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热系数检测
围护结构传热系数检测报告

围护结构传热系数检测报告传热系数检测通常采用热流法、测温法或数值模拟法。
热流法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其原理是通过测量热流大小和温度差来确定传热系数。
测温法则通过在围护结构内外部设置温度传感器,测量温度差来计算传热系数。
数值模拟法则是通过数学模型和计算机模拟来估算传热系数。
传热系数检测报告通常包括以下内容:1.检测目的和依据:说明进行传热系数检测的原因和依据,指导检测的目标和要求。
2.检测范围和方法:说明检测的具体范围和使用的方法,如热流法、测温法或数值模拟法。
3.检测仪器和设备:列出使用的仪器和设备的名称、型号和技术指标。
4.检测样品和试验条件:说明检测的围护结构样品的特点和尺寸,并说明试验条件,如温度、湿度等。
5.检测过程和结果:详细描述检测的过程和方法,并列出测得的传热系数数值和误差范围。
如果使用数值模拟法,还需说明模型参数和计算结果。
6.结果分析和评价: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评估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7.检测结论和建议:总结检测结果,给出对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评价,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在实际检测中1.严格遵守检测标准和规范,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检测前要做好样品的准备工作,如清洁表面、排除其他干扰因素等。
3.检测过程中要保持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精确测量。
4.数据处理要科学合理,使用适当的统计方法和计算公式。
5.检测结果要与设计要求进行比对,评估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是否满足要求。
综上所述,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检测报告是评估建筑围护结构保温性能的重要依据,具有科学性和可靠性的检测结果对于改进建筑设计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在编写检测报告时,需要详细记录检测过程和结果,并给出相应的分析和评价,为后续的工程建设提供指导和建议。
传热系数的测定实验

实验4 传热系数的测定实验一、实验目的⒈ 测定流体在套管换热器内作强制湍流时的对流传热系数i α。
⒉ 并将实验数据整理成准数关联式Nu=ARe m Pr 0.4形式,确定关联式中常数A 、m 的值。
⒊ 了解强化传热的基本理论和采取的方式。
二、实验原理实验2-1 普通套管换热器传热系数及其准数关联式的测定⒈ 对流传热系数i α的测定 根据牛顿冷却定律im ii S t Q ⨯∆=α (4-1) 式中:i α—管内流体对流传热系数,W/(m 2·℃); Q i —管内传热速率,W ; S i —管内换热面积,m 2;m t ∆—冷热流体间的平均温度差,℃。
()()221i i w m t t T t +-=∆ (4-2)式中:t i1,t i2—冷流体的入口、出口温度,℃;tw —壁面平均温度,℃;因为换热器内管为紫铜管,其导热系数很大,且管壁很薄,故认为内壁温度、外壁温度和壁面平均温度近似相等,用t w 来表示,由于管外使用蒸汽,近似等于热流体的平均温度。
管内换热面积:i i i L d S π= (4-3)式中:d i —内管管内径,m ;L i —传热管测量段的实际长度,m 。
由热量衡算式:)(12i i pi i i t t c W Q -= (4-4)其中质量流量由下式求得:3600ii i V W ρ=(4-5)式中:V i —冷流体在套管内的平均体积流量,m 3 / h ; c pi —冷流体的定压比热,kJ / (kg ·℃); ρi —冷流体的密度,kg /m 3。
c pi 和ρi 可根据定性温度t m 查得,221i i m t t t +=为冷流体进出口平均温度。
t i1,t i2, t w , V i 可采取一定的测量手段得到。
⒉ 对流传热系数准数关联式的实验确定流体在管内作强制湍流,被加热状态,准数关联式的形式为n i mii A Nu Pr Re =. (4-6)其中: i ii i d Nu λα=, i i i i i d u μρ=Re , ii pi i c λμ=Pr 物性数据λi 、c pi 、ρi 、μi 可根据定性温度t m 查得。
传热系数测定环境要求 -回复

传热系数测定环境要求-回复传热系数测定环境要求是指在进行传热系数测定时,所需的实验环境要满足一定的条件。
传热系数测定是研究热量传递过程中传热速率的一种方法,它可以用于评估材料的热性能和优化热传递设备的设计。
在进行传热系数测定时,环境要求的达成可以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首先,传热系数测定环境要求中的温度控制是非常重要的。
在进行传热系数测定时,温度会直接影响传热过程的速率和热量传递情况。
因此,实验环境中的温度要能够稳定控制,并且与实际应用环境接近。
一般来说,应尽量避免空气对流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因此传热系数测定常常在真空或者稳定的气氛中进行。
温度的控制可以通过恒温器、温度计等设备实现,以确保测定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其次,传热系数测定环境要求中的压力控制也是十分重要的。
在某些情况下,压力的变化会对传热过程产生影响,因此实验环境中的压力要能够稳定控制并且与实际应用环境相匹配。
在一些特殊的传热系数测定中,例如在高温和高压下,压力的控制可能会更为复杂。
为了确保测定的准确性,需要使用适当的设备和方法来控制和测量压力。
此外,传热系数测定环境要求中的湿度控制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在某些情况下,湿度的变化会对传热过程产生影响,尤其是对于某些特殊材料而言。
因此,在进行传热系数测定时,需要控制实验环境中的湿度,并且与实际应用环境相匹配。
湿度的控制可以通过湿度计和湿度控制设备实现,以确保测定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此外,传热系数测定环境要求中的噪声和振动控制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在进行传热系数测定时,噪声和振动可能会对测量结果产生干扰,从而影响测定的准确性。
因此,在实验环境中需要采取适当的措施来控制噪声和振动,例如使用隔音材料、减震设备等。
最后,传热系数测定环境要求中的其他因素也需要考虑。
例如,需要确保实验设备的精确度和稳定性。
此外,实验环境中的光照条件也可能对一些特殊材料的传热特性产生影响,因此需要进行适当的控制和调整。
墙体传热系数检测报告

墙体传热系数检测报告1. 引言墙体传热系数是评估建筑物能量效率的重要指标之一。
它反映了墙体对热量的传导能力,直接影响建筑物的隔热性能和能源消耗。
本文将介绍墙体传热系数的检测方法和步骤,以便准确评估建筑物的能源效率。
2. 传热系数的定义墙体传热系数(U值)是指墙体单位面积上的热量传导量与温度差之比。
它的单位是W/(m²·K),表示单位面积上的热量传递速率与温度差的大小。
传热系数越小,墙体的隔热性能越好。
3. 检测方法3.1 环境准备在进行墙体传热系数检测之前,需要做好以下准备工作:•确保测试环境的室内外温度稳定。
•清理墙体表面,确保无任何遮挡物和污渍。
•确保测量设备和传感器的准确性和正常工作。
3.2 实施步骤以下是墙体传热系数检测的具体步骤:1.安装测温设备:使用合适的温度传感器安装在墙体的内部和外部表面。
确保传感器与墙体紧密接触,并通过适当的固定装置固定传感器位置,以确保准确测量。
2.收集温度数据:启动温度传感器并开始记录墙体内外表面的温度。
每隔一定时间间隔,记录一次温度数据,并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3.测量环境温度:同时记录室内外环境的温度。
这样可以计算出墙体内外温度差,作为计算传热系数的依据。
4.计算传热系数:根据收集到的温度数据和墙体材料的特性,使用传热方程计算墙体的传热系数。
传热方程可以根据墙体结构和材料的不同而有所差异,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计算。
5.分析结果和评估:根据计算得到的传热系数,评估墙体的隔热性能,并与相关标准进行比较。
如果传热系数超过标准要求,可能需要进行隔热材料的改进或增加。
4. 结论墙体传热系数的检测是评估建筑物能源效率的重要手段,它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隔热性能和能源消耗。
通过采用适当的检测方法和步骤,可以准确地评估墙体的传热系数,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相应的改进和优化。
在未来的建筑设计和改造中,墙体传热系数的检测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帮助我们构建更节能和环保的建筑物。
现场建筑物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检测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现场建筑物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检测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引言现场建筑物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检测过程是确保建筑物保温性能和节能性能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详细讨论在进行传热系数检测时应注意的问题,以确保检测结果准确可靠。
传热系数的定义和意义传热系数的定义传热系数(U值)是衡量固体材料传导热流的能力的物理量,单位为瓦特/平方米·开尔文(W/m^2·K)。
传热系数的意义传热系数的大小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保温性能,影响建筑物的能耗和舒适度。
传热系数的检测对于评估建筑物的能耗和设计合理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检测前的准备工作确定建筑物围护结构的材料和结构类型在进行传热系数的检测前,需要准确了解建筑物围护结构的材料和结构类型,包括墙壁、屋顶、地面等部位的材料和结构形式。
这将有助于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和仪器。
制定检测计划和程序在进行传热系数检测前,需要制定详细的检测计划和程序,明确检测的范围和要求,制定合理的采样和测试方案,并确保检测过程的可重复性和可比较性。
准备必要的检测仪器和工具传热系数的检测需要使用一些专业的仪器和工具,如热流计、温度计、热电偶等。
在进行检测前,要确保这些仪器和工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并进行相应的校准和检测。
传热系数的检测方法和步骤封闭室法1.准备一个封闭的测试室,确保室内环境与实际使用环境一致。
2.在测试室的围护结构表面采样,并测量表面温度。
3.使用热流计测量围护结构上热流的传导。
4.基于测得的热流和温度差,计算出传热系数。
热桥扣除法1.在建筑物围护结构的热桥部位进行采样,并测量表面温度。
2.测量热桥所引起的热流和温度差。
3.根据测得的热流和温度差,计算出热桥的传热系数。
4.在计算建筑物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时,将热桥的传热系数从总传热系数中扣除。
统计方法和计算模型1.根据建筑物围护结构的材料和结构类型,选择适当的计算模型和方法。
2.收集并整理建筑物围护结构的材料和结构参数,如厚度、导热系数等。
传热系数测定的实验

传热系数测定的实验(水蒸气-空气体系)一.实验目的1.了解管套式换热器的结构2.观察水蒸气在水平换热管外壁上的冷凝现象,判断冷凝类型3.测定水蒸气—空气在换热器中的总传热系数K和对流给热系数a,加深对其概念和影响因素的理解。
4.学习线性回归法确定关联式Nu=ARe m pr0.4中常数A,m的值5.掌握热电偶测量温度的原理和方法二.实验原理1.总传热系数的测定在套管换热器中,环隙通以水蒸气,内管通冷空气,水蒸气冷凝放出热量加热空气。
当冷热液体在换热器内进行稳定传热时,该换热器同时满足热量衡算和传热速率方程,若忽略热损失,公式如下:Q=KAΔt m=q m c p(t2-t1)三.实验内容1.衡量水蒸气-空气通过换热器的总传热系数K对实验数据进行线性回归,求出准数方程Nu=ARe m pr0.4中的常数A,M的值2.通过计算分析影响总传热系数的因素四.实验装置来自蒸汽发生器的水蒸气进入不锈钢套管换热器,与来自风机的空气进行热交换,冷凝水通过管道排入地沟,冷空气经转自流量计进入套管换热器内管热交换后装置。
实验流程如图:五.实验步骤1.检查蒸汽发生器的仪表和水位是否正常。
2.打开换热器的总电源开关,打开仪表电源开关,观察仪器读数是否正常。
3.当蒸汽压稳定后,排除蒸汽发生器到实验装置之间管道中的冷凝水,防止夹带冷凝水的蒸汽损坏压力表及压力变送器。
4.打开换热器内的不凝性气体排除阀。
5.刚开始通入蒸汽时,要仔细调节蒸气进口阀的开度,让蒸气徐徐流入换热器中,逐渐加热,由冷态转变为热态,不得少于10MIN。
6.恒定空气流量,改变蒸气压,测量4组实验数据。
改变客气流量,恒定蒸汽压,测量4组数据7.实验完毕,清理实验场地。
传热系数测定的实验(水-热空气体系)一.实验目的1.了解列管式换热器的结构。
2.测定水-热空气在换热器中的总传热系数K和对流给热系数α加深对其概念影响因素的理解。
3.学习线性回归法确定关联式Nu=ARe m pr0.4中常数A,m的值4.掌握热电偶测量温度的原理和方法二.实验原理在列管式换热器中,壳程通冷水,管程通热空气,热空气冷却放热加热水。
传热系数的测定

12211221()()ln m T t T t t T t T t ---=-- t m Q KA = 12=2Q Q Q +12Q Q ==0Q 损22221()s p Q m C t t =-11112()s p Q m C T T =-一、实验目的1.了解换热器的结构,学会换热器的操作方法;2.测定换热器总的换热系数。
二、实验原理获得传热系数的途径:一是实验测定,二是用传热器的对流传热系数计算。
热量衡算方程式:理想状态下 ,则 ,取 ,A=n2πrlK —传热系数 Q —单位时间内冷热流体之间的热交换量,KJ/s(KW) ms1,ms2—热、冷流体的质量流量Kg/sCp1,Cp2—热、冷流体的定压热容KJ/Kg.KT1,T2—热流体进出口温度Kt1,t2—冷流体进出口温度Kn —列管根数三:实验步骤1、打开阀门,给热水槽和冷水槽注水;并加热热水槽中的水;2、关闭转子流量计的进口阀门,大家旁路阀门,然后开启水泵;3、保持冷流体流量不变,改变热流体流量,测五组数据;然后保持热流体流量不变,改变冷流体流量,测五组数据。
4、实验结束,关闭冷热流体阀门。
四:实验数据换热器:列管长L=0.7m 列管根数n=12根,双管程单壳程,直径d=22mm 序号 热流体 冷流体流量L/h 进口温度T1 出口温度T2 流量L/h进口温度t1 出口温度t2 1 550 38.6 34.5 650 23.4 25.4 2 800 38.7 35.4 650 24.2 26.3 3 1000 38.8 35.8 650 25.0 27.1 4 1300 38.5 36.1 650 25.9 28.5 5 1500 38.4 36.3 650 26.7 29.0 6 1000 38.5 35.8 800 27.8 29.7 7 1000 38.5 35.8 1050 28.3 30.0 8 1000 38.5 35.7 1200 28.7 30.3 9 1000 38.5 35.8 750 26.6 30.210 1000 38.4 35.4 1500 25.2 27.4五、数据处理根据第一组数据计算传热系数K :1、求对数平均温差4.12211=-=∆t T t 2.11122=-=∆t T t ,因为⎪⎪⎭⎫ ⎝⎛<=∆∆211.121t t 故对数平均温差8.11221=∆+∆=∆t t t m 。
围护结构传热系数检测标准

围护结构传热系数检测标准一、检测方法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检测应采用稳态法或非稳态法进行。
稳态法适用于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精确测定,非稳态法则适用于工程初步评估或现场快速检测。
具体选用应根据实际情况和测试需求。
二、检测仪器检测围护结构传热系数所需的仪器应满足精度、稳定性和可靠性要求。
主要仪器包括:热流计、温度传感器、数据采集器和必要的辅助设备。
所有仪器都应在有效期内,并定期进行校准。
三、检测步骤1.准备工作:确定测试对象,清理围护结构表面,安装热流计和温度传感器。
2.开始测试:启动数据采集器,记录测试过程中的热流量和温度数据。
3.结束测试:测试结束后,关闭数据采集器,并记录所有数据。
4.数据处理: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计算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
四、检测数据处理数据处理应包括数据清洗、异常值处理、数据分析和结果计算等步骤。
应根据所使用的检测方法和仪器,采用适当的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得出准确的传热系数值。
五、检测报告编写检测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测试对象描述、测试环境、测试方法、仪器校准、测试步骤、数据处理方法、测试结果及判定等。
报告的编写应清晰、准确,易于理解。
六、检测精度要求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检测精度应根据实际需求和测试条件确定。
通常情况下,精度要求应满足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
七、检测人员资质进行围护结构传热系数检测的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和资质,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熟悉测试方法和仪器操作。
八、检测安全要求在进行围护结构传热系数检测时,应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确保测试现场的安全。
在特定情况下,可能需要采取特殊的防护措施,例如佩戴个人防护装备等。
九、检测结果判定根据所测得的传热系数值,与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对比,判定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是否满足要求。
对于不满足要求的围护结构,应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和建议。
十、检测周期与频次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检测周期与频次应根据工程实际需要进行确定。
对于新建工程,应在工程竣工验收时进行一次检测;对于既有建筑,应根据需要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测,以评估其热工性能状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市建设工程质量第六检测所有限公司
4、采集数据: 采集数据:
标准 名称 采 集 数 据 JGJ/T132JGJ/T132-2009 DB11/T555DB11/T5552008 1.定时记录热 1.定时记录热 流密度和内外 表面温度, 表面温度,记 录时间间宜为 30min。 30min。 2. 检测持续时 间不少于96h 96h。 间不少于96h。 JGJ/T177JGJ/T1772009 同 JGJ/T132JGJ/T1322009 GB/T23483GB/T23483-2009
北京市建设工程质量第六检测所有限公司
传热系数检测方法及依据标准
热流计法: 热流计法: JGJ/T132-2009《居住建筑节能检测标准》 JGJ/T132-2009《居住建筑节能检测标准》 DB11/T555-2008《民用建筑节能现场检验标准》 DB11/T555-2008《民用建筑节能现场检验标准》 JGJ/T177-2009《公共建筑节能检测标准》 JGJ/T177-2009《公共建筑节能检测标准》 GB/T23483-2009《 GB/T23483-2009《建筑物围护结构传热系数及采暖供热量检测 方法》 方法》 热箱法: 热箱法: DB11/T555-2008《民用建筑节能现场检验标准》 DB11/T555-2008《民用建筑节能现场检验标准》
为检测持续天数, 表示取整数部分, 注:DT为检测持续天数,INT表示取整数部分,例如:检测持续时间为 天, INT(2×DT/3)=3 为检测持续天数 表示取整数部分 例如:检测持续时间为5天 ( × )
1.热流密度和内外表面温度应同 1.热流密度和内外表面温度应同 步记录, 步记录,记录时间间隔不应大于 30min; 30min; 2.对于轻型围护结构 对于轻型围护结构, 2.对于轻型围护结构,经过连续 四个夜间测量之后, 四个夜间测量之后,取夜间测量 数据计算, 数据计算,相邻两次的测量结果 偏差不大于5% 可结束测量; 5%, 偏差不大于5%,可结束测量;对 于重型围护结构, 于重型围护结构,取全天数据进 行计算, 行计算,当热阻的末次计算值与 24h之前的计算值相差不大于5%, 之前的计算值相差不大于5% 24h之前的计算值相差不大于5%, 且检测期间内第一个INT INT( 且检测期间内第一个INT( DT/3) 2×DT/3)天内与最后一个同样长 天数内围护结构主体部位热阻的 计算值相差不大于5% 5%, 计算值相差不大于5%,方可结束 测量
当K≥0.8 W/ (m2·K)时, ) 高温侧与低温侧表面温差 高温侧与低温侧表面温差 不低于12℃ 不低于 ℃,0.4≤K<0.8 < 2·K)时,高温侧与 W/ (m ) 低温侧表面温差不低于 15℃, 当K<0.4 W/ ℃ < 2·K)时,高温侧与低 (m ) 温侧表面温差不低于20℃ 温侧表面温差不低于 ℃。
GB/T23483-2009
——
检测时间宜选在最冷月, 检测时间宜选在最冷月, 且应避开气温剧烈变化的 天气 采暖期时, 采暖期时,应在采暖系统 正常运行后进行; 正常运行后进行;其他季 节可采取人工加热或制冷 的方式建立室内外温差, 的方式建立室内外温差, 检测期间室内温度应保持 稳定。 稳定。
避开雨雪天气, 避开雨雪天气,被测围 护结构处于干燥状态。 护结构处于干燥状态。
热流和温度应采 用自动化数据记 录仪表, 录仪表,数据存 储方式应适用于 计算机。 计算机。
同JGJ/T132JGJ/T1322009
热流计标定系数范 围为10W/(m 围为10W/(m2∙mV) 正常使用条件下三 年内标定系数变化 不应大于5% 5%, 不应大于5%,标定 系数不确定度≤5%; 系数不确定度≤5%; 使用温度为-10℃~ 使用温度为-10℃~ 70℃。 70℃。
北京市建设工程质量第六检测所有限公司
某工程室内红外热像扫描结果:
1、Circle2、 4点温度比较低 点温度比较低, Circle 1、Circle2、Circle 3 及Circle 4点温度比较低, 与周边外墙有较大温差,为热桥部位, 与周边外墙有较大温差,为热桥部位,选择测点时应避开
北京市建设工程质量第六检测所有限公司
北京市建设工程质量第六检测所有限公司
本次培训老师简介
段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赵宗显:注册设备工程师,高级工程师 :采暖空调和通风系统理论 王志勇:高级工程师 :采暖空调和通风系统现场检测 任静:工程师 风机盘管和散热器检测 目的:在现场节能检测的理论和实际操作
北京市建设工程质量第六检测所有限公司
围护结构传热系数检测
北京市建设工程质量第六检测所有限公司
三、检测设备
标准 名称 JGJ/T132JGJ/T132-2009 DB11/T555DB11/T555-2008 JGJ/T177JGJ/T177-2009 GB/T23483GB/T23483-2009
热 流 计
热流和温度应采 用自动检测仪检 测,数据存储方 式应适用于计算 机。
北京市建设工程质量第六检测所有限公司
五、结果计算: 结果计算:
(1)JGJ/T132-2009标准要求: JGJ/T132-2009标准要求: 标准要求
数据分析宜采用动态分析法, 数据分析宜采用动态分析法,使用与本标准配套的数据处理软件进 行计算,满足下列条件时,可采用算术平均法: 行计算,满足下列条件时,可采用算术平均法: 围护结构主体部位热阻的末次计算值与24h之前的计算值相差不大于5%; 围护结构主体部位热阻的末次计算值与24h之前的计算值相差不大于5%; 24h之前的计算值相差不大于5% 检测期间内第一个INT( 检测期间内第一个INT(2×DT/3)天内与最后一个同样长天数内围护结 INT DT/3) 构主体部位热阻的计算值相差不大于5%。 构主体部位热阻的计算值相差不大于5%。 5%
北京市建设工程质量第六检测所有限公司
热流计及使用
采集仪及计算机
北京市建设工程质量第六检测所有限公司
四、检测步骤
1、选择测点: 选择测点: 选择围护结构北向或东向部位,不应选择南向, 选择围护结构北向或东向部位,不应选择南向, 测点要有代表性,测点位置不应靠近热桥、 测点要有代表性,测点位置不应靠近热桥、裂缝 和有空气渗漏的部位,不应受加热、 和有空气渗漏的部位,不应受加热、制冷装置和 风扇的直接影响, 风扇的直接影响,且避免阳光直射。
北京市建设工程质量第六检测所有限公司
热流计法
一、检测原理与适用范围:
1、原理:在稳定状态下,试样被测量部分,不考 虑热流向四周的扩散,可认为试样具有一维恒定 热流,此时测量出通过试样的热流密度和试样两 表面温差,可根据公式计算出试样热阻,从而计 算传热系数。 2、适用范围:均质材料构成的墙体或构件
高温侧与低温侧表面温差 高温侧与低温侧表面温差 不低于10℃ 不低于 ℃且检测过程中 任意时刻均不得等于或低 于低温侧表面温度; 于低温侧表面温度;当传 热系数小于1W/(m2·K) 热系数小于 ( ) 时,高温侧表面温度宜高 于低温侧10/U℃。 于低温侧 ℃
建筑物室内外 建筑物室内外 温差不宜小于 温差不宜小于 15℃。 ℃
检测宜选在最冷月, 检测宜选在最冷月,避开 气温剧烈变化的天气。 气温剧烈变化的天气。 ——
检 测 条 件
采暖期时,风力应小于 采暖期时,风力应小于5 在连续采暖至少7天 级,在连续采暖至少 天 的房间, 的房间,室内空气温度 波动范围在± ℃ 波动范围在±3℃;其他 季节可采取人工加热或 制冷的方式建立室内外 温差, 温差,检测期间室内温 度应保持稳定。 度应保持稳定。 室内外空气平均温差应 室内外空气平均温差应 ≥10℃, ℃
北京市建设工程质量第六检测所有限公司
二、检测条件
标准 编号
JGJ/T132-2009
宜在受检围护结构施工完 成至少12个月后进行 个月后进行。 成至少 个月后进行。
DB11/T555-2008
宜在被测部位保温工程 完成60天后 天后进行 完成 天后进行
JGJ/T1772009
应在受检墙体 或屋面施工完 成至少12个月 成至少 个月 进行。 后进行。 检测时间宜选 在最冷月。 在最冷月。 ——
主讲人
段恺
北京市建设工程质量第六检测所有限公司
北京市建设工程质量第六检测所有限公司
主要内容
热流计法传热系数检测
热箱法传热系数检测
北京市建设工程质量第六检测所有限公司
术
语
在稳定传热条件下,围护结构两侧空气温差为1 (K), 传热系数:在稳定传热条件下,围护结构两侧空气温差为1度(K),1小 时内通过1平方米面积传递的热量, ·K)]。 时内通过1平方米面积传递的热量,单位 [W/(m2·K)]。 建筑物外围护结构中具有以下热工特征的部位,称为热桥。 热桥:建筑物外围护结构中具有以下热工特征的部位,称为热桥。在室 内采暖条件下,该部位内表面温度比主体部位低;在室内空调降温条件下, 内采暖条件下,该部位内表面温度比主体部位低;在室内空调降温条件下, 该部位内表面温度又比主体部位高。 该部位内表面温度又比主体部位高。 当围护结构中保温材料缺失、分布不均、 热工缺陷:当围护结构中保温材料缺失、分布不均、受潮或其中混入 灰浆时或当围护结构存在空气渗透的部位时, 灰浆时或当围护结构存在空气渗透的部位时,则称该围护结构在此部位存在 热工缺陷
注:DT为检测持续天数,INT表示取整数部分,例如:检测持续时间为5天, INT(2×DT/3)=3 DT为检测持续天数,INT表示取整数部分,例如:检测持续时间为5 INT( DT/3) 为检测持续天数 表示取整数部分
北京市建设工程质量第六检测所有限公司
当采用算术平均法进行数据分析时,应使用全天(24h的整数倍) 当采用算术平均法进行数据分析时,应使用全天(24h的整数倍) 的整数倍 数据进行计算,首先计算热阻R 然后计算传热系数U ),计算 数据进行计算,首先计算热阻R,然后计算传热系数U(或K),计算 公式如下: 公式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