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文阅读”六年级上册第一组“感受自然”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感受自然》教案设计

《感受自然》教案设计

《感受自然》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然环境,感受自然的美丽与和谐。

2.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3. 提高学生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自然环境的组成及特点。

2. 自然景观的欣赏与评价。

3. 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4. 环保意识与行为。

5. 观察自然、表达自然的技巧。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自然环境的奥秘。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了解自然景观的价值。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利用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5. 运用观察与表达法,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自然景观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准备户外观察和实践活动的场地和器材。

3. 准备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自然景观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讲授:介绍自然环境的组成、特点及人类与自然的关系,让学生了解自然的重要性。

3. 欣赏与评价:分析经典自然景观,引导学生学会欣赏自然之美,并评价自然景观的价值。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围绕自然景观保护、环保行为等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5.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和实践,亲身体验自然环境的魅力,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提问、讨论、分享等。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等。

3. 实践活动:评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包括观察、表达、创造力等。

4. 学生作品:收集学生的观察报告、作文等作品,评估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七、教学拓展1. 组织一次户外探险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自然的美丽和神秘。

2. 开展环保公益活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行动力。

3. 引导学生进行自然摄影或绘画创作,展示自然的魅力。

《感受自然》教学教案

《感受自然》教学教案

《感受自然》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自然环境,感知大自然的美丽与和谐。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3. 提高学生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自然环境的观察与体验2. 大自然的美与和谐3. 环保意识的教育4. 观察、想象与表达5. 爱护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三、教学方法:1. 观察法: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观察自然环境,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与和谐。

2.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自然环境中的某一现象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实践法:引导学生参与到环保活动中,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教学准备:1. 教学场地:学校操场、公园或自然景区2. 教学器材:望远镜、笔记本、画笔等3. 教学资源:自然环境图片、环保资料等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 观察自然: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环境,记录下美丽的瞬间。

3. 讨论:组织学生就自然环境中的某一现象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4. 实践:引导学生参与到环保活动中,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5.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爱护大自然、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引导他们积极观察、思考和表达。

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他们明白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在实践环节,尽量安排一些有针对性的环保活动,如捡拾垃圾、植树造林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到环保行动的重要性。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了解他们对自然环境的关注程度。

2. 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检验他们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检查学生的实践成果,观察他们是否真正理解环保的重要性。

4. 收集学生对课程的意见和建议,以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自然环境摄影比赛,鼓励他们记录下大自然的美丽瞬间。

2. 邀请环保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环保知识和技巧。

人教版《感受自然》教案

人教版《感受自然》教案

人教版《感受自然》教案第一章:自然美的欣赏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自然美的基本特征,学会欣赏大自然的美丽。

1.2 教学内容:1.2.1 自然美的概念与特征1.2.2 自然美的欣赏方法1.2.3 欣赏自然美的实例分析1.3 教学过程:1.3.1 导入: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自然美的看法和经历。

1.3.2 讲解自然美的概念与特征。

1.3.3 讲解自然美的欣赏方法。

1.3.4 分析欣赏自然美的实例。

1.3.5 总结:强调自然美对身心健康的重要性。

第二章:自然的声音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自然的声音,学会倾听和欣赏自然的声音。

2.2 教学内容:2.2.1 自然声音的来源与特点2.2.2 倾听和欣赏自然声音的方法2.2.3 自然声音对人类的影响2.3 教学过程:2.3.1 导入: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自然声音的感知和体验。

2.3.2 讲解自然声音的来源与特点。

2.3.3 讲解倾听和欣赏自然声音的方法。

2.3.4 分析自然声音对人类的影响。

2.3.5 总结:培养学生对自然声音的敏感度和欣赏能力。

第三章:植物的世界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植物的基本特征,学会欣赏植物的美丽。

3.2 教学内容:3.2.1 植物的特征与分类3.2.2 植物的欣赏方法3.2.3 欣赏植物的实例分析3.3 教学过程:3.3.1 导入: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植物的看法和经历。

3.3.2 讲解植物的特征与分类。

3.3.3 讲解植物的欣赏方法。

3.3.4 分析欣赏植物的实例。

3.3.5 总结:强调植物在自然界中的重要性和美丽价值。

第四章:动物的天地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动物的基本特征,学会欣赏动物的美丽。

4.2 教学内容:4.2.1 动物的特征与分类4.2.2 动物的欣赏方法4.2.3 欣赏动物的实例分析4.3 教学过程:4.3.1 导入: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动物的看法和经历。

4.3.2 讲解动物的特征与分类。

4.3.3 讲解动物的欣赏方法。

4.3.4 分析欣赏动物的实例。

人教版《感受自然》教案

人教版《感受自然》教案

人教版《感受自然》教案第一章:自然美的欣赏1. 教学目标了解自然美的概念,学会欣赏自然景观,提高对自然美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2. 教学内容自然美的定义、自然景观的分类、欣赏自然美的方法。

3.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

4. 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自然美的概念步骤二:讲解自然景观的分类步骤三:示范欣赏自然美的方法步骤四:小组讨论,分享欣赏自然美的感受5. 作业布置以小组为单位,拍摄一幅自己喜欢的自然景观照片,并配以文字描述,下节课分享。

第二章:自然生态的保护1. 教学目标了解自然生态的重要性,学会保护自然生态的方法,提高环保意识。

2. 教学内容自然生态的概念、自然生态的重要性、保护自然生态的方法。

3.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

4. 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自然生态的概念步骤二:讲解自然生态的重要性步骤三:示范保护自然生态的方法步骤四:小组讨论,分享保护自然生态的感受5. 作业布置以小组为单位,调查周边环境的自然生态状况,并提出保护措施,下节课分享。

第三章:自然规律的探索1. 教学目标了解自然规律的概念,学会探索自然规律的方法,提高科学素养。

2. 教学内容自然规律的概念、探索自然规律的方法。

3.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小组讨论法。

4. 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自然规律的概念步骤二:讲解探索自然规律的方法步骤三:进行实验,引导学生探索自然规律步骤四:小组讨论,分享探索自然规律的感受5. 作业布置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自然规律进行深入研究,并制作PPT,下节课分享。

第四章:自然资源的利用与可持续发展1. 教学目标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学会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提高可持续发展意识。

2. 教学内容自然资源的概念、自然资源的利用、可持续发展。

3.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

4. 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自然资源的概念步骤二:讲解自然资源的利用步骤三:介绍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步骤四:小组讨论,分享对可持续发展的看法5. 作业布置以小组为单位,调查周边环境的自然资源利用状况,并提出改进措施,下节课分享。

《感受自然》教案设计

《感受自然》教案设计

《感受自然》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然环境的多样性,培养他们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2. 通过观察和体验,提高学生对自然现象的认知能力。

3. 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积极参与探究活动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内容1. 自然环境的多样性2. 自然现象的观察与体验3. 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和体验,了解自然环境的多样性,提高对自然现象的认知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观察和体验自然现象,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环境,发现自然现象的特点。

2. 体验法: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亲身体验自然环境的魅力。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观察和体验心得。

五、教学准备1. 教学场地:户外自然环境2. 教学工具:观察记录本、望远镜、指南针等3. 教学材料:自然环境图片、视频等教案内容待补充。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自然环境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的多样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观察与体验:教师组织学生户外观察自然环境,让学生亲身体验自然现象,如季节变化、动植物生长等。

3. 分享与讨论:学生将观察和体验的结果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心得体会,教师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自然现象。

4. 保护自然:教师讲解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提出保护自然的措施。

5. 总结与反思:教师组织学生总结本次课程的收获,反思自己在观察、体验和讨论过程中的表现,并提出改进方向。

七、教学评价1. 学生观察和体验的自然现象的种类和特点。

2.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3. 学生对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和行动。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自然环境考察活动,深入了解自然环境的多样性。

2. 开展环保主题活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行动力。

3. 邀请环保专家进行讲座,增加学生对自然保护的知识。

九、教学建议1. 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主动观察和体验自然环境,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

《感受自然》教案设计

《感受自然》教案设计

《感受自然》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然的美丽和伟大,培养他们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心。

2. 提高学生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行动。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合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自然的美丽和伟大:介绍自然界的各种景观、生物和现象,让学生感受自然的魅力。

2. 环境问题:介绍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让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自然的影响。

3. 环保意识和行动:讨论环保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从自身做起,积极参与环保行动。

4. 观察自然: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能力,鼓励他们记录和分享自己的观察心得。

5. 思考自然:引导学生思考自然界的规律和奥秘,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

三、教学方法1. 观察法:组织学生观察自然景观、生物和现象,让学生亲身体验自然的美丽和伟大。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环境问题、环保行动等,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 实践法:组织学生参与环保行动,如垃圾分类、植树造林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观察报告:评估学生观察自然的能力和观察心得的表达。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 环保行动:评估学生参与环保行动的积极性和行动力。

五、教学计划1. 第一周:自然的美丽和伟大观察自然景观:组织学生去公园、山区等地方观察自然景观,记录和分享自己的观察心得。

介绍自然现象:学习自然界的一些常见现象,如日出日落、四季变化等。

2. 第二周:环境问题介绍环境污染:学习环境污染的种类和危害,讨论如何减少污染。

介绍生态破坏:学习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讨论如何保护生态环境。

3. 第三周:环保意识和行动讨论环保的重要性:学习环保的基本知识和理念,讨论环保对自然和人类的重要性。

参与环保行动:组织学生参与垃圾分类、植树造林等环保行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 第四周:观察自然观察生物:学习观察生物的方法,组织学生去野外观察生物,记录和分享自己的观察心得。

观察天空:学习观察天空的方法,组织学生观察星空、日出日落等天空现象。

《感受自然》的教案

《感受自然》的教案

《感受自然》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然的美丽和伟大,增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2.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资源的良好习惯。

3. 提高学生观察、表达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自然景观的欣赏:如山水、花草、树木、动物等。

2. 自然现象的探索:如季节变化、日出日落、风雨雷电等。

3. 自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如空气、水、食物、能源等。

三、教学方法1. 观察法:组织学生观察自然景观,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2.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自然现象和自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3. 创作法:鼓励学生创作自然主题的画作或作文,培养学生的审美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包含自然景观、自然现象和自然与人类生活关系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2. 画纸、画笔、彩泥等创作材料。

3. 笔记本、文具等记录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自然景观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的美丽。

2. 新课:介绍自然景观、自然现象和自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让学生了解自然的重要性。

3. 观察与讨论:组织学生观察自然景观,引导学生探讨自然现象和自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4. 创作:鼓励学生运用绘画、作文等形式,表达自己对自然的感受和理解。

5.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指导和鼓励。

6.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自然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珍惜和保护自然。

7. 作业:布置自然观察日记,让学生记录下自己对自然的感悟。

六、教学评价1. 观察能力:通过学生的观察日记和课堂参与度来评价学生的观察能力。

2. 表达能力:通过学生的绘画作品和作文来评价学生的表达能力。

3. 思考能力:通过学生的讨论发言和作品内容来评价学生的思考能力。

七、教学拓展1. 组织自然摄影活动,让学生用镜头捕捉自然的美丽。

2. 开展自然知识问答,增加学生对自然知识的了解。

3. 邀请环保专家进行讲座,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八、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反馈。

《感受自然》教学教案

《感受自然》教学教案

《感受自然》教学教案
《感受自然》教学教案
○教学目标
①热爱自然,体验自然,陶冶情操。

②学会观摩。

能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通过联想和想像,加深对自然的理解,实现与自然的沟通。

③通过“认养”树木、草地,培养学生与大自然进行对话,培养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环境的责任感。

④学会在观察与欣赏过程中与他人交流。

○教学重点
①观察自然、体验自然。

②联想、想像。

③表达感受、心理、体会。

○课程安排一课时
○课前准备
①学生提建议,制定计划。

②学生可自由结合,分组观察、体验。

③走进大自然,结合自己的旅游经验。

“认养”树木、草地。

④与大自然对话的同时,侧重于对自然美景的沉浸与遐想。

○活动过程
①播放《神奇的大自然》录像片段,激发学生欣赏大自然的诗情画意。

②分小组交流:
a.你喜欢哪一个季节的.画面? b.你是否喜欢这个季节,为什么?谈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③小组选出发言代表全班交流。

④春、夏、秋、冬四个小组,代表发言。

a.表明自己的立场,谈出自己的感受,说出缘由。

b.可与意见分歧者争论,鼓励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⑤教师小结:无论你喜欢哪个季节,都无可厚非,因为这是你自己的独特感受,他人不能代替。

⑥结合自己的经验,小组交流:
a.你“认养”了哪棵树、哪片草地,为什么要认养它?你将会怎么做?
b.你“心中的美景”是怎样的?
⑦全班交流。

⑧学生点评,教师总结。

○活动小结
○学生习作展示: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群文阅读”六年级上册第一组“感受自然”教学设计本组概述本组教材以感受大自然为主题,教材中取了四篇课文,同步阅读教材选取了九篇。

它们都是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童心童趣的散文。

通过教学,要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操;引导学生体会作者仔细观察、展开丰富想象表达感受的方法;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通过朗读、练笔等形式积累语言。

设计理念:1.在分享同步阅读教材成果、开拓视野、发展思维的同时,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

2.品味优美语言,体会作者细心观察,展开丰富的想象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以“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策略为指导,以知识树为主线,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时空、教学方法的全面开放,使学生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相互渗透,有机整合。

教学重点:在大自然的怀抱中熏陶情感、发展思维。

分享同步阅读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为学生有效同步阅读奠定基础。

教学内容:1.人教课标版教材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一单元:《山中访友》《山雨》《草虫的村落》《索溪峪的“野”》2.小学语文第十一册同步阅读教材:《倾听鸟语》《和树谈心》《落叶》《密西西比河风光》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步骤:一、导入谈话1.出示插图,引出主题──感受自然。

师:同学们,我们来欣赏一组图片,是不是似曾相识?还记得它们吗?(师出示四幅图片,生说出课题名称)师:这四篇文章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描写的是──—生:大自然。

师:对,在上周的学习中,我们走进了神奇美丽的大自然,领略了它的风姿,感受了它无穷的魅力,色彩斑斓的大自然有声有色、有情有意。

今天,我们用画知识树的方法一起再次走进这个美丽的世界。

(出示课件)这是知识树,也是一棵大自然之树,相信通过我们精彩的阅读展示,会让这棵树枝繁叶茂,硕果累累!二、主题回顾师:从这四篇课文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生:《山中访友》一文中,山中的一草一木、一花一石、清风鸟儿都是我们的朋友,走进山中,我们会感到无比的亲切、舒服,就像去拜访一位久违的老朋友,特别亲密。

师:是啊,大自然就如我们亲密无间的朋友。

(板书:亲密无间。

)生:读了《山雨》,我仿佛欣赏到了一场山雨音乐会,“叮咚──叮咚──”余音袅袅,韵味无穷。

师:说得真好!山雨的确是韵味无穷。

(板书:韵味无穷)生:我走进了草虫的村落,这里真是一个神奇有趣的世界,它们勇敢、勤勉、热情,让作者流连忘返。

师:这真是一个别样的情趣盎然的世界!(板书:情趣盎然)生:《索溪峪的“野”》给我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里山野、水野、物野、人野,犹如置身于一个世外桃源。

师:是啊,来到野性十足的索溪峪,连人也变野了。

(板书:野性十足)设计意图:从简短的交流中回顾第一单元课文的主题,为下一步的学习做好铺垫。

三、阅读概览师:(过渡):孩子们真会读书!从四篇课文中感悟到了大自然的亲密、韵味、情趣和野性。

在同步阅读教材中,也选编了九篇以大自然为主题的文章,我们重点阅读了四篇(课件出示四篇文章题目)。

前几天,老师已经让同学们认真阅读,并且填写了《同步阅读卡》。

能说说你们的阅读方法吗?引导生总结出:阅读──思考──勾画──批注──填写阅读卡师:能把课内的读书方法延伸到课外,同学们真能干!接下来结合你们的阅读卡,说说你最喜欢的一篇文章?它主要写什么?(引出主题,板书)1.《倾听鸟语》:悠扬动听──无论是乡村还是城市,只要有鸟儿的地方,都能听见它们婉转动听的歌唱,鸟语是世间最美的语言。

2.《和树谈心》:倾心交流──大树是大地的守护神,只要用心交流,就能和树谈心,感受到心灵的宁静。

3.《落叶》:有情有意──无论在北疆或南国,无论在深秋或初春,落叶翩然而下,为新叶的萌发奠基,无怨无悔。

4.《密西西比河风光》:旖旎壮观──东西两岸风光绮丽,动物们给优美的景色带来生气。

师小结:同学们读得认真,说得精彩!大自然真神奇啊,我们置身其中,欣赏了鸟儿的歌唱,大树的语言,落叶的情意,河水的壮观,真让我们如醉如痴。

设计意图:在同步阅读材料的资料交流中让孩子初步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提炼主题。

四、片断分享与精彩赏析师:(过渡)这四篇文章,一定有一些优美的地方让你欣赏,或是有一些疑问让你困惑,让我们交流交流吧!在汇报之前,请你先说说是哪篇文章的什么地方。

(写景的文章一般文笔优美,因此应结合有感情的朗读重点体会,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优美的境界)1.《倾听鸟语》:(1)问题:为什么说“鸟语是世间最美的语言”?(生结合文中描写各抒己见)(2)生分享精彩片段,谈自己的感受:预设:我太向往乡村生活了!你看,乡下到处是树,到处是鸟,黄鹂、布谷鸟、云雀、……聚集在一起举办着“音乐会”,真热闹!师:那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音乐会的盛况吧!(指导朗读,表现场面的热闹和鸟儿的欢畅。

)②读了第三自然段,我心里真难受:“梧桐树被砍了,清脆如洗的鸟声成了记忆里的一个遥远的梦,只能偶尔看见几只鸟儿惊恐地从城市的上空飞过。

”从“惊恐”这个词语中我体会到了鸟儿的孤单、无助和害怕。

城市的环境遭到了破坏,鸟儿们失去了美好的家园,真让人痛心啊!(3)对比朗读:师:孩子,你真会读书!从“惊恐”二字能设身处地体会到鸟儿的心情,感悟到鸟儿的心声。

它们为什么惊恐?生交流,预设:①、梧桐树被砍了,鸟儿们无家可归了。

②、城市里高楼林立,车水马龙,鸟儿很害怕。

③、有些人要捕鸟,鸟儿的生命经常会受到威胁。

……师:请孩子们读读第三自然段,读出鸟儿们前后不同的境遇和心情来。

(开始的欢快热闹,后来的害怕悲伤。

)(4)情景交流:如果你是其中一只鸟儿,你会对人们说些什么呢?生展开想象,交流──我多么怀念在乡村的日子呀,和伙伴们朝夕相处,无忧无虑……人类呀,我们希望能与你们和平共处……我们只要有一处小小的栖身之地就满足了……师小结:是呀,我们多么希望无论在乡村或城市,都能看到鸟儿展翅飞翔,都能听到鸟儿的欢唱,因为──鸟语是世间最美的语言!2.《和树谈心》(1)问题:我们真的能和树谈心吗?文中的人物是怎么和树谈心的?生交流,预设;①、牧羊人几十年置身于荒无人烟的地方,坚持不懈地植树,把树看做自己的亲人,和树默默地谈心,得到了心灵的宁静。

真是太了不起了!②、一个失去父亲的孩子把树比作自己的爸爸,他背靠着树干,就像靠在爸爸的怀里,和爸爸说着心里话,向爸爸诉说着自己的思念。

真让人感动!③、人们在孩子诞生、青年结婚、亲人不幸的时候,用种树的方式来纪念良辰吉日或寄托哀思,让树来倾听它们的心声。

(2)情景体验:师:孩子们,现在老师就是一棵树,愿意倾听你们的心声,你的快乐、烦恼、都可以向我诉说,现在拿起你的笔,把你的悄悄话写下来吧!师总结:只要用心、用情,我们就能和树谈心,与它分享我们的酸甜苦辣,成为知心的朋友。

3.《落叶》(1)问题:《落叶》一文给我们描绘了北国和南国不同的叶落情景,你喜欢哪一种?它们各有什么特点?生交流,预设:我喜欢北国“无边落木萧萧下”的壮观景象。

开始是金蝴蝶般的几片,紧接着便是沙沙哗哗的金红的阵雨,然后就如铺出一片金红的地毡,一派多么悲壮的气氛!师:说得真好!请男孩子用朗读来给我们呈现这副金秋落叶图吧!②我喜欢万木争荣的春天里,新叶在歌唱,老叶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从树上飘然而下的情景。

没有悲戚,没有寞落,化作玉露琼浆,滋润着新叶的生长,默默无闻却又有情深意长!师:你从字里行间里读出了落叶的精神和品质,真会读书!那请女孩子用朗读来赞美无私奉献的落叶吧!(2)拓展延伸:“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落叶也有情啊!看到它,你想到了谁?生交流:教师、警察叔叔、清洁工阿姨、边防军战士……4.《密西西比河风光》:问题:师:全文共四个自然段,你发现没有,每个自然段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生:都是“总──分”结构的段落,分别描写了西岸──东岸──动物──河这边的不同景象。

师:分析得真好!你对哪一部分最感兴趣?和我们交流交流吧!生朗读,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师小结:密西西比河旖旎的风光和神秘的气息让我们向往,真希望有机会亲身去欣赏欣赏。

5.总结写法:师:孩子们学得真不错。

我们再回头看看这八篇文章,想一想,作者是怎么把一个色彩斑斓的大自然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呢?(再浏览文章,引导学生总结出作者的写作特色:1.细致入微的观察;2.丰富奇特的想象;3.生动细腻的描写;4.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设计意图:在孩子自主交流和思维的碰撞过程中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五、主题拓展师:通过刚才的阅读和交流,我们进一步感悟了大自然,这是一个绚丽多姿、生机盎然的世界。

如果是你,会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表达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呢?生自由交流。

(根据交流板书关键词语)预设:生:1.我希望有马良一样的神笔,描画出美丽的自然景色。

2.我要写一首诗来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

3.我要用歌声来赞美美丽的大自然。

4.我要拍摄出一幅幅精美的相片,记录下一个个精彩瞬间。

……师小结:是啊,只要我们善于观察,用心感受,就能发现大自然的美;在你的眼前,就能展现出一片童话般美好的天地。

请看知识树,现在已经是枝繁叶茂,硕果累累了!老师把我们今天精彩的阅读交流成果汇成了一首小诗,把它送给自己,送给我我们美丽神奇的大自然:致大自然你是一首歌在耳边响起鸟语动听,山雨余韵躺在你温暖的怀抱是如此温馨与甜蜜你是一副画让我们留意和树谈心,河水旖旎驻足欣赏你的美丽是这样不忍离去你是一个朋友让人回忆草虫啁啾,落叶有意眷恋着你神秘的气息品味人生的真谛设计意图:让孩子走出文本,唤醒内心深处的情感,抒发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六:附:1.阅读记录卡:2.板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