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现场检测技术

合集下载

现场测试围护结构传热系数

现场测试围护结构传热系数

图" "
预埋件及预留竖向钢筋
绑扎隔墙钢筋 隔墙钢筋为双向单层 " $"@ !""。 ($) 在楼板及墙体表面弹出隔墙
室内 !室外平均气温 !98 以下, 外最 小 温 差 为 $"8 ; 相对湿度 :"; 以下 被测部位外表面 #无风或微风, 避免雨雪和阳光直射 围护结构两侧 室内外 空 气 温度 差、 传热量 $"""22 3 $"""22 左右 标准差为 "<"": 传热系数
!!!!!!!!!!!!!!!!!!!!!!!!!!!!!!!!!!!!!!!!!!!!!!
绑挂铅丝网、 单面支模 在隔墙钢筋上绑挂铅丝网, 然后根
据隔墙边线单面支模 (留出抹灰 量) 。 此单面支模受力很小, 因此支搭比较简 单 (见图 !) , 门口处单独用木方支设木
#
灰完毕 *+ 内 (一般抹灰后 *+ 达到足够 强度) , 应避免碰撞隔墙。 & 应严格按 设计要求控制隔墙厚度。 颐源 小 区 单 幢 住 宅 楼 平 面 面 积 现制隔墙施工组织 " 班 &((($" 左右, 工人, 一班自下而上, 一班自上而下, 平 均 %+ 可完成 & 层。 现制隔墙成本与一般预制隔墙比 较稍高。但其整体性好, 线盒、 线槽敷 设方便, 管线卡子容易固定, 不易开裂。 (刘锡洁 王广利, 中国建筑一局 三公司, 北京西四环南路 #" 号中建一 局大厦 &&(, 号 &(((*%)
"
住宅用单层钢筋网 现制隔墙施工做法
中国建筑一局三公司承建的北京 颐源小区近 !" 万 2! 的工程采用了现 制隔墙, 效果良好。 现制隔墙分为厨房、 卫生间用隔 墙 (地面做防水) 和普通隔墙。其厚度 有 ! 种: ( 用 于 标 准 层,层 高 6"22 、 (用于设备层, 高 #<92) 。 !<62) $""22 现制隔墙构造如图 $ 所示。

建筑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现场检测方法

建筑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现场检测方法

建筑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现场检测⽅法建筑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现场检测⽅法研究总结。

1. 引⾔随着能源和环境形势⽇益严峻,建筑节能将是我国的⼀项长期国策。

传热系数是建筑热⼯节能设计中的重要参数。

建筑构件(如门、窗等)的传热系数,可在实验室条件下对其进⾏测试。

⽽建筑围护结构是在建造过程中形成的,其传热系数需要现场检测才能确定。

通过检测建筑的实际传热性能,来判定建筑保温隔热系统的产品、技术是否符合节能设计要求,以此来鉴定新系统的产品、技术的优缺点等,同时对分析建筑物实际运⾏中的能耗状况和施⼯过程的偏差也起着⾮常重要的作⽤。

本⽂对传热系数现场检测⽅法进⾏综述,注重对热流计法研究总结。

2. 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现场检测⽅法⽬前对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现场检测的⽅法主要有四种,即热流计法、热箱法、控温箱热流计法和常功率平⾯热源法。

2.1热流计法。

(1)热流计法原理[1]。

热流计法是利⽤温差和热流量之间的对应关系进⾏传热系数的测定。

通常的做法是⽤热流计、热电偶在现场检测出被测围护结构的热流密度以及内、外表⾯温度,通过数据处理计算得出建筑物围护结构各部分的传热系数(如图1)。

计算公式如下:(2)热流计法特点。

热流计法的核⼼是测量通过被测对象的热流,并假定传热为⼀维。

否则,热流有分量,计算出的被测物的热阻偏⼩,传热系数就偏⼤。

该⽅法是国家检测标准⾸选的⽅法,在国际上也是公认的⽅法,但是这种⽅法⽤在现场测试有严重的局限性。

因为使⽤该⽅法的前提条件是必须在采暖期才能进⾏测试,我国的现实情况是有些地区基本不采暖、采暖地区的有些⼯程⼜在⾮采暖期竣⼯等,这样就限制了它的使⽤。

在计算时所⽤到的内外墙表⾯换热系数受环境(温度、风速、辐射等)的影响显著。

如⽂献[2]对实验⽤房进⾏了不同风速的情况下,外墙表⾯换热系数A 的研究,结果表明外环境(风速)对外墙表⾯换热系数的影响很⼤(如表1)。

⽂献[3][4]就其它环境(如⾬⽔和太阳辐射等)条件对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影响也作了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也有较⼤的影响。

围护结构传热系数检测方案

围护结构传热系数检测方案

围护结构传热系数检测方案1、适用范围适用于现场采用热流计法检测建筑不透明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

2、检测依据2.1《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现场检测技术规程》(JGJ/T357-2015)2.2《建筑物建筑物围护结构传热系数及采暖供热量检测方法》(GB/T23483-2016)3、技术指标热流计的物理性能应符合下表规定4、主要仪器设备4.1 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现场检测仪5、检验人员检验人员须经培训考核合格的持证上岗人员,检验工作中,检验人员应认真负责。

6、试验方法6.1 建筑物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测定6.1.1建筑物围护结构主体传热系数宜采用热流计法进行测定。

6.1.2 测点位置:宜用红外热像技术协助确定,测点应避免靠近热桥、裂缝和有空气渗漏的部分,不要受加热、制冷装置和风扇的直接影响。

被测区域的外表面要避免雨雪侵袭和阳光直射。

6.1.3将热流计直接安装在被测围护结构的内表面上,要与表面完全接触;热流计不应受阳光直射。

6.1.4在被测围护结构两侧表面安装温度传感器。

内表面温度传感器应靠近热流计安装,外表面温度传感器宜在与热流计相对应的位置安装。

温度传感器的安装位置不应受到太阳辐射或室内热源的直接影响。

温度传感器连同其引线应与被测表面接触紧密,引线长度不应少于0.1m。

6.1.5检测期间室内空气温度应保持基本稳定,测试时室内空气温度的波动范围在±3K之内,围护结构高温侧表面温度与低温侧表面温度以满足下表的要求。

在检测过程中的任何时刻不应高于低温侧表面温度。

温差要求6.1.6热流密度和内、外表面温度应同步记录,记录时间间隔不应大于30mm,可以取多次采样数据的平均值,采样间隔短于传感器最小时间常数的1/2。

6.2建筑物室内外平均温度的测定6.2.1采用温度自记仪进行连续检测,检测数据记录时间间隔不应大于60min,测试持续时间不应少于72h。

6.2.2建筑物室内平均温度的检测部位应为底层、顶层和中间层的代表性房间,且每层的测点数不应少于3个。

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现场检测方法

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现场检测方法

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现场检测方法围护结构传热系数是表征围护结构传热量大小的一个物理量,是围护结构保温性能的评价指标,也是隔热性能的指标之一。

热流计法是目前国内外常用的现场测试方法,国际标准和美国ASTM 标准都对热流计法作了较为详细的规定。

国家行业标准《采暖居住建筑节能检验标准》中明确指出: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现场检测宜采用热流计法或经国家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认定的其他方法。

1. 检测原理围护结构传热系数可定义为:在稳态传热条件下,围护结构两侧空气温度差为1℃时,单位时间通过单位面积传递的热量,热流计法其本质是要求通过热流计的热流即为通过被测对象的热流,并且该热流平行于温度梯度方向,即通过热流计的热流为一维传导,并且不考虑向四周的扩散,此时只要同时测得冷热两端的温度,即可根据公式计算出被测对象的热阻和传热系数。

2.热流计传感器介绍热流计是一种用于测定建筑围护结构热流密度的传感,输出的电信号是通过热流计热流密度的函数。

它由芯、热电堆、骨架、表面板及引线柱组成,如图 1 所示。

图 1 热流计构造图3.热工性能现场检测方法(1)刚刚完工的外围护结构含水率特别高,检测时热流值不稳定,对现场热工性能检测的数据会有异议。

所以检测房间的选择现场检测宜在受检墙体已干透或主体结构施工完成至少3个月后进行。

使墙体基本干燥后对墙体进行热工性能检测,当测试主体部位的传热系数时,为了使传热过程接近一维传热,检测墙面长度和宽度越大越好,一定程度上检测房间越大越好。

热流计的测点位置应尽量选择在大面积墙面的中央。

如果建筑结构复杂,需按不同部位设置测点,求加权平均值。

另外考虑到房间的内外空气流动所选房间要易于封闭。

温度测点应选择在热流计测点边沿15 cm处,室外对应位置也应布置温度测点,在被测部位的内表面布置至少3块热流计,在热流计的周围布置不少于3个铜-康铜热电偶,在对应的外表面也同样地布置相应的热电偶,将这些热流计和热电偶用导线与温度、热流巡回自动检测仪连接之后,在内侧用加热器加热、或用空调控温,将温度设定为内外相差10℃以上,每30 min记录1次数据,开始一段时间的数据只能作为参考。

建筑物围护结构传热系数检测方案

建筑物围护结构传热系数检测方案

第 1 页 共 1 页 建筑物围护结构传热系数检测方案
1 检测方案目的
本检测方案是为了规范建筑外窗传热系数的检测。

2 适用范围
本试验适用于置集中采暖的居住建筑及节能技术措施的节能效果检验。

3 编制依据
GB ∕T 23483《建筑物维护结构传热系数及采暖供热量检测方法》
JGJ/T 132《居住建筑节能检测标准》
4 使用设备
建筑热工温度热流巡回检测仪。

5 试验方法及计算
5.1 检测条件
检测期间室内平均温度应保持基本稳定,热流计不得受阳光直射,围护结构被测区域的外表面宜避免雨雪侵袭和阳光直射,检测持续时间不应少于96h 。

5.2 测点位置
测量主体部位的传热系数时,测点位置不应靠近热桥,裂缝和有空气渗漏的部位,不应受加热、制冷装置和风扇的直接影响。

5.3 热流计和温度传感器的安装
热流计应直接安装在被测围护结构的内表面上,且应与表面完全接触。

温度传感器应在被测围护结构两侧表面安装。

内表面温度传感器应靠近热流计安装,外表面温度传感器宜在与热流计相对应的的位置安装。

温度传感器连同0.1m 长引线应与被测表面紧密接触,传感器表面的辐射系数应与被测表面基本相同。

5.4 数据记录
检测期间,应逐时记录热流密度和内、外表面温度。

可记录多次采样数据的平均值,采样间隔宜短于传感器最小时间常数的二分之一。

5.5 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计算:
按下式计算:
)
(1e R R R K i ++= 式中: K ——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 [W/(㎡·K )];
Ri 、Re ——内外表面换热阻,应按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

现场建筑物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检测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现场建筑物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检测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现场建筑物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检测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引言现场建筑物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检测过程是确保建筑物保温性能和节能性能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详细讨论在进行传热系数检测时应注意的问题,以确保检测结果准确可靠。

传热系数的定义和意义传热系数的定义传热系数(U值)是衡量固体材料传导热流的能力的物理量,单位为瓦特/平方米·开尔文(W/m^2·K)。

传热系数的意义传热系数的大小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保温性能,影响建筑物的能耗和舒适度。

传热系数的检测对于评估建筑物的能耗和设计合理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检测前的准备工作确定建筑物围护结构的材料和结构类型在进行传热系数的检测前,需要准确了解建筑物围护结构的材料和结构类型,包括墙壁、屋顶、地面等部位的材料和结构形式。

这将有助于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和仪器。

制定检测计划和程序在进行传热系数检测前,需要制定详细的检测计划和程序,明确检测的范围和要求,制定合理的采样和测试方案,并确保检测过程的可重复性和可比较性。

准备必要的检测仪器和工具传热系数的检测需要使用一些专业的仪器和工具,如热流计、温度计、热电偶等。

在进行检测前,要确保这些仪器和工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并进行相应的校准和检测。

传热系数的检测方法和步骤封闭室法1.准备一个封闭的测试室,确保室内环境与实际使用环境一致。

2.在测试室的围护结构表面采样,并测量表面温度。

3.使用热流计测量围护结构上热流的传导。

4.基于测得的热流和温度差,计算出传热系数。

热桥扣除法1.在建筑物围护结构的热桥部位进行采样,并测量表面温度。

2.测量热桥所引起的热流和温度差。

3.根据测得的热流和温度差,计算出热桥的传热系数。

4.在计算建筑物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时,将热桥的传热系数从总传热系数中扣除。

统计方法和计算模型1.根据建筑物围护结构的材料和结构类型,选择适当的计算模型和方法。

2.收集并整理建筑物围护结构的材料和结构参数,如厚度、导热系数等。

建筑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现场检测方法研究

建筑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现场检测方法研究

04 检测结果
根据现场测量数据,得出围护结构 的传热系数,为建筑节能性能评估 提供依据。
05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01
02
03
04
建筑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现场检 测方法研究结论
经过本次研究,我们得出了一 种有效的建筑围护结构传热系 数现场检测方法,该方法具有 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通过实际应用,我们验证了该 方法能够有效地检测建筑围护 结构的传热系数,为建筑节能 设计和改造提供了有力的技术 支持。
04
工程案例分析与应用
工程案例一
检测方法
检测设备
检测条件
检测结果
采用热流计法进行现场检测,通 过在围护结构表面安装热流计, 测量热流密度,并结合温度梯度 计算传热系数。
使用专业热流计、温度传感器等 设备进行测量。
在稳定的室外气候条件下进行, 确保室内外温差稳定,避免瞬时 温度变化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 适用范围:适用于新建建筑或已有建筑改造的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现场检测。 • 测量精度:高 • 测量范围: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围护结构,包括混凝土、砖墙、玻璃等。 • 设备要求:需要使用高精度的温度传感器、数据采集器和计算机等设备。 • 操作难度:中等,需要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安装和操作。 • 对围护结构的影响:会破坏围护结构表面或内部,影响较小。
根据现场测量数据,得出围护结 构的传热系数,为建筑节能性能 评估提供依据。
工程案例二
检测方法
采用热像仪法进行现场检测,通过红外热像仪测量围护结 构表面温度分布,结合测量结果计算传热系数。
检测设备
使用专业红外热像仪、温度传感器等设备进行测量。
检测条件
在稳定的室外气候条件下进行,确保室内外温差稳定,避 免瞬时温度变化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建筑物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现场检测标准(热箱法)-宁夏回族自治区住房和

建筑物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现场检测标准(热箱法)-宁夏回族自治区住房和
I
DBJ64/ T056—2015
前 言
本标准的编写格式符合GB/T1.1-2009 《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要求。 本标准代替DB64/T244-2001《建筑物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现场检测标准(热箱法)》,与原标准相比 主要修改内容如下: ——删除术语中“围护结构”定义; ——检测设备增加红外热像仪(见 3.4); ——建筑物围护结构被检测部位高温侧表面温度应高于低温侧为 8℃以上,并增加了相关规定(见
黑度值ε应大于0.85,加热功率(130~150)W。 A.2.2 控制箱
数量为l台,尺寸为400mm×300mm×150mm,采用PID自整定控制算法。主要是用来采集各点温度、 热箱功率等值并进行控制、运算、存储。其中,热箱内温度控制精度为±0.2℃,功率计算精度为±1%FS, 数据记录及计算间隔为10min,通讯接口为RS232。 A.2.3 温度传感器
II
DBJ64/ T056—2015
建筑物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现场检测标准(热箱法)
1 总则
1.1 本标准规定了建筑物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热箱法)现场检侧方法和数据计算方法。 1.2 本标准适用于采暖期和非采暖期建筑物围护结构主体部位传热系数的测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4.3); ——删除附录 A 中 A.2; ——增加附录 B。 本标准由宁夏回族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提出并归口管理。 本标准的编制单位:宁夏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宁夏建设新技术产品推广协会、宁夏建筑标准 设计办公室。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卜勇、郭志军、李燕、熊芳、邝山鹰、慈强、刘国荣、陈学文。 本标准代替DB64/ T244-200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物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现场检测技术范宏武,邢大庆,王吉霖,李德荣,曹亮,曹毅然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为改善居住建筑室内热环境质量,提高人民居住水平,提高采暖、空调能源利用效率,贯彻执行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2001 年《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颁布实施[1]。

该标准在提出节能50% 的同时,对建筑物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也进行了相应规定。

虽然《节能标准》在设计阶段保证了建筑物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达到目标要求,但并不能保证建筑物建造完后也能达到节能要求,因为建筑的施工质量同样非常关键。

因此,判定建筑物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是否达到标准要求,仅靠资料并不能给出结论,需要现场实测。

但我国建筑节能工作起步较晚,至今尚无一套完善、先进、适合我国国情的建筑节能现场检测技术,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建筑节能工作的规范发展。

这使得建筑节能现场检测技术的研究开发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围护结构传热系数是表征围护结构传热量大小的一个物理量,是围护结构保温性能的评价指标,也是隔热性能的指标之一[2],因此本文主要针对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现场检测技术进行分析与探讨。

1 现有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现场检测方法1.1 热流计法[3]热流计是建筑能耗测定中常用仪表,该方法采用热流计及温度传感器测量通过构件的热流值和表面温度,通过计算得出其热阻和传热系数。

其检测基本原理为:在被测部位布置热流计,在热流计周围的内外表面布置热电偶,通过导线把所测试的各部分连接起来,将测试信号直接输入微机,通过计算机数据处理,可打印出热流值及温度读数。

当传热过程稳定后,开始计量。

为使测试结果准确,测试时应在连续采暖(人为制造室内外温差亦可)稳定至少7d 的房间中进行。

般来讲,室内外温差愈大(要求必须大于20C),其测量误差相对愈小,所得结果亦较为精确,其缺点是受季节限制。

该方法是目前国内外常用的现场测试方法,国际标准和美国ASTM 标准都对热流计法作了较为详细的规定。

1.2 热箱法[4]热箱法是测定热箱内电加热器所发出的全部通过围护结构的热量及围护结构冷热表面温度。

其基本检测原理是用人工制造一个一维传热环境,被测部位的内侧用热箱模拟采暖建筑室内条件并使热箱内和室内空气温度保持一致,另一侧为室外自然条件,维持热箱内温度高于室外温度8C以上,这样被测部位的热流总是从室内向室外传递,当热箱内加热量与通过被测部位的传递热量达平衡时,通过测量热箱的加热量得到被测部位的传热量,经计算得到被测部位的传热系数。

该方法的主要特点:基本不受温度的限制,只要室外平均空气温度在25C.以下,相对湿度在60%以下,热箱内温度大于室外最高温度8C以上就可以测试。

据业内技术专家通过交流认为:该方法在国内尚属研究阶段,其局限性亦是显而易见的,热桥部位无法测试,况且尚未发现有关热箱法的国际标准或国内权威机构的标准。

1.3 红外热像仪法[5]红外热像仪法目前还在研究改进阶段,它通过摄像仪可远距离测定建筑物围护结构的热工缺陷,通过测得的各种热像图表征有热工缺陷和无热工缺陷的各种建筑构造,用于在分析检测结果时作对比参考,因此只能定性分析而不能量化指标。

通过以上几种检测方法的分析比较,笔者认为,热流计法是目前国内外较为成熟的检测方法,且已得到普遍应用。

因此本文主要讨论热流计法。

2 热流计法测试原理热流计法主要采用热流计、热电偶在现场检测被测围护结构的热流量和其内、外表面温度,通过数据处理计算出该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从而判定建筑物是否达到节能标准要求。

当热流通过建筑物围护结构时,由于其热阻存在,在厚度方向的温度梯度为衰减过程,使该围护结构内、外表面具有温差,利用温差与热流量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行热流量测定。

建筑物围护结构的热流量可通过在该围护结构表面安装平板状热流计测量,由于热流计热阻一般比被测围护结构的热阻小很多,当被测围护结构背面贴上热流计后,传热工况影响很少,可忽略不计。

因而在稳定状态下,流过热流计的热流量亦为被测围护结构的热流量。

q -/('、'/?、)( 1)式中,q 为通过热流计的热流量,W/m 2。

为热流计的厚度, m 。

'为热流计的导热系数,W/(m -°C )T 为被测围护结构加装热流计后,热流计两面的温差。

如果用热电偶测量上述温差,根据热电偶在其测量范围内热电势与温差成正比的关系,可得到通过热流计的热量,为其中,AE 为热电势(mV ),可通过温度与热流巡回自动检测仪检测。

C 为热流计系数(W/ ( m 2 mv ),其物理意义为,当热流计有单位热电势输出时,通 过它的热流量为C ,检测所用的热流计系数 C 是热流计生产厂家按国家标准校定好的已知 常数。

在本文中,C =11.63 W/(m 2 mv )。

3围护结构传热系数计算公式与误差分析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定义为:在稳态传热条件下,围护结构两侧空气温度差为 1C 时,单位时间通过单位面积传递的热量。

单位为W/(m 2 C )。

根据定义,当传热处于稳态条件下时, 通过围护结构的热流量应该与通过热流计的热流量相等。

这样,围护结构的热阻可由下式计算:R 二 T/q(3)则围护结构的传热阻为:R ,= R R i R e(4)其中,R i 为内表面换热阻,取 0.11m K/W 。

2R e 为外表面换热阻,取 0.04 m K/W 。

根据傅立叶定律,在两侧温差为:T 时,流过热流计的热流量可通过下式计算:其传热系数则可通过下式计算:在实际现场测试过程中,为了提高测试结果的准确性,一般会采用多个测点进行检测。

计算,具体公式为:4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现场实测案例分析为了验证热流计法现场测试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准确性, 数进行了现场实测与测量误差分析。

4.1屋面构造概况该建筑屋面型式为绿化平屋面,具体构造如图1所示,根据设计方案,其传热系数为20.28 W/(m :C )。

星化稚土氐soa-?oo硫水様20 防朮R抗袴砂浆40 箱爲〔布) XFS 保福板9 3 防忒僅3罔粒混凝七披层1C0 找平反汕 结枸层110内粉刷层20图1实测屋面的构造示意图K cR R i R e(5)而根据国家行业标准《采暖居住建筑节能检验标准》,建筑物围护结构热阻采用算术平均法(6)将(6)式代入(5)式,可得到该围护结构的平均传热系数,计算公式如下:K c(7)相对应的测量相对误差为:、K ' q' T …二(:T)' qK c (' 0.15、q)' q(8)根据(7)式和(8 )式,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现场实测结果可表示为:(9)本文对某一建筑屋面的传热系4.2现场实测方法根据标准要求,当采用热流计法进行现场实测时,建议在冬季进行。

但为了分析其他时间测量传热系数的可能性与准确性,我们在春季对该屋顶的传热系数进行了现场实测。

为了提高测试结果的测试精度,选用受太阳辐射影响较小的北屋面进行传热系数现场实测布点。

其中:屋顶外表面温度传感器布置在裸露的覆土层上,并避开阳光直接照射,测点数量为3点;屋顶内表面温度传感器布置在室内相对应位置,测点数量为3点;热流计布置在室内温度传感器中间,数量为2只。

温度传感器采用铜一康铜热电偶传感器,热流和温度采用自动化数据记录仪表与计算机进行数据分析处理。

根据相关文献,采用热流计测量时建议室内外温差大于20C。

为了制造人为温差,在实测过程中采用电热器进行加热,当加热达到基本稳定后,进行相关参数的计量与测试。

测试期间,热流和温度的记录间隔为30分钟。

4.3结果分析与讨论该屋顶传热系数现场实测工作开始于2005年4月7日,从测试过程来看,4月17日到4月18日已基本实现一维稳态传热过程,因此可根据这两天的数据进行相关热工性能分析。

在本测试过程中,为了计算屋顶的传热系数,主要对屋顶外表面温度、屋顶内表面温度和屋顶热流量进行了现场实测,具体实测结果如图2所示。

当屋顶外表面温度、内表面温度和热流量已知时,该屋顶瞬时的传热阻和传热系数则可通过方程(4)和方程(5)计算得到,其具体结果如图3所示。

60.0050.00C 40.00o,30.00温20.0010.00 」屋顶外表面温度屋顶内表面温度屋顶热流量18.0016.0014.0012.0010.008.006.004.002.00ELW,量流热0.00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0 1 2 3 4 5 60.00时间图2相关参数现场实测结果图3屋面传热系数实测值根据实测数据,通过计算可得出该屋顶传热系数,结果如表 1所示。

从表中可以看出,当采用所有数据进行分析时,该屋顶平均传热系数为0.351 W/(m 2 -C ),与设计传热系数相比偏差达 25.4% ;而若只采用晚上的测试数据进行计算时,其平均传热系数为0.330W/(m 2C ),偏差可缩小到 17.9%。

这说明,太阳辐射对于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现场实测结果 影响较大,因此为减小这种误差, 现场实测时尽量考虑采用日落后至日出前的数据进行传热系数计算。

从测试时间与结果来看,为了提高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应在传热过程基本达到热稳定条 件后,再进行数据的采集与处理。

表1实测传热系数结果及误差分析时间 2K c , W/(m C )K , W/(m 2C )K c ,W/(m 2C ) (心-心/©全部 0.351 0.063 0.288 〜0.414 0.254 白天 0.370 0.068 0.302 〜0.438 0.320 晚上0.3300.0580.272 〜0.3880.1795结论为了促进建筑节能工作的开展,本文对采用热流计法现场实测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准确 性进行了研究与误差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1)当人为可实现较大温差的一维传热过程时,采用热流计法可得到较准确的传热系 数测试结果,且可不受季节限制;( 2)测试结果处理时, 应在传热过程基本达到热稳定条件后, 再进行数据采集与处理;W/C2 m,阻热传0.000.000.50 0.10 7 8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01 2 3 4 56时间o oo o O0 9 8 7 610 0 0 0 50403020o o o Oo O ■5-05 4 4 3 3"500050005000(3)建议采用日落后至日出前的数据来提高测量精度。

通过研究还发现,虽然热流计法可对围护结构传热系数进行较准确的现场实测,但要实现一维传热过程所需时间较长,这使节能建筑现场实测工作受到了限制。

因此,为了推动建筑节能的开展,我们正在积极研究开发更新、更快和更准确的建筑节能现场检测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