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数学下册《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点归纳上课讲义

合集下载

七年级下册数学平行线与相交线

七年级下册数学平行线与相交线

第一讲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知识点一 :相交线、平行线的概念(1)相交线平行定义:若两条直线只有一个公共点,我们称这两条直线为相交线 (2)平行线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3)两套直线的位置关系: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相交和平行两种 (4)两条直线是指不重合的两条直线注意:1、两条直线在同一平面内2、我们有时说两条射线或线段平行,实际上是指它们所在的直线平行 知识点二:关于对顶角的定义和性质定义 对顶角:像这样直线AB 与直线CD 相交于O ,∠1与∠2有公共顶点,它们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这样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注意:对顶角的判断条件:⎪⎩⎪⎨⎧无公共边有公共顶点两条直线相交另外,从对顶角的定义还可知:对顶角总是成对出现的,它们是互为对顶角;一个角的对顶角只有一个。

性质 同角或等角的对顶角相等。

一般题型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有公共顶点,并且相等的角是对顶角 B .如果两个角不相等,那么它们一定不是对顶角 C .如果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是对顶角 D .互补的两个角不可能是对顶角 练习 1、如图2-1,共有________对对顶角.图2-1知识点三: 互为余角、互为补角的概念及其性质定义:互为余角:如果两个角的和是直角,则这两个角互为余角. 互为补角:如果两个角的和是平角,则这两个角互为补角 钝角没有余角注意: 互为余角、互为补角只与角的度数有关,与角的位置无关. 性质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一般例题 ⑴∵1∠和2∠互余,∴=∠+∠21_____(或2_____1∠-=∠) ⑵∵1∠和2∠互补,∴=∠+∠21_____(或2_____1∠-=∠)练习1、若∠α=50º,则它的余角是 ,它的补角是 。

若∠β=110º,则它的补角是 ,它的补角的余角是 。

2若∠1与∠2互余,∠3和∠2互补,且∠3=120º,那么∠1= 。

七年级下册数学相交线与平行线的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数学相交线与平行线的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数学相交线与平行线的知识点3.对顶角和邻补角的关系4.垂直:两条直线、两个平面相交,或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相交,如果交角成直角,叫做互相垂直。

5.垂线: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叫做互相垂直,其中一条叫做另一条的垂线。

6.垂足:如果两直线的夹角为直角,那么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

7.垂线性质(1)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2)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简单说成:垂线段最短。

(3)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8.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同位角:1与5像这样具有相同位置关系的一对角叫做同位角。

内错角:2与6像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内错角。

同旁内角:2与5像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同旁内角。

9.平行:在平面上两条直线、空间的两个平面或空间的一条直线与一平面之间没有任何公共点时,称它们平行。

10.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11.命题: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命题。

12.真命题:正确的命题,即如果命题的题设成立,那么结论一定成立。

13.假命题:条件和结果相矛盾的命题是假命题。

14.平移: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图形的这种移动叫做平移平移变换,简称平移。

15.对应点:平移后得到的新图形中每一点,都是由原图形中的某一点移动后得到的,这样的两个点叫做对应点。

16.定理与性质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

17.垂线的性质:性质1: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性质2: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18.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平行公理的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19.平行线的性质: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性质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性质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相交线与平行线的知识点

相交线与平行线的知识点

相交线与平行线的知识点一、相交线。

1. 邻补角。

- 定义:两个角有一条公共边,它们的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邻补角。

- 性质:邻补角互补,即它们的和为180°。

例如,∠AOC和∠BOC是邻补角,那么∠AOC+∠BOC = 180°。

2. 对顶角。

- 定义:有一个公共顶点,并且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两边的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

- 性质:对顶角相等。

如∠AOC和∠BOD是对顶角,则∠AOC = ∠BOD。

3. 垂直。

- 定义:当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时,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

- 性质:- 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 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简单说成:垂线段最短。

- 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二、平行线。

1. 平行线的定义。

- 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用符号“∥”表示平行关系,如直线a平行于直线b,记作a∥b。

2. 平行公理及推论。

-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 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即如果a∥b,b∥c,那么a∥c。

3. 平行线的判定。

-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例如,直线a、b被直线c所截,如果∠1 = ∠2(∠1和∠2是同位角),那么a∥b。

-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如直线a、b被直线c所截,若∠2 = ∠3(∠2是内错角,∠3是同位角),则a∥b。

-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当直线a、b被直线c所截,若∠2+∠4 = 180°(∠2和∠4是同旁内角),那么a∥b。

4. 平行线的性质。

-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若a∥b,则∠1 = ∠2(∠1和∠2是同位角)。

初一(七年级)下册数学相交线与平行线的知识点上课讲义

初一(七年级)下册数学相交线与平行线的知识点上课讲义

七下数学“相交线与平行线”的知识点开学已经有几天了,新的第一章知识掌握的怎么样了呢?这一单元主要是概念和性质定理一定要理解清楚,可以在这篇文章梳理一下,一定能帮到你!一、相交线1.邻补角与对顶角两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存在几种不同关系的角,它们的概念及性质如下表:注意点:⑴对顶角是成对出现的,对顶角是具有特殊位置关系的两个角;⑵如果∠α与∠β是对顶角,那么一定有∠α=∠β;反之如果∠α=∠β,那么∠α与∠β不一定是对顶角⑶如果∠α与∠β互为邻补角,则一定有∠α+∠β=180°;反之如果∠α+∠β=180°,则∠α与∠β不一定是邻补角。

⑶两直线相交形成的四个角中,每一个角的邻补角有两个,而对顶角只有一个。

2.垂线⑴定义:当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时,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的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

符号语言记作:如图所示:AB⊥CD,垂足为O⑵垂线性质1: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与平行公理相比较记)⑶垂线性质2: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简称:垂线段最短。

3.垂线的画法:⑴过直线上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⑵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注意:①画一条线段或射线的垂线,就是画它们所在直线的垂线;②过一点作线段的垂线,垂足可在线段上,也可以在线段的延长线上。

画法:⑴一靠:用三角尺一条直角边靠在已知直线上,⑵二移:移动三角尺使一点落在它的另一边直角边上,⑶三画:沿着这条直角边画线,不要画成给人的印象是线段的线。

4.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应该结合图形进行记忆。

如图,PO⊥AB,同P 到直线AB 的距离是PO 的长。

PO 是垂线段。

PO 是点P 到直线AB所有线段中最短的一条。

现实生活中开沟引水,牵牛喝水都是“垂线段最短”性质的应用。

5.如何理解“垂线”、“垂线段”、“两点间距离”、“点到直线的距离”这些相近而又相异的概念。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第四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点归纳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第四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点归纳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第四章相交线与平⾏线知识点归纳第四章(相交线与平⾏线)知识点集合⼀、相交与平⾏1.平⾏线的定义:在同⼀平⾯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线.注意:平⾏线的定义包含三层意思:(1)“在同⼀平⾯内”是前提条件;不在同⼀平⾯内的两条直线,叫异⾯直线。

(2)“不相交”就是说两条直线没有交点;(3)平⾏线指的是“两条直线”⽽不是两条射线或两条线段.两条射线平⾏,指的是这两条射线所在的直线平⾏。

两条线段平⾏,指的是这两条线段所在的直线平⾏。

2.在同⼀平⾯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平⾏与相交两种.3.平⾏线的基本事实(也称平⾏公理):过直线外⼀点有且只有⼀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4.平⾏线的推论(平⾏线的传递性):平⾏于同⼀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何语⾔表达:∵a//c , c//b(已知)a//b(平⾏于同⼀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判断正误:过⼀点有且只有⼀条直线与已经直线平⾏,对吗?()⼆.相交直线所成的⾓对顶⾓的定义:如果⼀个⾓的两边是另⼀个⾓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那么这两个⾓互为对项⾓。

如图,⼀共有对对项⾓,分别是⼀共有对邻补⾓,分别是已知:直线AB 与CD 相交于O点(如图),试证明:∠1=∠3,∠2=∠4.对顶⾓相等的⼏何应⽤格式:∵直线 AB 与CD 相交于O点∴∠1=∠3,∠2=∠4(对顶⾓相等)或者由图知:∠1=∠3,∠2=∠4(对顶⾓相等)如图,直线a与直线b交于点0,若∠2是∠1的 3倍,则∠1,∠2,∠3,∠4各个⾓的度数分别为三线⼋⾓图:内错⾓,同位⾓,同旁内⾓的识别,截线与被截线的识别顾名思义法理解内错⾓,同位⾓,同旁内⾓内错⾓:就在是两条被截线的内部,并且在截线两边错开的两个⾓同位⾓:就是在相同位置的两个⾓同旁内⾓:在两条被截直线的内部,并且在截线同旁的两个⾓。

三.平移1.平移的定义:把图形上所有的点都按同⼀⽅向移动相同的距离,图形的这种变换叫做平移。

2.平移的两个要素是:平移的⽅向和平移的距离3.要判断⼀个运动是不是平移,要紧扣平移的特点:⼀变三不变,图形的位置发⽣改变,但是图形的⼤⼩,形状和⽅向不变。

初一数学下册相交线与平行线基础知识点

初一数学下册相交线与平行线基础知识点

初一数学下册相交线与平行线基础知识点
相交线与平行线基础知识点
一、关于相交线
1. 相交线是指两个不同的直线在一个面上产生交叉;
2. 交叉点就是两条直线之间的公共点,表示相交的位置;
3. 相交的角的性质:(1)相交的角是对角线;(2)两个交叉点连接形成的夹角,称之为"夹角";(3)两条相交线各自交叉点形成的夹角是相等的,称为"交叉角";
4. 直角定理是建立在相交线上的,它讲的是,在三角形中,两边为直角时,斜边的平方等于两边相加的平方;
二、关于平行线
1. 平行线指的是两条以上的不同线段,他们没有交叉点;
2. 两条平行线之间形成的夹角就是“平行角”,这个夹角的大小一般都是0°;
3. 对行定理:两条平行直线与一条横线所包围的锐角几何体,对边之和等于邻边之和;
4. 三角形相似定理也是建立在平行线这一基础上的,两个三角形的定义有两个平行直线,这时三角形的边长相等,那么两个三角形也是相似的。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相交线与平行线研讨说课复习课件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相交线与平行线研讨说课复习课件
量一量:图中是对顶角量角器,你能说出用它测量 角的度数的原理吗?
对顶角相等
探究新知
素养考点 1利用对顶角的性质求角的度数
例 如图,直线a,b相交,∠1=40°,求 ∠2,∠3,∠4的度数.
解:由平角的定义可知, ∠2=180°-∠1
=180°-40°=140°;
b
1( 2
a
4 )3
由对顶角相等可得,
12 43
58 67
所以∠2的补角有∠1,∠3,∠6和∠8.
连接中考
1.(2020•金昌)若α=70°,则α的补角的度数是( B ) A.130° B.110° C.30° D.20° 2.(2020•陕西)若∠A=23°,则∠A余角的大小是( B ) A.57° B.67° C.77° D.157°
DO
C
12 34
AN B
图2
图3
探究新知
将图2简化为图3,ON 与 DC 相交所成的 ∠ DON和∠CON
都等于90° ,且∠1=∠2.在图 3 中: (1)有哪些角互为补角?有哪些角互为余角? 互补的角: ∠1与∠AOC, ∠1与∠BOD,
DO
C
12
34
∠互2余与的∠角B:OD∠,1与∠∠2与3,∠∠AO1C与,∠∠4,D∠ON2与与∠∠4N,O∠C.2与∠A3,N图3 B (2) ∠3与∠4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第一课时垂线的定义及性质 核心要点 1垂线的有关概念:两条直线相交成四个角,如果有一个角是 直角 ,那么称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的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 的 垂线 ,它们的交点叫做 垂足 。 2.垂线的性质: (1)平面内,过一点有且 只有一条 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2)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 最短。 3.点到直线的距离:过点A作直线L的垂线,垂足为B,线段 AB 的长度叫做点A到直线L的距离。

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相交线和平行线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相交线和平行线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相交线和平行线知识点总结本章使学生了解在平面内不重合的两条直线相交与平行的两种位置关系,研究了两条直线相交时的形成的角的特征,两条直线互相垂直所具有的特性,两条直线平行的长期共存条件和它所有的特征以及有关图形平移变换的性质,利用平移设计一些优美的图案.。

重点:垂线和它的性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和它的性质,平移和它的性质,以及这些的组织运用.5.1相交线1、邻补角与对顶角两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存在几种不同关系的角,它们的概念及性质如下表:图形顶点边的关系大小关系对顶角∠1与∠2 有公共顶点∠1的两边与∠2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对顶角相等即∠1=∠21 2注意点:⑴对顶角是成对出现的,对顶角是具有特殊位置关系的两个角;⑵如果∠α与∠β是对顶角,那么一定有∠α=∠β;反之如果∠α=∠β,那么∠α与∠β不一定是对顶角 ⑶如果∠α与∠β互为邻补角,则一定有∠α+∠β=180°;反之如果∠α+∠β=180°,则∠α与∠β不一定是邻补角。

⑶两直线相交形成的四个角中,每一个角的邻补角有两个,而对顶角只有一个。

2、垂线⑴定义,当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时,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的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

符号语言记作:如图所示:AB ⊥CD ,垂足为O⑵垂线性质1: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与平行公理相比较记)⑶垂线性质2: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简称:垂线段最短。

3、垂线的画法: ABCDO⑴过直线上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⑵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注意:①画一条线段或射线的垂线,就是画它们所在直线的垂线;②过一点作线段的垂线,垂足可在线段上,也可以在线段的延长线上。

画法:⑴一靠:用三角尺一条直角边靠在已知直线上,⑵二移:移动三角尺使一点落在它的另一边直角边上,⑶三画:沿着这条直角边画线,不要画成给人的印象是线段的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交线与平行线
一、目标与要求
1.理解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概念,能在图形中辨认;
2.掌握对顶角相等的性质和它的推证过程;
3.通过在图形中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二、重点
在较复杂的图形中准确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
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概念、性质和画法;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与识别。

三、难点
在较复杂的图形中准确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
对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的理解;
对平行线本质属性的理解,用几何语言描述图形的性质;
能区分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的混合应用。

四、知识框架
五、知识点、概念总结
1.邻补角: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有公共顶点且有一条公共边的两个角是邻补角。

2.对顶角: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叫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像这样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

3.对顶角和邻补角的关系
4.垂直:两条直线、两个平面相交,或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相交,如果交角成直角,叫做互相垂直。

5.垂线: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叫做互相垂直,其中一条叫做另一条的垂线。

6.垂足:如果两直线的夹角为直角,那么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

7.垂线性质
(1)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2)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简单说成:垂线段最短。

(3)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8.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同位角:∠1与∠5像这样具有相同位置关系的一对角叫做同位角。

内错角:∠2与∠6像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内错角。

同旁内角:∠2与∠5像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同旁内角。

9.平行:在平面上两条直线、空间的两个平面或空间的一条直线与一平面之间没有任何公共点时,称它们平行。

10.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11.命题: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命题。

12.真命题:正确的命题,即如果命题的题设成立,那么结论一定成立。

13.假命题:条件和结果相矛盾的命题是假命题。

14.平移: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图形的这种移动叫做平移平移变换,简称平移。

15.对应点:平移后得到的新图形中每一点,都是由原图形中的某一点移动后得到的,这样的两个点叫做对应点。

16.定理与性质
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

17.垂线的性质:
性质1: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性质2: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18.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平行公理的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19.平行线的性质:
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性质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性质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20.平行线的判定:
判定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判定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判定3:同旁内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1.命题的扩展
三种命题
(1)对于两个命题,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另外一个命题的结论和条件,那么这两个命题叫做互逆命题,其中一个命题叫做原命题,另外一个命题叫做原命题的逆命题。

(2)对于两个命题,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另外一个命题的条件的否定和结论的否定,那么这两个命题叫做互否命题,其中一个命题叫做原命题,另外一个命题叫做原命题的否命题。

(3)对于两个命题,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另外一个命题的结论的否定和条件的否定,那么这两个命题叫做互为逆否命题,其中一个命题叫做原命题,另外一个命题叫做原命题的逆否命题。

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
(1)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原命题与逆命题互逆,否命题与原命题互否,原命题与逆否命题相互逆否,逆命题与否命题相互逆否,逆命题与逆否命题互否,逆否命题与否命题互逆。

(2)四种命题的真假关系:
两个命题互为逆否命题,它们有相同的真假性。

两个命题为互逆命题或互否命题,它们的真假性没有关系
命题之间的关系
(1)能够判断真假的陈述句叫做命题,正确的命题叫做真命题,错误的命题叫做假命题。

(2)“若p,则q”形式的命题中p叫做命题的条件,q叫做命题的结论。

(3)命题的分类:
A:原命题:一个命题的本身称之为原命题,如:若x>1,则f(x)=(x-1)2单调递增。

B:逆命题:将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颠倒的新命题,如:若f(x)=(x-1)2单调递增,则x>1.
C:否命题:将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全否定的新命题,但不改变条件和结论的顺序,如:若x小于1,则f(x)=(x-1)2不单调递增。

D:逆否命题:将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颠倒,然后再将条件和结论全否定的新命题,如:若f(x)=(x-1)2不单调递增,则x小于1.
(4)命题的否定
命题的否定是只将命题的结论否定的新命题,这与否命题不同。

(5)4种命题及命题的否定的真假性关系
原命题和逆否命题等价,否命题和逆命题等价,命题的否定与原命题的真假性相反。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1)“若p,则q”为真命题,叫做由p推出q,记作p=>q,并且说p是q的充分条件,q 是p的必要条件。

(2)“若p,则q”为假命题,叫做由p推不出q,记作p≠>q,并且说p不是q的充分条件(或p是q的非充分条件),q不是p的必要条件(或q是p的非必要条件)。

充要条件
如果既有p=>q,又有q=>p,就记作p<=>q,并且说p是q的充分必要条件(或q是p 的充分必要条件),简称充要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