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望海潮》导学案

合集下载

《望海潮》柳永教学教案设计-望海潮 柳永教案

《望海潮》柳永教学教案设计-望海潮 柳永教案

《望海潮》柳永教学教案设计|望海潮柳永教案《望海潮》词调始见于《乐章集》,为柳永所创的新声,教学中做好《望海潮》的教案设计可以增加上课效果。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望海潮》的教案设计,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望海潮》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反复诵读感受词的音律美,品味词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学习炼字的艺术,感受词人热爱祖国河山秀丽风光的情怀。

欣赏词中铺陈描述的表现手法,运用联想和想象,感悟词的壮阔优美的意境,初步分析概括词的艺术特色。

了解宋初杭州物阜民丰的盛景,培养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反复诵读感受词的音律美,品味词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学习炼字的艺术,感受词人热爱祖国河山秀丽风光的情怀是学习重点,欣赏词中铺陈描述的表现手法,感悟词的壮阔优美的意境,初步分析概括词的艺术特色是难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宋词的常识:词牌名、词题、小令、中调、长调、婉约派、豪放派柳永,原名三变,字耆卿,福建崇安人。

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七、柳屯田。

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

柳永的词作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尤其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

创作慢词,被称为北宋婉约派正宗。

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对宋词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望海潮》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二、配乐朗读,读出节奏,感受语言美。

【学生朗读后,教师指导节奏、用韵,配合多媒体图片音乐交互效果,示范朗读,然后指导学生配乐诵读,读出美感一读体验,二读示范,三读品尝】三、知人论世,了解背景,感悟词意。

【学生初步概括分析作品的主要意象(内容)和风格,简介背景,体会词的意境与作者的情感。

学生自由发言,只要言之有理,大意解读准确即可。

老师有针对性地适当引导,在语言表述规范上作示范,不作过分硬性的定评】【上片】写杭州城的优美风景与繁荣景象。

形胜、繁华是点睛之笔,概括全篇。

【下片】写西湖景区清秀迷人的湖光山色与官同游同乐的愉悦祥和气氛。

2024年柳永《望海潮》教案(精选

2024年柳永《望海潮》教案(精选

2024年柳永《望海潮》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材,具体内容为柳永的《望海潮》。

全文共分为三个部分:首联描绘钱塘江潮的壮阔;颔联赞叹杭州美景;颈联抒发诗人对人生的感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望海潮》的词牌特点,了解柳永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

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3. 引导学生理解诗人在诗中表达的人生感悟,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把握《望海潮》的词牌特点,理解诗人在诗中表达的人生感悟。

重点:分析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家国情怀。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钱塘江大潮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壮丽景象,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诗词朗读:让学生朗读《望海潮》,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3. 诗词解析:分析《望海潮》的词牌特点,讲解诗歌的背景和意境。

4. 例题讲解:分析诗中的重点句子,如“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讲解其表达的含义。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诗句,描绘出自己心中的钱塘江潮景象。

6.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感悟诗人对人生的感慨,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六、板书设计1. 板书2024年柳永《望海潮》教案2. 内容:首联:钱塘江潮颔联:杭州美景颈联:人生感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写一篇关于《望海潮》的鉴赏短文。

2. 答案:(1)首联描绘钱塘江潮的壮阔,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2)颔联赞叹杭州美景,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颈联抒发诗人对人生的感慨,流露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但在课堂互动方面,还需加强学生的参与度。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课后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柳永的其他作品,进一步感受其词作风格。

柳永《望海潮》教案设计(通用6篇)

柳永《望海潮》教案设计(通用6篇)

柳永《望海潮》教案设计柳永《望海潮》教案设计(通用6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柳永《望海潮》教案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柳永《望海潮》教案设计篇1【教学目标】1、因声求气,掌握诵读方法。

2、推敲语言,体会炼字技巧。

3、描述意境,学习点染艺术。

【教学重点】1、体会炼字技巧。

2、学习点染艺术。

【教学难点】1、探寻主旨。

2、背诵全词。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公元1161年,金大举进攻北宋。

据《鹤林玉露》一书记载:有一首词“流播,金主亮闻歌,欣然有慕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志。

”后人谢处厚有感于此,写了一首诗:“谁把杭州曲子讴?荷花十里桂三秋。

那知卉木无情物,牵动长江万里愁!”谢处厚把金兵大动干戈、大举进攻北宋的责任归到这首词及其作者身上。

完颜亮的侵犯是不是就因为这首词的关系?(肯定不是的,他们都夸大了文学的作用了。

)但有一点肯定的是,这首词的影响非常大。

这首词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柳永的《望海潮》。

二、积累·整合1、柳永介绍。

【据中国社科院杨义研究员统计,柳永今存下212首词中,近40首词近乎全景式地描绘大都市!】2、题目解说。

既是词牌(柳永自制之词牌,与音乐有关),又是标题(与内容有关)。

三、感受·鉴赏(一)因声求气,掌握诵读方法。

1、学生朗读。

2、教师正音。

①读准字音。

(注意韵脚)②读对句读。

(注意节奏)③读出情感。

(注意抑扬)3、教师范读。

(或听配乐朗诵)4、学生体味,师生齐读。

①全词感情饱满,适度夸张,铿锵有力。

②上片写形胜之地和钱塘江潮的壮观:词句短小,“怒涛”、“霜雪”、“天堑”这类色彩浓烈的而有气势的词语,音调急促,仿佛大潮劈面奔涌而来,有雷霆万钧、不可阻挡之势。

③下片写西湖清幽的美景,文字优美,词曲变长,节奏平和舒缓,读出心旷神怡之感。

柳永《望海潮》导学案教师版

柳永《望海潮》导学案教师版

望海潮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词相关的知识。

2、了解柳永及其词作的特点和创作风格。

3、把握其意境,体会诗歌的感情。

4、品味诗歌的语言,赏析表现手法。

重难点:1、疏通词面2、品味意境与情感3、手法第一课时一、词的有关知识:〔读、记,讲析〕1、词的起源: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并在宋代开展到顶峰。

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所以又称“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歌词〞等。

2、词牌和标题:词牌是一首词的词调的名称,词的标题是词的主要容的集中表达。

3、词的分类:按字数可分为小令〔58字以〕、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

〔词的段落叫:阕或片〕4、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主要作家有轼、辛弃疾、岳飞等;婉约派的主要作家有柳永、观、清照、周邦彦、夔等。

5、风格比拟A、婉约派:题材狭窄,多抒情,婉约缠绵细腻,语言含蓄,具有一种柔婉之美。

多写个人遭遇或者男女恋情。

婉约派的主要作家有柳永、观、清照、周邦彦等。

阴柔之美:如升初日、如云如霞、如烟如清风、如幽林曲涧、如珠玉之辉秀雅恬静、安闲柔媚,,给人心旷神怡、轻松愉悦之感“闺语〞:清照“别恨〞:晏殊“情长〞:柳永“愁宗〞:煜B、豪放派:题材广泛,容丰富,气象宏大,意境雄浑,抒发豪情壮志。

豪放派的主要作家有轼、辛弃疾、岳飞等;阳刚之美:如霆如电,如重山峻崖,如长风出谷,如决大河,如奔骐骥粗暴豪迈、雄伟刚毅,,给人惊心动魄之感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轼"赤壁怀古"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辛弃疾"破阵子"千古江山,英雄无觅、仲谋处……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辛弃疾"永遇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清照"声声慢"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高中语文必修四《柳永词两首:望海潮 雨霖铃》导学案两套附答案

高中语文必修四《柳永词两首:望海潮 雨霖铃》导学案两套附答案
点染手法的运用
概述:上阙,开头概述“钱塘自古繁华”,接着从美景和居民方面详细描绘。这样来写,从结构上来看,乍看有点像我们说的写文章时的“总分方式”,其实,这种描写手法,叫“点染”。
“点”,抽象的评点;“染”,具体的描述。这在写景抒情诗中比较常见,一般用景物来染;用一句话,一个词来点出要抒发的感情,渲染是为了突出旨意。表现鲜明的情志。
B.“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远望去,垂柳含烟,薄雾如纱,虹桥似画,真是画中才有的好景致啊。这一处人烟阜盛,各式建筑,各抱地势,鳞次栉比,檐牙错落;走近了看,微风过处,千门万户帘幕轻摆,显得怡然安详,真是一派“都会”景象。
C.“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湖外有湖,山外有山,西湖的锦山秀水实在是清丽可嘉;更美的是“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堪称千古丽句。“
凄切初歇无绪留恋兰舟催发凝噎暮霭沉沉 那堪今宵良辰
形胜风帘翠幕参差天堑无涯珠玑罗绮豪奢叠巘清嘉羌管
菱歌泛夜钓叟
3.解释词语
(1)骤雨:(2)无绪;
(3)凝噎:(4)去去:
(5).暮霭:(6)沈沈:
(7).楚天:(8)经年:
(9.)形胜:(10)参差:
(11)天堑:(12)叠巘:
(13)高牙:(14)图将:
高一语文必修四导学案
会昌中学2014高一语文备课组
课题:《望海潮》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掌握诗词的诵读技巧。
2、品味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词中壮阔优美的意境。
3、让学生感受词的魅力,感受宋初杭州物阜民丰的盛景,培养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
一、课前预习:
1、词是_____时兴起、_____代盛行的一种_______。由于它可以配乐歌唱,亦称_______、_______;而且它句式长短不齐,故称_______。2、词的分类: 按照字数多少,词可分为、中调、长调,_____字以内是_______;_____字至_____字是中调;_____字以上是长调,按词作风格可把词分为派和派。3、 柳永是北宋派词人,字______,世称_______。他创作之词形式上大量为慢词,扩充了词体的容量。内容上以写男女相思之情、羁旅行役之苦、都市生活为主。后人评说:“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

《望海潮》 导学案

《望海潮》 导学案

《望海潮》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柳永及其创作风格。

2、理解《望海潮》这首词的大意,把握其主旨情感。

3、赏析词中描绘的杭州美景和繁华景象,体会其艺术特色。

4、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理解词的内容,感受杭州的繁华。

(2)品味词的语言,学习其写景的手法。

2、难点(1)体会词中蕴含的作者情感。

(2)理解词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三、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柳永(约984 年—约1053 年),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福建崇安人,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

柳永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也是两宋词坛上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

他大力创作慢词,将敷陈其事的赋法移植于词,同时充分运用俚词俗语,以适俗的意象、淋漓尽致的铺叙、平淡无华的白描等独特的艺术个性,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写作背景《望海潮》这首词是柳永写给时任两浙转运使的孙何的。

当时,柳永不得志,到处漂泊流浪,希望能得到他人的引荐。

孙何门禁甚严,柳永无法见到。

于是,柳永写了这首词,请了当地的一位著名歌女,吩咐她说,如果孙何在宴会上请她唱歌,她不要唱别的,就唱这首《望海潮》。

孙何听到这首词后,果然问起这首词的作者,柳永因此得到了孙何的接见。

四、课文解读1、原文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2、译文杭州地处东南方,地理形势优越,是三吴的都会,这里自古以来就十分繁华。

如烟的柳树、彩绘的桥梁,挡风的帘子、翠绿的帐幕,楼阁高高低低,大约有十万户人家。

茂密如云的树木环绕着钱塘江沙堤,澎湃的江涛卷起霜雪一样白的浪花,宽广的江面一望无涯。

市场上陈列着琳琅满目的珠玉珍宝,家家户户都满是绫罗绸缎,争相比奢华。

《望海潮》柳永教案(精选

《望海潮》柳永教案(精选

《望海潮》柳永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国古代文学名篇》教材第三单元“宋词”,具体内容为柳永的《望海潮》。

本节课将详细讲解词的背景、情感、艺术特色,并深入分析词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及其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望海潮》的背景知识,理解词的内容,感受词人的情感。

2. 培养学生对宋词的鉴赏能力,学会分析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3. 引导学生体会词人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词中意象的解读,对词人情感的理解。

2. 教学重点:分析《望海潮》的艺术特色,体会词人的爱国情怀。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海潮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景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背景介绍:讲解柳永生平,介绍《望海潮》的创作背景。

3. 诗词朗读:全班同学齐读《望海潮》,感受词的节奏和韵律。

4. 内容解析:逐句解析词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分析词的结构。

5. 情感体会:讨论词人的情感表达,引导学生体会词人的爱国情怀。

6. 例题讲解:分析一首类似的宋词,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鉴赏。

7.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分析一首宋词,进行课堂实践。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望海潮》柳永2. 板书内容:(1)词的背景(2)意象与修辞手法(3)爱国情怀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望海潮》的意象和修辞手法,结合词人的情感,写一篇鉴赏文章。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柳永的其他作品,了解宋词的发展历程,提高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词中意象的解读2. 词人情感的理解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和例题讲解4. 板书设计5. 作业设计一、词中意象的解读1. 海潮:象征国家命运的起伏,表现词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2. 明月:象征团圆和思念,表达词人对家乡的眷恋。

柳永《望海潮》教案设计(优秀)

柳永《望海潮》教案设计(优秀)

诵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师范读
教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进 入,加深对诗歌的整 体印象。
学生自读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诗歌内 容。
品读语言、鉴赏形象
品味语言
引导学生品味诗歌中的优美语言 ,感受柳永词的特点。
鉴赏形象
通过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鉴 赏柳永词的艺术形象。
教学方法
01
02
03
讲解法
教师对词作背景、作者生 平、艺术手法等进行讲解 ,帮助学生理解词作。
讨论法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分享对词作的理解和感受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 表达能力。
练习法
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 ,巩固学生对词作的理解 和掌握。
学生活动方式
课前预习
要求学生提前预习词作, 了解背景知识和作者生平 。
课中参与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 论和小组活动,发表自己 的见解和感受。
课后拓展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相关文 献和资料,深入了解柳永 及其作品,培养学生的自 主学习能力和文学素养。
05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导入语
介绍柳永的生平及时代背景,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展示教学目标
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包括知 识、能力和情感目标。
1 3
《望海潮》的背景介绍
柳永生平、时代背景等。
诗词的诵读与理解
2
通过朗读、讲解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诗词的鉴赏与评论
分析诗词的艺术手法和表现技巧,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文 学素养。
重点难点
重点
理解《望海潮》的意境和情感,掌握诗词的诵读技巧。
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柳永在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词中所运用的艺术 手法和表现技巧。针对这一难点,教师可以通过讲解、讨论、示范等多种方式 进行引导和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棣二中新课程语文教学案
主备人:刘芳英审核:使用人:
课题:《望海潮》
1.感知画面,体会作者的感情。

2.品味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炼字技巧。

一、解题
望海潮,词牌名,为柳永所创,大约取意于杭州是观潮胜地。

这首词共117字,属于长调、慢词。

二、轶事
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据说完颜亮读罢柳永的《望海潮》一词,称赞杭州之美:“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立马吴山之志”,隔年以六十万大军南下攻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一)
三、背景
宋真宗咸丰末年,柳永从家乡前往京城开封应试,途经钱塘江(今浙江杭州)。

柳永与孙何是布衣之交,此时孙何正好任两浙转运使,柳永想拜访他,但当时官府之家门禁极严,柳永一个平民是很难到孙何家去拜访的,柳永就写下了这首词,并使其在青楼被广泛歌唱以使孙何知道,第二天孙何就亲自前往见面。

所以这是一首投赠词,目的是得到地方长官的召见和赏识。

一、初读诗文
1.读准字音
参差.()堤.沙()天堑.()无涯.()重.()千骑.()珠玑.()罗绮.()钓叟.()叠巘.()2.读清停顿与节奏
二、再读诗文
解释下列字词的意思
形胜都会参差天堑
竞豪奢叠巘清嘉
弄泛乘烟霞
异日图凤池夸
三、赏读诗文
1. 感知画面
诵读这首词,你的脑海中浮现哪些画面?请用“图”的形式加以概括。

2.体会情感
你认为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品味语言
你最喜欢的诗句是什么?请从描述意境、炼字、修辞(或表现)手法等方面选择一个方面鉴赏自己喜欢的语句,之后交流。

题临安邸
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当汴州。

[注释](1)临安:南宋的都城,今浙江省杭州市。

(2)汴州:北宋的都城,今河南省开封市。

思考: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诗中的哪个字词最能体现这种情感?
1.背诵描写杭州或西湖的名诗词
忆江南
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是吴宫。

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

早晚复相逢!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2.练笔
为杭州作宣传,写一则城市标语。

钱塘景美,古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之说,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城市标语,如北京的标语是“新北京,新奥运”“不到长城非好汉”……
请试着从诗中概括杭州的特点,并用“对联”或其他形式给杭州写一则城市标语。

示例:烟柳碧水如画人家,如丝锦绣如梦杭州。

自然之胜景,天下之盛世,心中之圣地。

莲叶荷花七里香青山绿水绕天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