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毕业论文)从女性主义分析《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悲剧成因
论《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悲惨命运的根源

论《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悲惨命运的根源一、本文概述《德伯家的苔丝》是哈代笔下的一部深刻描绘社会悲剧与个体命运纠缠的杰作。
作品以女主角苔丝为中心,细腻展现了她在维多利亚时代英国社会大背景下所经历的种种磨难与不幸。
本文旨在探讨苔丝悲惨命运的根源,通过对小说文本的细致解读,结合社会历史背景,深入剖析导致苔丝悲剧命运的多重因素。
文章将从家庭背景、社会环境、个人性格以及道德观念等多个维度展开论述,以期对苔丝的命运有更全面、深入的理解。
通过对苔丝悲剧命运的探讨,本文旨在引发对个体命运与社会环境之间复杂关系的思考,以及对维多利亚时代社会道德观念的反思。
二、苔丝的家庭背景与成长环境在《德伯家的苔丝》这部小说中,苔丝的命运之源可以追溯至她的家庭背景与成长环境。
苔丝出生于一个贫穷的小贩家庭,这样的家庭环境使她在物质和精神层面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她的父母,尽管深爱着女儿,但却无力为她提供一个更为优越的生活环境。
在生活的压力下,他们只能寄希望于苔丝能够借助婚姻改变家庭的困境,这无形中为苔丝的未来铺设了一条布满荆棘的道路。
在这样的家庭背景下,苔丝的成长环境也充满了挑战。
她不仅要面对生活的艰辛,还要应对社会对贫困家庭的偏见和歧视。
她的纯真和善良在这样的环境中显得格格不入,这也为她日后遭遇的种种不幸埋下了伏笔。
在苔丝的成长过程中,她缺乏足够的关爱和引导,这使得她在面对人生的重大抉择时,常常显得无所适从。
在这样的家庭与成长环境下,苔丝的命运似乎早已注定。
她的纯真和善良成为了她最大的软肋,使她在面对世俗的丑恶时,无力抵抗。
而她的家庭背景则成为了她无法摆脱的枷锁,使她在追求幸福的道路上步履维艰。
因此,可以说苔丝的家庭背景与成长环境是她悲惨命运的根源之一。
然而,尽管苔丝的命运充满了悲剧色彩,但她的坚韧和勇敢却让人深感敬佩。
她在面对生活的种种不幸时,从未放弃过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
她的故事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家庭背景与成长环境虽然对个体的命运有着深远的影响,但个体的坚韧和勇气同样能够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未来。
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悲剧

在失去克莱尔之后,苔丝开始对自我价值进行反思,最终将自己的命运掌控在 自己的手中,选择了与仇人同居以缓解家境窘迫的局面。虽然这种选择带给她 无尽的痛苦,但这也体现了她对自由和平等的追求。
苔丝的悲剧命运不仅是因为社会的偏见和压迫,也是因为她在追求自我价值和 爱情的过程中所遭遇的重重困难。然而,尽管在面临困境时苔丝曾经陷入迷茫 和痛苦之中,但最终她还是选择勇敢地面对现实,并为了自己和家庭的生计而 努力奋斗。这种勇敢的精神和对命运的坚韧不拔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苔丝出生于一个贫穷的小贩家庭,是一个美丽、善良、勤劳、坚韧的女孩。然 而,在那个男权主导的社会,苔丝的美丽和独立个性却成为了她的原罪。她被 诱奸,被迫与牧师的儿子克莱尔订婚,然后在新的婚宴之夜向丈夫坦白过去的 不幸。然而,她没能得到丈夫的谅解,两人分居,苔丝陷入深深的痛苦中。
从女性主义角度看,苔丝的悲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谢谢观看
参考内容三
基本内容
《德伯家的苔丝》是英国著名作家哈代的杰作,被誉为“威塞克斯系列”中的 一颗璀璨明珠。在这部小说中,哈代通过对苔丝·德伯的悲剧命运的描写,展 示了19世纪英国社会背景下一个贫穷乡村女孩的挣扎与抗争。苔丝的悲剧不仅 仅是个人的不幸,更是社会道德与价值观的扭曲所致。
苔丝出生于一个贫苦小贩家庭,生活的贫困使她不得不听从父母的安排,到一 个富老太婆家去攀亲戚。然而,她在那里却被少爷亚历克诱奸。这个事件对苔 丝的命运产生了重大影响,使她背负着沉重的心理负担。亚历克的诱奸行为不 仅侵犯了苔丝的身体,更是对她纯洁心灵的摧残。这种伤害使得苔丝在以后的 情感道路上始终挣扎在阴影之中。
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德伯家 的苔丝》中苔丝的悲剧
基本内容
《德伯家的苔丝》是英国作家托马斯·哈代的一部经典小说,以其深入的社会 问题探讨和生动的人物塑造而著名。这部小说描绘了女主角苔丝的悲剧命运, 以及她在男权社会中与三个男人的复杂情感纠葛。本次演示将从女性主义视角 出发,对苔丝的悲剧进行深入解读。
《德伯家的苔丝》中造成苔丝悲剧的原因本科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德伯家的苔丝》中造成苔丝悲剧的原因学位申请人姓名学号所在学院名称外国语学院专业名称英语教育指导教师姓名指导教师职称目录中文摘要关键词 (i)英文摘要关键词 (ii)一、绪论 (1)二、作家及作品介绍 (1)(一)作家简介 (2)(二)作品概述 (3)三、《德伯家的苔丝》造成苔丝悲剧的原因 (4)(一)客观社会的原因 (4)1.社会环境因素 (5)2.传统道德因素 (5)3.虚伪的宗教 (6)4.家庭原因 (8)(二)性格原因 (9)1.亚雷和安吉尔的性格 (9)2.苔丝的性格 (10)四、结论 (11)参考文献《德伯家的苔丝》中造成苔丝悲剧的原因张梦盈外国语学院英语教育河南新乡 453600摘要: 托马斯.哈代的小说《德伯家的苔丝》是一部英国上同时也是世界上经典的小说。
该小说主要讲述了一个美丽纯真的少女失身后悲惨的命运。
文章通过对小说中社会环境的描写,再从人物性格和当时的宗教原因着手,由此揭露出苔丝悲惨的命运是那个社会所造成的,是一个时代思想,传统,秩序的局限所造成的结果。
除此之外,这与她自身性格的弱点也是分不开的,因为她对命运有着反抗的一面也有妥协的一面。
这篇论文讲的就是造成苔丝悲剧的原因。
关键词:悲剧;社会环境原因;性格特征;道德。
Causes of tragedy of Tess in Tess the D’Urbervilles Zhang mengying English Education Faculty of Foreign Languages Xinxiang Henan453600Abstract:Thomas Hardy’s novel,Tess of the D’ Urbervilles is a great classic work in England as well as in the world. This novel describes a tragic life about one beautiful and pure girl after disgrace. The article describes the society environment, then begins to analysis of characters’ personality and religion factors open out at that time. Tess’s tragic life is caused by that society and it’s the result of that time. Tess’s tragic life is caused by that society environment and it’s the result of that time. Except this, it can’t be separated from her own weakness in character, bec ause she obviously has the dual nature of the society character---resistance and compromise.Key words :tragedy; Social environment causes; Character; Moral.一、绪论托马斯·哈代是19世纪英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在小说和诗歌领域里均取得了杰出的成就,但让广大读者记住哈代的还是他写的小说。
《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悲剧成因

《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悲剧成因《德伯家的苔丝》是托马斯·哈代的代表作之一,它描写了19世纪英国乡村的生活和社会问题。
主人公苔丝·埃弗德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女孩,她的悲剧成因在于社会的偏见、性别歧视、以及她自身的软弱和无助。
本文将从这几个方面来分析苔丝悲剧的成因。
社会的偏见是苔丝悲剧的重要成因之一。
在19世纪的英国社会,阶级观念严重,贫穷的农村女孩根本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尊贵。
苔丝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家庭,她的父亲是一个酒鬼,家境非常贫困。
由于家庭的贫困,苔丝在社会上没有任何地位和尊严,被视为低下的劳动阶级。
在当时的社会中,贵族和富人们对贫穷的人和低下阶层的人持有歧视的态度,他们认为这些人注定是悲剧的命运,是注定要被社会所边缘化的。
社会的偏见使得苔丝从小就背负着巨大的压力和负担,她被剥夺了应有的幸福和尊严。
性别歧视也是苔丝悲剧的成因之一。
在19世纪的英国社会,女性的地位非常低下,她们几乎没有任何权利和地位。
苔丝在小的时候就失去了父亲和朋友的支持,她不得不去寻找工作来维持家庭的生活。
在当时的社会中,女性的工作选择非常有限,尤其是对于一个没有文化和技能的女孩来说更加困难。
苔丝找了很多工作,但都因为一些外部条件而不得不辞职。
她始终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这使得她的生活更加困难和无助。
苔丝自身的软弱和无助也是导致她悲剧的重要因素之一。
苔丝是一个善良和乐于助人的女孩,但她内心却缺乏坚强和勇气。
她对自己的生活没有明确的目标和规划,总是依赖他人的帮助和支持。
在遭遇困难和挫折的时候,她没有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去克服困难,而是选择了逃避和放弃。
她在与天真的安吉拉和富家子弟阿雷克斯之间的感情纠葛中,迷失了自己,最终导致了她的悲剧结局。
《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悲剧成因主要包括社会的偏见、性别歧视,以及她自身的软弱和无助。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最终导致了苔丝的悲剧结局。
苔丝的悲剧命运反映了当时英国社会的黑暗一面,更让人们意识到了社会的偏见和歧视对一个人的生活和命运所带来的巨大影响。
试论《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悲剧命运的根源

试论《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悲剧命运的根源试论《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悲剧命运的根源摘要:《德伯家的苔丝》是英国文学巨匠托马斯?哈代的代表作。
女主人公苔丝的悲剧和不幸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
本文以女性主义的角度为出发点,从两个方面分析导致苔丝悲剧命运的根源,即:教育和苔丝自身因素。
关键词:哈代;苔丝;悲剧命运;女性主义一、引言19世纪末出现妇女解放运动第一次高潮。
而哈代的作品中反映了与时代相吻合的女性解放的思想,而且在作品中,女性对传统道德观念和社会的反抗是非常激烈的。
托马斯?哈代大胆地将创作的目光投向农村,深入的关注普通农家的悲剧命运。
他十分擅长刻画女性人物悲剧命运,旨在揭露男权社会给女性造成的伤害,批判男性中心主义。
二、托马斯.哈代及苔丝简介托马斯.哈代是横跨19世纪和20世纪的着名小说家和诗人,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被沃尔夫誉为英国小说家中最伟大的悲剧大师。
其作品即承接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文学精髓又体现二十世纪的文学创新,气势磅礴。
以辽阔深远的背景与渺小的人物形象之间的巨大反差和动人的对比描写,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和心灵的震撼。
《德伯家的苔丝》刻画了一个善良、坚强、自尊、宽容而美丽的女性形象苔丝。
由于天真无知而受到富家浪子的侮辱,身心饱受摧残。
但她并没有自暴自弃,怨天尤人,而是勇敢地面对挫折;为减轻家里的负担,应付虚荣的父母,她勇于承受重担,奔走于不同农场,养家糊口;对待爱情,她自尊又执着。
她被认为是唯一的一位逃脱了决定主义的人,颠覆了传统的伦理道德。
哈代极力要摧毁的正是这种道德观念,让女性摆脱僵化的传统习俗的控制。
他对堕落女性的处境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对苔丝给予了深切的同情和宽容,带给读者对妇女生存状态的反思。
三、从女性主义角度分析苔丝悲剧命运的根源苔丝从一位天使般的少女到绞刑架上的杀人犯,是何种邪恶力量在逼迫、摧残、毁灭着这有自我意志,完整个性的女性?,把这一优雅迷人的高尚女性一步步推向死亡深渊?苔丝悲剧的根源何在?以下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审视《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被压迫的`血泪史,剥下男权中心主义这张丑陋的外皮。
《德伯家的苔丝》悲剧成因分析-文献综述

英语学术论文写作课程作业班级:09级教学一班行政十班学号:姓名:一、文献综述《德伯家的苔丝》是十九世纪英国著名小说家托马斯·哈代的一部伟大著作,被认为是哈代思想艺术上最成熟的一部作品。
问世一百多年以来,深受读者喜爱,吸引着一批又一批学者的关注和研究。
国内外不少读者和评论者大多认为,此小说最突出的成就是成功塑造了女主人公苔丝的形象,他们都从不同的角度解读女主人公苔丝的形象。
刘开富(2007)从悲观主义角度出发来解读苔丝的命运,从而阐述了19世纪英国社会、经济、法律宗教和虚伪道德对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钱艳秋(2011)分析了苔丝的反抗精神,苔丝的反抗完成了从被动到主动,从无意识到富于理性,从盲目到成熟的转变,从而塑造了富有个性独具魅力的主人公形象。
杨阳(2010)结合生态女性主义原则从男性与女性关系,人类与自然关系两方面来揭示哈代《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悲剧根源。
通过用生态女性主义理论分析苔丝的悲剧根源,使读者认识到维多利亚时期社会转型期内的历史性的巨变不是进步,反而代表着失望和遗憾。
尤其对与自然有紧密联系的女性来说,工业革命和现代化的生活方式都导致她们逐步的脱离自然。
杜姝(2009)以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理论为基础,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和父权制社会下,苔丝的悲剧是不可避免的。
还有大多数读者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对苔丝悲剧的根源进行探析,如:聂珍钊(1992)先生在其著作《悲戚而刚毅的艺术家》中明确指出“直接决定这个女子悲惨命运的是她的贫穷,社会上虚伪的伦理道德和不公正的法律制度。
”杨永和,张小燕(2002)从英雄主义的定义和标准着手,探讨了哈代的小说《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人物形象分析的一个重要方面,即苔丝的英雄主义形象。
通过对苔丝不同阶段的英雄主义行为的实证分析,探讨了苔丝的英雄主义行为和其悲剧的关系。
认为是苔丝的英雄主义导致了她的悲剧。
其中大部分人把苔丝的悲剧归咎于社会环境、苔丝的性格以及她自身的悲剧命运有些人认为她的悲剧归因于她的性格和命运。
浅析哈代《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悲剧命运的成因

浅析哈代《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悲剧命运的成因作者:王祎凡来源:《文艺生活·下旬刊》2017年第04期摘要:苔丝,一位甘于奉献自己的淳朴农村姑娘,是哈代《德伯家的苔丝》中主要人物之一。
她本是善良纯真的,但命运将她的人生道路指向了万劫不复的深渊,最终以奔赴刑场而告终。
本文试从苔丝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个人经历入手,主要分析其悲剧命运的成因。
关键词:苔丝;悲剧命运;成因中图分类号:I5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12-0052-01《德伯家的苔丝》是哈代的代表作之一。
它讲述了一位农村姑娘——苔丝为了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出外做工而遭遇的不幸和悲剧。
在哈代的笔下,苔丝的不幸似乎是带有神秘预言色彩的。
从德伯家神秘的马车传说,到苔丝与克莱尔结婚当天中午公鸡诡异的啼叫;从令人恐惧的十字手路标,到逃亡中经过的异教神坛……一切情节似乎都在把苔丝的命运引向注定的悲剧。
最终,在社会、家庭的双重影响下,苔丝携带者她善良本真的纯洁品质走向了刑场。
《德伯家的苔丝》的悲剧意义在于批判资产阶级伦理道德的虚伪和阶级法律的残酷,进一步凸显出哈代对当时农民命运的探索和思考。
本文试从苔丝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个人经历入手,主要分析其悲剧命运的成因。
一、社会背景苔丝是19 世纪末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的人物。
在那个年代,资本主义工业文明侵入农村,宗法社会迅速解体,个体农民在经济上陷入失业、贫困的悲惨境地。
苔丝所经历的生活苦难,也是当时大多数农民都会经历的生活苦难,这是无法逃避的时代大背景。
农民们悲惨的命运注定与社会背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苔丝也不例外。
正是由于资产阶级对底层人民的压迫,苔丝才不得不走上了为了维系家庭而求助于冒牌本家阿历克·德伯贝尔的道路。
她曾经试图进行过反抗,但生活的巨大压力让她不得不再次回归到被欺凌的状态中。
此外,在这一社会背景下形成的资产阶级道德伦理也促成了苔丝的悲剧命运的形成。
她的灵魂本是纯洁、高尚的。
浅析《德伯家的苔丝》悲剧成因

的过 失 , 车 与一 辆 邮 车相 撞 . 中唯 一 的维 持 生 计 的老 马 家
马 被 撞 死 了 , 引 起 了 家 中经 济 生 活 的 改 变 。 她 有 一 种 这 让
世 人 的 白 眼 和 道 德 的 不 堪 ,但 她 的 母 亲 还 为 此 感 到 高 兴 和 满 足 。 不 难 看 出 , 的 母 亲 是 如 此 地 贪 慕 虚 荣 、 脑 简 她 头
《 伯 家 的苔 丝 》是 英 国小 说家 托 马斯 ・ 代 的 著名 德 哈 小说 之 一 。 代把 女 主人 公 苔丝 描 绘成 一 个 富有 吸 引 力 . 哈
最后被 迫 成 为一 名 杀人 犯 而走 向 了毁 灭 。 贫 困的 家庭 和 无 知虚 伪 的 父母 , 雷 ・ 伯 与 资本 主 义 制度 , 吉 儿 ・ 亚 德 安 克 莱 克 与 封 建 传 统 思 想 . 苔 丝 自身 的 性 格 特 点 等 是 导 致 其
悲 层 的 根 源 所 在 q
文教资 0-  ̄ 中 刊 料295号 旬 0- q
浅 析 《 伯 家 的 苔 丝》 悲 剧 成 因 德
汪 艳
640 ) 4 0 7
( 宾 学 院 外 国语 言 文 学系 , 川 宜宾 宜 四 摘 要 :《 伯 家 的 苔 丝 》 英 国 小 说 家托 马 斯 ・ 德 是 哈 代 的 著 名 小说 之 一 。苔 丝 , 个 “ 洁 ” 人 的 一 生是 悲 惨 这 纯 女
亚 雷 家 . 在 德伯 家惨 遭 不 幸 , 到 恶少 亚 历 克 的 蹂躏 。 却 受 结果 苔丝 只 能 背负 着羞 耻 回到 家 中 。她 的母 亲 不 仅 没有 怜 悯 女 儿 的 遭 遇 , 反 而 责 备 她 没 能 得 到 亚 雷 对 婚 姻 的 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最新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1 浅析隐藏在“面纱”之后的伯莎梅森2 英语非作格动词语义特征和句法属性研究3 从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看《老友记》字幕中的幽默翻译4 《雾都孤儿》中的善与恶5 剖析简爱性格的弱点6 《我的安东妮娅》中的文化冲突研究7 奥斯卡王尔德童话的唯美主义研究8 论中国古典诗词英译中三美原则的再现9 Strategies of V ocabulary Teaching in Middle School English Class10 英语新闻标题中名转动词的认知阐释11 英汉语中与饮食相关习语的文化含义及形象意义对比12 不同的阅读任务对高中生英语词汇附带习得的影响13 政论文的英译特点14 浅谈中学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教学方法15 英汉习语中价值观的差异16 文档所公布均英语全英原创毕业论文。
原创⑦⑨⑨⑦⑤⑦⑨③⑧17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Two Chinese Versions of Anne of Green Gabl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ceptional Aesthetics18 从社会生物学角度分析《雾都孤儿》中人物性格19 试析海明威《丧钟为谁而鸣》中的人物形象20 法律英语的特点21 《苔丝》中的女性与自然22 功能对等视角下汉语广告的英译策略23 A Comparative Study of American and Chinese Spatial Language in Business Negotiation24 语用模糊及语用功能25 《哈利波特》中斯内普的人物分析26 《道连葛雷的画像》叙事艺术的分析27 《神探夏洛克》文化现象研究2829 美国梦的矛盾心理-伟大的盖茨比主题分析30 浅谈中美文化差异对商务谈判的影响31 从生态翻译学的角度分析网络新词翻译32 论电影片名翻译的“忠实性”33 浅析《最蓝的眼睛》中主流审美观对美国黑人的影响34 关联理论视角下莫言《红高粱家族》中的隐喻翻译分析35 《汤姆叔叔的小屋》中的圣经人物原型分析36 An Analysis of Symbols in Young Goodman Brown37 探析《呼啸山庄》男女主人公爱情悲剧的根源(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38 Effects of First Person Narration on Thematic Expression in Araby39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温斯顿丘吉尔40 亲属称谓:英汉社会文化差异41 《玻璃动物园》中的逃避主义解读42 General Principles and Features of Legal English Translation43 经典英语电影台词的语言特征和文化态度44 浅谈奥斯卡·王尔德的喜剧《认真的重要性》中“谎言”的运用对其情节、语言和人物塑造的作用45 图式理论在高中英语阅读中的运用46 浅析英语习语的翻译原则和方法47 浅析爱伦·坡小说《黑猫》的写作艺术手法48 《嘉莉妹妹》中男女主人公命运的对比分析49 旅游翻译中的跨文化语用失误50 On House’s Model for Translation Quality Assessment——A Case Study of Li Mi’s Chen Qing Biao51 论《都柏林人》中的情感瘫痪52 浅析简爱的反抗性格及其形成过程53 《喜福会》中的女性身份重建54 《沉默的羔羊》三部曲中汉尼拔博士性格探析55 Cultural 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and American Advertisement56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57 A Study of AP’s News Reports from the Angle of Cooperative Principle58 浅析中美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冲突59 从目的论的角度谈商标翻译的原则及技巧60 广告英语的词汇特征与修辞风格的探析61 分析《威尼斯商人》中的女性形象62 对“老人与海”中人物的分析63 威廉·福克纳作品中的不称职母亲64 《美国丽人》中的伦理主题研究65 分析西方末世论在美国电影中的体现66 浅析国际商务谈判文化因素及其对策67 The Narrative Strategy of Wuthering Heights68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69 浅析《傲慢与偏见》中女性人物的认知局限7071 Reconstruction of Black Identity in To ni Morrison’s Beloved72 异化理论在汉语成语英译中的应用73 《玻璃动物园》中的逃避主义解读74 从目的论看英文奇幻文学中专有名词的汉译75 从《蝴蝶夫人》到《蝴蝶君》的蜕变76 从意象理解艾米莉狄金森其人其诗77 An Analysis of Fagin in Oliver Twist78 《理智与情感》的现实主义特征79 《沙漠之花》的女性主义研究80 从数字习语看中西文化差异81 南北战争新思想在女性中的体现——浅析《小妇人》82 浅论《儿子与情人》中劳伦斯的心里分析技巧83 从玛氏公司看英美文化对广告的影响84 从《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记》论人性与兽性85 从麦田里的守望者到中国的青少年86 论本杰明富兰克林《自传》中的美国精神87 乌鸦在中西文学作品中文化内涵的对比研究88 从女性主义解读《胎记》89 透过中西谚语的对比分析中西文化异同90 从就餐细节看中美儿童个性能力的差异91 嘉莉妹妹的人物特征92 浅谈儿童文学在儿童成长中的作用-弗朗西斯霍奇森伯内特《小公主》和《秘密花园》之比较93 身势语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94 中西方节日文化差异研究95 《玻璃动物园》中的逃避主义解读96 中西礼仪对比97 浅析《小王子》的象征与哲学98 标记信息结构在字幕翻译中的应用99 论英汉数字习语的差异及翻译100 A Comparative Study of Female Consciousness between Wang Anyi’s Everlasting Regret and Virgina Woolf’s Mrs. Dalloway101 Comparison of Color Word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Culture102 从民族特性看中美高等教育差异103 从文化视角下看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104 从合作原则的角度分析《老友记》中的言语幽默105 英汉颜色词的文化差异106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107 从文化差异角度看英汉习语的翻译108 A Comparative Study of Cultural Factors in Two English Versions of Kong Yiji—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kopos Theory109 从《西风颂》初析雪莱的反传统人格特征110 《飘》中斯嘉丽人物性格分析111 《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悲剧的分析112 对《秀拉》中死亡事件的探究113 用眼睛透视心灵—评析《老人与海》114 论《皮格马利翁》的结局115116 华兹华斯自然观浅析117 汉英翻译中的多余词现象118 浅析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作品中人文精神的一致性119 广告英语及其翻译120 心灵探索之旅——析《瓦尔登湖》的主题121 英汉颜色词隐喻的认知比较与研究122 男权社会女性意识的觉醒——弗吉尼亚·伍尔夫女性主义文学研究123 On Womanism in Alice Walker’s The Color Purple124 英国议会制辩论--探究与实践125 论中西文化中家庭观念的差异126 从跨文化交际角度看中西方商务谈判127 旅游英语中的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分析128 浅谈英文原版电影与高中英语教学129 国际商务合同的用词特点及翻译130 刘易斯小说《巴比特》中的都市景观和人物描写分析131 Humor as Perceived from the Cooperative Principle132 词汇负迁移对汉译英的影响133 目的论与外国汽车商标的汉译134 性别话语模式的社会语言学研究135 《汤姆叔叔的小屋》中伊万杰琳形象分析136 女性主义对《绝望主妇》人物性格塑造的影响137 A Contrastive Study of the Associative Meanings of Plant words in English and Chinese138 An Appeal for Oedipus Rex139 从功能对等视角浅析法律翻译中的文化因素140 英文电影片名汉译研究141 论英语称谓语中的性别歧视现象142 对于高中生英语学习感知风格的调查研究143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Symbolic Meanings of Color Red Between The Scarlet Letter and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144 论苔丝悲剧的根源145 The Joy Luck Club-A Bittersweet Picture of Chinese-Americans across Two Generations 146 浅谈文化差异对网络新词英译的影响147 《老人与海》中的和谐关系148 论跨文化因素在跨国企业管理中的影响作用149 论《木木》中屠格涅夫的反农奴制思想150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151 交互式教学法在中学英语课堂口语教学中的应用152 从英汉“狗”的习语看中西方文化差异153 《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的黑色幽默154 Effects of First Person Narration on Thematic Expression in Araby155 商务英语中的缩略词研究156 论《野性的呼唤》的多重主题157 论学生角色在中学英语课堂中的转换158 肢体语言在大学英语教学课堂中的应用159 电影《穿普拉达的女魔头》中反语的运用与人物性格塑造160 论中英情感隐喻的异同点161 从寂寞到超然—索尔贝娄的《赫索格》中书信体的内心独白162 《推销员之死》中丛林法则的牺牲品163 《大卫科波菲尔》中的人物分析164 达尔文主义视角下的《卡斯特桥市长》165 基督教文化对《哈姆莱特》创作的影响166 论密西西比河对马克吐温和《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影响167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中的意识流技巧研究168 浅析哈利波特中的女巫形象169 二语习得理论对初中英语教学的启示刍议170 《论语》中“仁”的翻译研究(开题报告+论)171 论《儿子与情人》中的恋母情结172 英语新闻标题的翻译173 《纯真年代》女性意识探析174 跨文化视角中中英颜色词的对比及翻译175 跨文化交际下的中英文禁忌语的对比研究176 《玻璃动物园》中的逃避主义解读177 浅析威廉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178 从概念整合视角解析《小王子》179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180 探讨图式理论对英语专业四级阅读中的指导作用181 从许渊冲的“三美论”看唐诗中的典故翻译182 商业意识对美国电影片名翻译的影响183 关联理论视角下的科技产品广告翻译184 美国情景喜剧中的言语幽默翻译——以《老友记》为例185 英语委婉语浅析186 浅谈公示语英译187 汉语公示语翻译中的误译现象研究188 试析《我知道笼中鸟为何歌唱》的成长主题189 论奥斯丁女性主义观点在《爱玛》中的体现190 英汉词汇中的动物隐喻研究191 A Brief Analysis of Public Sign Translation192 任务型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的应用研究193 Foreign Brands Translated in Chinese194 《荒原》中的神话溯源195 A Preliminary Survey of Translating San in Chinese Idioms 196 浅析中英恭维语197 Analysis on Ambiguity in The Scarlet Letter198 中美传统节日差异对比研究199 《红字》中霍桑的女性观200 English-Chinese Advertisement Transl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