的情 感表达更加深沉博大。通过反复 使用“爱上层楼”和“欲说还休 ”,辛弃疾将少年时期与中年时 期的情感对比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种写作手法不仅增强了词的情 感力度,也使得这首词的艺术表 现更加丰富多样。
03
CATALOGUE
词的内容与解释
上片内容与解释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这句词描述了现在尝尽了忧愁的滋味,内心充满了痛苦和无法表达的忧愁。想说却说不出,最终只能说一句“天凉 好个秋”,暗示了内心深处的苦闷和无法言说的忧愁。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注音及解释整理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c h ǒu 丑n ú奴ér 儿·s h ū书b ó博s h ān 山d ào 道z h ōn ɡ中b ì壁xīn 辛qì弃jí疾 s h ào 少n i án 年b ù不s h í识c h óu 愁z ī滋w èi 味,ài 爱s h àn ɡ上c én ɡ层l óu 楼。
ài 爱s h àn ɡ上c én ɡ层l óu 楼,w éi 为f ù赋x īn 新c í词q i ǎn g 强s hu ō说c h óu 愁。
ér 而j īn 今s h í识j ìn 尽c h óu 愁z ī滋w èi 味,y ù欲s h u ō说h u án 还x i ū休。
y ù欲s hu ō说h u án 还x i ū休,q u è却d ào 道t i ān 天l i án ɡ凉h ǎo 好ɡè个q i ū秋。
一、词句解释(1)丑奴儿:词牌名。
又叫做采桑子(2)博山:在今江西省广丰县西南。
因状如庐山香炉峰,故名。
淳熙八年(1181)辛弃疾罢免退居上饶,常过博山。
(3)少年:指年轻的时候。
不识:不懂,不知道什么是。
(4) “为赋”句:为了写出新词,没有愁而硬要说有愁。
强(qiǎng):勉强地。
(5)识尽:尝够,深深懂得。
(6)欲说还(huán)休:难于启齿的感情,内心有所顾虑而不敢表达。
丑奴儿九年级上册原文及注释

九年级语文《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原文注释及译文
【原文】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宋)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注释】
1.丑奴儿:词牌名。
2.博山:在今江西省广丰县西南。
因状如庐山香炉峰,故名。
淳熙八年(1181)辛弃疾罢职退居上饶,常过博山。
3.少年:指年轻的时候。
4.不识:不懂,不知道什么是。
5.强:勉强地,硬要。
6.识尽:尝够,深深懂得。
7.欲说还休:表达的意思可以分为两种:①男女之间难于启齿的感情。
②内心有所顾虑而不敢表达。
休,停止。
【译文】
人年轻的时候不懂忧愁的滋味,喜欢登高远望。
喜欢登
高远望,为了写出新词,没有愁而硬要说有愁。
现在尝尽了忧愁的滋味,想说却说不出。
想说却说不出,却说道:“好凉爽的一个秋天啊!”。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原文翻译及赏析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原文翻译及赏析(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合同协议、演讲稿、策划方案、报告大全、条据文书、公文素材、教育资料、散文诗歌、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 draft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documentary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prose and poetry,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原文翻译及赏析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6篇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原文翻译及赏析1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作者:辛弃疾朝代:清朝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注释及译文

丑奴儿1·书博山2道中壁
【南宋】辛弃疾
少年3不识4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5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6愁滋味,欲说还休7。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注释】
1.丑奴儿:词牌名。
又叫做采桑子
2.博山:在今江西省广丰县西南。
因状如庐山香炉峰,故名。
淳熙八年(1181)辛弃疾罢职退居上饶,常过博山。
3.少年:指年轻的时候。
4.不识:不懂,不知道什么是。
5.“为赋”句:为了写出新词,没有愁而硬要说有愁。
强(qiǎng):勉强地。
6.识尽:尝够,深深懂得。
7.欲说还(huán)休:难于启齿的感情,内心有所顾虑而不敢表达。
休:停止。
【译文】
人年少时不知道忧愁的滋味,喜欢登高远望。
喜欢登高远望,为写一首新词无愁而勉强说愁。
现在尝尽了忧愁的滋味,想说却说不出。
想说却说不出,却说好一个凉爽的秋天啊!
【创作背景】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是宋代大词人辛弃疾被弹劾去职、闲居带湖时在博山道中一壁上所作的一首词。
上片描绘出少年涉世未深却故作深沉的情态,下片写出满腹愁苦却无处倾诉的抑郁,通过“少年”时与“而今”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受压抑、遭排挤、报国无门的痛苦之情。
全词突出地渲染了一个“愁”字,以此作为贯串全篇的线索,构思精巧,感情真率而又委婉,言浅意深,令人回味无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丑奴儿1·书博山2道中壁
【南宋】辛弃疾
少年3不识4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5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6愁滋味,欲说还休7。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注释】
1.丑奴儿:词牌名。
又叫做采桑子
2.博山:在今江西省广丰县西南。
因状如庐山香炉峰,故名。
淳熙八年(1181)辛弃疾罢职退居上饶,常过博山。
3.少年:指年轻的时候。
4.不识:不懂,不知道什么是。
5.“为赋”句:为了写出新词,没有愁而硬要说有愁。
强(qiǎng):勉强地。
6.识尽:尝够,深深懂得。
7.欲说还(huán)休:难于启齿的感情,内心有所顾虑而不敢表达。
休:停止。
【译文】
人年少时不知道忧愁的滋味,喜欢登高远望。
喜欢登高远望,为写一首新词无愁而勉强说愁。
现在尝尽了忧愁的滋味,想说却说不出。
想说却说不出,却说好一个凉爽的秋天啊!
【创作背景】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是宋代大词人辛弃疾被弹劾去职、闲居带湖时在博山道中一壁上所作的一首词。
上片描绘出少年涉世未深却故作深沉的情态,下片写出满腹愁苦却无处倾诉的抑郁,通过“少年”时与“而今”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受压抑、
遭排挤、报国无门的痛苦之情。
全词突出地渲染了一个“愁”字,以此作为贯串全篇的线索,构思精巧,感情真率而又委婉,言浅意深,令人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