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学重修教学内容

合集下载

《逻辑学》教学大纲

《逻辑学》教学大纲

大理大学政法与经管学院《逻辑学》教学大纲施福昆编写2015年月25日《逻辑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逻辑学(英文) Logic课程编码:13111A08课程类别:学科基础必修课适用专业: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开课学期:5课程学时:总学时 48 学时(其中理论课 48 学时,实验课 0 学时)课程学分:3先修课程:无并修课程:无要求课程简介:本课程是公共关系学专业本科的专业必修课,是一门智慧之学。

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逻辑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具有正确思维、科学认知和准确表达思想、揭露驳斥诡辩及谬误的能力。

课程系统讲授逻辑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等。

主要教学内容:逻辑学简史、概念、判断、推理、思维规律、论证、反驳等。

课程教学过程包括理论讲授、作业训练、课堂提问等。

期末考试。

二、课程教育目标1、使学生比较系统地学习和掌握普通逻辑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2、通过训练使学生自觉地进行逻辑思维和表述论证的训练,提高思维的准确性和敏捷性,增强论证的逻辑能力。

3、为进一步学习和理解其它各门具体科学知识提供必要的逻辑分析工具。

三、课程教学内容、要求及学时安排章节章节名称学时安排第一章绪论 2 第二章概念 4第三章命题与推理概述 2第四章简单命题及其推理 6第五章复合命题及其推理 6第六章模态命题及其推理 4第七章逻辑基本规律 6第八章归纳推理 4第九章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 4第十章假说 4第十一章论证 6第一章【教学内容】1. 逻辑学的对象和性质2.学习逻辑学的意义和方法【教学要求】1、掌握:普通逻辑的研究对象、普通逻辑的性质学习普通逻辑的意义和方法2、熟悉:思维及其特征、逻辑常项和逻辑变项3、了解:普通逻辑和语法、修辞的关系;逻辑学的产生及发展【教学方法】PPT教学并结合实例讲授【学时】2学时第二章概念【教学内容】1.概念的概述2.概念的分类类3.概念外延间的关系4. 概念的限制和概括5. 概念的定义法6. 概念的划分法【教学要求】1、掌握:(1)概念的定义(2)概念的基本特征(3)概念的种类2、熟悉:概念和语词的关系、属加种差法、概念的限制和概括、概念的划分、概念外延间的关系3、了解:概念的作用、概念的限制和概括与定语的关系、划分和分解的区别【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学时】4学时第三章命题与推理概述【教学内容】1.命题概述2.推理概述【教学要求】1、掌握:命题的定义、命题的逻辑特征、推理及其结构、推理的正确性与有效性及其判定2、熟悉:命题的真假、命题的逻辑特征、推理及其结构3、了解:命题与语句的关系;命题的分类、推理的种类、推理的作用【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学时】2学时第四章简单命题及其推理【教学内容】1、性质命题2、性质命题的直接推理3、三段论4、关系命题及其推理【教学要求】1、掌握:性质命题及其逻辑结构、主谓项周延性问题、对当关系及其推理、直言三段论及其结构、三段论的一般规则、三段论的格与式、关系命题及其逻辑结构2、熟悉:逻辑方阵图、三段论的公理、关系命题的逻辑性质、关系推理3、了解:三段论省略式及其恢复、混合关系推理【教学方法】讲授法【学时】6学时第五章复合命题及其推理【教学内容】1.复合命题概述2.联言命题及其推理3、选言命题及其推理4.假言命题及其推理5.假言选言命题6.负命题及其推理【教学要求】1、掌握:联言命题及其构成、联言命题的逻辑值、选言命题的种类及其逻辑特性、假言命题及其构成、负命题及其构成2、熟悉:联言推理、选言推理、假言推理、负命题的种类及其等值式3、了解:运用选言命题应注意的问题、如何正确运用假言推理、二难推理、负命题的逻辑性质【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学时】6学时第六章模态命题及其推理【教学内容】1.模态命题2.模态推理【教学要求】1、掌握:真值模态命题、规范模态命题、模态推理、2、熟悉:真值模态命题的种类及其相互关系、四种基本规范命题之间的关系3、了解:事物的模态与认识的模态、模态推理的种类【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学时】4学时第七章逻辑的基本规律【教学内容】1.逻辑基本规律概述2.同一律3.不矛盾律4.排中律5.充足理由律【教学要求】1、掌握:同一律的基本内容、不矛盾律的基本内容、排中律的基本内容、充足理由律的基本内容2、熟悉:同一律的逻辑要求与违反要求所犯的错误、不矛盾律的逻辑要求与违反要求所犯的错误、排中律的逻辑要求与违反要求所犯的逻辑错误、充足理由律的逻辑要求与违反充足理由律的逻辑错误3、了解:正确运用同一律、正确运用不矛盾律、正确运用排中律、正确运用充足理由律、逻辑基本规律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学时】6学时第八章归纳推理【教学内容】1.归纳推理的概述2.完全归纳推理3.简单枚举归纳推理4.科学归纳推理5.探求因果联系的逻辑方法【教学要求】1、掌握:归纳推理的定义、完全归纳推理的定义、完全归纳推理的类型、简单枚举归纳推理的定义、科学归纳推理的定义探求因果联系的五种逻辑方法;探求因果联系的五种逻辑方法的逻辑结构。

《逻辑学》课程教学大纲

《逻辑学》课程教学大纲

《逻辑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逻辑学课程类别:学科专业选修课适用专业:小学教育考核方式:考查总学时、学分: 32学时、2学分其中实验学时: 0 学时一、课程教学目的逻辑学是一门专业选修课,是实践性和技巧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是学习文科各专业的基础性和工具性的课程。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普通逻辑思维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和素质,为专业课程的学习和今后的工作提供逻辑学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本课程要求着重培养学生正确理解概念,准确作出判断,有效进行推理,科学组织论证,能辨别人们逻辑思维的正误。

二、课程教学要求本课程以概念、判断、推理、论证为为基本结构,内容有概念、性质判断及其推理、复合判断及其推理、归纳和类比推理、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论证与假说。

执行本大纲应注意的问题:1.注意讲清本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在保持课程的科学性及系统性的基础上,应突出重点、难点。

2.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如模型、图表、幻灯及录像和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等。

3.因学时有限,而内容较多,因此有一部分内容要求学生自学。

学生自学部位不占总学时,但仍然是大纲要求掌握内容。

学生自学部分,采用由教师提示,学生课后自学并提出问题,老师课后解答的方式;4. 必要时对重点章节,可在讲授基础上,引导学生查阅资料,并进行课后学习兴趣小组讨论,写出读书报告,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先修课程教育学心理学四、课程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性质判断三段论复合判断及其推理演绎推理与归纳推理的区别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讲授法讨论法多媒体教学手段六、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1学时)1.教学内容(1)普通逻辑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性质和作用(2)逻辑学简史(3)普通逻辑学主要教学内容和学习方法2.重、难点提示普通逻辑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性质和作用第二章概念(4学时)1.教学内容(1)概念的概述(2)内涵与外延(3)概念外延间的关系(4)定义与划分(5)限制与概括2.重、难点提示概念外延间的反变关系第三章性质判断及其推理(8学时)1.教学内容(1)判断与推理概述(2)性质判断的对当关系(3)性质判断及其直接推理(4)性质判断间接推理——三段论(5)关系判断及推理(6)模态判断及推理2.重、难点提示三段论及其推理规则第四章复合判断及其推理(10学时)1.教学内容(1)联言判断及其推理(2)选言判断及其推理(3)假言判断及其推理(4)假言选言推理——二难推理(5)负判断及其等值判断2.重、难点提示(1)假言判断及其推理(2)二难推理第五章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4学时)1.教学内容(1)归纳推理概述(2)归纳推理的不同类型(3)类比推理概述(4)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的作用2.重、难点提示科学归纳法与简单枚举法的运用第六章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4学时)1.教学内容(1)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概述(2)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的基本内容和逻辑要求2.重、难点提示掌握违反逻辑思维基本规律的逻辑错误第七章论证与假说(3学时)1.教学内容(1)论证与假说概述(2)证明与反驳(3)假说的验证2.重、难点提示(1)证明与反驳(2)假说的验证七、学时分配八、课程考核方式1.考核方式:考查2.成绩构成:期末总成绩=期末成绩+平时成绩九、选用教材和参考书目[1]《普通逻辑学》,杨树森编著,安徽大学出版社,2005年;[2]《新逻辑学》,黄华新等主编,浙大出版社,1999年;[3]《逻辑学》(大学哲学丛书),宋文坚主编,人民出版社,1998年;[4]《现代逻辑学》,李树琦等著,重庆出版社,1998年;[5]《普通逻辑教程》,孙仁喜主编,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4年;[6]《普通逻辑基础》,辛菊主编,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1994年。

《逻辑学》教案(全套)

《逻辑学》教案(全套)

《逻辑学》全套教案第一章绪论第一节逻辑学的对象、性质一、“逻辑”一词的含义“逻辑”这个语词由英语Logic音译而来,源于古希腊文“逻各斯”,原意是思想、理性、言词、规律等。

在现代汉语中,“逻辑”是个多义词,其含义主要有:1、客观规律。

例如:“破坏森林资源会造成水土流失符合自然发展的逻辑”。

这里的“逻辑”是指客观规律。

2、思维的规律。

例如:“应该合乎逻辑地思维,明确地表达思想”。

这里的“逻辑”是指思维要合乎思维的规律。

3、某种理论、观点。

例如:“明明是侵略,却说成是友谊,这是强盗逻辑”。

这里的“逻辑”是指一种荒谬的理论。

4、指“逻辑学”这门学科。

例如:“认真学习逻辑知识,熟炼运用逻辑知识,对思考问题、写文章、说话、办事以及进一步发展智力都大有好处”。

这里的“逻辑”便是指逻辑学。

“逻辑”一词具有多义性,其含义到底是什么,要看具体的语言环境而定。

二、逻辑学的产生和发展逻辑学是一门古老的科学,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它有三个发源地,这就是古代中国(以墨家的《墨经》为代表,中国古代称逻辑学为名学、辩学或论理学)、古代印度(印度称逻辑学为“因明学”,“因”指推理的依据,“明”即通常所谓“学说”,“因明”就是古代印度关于推理的学说。

最早的著作是《正理经》)和古希腊(以亚里士多德的《工具论》为代表)。

我们今天学习和研究的逻辑学是从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发展而来的,亚里士多德于是被称为“逻辑学之父”。

三、逻辑学的研究对象逻辑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逻辑学指:研究思维的形式结构及其规律和思维的逻辑方法的科学。

狭义的逻辑学指:研究推理的科学,即研究如何从前提必然推出结论的科学,也就是研究推理的有效性的科学。

思维是人类认识的理性部分,它以抽象、概括的方式反映世界。

思维有其内容,也有其形式,或曰形式结构。

思维内容是指思维所反映的特定对象及其属性,逻辑学不研究思维的内容,只研究思维的形式结构。

思维的形式结构也就是思维的逻辑形式,就是思维内容的存在方式、联系方式。

逻辑学教学大纲(终)

逻辑学教学大纲(终)

《逻辑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逻辑学是研究和规范思维形式的科学,是大学本科思想政治教育及其他文科的专业必修课,是实践性和技巧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是学习文科各专业的基础性和工具性的课程。

逻辑学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初步掌握逻辑学的基本概念、思维规律和一般推理方法,通过训练具备基本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和提高思维素质,为各专业课程的学习和今后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了解逻辑学的学科结构和简要发展史,为逻辑学本身的学习和提高奠定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用两句话来概括:一是“应知”,也就是对于逻辑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应该知道它的主要内容,并能举例加以说明;二是“应会”,也就是掌握普通逻辑的知识,要能够应用来分析和解决思维实际中的逻辑问题。

具体来说包括三个方面:1、了解逻辑学的发展简史,特别是逻辑学的研究对象、性质、以及逻辑与思维、科学等方面的关系。

2、正确掌握基本的逻辑知识和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尤其是各种推理的规则。

3、能够熟练运用普通逻辑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分析思维过程,能够避免一些常见的逻辑错误。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第一章绪论(2学时)1、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学习了解逻辑学的研究对象、性质和作用,知道逻辑形式的构成,明白本课程的学习方法和目的。

2、课程内容(1)逻辑学的对象;(2)思维、语言和逻辑的关系;(3)逻辑学的性质、作用和学习方法;(4)逻辑简史。

3、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1)识记:“逻辑”的四种含义,逻辑学的定义,思维形式和思维的逻辑形式及其结构。

(2)领会:逻辑学的性质和作用;学习逻辑学的方法。

第二章概念(6学时)1、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掌握概念的种类和关系;了解概念和语词的关系,熟悉定义的规则,熟悉划分的规则。

2、课程内容(1)概念的含义、特征及与语词的关系;(2)概念的种类;(3)概念的关系;(4)定义及其结构、方法、规则;(5)划分及其结构、规则;(6)概念的限制和概括。

逻辑学教学大纲

逻辑学教学大纲
第六章 演绎推理(二)(4学时)
教学重点:各种推理的有效式与错式
教学难点:假言选言推理的四种推理形式。
教学内容:
一、联言推理
New Page 1 《逻辑学》教学大纲
开课对象:初等教育专业专科生 总学时:22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课程英文译名:
教学内容:
一、复合判断。复合判断是包含了其他判断的一种判断,一般地说,它是由若干个(至少一个)简单判断通过一定的逻辑联结词组合而成的。
(一)、联言判断;
(二)、选言判断;
(三)、假言判断;
(四)、负判断
二、关系判断
一、归纳推理概述
二、完全归纳推理
三、简单归纳推理
四、科学归纳推理
五、探求因果关系的逻辑推理
第八章 类比推理(1学时)
教学重点:类比的作用,如何提高类比推理的可靠性。
教学难点:类比与比较的区别、类比与比喻的区别。
一、本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为中文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学会正确运用概念、判断、推理和逻辑基本规律,并能识别各种逻辑错误,从而提高思维和表达的能力。为从事语文教学和文字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学习其它各门学科知识提供必要的工具。
二、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和难点
三、概念外延间的关系。最基本的是全同关系、真包含于关系、真包含关系、交叉关系和全异关系(矛盾关系、反对关系)。
四、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
(一)、概念的限制和概括,是根据概念内涵和外延的反变关系,对概念的外延进行缩小或扩大的逻辑方法;
(二)、定义的结构、属加种差的定义公式、种类和规则;
二、选言推理
三、假言推理

《逻辑学》教学大纲

《逻辑学》教学大纲

《逻辑学》教学大纲课程编码:021*******课程名称:逻辑学学时/学分:32/2先修课程: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开课教研室:秘书学教研室一、课程性质与任务1.课程性质:逻辑学在现代教育、科学、文化发展中日益显出它的重要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现代七大基础学科之一,作为正确思维、论证和表述的工具,任何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都离不开逻辑学,它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探求新知识的必要工具,是正确思维、识别谬误的必要工具,也是正确表述、论证的必要工具。

2.课程任务: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理论素养、思维素质、认知自学能力及科学研究能力。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掌握逻辑学的基本原理,学会用概念、判断、推理等基础知识来分析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

主要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即兴演讲、班级辩论会等,其中以课堂讲授为主,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积极采用现代教育技术。

成绩考核形式:期终成绩(闭卷考试)(70%)+平时成绩(平时测验、作业、课堂提问、课堂讨论等)(30%)。

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60分为及格。

三、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导论1.教学基本要求了解逻辑学产生与发展的历史,了解逻辑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掌握逻辑学的研究对象和学科属性。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能准确理解逻辑、逻辑学、形式逻辑、现代逻辑等基本概念。

3.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逻辑学的对象和性质;教学难点是逻辑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4.教学内容第一节逻辑学的对象和性质一、“逻辑”和逻辑学二、逻辑学的对象三、逻辑学的性质第二节普通逻辑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一、普通逻辑与哲学的关系二、普通逻辑与语法修辞的关系三、传统普通逻辑与数理逻辑的关系第三节学习逻辑学的意义和方法一、学习逻辑学的意义二、学习逻辑学的方法第二章概念1.教学基本要求了解什么是概念以及概念与语词之间的关系;明确概念的定义、划分、限制和概括;掌握概念外延之间的关系。

《逻辑学》课程教学大纲

《逻辑学》课程教学大纲

《逻辑学》课程教学大纲
二、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2015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的选修课,主要内容是研究判断、推理、论证及其规律以及一些逻辑方法的科学,结合大量古今中外经典的逻辑故事,通过逻辑学基本理论的学习、训练,加深了解课程的逻辑知识和基本规则,再通过课堂练习作答,锻炼学生解决逻辑题目的思维能力和解题技巧,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

本课程可以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提高思维素质,为其学习其它各专业课程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课程教学目标(精炼概括3-5条目标,本课程教学目标须与授课对象的专业培养目标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课程知识内容,给合社会现实理解课程重点章节,了解本课程的学科动态,具有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着力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以及一些常用的逻辑方法;在课程中突出与现代生活密切联系,以实际生活中的事例结合逻辑知识来进行分析与讨论为主,以解决逻辑题目为辅,达到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并学以致用的目的。

2.过程与方法目标:从概念、命题、推理、论证、逻辑基本规律等方面,通
过通俗而有趣的逻辑故事,展现逻辑知识趣味而智慧的学习之旅,了解逻辑学的学科结构,进而提高学生的逻辑意识,逻辑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目标:通过逻辑学基本理论的学习、训练,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提高思维素质,为其学习各专业课程奠定良好的基础,进而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推理以及深刻敏锐的感悟,为从事未来的事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课程进度表
理论教学进程表。

《逻辑学》 课程教案

《逻辑学》 课程教案

逻辑学A教案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传统逻辑学的基本内容、最基本的逻辑推理技巧。

(2)使学生了解逻辑学的历史与现状。

(3)使学生了解并思考逻辑技术背后的理性精神,了解逻辑学的社会文化功能。

(4)提高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和理性思维素质。

教学重点:(1)传统词项逻辑和传统命题逻辑的基本概念、思想及推理技巧。

(2)逻辑与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教学难点:(1)逻辑规律的基本要求。

(2)对当关系,直言三段论的基本规则。

(3)复合命题连接词的基本知识点,复合命题的推理模式。

(4)归纳逻辑与演绎逻辑的关系。

(5)逻辑与批判性思维技能的培育。

教学方法:理论讲解、实例分析与逻辑问题解决相结合。

首先提出问题,然后结合历史例证讲解逻辑学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最后逻辑知识点的具体要求解决不断提出和遇到的问题。

形成前后照应。

第一章导论(2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部分的学习,使学习者了解逻辑学的学科性质和价值,理解和掌握推理和论证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本章主要内容]:1.1 什么是逻辑学:推理和论证1.2 逻辑学的学科性质和价值[本章重点]:1.推理和论证及其关系的理解2.基础性、工具性和人文性三重学科性质[本章难点]:1.推理的形式结构2.逻辑学的三重学科性质[学时安排]:本章2学时。

[板书设计]:主板书书写标题(章节名称),副板书进行解释。

[具体内容]:1.1 什么是逻辑学:推理和论证1.1.1 逻辑和逻辑学“逻辑”是外来词,来源于希腊文。

原意为“思想”、“理性”“规律”等。

严复先生第一个将Logic译为“逻辑”。

“逻辑”的四种含义:(1)表示客观事物的规律性;(2)在贬义上表示某种特殊的理论、观点和看问题的方法;(3)泛指思维的规律;(4)特指一门研究思维形式及其规律和方法的科学。

“逻辑学”取其中的第(4)义。

1.1.2 思维、语言和逻辑学逻辑学是思维科学,任何思维活动都离不开语言,语言是思维的载体。

逻辑学借助语言研究思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通逻辑学重修考试题型
一、按照要求完成下列各题答案(每题2分,共14分)二.用欧拉图表示下列概念的外延关系(每题3分,共12分)
三、下列定义、划分、推理是否正确,如果错误指出其犯的错误(每题2分,共16分)
四、问答题(每题8分,共24分)
五、推理分析题(前3题每小题10分,第4题4分共34分)
第一章绪论
•思维的逻辑形式:思维形式各组成要素之间的联系方式。

是由逻辑常项与逻辑变项构成的。

•思维的基本规律:
•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
第二章概念
• 1.概念的内涵:(概念的质)
•概念所反映的思维对象的特有属性。

• 2.概念的外延: (概念的量)
•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的对象
属种关系的概念之间具有反变关系
一个概念的外延越大,则内涵越小;外延越小,则内涵越多
•练习题
•用欧拉图表示下列概念的外延关系
• 1.苹果苹果树果树果园
• 2.中国亚洲亚洲的国家社会主义国家
• 3.高等学校湖南商学院湖南商学院北津学院北京大学
•1.公里米厘米毫米
•2.桃花水仙花水稻植物
•3.大学生北京大学学生女共产党员
•共产党员
•4.画家艺术家诗人人
•5.化学自然科学宪法法律
•6.大学生运动员南方人人
•7.概念判断推理
•1.概念的限制:
•通过增加概念的内涵以缩小概念的外延来明确概念的一种逻辑方法
•2.概念的概括:
•通过减少概念的内涵以扩大概念的外延来明确概念的一种逻辑方法
下定义的规则
划分的规则
本章思维训练题
•下列各组概念是什么关系?
•1文学作品与抒情诗2有线广播与无线广播
• 3. 革命者与反动派 4.工业与重工业
• 5. 平行四边形与菱形 6.概念与命题
•7西藏高原与世界屋脊8教师与文艺理论家
•9. 研究生与留学生10.京杭大运河与我国最长的运河
•下列句子作为定义是否正确,如果错误,请指出它违反了哪条规则,犯了什么错误?
•1.期刊就是每周或每月定期出版的出版物。

•2.所谓生命就是塑造出来的模式化进行的新陈代谢。

•3.生产关系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4.资本家是靠开工厂榨取剩余价值为生的人。

•5天文学就是研究我们地球所在的太阳系的科学。

•6.所谓心理学就是关于人的心理活动的科学
•7.所谓“警句”就是人们从生活矿藏中提炼出来的纯金
•下列作为划分是否正确,如果错误,请指出它违反了哪条规则,犯了什么错误?
•1.生物可分为动物和植物
•2中国分为湖南省、湖北省、陕西省、山西省、云南省等。

•3.句子可分为主语、谓语、补语、定语、状语等部分。

•4.交通工具可分为空中的、陆上的、水中的。

•5.警察分为户籍警、交通警。

•6.报纸可分为全国性报纸、地方性报纸、综合性报纸、专业性报纸、日报和晚报等。

•7.燃料工业可分为煤矿工业、石油工业、太阳能利用工业、原子能工业

•对下列概念做一次概括和限制:
•散文鲸历史科学资本主义国家初等数学悲剧
•经典著作坦克车外交部机电产品
第三章判断
【思维训练题2】
某仓库失盗,有四个犯罪嫌疑人被传讯。

他们的供述如下:
甲:我们四个人都没有作案。

乙:我们四个人中有人作案。

丙:乙和丁至少有一人没有作案。

丁:我没有作案。

问:如果这四个人中,有两人说的是真话,有两人说的是假话,推理出说假话是哪二个人?
培光街道发现有保姆未办暂住证。

如果上述断定为真,则以下哪项不能确定真假?
Ⅰ培光街道所有保姆都未办暂住证。

Ⅱ培光街道所有保姆都办了暂住证。

Ⅲ培光街道有保姆办了暂住证。

Ⅳ培光街道的保姆陈秀英办了暂住证。

在某次税务检查后,四个工商管理人员有如下结论:
甲:所有个体户都没纳税。

乙:服装个体户陈老板纳了税。

丙:个体户不都没纳税。

丁:有的个体户没纳税。

如果四人中只有一人断定属实,则陈老板纳税没有?说真话的是谁?
周延:在一个判断中,断定了主项概念全部外延或谓项概念的全部外延就叫主项概
念或谓项概念周延。

不周延:如果只断定了主项概念或谓项概念的部分外延,就叫主项概念或谓项概念
不周延。

全称判断的主项周延,特称判断的主项不周延。

肯定判断的谓项不周延,否定判断的谓项周延。

换质法的规则是:
第一,结论和前提不同质,即前提是肯定的,则结论是否定的;前提是否定的,则
结论是肯定的。

第二,结论的主项和谓项与前提保持不变,结论的谓项是前提谓项的矛盾概念。

某甲不是老年人→某甲是青年人
该颜色是白色的→该颜色是黑色的
换位法的规则是:
第一,结论和前提的质相同,即如果前提肯定,则结论也肯定;如果前提否定,则
结论也否定。

第二,结论的主项和谓项,分别是前提的谓项和主项。

第三,前提中不周延的概念,到结论中也不得周延。

所有的偶数都能被2整除→所有能被2整除的数都是偶数。

有的科学家不是大学毕业生→有的大学毕业生不是科学家
三段论推理的一般规则
分析下列三段论推理是否正确,如果错误,犯了什么错误?
群众是真正的英雄
老王是群众
所以,老王是真正的英雄
凡作案者都有作案动机
李四有作案动机
所以,李四是作案者
所有共产党员都应该奉公守法
我不是共产党员
所以,我不要奉公守法
张三故意杀人,所以应判死刑。


“我不想当律师,何必学法律。


海豚不是鱼,海狮不是海豚,所以,海狮不是鱼
某电大班所有学员是北京人,某电大班所有学员是学经济的,所以,学经济的都是
北京人。

下列根据对当关系所进行的推理是否有效?为什么?
1.有些人是画家,所以,有些人不是画家。

2.参加这次学术讨论会的都是中青年教师,所以,参加这次学术讨论会的并非有的
不是中青年教师。

3.并非一切中药都是苦味的,所以,有些中药是苦味的
4.并非所有的办公大楼都是五层的,所以,有些办公大楼不是五层的。

5.这个柜子里的有些瓷器不是文物,所以,这个柜子里有的瓷器是文物。

6.有些人不是诗人,所以,有些人是诗人
第四章复合判断及推理
已知A、B、C、D有下列关系
(1)如果A不真包含于B,那么C与D不全异
(2)只有B与D全异,B才不真包含于D
(3)B与D相容但C与D不相容
请推出A与B、B与D、A与D的外延关系,写出推导过程,并用欧拉图表示A、B、C、D的外延关系。

•已知:
•(1)只有破获03号案件,才能确认A、B、C三人都是罪犯
•(2)03号案件没有破获
•(3)如果A不是罪犯,则A的供词是真的,而A说B不是罪犯
•(4)如果B不是罪犯,则B的供词是真的,而B说自己与C是好朋友
•现查明C根本不认识B,而且罪犯就在这三人中。

•问:A、B、C三人中,谁是罪犯?谁不是罪犯?
第五章真值表
•用真值表判断下列推理是否正确:
•张三作案或李四作案,有证据证明张三没作案。

因此是李四作案
•(2)张三作案或李四作案,有证据证明是张三作案。

因此是李四没作案
•(3)张三作案或李四作案。

因此,并非如果李四没作案就一定是张三作案
•用真值表知识回答:“本案不可能既不是图财害命,也不是奸情杀害”等值于()
•①本案既是图财害命,又是奸情杀害
•②本案或者是图财害命,或者是奸情杀害
•③如果本案是图财害命,就不是奸情杀害
•④只要本案不是奸情杀害,就是图财害命
•⑤只有本案是图财害命,才不是奸情杀害
•⑥只有本案不是图财害命,才是奸情杀害
•⑦如果本案不是图财害命,就是奸情杀害
•⑧只有本案是奸情杀害,才不是图财害命
第五章逻辑基本规律
同一律
•违反同一律要求所犯的逻辑错误
•在运用概念、判断进行推理论证的过程中,如果违反了同一律的要求,那就要出现逻辑错误,这些逻辑错误包括:
•混淆概念
•偷换概念
•转移论题
•偷换论题。

不矛盾律
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人们对同一思维对象做出两个相互反对或相互矛盾的判断不能同时都断定为真,其中,必有一个为假。

如果是两个相互反对关系的判断,其中至少有一个是假的,也可能两个都是假的。

违反矛盾律的要求所犯的逻辑错误为:自相矛盾
排中律
•1.内容:
•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相互否定的思想不能同时都假,其中必有一个是真的。

•要求:
•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同一思维对象所作的两个相互矛盾关系的判断,必须承认其中有一个是真的,不应该含糊其词,骑墙居中
违反排中律要求所犯的逻辑错误叫作“模棱两可”
充足理由律
•要求:
•(1)理由必须真实
•(2)理由与推断之间要有逻辑联系。

违反充足理由律的要求所犯的逻辑错误是“理由虚假”,或“推不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