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海潮导学案学生版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望海潮》导学案(学生版)新人教版必修4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望海潮》导学案(学生版)新人教版必修4【学习目标】1.了解词的文体知识及词的几个发展阶段和两大流派。
2.有感情地吟诵本词,品味语言,理解意境。
3.准确把握作者的情感,培养诗词鉴赏能力。
4.背诵整首词。
【课前积累】1、关于“词”:(1)词,是诗歌的一种。
古代的词都合乐歌唱,故唐五代时多称为曲、杂曲或曲子词。
词体萌芽于隋唐之际,与燕乐的盛行有关,形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
句子长短不一,故也称长短句。
另有诗余、乐府、琴趣、乐章等别称。
宋词是我国文学史上的又一座高峰。
(2)宋词风格上分为婉约和豪放两派;婉约派以写闺情、离绪为主,以清丽婉约见长,代表作家有柳永、李清照等;豪放派扩大了词的题材,对社会生活的种种感受皆可入词,大气磅礴,飘逸洒脱,代表作者有苏轼、辛弃疾等。
2、柳永(约987—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耆卿,排行第七,世称柳七。
本热心功名事业,但仕途坎坷,47岁才中进士,做过几任小官,终官于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
由于仕途坎坷、生活潦倒,他由追求功名转而厌倦官场,沉溺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在“倚红偎翠”、“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之中寻求寄托。
作为北宋第一个专心作词的词人,柳永是北宋一大词家,在词史上有重要地位。
他扩大了词境,佳作极多,他不仅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而且写作了大量的慢词,发展了铺叙手法,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内容上,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女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愁思。
柳永词作流传极广,时人云“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
【教学过程】一、自主学习1.看清字形,标出注音,参差..()罗绮.()重.()湖叠( ) ..()天堑.( ) 珠玑羌.管 ( ) 钓叟. ( ) 千骑.()二、整体感知1、上下片各写了什么内容?上片:下片:2、这首词描绘了一种怎样的都市生活景象?3、试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杭州的繁华与美丽的?4、这首词包含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三、合作探究1、“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句中哪两个词用的好?若将“卷”字改为“推”字好不好?为什么?2、“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生活情景?并用再次自己的话细细描画一下,可加入合理的想象。
望海潮 导学案 学生

《望海潮》教案导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词的一些基本常识。
2了解作者,有感情地吟诵本词3 品味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词中壮阔优美的意境。
4让学生感受词的魅力,感受宋初杭州物阜民丰的盛景,培养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5背诵整首词。
【课时重点】1品味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词中壮阔优美的意境。
2背诵整首词。
【课时难点】准确把握作者的情感,培养诗词鉴赏能力。
【学法指导】诵读法质疑法讨论法探究法【知识链接】1、词的基本常识:(1)词的起源:词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在唐代广为流传,最初是宋代的“流行歌曲”。
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
(2)词有很多别称,如“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曲词”“歌词”“倚声”“填词”等。
(3)关于词牌和标题: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词的主要内容;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
(4)词的分类按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词的段落叫“阙”或“片”)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主要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的主要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姜夔等)2、作家柳永(约987—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耆卿,排行第七,世称柳七。
本热心功名事业,但仕途坎坷,47岁才中进士,做过几任小官,终官于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
由于仕途坎坷、生活潦倒,他由追求功名转而厌倦官场,沉溺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在“倚红偎翠”、“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之中寻求寄托。
作为北宋第一个专心作词的词人,柳永是北宋一大词家,在词史上有重要地位。
他扩大了词境,佳作极多,他不仅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而且写作了大量的慢词,发展了铺叙手法,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内容上,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女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愁思。
有《乐章集》,词作《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海潮》等颇有名。
柳永《望海潮》教案设计(通用6篇)

柳永《望海潮》教案设计柳永《望海潮》教案设计(通用6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柳永《望海潮》教案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柳永《望海潮》教案设计篇1【教学目标】1、因声求气,掌握诵读方法。
2、推敲语言,体会炼字技巧。
3、描述意境,学习点染艺术。
【教学重点】1、体会炼字技巧。
2、学习点染艺术。
【教学难点】1、探寻主旨。
2、背诵全词。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公元1161年,金大举进攻北宋。
据《鹤林玉露》一书记载:有一首词“流播,金主亮闻歌,欣然有慕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志。
”后人谢处厚有感于此,写了一首诗:“谁把杭州曲子讴?荷花十里桂三秋。
那知卉木无情物,牵动长江万里愁!”谢处厚把金兵大动干戈、大举进攻北宋的责任归到这首词及其作者身上。
完颜亮的侵犯是不是就因为这首词的关系?(肯定不是的,他们都夸大了文学的作用了。
)但有一点肯定的是,这首词的影响非常大。
这首词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柳永的《望海潮》。
二、积累·整合1、柳永介绍。
【据中国社科院杨义研究员统计,柳永今存下212首词中,近40首词近乎全景式地描绘大都市!】2、题目解说。
既是词牌(柳永自制之词牌,与音乐有关),又是标题(与内容有关)。
三、感受·鉴赏(一)因声求气,掌握诵读方法。
1、学生朗读。
2、教师正音。
①读准字音。
(注意韵脚)②读对句读。
(注意节奏)③读出情感。
(注意抑扬)3、教师范读。
(或听配乐朗诵)4、学生体味,师生齐读。
①全词感情饱满,适度夸张,铿锵有力。
②上片写形胜之地和钱塘江潮的壮观:词句短小,“怒涛”、“霜雪”、“天堑”这类色彩浓烈的而有气势的词语,音调急促,仿佛大潮劈面奔涌而来,有雷霆万钧、不可阻挡之势。
③下片写西湖清幽的美景,文字优美,词曲变长,节奏平和舒缓,读出心旷神怡之感。
望海潮导学案

望海潮导学案《望海潮》是柳永成名之作。
据说也是柳永为求见孙何而作。
孙何当时为两浙转运使,驻杭州,门禁森严。
柳永功名失意,流浪江湖,欲见孙何无门故作此词,让歌伎在宴会上献唱以引起孙何注意。
孙何听后即引柳永与宴。
目前,“学案导学”的模式已经广泛运用于实际教学中,为方便教学,语文网小编整理了望海潮导学案,下面,跟语文小编一起来学习这篇望海潮导学案是怎样做到教与学有机结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
望海潮导学案由查字典语文网小编整理,仅供参考:【学习目标】1、知识和能力:了解柳永词的特点,感受评赏词的意境、词的情韵,学习写景、叙事、抒情相结合的手法;2、过程和方法:反复吟咏,感受两首词的节奏美、音韵美;感受柳永慢词的意境美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领会作者的真挚感情和对杭州西湖的热爱之情。
【学习重、难点】领悟作者对杭州西湖的热爱之情; 感受词的意境,情韵;学习将写景、叙事、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学法指导】诵读法,鉴赏法,探究法【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柳永(约987-约1053),北宋词人。
原名三变,字景庄。
后改为名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
崇安(今属福建)人。
景佑进士。
官屯田员外郎。
世称柳屯田。
他一生在仕途上抑郁不得志,独以词著称于世。
他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
其词多描绘城市生活的繁华,歌妓悲欢、愿望及男女恋情,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
创作慢词独多。
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对宋词的发展有一定影响。
《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海潮》等颇有名。
有《乐章集》。
2、历来认为,这首《望海潮》是作者献给两浙转运使孙何的。
孙何是柳永的友人,当时驻节杭州。
文中表现杭州繁华富庶的题旨,是为了称颂祝愿。
来日升迁到朝廷做官,虽然杭州城无法带去,但把这西湖美景绘成图画,可带回京城去欣赏。
相传,后来金主完颜亮听唱“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以后,便羡慕钱塘的繁华,从而更加强了他侵吞南宋的野心。
为此,宋人谢驿还写了一首诗:“莫把杭州曲子讴,荷花十里桂三秋。
第4课 《望海潮》—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导学案

2.古人的题画诗往往会阐发画面以外的意趣,你觉得这首诗哪些描写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
【训练案】
望海潮,词牌名。此曲是柳永所创,平韵双调。亦一百零七字,双调,上阙五平韵、下阙六平韵,一韵到底。 以此作为词牌名的词还有秦观的《望海潮·洛阳怀古》、黄岩叟的《望海潮·梅天雨歇》。
【教学重点】
品味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词中壮阔优美的意境。
【教学难点】
反复吟咏,感受词的音律美;运用联想和想象,感悟词的意境美。
【预习案】
1.作者简介
柳永(约987—约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耆卿,排行第七,景祐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三变”、“柳七”、“柳屯田”。他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且是长调(慢词)的倡导者,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有《乐章诗》,收词近200首,其中《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海潮》等都是千古不朽的名作。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杭州
宋·谢驿
谁把杭州曲子讴,荷花十里桂三秋。
那知卉木无情物,牵动长江万里愁。
金·完颜亮
万里书车一混同,江南岂有别疆封。
提兵百万西湖侧,立马吴山第一峰。
鹤冲天
柳永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 明代暂遗贤,如何向? 未遂风云便, 争不恣狂荡? 何须论得丧。 才子词人, 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 幸有意中人,堪寻访。 且恁偎红翠, 风流事、平生畅。 青春都一饷。 忍把浮名, 换了浅斟低唱。
2.文学常识
望海潮导学案

《望海潮》导学案东南形胜[1],三吴[2]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3]翠暮,参差[4]十万人家。
云树[5]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6]无涯。
市列珠玑[7],户盈[8]罗绮竞豪奢。
重湖[9]叠巘[10]清嘉[11],有三秋桂子[12],十里荷花。
羌管[13]弄晴,菱歌泛夜[14],嬉嬉[15]钓叟莲娃[16]。
千骑[17]拥高牙[18],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19]。
异日[20]图将好景[21],归向凤池夸[22]。
【注释】[1]形胜:地理条件优越。
[2]三吴:《水经注》以吴兴、吴郡、会稽为三吴。
[3]风帘:挡风作的帘子。
[4]参差:指房屋楼阁高低不齐。
[5]云树:树木远望似云,极言其多。
[6]天堑:天然的险阻,这里指钱塘江。
[7]珠玑:珍宝。
[8]盈:充满,言其多。
[9]重湖:西湖有里湖外湖之分,故称重湖。
[10]叠巘(yǎn):重叠的山峰。
[11]清嘉:清秀美丽。
[12]三秋桂子:杭州灵隐寺一带多桂树,传说此地桂花为为月中仙桂落籽而生。
[13]羌管:羌笛,这里泛指乐器。
[14]菱歌泛夜:采菱女夜间在江上放歌。
[15]嬉嬉:游乐貌。
[16]莲娃:采莲女。
[17]千骑:形容州郡长官出行时随从众多。
[18]高牙:军前的大旗。
这里指高级官员的仪仗。
[19]烟霞:山水美景。
[20]异日:他日。
[21]图:描绘。
[22]凤池:原指皇帝禁苑中的池沼,此指中书省,代指朝廷。
※目标确立《望海潮》是柳永的代表作品,词人以大开大阖、直起直落的笔法,主要通过描写杭州的富庶与美丽,展开一幅宏伟壮丽的历史画卷。
此词慢声长调和所抒之情起伏相应,音律协调,情致婉转,是柳永的一首传世佳作。
通过学习了解:1、柳词的几个基本特点2、本词在写景,状物上的特点与手法3、学习本词中的白描和铺叙手法※重点提示《望海潮》一词景物描写的方法具有一定的特点,做到了写景抒情相得益彰。
全词以点带面,描绘了钱塘江和西湖的别致风光,并以此为背景,渲染出杭州的一派繁荣景象。
《望海潮》导学案

设计人:备课组审核:领导审核:时间---------------- 班组----------- 学生姓名-------- ----------- 期数-总序号-《望海潮》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柳永词的特点,感受评赏词的意境、词的情韵,学习写景、叙事、抒情相结合的手法;2.过程与方法:反复吟咏,感受其节奏美、音韵美;感受柳永词的意境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会作者的真挚感情和对杭州西湖的热爱之情. 【学习重点、难点】:重点:领悟作者对杭州西湖的热爱之情;感受词的意境,情韵;难点:学习将写景、叙事、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学法指导】:诵读法,鉴赏法,探究法【知识链接】1、关于“词”:(1)词,是诗歌的一种。
古代的词都合乐歌唱,故唐五代时多称为曲、杂曲或曲子词。
词体萌芽于隋唐之际,与燕乐的盛行有关,形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
句子长短不一,故也称长短句。
另有诗余、乐府、琴趣、乐章等别称。
宋词是我国文学史上的又一座高峰。
(2)宋词风格上分为婉约和豪放两派;婉约派以写闺情、离绪为主,以清丽婉约见长,代表作家有柳永、李清照等;豪放派扩大了词的题材,对社会生活的种种感受皆可入词,大气磅礴,飘逸洒脱,代表作者有苏轼、辛弃疾等。
(3)词的分类:按结构分为:按字数分为:单调——一片(阕)小令——(58字以内)双调——两片(阕)中调——(59—90字)三叠——三片长调——(91字以上)四叠——四片2、作者简介:柳永(约987-约1053),北宋词人。
原名三变,字景庄。
后改为名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
崇安(今属福建)人。
景佑进士。
官屯田员外郎。
世称柳屯田。
他一生在仕途上抑郁不得志,独以词著称于世。
他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
其词多描绘城市生活的繁华,歌妓悲欢、愿望及男女恋情,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
创作慢词独多。
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对宋词的发展有一定影响。
《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海潮》等颇有名。
部编版《望海潮》教案、导学案

部编版《望海潮》教案、导学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望海潮》。
(2)理解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其含义。
(3)分析诗的结构和韵律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通过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大海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之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文的朗读和背诵。
(2)诗中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3)诗的结构和韵律特点的分析。
2. 教学难点:(1)诗中修辞手法的理解和应用。
(2)对诗人情感态度的把握。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望海潮》的诗意和背景。
(2)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和材料。
2. 学生准备:(1)预习《望海潮》。
(2)了解诗人的基本信息。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提问学生对大海的联想和感受,引发学生对《望海潮》的思考。
2. 朗读与背诵:(1)学生朗读《望海潮》,注意语气和节奏的把握。
(2)教师指导学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提醒学生注意生僻字的读音。
3. 词语解释:(1)学生自主学习,解释诗中的关键词语。
(2)教师选取重点词语进行讲解,解释其含义和用法。
4. 句子分析:(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重要句子。
(2)教师选取代表性的句子进行讲解,解释其意义和修辞手法。
5. 结构与韵律:(1)学生观察诗的结构,分析其层次和段落。
(2)学生听教师朗读,注意诗的韵律特点。
五、作业与评价1. 作业:(1)背诵《望海潮》。
(2)写一篇关于《望海潮》的读后感,内容包括诗的意境、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等。
2. 评价:(1)课堂上对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进行评价。
(2)对学生的读后感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教学拓展1. 比较学习:(1)教师引导学生比较《望海潮》与其他描写海洋的古诗,如《出塞》、《江南春》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望海潮》导学案学生版学习目标:1、了解词相关的知识。
2、了解柳永及其词作的特点和创作风格。
3、把握其意境,体会诗歌的感情。
4、品味诗歌的语言,赏析表现手法。
重难点:1、疏通词面2、品味意境与情感3、手法第一课时一、词的有关知识:(读、记,讲析)1、词的起源: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并在宋代发展到高峰。
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所以又称“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歌词”等。
2、词牌和标题:词牌是一首词的词调的名称,词的标题是词的主要内容的集中体现。
3、词的分类:按字数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
(词的段落叫:阕或片)4、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主要作家有苏轼、辛弃疾、岳飞等;婉约派的主要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姜夔等。
5、风格比较A、婉约派:题材狭窄,多抒情,婉约缠绵细腻,语言含蓄,具有一种柔婉之美。
多写个人遭遇或者男女恋情。
婉约派的主要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等。
阴柔之美:如升初日、如云如霞、如烟如清风、如幽林曲涧、如珠玉之辉秀雅恬静、安适柔媚,,给人心旷神怡、轻松愉悦之感“闺语”:李清照“别恨”:晏殊“情长”:柳永“愁宗”:李煜B、豪放派: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气象宏大,意境雄浑,抒发豪情壮志。
豪放派的主要作家有苏轼、辛弃疾、岳飞等;阳刚之美:如霆如电,如重山峻崖,如长风出谷,如决大河,如奔骐骥粗犷豪迈、雄伟刚劲,,给人惊心动魄之感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苏轼《赤壁怀古》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辛弃疾《破阵子》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辛弃疾《永遇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声声慢》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李清照《一剪梅》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秦观《鹊桥仙》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1).词产生于(),兴盛于(),是一种可以合乐歌唱的新诗体。
(2).因词是诗的变体,故又称(“”),因词“合乐而歌”,故又称(“”)或(“”)因词的句子往往长短不齐,故又称(“”)(3).()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词的主要内容,()是一首词调的名称,它决定词的()、()、()。
一首词可以没有(),但绝不可没有()(4.)按字数的多少,词可分为()、()、(),其字数分别为()、()、()。
(5). 按作家风格流派,宋词可分为( )和( )其代表作家(词人)分别是( ) ( )等;( )( )( )等。
二、柳永其人:仕途不顺、飘零沦落、自由张狂柳永(约980--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耆卿,福建崇安人。
北宋词人,福建人,出身于官宦门第,自幼受到了良好的文化艺术熏陶,但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
他们家三兄弟(三复、三接、三变)都有文名,时称“柳氏三绝“。
因排行第七,又叫柳七,柳永做过屯田员外郎等小官,所以世称“柳屯田”。
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许。
第一次赴京赶考,落榜了。
第二次又落榜。
按说,补习补习,完全可以东山再起。
可不服输的柳永就是沉不住气,由着性子写了首牢骚极盛而不知天高地厚的《鹤冲天》。
发牢骚的柳永只图一时痛快,压根没有想到就是那首《鹤冲天》铸就了他一生辛酸。
没有几天,柳永的《鹤冲天》就到了宋仁宗手中。
仁宗反复看着,吟着,越读越不是滋味,越读越恼火。
特别是那句“忍把浮名。
换了浅斟低唱。
”真是刺到了宋仁宗的痛点上。
三年后,柳永又一次参加考试,好不容易过了几关,只等皇帝朱笔圈点放榜。
谁知,当仁宗皇帝在名册薄上看到“柳永”二字时,龙颜大怒,恶恨恨抹去了柳永的名字,在旁批到:“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柳永自称:“奉旨填词。
”流落于汴京、苏州、杭州等地,每到一地都流连于秦楼楚馆,为歌伎填词作曲。
最后,他在饱受世态炎凉,“怪胆狂情”逐渐消退时,才改名柳永,至景佑元年(1034年)54岁时方才考取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柳郎中。
柳永终客死襄阳,家无余财,群伎合金葬之南外。
鹤冲天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
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
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
幸有意中人,堪寻访。
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
青春都一饷。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人,被誉为“才子诗人”,“慢词之祖,婉约之宗”,代表作《望海潮》《雨霖铃》。
在当时流传很广,“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
柳词从题材方面看,大体可分三类:写都市生活和风光;写男女间的恋情;写羁旅行役之苦。
词作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尤其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
创作慢词,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
北宋词至柳永而一变,柳永发展了长调的体制,善于用民间俚俗的语言和铺叙的手法,组织较为复杂的内容,用来反映中下层市民的生活面貌,具有浓厚的市民气息,受到广大百姓的喜爱。
柳永以当时的新声慢曲,取代了唐五代的旧有小令。
两宋慢词的时代,实自柳永开启的。
字,多则一二百字。
慢词的出现改变了小令一统天下的局面,体制的扩大相应地扩充了词的内容涵量,也提高了词的表现能力。
第二、三课时目标:诵读感受情感,疏通词面体味词意一、导入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杭州美,最美在西湖,宋代苏轼曾在《饮湖上初晴后雨》的诗中这样描写西湖:“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这首诗将西湖与西子相比可谓推陈出新,愈发显出西湖全方位的柔美姿态。
而南宋还有一位著名词人柳永也对杭州和西湖情有独钟,写下了著名的词作《望海潮》。
传说金主完颜亮读到这首词后,对“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江南美景十分倾慕,遂起“投鞭渡江”之意,于1161年大举进攻南宋,虽未成功,但柳永也差点成了千古罪人。
当然,这只是前人牵强附会的说法,但从另一个角度也说明柳永这首词影响非常大。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该词,再度领略古都杭州的繁华与美丽吧。
望海潮,词牌名。
为柳永所创,大约取意于杭州是观潮胜地。
这首词共117字,属于长调、慢词。
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据说完颜亮读罢柳永的《望海潮》一词,称赞杭州之美:“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立马吴山之志”,隔年以六十万大军南下攻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一)宋真宗咸丰末年,柳永从家乡前往京城开封应试,途经钱塘江(今浙江杭州)。
柳永与孙何是布衣之交,此时孙何正好任两浙转运使,柳永想拜访他,但当时官府之家门禁极严,柳永一个平民是很难到孙何家去拜访的,柳永就写下了这首词,并使其在青楼被广泛歌唱以使孙何知道,第二天孙何就亲自前往见面。
孙何就请柳永吃了一顿饭,把他打发走了,后来也没有怎么提拔他。
所以这是一首投赠词,目的是得到地方长官的召见和赏识。
二、诵读:字音、节奏、韵律1、读准字音参差()堤()沙天堑()无涯()重()千骑()珠玑()罗绮()钓叟()叠巘()2、读清停顿与节奏(用∕划开)望海潮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3、押韵:4、从节奏、韵律角度揣摩、感受情感:外在音韵节奏与内在情感节奏和谐融合汉语中任何一个音节都有韵母,韵母中含有“a\o”的,发音最响亮,气流无拘无束吐出,常用以表示欢快、活泼的情感状态,而韵母中含有“i\u”的,发音时开口度小,发音低沉压抑,常与抑郁的情调相联系。
据有关调查表明:读音为“qi”的字共有94个,其中含有阴柔、冷寂、企盼等意味的字占了62个;而读音为“bao”的字有30个,多含阳刚、热烈、饱满、突出的意味,这是因为“”这个音节中,韵母“a”“o”开口度都大,发音洪亮。
一般来说,汉语的韵母大致可以分为下面三类:韵辙由于发音的时候口腔和鼻腔共鸣的情况不同,听起来它们的响亮程度就有强有弱,所谓韵的“洪细”,就是指的韵辙的响度。
洪声韵:凡发音的时候口开得较大,同时鼻腔也引起共鸣的韵辙,响亮度就强。
an\ang\en\eng\ong\a细声韵:发音的时候口开得较小,鼻腔也不产生共鸣的韵辙,响亮度就弱。
包括姑苏、u\i\ui\e\ie 柔和韵:介于二者之间的韵辙,可以叫做“柔和韵”,或叫做“柔辙”。
包括遥条、坡Ao\o\ai\iu\ou 教材中的几个例子:示例一:“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的咆哮吧!”——郭沫若《雷电颂》“风、咆、哮、吧”等几个音节的韵母发音都很响亮,很好地表达了愤怒、爆发的思想感情。
示例二: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
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的飞翔。
——高尔基《海燕》“上、间、电、翔”几个富有力度的字音凸显了象征着无产阶级革命先驱的海燕的大无畏形象,先声夺人,令人难忘。
示例三: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惶。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从开始的细声韵到最后的洪声韵,一个女子的形象跃然纸上。
三、疏通词面(字面意思):把握诗词描绘了什么时空的什么样的人事景物。
1、文言语言层面: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参差天堑无涯市列珠玑盈罗绮竞豪奢巘清嘉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吟赏异日图将凤池夸2、意象语言层面:意象及其特点烟柳画桥风帘翠幕云树堤沙怒涛霜雪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3、意境体味:这首词描绘了一种怎样的都市生活景象?试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杭州的繁华与美丽的,抒发了他怎样的感情?上片:写杭州自然和城市的。
(1)、概写: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2)、都会印象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烟柳画桥——写出风帘翠幕——写出参差十万人家——写出3、“形胜”之地: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江堤:“云树”(形容树多而高)、绕;江面:“怒涛”(江水澎湃浩荡)、“无涯”。
4、繁华之处:“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列”、“盈”、“竞”写出。
词的上片描写杭州的。
下片:重点写西湖的景色,选取的意象有词的下片写杭州的生活景象,从哪些意象可以看出?结束语写作动机与目的:之意不着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