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现场检测-上海建设工程检测行业协会

合集下载

现场测试围护结构传热系数

现场测试围护结构传热系数

图" "
预埋件及预留竖向钢筋
绑扎隔墙钢筋 隔墙钢筋为双向单层 " $"@ !""。 ($) 在楼板及墙体表面弹出隔墙
室内 !室外平均气温 !98 以下, 外最 小 温 差 为 $"8 ; 相对湿度 :"; 以下 被测部位外表面 #无风或微风, 避免雨雪和阳光直射 围护结构两侧 室内外 空 气 温度 差、 传热量 $"""22 3 $"""22 左右 标准差为 "<"": 传热系数
!!!!!!!!!!!!!!!!!!!!!!!!!!!!!!!!!!!!!!!!!!!!!!
绑挂铅丝网、 单面支模 在隔墙钢筋上绑挂铅丝网, 然后根
据隔墙边线单面支模 (留出抹灰 量) 。 此单面支模受力很小, 因此支搭比较简 单 (见图 !) , 门口处单独用木方支设木
#
灰完毕 *+ 内 (一般抹灰后 *+ 达到足够 强度) , 应避免碰撞隔墙。 & 应严格按 设计要求控制隔墙厚度。 颐源 小 区 单 幢 住 宅 楼 平 面 面 积 现制隔墙施工组织 " 班 &((($" 左右, 工人, 一班自下而上, 一班自上而下, 平 均 %+ 可完成 & 层。 现制隔墙成本与一般预制隔墙比 较稍高。但其整体性好, 线盒、 线槽敷 设方便, 管线卡子容易固定, 不易开裂。 (刘锡洁 王广利, 中国建筑一局 三公司, 北京西四环南路 #" 号中建一 局大厦 &&(, 号 &(((*%)
"
住宅用单层钢筋网 现制隔墙施工做法
中国建筑一局三公司承建的北京 颐源小区近 !" 万 2! 的工程采用了现 制隔墙, 效果良好。 现制隔墙分为厨房、 卫生间用隔 墙 (地面做防水) 和普通隔墙。其厚度 有 ! 种: ( 用 于 标 准 层,层 高 6"22 、 (用于设备层, 高 #<92) 。 !<62) $""22 现制隔墙构造如图 $ 所示。

建筑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现场检测方法

建筑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现场检测方法

建筑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现场检测方法研究总结。

1. 引言随着能源和环境形势日益严峻,建筑节能将是我国的一项长期国策。

传热系数是建筑热工节能设计中的重要参数。

建筑构件(如门、窗等)的传热系数,可在实验室条件下对其进行测试。

而建筑围护结构是在建造过程中形成的,其传热系数需要现场检测才能确定。

通过检测建筑的实际传热性能,来判定建筑保温隔热系统的产品、技术是否符合节能设计要求,以此来鉴定新系统的产品、技术的优缺点等,同时对分析建筑物实际运行中的能耗状况和施工过程的偏差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对传热系数现场检测方法进行综述,注重对热流计法研究总结。

2. 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现场检测方法目前对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现场检测的方法主要有四种,即热流计法、热箱法、控温箱热流计法和常功率平面热源法。

2.1热流计法。

(1)热流计法原理[1]。

热流计法是利用温差和热流量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行传热系数的测定。

通常的做法是用热流计、热电偶在现场检测出被测围护结构的热流密度以及内、外表面温度,通过数据处理计算得出建筑物围护结构各部分的传热系数(如图1)。

计算公式如下:(2)热流计法特点。

热流计法的核心是测量通过被测对象的热流,并假定传热为一维。

否则,热流有分量,计算出的被测物的热阻偏小,传热系数就偏大。

该方法是国家检测标准首选的方法,在国际上也是公认的方法,但是这种方法用在现场测试有严重的局限性。

因为使用该方法的前提条件是必须在采暖期才能进行测试,我国的现实情况是有些地区基本不采暖、采暖地区的有些工程又在非采暖期竣工等,这样就限制了它的使用。

在计算时所用到的内外墙表面换热系数受环境(温度、风速、辐射等)的影响显著。

如文献[2]对实验用房进行了不同风速的情况下,外墙表面换热系数A 的研究,结果表明外环境(风速)对外墙表面换热系数的影响很大(如表1)。

文献[3][4]就其它环境(如雨水和太阳辐射等)条件对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影响也作了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也有较大的影响。

围护结构传热系数检测方案

围护结构传热系数检测方案

围护结构传热系数检测方案1、适用范围适用于现场采用热流计法检测建筑不透明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

2、检测依据2.1《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现场检测技术规程》(JGJ/T357-2015)2.2《建筑物建筑物围护结构传热系数及采暖供热量检测方法》(GB/T23483-2016)3、技术指标热流计的物理性能应符合下表规定4、主要仪器设备4.1 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现场检测仪5、检验人员检验人员须经培训考核合格的持证上岗人员,检验工作中,检验人员应认真负责。

6、试验方法6.1 建筑物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测定6.1.1建筑物围护结构主体传热系数宜采用热流计法进行测定。

6.1.2 测点位置:宜用红外热像技术协助确定,测点应避免靠近热桥、裂缝和有空气渗漏的部分,不要受加热、制冷装置和风扇的直接影响。

被测区域的外表面要避免雨雪侵袭和阳光直射。

6.1.3将热流计直接安装在被测围护结构的内表面上,要与表面完全接触;热流计不应受阳光直射。

6.1.4在被测围护结构两侧表面安装温度传感器。

内表面温度传感器应靠近热流计安装,外表面温度传感器宜在与热流计相对应的位置安装。

温度传感器的安装位置不应受到太阳辐射或室内热源的直接影响。

温度传感器连同其引线应与被测表面接触紧密,引线长度不应少于0.1m。

6.1.5检测期间室内空气温度应保持基本稳定,测试时室内空气温度的波动范围在±3K之内,围护结构高温侧表面温度与低温侧表面温度以满足下表的要求。

在检测过程中的任何时刻不应高于低温侧表面温度。

温差要求6.1.6热流密度和内、外表面温度应同步记录,记录时间间隔不应大于30mm,可以取多次采样数据的平均值,采样间隔短于传感器最小时间常数的1/2。

6.2建筑物室内外平均温度的测定6.2.1采用温度自记仪进行连续检测,检测数据记录时间间隔不应大于60min,测试持续时间不应少于72h。

6.2.2建筑物室内平均温度的检测部位应为底层、顶层和中间层的代表性房间,且每层的测点数不应少于3个。

建筑围护结构节能现场检测技术

建筑围护结构节能现场检测技术

热工缺陷检测技术
隔热性能检测技术
1、检测时间; 2、气候条件; 3、房间条件 ; 4、测点布置; 5、数据记录; 6、结果判定。 结果判定。
隔热性能检测技术
外表面吸收系数检测技术
1、试样选取; 2、太阳光反射比测试; 3、吸收系数计算。 吸收系数计算。
外表面吸收系数检测技术
遮阳装置检测技术
门窗气密性现场检测技术
操作流程: 3) 油膜安装与密封 3.1) 确认窗扇正常关闭。 3.1) 3.2) 清扫窗洞周围墙面 3.2) 3.3) 密封室内侧窗洞。从室内侧将整个窗洞用 3.3) 油膜覆盖,用透明胶带固定并将全部缝隙密封 (为避免油膜在检测过程中脱落,建议油膜周围 用透明胶带压缝粘贴3 用透明胶带压缝粘贴3-5次)。 3.4) 密封室外侧窗洞。 3.4)
一般规定
节能现场检测基础: 1、节能设计文件和审查备案登记表; 2、检测报告; 3、保温施工方法; 4、隐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报告。
一般规定
节能现场检测项目: 1、围护结构传热系数; 2、围护结构热工缺陷; 3、围护结构隔热性能; 4、外门窗整体气密性; 5、外保温层厚度和抗冲击性能 6、门窗玻璃性能 7、外墙保温系统粘结强度 8、锚栓抗拉拔强度
门窗气密性现场检测技术
操作流程:
5) 检测 5.1) 开启工控机,打开动力箱电源。 5.1) 5.2) 进入三性测控系统界面,设定门窗气密性现场检测各项参数。 5.2) 5.3) 正式开始正负加压检测前,分别进行正负压150pa预备;预备 5.3) 正式开始正负加压检测前,分别进行正负压150pa预备;预备 加压、泄压结束后,检查检测设备自身以及油膜密封状态并做好记录。 5.4) 门窗附加渗透量检测。 5.4) 5.5) 拆除室外侧油膜。 5.5) 5.6) 门窗总渗透量检测。 5.6) 5.7) 软件数据处理;记录门窗附加渗透量、总渗透量、单位缝长渗 5.7) 透量、单位面积渗透量,并由检测人员签字确认。 5.8) 试件一检测完毕,关闭电源,拆除设备。 5.8) 5.9)选取试件二、试件三,重复步骤1-步骤5。 5.9)选取试件二、试件三,重复步骤1 步骤5

围护结构主体部位传热系数检测方法

围护结构主体部位传热系数检测方法

围护结构主体部位传热系数检测方法1仪器设备热流计及其校准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用热流计》(JC/t3016)。

热流和温度应由自动探测器检测,数据存储模式应适合计算机分析。

温度测量的不确定度应小于0.5℃。

2.试验程序1检测环境要求检测应在加热系统正常运行后进行。

检测时间应选择在最冷的月份,并应避免温度急剧变化的天气。

检测持续时间不应小于96小时。

试验期间,室内空气温度应基本稳定,热流计不应暴露在阳光直射下,外壳试验区域的外表面应防止雨雪和阳光直射。

2.测试仪器的安装1)热流计应直接安装在被测围护结构的内表面上,且应与表面完全接触;2)温度传感器应在被测围护结构两侧表面安装。

内表面温度传感器应靠近热流计安装,外表面温度传感器宜在与热流计相对应的位置安装。

温度传感器连同0.1m长引线应与被测表面紧密接触,传感器表面的辐射系数应与被测表面基本相同。

3检测程序1)检测时间应在最冷的月份,并应避免温度剧烈变化的天气。

有供暖系统的区域,冬季检测应在供暖系统正常运行后进行;对于没有供暖系统的区域,应在人为提高室内温度后进行检测。

在其他季节,室内和室外温差可以通过手动加热或制冷来确定。

外壳高温侧的表面温度应比低温侧高10℃以上;当传热系数小于1W/(m2k)时,应比低温侧高出10/u℃以上,在检测过程中的任何时候都不应等于或低于低温侧的表面温度。

试验持续时间不得少于96h。

试验过程中,室内空气温度应基本稳定,试验区外表面应防止雨雪和阳光直射。

注:u为围护结构主体部位传热系数,单位:[w/(m2k)]。

2)试验过程中,应定期记录热流密度和内外表面温度,记录时间间隔不大于60min。

可记录多次采样数据的平均值,采样间隔应小于传感器最小时间常数的1/2。

3试验结果的计算和表达1采用算术平均法进行数据分析当满足下列条件时,可以使用算术平均法:1)围护结构主体部位热阻的末次计算值与24h之前的计算值相差不大于5%;2)检测期间内第一个int(2×dt/3)天内与最后一个同样长的天数内围护结构主体部位热阻的计算值相差不大于5%。

建筑物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现场检测-上海建设工程检测行业协会

建筑物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现场检测-上海建设工程检测行业协会

建筑物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现场检测技术范宏武,邢大庆,王吉霖,李德荣,曹亮,曹毅然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为改善居住建筑室内热环境质量,提高人民居住水平,提高采暖、空调能源利用效率,贯彻执行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2001年《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颁布实施[1]。

该标准在提出节能50%的同时,对建筑物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也进行了相应规定。

虽然《节能标准》在设计阶段保证了建筑物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达到目标要求,但并不能保证建筑物建造完后也能达到节能要求,因为建筑的施工质量同样非常关键。

因此,判定建筑物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是否达到标准要求,仅靠资料并不能给出结论,需要现场实测。

但我国建筑节能工作起步较晚,至今尚无一套完善、先进、适合我国国情的建筑节能现场检测技术,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建筑节能工作的规范发展。

这使得建筑节能现场检测技术的研究开发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围护结构传热系数是表征围护结构传热量大小的一个物理量,是围护结构保温性能的评价指标,也是隔热性能的指标之一[2],因此本文主要针对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现场检测技术进行分析与探讨。

1现有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现场检测方法1.1热流计法[3]热流计是建筑能耗测定中常用仪表,该方法采用热流计及温度传感器测量通过构件的热流值和表面温度,通过计算得出其热阻和传热系数。

其检测基本原理为:在被测部位布置热流计,在热流计周围的内外表面布置热电偶,通过导线把所测试的各部分连接起来,将测试信号直接输入微机,通过计算机数据处理,可打印出热流值及温度读数。

当传热过程稳定后,开始计量。

为使测试结果准确,测试时应在连续采暖(人为制造室内外温差亦可)稳定至少7d的房间中进行。

一般来讲,室内外温差愈大(要求必须大于20℃),其测量误差相对愈小,所得结果亦较为精确,其缺点是受季节限制。

该方法是目前国内外常用的现场测试方法,国际标准和美国ASTM标准都对热流计法作了较为详细的规定。

1.2热箱法[4]热箱法是测定热箱内电加热器所发出的全部通过围护结构的热量及围护结构冷热表面温度。

现场建筑物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检测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现场建筑物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检测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现场建筑物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检测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引言现场建筑物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检测过程是确保建筑物保温性能和节能性能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详细讨论在进行传热系数检测时应注意的问题,以确保检测结果准确可靠。

传热系数的定义和意义传热系数的定义传热系数(U值)是衡量固体材料传导热流的能力的物理量,单位为瓦特/平方米·开尔文(W/m^2·K)。

传热系数的意义传热系数的大小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保温性能,影响建筑物的能耗和舒适度。

传热系数的检测对于评估建筑物的能耗和设计合理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检测前的准备工作确定建筑物围护结构的材料和结构类型在进行传热系数的检测前,需要准确了解建筑物围护结构的材料和结构类型,包括墙壁、屋顶、地面等部位的材料和结构形式。

这将有助于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和仪器。

制定检测计划和程序在进行传热系数检测前,需要制定详细的检测计划和程序,明确检测的范围和要求,制定合理的采样和测试方案,并确保检测过程的可重复性和可比较性。

准备必要的检测仪器和工具传热系数的检测需要使用一些专业的仪器和工具,如热流计、温度计、热电偶等。

在进行检测前,要确保这些仪器和工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并进行相应的校准和检测。

传热系数的检测方法和步骤封闭室法1.准备一个封闭的测试室,确保室内环境与实际使用环境一致。

2.在测试室的围护结构表面采样,并测量表面温度。

3.使用热流计测量围护结构上热流的传导。

4.基于测得的热流和温度差,计算出传热系数。

热桥扣除法1.在建筑物围护结构的热桥部位进行采样,并测量表面温度。

2.测量热桥所引起的热流和温度差。

3.根据测得的热流和温度差,计算出热桥的传热系数。

4.在计算建筑物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时,将热桥的传热系数从总传热系数中扣除。

统计方法和计算模型1.根据建筑物围护结构的材料和结构类型,选择适当的计算模型和方法。

2.收集并整理建筑物围护结构的材料和结构参数,如厚度、导热系数等。

建筑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现场检测方法

建筑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现场检测方法

建筑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现场检测方法研究总结。

1. 引言随着能源和环境形势日益严峻,建筑节能将是我国的一项长期国策。

传热系数是建筑热工节能设计中的重要参数。

建筑构件(如门、窗等)的传热系数,可在实验室条件下对其进行测试。

而建筑围护结构是在建造过程中形成的,其传热系数需要现场检测才能确定。

通过检测建筑的实际传热性能,来判定建筑保温隔热系统的产品、技术是否符合节能设计要求,以此来鉴定新系统的产品、技术的优缺点等,同时对分析建筑物实际运行中的能耗状况和施工过程的偏差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对传热系数现场检测方法进行综述,注重对热流计法研究总结。

2. 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现场检测方法目前对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现场检测的方法主要有四种,即热流计法、热箱法、控温箱热流计法和常功率平面热源法。

2.1热流计法。

(1)热流计法原理[1]。

热流计法是利用温差和热流量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行传热系数的测定。

通常的做法是用热流计、热电偶在现场检测出被测围护结构的热流密度以及内、外表面温度,通过数据处理计算得出建筑物围护结构各部分的传热系数(如图1)。

计算公式如下:(2)热流计法特点。

热流计法的核心是测量通过被测对象的热流,并假定传热为一维。

否则,热流有分量,计算出的被测物的热阻偏小,传热系数就偏大。

该方法是国家检测标准首选的方法,在国际上也是公认的方法,但是这种方法用在现场测试有严重的局限性。

因为使用该方法的前提条件是必须在采暖期才能进行测试,我国的现实情况是有些地区基本不采暖、采暖地区的有些工程又在非采暖期竣工等,这样就限制了它的使用。

在计算时所用到的内外墙表面换热系数受环境(温度、风速、辐射等)的影响显著。

如文献[2]对实验用房进行了不同风速的情况下,外墙表面换热系数A 的研究,结果表明外环境(风速)对外墙表面换热系数的影响很大(如表1)。

文献[3][4]就其它环境(如雨水和太阳辐射等)条件对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影响也作了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也有较大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物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现场检测技术范宏武,邢大庆,王吉霖,李德荣,曹亮,曹毅然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为改善居住建筑室内热环境质量,提高人民居住水平,提高采暖、空调能源利用效率,贯彻执行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2001年《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颁布实施[1]。

该标准在提出节能50%的同时,对建筑物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也进行了相应规定。

虽然《节能标准》在设计阶段保证了建筑物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达到目标要求,但并不能保证建筑物建造完后也能达到节能要求,因为建筑的施工质量同样非常关键。

因此,判定建筑物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是否达到标准要求,仅靠资料并不能给出结论,需要现场实测。

但我国建筑节能工作起步较晚,至今尚无一套完善、先进、适合我国国情的建筑节能现场检测技术,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建筑节能工作的规范发展。

这使得建筑节能现场检测技术的研究开发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围护结构传热系数是表征围护结构传热量大小的一个物理量,是围护结构保温性能的评价指标,也是隔热性能的指标之一[2],因此本文主要针对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现场检测技术进行分析与探讨。

1现有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现场检测方法1.1热流计法[3]热流计是建筑能耗测定中常用仪表,该方法采用热流计及温度传感器测量通过构件的热流值和表面温度,通过计算得出其热阻和传热系数。

其检测基本原理为:在被测部位布置热流计,在热流计周围的内外表面布置热电偶,通过导线把所测试的各部分连接起来,将测试信号直接输入微机,通过计算机数据处理,可打印出热流值及温度读数。

当传热过程稳定后,开始计量。

为使测试结果准确,测试时应在连续采暖(人为制造室内外温差亦可)稳定至少7d的房间中进行。

一般来讲,室内外温差愈大(要求必须大于20℃),其测量误差相对愈小,所得结果亦较为精确,其缺点是受季节限制。

该方法是目前国内外常用的现场测试方法,国际标准和美国ASTM标准都对热流计法作了较为详细的规定。

1.2热箱法[4]热箱法是测定热箱内电加热器所发出的全部通过围护结构的热量及围护结构冷热表面温度。

其基本检测原理是用人工制造一个一维传热环境,被测部位的内侧用热箱模拟采暖建筑室内条件并使热箱内和室内空气温度保持一致,另一侧为室外自然条件,维持热箱内温度高于室外温度8℃以上,这样被测部位的热流总是从室内向室外传递,当热箱内加热量与通过被测部位的传递热量达平衡时,通过测量热箱的加热量得到被测部位的传热量,经计算得到被测部位的传热系数。

该方法的主要特点:基本不受温度的限制,只要室外平均空气温度在25℃.以下,相对湿度在60%以下,热箱内温度大于室外最高温度8℃以上就可以测试。

据业内技术专家通过交流认为:该方法在国内尚属研究阶段,其局限性亦是显而易见的,热桥部位无法测试,况且尚未发现有关热箱法的国际标准或国内权威机构的标准。

1.3红外热像仪法[5]红外热像仪法目前还在研究改进阶段,它通过摄像仪可远距离测定建筑物围护结构的热工缺陷,通过测得的各种热像图表征有热工缺陷和无热工缺陷的各种建筑构造,用于在分析检测结果时作对比参考,因此只能定性分析而不能量化指标。

通过以上几种检测方法的分析比较,笔者认为,热流计法是目前国内外较为成熟的检测方法,且已得到普遍应用。

因此本文主要讨论热流计法。

2 热流计法测试原理热流计法主要采用热流计、热电偶在现场检测被测围护结构的热流量和其内、外表面温度,通过数据处理计算出该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从而判定建筑物是否达到节能标准要求。

当热流通过建筑物围护结构时,由于其热阻存在,在厚度方向的温度梯度为衰减过程,使该围护结构内、外表面具有温差,利用温差与热流量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行热流量测定。

建筑物围护结构的热流量可通过在该围护结构表面安装平板状热流计测量,由于热流计热阻一般比被测围护结构的热阻小很多,当被测围护结构背面贴上热流计后,传热工况影响很少,可忽略不计。

因而在稳定状态下,流过热流计的热流量亦为被测围护结构的热流量。

根据傅立叶定律,在两侧温差为T ∆时,流过热流计的热流量可通过下式计算:)//(λδT q ∆=(1)式中,q 为通过热流计的热流量,W/m 2。

δ为热流计的厚度,m 。

λ为热流计的导热系数,W/(m·℃) T ∆为被测围护结构加装热流计后,热流计两面的温差。

如果用热电偶测量上述温差,根据热电偶在其测量范围内热电势与温差成正比的关系,可得到通过热流计的热量,为E C q ∆⋅= (2)其中,E ∆为热电势(mV ),可通过温度与热流巡回自动检测仪检测。

C 为热流计系数(W/(m 2·mv ),其物理意义为,当热流计有单位热电势输出时,通过它的热流量为C ,检测所用的热流计系数C 是热流计生产厂家按国家标准校定好的已知常数。

在本文中,63.11=C W/(m 2·mv )。

3 围护结构传热系数计算公式与误差分析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定义为:在稳态传热条件下,围护结构两侧空气温度差为1℃时,单位时间通过单位面积传递的热量。

单位为W/(m 2·℃)。

根据定义,当传热处于稳态条件下时,通过围护结构的热流量应该与通过热流计的热流量相等。

这样,围护结构的热阻可由下式计算:q T R /∆= (3)则围护结构的传热阻为:e i R R R R ++=' (4)其中,i R 为内表面换热阻,取0.11m 2·K/W 。

e R 为外表面换热阻,取0.04 m 2·K/W 。

其传热系数则可通过下式计算:4.2现场实测方法根据标准要求,当采用热流计法进行现场实测时,建议在冬季进行。

但为了分析其他时间测量传热系数的可能性与准确性,我们在春季对该屋顶的传热系数进行了现场实测。

为了提高测试结果的测试精度,选用受太阳辐射影响较小的北屋面进行传热系数现场实测布点。

其中:屋顶外表面温度传感器布置在裸露的覆土层上,并避开阳光直接照射,测点数量为3点;屋顶内表面温度传感器布置在室内相对应位置,测点数量为3点;热流计布置在室内温度传感器中间,数量为2只。

温度传感器采用铜—康铜热电偶传感器,热流和温度采用自动化数据记录仪表与计算机进行数据分析处理。

根据相关文献,采用热流计测量时建议室内外温差大于20℃。

为了制造人为温差,在实测过程中采用电热器进行加热,当加热达到基本稳定后,进行相关参数的计量与测试。

测试期间,热流和温度的记录间隔为30分钟。

4.3结果分析与讨论该屋顶传热系数现场实测工作开始于2005年4月7日,从测试过程来看,4月17日到4月18日已基本实现一维稳态传热过程,因此可根据这两天的数据进行相关热工性能分析。

在本测试过程中,为了计算屋顶的传热系数,主要对屋顶外表面温度、屋顶内表面温度和屋顶热流量进行了现场实测,具体实测结果如图2所示。

当屋顶外表面温度、内表面温度和热流量已知时,该屋顶瞬时的传热阻和传热系数则可通过方程(4)和方程(5)计算得到,其具体结果如图3所示。

图2 相关参数现场实测结果图3屋面传热系数实测值根据实测数据,通过计算可得出该屋顶传热系数,结果如表1所示。

从表中可以看出,当采用所有数据进行分析时,该屋顶平均传热系数为0.351 W/(m 2·℃),与设计传热系数相比偏差达25.4%;而若只采用晚上的测试数据进行计算时,其平均传热系数为0.330 W/(m 2·℃),偏差可缩小到17.9%。

这说明,太阳辐射对于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现场实测结果影响较大,因此为减小这种误差,现场实测时尽量考虑采用日落后至日出前的数据进行传热系数计算。

从测试时间与结果来看,为了提高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应在传热过程基本达到热稳定条件后,再进行数据的采集与处理。

表1 实测传热系数结果及误差分析时间c K ,W/(m 2·℃) K δ,W/(m 2·℃) c K ,W/(m 2·℃) s s c K K K /)(- 全部0.351 0.063 0.288 ~ 0.414 0.254 白天0.370 0.068 0.302 ~ 0.438 0.320 晚上 0.330 0.058 0.272 ~ 0.388 0.1795结论为了促进建筑节能工作的开展,本文对采用热流计法现场实测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准确性进行了研究与误差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1)当人为可实现较大温差的一维传热过程时,采用热流计法可得到较准确的传热系数测试结果,且可不受季节限制;(2)测试结果处理时,应在传热过程基本达到热稳定条件后,再进行数据采集与处理;(3)建议采用日落后至日出前的数据来提高测量精度。

通过研究还发现,虽然热流计法可对围护结构传热系数进行较准确的现场实测,但要实现一维传热过程所需时间较长,这使节能建筑现场实测工作受到了限制。

因此,为了推动建筑节能的开展,我们正在积极研究开发更新、更快和更准确的建筑节能现场检测方法。

参考文献[1] 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01).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2]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3] 王文忠,王宝海. 上海住宅建筑节能技术与管理. 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4年.[4] 孙增桂,郑宜涛. 热流计法在建筑节能检测中的应用. 建设科技,2003.6.[5] 朱传晟. 建筑节能现场检测技术初探. 建筑节能. 2002年第6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