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空间数据组织与管理(3)

合集下载

空间数据组织与管理课件

空间数据组织与管理课件

空间查询
② 找出中心线长度超过“主街”的所有路段 SELECT RS1,name FROM Road_Segments RS1 WHERE ST_Length(RS1.Centerline)>
ANY(SELECT ST_Length(RS2.Centerline) FROM Road_Segments RS2 WHERE <>'主街')
子结点中矩形的最小外包矩形; ⑤ 若根结点不是叶结点,则至少包含2个子结点; ⑥ 所有的叶结点出现在同一层中; ⑦ 所有MBR的边与一个全局坐标系的坐标轴平行;
R树索引
优点 ① 采用空间聚类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分区,提高了空间分区节点的利用效率; ② R树作为一棵平衡树,也降低了树的深度,提高了R树的检索效率; 缺点 ① 由于R树非叶结点的MBR允许重叠,这样会导致同一空间查询出现多条查
空间填充曲线
Hilbert曲线
2
Z曲线
1
空间填充曲线(space-filling curve)是一种降低空间维度的方法。它是一条 连续曲线,自身没有任何交叉,可以通过访问所有网络单元来填充包含均匀 网络的四边形。常用的空间填充曲Z曲线、Hilbert曲线。
空间填充曲线是一种重要的近似表示方法,将数据空间划分成大小相同的网 格,再根据一定的方法将这些网格编码,每个格指定一个唯一的编码,并在 一定程度上保持空间邻近性,即相邻的网格的标号也相邻,一个空间对象由 一组网格组成。这样可以将多维的空间数据降维表示到一维空间当中。
空间查询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目录
01
定义
空间几何查询
02
空间定位查询
03
空间关系查询
04

地理信息系统 复习资料

地理信息系统 复习资料

地理信息系统掌握要点集锦(全)第一章绪论:1.基本概念地理数据:各种地理特征和现象间关系的数字化表示。

(地理数据是与地理环境要素有关的物质的数量、质量、分布特征、联系和规律等的梳子、文字、图像和图形的总称。

)地理信息:有关地理实体和地理现象的性质、特征和运动状态的表征和一切有用的知识,是对表达地理特征和地理现象之间关系的地理数据的解释(特征:空间、时间、属性)地理信息系统:在计算机软、硬件系统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包括大气层)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

2.GIS的定义:即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或 Geo—Information system,GIS)有时又称为“地学信息系统”或“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

它是一种特定的十分重要的空间信息系统。

它是在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包括大气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

3.如何理解GIS?GIS,一种特定的十分重要的空间信息系统,在计算机的软、硬件的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包括大气层)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存储、管理、运算、分析、显示、描述的技术系统。

平台软件的功能、空间输入与转换、空间数据编辑、空间数据管理、空间查询与空间分析、制图与输出。

4.GIS在信息系统中的地位与分类它是一种特定的十分重要的空间信息系统。

5.GIS由哪几部分组成?①硬件系统:输入设备、处理设备、存储设备和输出设备②软件系统:GIS支撑软件、GIS平台软件、GIS应用软件③网络:局域网、广域网、无线网络、Internet/Intranet/Extranet;主要作用信息传输④空间数据:是指地球表面空间位置为参照的自然、社会和人文景观数据⑤人员6.GIS的主要功能有哪些①空间数据的采集和输入②空间数据的编辑与管理③空间数据的处理与转换④空间查询与空间分析⑤空间数据的显示与输出应用功能:包括资源管理、区域规划、国土监测、辅助决策7.GIS与相关学科之间的关系GIS具有多学科交叉的特征,它既要吸取诸多相关学科的精华和营养,并逐步形成独立的边缘学科,又将被多个相关学科所运用,并推动他们的发展。

5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模型与空间数据库

5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模型与空间数据库
29
关系模型
属性 实体 E1 E2

A1
V11 V12

A2
V21 V22

A3
V31 V32


… …
An
Vn1 Vn2

E3
V13
V23
V33

Em
V1m
V2m
V3m


Vn3
Vnm
30
关系1:边界关系 多边形 边号 (P) Ⅰ Ⅰ Ⅰ Ⅱ Ⅱ Ⅱ 边 号 (E) a b e b c d 边 长 (L) 30 40 30 40 25 28
为“一对一联系”,记为“1:1”。例如省—省会。
一对多联系 如果实体集E1中每个实体与实体集E2中任意个(零 个或多个)实体有联系,而E2中每个实体至多和E1 中一个实体有联系,那么称E1和E2的联系为“一对
多联系”,记为“1:N”。例如省和湖泊。
17
多对多联系 如果实体集E1中每个实体与实体集E2中任意个( 零个或多个)实体有联系,反之亦然,那么称E1 和E2的联系为“多对多联系”,记为“M:N”。 例如地块—弧段。 关系数据库很难表达多对多联系,这时候必需进 行分解。
24
1) 层次模型
层次层次模型所表达的基本联系是一对多的关 系,它把数据按其自然的层次关系组织起来,以反 应数据之间的隶属关系。 层次模型的优点是模型层次分明、结构清晰, 较容易实现。尽管每个记录只有一个双亲,当从子 女查找双亲,只有唯一的结果,但查找比较麻烦, 需要大量的索引文件,而且某种属性值可能要重复 多次,导致数据冗余度增加,当对层次模型进行修 改时,只有当新记录有上属记录时才能插入。删除 一个记录其所有下属记录也同时被删除。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习题集参考答案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习题集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第一章C CD A A D A C A D D C A C B A C B D B C A A B D B A C C D C B Chapter 1a c e a db b ac c a b第二章B D A A A A B D B D B ACD A A B B B B C DChapter 2a ab b d b a bc b b b b c第三章C B B B BD C D D A D A A D A BChapter 3a d a d a c d db a a a a a b a a b第四章A B C B D C A B C D A A A B C C C A A B D D A A C D A D Chapter 4c a a a a c c a c d第五章A D C D A D C C CB D A A DC BD A D C CChapter 5d c a a a b b a c d d b a第六章D B D C C D D A A C A C C A B C B D C B A B A C D CChapter 6c b b a ad a d a a a c b第七章A D A D BChapter 7b b a b a a d a a ac b c ad c c a第八章AChapter 8b c a b b b d b b d c d a b c第九章B DChapter 9c b b cd a a b d c c c a b第十章C A B A A A C A C A A A A CD A D BChapter 10d a b c c a c b a b a b b第十一章A A CChapter 11b d dc b bd a c ae a c d b a c第十二章A DB B AC A BD A B D B D B DChapter 12e a a c a b d d a d b a b c a a c b第十三章A A DChapter 13d d a d d c a b第十四章A A CB A DC B AChapter 14b a a b dc b b c a bChapter 15d a b a c b b aChapter 16c d a a b a b e b a a a二、多项选择题1、ABC2、ABCD3、ABC4、ABCD5、ABC6、ABCD7、ABCD8、ABCD9、ABC 10、ABCD 11、ABCD 12、AB 13、ABCD14、ABC 15、ABCDE 16、ACD 17、ABC 18、ABD 19、ABCD20、BCD 21、AB 22、ABCD 23、ABCD 24、BCD 25、ABD 26、BCD27、ABC 28、ABD三、判断题√×√×××√√×√×√√×√√×√√××√√××√××√×××√√×××√××√××√×√×√××××四、填空题1. 与其他类型信息相比,地理信息具有地域性、多维结构、时序特征三个主要的特性。

《测绘学概论》课程笔记

《测绘学概论》课程笔记

《测绘学概论》课程笔记第一章:测绘学总论1.1 测绘学的基本概念测绘学是一门研究地球形状、大小、重力场、表面形态及其空间位置的科学。

它的主要任务是对地球表面进行测量,获取地球表面的空间信息,并对其进行处理、分析和应用。

测绘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地球的形状、大小、重力场、表面形态等自然属性,以及人类活动产生的各种地理现象和空间信息。

1.2 测绘学的研究内容测绘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大地测量学:研究地球的形状、大小和重力场,建立地球的数学模型,为各种测量提供基准。

(2)摄影测量学:利用航空或卫星摄影技术,获取地球表面的空间信息,并通过图像处理技术对其进行解析和应用。

(3)全球卫星导航定位技术:利用卫星导航系统,如GPS、GLONASS、北斗等,进行地球表面空间位置的测量和定位。

(4)遥感科学与技术:利用遥感技术,如卫星遥感、航空遥感等,获取地球表面和大气的物理、化学和生物信息,并进行处理和应用。

(5)地理信息系统:利用计算机技术,对地理空间信息进行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和可视化,为地理研究和决策提供支持。

1.3 测绘学的现代发展随着科技的发展,测绘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现代测绘技术主要包括卫星大地测量、数字摄影测量、激光扫描、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等。

这些技术的发展,使得测绘工作更加高效、精确和全面,为地球科学、资源调查、环境保护、城市规划等领域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1.4 测绘学的科学地位和作用测绘学在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地球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为其他学科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同时,测绘学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土地管理、城市规划、环境监测、资源调查、灾害预警等,都离不开测绘学的支持。

第二章:大地测量学2.1 概述大地测量学是测绘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地球的形状、大小、重力场及其变化,建立地球的数学模型,为各种测量提供基准。

大地测量学具有广泛的应用,如地球科学研究、资源调查、环境保护、城市规划等。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信息系统考研基础理论题汇总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信息系统考研基础理论题汇总

专业课复习资料(最新版)封面地理信息系统基础理论题第1章概论1、你是如何理解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的?2、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与应用功能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3、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给测绘技术与地理分析技术带来哪些主要的变化?4、工具型GIS与应用型GIS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5、试将GIS的输入设备按照不同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并说明其特点。

6、现代空间定位技术有哪些主要方法?对GIS技术的发展产生什么影响?7、网络技术的出现与发展对GIS技术产生哪些主要的变化8、说明GIS在几个不同发展阶段的标志性技术是什么,它们的出现如何促进GIS的发展?第2章地理空间数学基础1、地球表面、大地水准面及地球椭球体面之间的关系是什么?2、地理空间数据的描述有哪些坐标系?相互的关系是什么?3、采用大地坐标与地心坐标表述地面上一点的位置各有什么优缺点?4、高斯投影的变形特征是什么?为什么常常被用作大比例尺普通地图的地图投影?5、UTM与兰伯特投影的主要特点与适用性是什么?6、在数字地图中,地图比例尺在含义与表现形式上有哪些变化?7、如何进行不同基准下的高程的转换?8、除地形分幅外,谈谈还有何种地理空间框架?他们如何进行编码?9、GPS数据如何与地图数字化数据进行集成?10、选择投影需要考虑哪些因素?如果要制作1:10万的土地利用图,该选何种类型的地图投影?第3章空间数据模型空间实体一般具有哪些主要的特征?1、何为空间关系?空间关系在描述空间实体特征中的意义何在?2、空间数据的概念模型有哪些组成部分?试分析他们之间的关系?3、试分析GIS的几种主要的数据模型各自的优缺点。

4、空间数据类型有哪些?简述其特征。

第4章空间数据结构1、总结矢量数据和栅格数据在结构表达方面的特色。

2、简述栅格数据压缩编码的几种方式和各自优缺点。

3、简述矢量数据编码的几种方式和各自优缺点。

4、栅格与矢量数据结构相比较各有什么特征?5、矢量和栅格数据的结构都有通用标准吗?请说明。

空间数据库复习资料整理v3

空间数据库复习资料整理v3

空间数据库复习资料整理v3⼀、名词解释1空间数据库是地理信息系统在计算机物理存储介质上存储和应⽤的相关的地理空间数据的总合。

2空间数据库管理系统:能进⾏语义和逻辑定义存储在空间数据库上的空间数据,提供必需的空间数据查询、检索和存取功能,以及能够对空间数据进⾏有效的维护和更新的⼀套软件系统。

3空间数据库应⽤系统提供给⽤户访问和操作空间数据库的⽤户界⾯,是应⽤户数据处理需求⽽建⽴的具有数据库访问功能的应⽤软件。

⼀般需要进⾏⼆次开发,包括空间分析模型和应⽤模型。

4什么是arcSDE空间数据库引擎(SDE: Spatial Database Engine)ArcSDE是⼀个⽤于访问存储于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RDBMS)中的海量多⽤户地理数据库的服务器软件产品。

5什么是空间数据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库(简称空间数据库或地理数据库)是某⼀区域内关于⼀定地理要素特征的数据集合。

6空间数据模型空间数据(库)模型:就是对空间实体及其联系进⾏描述和表达的数学⼿段,使之能反映实体的某些结构特性和⾏为功能。

空间数据模型是衡量GIS功能强弱与优劣的主要因素之⼀。

7空间数据结构不同空间数据模型在计算机内的存储和表达⽅式。

8场模型在空间信息系统中,场模型⼀般指的是栅格模型,其主要特点就是⽤⼆维划分覆盖整个连续空间9对象模型⾯向对象数据模型(Object―Oriented Data Model,简称O―O Data Model)是⼀种可扩充的数据模型,在该数据模型中,数据模型是可扩充的,即⽤户可根据需要,⾃⼰定义新的数据类型及相应的约束和操作。

10概念数据模型按⽤户的观点来对数据和信息建模。

⽤于组织信息世界的概念,表现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来的事物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如E-R模型。

11结构数据模型从计算机实现的观点来对数据建模,是信息世界中的概念和联系在计算机世界中的表现⽅法。

如层次模型、⽹状模型、关系模型、⾯向对象模型。

12空间元数据空间元数据是指在空间数据库中⽤于描述空间数据的内容、质量、表⽰⽅法、空间参考和管理⽅式等特征的数据,是实现地理空间信息共享的核⼼标准之⼀。

J05 空间数据组织与管理

J05 空间数据组织与管理

系统的整体性能,它是空间数据库和地理信息系统的一 项关键技术。
空间索引一般采用自顶向下、逐级划分空间的各种数据
结构。
5.4 空间索引
对 象 范 围 索 引
D
B C 查询窗口
A E F
图5.13 基于实体范围的空间数据检索
5.4 空间索引
格网索引
21 20 17 16 5 4 1 0 23 22 19 18 7 29 28 25 24 13 12 9 8 31 30 27 26 15 14 11 10 53 52 49 48 37 36 33 32 55 54 51 50 39 38 35 34 61 60 57 56 45 44 41 63 62 59 58 47 46 43 42
5.4 空间索引
D
B C 查询窗口
A E F
基于实体范围的空间数据检索
5.4 空间索引
空间索引:指依据空间对象的位置和形状或空间
对象之间的某种空间关系按一定的顺序排列的一 种数据结构,其中包含有空间对象的概要信息。
空间索引介于空间操作算法和空间对象之间。 空间索引的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空间数据库和地理信息
图形用户界面
属性用户界面
图形处理系统
DBMS
图形处理
DBMS 图形文件库 属性数据库
图形文件库
属性数据库 图5.5 图形和属性结合的混合处理模式
图5.4 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的连接方式
5.2 空间数据管理
文件-关系数据库管理的缺点:
1. 属性数据和图形数据通过ID联系起来,使查询 运算,模型操作运算速度慢; 2. 数据发布和共享困难;
影像数据003
影像数据004
影像数据00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地理数据的编码
3、编码方法举例 行政区划代码(GB—2260—91)(层次编码法):是一种识别 码用6位数字代码按层次分别表示:
例如,南京市的代码为320101 连云港市的代码为320701 东海县320722 灌云县320723 赣榆县320721 灌南县320822
土地利用类型
7
耕地
③把经过消冗处理(规范化处理)的数据关系表达式中的实体作为 相应的主关键字;
④根据②、③形成新的关系。
⑤完成转换后,进行分析、评价和优化。
二、结构设计
3、物理设计 是指有效地将空间数据库的逻辑结构在物理存储器上实现, 确定数据在介质上的物理存储结构,其结果是导出地理数据库的 存储模式(内模式)。 主要内容包括确定记录存储格式,选择文件存储结构,决定存取 路径,分配存储空间。 物理设计的好坏将对地理数据库的性能影响很大,一个好的物理 存储结构必须满足两个条件: 一是地理数据占有较小的存储空间; 二是对数据库的操作具有尽可能高的处理速度。 在完成物理设计后,要进行性能分析和测试。
3.4 空间数据库的建立与维护
五、空间数据库的维护
3、空间数据库的完整性、安全性控制
完整性是指数据的正确性、有效性和一致性,主 要由后映象日志来完成,它是一个备份程序,当发生 系统或介质故障时,利用它对数据库进行恢复。 安全性指对数据的保护,主要通过权限授予、审计 跟踪,以及数据的卸出和装入来实现。
装入的数据要确保其准确性和一致性。
3、调试运行 装入数据后,要对地理数据库的实际应用程序进 行运行,执行各功能模块的操作,对地理数据库系统 的功能和性能进行全面测试。
3.4 空间数据库的建立与维护
五、在不改变空间数据库原来的逻辑结构和物理结 构的前提下,改变数据的存储位置,将数据予以重新 组织和存放。 2、空间数据库的重构造 指局部改变空间数据库的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 数据库重构通过改写其概念模式(逻辑模式)的内模式 (存储模式)进行。
图幅间被分割目标的组织方法
• 整个空间目标统一组织和管理方式 • 只建立和组织被分割目标方式
整个空间目标统一组织和管理方式
• 这种组织方式是建一个全库索引表,将整个空间的所有目 标及其分属的图幅号均放入索引表中。
只建立和组织被分割目标方式
• 这种方式是只将被分割的目标放在索引表中,显然,此索 引表要比上述的全库索引表要小得多。 • 在建库和图幅入库时,索引表是空的。当进行图幅拼接时 ,每拼接一个目标,就将该目标的信息(包括该目标分别 在两个图幅中的编号)插入索引表中的适当位置 。 • 在检索目标时,可根据所要检索的图幅号来查询索引表, 从中找出符合要求的完整的目标对象。对索引表中没有的 目标,可直接查询该图幅中的目标信息即可。
二、地理数据的编码
●地理信息种类繁多、内容丰富、只有将它们按一定 的规律进行分类和编码,使其有序地存储、检索,以 满足各种应用分析需求。因此,基础地理数据的分类 和编码是空间数据库建立的重要基础。
分类、编码
点、线、面 特征码、坐标
信息世界
(一)地理数据的编码
在属性数据中,有一部分是与几何数据的表示密切有关的。 例如,道路的等级、类型等,决定着道路符号的形状、色彩、 尺寸等。 在GIS中,通常把这部分属性数据用编码的形式表示,并 与几何数据一起管理起来。
第5章 空间数据组织与管理
补充内容1.:地理实体分类及数 据编码
空间数据的组织
地理数据的编码
一、空间数据的组织
GIS应用
大范围 地理区域
经纬度分块 矩形分块 区域分块
合理组织
面向对 象组织
分层
空间数据库
(一)空间数据的分块组织
• 目前,象域市规划,地下管网、土地管理、公安 警用这样一些GIS应用系统,由于其比例尺较大 ,所以多数都是以图幅为单位进行管理,即按图 幅将大区域空间数据进行分割,现在世界各国的 一般方法是采用经纬线分幅或采用规则矩形分幅 ,如示图1所示。 • 数据库中图幅的组织方法 • 图幅间被分割目标的组织方法 • 跨图幅地图漫游
(二)空间数据的分层组织
2、空间数据分层的目的: 便于空间数据的管理、查询、显示、分析等。 1)空间数据分为若干数据层后,对所有空间数据的管理就 简化为对各数据层的管理,而一个数据层的数据结构往往比 较单一,数据量也相对较小,管理起来就相对简单; 2)对分层的空间数据进行查询时,不需要对所有空间数据 进行查询,只需要对某一层空间数据进行查询即可,因而可 加快查询速度; 3)分层后的空间数据,由于便于任意选择需要显示的图层, 因而增加了图形显示的灵活性; 4)对不同数据层进行叠加,可进行各种目的的空间分析。
(二)空间数据的分层组织
●空间数据可按某种属性特征形成一个数据层,通常称为图 层(Coverage)。 1、空间数据分层方法: 1)专题分层 ◆每个图层对应一个专题,包含某一种或某一类数据。如地 貌层、水系层、道路层、居民地层等。 2)时间序列分层 ◆即把不同时间或不同时期的数据作为一个数据层。 3)地面垂直高度分层 ◆把离地面不同高度的数据作为一个数据层。 如:地下、地 表、地上。
补充内容2:空间数据库的设计和 建立
空间数据库的设计是指在现在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基础 上建立空间数据库的整个过程。
结构设计 现实世界 地理实体 数据层设计 需求分析
数据字典设计
一、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是整个空间数据库设计与建立的基础,主要进行以下 工作: 1、调查用户需求:了解用户特点和要求,取得设计者与用户对需 求的一致看法。 2、需求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包括信息需求(信息内容、特征、需要 存储的数据)、信息加工处理要求(如响应时间)、完整性与安全性 要求等。
(三)地理数据的编码
2.GIS中代码的种类: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分类码,另一种是 标识码。 分类码:是根据地理信息分类体系设计出的各专业信息的分类 代码,用以标识不同类别的数据,根据它可以从数据中查询出 所需类别的全部数据。 标识码(亦称识别码),是在分类码的基础上,对每类数据设计 出其全部或主要实体的识别代码,用以对某一类数据中的某个 实体(如一个居民地、一条河流等)进行个体查询检索,从而弥 补分类码不能进行个体分离的缺陷。 标识码是联系实体的几何信息和属性信息的关键字。
71
园地
72
林地
73
牧草地
74
居民点及公矿用地
75
交通用地
75
水域
76
未利用地
77
有林地
731
灌木地
732
疏林地
733
未成林林地
734
迹地
735
针叶树疏林地
7331
阔叶树疏林地
7332
(三)地理数据的编码
3、编码方法举例 加拿大数字地形要素分类编码系统——一种分类码,且是数字 字母混合代码 采用树型结构将地形要素分为四级,其代码结构为: X XXX ——四级代码,三位数字 ——三级代码,三位数字 ——二级代码,两位数字 ——一级代码,一位数字 XX XXX
一致性:对代码所定义的同一专业名词、术语必须是唯一的。 兼容性(标准化\通用性):有国家或行业标准的要按标准进
行,没有标准的必须考虑在有可能的条件下实现标准化。
实用性(简捷性):在满足国家标准的前提下、每一种编码应
该是以最小的数据量载负最大的信息量。
可扩展性:编码的设置应留有扩展的余地,避免新对象的出
二、结构设计
1、概念模型
走向 空间实体 市区要素 空间实体属性 空间实体关系 E_R 模 型 街道 1 组成 m 边线 路面质量
所属路段
所属街道 长度等
二、结构设计
2、逻辑模型 逻辑模型的设计是将概念模型结构转换转换为具体DBMS可处 理的地理数据库的逻辑结构(或外模式),包括确定数据项、记录及 记录间的联系、安全性、完整性和一致性约束等。 从E—R模型向关系模型转换的主要过程为: ① 确定各实体的主关键字; ②确定并写出实体内部属性之间的数据关系表达式(函数依赖关 系),即某一数据项决定另外的数据项;
• 图幅之间邻近关系示意图

(a) 经纬线分幅
(b) 矩形分幅
数据库中图幅的组织方法 –1. 为空间的组织形式进行定义:坐标单位、 经度和纬度跨度(用经纬线分幅时),比例尺 、图幅的宽和高(用矩形分幅时),地图投影 类型、椭球体参数等。 –2. 逐一数字化输入并编辑各图幅,然后将这 些图幅输入库中、输入时须指定图幅的文件名 、图幅在库中的位置等。
现实世界 地理实体
需求分析
概念模型
逻辑模型 结构设计
物理模型
二、结构设计
1、概念模型 是通过对错综复杂的现实世界的认识与抽象,最终形成空间 数据库系统及其应用系统所需的模型。 表示概念模型最有力的工具是E—R模型,即实体—联系模型, 包括实体、联系和属性三个基本成分。用它来描述现实地理世界, 不必考虑信息的存储结构、存取路径及存取效率等与计算机有关 的问题,比一般的数据模型更接近于现实地理世界,具有直观、 自然、语义较丰富等特点,在地理数据库设计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跨图幅地图漫游
当要对由多幅不同比例尺地图组合而成的地图进行处 理时 ,由于计算机实际物理内存总是有限的,如将全部 地图调入内存后再处理,机器的运行效率将会极低,缩放 漫游的速度也将会变得很慢。为此,系统在设计由多幅不 同比例尺的数字地图的缩放漫游时,使用了一种以一幅地 图为基本单位对象,并建立这些基本对象间拓扑邻接关系 ,从而实现多比例尺数字地图的快速显示与漫游。根据所 建立的图幅对象拓扑邻接关系将上一层或下一层内中相应 的地图调入内存显示出来。而在同一层内的图幅内进行漫 游时,当到达该图幅的边界时,同样根据邻接关系将相邻 的地图显示出来。
四、空间数据库的建立
1、建立空间数据库结构 利用DBMS提供的数据描述语言描述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的 结果,得到概念模式和外模式,编写功能软件,经编译、运行后 形成目标模式,建立起实际的空间数据库结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