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第四单元 走进法治天地 第十课《我们与法律同行》导学案(一)共3份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四单元走进法治天地第十课法律伴我们成长第二框《我们与法律同行》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我们与法律同行》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树立法治信仰,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意识和自觉性。
能力目标:初步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他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
知识目标:知道依法办事的要求;理解树立法律信仰的重要性。
二、教材分析(一)内容分析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成长中的我”中的“心中有法”。
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掌握获得法律帮助和维护合法权益的方式和途径,提高运用法律的能力。
”本节课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节课,也是本册书的最后一节课,是全书的落脚点。
引导学生学会依法办事,树立法治信仰,为推进法治中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为继续学习法律知识奠定基础。
法治是现代社会的一个基本框架,大到国家的政体,小到个人的言行,都需要在法治的框架中运行。
作为现代公民,理应为法治中国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学会依法办事,树立法律信仰。
(二)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学会依法办事,就要遵守各种法律法规。
教学难点:树立法律信仰的重要性。
三、学情分析初中学生处在人格成长的关键期,他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正在形成过程中,分辨是非的能力较差,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出现一些不良行为,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影响自身的成长。
青少年要尊重公序良俗,牢固树立规则意识和契约精神。
提高青少年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是青少年适应现代社会、承担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历史重任的需要。
四、教学过程导入:说文释义“法律是治国之重器。
国无法不治,民无法不立。
法治昌明则国泰民安,法治废弛则国乱民怨。
”提问:法治的主要功能是什么?结论:法律保障人们的幸福生活。
法律保障功能的实现依靠每个人对法律的尊崇和遵守。
环节一:遵守法规情境1:共享单车的出现,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极大便利,有效解决了城市交通“最后1公里”难题,但随之而来的问题也不少!图片:小学生骑行共享单车。
提问:你怎么看待这一行为?提示:这是不安全的行为,也是违反法律的行为。
结论:因为没有遵守法律,幸福得不到保障,也将自己置身于危险之中。
第4单元走进法治天地第10课法律伴我们成长第2框我们与法律同行 精品导学案新人教版4

我们与法律同行一、学习目标1.了解依法办事的原因,知道什么是依法办事。
2.知道树立法律信仰的原因,知道作为青少年也是法治中国的推动者。
3.知道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二、自主预习1.法律的实现靠我们每个人对法律的尊崇和遵守。
2.遇到问题需要解决,应当通过,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和愿望。
3.法律的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
4.青少年不仅是法治中国建设的,更应该成为参与者和。
三、合作探究洋洋利用课余时间认真学习《时事》,收获很大。
在学习过程中,他把重大时事要闻、学习的困惑和体会记录在自己的学习笔记里。
现摘录洋洋的部分学习笔记,请你帮他答疑解惑。
(1)【时事要闻】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十八届四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这次会议的主题是什么?说一说全面推进这一主题的总目标。
(2)【释疑解惑】①一次,我的邻居小华喝了在网吧认识的朋友给他的一瓶“神仙水”,之后不能自拔,原来水里掺了毒品。
后来,小华被强制戒毒。
这则案例对我们青少年学生有什么启示?②今天中午我睡过头了,酒后的爸爸执意要开车送我上学。
途中,爸爸因酒驾被交警拘留。
爸爸酒驾被捕,这件事说明了什么?(3)【学习体会】法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建设法治中国,人人有责。
对此我们青少年应该怎样做?四、随堂演练1.法律秩序是我们健康成长所需要的,而良好法律秩序的形成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努力。
因此,我们应该A.认真学习法律知识,熟练地掌握相关的法律条文就行了B.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努力攀登科学高峰C.依法办事,善于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不受侵犯,成为法律的坚定捍卫者D.积极锻炼身体,与违法犯罪分子斗争到底2.依法办事,遵循法律而生活,就要做到( )①遵守各种法律法规,法律禁止的坚决不做②通过法治方式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和愿望③自觉维护他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④养成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习惯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3.对于未成年人来说,由于生活阅历和经验很少,很容易受到社会不良行为的侵害,如被人勒索、敲诈、殴打、拐骗等。
〖精选〗第四单元 走进法治天地《我们与法律同行》导学案(一)共3份

我们与法律同行第四单元走进法治天地第十课第2课时我们与法律同行一、学习目标1.了解依法办事的原因,知道什么是依法办事。
2.知道树立法律信仰的原因,知道作为青少年也是法治中国的推动者。
3.知道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二、自主预习1.法律的实现靠我们每个人对法律的尊崇和遵守。
2.遇到问题需要解决,应当通过,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和愿望。
3.法律的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
4.青少年不仅是法治中国建设的,更应该成为参与者和。
三、合作探究洋洋利用课余时间认真学习《时事》,收获很大。
在学习过程中,他把重大时事要闻、学习的困惑和体会记录在自己的学习笔记里。
现摘录洋洋的部分学习笔记,请你帮他答疑解惑。
(1)【时事要闻】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十八届四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这次会议的主题是什么?说一说全面推进这一主题的总目标。
(2)【释疑解惑】①一次,我的邻居小华喝了在网吧认识的朋友给他的一瓶“神仙水”,之后不能自拔,原来水里掺了毒品。
后来,小华被强制戒毒。
这则案例对我们青少年学生有什么启示?②今天中午我睡过头了,酒后的爸爸执意要开车送我上学。
途中,爸爸因酒驾被交警拘留。
爸爸酒驾被捕,这件事说明了什么?(3)【学习体会】法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建设法治中国,人人有责。
对此我们青少年应该怎样做?四、随堂演练1.法律秩序是我们健康成长所需要的,而良好法律秩序的形成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努力。
因此,我们应该( )A.认真学习法律知识,熟练地掌握相关的法律条文就行了B.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努力攀登科学高峰C.依法办事,善于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不受侵犯,成为法律的坚定捍卫者D.积极锻炼身体,与违法犯罪分子斗争到底2.依法办事,遵循法律而生活,就要做到( )①遵守各种法律法规,法律禁止的坚决不做②通过法治方式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和愿望③自觉维护他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④养成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习惯A.①②③④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3.对于未成年人来说,由于生活阅历和经验很少,很容易受到社会不良行为的侵害,如被人勒索、敲诈、殴打、拐骗等。
《我们与法律同行导学案》

《我们与法律同行》导学案一、导语法律是社会治理的基石,也是人们共同生活的规范。
了解法律、尊重法律、恪守法律是每个公民的基本义务。
本次进修将指挥同砚们深入了解法律的基本观点、法律的作用、以及如何做一个守法公民。
二、进修目标1. 了解法律的定义和作用;2. 掌握基本的法律常识;3. 培养尊重法律、恪守法律的认识;4. 提高学生的法律认识和法治观念。
三、进修内容1. 什么是法律?-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公布并实施的强制性规范,是维护社会秩序、珍爱公民权益的重要工具。
2. 法律的作用- 维护社会秩序,珍爱公民权益;- 规范人们的行为,增进社会和谐发展;- 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3. 如何做一个守法公民?- 尊重法律,恪守法律;- 积极进修法律知识,提高法律认识;- 积极参与法律实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四、进修方法1. 听讲解:老师讲解法律的基本观点和作用;2. 互动讨论:同砚们就法律常识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3. 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法官、状师等角色,深入了解法律实践。
五、进修评判1. 参与度评判:积极参与讨论、角色扮演的同砚将获得更高评判;2. 知识掌握评判:对法律的定义、作用等知识掌握水平进行评判;3. 态度评判:对法律的尊重、恪守态度进行评判。
六、课外拓展1. 参与法律知识竞争,提高法律知识水平;2. 参观法庭,了解法律实践过程;3. 阅读法律类书籍,深入了解法律知识。
七、进修反思通过本次进修,同砚们对法律的认识更加深入,对恪守法律的重要性有了更深的理解。
希望同砚们能够在平时生活中尊重法律、恪守法律,做一个守法公民,共同建设和谐社会。
《我们与法律同行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道德与法治统编版》

《我们与法律同行》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导言本导学案旨在引导同砚通过阅读《我们与法律同行》一书,了解法律的基本观点、作用以及在我们平时生活中的重要性。
通过本书的进修,期望同砚能够深度沉思法律与社会、法律与个人之间的干系,提高法律认识和法治观念。
二、课前筹办1. 拟订进修目标:通过进修,了解法律的基本观点、法律的作用和意义,提高法律认识和法治观念。
2. 资源筹办:《我们与法律同行》一书、电子设备、笔记本等。
3. 进修规划:将进修内容分配到每个进修时间段,合理打算进修进度。
三、进修内容1. 法律的定义和作用- 通过阅读《我们与法律同行》一书,进修法律的定义和作用。
- 了解法律对于社会秩序、公平公理、民众权益的重要性。
2. 法律与我们的生活- 分析法律在我们平时生活中的详尽体现,例如合同签订、交通规则、劳动权益保卫等。
- 探讨法律如何保卫我们的合法权益,援助我们解决冲突纠纷。
3. 法律与社会进步- 探究法律在社会进步中的作用和影响。
- 分析法律对于经济、文化、政治进步的增进作用。
四、进修方法1. 阅读分析:通过阅读《我们与法律同行》一书,深度理解书中所描述的法律观点和案例,沉思其中的道理和启迪。
2. 谈论沟通:在进修过程中,与同砚、老师进行谈论,分享自己对于法律的理解和看法,学会倾听他人意见。
3. 实践演练:结合生活实际,尝试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平时问题,提高法律认识和法治观念。
五、进修评估通过问答、小组谈论、个人总结等形式进行进修评估,检验同砚对于法律观点和作用的理解水平,评估同砚对于法律与生活、法律与社会干系的沉思能力。
六、进修总结通过本次进修,同砚应该对法律的基本观点和作用有了更深度的了解,熟识到法律在我们平时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了法律认识和法治观念。
期望同砚能够在今后的进修和生活中更加重视法律知识的进修和运用,自觉恪守法律法规,做一个具有法治观念的好公民。
第二课时一、导学背景:《我们与法律同行》是一部介绍法律知识与普及法治观念的教育片,旨在援助同砚了解法律的重要性,提高法律认识和法治观念。
2024年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4单元 走进法治天地第10课 法律伴我们成长

法律伴我们成长设计说明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核心素养中的“法治观念”,重点是法律的保护作用在未成年人这一特殊群体上的体现。
“法律为我们护航”一框通过展示未成年人身边发生的各种案例,引导学生了解我国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
“我们与法律同行”一框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知道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了解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网络保护、政府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掌握获得法律帮助和维护合法权益的方式和途径,提高运用法律的能力。
通过视频案例、分析探究、小组活动、构建知识体系等方法帮助学生在了解法律后建立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基本思维和行为模式。
学习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知道未成年人的定义、我国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以及对未成年人进行特殊保护的原因。
2.通过开展小组活动,分享感悟,知道依法办事的要求,提高依法办事的能力,理解树立法律意识的重要性。
3.通过构建知识体系,归纳总结,引导青少年在依法治国建设中贡献自己的力量,为以后继续学习法律知识奠定基础。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知道对未成年人进行特殊保护的原因以及保护未成年人的“六大防线”,学会依法办事。
2.教学难点:能够正确分辨保护未成年人的“六大防线”,理解树立法律意识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情境教学、情感体验等。
资源与工具1.资源:法治专栏:《守护明天》《法治中国》等。
2.工具。
(1)数字资源包:学习成果上传和互动的平台。
(2)图书馆资源、网络搜索工具等。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1框法律为我们护航一、学习情境展示生活中未成年人受到特殊保护和关爱的一组图片,引出今天的课题“法律为我们护航”。
二、预习检查根据教材,完成以下知识点:1.在我国,未成年人的含义是什么?2.为什么要对未成年人给予特殊保护?3.我国哪些法律给予未成年人特殊关爱和保护?4.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全方位防线包括哪些内容?5.未成年人在享受特殊保护的同时,要注意什么?三、学习任务一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整合〗第四单元 走进法治天地 第十课《我们与法律同行》导学案共3份

参考答案自主预习1、尊崇和遵守法律后果2、法律法规法治方式合法权益3、学法尊法崇尚者捍卫者4、共同事业受益者真诚信仰5、尊崇法律遵守法律法治精神6、道德尊法守法法治生活7、健康成长受益者参与者互动探究探究活动一:国无法不治,民无法不立。
法律保障人们的幸福生活,法律的保障功能的实现靠我们每一个人对法律的尊崇和遵守。
我们要树立法律意识,日常生活中,要常想一想,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要考虑违背法律的后果,进而学会依法办事。
探究活动二:小宇应该依法办事,通过法治方式,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和愿望。
具体来说,小宇应该搜集爸爸打骂妈妈的证据,通过法律途径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晓程应该向学校、老师及同学反映情况,寻求帮助,以解决问题。
依法办事,就要遵守各种法律法规。
遇到问题需要解决,应当通过法治方式,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和愿望。
在实现自身利益的过程中,还要自觉维护他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
探究活动三:小明的著作权受到不法侵害后,他和父亲应该运用《民法通则》和《著作权法》的有关规定同出版社论法、论理,以维护自己的著作权。
小明还可以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依法办事,就要养成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习惯,逐步成长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老师PPT展示知识拓展:未成年人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方式和途径:非诉讼途径:投诉、调解、裁决、仲裁、申诉。
如通过向政府有关部门、司法机关、人民团体等各方面反映问题,寻求帮助;通过调解、仲裁等方式,解决争议、纠纷;寻求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等机构的法律服务和帮助。
诉讼途径:“打官司”诉最权威、最有效、最正规、最终的维权途径。
探究活动四:一、可以树立宪法的权威;二、可以让国家工作人员树立宪法意识,可以为全社会尊重和遵守宪法起强烈的示范引领作用。
这既体现了依法治国的理念,也体现了政治文明的进步。
探究活动五:建设法治中国是中国人民的共同事业,人民既是法治的践行者,又是法治的受益者。
第四单元 走进法治天地第十课 法律伴我们成长 教案

第十课法律伴我们成长1.知道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了解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
2.掌握获得法律帮助和维护合法权益的方式和途径,提高运用法律的能力。
法律为我们护航一、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体会法律特殊的关爱和保护。
二、能力目标初步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他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
三、知识目标1.了解未成年人需要特殊保护的原因。
2.知道我国通过法律手段对未成年人进行特殊保护。
重点:未成年人需要特殊保护的原因。
难点:法律给予未成年人在家庭、学校、社会、司法四个方面特殊的关爱与保护。
【导入新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20年4月18日,河南原阳在建的某小区工地堆放的土方中陆续发现四名儿童遗体。
事件发生后,引发当地政府、新闻媒体等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思考:为什么这个事件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事件中的儿童属于哪个群体?这样的一个群体有没有专门的法律对他们给予保护?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新课——《法律为我们护航》,共同探讨这些问题。
【讲授新课】一、我们需要特殊保护1.活动一:图片展示师:PPT展示图片。
师:看完以上图片,同学们有哪些感受呢?教师总结:作为未成年人,我们需要特殊保护。
师:从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到未成年人有哪些特点?生:积极探讨,主动回答。
教师总结: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较弱,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不法侵害,需要给予特殊的保护。
师:PPT展示图片和《儿童权利公约》教师总结:未成年人的生存和发展事关人类的未来,对未成年人给予特殊关爱和保护,已经成为人类的共识。
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应有之义。
过渡:我们已经了解了未成年人需要特殊保护的原因,那么保护未成年人的规定以及主体又有哪些呢?二、感受法的关爱2.活动二:问题思考师:你知道有哪些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生:比赛列举。
师:未成年人受到哪些法律保护?专门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法律有哪些?答案提示:我国宪法和婚姻法、义务教育法等法律,都对保护未成年人作出了特别规定;我国还颁布了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专门法律,给予未成年人特殊关爱和保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10.2我们与法律同行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法律保障功能的实现靠我们每个人对法律的尊崇和遵守。
2.引导学生遵守各种法律法规,学会用合法方式表达自己的诉求和愿望。
3.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树立法律信仰,养成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习惯,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守捍卫者。
【重点难点】重点:学会依法办事。
难点:以实际行动尊崇法律、信赖法律、遵守法律和捍卫法律【自主学习】一、学会依法办事1.为什么要学会依法办事?法律保障人们的幸福生活,法律保障功能的实现靠我们每个人对法律的________和________。
2.怎样做到依法办事?(1)依法办事,就要遵守各种________。
①通过________方式,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和愿望。
②在实现自身利益的过程中,还要自觉维护________和________的合法权益。
(2)依法办事,就要养成________________的习惯,逐步成长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________、自觉________、坚定________。
二、树立法律信仰1.为什么要树立法律信仰?(1)建设法治中国是中国人民的共同事业,人民既是法治的________,又是法治的受益者。
(2)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
(3)当法律真正成为我们的________时,才会充分体现自身的价值,发挥其应有的________。
2. 我们应该怎样树立法律信仰?树立法律信仰,就是发自内心地________法律、________法律、________法律和________法律。
当法律至上成为我们的真诚信仰时,________就会铭刻在我们心中。
3.道德对法律的作用法治时代,并不否认________的重要性。
人们道德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增强________的意识和自觉性,有利于促进法治生活方式的形成。
4.法治中国建设对青少年的要求(1)增强法治意识,________,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________。
(2)青少年不仅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受益者,更应该成为________和推动者。
【合作探究】探究一:法律保障人们的幸福生活学生阅读教材P101探究与分享小宇家的事,探讨:你认为小宇应该怎么做?为什么?探究二:用合法方式维护自身权益学生阅读教材P101下面探究与分享,中学生晓程如何应对不法侵害,探讨:你认为晓程应该采取哪种方式应对不法侵害?为什么?探究三:尊崇法律、信仰法律学生阅读教材P102探究与分享宪法宣誓制度,探讨:国家工作人员在就职时公开进行宪法宣誓有什么意义?探究四:遵守法律、捍卫法律1.学生阅读教材P102下面探究与分享,“教育法、旅游法、环境保护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相关规定。
2.学生反思:以上这些规定,我自觉遵守了吗?怎样才能更好地遵守?【自我检测】1.法律秩序是我们健康成长所需要的,而良好法律秩序的形成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努力。
因此,我们应该()A.认真学习法律知识,熟练地掌握相关的法律条文就行了B.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努力攀登科学高峰C.依法办事,善于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不受侵犯,成为法律的坚定捍卫者D.积极锻炼身体,与违法犯罪分子斗争到底2.依法办事,遵循法律而生活,就要做到()①遵守各种法律法规,法律禁止的坚决不做②通过法治方式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和愿望③自觉维护他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④养成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习惯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3.对于未成年人来说,由于生活阅历和经验很少,很容易受到社会不良行为的侵害,如被人勒索、敲诈、殴打、拐骗等。
如果自己遇到类似的情况,应该()①自认倒霉,忍声吞气,以免坏人报复②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③在保护好自己的前提下,勇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④不惜一切代价与坏人搏斗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4.下列行为中,体现出公民法治精神和法律至上信仰的是()①吴利打电话向有关部门举报学校附近有一个黑网吧②“又该缴税了。
”“嗯,我想想怎样少缴点税。
”③八年级女生宁宁坚决制止父亲在工地建设上以次充好、违规操作的行为④“爸,给钱我上学。
”“去,去,我和你妈离婚了,问她要去。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5.小李喜欢钻研电脑,听说制造病毒的黑客都很聪明,他想验证一下自己的技术实力。
于是,他也学着利用病毒来攻击别人的邮箱和一些公司的网站,最后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这说明()A.他是一位电脑高手,大有前途B.他的行为是违法行为,我们要依法办事C.邮箱或网站的安全性太差D.小李的水平太差,还要加强6.“CCTV2015年度法治人物”李竹奎,积极参与法制宣传教育,广泛宣传法律法规,把干部政策法律理论学习和开展干部思想作风建设相结合,提高了干部的法制观念。
李竹奎的事迹启示我们青少年应该()①树立法律信仰,养成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习惯②尊崇法律,维护法律尊严③依法办事,成为法律的坚定捍卫者④宣传法律知识,逐步成长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板书设计】参考答案【自主学习】一、学会依法办事1.尊崇,遵守2. (1)法律法规,法治,他人,集体(2)学法尊法守法用法,崇尚者,遵守者,捍卫者二、树立法律信仰1. (1)践行者(3)信仰,功能2. 尊崇,信赖,遵守,捍卫,法治精神3.道德,尊法守法4. (1)依法办事,基本要求(2)参与者【合作探究】探究一:小宇应该找到社区或当地政府,由他们出面劝说并制止爸爸的暴行,也可请求法律援助向法院提起诉讼,依法维护妈妈的合法权益。
探究二:晓程可以告诉父母、老师,也可以向当地派出所报案。
因为当我们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不能忍气吞声,不能纵容违法犯罪行为,而应通过合法的途径使问题得到解决,以维护自己合法权益。
探究三:有利于树立宪法的权威;有利于国家工作人员树立宪法意识;有利于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可以为全社会尊重和遵守宪法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等等。
探究四:增强法治意识,依法办事,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本要求。
青少年不仅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受益者,更应该成为参与者和推动者。
【自我检测】CABDB,D第2课时我们与法律同行【基础知识】1.为什么要学会依法办事?【为什么】法律保障人们的幸福生活。
法律保障功能的实现靠我们每个人对法律的________和________。
2.怎样做到依法办事?【怎样做】(1)依法办事,就要遵守各种____________。
①遇到问题需要解决,应当通过________方式,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和愿望。
②在实现自身利益的过程中,还要____________他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
(2)依法办事,就要养成________________的习惯,逐步成长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__________、自觉____________、坚定__________。
3.什么是法治意识?【怎样做】法治意识是人们对法律发自内心地_______、崇尚、_______和服从。
4.为什么要树立法治意识?【为什么】(1) 当法律真正铭刻在我们的________时,才会充分体现其自身的价值,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2)建设法治中国是中国人民的_______,人民既是法治的_______,又是法治的_______。
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
(3)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全面推进_______、建设_______具有重要意义。
(4)增强法治意识,依法办事,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_______。
5.法治时代,人们道德水平的提高的意义【为什么】(1)有利于增强__________的意识和自觉性。
(2)有助于________________的形成。
6. 法治中国建设对青少年的要求【怎样做】(1)增强________意识,________办事,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本要求。
(2)青少年不仅是法治中国建设的________,更应该成为________和________。
【基础达标】1.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法治的实现离不开担当。
法律保障功能的实现靠我们每个人( )A.对法律的认可和实践B.坚信法律的公正性C.对法律的尊崇和遵守D.对法律的信赖和认可2.下列事件中不属于依法办事的有( )A.进城务工人员为了获得自己的工资,把欠薪老板告上了法庭B.因拆迁问题到政府机关静坐C.中学生刘某买了一双新鞋,穿了一天就坏了,他找到商家要求更换D.小明在市场发现假冒伪劣商品及时举报3.某中学利用开学典礼,特邀请辖区派出所的警官针对青少年如何提高自身素质,用法律、道德规范约束自己,预防违法犯罪进行了专题演讲,为学生们上好开学第一课。
这一活动( )A.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法律信仰B.帮助学生都遵守法律C.能杜绝学生做违法犯罪的行为D.能让学生不敢犯罪4.树立法治意识,要求我们( )A.对法律发自内心地认可、崇尚、遵守和服从B.积极宣传法律C.加大执法力度D.制定越来越多的法律法规5.一些青少年法律意识淡薄,对违法犯罪的界限认识模糊,在不知不觉中犯了法,等到案发才悔之晚矣。
这警示我们要( )①学会依法办事②增强法治意识③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习惯④提高道德水平,增强守法的自觉性A.①②③④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6.观察漫画《相见恨晚》,回答问题。
(1)漫画中的主人公为什么会对法律知识发出“相见恨晚”的哭泣?请你作出合理的推测。
(2)这幅漫画对你有什么启示?【能力提升】1.关于依法办事,叙述正确的有( )①遵守各种法律法规②遇到问题需要解决,应当通过法治方式③自觉维护他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④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习惯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④ D.①②③④2.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应该遵纪守法,做任何事都要守规矩、合法度。
当遇到问题需要解决时( )①都要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②应当通过法治方式③表达自己的所有的想法和愿望④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和愿望A.①② B.②③C.②④ D.③④3.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开创了法治中国的新天地,依法治国的进程将进一步加快,这也相应地对公民道德素质提升的跟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人们道德水平的提高( )①有利于增强尊法守法的意识②有利于增强尊法守法的自觉性③有利于维护自身的所有权益④有助于法治文化环境的形成A.①②③ B.①②④C.②③④ D.①③④4.卢梭说过,一切法律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铭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铭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们的内心里。
这句话强调的是( )A.加强法治教育是依法治国的前提B.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C.公民的法律认同是法治力量之源D.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5.下列行为中,体现出公民法治精神和法律至上信仰的有( )①小林打电话向有关部门举报学校附近有一个黑网吧②李某想方设法少纳税③七年级学生宁宁积极参与社区的法治宣传活动④小梅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成了学校道德标兵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6.阅读漫画,思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